教学设计2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通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遇到事情时要仔细观察,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这篇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进而体悟故事道理。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2.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
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回顾古文的学法,熟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视频激趣:《王戎不摘李》教师:观看视频,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2.揭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1)明确“王戎”是谁?“取”的含义。
(2)解释: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教师:王戎为什么不摘路边的李子?3.检查预习:(1)读了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我猜想:_____(2)本文选自___,搜集有关“竹林七贤”的资料。
(3)你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一起讨论吧!4.资料链接:王戎、竹林七贤。
5.了解著作:《世说新语》。
6.朗读欣赏: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掌握生字1.重点字指导:戎: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尝:第一笔竖没有勾,“云”的第二横略长。
诸:左窄右宽,“者”第四笔撇伸展,“日”左竖在竖中线上。
竞:“立”末横长,下部竖弯钩圆润自然,中间的“口”略扁。
唯: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小而略高,“隹”横画平行。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大家共同学习。
4.教师再次强调书写要点,纠正普遍存在的错误写法。
(三)感知文意1.朗读要求:(1)试着给课文划分朗读节奏并轻声读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Lesson 2》 教学设计
《Lesson 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如_____、_____、_____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_____、_____等。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准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重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英语视频或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关于视频或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词汇学习(10 分钟)展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词汇,纠正发音。
组织学生进行词汇游戏,如单词接龙、猜单词等,巩固所学词汇。
3、句型学习(10 分钟)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讲解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例句进行造句练习。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造句,进行点评和纠正。
4、听力训练(10 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课文内容。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情况。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5、阅读训练(10 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邀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积的变化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_2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初步了解变化规律(两个因数都变)。
2、过程与方法: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水果超市里的杨梅进行活动大促销,促销价是每千克6元,爸爸买了2千克杨梅,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妈妈也买了20千克杨梅做杨梅酒,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后来活动结束了,回到了原价:每千克12元,小张的单位搞活动,买了20千克杨梅,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师生探究,发现规律1、下面我们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①从上往下看,第一道与第二道之间是第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②从上往下看,第二道与第三道之间是第二个因数20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相应的符号。
)2、小结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3、我们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多举例子,看看是否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那么这里是否每个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每个同学都自己写一组乘法算式,将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看看积是怎样变化的。
①学生动手写。
②投影反馈,两生介绍,重点引导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乘一个数后的积是多少,是否相等?③小结:研究了那么多的算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根据回答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4、师:因数可以乘一个数,还可以怎样变?(除以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猜测,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这个结论对不对,我们一起用验算第一个结论的方法也写一组乘法算式,将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看看积是怎样变化的。
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2课时:意蕴隽永的汉字和影响深远的汉字【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丰富多言的文字和古老而优美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当今世界上留存下来使用者众多的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象形文字。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古老的汉字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强,汉字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会认会写很多汉字,对汉字的演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汉字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汉字发展的时代背景相对来说知道的还不够。
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让他们初步了解汉字文字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上一粒传承文化的种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汉字熔铸着祖先的智慧和灵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了解汉字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懂得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知道汉字凝聚着祖先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汉字为例,体会汉字形体与其表达意义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众体现出来的传统思想观念,激发民族自豪和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古汉文字图片【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富有创造力的汉字1.每年元宵节,很多地方都会组织猜灯谜的活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字谜,你们来猜一猜。
2.同学自由上台出字谜,大家猜字谜。
3.随机提问:为什么很快就能猜出来?你们从猜字谜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4.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都熔铸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中国的汉字。
板书课题: 8.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谈话激趣,了解汉字造字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意蕴隽永的汉字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都熔铸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浪花_教案教学设计_2
