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高中文言文阅读: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
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
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
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
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阂,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深善其对。
六年,累除国子司业。
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
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
学者称之。
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
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
”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
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B.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C.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D.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孔颖达阅读与答案精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假设无,实假设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假设无中虽实容假设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假设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那么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尝造同郡刘焯造:培养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爵:封爵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5.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假设无/中虽实/容假设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假设无/中虽实/容假设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假设无/中虽实/容假设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假设无/中虽实/容假设虚/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诗歌鉴赏】旧唐书孔颖达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旧唐书?孔颖达传原文翻译旧唐书?孔颖达传原文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
祖硕,后魏南台丞。
父安,齐青州法曹参军。
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
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
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颖达固辞归,焯固留不可。
还家,以教授为务。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之论难,颖达为最。
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
补太学助教。
属隋乱,避地于武牢。
太宗平王世充,引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武德九年,擢授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
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
《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深善其对。
六年,累除国子司业。
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皆从颖达之说。
又与魏徵撰成《隋史》,加位散骑常侍。
十一年,又与朝贤修定《五礼》,所有疑滞,咸谘决之。
书成,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
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
太宗以颖达在东宫数有匡谏,与左庶子于志宁各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
高中文言文阅读:,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1.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属文,通步历。
国学经典解读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及其教材论
国学经典解读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及其教材论孔颖达(公元574—648年),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省冀县)人,是隋唐之际的著名经学家和教育家。
他自幼学习勤奋,很有才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新唐书·儒学上·孔颖达传》)曾师从于当时著名经学家刘焯,学成之后,便居家兴办私学,以教书为业。
隋炀帝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今河南新阳)博士,后又被任命为太学助教。
隋末,炀帝曾召天下儒官集于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
其时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入唐后,太宗平王世充,引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授国子博士。
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擢升国子司业。
岁余,迂太子右庶士,乃兼国子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皆从颖达之说,又与魏征撰《隋史》。
十一年(公元637年)又与朝贤修订《五礼》,所有滞疑咸咨决之。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升为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因年老辞官。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孔颖达一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经学教育,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隋唐时期的文教事业。
从乡村儒师、河内郡博士、太学助教、文学馆学士、国子博士、国子司业,一直到国子祭酒,他经历了从一般学者、教师到教育家、教育界主要行政长官的所有主要阶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教育实践家。
在学术研究方面,孔颖达重点在经学方面,也旁及史学、天文历法学及文学等,是个博学的大家。
在讲经中,孔颖达又以《礼》、《春秋》和《易》的研究为主,兼及其他各经,在学术界有着较高的水平和声望。
唐太宗李世民对孔颖达十分器重,他适应政治统一的要求,认为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训解不一,应对经文有统一的解释。
于是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命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诸儒撰定《五经》义训。
文言文系列练习(三)定稿【刘希国】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 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 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 同凤时人们声称道: ‚遇到徐有功、杜景俭的犯人就能活下 来,遇到来俊臣、侯思止的犯人一定会 死去。‛(杜景俭)多次升迁担任洛州司 马,不久转任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造同郡刘焯 造:培养 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爵:封爵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4.A(“造‛的意思是造访、拜 访。)(3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 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 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 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 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 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当时契丹入侵(犯),河北很多州 县都沦陷于贼寇之手。等到事态平 定,河内王武懿宗要把陷落贼寇之 手的百姓全都治罪。杜景俭认为他 们都是被逼屈从,并非出于本心, 请求全都赦免他们。
