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唐朝宰相长孙无忌为何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
历史趣谈:唐初宰相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唐初宰相长孙无忌生平简介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导语: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
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上元年间平反。
唐初宰相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
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长孙无忌在高祖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
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国舅长孙无忌为什么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国舅长孙无忌为什么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
导语: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
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
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旦祸患爆发,不仅亲王府成为牺牲品,连国家存亡都会成为问题。
倒不如进劝秦王行周公之举,顺应民心,安定邦国。
”长孙无忌深思道:“所言与在下不谋而合。
”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推波助澜下,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顺势待发。
长孙无忌的封号
长孙无忌名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自李渊开国起,历仕三朝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宰相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宰相长孙无忌生平简介导语: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谋臣,还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后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害死。
本文为大家揭秘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谋臣,还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后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害死。
本文为大家揭秘长孙无忌简介。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长孙无忌祖父长孙兕,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县侯。
父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
长孙氏先世是鲜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汉化时改为长孙氏,世为魏室重臣。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长孙氏是是李渊家族夺取天下的重要支持者。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太宗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太宗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的亲舅。
长孙无忌博学多才,又有谋略,少年时即与李世民交好。
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在长春宫进见,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征讨。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贞观元年,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历任太子左庶子、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仆射、司空,功勋卓著,又是外戚,是太宗最信赖倚重的大臣。
生活常识分享。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冤案主角: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他辅佐李世民创建唐朝,制定唐律,对唐朝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唐太宗死后,长孙无忌继续辅佐唐高宗李治。
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他被诬陷谋反、免除官爵而流放黔州,最终被逼迫自缢。
冤案特点:长孙无忌为唐朝的繁荣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但是,他为了争夺权力,弃自己倡议的法律思想于不顾,网络罪状陷害了很多不同派系的大臣。
最终,因得罪武则天,他反噬苦果,被人陷害而死。
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较早,他与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处长大,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高士廉很有慧眼,早在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之前,他就发现李世民是个非常之人,并把长孙无忌的妹妹嫁与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长孙无忌的年龄与李世民相仿,二人从小相识,结了姻亲后二人关系更加亲密。
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反隋到建立唐朝,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李渊集团发生分裂,最突出的矛盾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皇位继承权争夺。
李世民的才能、威望和军功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忌妒和不安,他与齐王李元吉采取各种手段迫害李世民,包括重金收买或铲除李世民的部将。
在此期间,长孙无忌始终跟随在李世民身边,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日夜规劝李世民诛杀太子与齐王,最终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同帮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兵变,成功伏杀了李建成、李元吉。
公元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庙号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
但长孙皇后一再劝阻他吸取汉朝吕氏、窦氏等外戚专权的教训,长孙无忌自己也一再请辞。
太宗不听,执意拜长孙无忌为宰相,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
长孙无忌为人谨慎小心,不像历史上许多外戚依恃女儿或姐妹“椒房之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
他以盈满为戒,反复恳请太宗批准他辞去宰相要职。
太宗不得已,让他辞去了尚书右仆射,而拜开府仪同三司。
联盟贞观后期,唐太宗心骄志满,魏征多次提出批评劝告,唐太宗口头接受,行动难改。
历史趣谈高阳公主自编“性骚扰”大案与长孙无忌之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高阳公主自编“性骚扰”大案与长孙无忌之死!