浪花本文是关于浪花,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案示例14、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蓝、淘、娃”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l、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l、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
电脑出示词语: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迈的步子很轻。
)板书:轻2、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当轻轻的溅到脚上。
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笑着跑回家。
)板书:笑跑10、“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_教案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一、导入新课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导入。
这首诗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
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样的流速,周围的山又是怎样的?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与”:给,“书”:信。
三、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2.学生朗读、诵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中重点词语。
韵、柯、飘荡、缥碧、负势、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结合注释,请学生口译全文。
译文略。
四、阅读分析1.欣赏学习第1段。
全班同学齐读第1段,然后让同学归纳这段段意: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
特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应掌握哪些重点词。
俱净:都清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独绝:独一无二。
2.学习体会第2段。
(1)教师提问:本段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答:水清、水急。
(2)哪句话体现了水的清澈?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哪句话体现了水流很快?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鼓励同学们大胆想像,通过而读,把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画表现出来。
(同学们都动手画,把画得最好的选出来,当场表扬,并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供大家欣赏。
)第2没写了水的异,那么山的奇又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学习第3段,看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大家齐声诵读,然后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看谁读得最好?这一段通过什么笔法把山写得充满活力呢?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赋予静静的群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变得座座生龙活虎。
《教学设计》教案8篇
《教学设计》教案8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溺水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游泳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溺水时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积极避险、自救方法[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起来。
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学生讨论师: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三、板书课题:自己溺水怎么办1、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
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草原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品读佳句: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大草原的景色真美!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2)(优秀6篇)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2)(优秀6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
(难点)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
《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
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
(见幻灯片)(四)、玩游戏,说道理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篇二:教学设计方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2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必修第一册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教学设计(人教版)Period 2 Reading and Thinking本板块包括阅读部分Explore Peru和在阅读基础上完成相关的词汇和收集信息练习。
Reading部分介绍的是南美洲国家秘鲁的基本情况。
Reading部分共分两部分,一是关于秘鲁的地理和历史;二是关于介绍秘鲁旅行小册子。
通过学习两个text,学生可以简单了解秘鲁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并且掌握主要的旅游信息。
通过回答和课文有关的问题和相关的拓展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捕捉关键信息的阅读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Reading and Thinking 的任务,学生还要提前做好相关词汇准备。
1. Let students master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the text;2.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Peru in geography, history and famous travel destinations;3. Get students to know how to choose travelling destinations according to one’s interest and need.Importance:1.Help the students to master key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2.Guide students to grasp important details in the texts.3. Guide the students to grasp methods of reading a travel brochures and an encyclopedic.Difficulty:Guide the students collect useful information form a text.1.Ask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new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2.Mark the new words in the textbook, understand the meaning in context, or consult the dictiona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Step 1 Preparation1.the Pacific coast ___________2. South America__________3. the Andes mountains___________4. the Amazon rain forest___________5.the Inca Empire__________6. the famous site_________7. an official language___________8. accommodation___________ 9. destination __________ 10. local Indian culture___________ 11. the architecture___________ 12.local markets___________ Step 2 Warming upGive the student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a country and encourage them to guess which country it is. Choose which of the countries is being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1)There used to be a famous empire here.2)The country has long coast and famous for its unique scenery3)Part of the country is covered with rainforests.4) It is one of the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A. ChinaB. CanadaC. PeruD. Russia ( C)Step 3 Explore PeruBefore carrying out the task, remind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ip.Before you read look through the text quickly for titles, headers, pictures, charts and any other information that might tell you what type type of text it is.Task 1 : Encyclopedia or Brochure?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through the two passages about Pero while listening carefully.