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华教授从痰热瘀滞论治小儿慢性颈部淋巴结炎略述
宋明锁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述要
小儿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乳蛾,是以咽痛、喉核红肿、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患,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因其喉核红肿似蛾故称乳蛾,临证中有发于一侧的单蛾,也有发于两侧的双蛾;急性发作者为急乳蛾,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愈者为慢乳蛾。
幼儿症状比较重,常伴有高热,如未能及时治疗,容易出现高热惊厥、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并发症,极少数可继发急性肾炎、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
如果长期反复发作还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致使小儿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其健康。
宋明锁老师为山西省名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笔者有幸作为第五批师承学生跟师侍诊学习,现将宋老师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急性扁桃体炎病因可分为内外因。
外因多为风热侵袭,客于喉间。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之邪循口鼻而入,侵犯肺胃两经,咽喉首当其冲,风热温毒之邪不能宣通,郁结凝滞喉核所致。
内因为嗜食肥甘厚味,煎炸炙煿,肺胃蕴热,内热化火,火性炎上,致使火毒上攻咽关,蒸灼喉核所致。
慢性扁桃体炎多为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温热病余邪未清,日久迁延所致。
或为邪热耗伤津液,肺肾阴伤,虚火上灼,喉核不利;或为邪气滞留未去,损伤肺脾,津液不布,聚湿成痰,凝滞喉核,日久难消;或为瘀毒痰热,结聚喉核,缠绵难愈。
无论急、慢性扁桃体炎,在其发病机制中,宋老师非常重视积滞的影响。
他认为小儿脾常不足,但生长发育旺盛,多数家长爱子心切,喂养过程中宋明锁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述要王小芸 赵怀舟 冯文海 指导 宋明锁关键词:宋明锁;扁桃体炎;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18) 08-0008-04基金项目:宋明锁名老中医工作室科研专项,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 (编号:201601085) 。
作者简介:王小芸 (1978—) ,女,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院 (太原 030012) ;赵怀舟、冯文海,单位同第一作者。
小儿肺炎从热、郁、痰、瘀论治研究
rnijcin; k u vv l n lsst r u ht emeh do li e tr rn o zd bo kd sg e . a all i e t ma es ria ay i h o g h to fmut c ne , a d mi lc e in d p r l n o a — e e
g o m , is p t g p lg a d r mo ig lo t ss o h or f fv r go m 。 h e m n lo t ss lo d s i a i h e m n e v n bo d sa i n t e y o e e , lo n p lg a d b o d s a i me h n s i h l r n p e mo i. s r e t et t l fe ta d c a g so y t ms r lt d t h h o y o c a im n c i e n u n a Ob e v h o a f c n h n e f mp o ea e O t et e r f d e s
fv r go m , he m n lo tssi wog o p :o ewi n fi r liuda d teoh rwihRia i ee,l p lg a dbo dsai t r u s n t Qige a l i n h t e t b v— n h o q
【 图分 类 号 】 R 7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7 —8 5 2 0 ) 10 2 — 4 中 22 文 文 6 43 6 ( 0 9 0 - 0 90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本异常 , B超示肿大团块减小< 5 2 %或无 改变 , 甚至增大或化脓
表 1 两 组疗 效 比较 I ( )l n %
组 另 U
/ , /
<d 2
2 d ~4
5 d ~7