导语: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准备置房遗直于死地的这个阴谋,竟然变成了一根导火索,莫名其妙地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政治清洗
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准备置房遗直于死地的这个阴谋,竟然变成了一根导火索,莫名其妙地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政治清洗,最终不但害死了她自己,害死了老公房遗爱,而且还给李唐朝廷的一大帮亲王、驸马、名将、大臣,惹来了一场杀身流放、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
公元650年,年轻的李治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与此同时,太宗皇帝给他留下的两个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禇遂良——也在他们的岗位上表现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史称他们“同心辅政,上(李治)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永徽之初,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君臣同心,上下一致,帝国马车在贞观时代开创的宽衢大道上笔直地向前奔驰,没有人感觉有什么不妥。
可是到了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长安却突然爆发了一起惊天大案。
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
一切都来得太过迅猛,让朝野上下都感到猝不及防。
而帝国的首席宰相长孙无忌则利用此案广为株连,大肆铲除异己,在帝国政坛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
没有人会料到,这场血雨腥风的源头,居然仅仅是一起毫不起眼的性骚扰案。
一
这起被长孙无忌利用并扩大化的案件,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
引发这场大案的人,是太宗皇帝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
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何会杀亲舅舅长孙无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何会杀亲舅舅长孙无忌
导语:长孙无忌从李渊反隋创建大唐,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再到李治,这样的三朝元老可谓对大唐鞠躬尽瘁至死不渝。
可为什么最后一代老臣落得如此下场
长孙无忌从李渊反隋创建大唐,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再到李治,这样的三朝元老可谓对大唐鞠躬尽瘁至死不渝。
可为什么最后一代老臣落得如此下场?尽被自己的外甥给杀害了,长孙无忌最后的结局究竟是怎样?
唐高宗没有实权
李治当初没能力也没什么才干,能得到储位完全靠的就是这个亲舅舅,面对这个一手扶持自己的有功之臣,而且还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唐高宗究竟为何要杀他呢?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的头等难题就是自己没有权力,这样的皇帝当的很是郁闷,几乎所有事情都是由长孙无忌操办的,甚至自己想立皇后都要经过舅舅的同意。
这样懦弱的皇帝,谁当着都会郁闷。
李治虽然懦弱,但是他也是要自尊心的,他不想自己的成就全部被父亲李世民和他的托孤大臣的光环所掩盖,李治迫切需要的,就是削弱舅舅的权力,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皇帝。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托给李治的支持者,又是李治母亲长孙皇后的哥哥,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李治很为难,这个亲舅舅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和信任,更不能为自己所用。
唐高宗李治需要提拔一些庶族为自己所用。
唐高宗剪其羽翼
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和那些大臣死活不同意,唐高宗当然生气了,自己想立个皇后都有人管,就非立不可。
武则天册封那
生活常识分享。
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上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资料,供大家阅读!历史上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
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
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
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
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
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
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
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
关于长孙无忌的故事谏伐突厥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
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
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
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
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
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
”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
”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
”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
