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史IV

合集下载

中国体育外教史: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中国体育外教史: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中国体育外教史: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作者:吴越来源:《齐鲁周刊》2016年第13期体育走向世界的征途中,外教起到了很大作用:带来新的理念和训练方式。

然而,“洋务运动”并非只是技术上的一蹴而就,文化的交融才是重点。

围绕土洋之争的,并非技术,而是内在的体育文化。

惨痛的足球:从头顶光环到“国际骗子”圆梦世界杯成为中国足协聘请外籍主教练的直接原因,然而,除了米卢带领国足历史性地闯入世界杯决赛圈外,其余几位均战绩惨淡未能实现合同目标,或提前下课或被架空。

1992年,头顶“德国年度十佳教练”光环的施拉普纳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首位洋教练。

在当年进行的日本广岛亚洲杯上,推崇“豹子精神”的施拉普纳并未让中国球迷失望,以6胜1平1负的战绩夺得季军。

由于人们对土帅的失望以及对外教的追捧,施拉普纳被国人捧上了很高的位置。

1993年的央视春晚上,相声《拍卖》中甚至要拍卖施大爷的“一根为了中国足球变白的头发”。

然而,在1993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客场分别以0:1负于也门队和伊拉克队,再次无缘1994年世界杯。

一夜之间,施拉普纳“老底儿”被揭了个底朝天,从球迷口中的“施大爷”变成了“国际骗子”,更有媒体直指施拉普纳只是“三流教练”,随后他从主帅“降级”为中国足协技术顾问,1994年正式下课。

施拉普纳的命运,或许带有一定的连贯性,之后的霍顿(英国人,1998-1999)、米卢蒂诺维奇(塞尔维亚人,2000-2002)、阿里·哈恩(荷兰人,2002-2004)、福拉多·杜伊科维奇(塞尔维亚人,2006-2008)、卡马乔(西班牙人,2011-2013)等人,依旧都延续了施拉普纳的命运。

广受赞誉的米卢,倡导“快乐足球”的理念,又提出“态度决定一切”的论调。

先不谈战术,米卢的驭人之道已经让中国球员折服。

同时,由于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联合举办,亚洲区的名额实际有所增加,在各种有利条件下,加上米卢的有效驾驭,中国队终于在十强赛中冲出亚洲,圆了中国足球的世界杯梦。

教育学课件——外教史

教育学课件——外教史

1、简述《费舍法案》的主要内容。
①5-14岁的儿童免费义务接受初等教育; ②为2-5岁的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③开设继续教育学校,免费提供一定的学习课程 和教育训练; ④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限制国家教委 对地方教育当局的制约。
二、教育制度
制度概览 极其重要 重要 了解
国别
5、简述1947年日本《教育基本法》和
《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① 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战后日本教 育改革的开端。 ② 《教育基本法》由前言和11条正文构成,其主要精神包括:确 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 者;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政治教育是 培养有理智的国民;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教育机会 均等,男女同校;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应受到社会尊重, 保证教师享有良好的待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得到鼓励 和发展。 ③ 与《教育基本法》配套的《学校教育法》由9章108条构成。该 法案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削弱文 部省权力,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采取“六三三 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原来的6年义务教育延 长到9年;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将原来的 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同时它 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等作出了相应的规 定。 ④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 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4、简述苏联1918年《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① 1918年,苏俄开始讨论建立新的学校制度问题。10月通 过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② 根据《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的规定,凡属教育人民委员 部管辖的苏联的一切学校(除高等学校),一律命名为 “统一劳动学校“。所谓“统一”,是指所有的学校为 同一类型的学校,是一个不间断的阶梯;所谓“劳动” 是针对旧的“读书学校”而言,把劳动列为新学校的课 程,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世界。“统一劳动学校”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级学校招收8—13岁的儿童,学习期限 为5年;第二级学校招收13—17岁的少年和青年,学习 期限为4年。 ③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强调劳动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 取消教学计划,废除考试和家庭作业,违背了教育的基 本规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