注 :两 组淋 巴结 消退 时间 比较 ,经卡方 检 验 ,P O0 ,有统 计学 意义 ,治疗 组 明显优 于对 照 组。 <. 5
总 有 效 率 8 . %;两 组淋 巴结 消退 时 间 比较 ,治 疗 组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结论 :痰 热 情 注射 液 有较 戈 的 治疗 儿 童颈 部 急 性 淋 巴结 爽 69 6 作 用 , 可 明 显缩 短 疗 程 ,有 临 床 推 广 使 用的 价值 。
【 关键 词 】 急 性 淋 巴结 炎 ;中 医理论 基础 ;痰 热 清 注射 液 : 临床 观 察 [ s at O jcie T bev ec ncl f c fT nReQigi et ni et gauen c mp f mma o n Abt c] bet : oo sret l ia ef t o a n jci nt ai ct ekl h il r v h i es n o r n y na tni i
中 图分类号 :R 3 . 6 26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8 0( 0 2 402 -2 证型 :I D 6 47 6 2 1 )1-0 10 B
要 】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 儿童颈部 急性淋 巴结 爽的临床疗 效。方法 :4 6例 小儿颈部急性淋 巴结 炎患儿随机
c i r n M eh d : 6 c s swee r n o y d v d d it e t a e r u n ec n r l r u , 3c s si a h g o p t e t a e o p hl e . d to s 4 a e r a d ml i i e o t e td g o p a d t o to o p 2 a e;n e c u , e t d g u n h r h g r h r r
从热郁痰瘀论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理论研究
用都具有启发作 用。
关键 词 : 热郁 痰瘀 ; 毒性 肺 炎 ; 证论 治 病 辨 中图分 类号 : 2 9 6 1 R 5 .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2 7(0 9 0 0 0 — 4 17 4 9 2 0 ) 2— 0 1 0
近年 来 的研 究 表 明 , 小 儿 呼 吸道 感 染 中 , 在 病
,
作者简介 : 艾军( 93一) 女 , 授 , 16 , 教 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 : 小儿肺 系疾病研 究。
‘ 一
l一
第 5 第2 卷 期 20 0 9年 3月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 P DI T CSOF T M . E A RI C
Vo N0 2 L5 .
Ma . o 9 r2 0
从郁致瘀 , 热郁 痰瘀 又 相互关 联 , 渐变 渐 变 , 素 问 ・ 论 》 “ 痹 ” 难 经 ・五 十六 由热生痰 , 如《 痹 称 肺 。《
第 5卷 第 2期 20 年 3 09 月
・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P . EDI T C C A RI S OF T M
V0. R . 15 o2
Ma . 0 r 2 o9
理 论研究 ・
从 热 郁 痰瘀 论 治 d,L 毒 性肺 炎 的 理 论 研 究 ' 病 J
论》 所说 :乳子 中风热 , “ 喘鸣息肩者。 在古代医学 ”
收稿 日期 :0 8—1 20 1—1 2 基金项 目: 十五 ” “ 国家科技攻 关计 划项 目(0 1 A 0 A1b;0 4 A 1 1 3 。 2 0 B 7 1 6 2 0 B 7 61 ) 0
变, 肺之主气功能障碍 , 极易出现郁的病机病理改
从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
从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患,属于祖国医学哮喘、哮证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过敏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的高反应性,提出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作为预防和控制本病发作的主要药物,颇有捷效,但副作用明显且远期疗效不理想。
故从祖国医学中探求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对哮喘病机的传统认识是正虚痰伏,外邪诱发。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提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风、痰、瘀关系密切,并由此着手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提出干预手段,临床应用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1.风、痰、瘀的形成与致病1.1风与哮喘风有外风、内风之别。
外风即外感风邪,是六淫之一。