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 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武则天最后听从了杜景俭的建议。 一年多后,(杜景俭)转任秋官尚书。 后因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亲近者 所说的不公开的话获罪,降(官) 为司刑少卿,出京担任并州长史。 病死在途中,朝廷追赠相州刺史。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 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 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 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爵,转 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 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 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 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 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 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字仲达》阅读理解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9分)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造同郡刘焯造:培养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爵:封爵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旧唐书—孔颖达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唐书—孔颖达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
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
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
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
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阂,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深善其对。
六年,累除国子司业。
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
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
学者称之。
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
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
”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
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B.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C.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D.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武帝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至唐代,明经与进士二科被规定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王僧达传文言文翻译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也。
少好学,善属文。
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刘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
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
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
临川王刘义庆闻之,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
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
僧达与兄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
”乃止。
寻迁太子洗马。
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服阕,为宣城太守。
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
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
”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
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檄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
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
”僧达闻言,遂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
于是,州郡皆响应,共讨逆贼。
僧达功勋卓著,迁尚书左仆射。
后因事免官,居家以文墨自娱。
僧达性好文学,所著文章甚多,传世之作颇丰。
其人正直,不畏权势,敢于直言进谏。
然性刚直,不谙世故,常因直言而得罪权贵。
虽身处困境,仍矢志不渝,坚守正道。
僧达晚年,家道中落,生活困顿。
然其人品德高尚,深受世人敬仰。
其一生行事,足以垂范后世。
宋史载其事,以为世人楷模。
王僧达,字子达,琅邪临沂人也。
少好学,善属文。
年未二十,以才学入仕,官至尚书左仆射。
生平正直,不畏权势,敢于直言进谏。
虽身处困境,仍坚守正道,品德高尚,深受世人敬仰。
宋史载其事,以为世人楷模。
孔颖达谏太宗文言文
孔颖达谏太宗文言文
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
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
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
《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
太宗深善其对。
六年,累除国子司业。
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皆从颖达之说。
又与魏徵撰成《隋史》,加位散骑常侍。
十一年,又与朝贤修定《五礼》,所有疑滞,咸谘决之。
书成,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
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
太宗以颖达在东宫数有匡谏,与左庶子于志宁各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
孔子二则文言文翻译
孔子二则文言文翻译
导语: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以下是孔子二则文言文翻译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二则文言文翻译
第一则
【原文】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注释】
(1)子:在古代,“子”是对男子的尊称。
此处,《论语》里的子是孔子
(2)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3)北辰:北极星。
(4)所:处所,位置。
(5)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第二则
【原文.】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武帝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至唐代,明经与进士二科被规定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汪纲字仲举,黟县人,签书枢密院勃之曾孙也。
以祖任入官,淳熙十四年中铨试,调镇江府司户参军。
马大同镇京口,议者欲以两淮铁钱交子行于沿江,廷议令大同倡率行之,纲贻书曰:“边面行铁钱,虑铜宝泄于外耳。
私铸盛行,故钱轻而物重。
”大同始悟。
试湖南转运司,又中,纲笑曰:“此岂足以用世泽物耶?”乃刻意问学,博通古今,精究义理,覃思本原。
调桂阳军平阳县令,县连溪峒,蛮蜑与居,纲一遇以恩信。
科罚之害既三十年,纲下车,首白诸台,罢之。