凌烟阁功臣第一位长孙无忌,为何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凌烟阁功臣第一位长孙无忌,为何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担任了30余年宰相的长孙无忌被他的外甥、高宗皇帝李治下令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黔江区等地)。
一路上,过秦岭,走巴蜀,受尽千辛万苦,这位60多岁的老人,步履艰难,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总算到了荒僻的黔州。
但他还未来得及洗净身上的尘土,更未能恢复一下极其疲惫的身躯,大理正袁公瑜、御史宋之顺就已经赶到了黔州,传旨重治无忌的“谋反”罪。
长孙无忌被逼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字辅机,洛阳人,其先世为北魏宗室,原姓拓跋,因其家族人“功最居多”,又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
少年时就与李世民相处得不错。
太原起兵不久,长孙无忌就参加了李渊父子的军队,以其杰出的政治才干,逐渐担任重要职务。
高祖武德年间他是李世民秦王府的重要谋士。
当李氏兄弟争夺皇位的斗争进入白热化程度,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要害死秦王世民的紧急关头,是长孙无忌建议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一举灭掉建成和元吉两股势力,使世民当上太子并“监国”,两个多月后,即公元626年8月,高祖李渊退位,世民登上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以“功第一”,升为吏部尚书,封齐国公。
不久,又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
太宗因长孙无忌为“佐命元勋”,又是至亲(他的胞妹是太宗的长孙皇后),故对他格外信任与器重,可以随时出入太宗的寝宫议事,享此殊荣者,大臣中唯长孙无忌一人。
一次,长孙无忌偶尔疏忽,身带佩剑进入太宗寝宫,若别人,论罪当斩,可对他也不加罪,只是轻罚一些金银了事。
唐太宗在位共23年,长孙无忌始终是太宗依靠的重臣。
他辅佐太宗,始终尽心竭力。
太宗命他参考隋“开皇律”和唐初“武德律”,编成《唐律疏义》,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完整法典。
他的一系列重大建树,深受太宗赞誉,称之为“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历史趣谈细数历史上被“家人”杀掉的皇帝 皇帝被杀事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细数历史上被“家人”杀掉的皇帝皇帝被杀事件
导语:皇帝向来自比真龙天子,一惹天颜便让人家项上人头搬家,或杀全家、或灭九族。
其实皇帝本人,也随时有掉脑袋的危险,可谓危机四伏。
皇上杀
皇帝向来自比真龙天子,一惹天颜便让人家项上人头搬家,或杀全家、或灭九族。
其实皇帝本人,也随时有掉脑袋的危险,可谓危机四伏。
皇上杀人似乎天经地义,但皇帝被杀是个值得说说的事。
有统计说,中国古代大约有六十位皇帝是被自己儿子、叔叔、爸爸、妈妈、媳妇、兄弟、奶奶、姥爷、老丈人和大臣、太监所杀。
下面说的是皇帝被家里人大臣、太监所杀的故事。
一、大逆不道之亲爹被子杀
中国向来有君臣父子之说。
但臣杀君、子弑父之类的事,怎么说都是大逆不道的第一罪。
从古以来,子杀父最著名的当属隋炀帝杨广。
这杨广是杨坚的二儿子,公元600年杨坚立杨广为太子。
杨坚患重病后,野心勃勃的杨广急于篡权,将父皇杨坚毒死在病榻之上,篡得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虽未杀父,但皇位得的却是不择手段。
通过玄武门兵变,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其他皇子皇孙全杀了。
两个月后,父亲禅位于李世民。
南朝时文帝刘义隆,公元424年即位,被太子邵杀掉。
二、不顾手足情之兄弟互杀
为夺皇位,兄弟相残,是史上常有之事。
十六国时,汉皇帝刘渊死,太子刘和即位。
其弟弟刘聪不甘心,把哥哥刘和杀掉继帝位。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君主刘玢嗣位后,第二年被弟弟晋王刘弘熙所杀。
根据史料记载,刘玢喜欢角力,943年,也就是南汉光天二年,刘生活常识分享。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处死长孙无忌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处死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娘亲舅大。
作为至亲,长孙无忌是李治曾经的主心骨,最大的支持者。
作为皇子,如果不是长孙无忌,他无论怎样也做不到皇帝的宝座,甚至连太子也做不上。
不过长孙无忌做梦也没想到,一旦李治把皇位坐稳,自己却走向了灭亡。
长孙无忌想不通,自己可是李治的亲舅舅。
那么,李治为什么处死长孙无忌?其一,长孙无忌的势力太大。
长孙无忌身为宰相,又是外戚,作为宰相,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权力太大,有点像现在的议会,没有议会的许可,皇帝的裁决也没有意义。
早在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口出狂言:谁敢反对,我必杀之。
可见当时的文官系统,严重削弱了皇权。
其二,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废掉王皇后,但长孙无忌不答应,长孙无忌很反感武则天。
长孙无忌认为:第一武则天没有一个强硬的家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仅仅是一个木材商人,没有任何的政治背景;第二唐高宗比较软弱,是离不开他这个舅舅的;第三武则天不过一介女流,根本不是他这个两朝老臣的对手;第四武则天曾经是李世民的侍妾,李治立她为妃已经有点出格,如若立她为后将让天下的人如何看这个皇室。
所以长孙无忌断定武则天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他不能让武则天这个大唐的笑柄当上皇后,那么皇室的威严何在?其三,李治此时已彻底迷上了武则天,对武则天言听计从。
李治是一个软弱的君主,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君主,长孙无忌大权独揽,再软弱的皇帝看了也不会高兴,而武则天则是他自己的老婆,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婆。
所以一边是大权独揽的长孙无忌,一边是温柔体贴的老婆,对于这个多情的皇帝来说他当然是倒向了他这个温柔体贴的老婆啦。
其四,武则天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一起说李治要杀害长孙无忌,倒不如说武则天要杀死一切反对自己的人。
当然是借助李治的手,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不死就不是忠臣。
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告谋反,唐高宗李治问也没问,即下令削去了长孙无忌朝廷内外的一切职务,将其流徙黔州(今贵州)。
长孙无忌之死 是被同情还是他咎由自取?