临床观察发现,外感风邪是导致儿童哮喘的发生和反复发作首要原因。
外感风邪包括异常气候、异物异味、粉尘、花粉、螨虫等,儿童哮喘每因外感风邪所触发,发作前有鼻痒、眼痒、鼻塞、喷嚏、流涕和咳嗽的先兆症状,此是风邪为病所致。
另外,哮喘可因情志急剧变化而引发,发作时呼吸有声、气道挛急、胸闷如窒,且发作迅速,时发时止,符合风“善行而数变”和“风胜则动”特点。
提示风为哮喘发作的重要病理因素。
风的产生与致病与肺、脾、肝、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其中,外风为患,主要责之肺脾。
患儿肺脾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风,若外感风邪或进食海鲜发物,邪蕴于肺脾,引动伏痰,肺失升降可致哮喘发作。
内风的形成主要责之肝肾。
因“肝主风”,患儿情志失调,郁恼伤肝,肝阳化风,木火刑金,肝风引动伏痰,肺失宣降,风摇钟鸣而哮喘发作。
如《读医随笔》曰:“凡病之气结……哮喘……皆肝气不能舒畅所致也”。
另外,内风的形成又与肾相关。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主宰先天禀赋、生长发育。
哮喘患儿先天禀赋不足,具有特应性体质,易生风化痰。
古代医家对此已有认识,如宋代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述:“此症有苦至终身者,亦有母子相传者”,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称哮喘为“幼稚天哮”。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急乳蛾经验点滴
2 因位治宜
用之清热 凉血又取之 祛瘀止痛 。此 时脓 已形成 ,如若 不 化 ,必将影 响血脉运行 ,阻滞气机 ,加 重病情 。故 宜加 入紫花地 丁 、鱼 腥草 、蒲 公英 等 消痈 之 品。瘀 得 以化 , 痈得以消 ,病方能愈 。 3 . 3 乳蛾后期 瘀热渐除 以补为主 火 热之邪 消灼煎
所谓因 位治 宜 ,即认 清 乳 蛾 的病 位在 咽喉 部 。咽 喉部归 于 肺 经 ,在 头 面部 ,属 上 ,而 治疗 乳 蛾 之药 大 多味苦性寒 ,根据药物 的升 降浮沉 与 四气五 味 的关 系 , 这类药 大 都 是沉 降 药 。病 位 在上 ,而 药趋 于下 ,故 宋 教授每 于治疗4 ' , J L 乳 蛾 疾病 时 ,加 用 升麻 、桔 梗两 味 引经药 。 《 滇 南 本 草 》记 载 “ 升麻 主小 儿 痘 疹 ,解 疮 毒 ,咽喉 ( 肿) ,……乳 蛾 ,痄 腮” 。《 珍珠 囊 药性 赋 》 记载 “ 桔 梗 其 用 有 四 :止 咽 痛 ,兼 除 鼻 塞 ;利 膈 气 , 仍 治肺痈 ;一为诸 药之 舟楫 ;一 为 肺部 之引 经” 。此 两
乳 蛾为儿科常见肺 系疾 病 ,是 因邪 客咽喉 ,喉核 内 血败 肉腐 所致 ,临 床 以咽 喉肿 痛 、喉核 肿 大 ,甚 则 溃
3 . 1 乳蛾初 期 热 邪较 盛 以清 为 主
4 , J L 为 纯 阳之
体 ,六气 易从火 化 ,加 之现代 4 , J L 多食 肥甘厚 味 ,胃火 内炽 ,故 以热性病为 多。火 热为 阳邪 ,其 性趋 上 ,咽喉 为肺 胃之 门户 ,风热之 邪侵入 ,咽喉首 当其 冲。随之热 邪结聚 ,渐之为火 ,火 为热之极 ,熏 于咽喉 ,可见 咽喉 疼痛加重 ,吞 咽不利 ,喉核 赤肿等局部 症状 。此期 治疗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用药特点
【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1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8 6 5 ( 2 0 1 4 ) 0 5 — 0 4 1 3 — 0 2
药 时常辅 以桃 仁 、 赤芍 、 红花 、 当归 等 药 以求 肺 络 通 桂 枝加 葛根 汤证 之“ 邪 入 太 阳经 输 ” 之病 机 , 运 用 于
临床, 故 能 每每获 效 , 充分体 现 了 中医学“ 异病 同治 ” 的辨证 思想 。笔 者 以 此方 为例 临 证举 隅 三则 , 旨在 告 诫读 者要 活学 中医经典 , 活用 经方 。
1 治 疗 注重风 、 瘀 为 患
时往往 加用 全蝎 、 地龙 、 僵蚕、 蝉 蜕 等 以通 络 透 邪 以
疏风。
l _ 2 注重 瘀血 致病
肺 主气 , 司 呼吸 , 主宣发 肃 降 ;
肺朝 百脉 , 肺之 生 理 功 能正 常 , 则 机 体 吸 清 呼浊 , 贯
注心 脉 , 气 血津 液 散 孙 萌萌 , 宋桂 华
作者单位 : 4 5 0 0 0 8郑 州 , 河 南 中医 学 院 研 究 生 处 ( 孙萌萌) ; 河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儿 科 ( 宋桂华)
作者简介 : 孙萌萌 ( 1 9 8 9 一) , 女, 河 南 中 医学 院 2 0 1 2级 硕 士研 究 生 在 读 。研 究 方 向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 儿呼吸系统疾病 , E — ma i l : wa z y 8 2 6
类 咳嗽如 前期 失 治或 应用 收 涩类 药物 过早 致 闭门 留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
影 响肺 的宣 发 肃 降 , 肝 升 发 太 过 , 若 导致 肺 肃 降 不
