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川教版

合集下载

重庆涪陵十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件 川教版

重庆涪陵十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件 川教版
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
从630~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十 九次遣唐使来中国,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仅到朝鲜,两次为送回唐朝专 使的“送唐客使”,一次为特派使团迎接遣唐使回国。日本名副其实的“遣 唐使”为十二次。
空海
空海
774~835 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 俗姓佐伯 幼名真鱼
——郭沫若题诗
江苏苏州张家港黄泗浦,为鉴真东渡日本的出发地,现建有鉴真东渡纪 念馆和纪念碑。该诗为郭沫若为纪念碑所题。
玄 奘 西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玄奘
西天取经 西天指天竺 经指佛经
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
印度佛教圣地菩担伽耶
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西行路线图
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 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 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 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
吉备真备
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 吉备真备曾任两次遣唐使
693~775 奈良时代政治家 学者
※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あ あ か が さ ざ た だ は ば ぱ ま や ら わ 行 a ア カ ガ サ ザ タ ダ ハ バ パ マ ヤ ラ ワ い い き ぎ し じ ち ぢ ひ び ぴ み い り い 行 i イ キ ギ シ ジ チ ヂ ヒ ビ ピ ミ イ リ イ う う く ぐ す ず つ づ ふ ぶ ぷ む ゆ る う 行 u ウ ク グ ス ズ ツ ヅ フ ブ プ ム ユ ル ウ
pè i gǔn
chāng hé
miǎn liú
遣 唐 使 来 华
遣唐使来华
长安
日 本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优秀教学案例
4.定期组织综合性的评价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小组研究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幅画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位皇帝是谁?他在唐朝的哪个时期执政?他统治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外交事件?”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兴趣。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剖析,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尊重和认同,激发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5.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将历史学科与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如分析唐朝的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这种跨学科整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现代社会国际交往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他们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案例以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为主线,结合课本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剖析。通过对唐朝时期中外使节往来的史实、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同时,注重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评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评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评课稿一、引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篇重要教材。

本文以历史课程评课稿的形式,对该教材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分析。

本评课稿旨在深入剖析该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期提供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该教材过程中应达到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材的教学目标,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1.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唐朝对外开放政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3.了解唐朝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成果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同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分析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教材通过详细描述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教材特别强调了唐朝开放政策的特点,包括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多元等方面的内容。

2. 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教材深入探讨了唐朝对外开放政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包括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实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中外文化融合等方面。

通过这些具体例子,学生对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唐朝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成果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材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详细介绍了唐朝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成果,如中印佛教交流、中西方航海交流等。

教材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和认同。

四、教学方法评析1.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材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介绍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时,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2. 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教材中运用了丰富、生动的插图和图片,辅助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 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③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 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 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 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出示大量的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 引起学生兴趣, 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提升学生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 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②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PT展示: 全世界的唐人街图片。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为什么外国人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 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所以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二、新课学习(一)遣唐使1.唐朝时期, 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 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PPT播放日本遣唐使图片)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课程标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交流情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大历史事件。

2. 让学生认识到唐朝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阶段,理解这些交流活动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体会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遣唐使制度及其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意义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及其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或故事引入,如讲述唐代长安城的国际都市景象,引出唐朝的对外交流背景。

2. 主体教学:环节一:遣唐使与中日交流展示图片资料,介绍遣唐使的派遣背景、任务以及他们在中国学习的内容。

分析遣唐使对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作用。

环节二:鉴真东渡与中日佛教交流讲述鉴真的生平事迹,特别强调他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和在传播佛法、促进两国文化交融上的贡献。