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judge what types of texts they are: encyclopedia or brochure.The first text:It is an encyclopedia because it focuses on basic geographic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The second text:It is a travel brochure because it mainly introduces local travel information. Besides, there is contacting information at the end of the text.Task 2 : Reading and observing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text in detail and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in its history and then observe the map of Peru to know about its location and geography features.Information from the first text:on the Pacific coast of south Americathree main areasIn the 1400s and 1500s, the center of the powerful ancient Incan empire.Spain took control in the seventeen sixteen century.the official language—SpanishInformation from the second text:Amazon Rainforest Tour:rain foresttraveling by boatexploring the rain forest with a local guideenjoying the plants and animalsMachu Picchu Tour:a four- day walking tour on amazing paths.enjoy the unique Spanish and local Indian cultureCusco Tour:the unique square and local Indian culturethe capital of the Inca Empirestay in local hotelvisit the museumsadmire the architectureenjoy excellent local foodgo shopping at the Local markets.Lake Titicaca Tour: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the new highwaystay with a local Uros familyAn island and the Uros homes made of water plantsTask 4 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correct forms of the new words from the texts.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cks. Remind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first letters of each words.Cusco is a popular _destination __ for tourists. Because of its ___ unique __place in the history of South America. Cusco wa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Inca__Empire__ which was the most powerful in South America until the 1500s. There are two especially interesting things to__ admire __ about the Inca civilization. The first is the roads and __paths__, they built to connect their important cities. These Inca roads were made up of two north- south highways and many small roads crossing the mountains east to west. The roads were for Inca soldiers and their ___officials__. Second, the Inca built wonderful cities full of amazingarchitecture, but there were no markets in these cities. One of the interesting questions of history is how the Incas lived without shopping!Task 5 Information collection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d fill in the table.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 below with a partner.Guid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to give reasons.Which tour(s) would you recommend for people who enjoy history and culture. Why ?1、通过本节的阅读和思考活动,希望逐渐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实用文体,如旅游手册的时候,关注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教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的异同。
教学设计: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与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一熟读感悟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
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查1、齐背2、点名背诵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1、齐读2、点名读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
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
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背诵《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
学习目标:1. 了解近年“仿写句子”题的命题思路、题型特点。
2. 掌握仿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
3. 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
对象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仿写句子”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三、教、学具准备。
老师准备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习纸,练习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平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习题1:“把1/2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张)通过列式计算。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科学地验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验证猜想,理解计算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题意,我把书中情境图改成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有4张同样大的饼。
每个小朋友吃1/2张,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平均分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理解计算的过程。
《13.1平方根》教学设计(2)
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 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活动四 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1)自主小结:①对自己——谈本节课 有哪些收获?②对同伴——谈在学习本节内 容时应注意什么?③对老师——谈本节课学 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2)教师概括小结,重点强调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小 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 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 况、情绪状况等。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设计意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 欲望。
2
活动二 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问题 1:你知道 2 有多大吗? (1) 用夹逼法计算 2 (2) 用计算器计算 2 问题 2:除了
2 外,还有其他无限不
【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 1,首先采 用夹逼法计算 2 ,使 学生体验 2 是无限不 循环的小数,其次告诉 学生可用计算器进行计 算,紧接着介绍用计算 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方 法。 2、出示问题 2,引导学 生思考回答,结合学生 回答,展示无限不循环 小数的概念。 3、出示问题 3,让学生 再次体会无限不循环小
(1) 140 与 12
(2)
5 1 与 0.5 2