及, 则气 机上 逆 , 而致 咳 嗽上气 , 肝 旺侮肺 ” 素 即“ 。《 问 ・咳论 篇 》 里论 及 “ 咳之状 ” 从经 脉循行 所 主的 肝 , 部位 , 出 了肝气 失 和所致 的症状 。临床 上 , 于 咳 提 对
使肺 间痰浊从 大便 而解 , 旺则湿 不生[ , 脾 4 运用茯 苓 、 ]
陈皮 、 砂仁 、 苡仁 、 莱菔子 、 焦三仙等健脾益气化 痰 。 12 “ 金 平 木 ” . 佐 清肝 泻火 治 久 咳 肺 主 气 , 司宣 发 , 主枢 机 , 条 达 , 畅 气 机 , 者 共 司 气 机 升 肝 主 调 二 降 , 畅气 血 , 调 二者 协调则 气血 调 畅。肝 的功能 失调
儿 , 桂华 教授 多用 疏肝 降逆 理气 之药 , 宋 如香 附 、枳
付 , 煎 服 。二 诊 , 水 服后 患儿 咳嗽减 轻 , 起偶 咳 , 晨 痰 少 。后 患 儿乏 力 、 叹息 , 善 上方 去地 龙 、 部 , 入太 百 加 子 参 1 , 味子 6g 续服 7付 , 嗽消 失 , 0g 五 , 咳 乏力 等
嗽 患 儿 , 发 性 痉 挛 性 咳 嗽 , 别 是 急 躁 易 怒 的 小 阵 特
往有湿 疹史 。中 医诊 断 为 慢性 咳 嗽 , 医诊 断 为 咳 西
嗽 变异性 哮喘 。治 以止 咳化痰 、 脾通 络 , 以泻 白 健 方 散 加味 。处 方 : 白皮 、 部 、 桑 百 厚朴 、 龙 、 黄芪 、 地 生 丹 参、 全瓜 蒌 、 苏子 、 炒麦 芽 、 山楂 、 卜 、 骨皮 各 炒 炒 子 地 1 , 0g 紫菀 、 款冬 花 各 1 , 2g 枳壳 、 红花 、 甘草 各 6g 4 ,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侯华红;宋桂华【摘要】宋桂华教授临床对儿童慢性咳嗽见解独特,不仅灵活运用宣肺、清肺、补肺、敛肺等法,而且注重辨证论治咳嗽,善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滋肾养肺、活血化瘀法.【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1(003)001【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宋桂华;中医名家;咳嗽,慢性;儿童【作者】侯华红;宋桂华【作者单位】450008,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450000,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1咳嗽是小儿常见、多发的病证。
咳嗽本身是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消除呼吸道内的有害分泌物和异物。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物的增多,儿童的咳嗽次数更多,也更易感染。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4周,祖国医学称之为“久咳”[1]。
长期频咳,消耗气血,损伤人体正气,影响患者的生活。
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很多,如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等[2]。
宋桂华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在儿科常见病、疑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宋教授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善用古方,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不仅从肺脏本身论治,运用宣肺、清肺、补肺、润肺等法,而且注重五脏辨证论治咳嗽,善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滋肾养肺、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现将宋教授临证从脾、肝、肾、活血论治慢性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学术思想1.1 “培土生金”益气健脾治久咳宋桂华教授认为从脾治咳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脾主运化水液,脾虚失运,则水湿聚痰,阻于气道,故成咳嗽之症。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护,脾虚失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湿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塞气道,则影响肺宣发肃降,肺失清降,致咳嗽、痰多。
二则,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清热解郁涤痰化瘀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研究