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

外国教育史基本参考书目1、《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为主要教材]2、《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上、下册),北师大教育系教育史教研室外国教育史组选编,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3、《外国教育史料》,[美] 克伯雷选编,华中师大等四院校教育系译,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4、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996。

5、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10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6、《外国近代教育史》,滕大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外国现代教育史》,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8、《西方教育思想史》,张斌贤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9、《西方教育史》,博伊德·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佛罗斯特,华夏出版社,198711、《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W. F. 康纳尔著,孟湘砥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James Mulhern, A Histo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46.13、Mayer, Frederick, A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Columbus, Ohio : C. E. Merrill Books, 1960.14、James Bowen, 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Methuen & Co.Ltd,1972.15、Paul Monroe, A Brief Cours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190716、Robert Ulich,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New York, Cincinnati American Book Company, 194517、Robert Ulich, 徐宗林译, 《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献精华》(Three Thousand Years of Educational Wisdom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18、Robert Ulich, Education in Western Cul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519、Robert Ulich, The Education of Nations : A Comparis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20、Robert Ulich, A History of Religious Education; Documents and Interpretations from the Judaeo-Christian Traditi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68.21、Mayer, Frederick, A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Columbus, Ohio : C. E. Merrill Books, 1960.世界史、世界文明史及史学进一步阅读书目1、《世界史》(6卷本),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世界史》2卷,马世力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上下卷),第15版,〖英〗赫·乔·韦尔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外教史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制度及法案

外教史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制度及法案

17-18世纪的英国——近代教育中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大学,牛津和剑桥大学。

特点:只有上流社会的青年才能进入这两所大学学习,教学遵循古典教育的传统,以古典学科和神学为主。

19世纪的英国——近代教育新大学运动1、19世纪产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在英国许多工业繁荣、文化集中的城市出现了新的大学。

2、学院的共同特点: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教育面向中产阶级。

与古典大学相比,新大学不进行宗教教学,重视自然学科,入学的门槛低,学费低廉。

加强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大学推广运动——英国近代19-20世纪教育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

在加强大学与社会的之间的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推动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9世纪法国教育——近代教育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建立帝国大学。

主要特点:1、专门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管理事物的团体应以帝国大学的名义建立。

2、帝国大学的总监是负责全国教育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负责学校各项事宜。

3、下设30人组成评议会,协助总监管理全国教育事务。

4、全国教育分为27个大学区,各区射总长一人,负责管理大学区各级学校。

5、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6、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官吏。

但是最有名的影响最大的不是帝国大学,而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这是一所专科、军事学校。

该学院创办于1795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直接隶属于法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部,有着一流的研究机构和辉煌的学术成就,大批优秀的顶级人才从这里走出,曾为法国培养了几任总统与总理。

培养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10位菲尔兹奖得主。

人文社科领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德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260)新式大学如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

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吴式颖版(教育学考研统考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吴式颖版(教育学考研统考复习资料)

绪论一、《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所谓教育史就是人们在从古代至今对教育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地重建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历史;同时也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种种努力和尝试,去塑造下一代人的历史。

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的演变。

1.《外国教育史》的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课程具有通史的性质。

同教育史研究一样,外国教育史主要是研究外国教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具体的说,这门课程是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发展、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一门课程。

2.《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特点首先,作为一门历史类学科,它在结构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史实、问题、观念和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其次,它也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尽管教育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但在不同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发展又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3.《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内容本课程一共有21章的内容,分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三个部分。

古代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一共有五章的内容。

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介绍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的教育思想;第四章主要介绍罗马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第五章主要介绍西欧中世纪和阿拉伯的教育。

二、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设置《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我们学习和了解外国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教育历史上的遗产,认识外国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总结的教训。

2.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3.《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方法和原则基本原则主要是:第一,古今相通、史为今用的原则。

古代教育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仍对今天的教育产生影响。

另外,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也看到历史影响的的重要。

第二,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原则。

学习中国近代外教史的意义

学习中国近代外教史的意义

学习中国近代外教史的意义
学习中国近代外教史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了解历史背景:学习近代外教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和脉络,包括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外国传教士、教育家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认识外国传教士的贡献:近代中国外教史研究使我们能够客观评价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工作和贡献,他们为中国的教育、医疗、文化传播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学习近代外教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立了许多学校、大学和教育机构,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并且引进了许多西方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

