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研究进展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选择对慢性额窦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选择对慢性额窦炎治疗效果的影响目的:观察通过两种不同手术径路的选择对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额窦开放术的最佳路径,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慢性额窦炎住院患者64例(102侧),按CT 扫描结果分为对照组(行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和观察组(行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术后6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9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5侧(10.42%),对照组复发7侧(12.96%),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丘径路及钩突径路下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炎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对术前CT提示鼻丘气化良好的患者可优先考虑选择鼻丘径路进行手术。
标签:鼻内镜额窦开放术;鼻丘径路;钩突径路;额窦炎慢性额窦炎是指急性额窦炎未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发作30 d后仍有炎症存在者,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
慢性额窦炎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患侧头痛,眼眶、前额等处闷胀,严重时引起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睡眠,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2]。
目前,对于慢性额窦炎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其中非手术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安全性高,对于早期、轻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其他患者疗效并不显著。
手术治疗分为鼻外手术、额窦鼻内手术等,鼻外手术由于创伤较大、影响美观、住院时间较长等不足遭到患者质疑。
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的提高和鼻内镜手术器械的发展,对鼻内镜下额窦解剖有了新的认识,创伤小、疗效好的鼻内镜微创治疗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3]。
鼻内镜微创治疗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额窦引流通道,但由于额窦开口复杂多变,自然口大小不一,引流通道狭窄且长,额气房种类多,与前颅底、眶纸板等重要结构相邻,对操作要求高,慢性炎症造成的额窦口黏膜水肿、自然口闭塞,炎症可加重局部出血使手术视野差,一旦手术不当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手术的失败[4]。
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
找到一个稳定的固定位置。 近年来越来越多 的临床实践证 明, 右室其他部位 起搏后心功能的保持均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 以右 9 患者 中 , 室 电极 脱位 2例 , 6例 心 脱位 率 2 %。本组 患 室流 出道上部最佳 。采用普通翼状电极时 , 出现电 会 者中 1 例患者 曾行床旁 临时起搏治疗 , 当时漂浮电极 极固定时 , 起搏感知参数不佳 , 起搏感知参数较佳时 . 置人 , 作 1 操 h不 成 功 , 导 管 室 改 用 普 通 临 时 起 搏 电极又难 于固定的尴尬情况。 在 选用螺旋 电极就可以首 电极仍较 困难 , 即使应用较硬 的普通 电极 , 电极在右 先选择起搏 部位 , 再测量起搏感知参 数 , 然后固定 电 室腔内仍有较大范围的移动 , 固定困难。虽然勉强放 极 , 达到三全其美的效果 。 置 到位 ,回到病 房后仍 出现临时起搏 电极脱位 。 这 对 于存 在 右 室 明 显扩 大 .三 尖瓣 大 量 反 流 的 患 选用螺旋 电极是确保手 术成功 的选择 , 手术时 间 次经历迫使我们想到如果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时 , 者, 普通翼状 电极根本不能到位或极易脱位 , 将导致手术 与安放普通翼状 电极 比较无 明显差别 , 手术后电极稳 失败。 遂选用螺旋 电极 , 使手术获得成功。 在随后 的 2 定, 减少 了术后并发 症 , 手术费用增加不多 , 值得在 例患者 中我们 注意询问病史 ,术前 行超声心动 图检 临 床推广 。 查, 发现 2例类似 患者 , 选用主动螺旋 电极均收到 了 4 参 考文献 1 朱 华 永久起搏 器的植入技 术 [ . M]北京 : 民 人 良好效果 , 手术后 电极 固定 良好 , 且手术时 间与其他 [ ] 耿仁义 , 中林 , 伟. 军 医 出版 社 .0 4 14 1 5 20 :8 — 8 . 患 者无 区别 。 E ] 褚骏 仁 , 蕊敏 , 凤风 , . 2 杨 贺 等 老年 医学 ∥陈灏 珠 . 用 内科 学 实 33 起 搏 部 位 的选 择 以往 右 室心 尖 部 是 唯 一 的选 . [ .0 . M] 1 版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9 7 2 6 . 