“ 实热 ” 《 肺 ( 备急 千 金要 方 . 小 婴孺 方 》 、 火侵 肺 等 病 理产 物相 结 时所形 成 的是有 形郁 结 因此 . 少 )“ 本病 嗽 ”《 ( 幼科 铁镜 . 咳嗽》 等 , 辨 ) 可见 本病 以热证 居 多 。 主要 病 因病机 可概 括 为热 邪致病 、 由热致 郁 、 由热生 1 肺 炎喘嗽 多郁 肺 为呼 吸升 降出入 之道 .全 身 痰 、 郁致 瘀 , . 2 从 热郁 痰瘀 又 相互 关联 , 变渐 深 , 渐 交结
治 法 方 药
清 热解郁涤痰化瘀法治疗d J 病毒性肺 炎研 究 ,L
艾 军 汪 受 传
( 南京 中医药 大学 , 江苏 南京 2 0 2 ) 10 9
摘 要 探 讨 了小 儿 病 毒 性 肺 炎 痰 热 闭肺 证 的 热 郁 痰瘀 病 机 及 其 证 候 , 清 热 解 郁 、 痰 化瘀 为 治 法 , 行 多 中心 、 以 涤 进
6 7. 0 、 3例 ( .1 、 脾 气 27 %)肺 1 肺 炎喘嗽 多痰 4 J 肺 脏娇 嫩 、 常不 足 。 失 3 0例 (50 %) 阴虚 肺热 证 1 . 3 ,L 脾 脾 虚证 1 5例 f . %)1 明4 J 病毒 性肺 炎 总数 中热 31 [ 说 2 1 0 ,L 健 运 . 湿不 布 , 水 易蓄 为痰 饮 ; 肺之 气机 不 利 , 津液 失 3 % 其 9 1 %( 2 50 、 0 布 成痰 又肺 炎 喘 嗽 患儿 感 受 热 邪 , 炼 津 液 , 易 证 占 9 .6 . 中实 热证 9 .5 痰 热证 7 . %) 热 更 .1 化 生 痰涎 , 热 与 痰结 , 如 《 斋小 儿方 论 ・ 嗽 》 虚 热证 27 %.本 病 证候 以热证 、痰热 证 占绝大 多 并 正 仁 痰 云 :/,L 病 , “JJ 受 ' 多生 于热 , 热则 生 痰 。 痰 热结 则郁 阻 数 ”
李燕宁教授从痰瘀同源论治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总结
李燕宁教授从痰瘀同源论治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总结李燕宁教授从痰瘀同源论治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总结导言:儿童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病理特点为气道炎性病变和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
虽然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已有所改善,但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李燕宁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痰瘀同源的治疗理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李教授的角度总结其治疗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经验,以期对广大医务人员在儿童哮喘治疗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痰瘀同源理论的介绍李燕宁教授提出的痰瘀同源理论认为,儿童哮喘的发生与痰瘀密切相关。
气道炎症导致痰液的分泌增多,堵塞气道,形成“痰”;同时局部气血循环不畅,导致气化不良,形成“瘀”。
痰瘀同源,在儿童哮喘的病理机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此,治疗儿童哮喘的关键在于疏散痰液、活血化瘀,以恢复气道通畅和正常的气血循环。
二、痰瘀同源论治的临床经验总结(一)辨证论治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李教授将儿童哮喘分为不同的证型,如痰瘀互结型、痰热壅肺型、湿痰阻肺型等。
根据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在痰瘀互结型中,使用祛痰散结的中药方剂,如前胸散结汤、小柴胡汤等。
而在痰热壅肺型中,则应用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方剂,如黄连解毒汤、积室消淤汤等。
辨证施治是痰瘀同源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核心。
(二)辨证灸疗法李教授在治疗儿童哮喘过程中也采用了辨证灸疗法,利用特定的穴位通过灸热刺激调节气血,达到疏散痰液、活血化瘀的目的。
常用的灸疗方法有艾灸、温灸等。
例如,灸热气化可以疏散痰液,活血化瘀,则可选用艾灸熏灸胸部穴位,如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阴陵泉穴。
通过辨证施治和辨证灸疗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调理儿童哮喘的病情。
(三)注意日常调养除了药物治疗,李教授还强调了儿童哮喘患者日常的调养和饮食习惯。
首先,避免过敏源和刺激物,如粉尘、花粉、冷空气等。