4.拓宽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外教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更广阔的世界观。

总之,学习中国近代外教史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历史、认识外国传教士的贡献、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拓宽国际视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教史

外教史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内容、特色: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以确保对奴隶与平民的统治,并支持对外的掠夺或防御战争。

教育特色及内容:(1)婴儿检视。

儿童属于国家所有,婴儿一出生就受到国家长老的检视。

凡身体畸形的,就被抛到弃婴场。

检视合格的儿童交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

(2)斯巴达式的训练始于诞生。

婴儿要进行忍受、控制和意志锻炼。

儿童5-6岁时观摩成人活动。

7岁后进行教育场训练。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

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是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

并且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起防守本土的职责。

(3)训练效果——国家机器。

从小经历过严酷训练和教育的斯巴达青年,个个举止庄重、态度严峻,静如处子,动如狡兔。

雅典的教育目的、内容、特色:目的: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

特色:除了军事、体育以外,还有较多的智育成份;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雅典人中间,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内容:1.身的教育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注意到躯体的健美匀称、动作的灵活适度。

2心的教育在雅典又称为“音乐教育”,既包括狭义的音乐教育,也包括文字、文学等文化教育。

3宗教、道德教育则全贯穿在全部身的教育和心的教育之中。

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相同: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区别: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雅典盛行私人办学,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2、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外教史

外教史

第一章古希腊学校教育实践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现代西方教育的发源地。

在其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希腊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理论,为西方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地理位置:是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包括爱情海、爱奥尼亚海诸岛及小亚细亚两岸一群奴隶城邦的总称。

在这些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最强大的斯巴达和雅典。

因此在讲述古代希腊教育时都以斯巴达和雅典教育为代表。

一、古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前800年);(2)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4)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0—前30年)。

1.荷马时代教育(公元前1100—800年)之所以称为荷马时代是因为关于这个时期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为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

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史诗主要叙述了希腊人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的前后经过,歌颂了以阿喀疏斯、奥德修斯等希腊英雄的业绩。

英雄们都是品性高尚,人格健全的道德典范。

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各种为社会所肯定的美德、勇敢、正义、忠诚、大公无私、热爱集体、智慧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中,道德教育所占据地位,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希腊思想家所指的“四大德”)。

教育特点:荷马时代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处于教为低级的发展阶段。

尚未出现学校的专门教育机构,教育主要在实际生活过程及参与成年人的各种活动中所获得。

教育目的:是培养像阿喀疏斯那样勇敢武艺高强和像奥德修斯那样足智多谋,能善辩的武士。

教育内容:大致以军事和其直接关系的知识、技能为主,同时也注重演说能力的培养。

《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青年一代的重要教材,自后有学校一直是希腊学校重要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认为荷马时代教育包含着希腊教育的全部萌芽。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版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版笔记

理解教育的起源问题和主要观点教育的起源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二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科学的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神话起源说(所有宗教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二,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是教育史第一个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开始,由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别,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三,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四,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总的来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论与辩证法,为科学合理的解释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但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说法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的特点(一)东方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科学知识和学校教育;(二)与各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三)教育内容丰富,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以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六)实施个别教学,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七)知识是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地位较高;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一、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国家的居民分为三个等级。

斯巴达人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是皮里阿西人,第三个等级是希洛人,为了维护其统治,斯巴达实行举国皆兵的体制,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军营。