人 19 :2 6 择起 搏 部位 , 非 因 为此 处 电生 理条 件 最 佳 , 要 是 [ ] A b ,Moe .U dtdapasl f aigl dpr r ac 并 主 3 msoP ir l M p a r a o pc a e o n e e p i n e fm fo t e Da ih Pa e k rRe it r h e ib lt fb p l rp c n r m h n s c ma e g se :t e r la ii o i o a a i g y 因为应用普通翼状电极 , 能在其他起搏部位 固定所 不 l d hsi p vd[] Pc gCi Eet p y o , 0 ,3 9 : e s a m r e J . ai l l r hs l2 0 2 ( ) a o n n co i 0 致 。螺旋 电极为我们 提供 了另外选择起搏 部位 的可 1 01 4 6. 4 —1 0 能 。 如 有 些 患 者 右室 明显 扩 大 、 间壁 或 右 室梗 死 , 前 [ 1 洪明 , 印生. 4 吴 右心腔不 同部位起搏的慢性 血液动力 学[ ] 中国 J. 导线不易 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或达不到理想 的起搏或 心脏起搏 与电生理杂 志,0 2 1 ( ) 13 15 20 ,6 4 :3 — 3 . 感知阈值时 。 此时采用螺旋电极可 以在心尖部以外 寻 ( 收稿 : 0 — 1 1 修 回:0 8 0 — 3 2 7 1—6 0 20 — 1 0 )
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40例分析
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40例分析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69侧)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病变性质、术前CT检查及术中所见决定行DraftⅠ型或Draft Ⅱb型额窦开放术。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治愈49侧(71.0%),有效17侧(24.6%),无效3侧(4.4%),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额窦病变是一种术野宽敞、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方法。
标签:内窥镜检查;额窦;鼻丘;手术额窦手术是鼻内镜手术中的难点,主要原因是额窦引流通道狭长,解剖变异大,术后额窦口易狭窄或闭锁导致额窦引流障碍,手术失败,且额窦口毗邻前颅底、眶纸板、筛前动脉等重要结构,操作不慎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基于上述情况,手术医生由于解剖不熟悉,为了规避风险,操作保守,导致术中气房清除不彻底,出现术后复发,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就成为鼻科医生的共同追求目标。
Wormald[1]指出鼻丘在额窦开放术中能发挥核心作用。
笔者选择一部分患者采用鼻丘径路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番禺区中心医院行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的40例患者。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证实69侧额窦、额隐窝存在病变,均可辨认鼻丘气房。
其中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37例(66侧),其中8例有前期手术史,9例有变应性鼻炎,4例有变应性鼻炎及哮喘,1例有阿司匹林耐受不良,1例(1侧)额窦内有骨瘤;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3侧)。
全部于全麻下手术,术前给予抗生素口服、鼻用激素喷鼻治疗至少1周,对于全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患者,及部分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强的松30~60 mg,q d)1周。
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60例临床观察
黑
龙 江
医
学
V0 . 5. . 1 1 3 No 1
NO . 0l V2 1
HE ONG JANG MED C 0UR IL I I AL J NAL
鼻 内镜 下筛泡 前 径 路额 窦 开放 6 0例 临床观 察
A s a tObet e T vs gt tep tw yo ed so i f na s u tmo ul bfr tecii l f— b t c : jci oi et ae h ah a f n ocpc r t n se r v n i o li h i b l e e h l c f d a o n a ei
c c . e h ds Ourh s ia o 2 0 t 01 i v l i 0 pain s wih fo t lsn s c s s ay M to o p t lf m 0 4 o 2 n ovng6 te t t r n a i u a e ,ha e t n e g r 1 v ou d roa CT a d o h ri g n x mi ain c n r d c r n c fo tlsn st n t e ma i g e a n to o f me h o i r na i u i s,a d a et e i iils r e y i i n r h n ta u g r .Af rte s c e s t h u c s e o n she i fa e t sa,we u e e d s o i o tlsn s eh i u l ah y b f r u g r . Th s go p o ai n s we e s n o c pc f n a i u t mo d b la p t wa eo e s r e r y i r u fp t t r e f l we o l d—u fe u g r .Re uls Th ai ns we e n e iu o l ai n . Af r l o p atr s r e y s t e p te t r o s ro s c mp i to s c t mo t ol w —u e n h flo p.51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额窦炎的探讨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额窦炎的探讨潘叶挺;丁国强;邹坚定;陈建强;胡博侠【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额窦炎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9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额窦炎病例,5例病灶位于前筛额隐窝区域,采用DrafⅠ型术式治疗;4例病灶位于额窦口及额窦内,其中2例采用DrafⅡ型术式,另外2例病灶因累及整个额隐窝、额窦,采用DrafⅢ型术式.