其次,合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摄入。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探讨宋桂华;丁樱【摘要】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致死率高,本文提出中医药参与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辨证治疗,不同证型辨证应用中药鼻饲或灌肠.汤剂、丸剂、散剂不同剂型灵活运用,可促进危重症的稳定、好转,减轻症状,促进恢复.在治疗急性期的高热、抽搐、昏迷、呼吸急促等症状时辨证为中医的气分热甚、气营两燔或热入营血、邪毒闭窍、痰热动风;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治疗后期出现痰堵、肺不张、难以撤机、低热、多汗、肌肉震颤、四肢无力等症状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痰浊阻窍、肝肾阴虚等证.各期及时辨证应用中成药:热毒宁、血必净、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注射,安宫牛黄丸、猴枣散,以及单味中药西洋参、麝香、羚羊角等,可明显改善危重症状并促进疾病康复.【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0(003)006【总页数】3页(P418-420)【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重症手足口病【作者】宋桂华;丁樱【作者单位】450000,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450000,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51 重症(危重)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判断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标准,符合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如有以下表现者视为重症高危病例:(1)年龄小于3岁,体温39℃以上,发热3天以上;(2)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如:精神差,肢体无力或肢体抖动、嗜睡或抽搐、头痛、频繁呕吐;(3)心率增快或减慢;(4)高血压或低血压、面色苍白、末梢循环不良;(5)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6)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5×109/L,嗜中性粒细胞所占60%以上;(7)高血糖。
根据重症病例临床表现,临床常按系统分类如下: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四肢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宋桂华应用玄芦消腺汤论治儿童腺样体肥大
宋桂华应用玄芦消腺汤论治儿童腺样体肥大
刘洁;宋桂华;张题培;任芳芳;包贝贝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23(38)1
【摘要】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反复外感,肺卫不固,脾运失司,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搏结于咽喉。
此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肺脾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
宋桂华博采众方,通过化裁古方,拟玄芦消腺汤,分急性期和慢性期辨证论治。
急性期患儿感受风热外邪,热痰瘀阻,气血郁结,重用清热解毒散结药味以肃清热痰瘀,祛其标;慢性期余邪留恋,肺脾亏虚,减急性期攻伐之品,加清补药味以补肺健脾,治其本。
【总页数】5页(P115-119)
【作者】刘洁;宋桂华;张题培;任芳芳;包贝贝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6
【相关文献】
1.宋桂华教授从痰热瘀滞论治小儿慢性颈部淋巴结炎略述
2.宋桂华教授从阴虚肺热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探析
3.从“久病伤阴”论玄麦甘桔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
4.消腺散结汤联合推拿治疗儿童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伴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
5.宋桂华基于“窠囊”理论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总结
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总结杨伟吉;彭甜;吴蔚波;陈华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8)2
【摘要】[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