环节三:玄奘西行与中印文化交流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玄奘取经的故事,并探讨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3. 拓展延伸:组织小组讨论:唐朝为何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这些交流活动对现代有何启示?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5. 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题,深化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唐朝对外交流的资料,以报告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根据实际教材内容调整上述教案细节,确保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后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后
A、民族大汇聚
B、社会大变革
C、开放与革新
D、政权分立
【答案】:
【解析】:
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这位高僧是( )
A、僧一行
B、玄奘
C、空海
D、鉴真
【答案】:
【解析】:
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答案】:
【解析】: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那烂陀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自己见闻亲自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答案】:
【解析】: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三篇
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答案】:
【解析】:
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至澶州(河南濮阳),宰相力劝宋真宗亲征,鼓舞了宋军士气,射杀了辽军统帅萧挞凛。随后宋辽订立和约: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双方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榷场贸易也不断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2.右图是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座像。他是鉴真逝世前,他 的弟子们给他塑造的这尊座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被日 本政府视为“国宝”,1980年4月,曾回国“探亲”,受到中 国人民欢迎。由此可以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鉴真是什么时期去日本的?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 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 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 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知识点梳理:
• 三个国家:新罗、日本、天竺 • 两个和尚:鉴真、玄奘 • 一本书:《大唐西域记》 • 两个多:①来中国留学生最多 (新罗) ②中国进口货物最多
\
1、隋唐对外交往活跃,与哪里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唐政府对来中国贸易的各国商人采取什么政策? 3、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声望,中国人被称为什么? 4、日本何时开始向中国派遣唐使? 5、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他何时 东渡日本?第几次成功? 6、本课主要学习唐与哪三个国家的友好往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①唐朝国内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各国 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 ③鼓励各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发达的陆路、海路交通网为加强中外联系提 供了条件。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21人从 扬州出发,因受到干扰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 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 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 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第四次出海,都未成功。 第五次东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 且船漂流到了海南岛南部。先后有36名 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 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教学课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教学课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课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课例备好了课,才会上好课。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过程、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学法、备问题、写教案、写教后反思等。

教学课例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指挥课堂,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收获最大的效益。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概况;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故事及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2.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了解课本的整体构架。

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鉴真、玄奘的资料。

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书查找。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日本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胡锦涛主席曾在这里赠送鉴真塑像。

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又是为何?2、学习新课第一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主要介绍唐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和鉴真异域传道的情况,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解决如下问题:①什么是遣唐使?②遣唐使到唐朝交流什么?③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这三个问题答案明确,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自己解决。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从而认识到唐朝时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初中七年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掌握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4.讲授法:教师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5.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第5课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第5课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第5课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第五课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朝、⽇遣唐使1、交往的国家遍及亚洲、⾮洲、欧洲2、唐与世界的来住:唐朝与东亚的朝鲜和⽇本、南亚的天竺、中亚和西亚的波斯、⼤⾷之间都有往来。

⼆、唐朝对外交往繁盛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1、国家安定统⼀,疆域辽阔。

2、经济⽂化繁、荣国⼒强⼤、政治制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对外开放政策。

4、海陆交通发达。

三、朝、⽇遣唐使【东亚-- 朝鲜(新罗)、⽇本】(⼀)、新罗的哪些⽅⾯受到唐朝影响(1)、派使节和留学⽣往来(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位(3)、⽂化交往:新罗采⽤科举制选官、引⼊中国医学、天⽂、历算等成就:朝鲜⾳乐传⼊中国(4)、新罗留学⽣的⼈数是最多的,新罗的天⽂、历法、医学艺术、服饰等深受唐朝影响,各项制度多模仿唐朝。

(⼆)、唐朝与“⼀⾐带⽔”的⽇本1、⽇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的:学习唐朝先进科技⽂化2、遣唐使给⽇本带来的影响:对⽇本的政治、经济、⽂化、⽣产技术,⽂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活等产⽣深远影响唐朝⽂化对⽇本的巨⼤影响3、由于中⽇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本在许多⽅⾯都受中国影响很⼤,表现在:第⼀,政治经济制度⽅⾯,⽇本进⾏的“⼤化改新”就仿照唐制度,改⾰了⾏政制度,实⾏班⽥收授法(同于均⽥制)和租庸调制,第⼆,在城市建筑⽅⾯,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街,东市西市这⼀些建筑在⽇本京都中也同样有第三,是⽂字⽅⾯,8世纪以前,⽇本使⽤汉字作为书⾯表达的⼯具,后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本⽂字,第四,⽇本的饮⾷、服装和⽇常的⽣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

四、鉴真东渡1、鉴真东渡的⽬的地?弘扬中国的⽂化等2、当时的皇帝是谁?鉴真是唐⽞宗时⾼僧3、鉴真东渡的经过(过程)?鉴真和尚从743年起到754年⽌,历经11年,前后6次东渡⽇本,备受艰⾟,屡遭磨难,终于东渡成功。