在中国古代,貌似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历来功臣都枉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长孙无忌是不是也属于这一种?
长孙无忌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居第一。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终于不顾大臣们的冒死极谏,诏废王皇后和萧淑妃,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后来武则天也因此事最为记恨长孙无忌,但他不仅是朝廷重臣,更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想要扳倒,需要时机。
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费尽心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一桩朋党案,进行恶毒陷害。
唐高宗先是吃惊不信,继而伤心怀疑,命许敬宗再察。
唐高宗懦弱昏庸,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
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许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元舅的照顾,对当年为
其争得帝位的报答。
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
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长孙无忌之死,是与他所处的位置有关:他是皇帝的亲舅舅,又是唐高宗登上帝位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他是"建义"之臣,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是凌烟阁的第一功臣;他掌握着唐朝的实际权力,是唐朝的实际执政者,连皇帝—他的外甥都听他的;他妨碍着武则天行使最高权力。
李世民一生最信任他,把儿子女儿托付给他,他却把他们都杀了
李世民一生最信任他,把儿子女儿托付给他,他却把他们都杀了长孙无忌,字辅机。
生性通惠,悟性极高。
打小与李世民关系很好,二人玩的很铁,长孙无忌还把自己唯一的患难与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因此他是李世民的铁杆嫡系。
一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可谓一起扛过枪,一起放过羊,一起同过窗,一起那啥加那啥。
武德九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发展到了白热化阶段,不仅互相收买对方的人马,离间反间,而且潜伏暗杀。
李建成请李世民喝了一顿大酒,李世民回来后有了食物中毒的征兆,上吐下泻,差点死掉。
后来李世民死于拉肚子,估计跟这次食物中毒有关。
至于是不是李建成给他下了毒,我们也不好妄下结论。
毕竟照常理推测,李建成还没有丧心病狂到明目壮胆的毒杀李世民的地步。
因为这对他并没有好处。
或者说,李世民为何就能干出这事?因为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处境不同,所以做法也不同。
你有一百块,就会低声下气的跟卖菜小贩因为两毛钱讨价还价,你要是有一百万,肯定不浪费这时间。
李建成就有一百万,李世民只有一百块,所以李建成不会跟李世民玩命。
房玄龄一看,这事不好,于是跟李世民说,太子已经下手了,我们再不行动就晚了。
但是李世民不听,没有下定决心。
于是长孙无忌进去了。
妹夫你说舜这个人咋样。
李世民说忠臣孝子啊,怎么了。
长孙无忌说说得好。
那要是他没登帝位之前就被他弟弟挖个坑埋了,你说他还会成为千秋孝子吗。
背靠的泥墙倒了把你砸死了,你还能讲仁义道德吗。
论语说了,大杖避,小杖受。
现在太子都跟你下死手了,你还在这儿犹豫不决,你到底想干哈。
李世民依然犹豫未决。
接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被李渊调走了,尉迟恭进来说,你要死也不要让我们跟你一起死。
你要死不动手,咱们大家伙一拍两散算逑。
李世民还在犹豫,那算一卦吧。
张公瑾跑进来把乌龟壳摔倒了地上,未决之事才用算卦,现在都要动手了,算个鸟。
于是玄武门之变爆发,长孙无忌功劳第一,封齐国公。
长孙无忌由于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竹马,因此李世民对他最为倚重,常常把他叫到卧室里谈工作,晚了就住在皇宫里。
历史趣谈历史上十位结局悲剧的古代名宰相 谁被五马分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十位结局悲剧的古代名宰相谁被五马分尸?导语:政治是残酷无情的,历朝都演绎着此类故事,不讲权谋或者自以为老谋深算都难逃厄运,以下列举的十位都是古代著名的忠臣,皆对自己的主子衷心政治是残酷无情的,历朝都演绎着此类故事,不讲权谋或者自以为老谋深算都难逃厄运,以下列举的十位都是古代著名的忠臣,皆对自己的主子衷心耿耿,也大多成就了非凡的事业,然而他们的下场却令人恻目唏嘘。