[方法]通过随师临证,总结整理病案资料,阐释陈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
[结果]陈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为风、痰、瘀、虚,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阻络,迁延不愈,瘀热互结,创新性地提出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总结出重视风邪,祛风解表;三因制宜,滋阴清瘀;详辨虚实,巧用和法;顾护中焦,健运脾胃的诊治经验。
验案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辨为阴虚感冒,兼痰瘀阻滞证,陈师分期论治,滋阴清瘀治法贯穿疾病治疗的中后期,迁延期养阴退热、化痰祛瘀,恢复期养阴退热、健脾益气,疗效显著。
[结论]陈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特色,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对指导临床有较高实用价值。
【总页数】4页(P174-177)
【作者】杨伟吉;彭甜;吴蔚波;陈华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0
【相关文献】
1.宋桂华教授从痰热瘀滞论治小儿慢性颈部淋巴结炎略述
2.张云洲从虚、痰、瘀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3.刘小渭从"虚、痰、瘀"论治缓解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撷萃
4.基于Delphi法《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专家问卷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淋巴结肿大的治疗论文(共2篇)
中医淋巴结肿大的治疗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淋巴结肿大的辨证论治艾滋病淋巴结肿大是以感染艾滋病毒(HIV)的病人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为表现,多出现在颌下、腹股沟、颈后、耳后、腋下、锁骨上窝、枕骨后。
淋巴结肿大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55%~74%。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肿大时应主要考虑结核性。
艾滋病也是深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之一,淋巴结肿大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联,特别是结核性病变最为常见。
一旦进入艾滋病期,HIV对机体内巨噬细胞和CD4细胞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抑制活性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体内结核病灶的复发、播散。
因此,在淋巴结肿大病人中结核性病变的发生率高,同时由于免疫功能的明显低下,外源性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増加。
淋巴结肿大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都会造成影响,还会妨碍患者对艾滋病治疗的信心和抗病毒药物等治疗的依从性。
本文对其病因病机、中医治疗及调护等概述如下:1病因病机艾滋病患者长期受病毒侵袭,脏腑受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浊内蕴化火,灼津为痰,凝血为瘀,因此,病机多为痰火或痰瘀互结,但病久者多兼气血亏虚。
若复感于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抗病毒药物,伤及脾胃以至脾失健运,积湿生痰,痰湿蕴结,可见淋巴结肿大。
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滞伤脾,以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火交凝,而发肿大[13。
或因肺肾阴亏,水亏火旺,灼津为痰,耗伤气血,转为虚损,邪毒乘虚而流窜经络,而发肿大。
或外感风火时毒,挟痰互结所致,或气滞、痰浊凝结于经络、皮肤、关节等所致。
因此,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主要涉及脾脏,并与肺、肾二脏密切相关,迁延不愈。
2辨证论治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主要包括痰瘀互结、脾肾亏虚等证型。
治法:理气化痰,解毒散结。
方用消瘰丸加逍遥丸。
李兴旺等[5认为本病证候主要分为2型:气郁痰阻型,治法:理气化痰、化瘀散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g ,火碳 母 1 5 g ,每 天 1 剂 ,水 煎 服 。服 药 7剂 ,大 便成 形难解 ,1 ~2次/ 天 、无 粘液样 物 ,饭 后饱胀 ,咽 中异 物感 ,舌 暗苔 白腻 ,脉 滑 ,加 强 益气 养 阴并 利 咽 , 处方 :太子参 1 5 g ,白术 1 5 g ,云苓 1 5 g ,法 夏 l O g ,苏