外教社中国概况(英文版)PPT课件CHAPTER 4

外教社中国概况(英文版)PPT课件CHAPTER 4
the founder
of Daoism, practiced Dao in Huming Mountain,
Sichuan Province.
The Book of Dao
He composed The Book of Dao, with 24 chapters in it, and regarded Lao Zi as the original master.
They have created different forms of exercises for physical and breathing training to enhance health preservation.
Dao
the direct root for some of China’s traditional medicine, Qigong and martial arts, and are still very popular today.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Dao” initially produced P• rthime PeurQe Mi icrocosmic Heaven; the Yu’s Surplus
Heaven; the Great Vermilion Heaven
“One Prime Qi Transforms into Three P• uDroicttireinse”s of Taoism kept evolving and the celestial
II
Daoism
Daoism
a religion originated in China
It was establishe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ut its origin was from much earlier.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17章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18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19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20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第21章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22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第23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24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 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程
实践
习题
吴式颖
教育史
吴式颖
教材
外国 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 战
教育史
教育史
第章
现代
思想
苏联
世纪
思潮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式颖所著的《外国教育史教程》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外国教育史的师生参考。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 多的外国教育史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辅导用书 (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 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大量外国教育史相关资料,对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 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历史比较法
选择比较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 背景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
制定比较标准
确定比较的标准和指标,如教育 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以便对不同教育现象进行客观、 准确的比较。
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对比较结果的分析,揭示不 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异同点、优缺 点和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和发 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探讨西方教育思想、理论、观念的形成、发展 及其影响,包括不同流派和代表人物的观点。
西方教育实践史
分析西方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的变革 及其影响。
跨文化比较视角下的教育史研究对象
教育制度比较
01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的特点、异同及其影响
因素。
教育思想比较
02 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思想、理论、观念的异同及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和问题
01
研究问题
02
中外教育史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特点和阶段?
03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有哪 些异同和优劣?
04
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是什么?如何为当今教育实践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02
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
外国教育史研究成果与贡献
01
探讨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分析了
其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02
介绍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欧洲教育的变革,揭
示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03
梳理了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的
发展历程,总结了各国教育的特点和趋势。

原版英语世界历史外教课

原版英语世界历史外教课

原版英语世界历史外教课英文回答:The original English-language world history course offered by my school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engaging exploration of the major events, themes, and civilizations 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The course is taught by ahighly experienced and knowledgeable native English speaker, ensuring that students receive the highest quality of instruction.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discussions, an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tudents gain a deep understandingof the historical forces that have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ie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The course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Ancient Civilizations: Mesopotamia, Egypt, India, China, Greece, and Rome.Medieval Europe: 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feudalism, and the Crusades.The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The rediscovery of classical learning,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The Age of Exploration: European voyages of discovery, the Columbian Exchange, and the rise of European empires.The 18th Century: The Enlightenment,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The 19th Century: Industrialization, imperialism, and the rise of nationalism.The 20th Century: World War I, World War II, the Cold War, and the rise of globalization.Throughout the course, students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learn to analyze primary and secondarysources, and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human history. They also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regular read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assignments.By tak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not only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world history but also develop a global mindset an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experience.中文回答:我们学校提供的原版英语世界历史课程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塑造我们世界的重大事件、主题和文明。

外教史习题

外教史习题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 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A.古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尔若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学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罗门学校教育D.婆罗门家庭教育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D.吸纳外国学者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二、简答题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4.智者实际是指()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A.《荷马史诗》B.产婆术C.七艺中的“前三艺”D.七艺中的“后四艺”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柏拉图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哲学家B.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苏格拉底D.昆体良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名词解释外教史
劳动教学法:是指通过实际劳动活动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劳动实践,积累实际经验,培养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

劳动教学法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是一种以劳动为主要内容,以实践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实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外教史:是指外国教育史,也称为外来教育史,是研究外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学科。

外教史主要关注外国的教育制度、学校组织、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它研究的范围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涉及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外教史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外国教育的历史背景、学习外国教育的经验和借鉴外国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

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

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一、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应该适应自然,强调儿童的天性发展。

他提倡直观教学和游戏教学,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兴趣。

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顺口溜来记忆他的观点:“小宝贝,爱学习,游戏教学好有趣。

”二、洛克洛克主张绅士教育,他认为绅士不仅要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素养,还需要拥有强健的身体。

他提倡体育与智育的结合,认为身体与心智相辅相成。

顺口溜为:“洛克绅士身体好,体育智育都不少。

”三、卢梭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顺应自然的教育,反对过于刻板和规矩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个体。