一、比干(前1092—前1029)比干是殷朝末帝商纣王的叔叔,官少师职,忠心辅佐侄儿治理国家。
比干因商纣暴虐荒淫,冒死直言劝谏,竟被残忍的纣王剖开心脏,查验是否生有七窍。
比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为后世的大臣视作模范,现在河南卫辉市还有比干庙,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二、商鞅(前390—前338年)商鞅是卫国人,又名公孙鞅。
他“少好刑名之学”,受李悝、吴起影响,专研以法治国。
公元前359年被秦孝公所聘,开始实施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可谓“中国历史上改革第一人”。
商鞅变法使战国中较弱的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强国,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但因其法严苛而积怨,秦孝公病逝后,被秦惠王处以他自己制定的处死叛国者谋反者的酷刑——“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
三、伍子胥(?—前484)伍子胥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多舛。
伍子胥生为楚人,父兄被楚平王所杀,自己也一夜之间急白了头。
逃到吴国后,和孙子一起辅助生活常识分享。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被别人算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被别人算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本文导读: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唐高宗李治的舅舅,也就是国舅爷,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他的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从小被舅父高士廉抚养。
长孙无忌精明了一辈子,机关算尽却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被别人给算计了。
前面说过了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事情,先是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泡在酒缸里惨死,又将褚遂良贬到越南,抑郁而终;还有韩瑗和来济也都被贬到了远方,终生不得朝见。
武则天眼中的钉子也都拔的差不多了,而长孙无忌在武则天当皇后的路上制造了那么多麻烦,武则天又怎么能轻易放过他呢?长孙无忌这个结果也是必然的,有多种因素都能够说明难逃此劫。
首先武则天已经当上了皇后,武则天肯定会想办法对付他这个就不必说了,其次,李治也已经对他是越来越不满了,尤其是李治带着武则天亲自去他府里商议废皇后的事令李治碰了一鼻子灰,他们的关系早已经破裂。
再者同朝大臣好多都已经惨遭毒手,长孙无忌已经是孤立无援,最重要的一点是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两个小人得志。
他们的实权越来越大,就凭这俩人的人品能这么轻易放过长孙无忌?所以长孙无忌处于随时被打击报复的状态,面对这种局面一生好强的长孙无忌也屈服了,只能装聋作哑,尽量不与他们正面冲突。
但聪明一世的长孙无忌还是低估了武则天的决心。
在武则天的指使下许敬宗已经开始准备怎么整治这个曾经让自己出丑的政敌。
终于让许敬宗逮着个机会,洛阳人李奉节控告太子冼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结党营私、巴结权贵,马屁拍得震天响。
其实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案子,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个鸡毛蒜皮的事能和长孙无忌扯上关系。
这个案子和当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谋反案性质差不多,而且当年负责这个案子的就是长孙无忌负,如今人家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方法也不是啥高明玩意,你有我也有。
一个小小的结党营私案,在许敬宗看来,这可是个天赐良机。
经过一番严刑拷打韦季方和李巢已经是招架不住了,许敬宗指使他们只要承认长孙无忌就是幕后指使这事就到此为止,他们也不用再受皮肉之苦。
权力的逻辑:揭开武则天击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之谜
权力的逻辑:揭开武则天击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之谜长孙无忌之死带来的疑团公元659年4月,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太尉长孙无忌,突然因卷入一桩“谋反案”而被削去官职,发配到黔州(今重庆市黔江一带)。