4、鉴真东渡做出的贡献?加强了中⽇之间的⽂化交流;他在⽇本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对⽇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熟记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两个国家和五个人物;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归纳鉴真和玄奘的相同之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链接旧知识课前小热身1、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勾出重点知识,圈点出五个重要人物,对疑惑点做出批注;完成知识建构:谴目的:密切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唐次数:十多次唐与日本使代表人物:、、。

目的:,()东渡意义促进了日本的提高。

唐朝的对外交流(1唐与天竺(2)(真有唐僧其人吗?真有帮他渡过道道难关的仙吗新课解读1、议一议: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找找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2、读一读:郭沫若赞鉴真诗,并思考日本为何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3、谈一谈:日本谴唐使、鉴真、玄奘三人有何共同点?你从鉴真、玄奘身上学到了什么?课堂小结写一写: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重大史实:两个国家:()、();三件大事:①②③五个人物:()、()、()、()、()课堂大练兵1.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鉴真先后几次东渡日本?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2.“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唐·李白《哭晁卿衡》)李白在诗中所哭的“晁卿衡”指的是 ( )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玄奘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现代·郭沫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遣唐使者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印度 D.文成公主入藏4.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是A.空海B.鉴真C.玄奘D.晁衡5.为日本文字“平假名”的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鉴真6.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僧走了那么远应该被称为旅行家B.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7、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人民的效作出最突出贡献的中国人是A 空海B 晃衡C 鉴真D 玄奘二、材料题:8.材料一:他孤身一人骑马穿越莫贺延啧…..他经历千难万苦,才终达天竺……..材料二: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洲,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又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3)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优品质?(4)你认为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9.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唐朝300年间,由于留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其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影响;唐朝的对外政策及文化交流。
2.难点:理解唐朝民族政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把握唐朝对外关系中的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实际情况。
3.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并选取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分析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阐述对外友好交往在唐朝繁荣昌盛中的作用。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这幅《步辇图》描绘了唐玄宗接见吐蕃使臣的场景,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民族关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唐朝的民族政策,如和亲、羁縻制度等,以及唐朝与突厥、吐蕃、回纥等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2.讲解唐朝的对外政策,包括友好交往、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方面,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有基本的了解。但在唐朝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方面,学生的认知尚处于表层,对唐朝时期民族政策、对外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起对唐朝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全面认识,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世界观。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
日 本 青 龙 寺
唐朝时,日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遣 使来中国?
因这时唐朝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而此时的 日本则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巩固的时期。学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对日本具有强 烈的吸引力。再加上当时交通比前代有所发 展,以及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为双方的交 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鉴真东渡
鉴真
六次东渡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示意图
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鉴真坐像
2、鉴真东渡
鉴真
六次东渡
• 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 艺术、书法绘画等
•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三、玄奘西行
玄奘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西天取经 西天指天竺 经指佛经
三、玄奘西行
《西游记》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玄奘。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天竺,经指佛经。
大雁塔
慈恩寺的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相传是为了保存玄 奘由天竺带回的佛经而扩建,最上层即为玄奘藏经之所, 故又称“经塔”。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求取真 经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1.唐朝的全面繁荣(政治、经济、文化);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3.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空海的书法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あ 行














a アカガサザタダハバパマヤラワ
空海借鉴汉字草书 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标要求】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进展。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一)遣唐使来华1.遣唐使: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官方前后十多次派来华,随行的还有僧人和留学生等。