顺口溜为:“卢梭主张自然走,教育要顺应儿童。

”四、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是情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充满爱心和关怀,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顺口溜为:“裴斯太洛齐爱生活,教育要充满关怀。

”同时,他提倡“教育心理学化”,强调教育应该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结合。

顺口溜为:“裴斯教育心理学,发展自然少不了。

”五、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纪律性。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和权威,学生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

顺口溜为:“赫氏教师权威大,学生纪律要牢记。

”六、杜威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反对传统教育的束缚。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有适应社会能力的人,顺口溜为:“杜威实用和实践,适应社会真本事。

”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认为教育应该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

顺口溜为:“杜威儿童中心行,活动经验少不了。

”当然,除了以上的顺口溜记忆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记忆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外教史人物的观点。

比如利用关键词记忆法、图表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和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外教史知识点。

以上就是《外教史人物观点记忆顺口溜》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和简答

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和简答

智者:又称诡辩家,产生于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达到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云游各地,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认为,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地感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希腊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道德学说,产生了希腊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这种方法包括讥讽(不断追问对方使其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和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通概念)等步骤.这种方法不将结论灌输强加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提问诱导,使其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面的结论,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但是它是一种原始而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知识即美德:在论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命题“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正确行事,所以知识就是美德.这一论断在教育实践爱你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但知识即美德并不完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美德.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上提出了适合自由民的教育.文雅教育是反对教育具有功利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自由发展理论为目标,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的高尚的教育,自由教育符合人的身心发展,与现代功利性教育相比,是一种纯粹的教育,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它又对知识带有偏见,将其分为高尚与卑贱,同时由于适合自由民,使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只为少数贵族所享有,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城市学校从十一二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重新形成,进而产生了市民阶层,他们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并反映在教育上,而当时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城市学校由此发展.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如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打破了交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快乐之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早期人文主义教育者维多里诺于1423开办的宫廷学校.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快乐.快乐之家是维多里诺对弗吉里奥教育的实践和体现,他的这种能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值得后世学校.实科中学:在18世纪的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实科教育随之兴起,出现少量的实科中学,在19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中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科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得到了政府认可,实科为平民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大学对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却有一定的限制,阻碍了它教育影响高层次的延伸.柏林大学: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的真正使命在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国家长远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前景,由此,他于1810年创办了柏林大学.而早前在17、18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为柏林大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柏林大学具有“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与“研究教学合一”的特色,柏林大学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是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具有世界意义.费里法:颁布于19世纪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普法战争结束后,一批共和党人把法军失败归咎于第二帝国政府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安全与防卫中的职能,为此,第三共和国十分注重国家对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共和党人律师费里于1879年管理教育部后,颁布实施了费里法,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原则,着力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费里法的颁布与实施为这一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它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建立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之一.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其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恩物作为自然地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理解周围世界.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时写了普通教育学一书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其教育理论包括四段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他认为兴趣活动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儿童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由2种:专心与审思,在此基础上,他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它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修风景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结构相适应.