岁饥,旁邑有曹伍者,群聚恶少入境,强贷发廪,众至千余,挟界头、牛桥二寨兵为援,地盘踞万山间,前后令未尝一涉其境,不虞纲之至也,相率出迎。
纲已夙具酒食,令之曰:“汝何敢乱,顺者得食,乱者就诛。
”夜宿寨中,呼寨官诘责不能防守状,皆皇恐伏地请死,杖其首恶者八人,发粟振粜,民赖以安。
改知金坛县,亲嫌,更弋阳县。
父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
寻丁父丧,服除,知兰溪县,决擿如神。
移疾乞闲,得直秘阁、知婺州,改提点浙东刑狱,皆屡辞不得请。
虑囚,至婺,有奴挟刃欲戕其主,不遇而杀其子,瞒谰妄牵连,径出斩之。
释衢囚之冤者。
台盗钟百一非共盗,尉觊赏,躐申制司,纲谓:“治盗虽尚严,岂得锻炼傅会以成其罪邪?”于是得减死。
绍定元年,召赴行在,纲入见,言:“臣下先利之心过于徇义,为身之计过于谋国,偷惰退缩,奔竞贪黩,相与为欺,宜有以转移之。
”帝日:“闻卿治行甚美,越中民力如何?”对日:“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臣何力之有”权户部侍郎。
越数月,上章致仕,特畀二秩,守户部侍郎,仍赐金带。
卒,越人闻之多堕泪,有相率哭于寺观者。
纲学有本原,多闻博记,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靡不研究;机神明锐,遇事立决。
《南齐书-孔稚珪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南齐书·孔稚珪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原文: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
稚珪少学涉,有美誉。
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
州举秀才。
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
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
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
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
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
服阕,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
迁黄门郎,左丞如故。
转太子中庶子,廷尉。
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斐、杜预所注律二十卷。
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从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
有轻重处,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
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
永明九年,孔稚珪奏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律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
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
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主和,帝不纳。
征侍中,不行,留本任。
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
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
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注]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
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
年五十五。
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珪传》)【注】《后汉书》载: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祖河东太守。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译文: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
他年轻时便涉猎了各种学术学问,有很高的声誉。
太守王僧虔见了他,很是器重,选用他为主簿。
宋史毕仲衍传文言文翻译
毕仲衍,字公达,河南洛阳人也。
少孤,事母至孝,力学不倦。
年二十有二,举进士,试于礼部,主司奇其文,擢为第一名。
后改任为枢密院编修官,迁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
仲衍才思敏捷,博学多识,文章典雅,议论风生。
在朝为官,以清廉著称,深受皇帝赏识。
每当朝廷有大事,皇帝必召仲衍商议,其言辞恳切,多有建树。
仲衍曾上疏言事,曰:“陛下,自古圣贤,无不以天下为己任。
今陛下即位以来,国事日非,百姓困苦。
臣愿陛下以民为念,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同时,选拔贤能,任用忠良,使天下归心。
如此,则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闻之,深以为然,遂采纳其建议。
仲衍又上疏言:“陛下,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边疆战事不断,百姓疲于奔命。
臣以为,当此之时,陛下宜亲征,激励将士,保卫国家。
同时,安抚百姓,减免徭役,使国家安宁。
”皇帝览疏,颇受感动,遂决定亲征。
仲衍还曾上疏弹劾贪官污吏,曰:“陛下,臣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今朝中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
臣愿陛下严惩贪官,选拔贤能,以正朝纲。
”皇帝览疏,深感仲衍忠诚,遂下令严惩贪官。
仲衍一生忠诚,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
然天妒英才,仲衍不幸英年早逝。
皇帝闻讯,痛哭流涕,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仲衍之子毕宏,承父遗志,亦为朝廷效力。
宏才思敏捷,学问渊博,官至翰林学士。
宏之子毕昇,更为一代名士,官至礼部尚书。
毕仲衍一生勤勉,忠诚为国家,廉洁奉公,堪称一代楷模。
后世传颂其事迹,以为后世之鉴。
今译其传,以飨读者。
毕仲衍,字公达,河南洛阳人。
幼年丧父,孝顺母亲,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二十有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在礼部考试中,考官对他的文章赞叹不已,提拔他为第一名。
后来改任枢密院编修官,升迁至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
仲衍才思敏捷,博学多识,文章典雅,议论风生。
在朝为官,以清廉著称,深受皇帝赏识。
每当朝廷有大事,皇帝必召仲衍商议,其言辞恳切,多有建树。
仲衍曾上疏言事,说:“陛下,自古以来,圣贤无不以天下为己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
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
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
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
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
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
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补任太学助教。
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
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
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
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
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
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
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
”太宗称赞他讲得好。
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
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
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
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
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
”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还是常来恳切规劝。
后来退休了。
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
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
此书才颁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