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1.5年,有1例复发,其余均恢复良好.鼻内镜复查:额窦口上皮化良好,引流通畅.额窦炎症消失.结论鼻内镜手术处理真菌球型额窦炎安全、有效,可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DrafⅠ~Ⅲ型额窦开放术式.【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5【总页数】4页(P329-332)【关键词】鼻内镜;额窦炎;真菌【作者】潘叶挺;丁国强;邹坚定;陈建强;胡博侠【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耳鼻喉科慈溪 31530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耳鼻喉科慈溪3153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耳鼻喉科慈溪 3153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耳鼻喉科慈溪 315300【正文语种】中文真菌球型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最常累及的部位是上颌窦(94%),其次是蝶窦(4%~8%)和筛窦(3%),额窦受累仅为1.1%[1]。
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然而由于额窦引流狭长且复杂多变的解剖特点,一旦累及额窦形成真菌性额窦炎,往往成为治疗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成熟,鼻内镜下处理此类额窦病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回顾2012~2016年处理的9例真菌性额窦炎病例,并对其原因和处理方式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耳鼻喉科诊治的真菌球型额窦炎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30~68岁,平均50.4岁;病程6个月以内4例、6~12个月3例、1~2年2例,平均病程为0.7年。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重 度 评 分 (S ) 大 于或 等 于 l IS 均 6分 。 其 中挤 压 伤 6例 ,辗 扎
伤 4例 , 交通 伤 3 O例 , 坠 落 伤 9例 。所 有 患 者 按 照 入 院顺
观 察 并 记 录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氧 交 换 指 标 、血 清 超 敏 C 反 一
应 蛋 白 ( R ) 度 的变 化 以及 患 者 机 械 通 气使 用 率 及 急 性 呼 C P浓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 R S 发生 率 。其 中氧 交 换 指标 包 括 动 脉 血 A D)
额 位 和 侧 位 x线 额 窦 片 ,以 确 认 额 窦 腔 的 范 围 ,在 鼻 额
表 1 两 组 患 者 治 疗效 果 、 发 症发 生 率 院 时 间及 O L评 分 比较 并 住 O
位 片上 剪 下双 侧 额 窦形 状 ,下 齐 眶上 缘 ,经 消毒 液 消 毒 后 备 用 。采 用 全身 麻 醉 ,做 弧 形 切 口 ,若 为双 侧 额 窦 手 术 .
差 , 3 ~ 0分 良好 , 5 ~ O分 的为 优 秀 。 l5 16 1 . 统 计 学 方法 4
前 壁 骨 瓣进 路 填 塞 术 组 )0例 和 观 察 组 ( 内镜 下 额 窦 开 放 3 鼻 术 组 )3例 。 对 照 组 的 3 3 0例 患 者 中 ,男 性 1 9例 ( 3 % ) 6- 3 ,
盐 水 1 0ml 滴 ,每 日 3次 ,连 用 7 d 对 照 组在 常规 治疗 0 静 。 的基 础 上 仅 采 用 同 等 剂 量地 塞 米 松 治 疗 。
l3 观 察 指 标 _
入选病例均为 20 0 8年 7月一 2 O 0 9年 7月 收 入 我 院 治疗 的创 伤 性 肺 损 伤 患 者 ,共 4 9例 ,其 中 男 性 3 例 , 女 性 1 1 8 例 ;年 龄 2 ~ 3岁 ,平 均 ( 1 ± .) ;所 有 患 者 的创 伤 严 16 3 . 24 岁 6
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素 类药物 ,进行 术腔清理和冲洗 ,同时应用类 固醇激素局部 喷鼻 ,并 且 要定 期在 内镜 下清理术腔 内的囊 泡 、息 肉、肉芽组织 ,直到术腔 完
差异显著 ,有 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D NA 的生物 合成过程 。在于细 胞周期 的S 期 ,也有利于缓 解G1 / S 期的
细胞,以及提高滋养细胞对其高度敏感。此药物的治疗机制是滋养细
胞增生 、使输卵管 管壁 内的绒毛组织 自行坏 死和脱落 。另 一方面 ,米 非司酮 片具有强烈 的抗孕酮活性 ,引起蜕膜和 绒毛组织 的变性 。使蜕
疗 的要求 ,因此随着 内镜技术和 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 ,功 能性 内镜手 术
时在 中鼻 甲、筛泡 、钩突顶 端交汇处找到 并认 出星状裂 的结 构和气房 开 口位置 ,有 时可换成7 O 或3 0 。 内镜 ,然后寻找并开放额 窦的 自然 开 口,除去额 窦 I Z l 周 围的水肿 黏膜和息 肉,同时沿额窦 的 自然 1 2 t 由前
[ 2 】 周坤 . 甲氨 蝶 呤联 合米 非 司酮 治疗异 位妊 娠 的 临床疗 效 [ J 】 . 中国
医学创 新, 2 0 1 3 , 1 0 ( 2 5 ) : 3 9 — 4 1 .