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公立教育运动:19世纪初期美国初等教育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现状,贺拉斯.曼与巴纳德等人倡导开展了公立教育运动.这一运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2兴办公立小学3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公立教育运动普及了义务教育,为更多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改善了美国初等教育的现状,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教育性教学:由赫尔巴特提出,他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在探索如何达到这种目的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也指教育的基本原则,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和内在联系,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目的与教育的目的应保持一致,这种观点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把教学与教育完全等同起来,具有一种机械化的倾向.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异同答:相同点:斯巴达和雅典教育都高度重视教育,婴儿出生后都要进行体格检查.不同点:1从教育目的来讲,斯巴达教育是为培养保家卫国的勇士,而雅典教育培养从事不同职业的具有智慧公正品质的公民2从教育内容上来讲,斯巴达以单一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为主,而雅典教育内容呈现出多元化,不仅有军事体育教育,也重视文化艺术知识的教育.3从教育方法上来讲,斯巴达以说教训斥鼓舞鞭打的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主,雅典则以相对柔和多元的启发诱导方式进行教育4从教育管理上来讲,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掌控,公民7岁后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5斯巴达与雅典不同,非常重视女子教育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作用论答:亚里士多德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人形成为人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在这三个因素中,教育有其特殊的作用,人生来带由某种特性,习惯可使其改变,通过教育可使三者互相协调,并服从于理性,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教育并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答:1在11-12世纪,新兴的城市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提出了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2此时的西欧封建主义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主权日益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稳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为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3十字军东征后重新在欧洲出现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中为其提供了文化依据意义: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欧洲文化交流和城市发展,打破了封建闭塞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西塞罗的雄辩家教育理论的培养内容有哪些答:1具有广博的知识.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应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全部自由艺术.2雄辩家还要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3有优美的举止和优雅的风度.演说是由身体手势眼神以及声调的高低来调控的,对演说本身影响很大4培养雄辩家的方法只有练习.通过练习可以使自己丰富的演讲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才能在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教育有哪些特点答:1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质,是为了发展新教教徒,宣扬新教.2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3推行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4教育的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学科体系5采用人文主义的教育方法简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答:1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这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2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法则.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答: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随后发展,进而爱双亲,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在逐步扩大到爱所有的人,爱全人类.智育,教形词是一切事物的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人们认识的基本要素,一切课程和教学内容都要以各自的要素为核心体育各种关节的活动应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简要回答赫尔巴特的兴趣论课程思想答: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前者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和审美的三种,后者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应根据不同的兴趣,设置相关的课程.简要回答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答: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明了:一个表象出现,兴趣活动产生注意,学生处于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清晰地表象,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联合:新表象激起原有观念,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教师应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系统: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简要回答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体系答:是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1游戏与歌谣: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母亲与儿歌中,书中系统介绍了通过歌谣及相关游戏活动教育婴幼儿的方法2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3作业:与恩物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要求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4运动游戏:建立在儿童摹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活动的基础上,如小河蜗牛等5自然研究:研究自然的旅行,园艺与饲养等活动.简要回答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答: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反对把人的本质看成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强调在其现实性上考察人认识人2强调人的社会性,人的自然属性是受社会制约的,个人是社会存在物.3人不是消极的客体,具有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简要回答马克思的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思想答: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灭阶级划分,全面占有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向全体社会成员施以普遍的全面教育,包括智育综合技术教育体育和德育,以及实行教育与真正自由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