【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 1,结合学 生口答, 相机出示答案。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 组讨论。 2、出示问题 2,学生分 组完成,适时评价学生 的表现教师点拨指导。 3、出示问题 3,学生分 析并口答解题过程,随 之用多媒体展示解题过 程,强调解题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 学生用计算器快速完 成问题 1。 2 、学生分组思考问题 2,并书写解题过程。 3、 学生交流讨论并口答 解答过程。
2 大小的探究,调动
【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 1,引导 学生思考回答,结合学 (1)若x 2 4, 则x 4 ______ 生回答相机给出答案。 2 (2)若x 121, 则x 121 _____ (2)出示问题 2,引导 学生思考回答,结合学 (3)若x 2 196 , 则x 196 _____ 生回答,展示算术平方 (4)若非负数x满足x 2 a,则x ______ 根的概念及表示。 (3) 关注并适时评价学 问题 2:什么叫算术平方根?2 的算术平方根 生的表现。 应怎样表示? 【学生活动】 问题 3:如图,把两个面积为 1 的小正方形沿 (1)口答问题 1、2, 对角线剪开, 将所得的 4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 (2)观察图形, 动手操 在一起, 结果怎样?你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面 作,两人一组将提前准 2 积是多少?你会求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吗? 备好的面积为 1cm 的两 个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 开按照相邻边重合的方 式拼凑、讨论,得出结 论:得到的图形是正方 → 形,面积为 2,边长为 1 1 2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
”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二、引导自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
要听清字的读音。
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
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教学设计教案2
3.表明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大循环)。
4.适用于教师和教学设计者使用。
三、格拉克和伊利的模式(Gerlach & Ely's model, 1980)
1.此版本为那些教学设计的初学者,同时又是内容方面的专家、并且能够详述教学目标或明确教学结果的人编写
1.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学习者需要的特定能力,像知识、技能和态度。
2.依据教学结束后学习者能做什么和将会知道那些内容来阐述学习目标。
3.连接学习者和目标:选择现有的教学材料,利用某些方式更换教学材料和设计新的教学材料。
4.计划如何使用教学材料,把必需的教学材料收集到一起,并合理使用到教学中。
5.设计充分实践和行为强化所需要的活动和时间。
九、2R教学设计模式
威利斯(J. Willis,1995)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应该是回归性的、反思性的、非线性的、有时甚至是无秩序的。他依据建构主义—诠释主义的理论,认为,设计的方案应该具备发展性、反思性和协作性,而且目标形成于设计和开发活动。不存在教学设计的权威。教学用于实现在有意义的情境脉络中的学习活动。
四、快速原型的教学设计模式(Rapid Prototype Model)
1.设计复杂的教学情境:对每个教学问题不可能仅有一种正确的反应方式,必须具备对于特定环境的灵活性。
2.教学设计者能提供某些经验,但没有脱离教学设计实践过程的线性情境。
3.有限的教学设计经验指导的新情境。
五、ASSURE模式(The ASSURE Model)
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类分策略: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4.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主要是对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
教学设计(第二版)
小结
1、教学设计过程是解决结构不良问题过程,其产 品是教学目标、教材、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
2、教学设计可分课程水平和课堂水平,本案例兼 有两种水平的设计;
3、教学设计过程是运用系统论的信息反馈原理不 断修正设计的产品的过程;
4、教学设计过程也是教育科学研究过程。
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二)设计(desing)
1. 根据需要评估,制定单元终点目标 (1)阅读目标:能结合课文实例,说明作者是怎
样将课文中的小动物写具体、写生动的(包括 细致描写,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 文章生动,表达真情实感)。 (2)写作目标:能在老师指导下仔细观察提供的 一种小动物(如乌龟),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方 法,从几方面,把这个动物(或自己熟悉的动 物)写具体、写生动(包括细致描写)
学生完成的作文初稿也是一种教学材料,在 上作文指导课与修改课前,应事先准备好写得 好的文稿和有所欠缺需要修改的文稿。
(三)开发 (development)
2.开发作文评价标准 本次作文的评分要求: (1)是否文通字顺,写出了这种动物的特点。
(三颗星 ) (2)是否从几个方面来写一种动物的特点。
(三颗星) (3)是否运用多种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生
细致描写,表达作者感情
课时 2
2 1 1 1 2
(二)设计 (desing)
4.制订课时计划——单篇课文教学设计
(三)开发 (ent)
1.预先做好视频材料: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教室里养了一只
乌龟,便于经常观察。其中乌龟翻身和进食的 动作非常有趣,但上课展示时不易控制,为此 教师要预先做好视频材料。
1、传统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的局限 (参见教材 p45~46 ) 2、科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的优点 (参见教材 p52~55 ) 3、教学设计使教师习得的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
寒号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寒号鸟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
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2.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
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2.简要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再读课文。
阅读提示:(1)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思考:喜鹊和寒号鸟的表现具体有何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理清叙述顺序,整体把握故事结构。
出示句子。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概括成:开头冬天快到冬天到了寒冬腊月2.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冬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
(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师小结:同样写天气,用词却大有讲究。
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和就有“太阳暖和”、“大好晴天”、“太阳暖烘烘”、“太阳普照大地”。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
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矢,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现在读他们的对话。
同桌合作,分角色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指导喜鹊的话。
3.1.2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2)
3.1.2函数的表示法课本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函数在形与数两方面的结合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函数的学习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研究函数时,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在研究图象时,又要注意代数刻画以求思考和表述的精确性.课本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与传统的处理方式有了逻辑顺序上的变化.这样姓理,主要是想较好地衔接初中的学习,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理解函数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课程目标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函数解析法及能由条件求出解析式;2.逻辑推理:由条件求函数解析式:3.数学运算:由函数解析式求值及函数解析式的计算;4.数据分析:利用图像表示函数;5.数学建模:由实际问题构建合理的函数模型。
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初中已经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那么这三种表示法定义是?优缺点是?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67-68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2.函数的各种表示法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一个还是几个函数?4.怎样求分段函数的值?如何画分段函数的留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星,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观赏诗歌的感情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言语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言语美趣。