数月后,在专案组官员亲赴黔州,进一步审理案件时,作为天下最重量级大臣的长孙无忌竟然选择了自缢而亡,从而悲剧性的结束了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不少人倾向于把这一幕视为历史上的“拐点级事件”:它不仅意味着长孙无忌超强影响力的终结,也昭示着曾叱咤风云百余年的关陇贵族集团就此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长孙无忌之死也为世人留下诸多疑团:•曾大力扶持唐高宗李治上位的长孙无忌,是否真的参与了旨在推翻李治的“谋反案”?•当大臣密报“谋反案”内幕时,为何李治一方面痛哭流涕说不忍心杀死舅舅;另一方面却又不做任何当面对质,便匆忙做出了处罚决定?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号称“天下第一大权臣”,曾为李治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策划过玄武门政变的长孙无忌,在面对专案组质询时,为何没能策划一起拯救自己的政变?其自缢选择是出于“愚忠”,还是别有玄机?要澄清笼罩在历史上的层层迷雾,我们需要将时光倒退十余年,从一位宰相的被杀开始说起。
李世民处死大唐宰相的“神逻辑”公元645年2月,已进入政治生涯末期的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
当大军行至河北定州时,他委派宰相刘洎辅佐皇太子李治留守于此,并嘱咐刘洎,我在辽东期间,定州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刘洎慨然答道,皇上无需担心,如有大臣敢乱来,我就先杀了再说。
《新唐书刘洎传》洎曰:“愿无忧!即大臣有罪,臣谨按法诛之。
”此言让李世民大为诧异。
贞观时期,朝廷对死刑的判定有一套严密程序。
在行刑当日,官员还要三次向皇帝请示。
李世民当天也不进酒肉,只吃素食,以体现对生命的敬畏。
而刘洎张口便彪悍地说出“谁乱来就杀谁”,俨然以“手持尚方宝剑,拥有生杀大权”的顾命大臣自居。
面对手下“明显超出授权范围”的“拍胸脯”,哭笑不得的李世民警告道,你这人性格粗疏,反应还贼快,如再不小心谨慎,恐怕会招致大祸。
大唐凌烟阁第一功臣暴毙之谜
大唐凌烟阁第一功臣暴毙之谜“我有天下,多赖无忌之力”,玄武门血迹未干。
李世民已当着众人的面,高声宣布,无忌就是他的姜子牙、管仲。
法律比进谏重要然而,长孙无忌的官运,沉沉浮浮。
打天下的时候,李世民立功,他就跟着水涨船高,从小文书,到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得天下,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
吏部尚书和右仆射的要职,自然而然交给了他。
他在人事部长和国务总理的位置上只呆了一年,就大刀阔斧办完了三件事:精简机构,确定朝廷定员643人;削弱宗室,把李家远亲从“郡王”队伍中降级;调整外交,国力没有恢复之前要对突厥服软。
从此,长孙无忌就挂了一堆荣誉头衔: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司徒……不掌实权,只做顾问,更不屑于交结群臣。
奇怪的是,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非但对长孙家的传家武学没啥兴趣,就是从舅舅那学的诗书文史,也不怎么用心,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到了“法律”上。
从贞观元年开始,十年磨一剑,大唐《贞观律》问世。
之后,又折腾出一部《大唐仪礼》。
然而,在贞观时代,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以“法”、“礼”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正是盛世之源。
大家仍然在重人治、轻法治的路上徘徊,盛赞魏征的铁骨铮铮,却忽视了长孙无忌的严密律条。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头脑发热,想要“复古”西周,把皇亲和功臣都封到各地去做藩王。
大唐朝廷被这道“英明决策”炸了锅。
从老成持重的宰相房玄龄,到怒气冲冲的魏征,重量级的大臣排着队进谏,要求收回“反动”的“割据政策”,李世民就是不听。
房玄龄叹口气,去找长孙国舅。
碰巧长孙无忌既然为功臣之首,在分封名单上,第一个正是他。
“玄武门之变”过去了18年,长安却再一次陷入兄弟相残的血腥中——公元644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骨肉,太子李承乾、次子李泰,走上了夺嫡的不归路。
此时,皇后已逝世7年,儿子没有了母亲的管教;喜欢唠叨的魏征也去世了,皇帝没有了大臣的约束。
只剩下做舅舅的长孙无忌,冷眼旁观,看几个外甥演的好戏——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泰谋太子位,公然许诺“我当了皇帝,就杀了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年幼柔弱的李治,只知道没命地哭。
“吃里扒外”的女人:长孙皇后为什么要打压哥哥长孙无忌?