甲氨蝶呤作为 一种 叶酸还 原酶抑 制剂 ,抑 制二氢 叶酸还原酶 以及
经鼻 内镜微创手 术治疗慢性额 窦炎 的临床疗效分析
2 . 2 两组患者血 D — H C G下降、3 N 内包块缩小 、2 周 内症 状消失 比较 观 察 组 血 D— HC G下 降 正 常 时 间 明 显 短 于 对 照 组 ,3 周 内 包 块 缩 小 率 、2 周 内症 状 消 失 率 ,对 比差 异 显 著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见 表 1 。
鼻内镜额窦手术研究进展
[qt期内镜额窦手术】Kennedy等[21报道在鼻 内镜下行6例额窦黏液囊肿开放术,效果满意。 Schaefer和Close【3】报道了对36例行鼻内镜额窦开 放手术后随访30个月以上的结果,其中完全治愈
DOI:10.3760/cma.j.issn.1673・4106.2012.05.014
过切除眶纸板与嗅沟腹侧边界前的鼻中隔之间的 额窦底来进一步扩大额窦口,即在IIa型手术基础 上向内侧将中鼻甲的根部去除,使额窦开口内侧 缘扩大达鼻中隔。术中要注意保护好额窦口半周 的黏膜,以减少术后窦口狭窄或闭锁的发生。当 IIa型手术失败时可考虑行IIb型手术。Naidoo等【6] 对109例在首次额窦开放术中选择Draf IIa型术式 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额窦口全部开放
的难点和热点。
首先提出手术应尽量扩大额窦口的观点,并设计 出经鼻内镜对额窦进行不同程度开放的概念,将额 窦炎性疾病鼻内引流术分为3型。
1.1
I型(单纯引流术)。I型引流是针对额隐
窝的手术,不涉及额窦口的黏膜。术中将前、中 筛窦气房至颅底行彻底切除,关键是切除鼻丘气 房,术毕额窦引流口就是其自然开口一额鼻峡。手 术适应证: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鼻窦炎,伴眶 或颅内并发症,额隐窝病变阻塞,筛漏斗开放引 流手术治疗失败。慢性鼻窦炎首次手术,没有预 后风险因素且0Samter三联征(阿司匹林不耐受、 哮喘、变应性疾病),筛窦没有完全切除后的修 正性手术。
平,切除对应的鼻中隔上部,电钻磨平前界鼻
骨,开放对侧额窦,双侧额窦形成一同一引流通 道。1991年,Draf[']采用改良鼻内镜Lothrop手术 治疗额窦疾病;Wormald等【91报道了采用改良鼻内 镜Lothrop手术治疗16例前期采用骨成形瓣手术失 败的病例,表明改良鼻内镜Lothrop手术可以作为 难治性额窦疾病的治疗手段。Wormald将改良鼻 I为镜Lothrop术式的适应证归纳为[1 01:内镜额窦手
慢性额窦炎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临床研究
慢性额窦炎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临床研究作者:赵东铭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额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2005年10月~2008年6月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122例慢性额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22例手术患者有14例出现单纯眶周青紫,鼻泪管轻度损伤致溢泪2例,无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经随访1~2年,痊愈84例,好转3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9%。
结论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关键是确认并彻底清除额隐窝和额窦口气房,重建良好的额窦引流通道,尽可能保留额窦口黏膜。
术前充分准备,细致操作,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关键词] 慢性额窦炎;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中图分类号] R765.43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11-02慢性额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症状是鼻塞、流脓涕、头面部疼痛、头昏胀不适、嗅觉减退等,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痛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额窦炎是所有鼻窦病变中最难处理的,也是各组鼻窦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1]。
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成熟及手术器械的改进,在鼻内镜下切除额隐窝气房,有效扩大额窦开口治疗额窦炎已较为广泛地开展。
我们对慢性额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2005年10月~2008年6月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122例慢性额窦炎患者。
其中男70例,女52例。
年龄15~6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鼻塞、脓涕、嗅觉减退等。
1.2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用Sytec 4000i 全身扫描机(美国GE公司)扫描。
骨窗窗宽1500Hu,窗位150Hu。
分别进行冠状位、横断位CT扫描,层厚2mm,层间距5mm。
CT 扫描观察内容:①冠状位:明确钩突(垂直部)上部附着方式,判断额窦引流方式;②横断位(轴位):观察额窦引流通道及其周围气房的分布情况,总结这些结构与额窦引流通道的解剖构成关系。
小钻孔鼻内双入路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患者的效果
AB S T RA C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s ma l l h o l e n a s a l d o u b l e a p p r o a c h e n d o s c o p i c
中图分类号 :R 7 6 5 .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7 ) 0 7 - 0 9 5 - 0 4 D O t :1 0 . 7 6 1 9 / j c op r . 2 0 1 7 0 7 0 2 6
Ef fe c t o f s ma l l h o l e na s a l d o u b l e a p p r o a c h e n d o s c o p i c
李志伟 ,杜伟 强 , 缪 琴
(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 民医院 , 湖北 仙桃 , 4 3 3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额窦炎患者在小钻子 L 鼻内双人路 内镜 下进行额窦开 放术的效果 。方法 选择 1 0 0例 ( 1 7 8侧 )
慢性额窦炎患者 , 分为试验组 5 O例( 9 3侧 ) , 在小钻孔鼻 内双入路内镜下行额窦开放术 ; 对照 组 5 O例 ( 8 5侧 ) , 采取常规鼻 内
试验组 V A S 评分 6 ~
l 0分的患 者 比例 为 4 2 . O %, 显著 低于对 照 组 的 5 2 . O %( P<0 . 0 5 ) ;对 照组 L u n d — M a c k a y评 分 总分显 著 高于研 究组 ( P< 在钻孔 鼻内双人路 内镜下对慢性额 窦炎患者进行 额窦 开放术 , 可减