4.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累积诗歌观赏方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感想——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观赏法。
3.当代诗艺观赏讲座法。
〔解说:可依据学生根底情况选用。
根底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根底中等的,可选用1、3。
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依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第—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年少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
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
观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赏一组当代探究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
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开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言语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根底。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生:搭船的鸟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
搭,搭船的鸟。
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
“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
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
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
搭船的什么?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习的表现。
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习,初读课文(一)检测预习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习,你能结合预习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
)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2、识“翠”音、形师:手准备,和我一起写主人公的名字。
翠上下结构,从上写到下,上面是羽的变形,看起笔是横折;下面这个部件读卒(zú),关键在竖要出头。
翠(cuì),翠(cuì)鸟,平舌音真好听。
请用铅笔在课题鸟旁工整地写上翠鸟。
(二)初读课文1、同桌共读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翠鸟,一起读读它的故事。
请看初读提示。
2、分组读师:哪一组同桌想来展示你俩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勐捧中学王文转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讨论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并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一次不等式的联系,这对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辩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学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今后的二次函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代数解法以及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把他们利用函数图像结合在一起,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然后在启发学生归纳得出结论,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的关系,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关系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学生的辩证
思维能力。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发现数学的美,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贺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原则,结合年级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认知水平开展教学。
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2、学法引导自主探索研讨发现
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牵引
解下列方程和不等式察
1、2x+1=0 3x+2﹥0 3x+2﹤0
学生快速解答或口头表达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做好新知识的衔接
(二)、思考探索
出示课本96页思考1
1.作出函数y=2x+1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取何值时,y=3,0,-1
(2)你能说出方程2x+1=3,2x+1=0,2x+1=-1的解吗?你发现了什么?
先由让学生动手画出函数y=2x+1的图像,观察图像以及这三个方程有什么联系,并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三个方程进行解释,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一次方程ax+b=0的解就是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出示课本96页思考2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3x+2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取哪些值时, y >0,y<0,y >2,y<-1
(2)你能说出不等式3x+2>0,3x+2<0,3x+2>2,3x+2<-1的解吗?你发现了什么?
先有学生动手画出一次函数y=3x+2的图像,学生根据教师画出的函数图象探讨、交流并回答:x 取哪些值时3x+2﹥2 、3x+2﹤2、3x+2﹤-1。
通过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像思考,并分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小结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kx+b ﹥0(或﹤0)的解集是y=kx+b 取正值(或负值)时x 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这两个不等式都可以直接用代数法求解,而且会更准确、更快捷。
但这里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图像直接得到,引导学生体会既可以运用函数解不等式,也可以运用解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问题,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使学生建立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应用拓展
1、出示例课本97页,问题3 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
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这样设计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
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出示练习、加以巩固
练习1、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
练习2、已知函数y1=kx-2和y2=-3x+b相交于点A(2,-1)(1)求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2)利用图象求出:当x取何值时有:①y1<y2;②y1≥y2
(3)利用图象求出:当x取何值时有:①y1<0且y2<0;②y1>0且y2<0
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易而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采用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四)总结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感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相互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评、总结。
小结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是为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99页第3题107页第五题
选做题:课本99-100页第13题、14题
作业分层布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结论都尽量引导由学生探究得出,突出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板书设计:
1、对于任意一个一元一次方程ax+b=0(a≠0),它有唯一解,我们可以把这个方程的解看成函数y=ax+b当y=0时与之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方程的解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对于任意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ax+b>0(a≠0),我们可以把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看成函数y=ax+b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不等式ax+b>0(a≠0)的解集是函数y=ax+b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所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板书突出的知识点应放在黑板的左面,用彩色的粉笔写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