四史教育类课程 英文

四史教育类课程 英文

四史教育类课程英文Four History Education CoursesIntroduction:History edu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shaping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Understanding the past helps us navigate the present and prepare for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four history education courses are proposed, aiming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four main periods in Chinese history: the Pre-Qin Period, the Han Dynasty,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Modern Era.Course 1: Pre-Qin Period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political systems of ancient China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in Dynasty.Content:1. Overview of the Pre-Qin Period: This section provid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major events, and significant figures of the era.2. Confucianism: Students will delve into Confucius' teachings and principles, 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of filial piety, benevolence, and the concept of Junzi.3. Legalism: The course will examine the central ideas of legalism,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strict laws and autocratic governance.4. Daoism: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Daoism, exploring concepts such as the Dao, Yin and Yang, and the pursuit of inner harmony.5. Intellectual Debates: Students will study the intellectual debates among philosophers in the Pre-Qin Period, such as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Course 2: Han DynastyObjective: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during the Han Dynasty.Content:1. Rise of the Han Dynasty: This section explores the rise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2. Political System: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centralized bureaucratic system implemente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rol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3. Silk Road: The course will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lk Road in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during the Han Dynasty.4.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tudents will examin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made during this period, including the invention of paper, the seismograph, and the water clock.5. Literature and Arts: This section covers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music, and visual arts, focusing on renowned poets and painters of the time.Course 3: Tang Dynasty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olden Age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its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Content:1. Flourishing Economy: Students will examine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Ta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expans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the growth of foreign trade.2. Political System: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 emphasizing the equal-field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the imperial court.3. Poetry and Literature: The course highlights the brilliance of Tang poetry, featuring poets such as Li Bai and Du Fu, as well as famous literary works.4.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which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ocial mobility.5. Foreign Relations: This section covers the diplomatic exchanges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ang Dynasty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Course 4: Modern EraObjective: To provi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 from the Opium Wars to the present day.Content:1. Opium Wars and Unequal Treaties: Students will explor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Opium Wars,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Western imperialism on China.2. Republican Revolution: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which led to the collapse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3.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course will discuss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Long March,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Mao Zedong's leadership.4. Reform and Opening-Up: Students will examine the economic reforms initiated by Deng Xiaoping in the late 1970s, which transformed China into a global economic power.5.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This section discusses current issu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China, including social inequalit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onclusion:By implementing these four history education courses, students will acqui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cultivate a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se courses aim to foster a deep appreciation for the past, enabling students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present and shape a better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思潮
宗教改革:路德派/加尔文主张、实践 英国国教 新教育运动 进步主义教育
主要教育思想
近代:***** 卢梭——自然教育 赫尔巴特 杜威——课程与教学 要素主义、改造主义、永恒主义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 *** 终身教育 结构主义 凯洛夫《教育学》 马卡连柯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基本主张什么,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基本主张什么,对近代 现代教育产生了哪影响? 现代教育产生了哪影响?
夸美纽斯认为,周全的教育必须对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夸美纽斯依据其“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唯 物主义感觉论,反对当时学校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教学 应从观察事物开始,采用直观方法。 他的教学原则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1)直观性 原则;(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3)循序渐进和系统 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 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为改革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前人特别是人文主义教育家 以及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 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份 珍贵的教育遗产。
在教学科目方面,他特别重视数学,认为凡是有时间有机 会受教育的人,都应学习数学,洛克强调数学能培养人的 准确的、精密的推理能力,在探究和推理中锻炼理解力, 使人的思维愈益敏锐和灵活。 所学科目除应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者外,还应注重对培养 绅士品格和日常生活有实际用处的知识。具体为:阅读、 写字、绘画、语言、文法、本国语文、法文、拉丁文、算 术、几何、地理、天文、自然哲学、伦理学、年代学、历 史、法律、速记等等。此外,还要学习骑马、击剑、舞蹈 等知识和技巧。 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精心设计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 础的课程体系,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 步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可满足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 事务的实际需要。 洛克还提出,作为一个绅士还应学习木工、农艺、园艺 以及熏香、油饰、雕刻等等技艺。他认为学习这些劳动的 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劳动技能,而在于促进健康,得到消 遣娱乐。同时,体力劳动也可以帮助青年绅士改正“偷懒” 的错误。