2.代表人物:空海、和。

3.文化交流:日本僧人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草书字母,即“平化名”。

日本人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与闻名诗人王维、李白交往紧密。

(二)鉴真东渡1.唐朝高僧应日本友人之邀,不畏艰巨,六次东渡。

2.活动:到日本教学佛学,增进了日本、、建筑和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重。

3.精神:(三)玄奘西行1.印度半岛古称天竺,是教的发源地。

2.唐朝高僧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奉献。

《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原型是唐朝僧人。

【课中探讨】1.日本遣唐使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鉴真什么缘故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重?3.玄奘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让人记住的事?【我的知识网络】写在书上的题目旁【当堂检测】1.以下人物,为日本文字“平化名”创制作出了重要奉献的是( )A.空海B.鉴真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2.李白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是( ) A.空海B.阿倍仲麻吕C.吉备真备D.玄奘3.在现今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是( ) A.新罗人B.印度人C.波斯人D.日本人4.鉴真之因此受到中日人民的尊重,是因为他( )①不畏艰巨,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奉献②博学多才,人品高贵③远程跋涉,求取佛经④传播中国文化,增进日本进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鉴真东渡日本后,教学的是( ) A.《诗经》B.唐诗C.儒家经典D.佛学理论6.不畏艰险,远程跋涉到天竺学习佛学的是( )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7.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奉献的日本人不包括( ) A.空海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8.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9.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 A.波斯B.大食C.大月氏D.天竺1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发源地是( ) A.中国B.日本C.印度D.欧洲11.《西游记》中的故事众所周知,它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故事中的唐僧人物原型是( ) A.鉴真B.玄奘C.僧一行D.空海12.“唐玄奘西天取经”,那个地址的“西天”是指那时的( ) A.波斯B.日本C.新罗D.天竺13.以下有关玄奘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曾历经艰险到天竺学习佛学B.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C.是我国古代闻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D.他生活在隋朝时期14.753年,鉴真僧人东渡抵达日本时,那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15.读以下图回答:①这两个人物别离是谁?②结合所学,找出两个人有何一起的地方?③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咱们学习?16.阅读以下材料,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西游记》中的故事家喻户晓,它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
取经的历程,故事中的唐僧人物原型是()
A.鉴真B.玄奘C.僧一行D.空海
12.“唐玄奘西天取经”,这里的“西天”是指当时的()
A.波斯B.日本C.新罗D.天竺
13.下列有关玄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历经艰险到天竺学习佛学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熟记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两个国家和五个人物;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3、归纳鉴真和玄奘的相同之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难点
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佛教在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教法及教具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调整
B.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C.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D.他生活在隋朝时期
14.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15.读右图回答:
①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②结合所学,找出两个
人有何共同之处?
③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巩固练习
1.下列人物,为日本文字“平假名”创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空海B.鉴真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
2.李白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是()
A.空海B.阿倍仲麻吕C.吉备真备D.玄奘
3.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是()
A.新罗人B.印度人C.波斯人D.日本人
4.鉴真之所以受到中日人民的尊敬,是因为他()
①不畏艰难,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②博学多才,人品高尚
③长途跋涉,求取佛经④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鉴真东渡日本后,讲授的是()
A.《诗经》B.唐诗C.儒家经典D.佛学理论
6.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到天竺学习佛学的是()
(四)学习本课,要注意区别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差距。课文关于玄奘西行的记载是历史事实,而《西游记》则是在玄奘西行事迹的基础上,利用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加上作者的想象,虚构出很多艺术形象;而《大话西游》更是在《西游记》的基础上以戏说的方式来表演。《西游记》反映的是明代人对宗教、人生和社会现实的看法,而《大话西游》则是借用了《西游记》中的几个人物形象来反映现代香港地区的一些人对爱情和生命的看法,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
2.日本僧人在中国住了20年,回国后,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即“平假名”。
3.日本人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与著名诗人王维、李白交往密切。
(二)鉴真东渡
唐朝高僧应日本友人之邀,不畏艰难,六次东渡,到日本讲授佛学,促进了日本、、建筑和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三)玄奘西行
1.印度半岛古称天竺,是教的发源地。 唐朝高僧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看过《西游记》小说或者电影和电视剧吧,里面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但你是否知道这部小说取材于中国古代哪一个历史事实?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学完本课你就能够分辨清楚啦。
预习导学
(一)遣唐使来华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来华,随行的还有僧人和留学生等。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空海、和。
1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1)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国家
(2)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17.列举唐朝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四位人物。
初读正文,
勾划要点,
完成填空
组内交流;
全班展示,
解疑。
学生要注意区别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差距

组内交流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
7.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不包括()
A.空海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
8.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
9.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B.大食C.大月氏D.天竺
1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欧洲
2.《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原型是唐朝僧人。
合作探究
(一)结合《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找出日本、天竺的地理位置,要有地理方位概念。
(二)两位高僧的行程方向是一西一东,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要从中学习他们高贵的品质和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三)理解封建时代的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①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②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提供了条件。
质疑解疑
学生抢答选择题
组内交流
质疑解疑
板书
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