“吃里扒外”的女人:长孙皇后为什么要打压哥哥长孙无忌?在“千古帝范”唐太宗的一生中,有一对兄妹的影响无人可及,那就是他的爱妻长孙皇后和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
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哪怕惹得李世民大发脾气,长孙皇后在贞观时期却一直打压和排挤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从贞观元年(627年)开始,长孙皇后便全力阻止唐太宗重用长孙无忌,迫使长孙无忌辞去右仆射,退出了朝廷的核心宰相集团。
直到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长孙无忌才得到唐太宗的重用,被闲置的时间长达近十年。
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之所以打压长孙无忌的公开理由是“防止外戚干政”,这也成为后世称赞长孙皇后为“千古贤后”的重要依据,但本鬼却觉得此事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长孙无忌是“关陇士族”的成员,李世民在结婚前就是长孙无忌的好朋友,而且长孙无忌的能力和资历在朝廷中也都是佼佼者。
因此长孙无忌能够参与朝政并不是依靠他是“皇帝大舅子”的身份。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是何等英明的皇帝,朝廷中又有房玄龄、魏征、李靖等等一批德才兼备、威望颇高的重臣。
长孙无忌就算参与朝政,最多也就是跟汉武帝时期的卫青一样,基本不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
既然如此,长孙皇后为什么还要坚定地打压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呢?长孙无忌虽然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但他有两个致命的缺点——权欲较大和心胸不广。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府有人提出要清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虽然后世史官由于武则天的原因有所遮掩,但根据蛛丝马迹还是能发现这种意见的代表就是长孙无忌。
因为他担心任用原太子和齐王的部下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贞观后期到唐高宗永徽年间,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制造了包括高阳公主案在内的众多冤案,杀死或者迫害了一大批政敌或者潜在政敌。
春风得意的长孙无忌甚至自以为超越了隋朝权臣杨素,也彻底激起了唐高宗李治的不满。
高阳公主长孙皇后非常了解自己的哥哥,知道长孙无忌长期参与朝政,只能导致两种结果:一,长孙无忌权势发展到难以遏制的地步,最终像隋文帝一样代唐为帝;二,长孙无忌的权势招致皇帝的严厉打击,最终导致长孙家族覆灭。
贵为一代国舅 他又是如何遭人陷害 走向死亡的呢
贵为一代国舅他又是如何遭人陷害走向死亡的呢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立马就对曾经反对自己的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打压。
那么作为丞相的长孙无忌又是朝中元老,武则天又是怎样对付他的呢。
自从武昭仪当上皇后之后,长孙无忌顿感失望于是选择在家休养生息,种种草,养养花。
闲的时候呢写一写字,陶冶一下情操,享受一下内心的安宁。
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可以说是著作等身。
但是命运又岂会放弃捉弄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建立的新的朝廷之中,长孙无忌就是那个不会听命于自己的人。
但是长孙无忌做了三十年的丞相,在朝中拥有一些雄厚的人脉网,所以要想把长孙无忌弄倒,又岂是一件易事。
武则天深知这点,所以她一直在伺机等候,然后等到一个完美的时机出来,猛咬一口,将敌人置之于死地。
于是武则天先将长孙无忌身边的党羽一一铲除,长孙无忌在宫中所剩的残余势力也就所剩无几了。
只剩了了长孙无忌孤独的一个人。
这时候出了一件小事情,韦季方和李巢结交权贵,这个时候武则天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利用价值。