试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 及其主要体现。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 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所谓“泛智”,用夸 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 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 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 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 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 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 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 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 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 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 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 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 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 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夸美纽斯对中世纪学校工作的缺乏计划性 和个别教学极为不满,在教学组织形式方 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 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 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 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 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 展的需要,因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德育居于首要地位。因为,在他看来, 德行是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什么是德行?洛克站在唯 物主义经验论的立场上,否定天赋道德原则,认为凡是给个人带来快 乐和幸福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凡是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的行为就是 恶。基于上述思想,洛克把服从理智的指导,克制欲望的能力作为道 德的基础。,洛克要求及早培养服从理性,自我克制的能力。当儿童 刚有知识,刚能懂事的时候就要着手把这关系到他未来快乐与幸福的 “真正基础”,“打进他们的心里”。“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 好的礼仪”。礼仪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不可缺少的品质。洛克强调, 作为一个绅士,“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 止都要优雅有礼”。洛克认为礼仪“具有效用”,它可以使一个绅士 “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在社会活动中取得成功。 洛克说:“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 好的礼仪”,所以也应自幼加以培养。 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身体一样也需要锻炼,只有通过行为训练,人的 精神才能保持正常, 如何训练? 在教育教育方面,洛克反对封建教育的严酷体罚,棍棒纪律,空洞说 教,主张通过生活实践及早加以管教、锻炼,奖惩要得宜,说理要明 晰易懂,更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儿童,这些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洛克把信仰上帝列入道德教育内容,把诵读《圣经》、祈祷作为道德 教育方法,表现了他思想中的妥协性。还应当指出的是,洛克所要培 养的资产阶级事业家的精神面貌还带有浓厚的贵族气质。
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 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 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 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 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要求新学 校应把自然的“秩序”作为“把一切事物 教给一切人类的主导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 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著名教育思想家。洛克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 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洛克十分重视体育,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满足个人幸福,获得事业成功 的前提条件。他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 福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怎样才算“强健的身体”?洛克说:“身 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据此,他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 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自幼开始就锻炼身体。洛克指出,儿童的衣服宜 宽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不论冬夏,衣着都不可过暖,使之 习惯于气候的变化,经得起严寒酷暑的考验。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 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它可以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加体质和适 应能力。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洛克强调培养节制精神,他说: “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睡眠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应让儿童有充分的睡眠,并养成早睡 早起,睡醒即起的良好习惯。儿童的卧床应是坚硬的,寝具应为棉絮, 以锻炼其身体。洛克重视游泳及户外活动。此外,洛克还认为儿童稍 大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学习园艺、手工,以解除精神 疲劳,增进身体健康。 洛克关于体育的一系列论述,今天看来虽不无失当之处,但他的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论断,是唯物的、正确的。体育的 锻炼主义也有可吸取的地方,具体的方法更有不少可资借鉴。
洛克从培养资产阶级事业家的立场出发,认为学问固属必 要,但与德行相比却居次要地位。他说:学问之所以必要, 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即有 助于发展理性,增长才干,处理事务。 基于上述思想,洛克认为知识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 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为进一 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他强调指出,教师应该记住: “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 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 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洛克认为,只要学生的智力 发展了,他就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观察、探索、 领会和掌握知识,使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得到发展。
重要掌握教育法案
国家 ***** 英国 1870《福斯特法》 法国 1882《费里教育法》 *** 《1944教育法》 1919《阿斯蒂埃法》
德国 1959《改组和统一普通 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 美国 1862《莫里尔法》 1917《史密斯休斯 法》 日本 1941《教育基本法》 《学校教育法》 苏联 1931《关于小学和中学 的决定》
洛克提出了许多今天看来仍然颇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首先应启发儿童求学的欲望,激起读书的兴趣。教学要从儿童 的年龄特点出发,使读书变得饶有趣味,从而产生一种轻快感和愉快感,这 样寓学习于兴趣之中,他们就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 “自己去要求学习”。 其次,应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洛克认定如果儿童的好奇心不断得到 鼓励与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就会得到发展,理智就会逐步完善。 再次,要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洛克说,这是“教员的巨大技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首先应尽量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当儿童真 正了解到懂得这些知识能做更多事情,并能胜过不懂这些知识的人时,他就 会集中注意去学习。其次,教师态度应该慈爱、温和。 第四,洛克根据人的认识是从简到繁的特点,强调教学也应从易到难,由 简及繁,循序渐进。 洛克极为重视思想方法的训练,认为良好的方法可以清除前进道路中的障碍, 有助于掌握知识,领会事理。方法有多种,但主要的有二,即从一般到特殊 的方法和从特殊到比较一般的方法。他强调应该使学生在这两种方法上都得 到训练。 洛克针对当时知识教育只重视强记硬背,忽视发展智力的严重弊端,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人的心智能力较之获得具体知识更为重要,强调知识教育 不是给予学生“种种知识与知识宝藏,而是种种思维与思维的自由,是增进 心的活动与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这一思想在当时有着极大的进步 意义,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形式训练论的先河。
洛克关于人之千差万别取决于教育的论断,显然 过高估计了教育的作用,没有认识到遗传、教育、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但是他 反对天赋观念,强调人不是生来就有优劣之分, 而是受教育后才有好坏之别,这一思想在当时是 进步的,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贵族为维护等级差 别而鼓吹的遗传决定论,为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平 等、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根据。此外,它对18世 纪的法国唯物思想家也发生了深刻影响,成为爱 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的思想渊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