L I Z h i we i , DU We i q i a n g , Mi a o Qi n
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效果探讨
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7-02-06T15:28:20.5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邹海波[导读] 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尽量减少了对患者的上颌窦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威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245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45例患有上颌窦病变的患者(67侧),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45例患者中显效的有38例,占比为84.4%,有效的有5例,占比为11.1%,无效的有2例,占比为4.5%,治疗总有效率为95.5%。
术后发生鼻腔黏连的3例(6.7%),鼻泪管损伤的1例(2.2%),上颌窦口闭塞的2例(4.5%),眶纸板损伤的1例(2.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损伤后痊愈,眶纸板采用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他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改善。
结论: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尽量减少了对患者的上颌窦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86-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operation. Methods January 2014 -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nasal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operation of 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sinus lesions (67),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45 patients of 38 cases had marked effect, 84.4%, effective in 5 cases, accounting for 11.1%, invalid in 2 cases, accounted for 4.5%,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5%. Postoperative nasal cavity adhesion in 3 patients (6.7%), 1 case (2.2%) of the nasolacrimal duct injury, 2 cases (4.5%) of the maxillary sinus occlusion, orbital board damage in 1 case (2.2%),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5.6%, the nasal lacrimal sac after anastom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nasolacrimal duct injury recovery, orbital board USES recovere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ther patient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Nasal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maxillary sinus operation effect is remarkable, to minimize the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sinus,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Key words】 Nasal endoscope; Maxillary sinus; Open surgery; Clinical effect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是一个锥形空腔,和鼻腔相通,当其引流不畅时容易引发炎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30例效果分析
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30例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患者上颌窦囊肿问题,逐步减少患者上颌窦正粘膜的功能性,避免受到干扰和破坏问题。
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患有上颌窦囊肿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防止,采用开窗外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粘膜瓣进行复位处理。
结果:在随访的上颌窦囊肿治疗患者中,经过一年未出现复发的现象。
结论:鼻内镜开窗径路窦囊肿切除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上颌窦的正常粘膜运动功能性障碍问题,最大限度的控制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结构,保证功能性。
关键词:内镜;开窗;上颌窦囊肿引言上颌窦囊肿是较为常见且多发性疾病,传统方式主要以对口内切口,经唇龈沟犬齿窝路径治疗手术,手术的实际损伤性较大,需要对局部进行麻醉,局部的反应程度较重,容易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伤和痛苦问题。
根据随访的患者,对患者鼻内镜手术技术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微创手术的治疗理念,改变传统手术上颌窦根治疗的方法,使用鼻内镜方式进行治疗和应用。
需要对患者采取内镜鼻下的开窗路径治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切开手术,选取30例患者,采用随访性治疗的方法,经过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明确实际手术治疗方案。
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患有上颌窦囊肿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0岁,患者病程在3年至10年之间。
其中有表现为头痛病患者的18例,有鼻塞问题的5例,面部存在麻木感的患者8例,鼻子中隔偏曲的患者3例,偶尔存在鼻内黄色液体的患者8例。
患者的鼻窦冠位置均以做水平位置的CT检测分析,明确囊肿的直径在2cm至3.5cm范围内。
对30例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的鼻道开窗性治疗,分析患者上颌窦囊肿的实际治疗效果。