5 直 肠 癌 术 后
[ 2 ] 谢雯君 , 温 秀云, 陈镜合. 陈镜 合教授运用陈夏六 君子汤治 验 5 则[ J ] . 新 中医 ,
2 0 0 9 ; 4 1 ( 9 ) : 1 1 9 - 1 2 0 .
肿瘤发生 的主要病机 是正气 虚损 ,瘀滞则 是肿瘤 的 主要病理变化 ,肠癌术后 患者正 气亏虚 明显 ,虽瘀毒 之 邪 已去大半 ,但 邪气 尚存 ,正邪相 争 ,形成正虚 邪恋 的
r 3 ] 陆拯. 脾胃明理论[ M]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杜, 2 0 1 2 , 1 .
( 本文责编 : 杨
杰
本 文校对 : 杜
群
收稿 日 期: 2 0 1 -1 3 0 - 1 6 )
宋桂华教授从痰热瘀滞论治d qL 慢性颈部淋 巴结炎略述
马 超 宋桂 华
( 1 河南 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 0 1 1级,郑州 4 5 0 0 0 8 ;2 河南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儿科 ,郑州 4 5 0 0 0 8 )
第1 2卷 第 3期 ・总 第 1 7 9期 2 0 1 4年 2月 ・ 上 半 月 刊
l O g ,法半 夏 l O g ,茯苓 1 5 g ,木香 l O g( 后下) ,黄 连
5 g ,救 必 应 1 5 g ,台 乌 1 5 g ,白 花 蛇 舌 草 3 0 g ,槐 花
病机特点 。据 此 ,有 学者提 出补益脾 胃之气兼 以祛瘀 解
毒浸淫困阻肌表 ;慢性 迁延者 为风热 毒邪入里 ,浸淫经
络 ,脉道瘀阻不 通 ,发 为颈痈 、痰 核 。故治疗 之法 必 以
l f , J L 颈 部 淋 巴结 炎 属 中医 “ 颈 痈 、痰 核 ” 范 畴 ,
西医认 为 急性 淋 巴结 炎 未 彻 底 治 愈 或 机 体 过 度 劳 累 、
关键 词 :痰 热 体 质 ;慢 性 颈 部 淋 巴 结 炎 ;宋桂 华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0 3 . 0 6 1 文章编号 : 1 6 7 2 _ 2 7 7 9 ( 2 0 1 4 ) 一 0 3 — 0 0 9 7 — 0 2
解。
4 肝病 从脾论治
肝藏血 主疏 泄 ,脾 统血 主 运化 ,肝 所 藏 之血 有 赖 水谷精微 所化 生 ;脾 之运 化 又 依 赖 于 肝之 疏 泄 ,故 肝 与脾 的生理 和病 理 有着 密 切 的关 系 。肝 的病证 多 种 多 样 ,因虚因实 ,其 中病 程 E t 久 常 致 肝血 不 足 或 脾 虚 湿
盛 ,肝病 “ 实脾 ”是 治疗 肝 病 的 一 个 重要 治 则 ,此 时
可从脾论 治 。
梁某 :女 ,4 0 岁 ,头晕 目眩 ,眼 目发涩 ,有 时视物
模 糊 ,四肢发麻 ,舌淡 红 ,苔薄 白脉弦细 ,外 院 给予归
芍地黄丸、石斛 夜光丸疗 效不佳 ,许 鑫梅教 授治疗 改用 补益脾气 ,以荣 养肝 血 ,投予八珍 汤 。方 中四君子健 脾 益 气 ,气 足则血 自生 ,四物汤补益 营血 ,肝 血得于充养 。 服 药后症状渐好转 。
&J L 慢性颈部淋 巴结炎多表 现为单 纯颈部淋 巴结肿 大 。病患虽小 ,然反复迁延不愈既使患儿饱受服药 之苦 , 又使家长倍受精神 忧虑之 急 。现代 中医论治 多 由风热之
教诲 ,深感宋 师病机论 治之法 ,临床 颇多效 验 ,现将宋 师诊 治经验介绍 ,以飨读 者。
1 病 因病 机 分 析
梗 1 5 g ,槐 花 1 5 g ,土 牛 膝 1 5 g ,千 层 纸 l O g , 岗梅 根
的思维与此相符 。 病案 :欧阳 ,女 ,7 O岁 ,直 肠 癌 术后 2年 ,大便
次数多 3 ~4次/ 天 ,难 解 ,肛 门灼 热 ,纳可 眠差 , 口
腔溃疡 ,舌暗红少苔脉 弦 。给予太子 参 3 0 g ,苍 术 1 5 g , 云苓 1 5 g ,天 花 粉 1 5 g ,浮 小 麦 3 0 g ,龙 骨 3 0 g ,槐 花 1 5 g ,紫菀 1 5 g ,鸡血藤 1 5 g ,郁金 1 5 g ,甘草 6 g ,服药 七剂 , 口腔 溃 疡 消失 但 大便 4 ~5次/ 天 ,质烂 ,排 便 无力 ,肛 门灼热 ,大便 粘滞 ,夜眠差 ,舌淡苔 白脉细 , 投与 四君 子汤为基 础加 用 浮小麦 3 0 g ,龙 骨 3 0 g ,槐 花 1 5 g ,白花舌蛇草 1 5 g ,黄 连 5 g ,服 药七剂 ,大便正 常 , 夜眠改善 。 脾 为后 天 之本 ,气 血 生化 之 源 ,脾气 健 运 ,气 血 精 微物质充足 ,各 脏 腑 功 能正 常 ,正 是机 体 正 气 存 内 邪不可干 ,临床上 各 脏腑 功能 异 常 ,一般 遣 方 效 果 不 佳 时 ,改从脾 论治 常 获 良效 。许 鑫 梅 教授 从 脾 论 治 的 病 案很多 ,在 此 只列 举 跟 随许 鑫梅 教 授 学 习所 遇 到 的 个别 病例与大 家分享 。
参考 文献
[ 1 ] 顾群浩 , 张晓东 , 蔡照 弟 , 等. 大 肠癌术 后 患者 四君子 汤应 用观察 [ J ] . 山东 医
药, 2 o 1 2 ; 5 2 ( 3 4 ) : 7 3,柏 子 仁 1 5 g 。服 药 7天 ,症 状 明显 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