她觉得可以把这件事情深挖下去,然后就会牵扯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人,那就是长孙无忌。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高位的人想害一个人是很简单的,只要我有着想要陷害你的心。
我就总归有一天能抓住你的把柄。
于是武则天就派遣自己最大的心腹许敬宗去审理这个案子。
许敬宗何许人也啊,他也深知武则天想要得到的结果。
于是就怀揣着武则天的希望去审理这个案子,他对两人进行严刑拷打,并声称只要两个人供出长孙无忌,那么你们两个人也会好受一些。
但是这个韦季方胆子也小,他知道长孙无忌地位之高权倾朝野,他这种小人物怎么敢高攀这样的人呢。
于是他就想自杀,但是呢,更惨的是,他自杀也没成功又被救回来了。
这日子过的可真是生不如死啊。
最后许敬宗就借这个油头说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不然这样一个小人物怎么会想着自杀呢。
这个时候,许敬宗又把案子梳理了一下,然后得出结论事情不止这么简单。
皇上长叹一声,对于自己的亲舅舅,怎么敢忍心杀他呢。
大唐第一权臣长孙无忌的下场
大唐第一权臣长孙无忌的下场唐朝是我国非常鼎盛的一个王朝,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国力到达到了鼎盛,能有这么高的成就不可能是李世民自己的功劳,在李世民的身边有许多的能人异士,长孙无忌就是这样一位功臣,李世民可以有这么高的成就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帮助,长孙无忌不仅仅是唐朝的功臣,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所以李世民在位的时候长孙无忌权势滔天,为何最后长孙无忌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呢?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
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
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去世前,唯恐体弱的李治难保大唐盛世江山,特留下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三位辅政大臣。
这其中,尤以太尉长孙无忌为首。
长孙无忌除却是开国元勋、一朝首席宰相外,还是当朝皇帝高宗的亲舅舅。
在诸多光环的加持下,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治做皇帝后,想废了王皇后,王皇后是太原王氏出身,背后势力太大了,但李治担心废了王皇后,大臣们不同意,就想先让百官之长长孙无忌同意。
于是带着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府上贿赂他,嗯,真的是贿赂他,送他十车财宝,并提拔他的三个庶出的儿子做五品朝散大夫,聊着聊着,看时机成熟了,就对长孙无忌说想废了王皇后,但长孙无忌就是不接话,李治于是带着武则天悻悻而归。
长孙无忌不仅不支持武则天,还处处与之为敌,引得武则天大为不满。
武则天是何许人也?那是李治最爱的女人,长孙无忌胆敢阻碍武则天,就等同于跟李治为敌。
一直以来,武则天对长孙无忌都非常仇恨,终于,在经过一系列较量之后,许敬宗给长孙无忌扣上了"谋反"的罪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宰相长孙无忌为何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
导语: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
《武媚娘传奇》中长孙无忌剧照
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
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旦祸患爆发,不仅亲王府成为牺牲品,连国家存亡都会成为问题。
倒不如进劝秦王行周公之举,顺应民心,安定邦国。
”长孙无忌深思道:“所言与在下不谋而合。
”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推波助澜下,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顺势待发。
长孙无忌的封号
长孙无忌名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自李渊开国起,历仕三朝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