1.2 方法采用鼻内镜的冷光源系统治疗,选用全鼻内镜窦囊肿手术器械。
根据肾上腺素的1%与地卡因棉置于鼻道内部病侧,对下鼻的面部进行麻醉处理。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霉菌性上颌窦炎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它也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体检的普遍开展,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率也在不断上升。
随着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
近年来我科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7月-6年,平均病程1.7年;临床表现为单侧头痛12例,脓涕伴涕中带血9例,单侧面颊闷胀9例,鼻腔异味8例,嗅觉减退或消失6例,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2例,右侧23例。
术前常规前鼻镜及鼻窦CT检查,单纯霉菌性上颌窦炎34例,伴鼻中隔偏曲8例,伴鼻息肉3例,鼻窦CT示上颌窦密度增高,不均匀钙化灶,少数伴上颌窦骨质吸收。
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霉菌性上颌窦炎。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常规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全套、乙肝两对半、输血前三项、胸片、心电图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术前予生理盐水清洗鼻腔,1次/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喷患鼻,2喷/次/日;桉柠蒎肠溶软胶囊300mg口服,2次/日;抗生素治疗2-3天。
1.2.2手术:患者采取局部或全身麻醉。
常规消毒铺敷,在鼻内镜下用1%丁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后用1%利多卡因+少许肾上腺素10ml分别于钩突,下鼻甲及下鼻道粘膜局部浸润麻醉,切除钩突,筛泡,暴露并扩大上颌窦口,在70°镜下利用钩针及弯吸头将窦内灰褐色霉菌团块取出、吸尽脓性分泌物,注意对窦腔粘膜保护,可保留水肿粘膜。
将下鼻甲向内上方弯折,充分显露下鼻道,避开鼻泪管开口,切开下鼻道粘膜,以骨凿行下鼻道开窗,咬骨钳扩大窗口,可根据术中情况调整开窗大小,利用鼻内镜自下鼻道开窗处观察上颌窦各壁,清除残余霉菌团块,保证术腔无病变残留。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观察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观察黄灼良;张学斌;孙文【摘要】探索慢性额窦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的额窦开放术治疗效果.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额窦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2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额窦前壁骨瓣进路填塞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6.67%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P<0.05.在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治疗中,经鼻内镜下的额窦开放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03【总页数】3页(P509-511)【关键词】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慢性额窦炎;并发症【作者】黄灼良;张学斌;孙文【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深圳 518118;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深圳 518118;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深圳 518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9慢性额窦炎是头颈-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在临床治疗中,传统药物疗法安全性高,但是效果不明显,传统的额窦前壁骨瓣进路填塞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
随着鼻内镜的引入,人们对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病理结构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也使得鼻腔、鼻窦的手术方法更为完善[1]。
若手术不当则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需彻底清除额隐窝气房,探寻额窦开口并且保持引流的通畅。
额窦炎的手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发展到现如今的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本研究旨在研究该术式的价值。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 2013 年 5 月~2015 年 12 月收治的慢性额窦炎患者中随机选出 12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经长期的药物治疗无效。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沈昌德;王文;黄静江;王传喜【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在治疗慢性额窦炎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总结88例慢性额窦炎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
术前仔细阅读鼻窦CT,了解额窦、额隐窝气房发育及病变情况、钩突附着方式,术中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准确定位额窦口,清除阻塞额窦口的病变组织,使额窦引流通畅。
结果:88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均成功找到额窦开口。
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是一种解剖结构易辨认、安全有效的术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 by using the mark access of superior attachment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to the frontal sinus .Methods: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 undergone frontal sinus surgery were included .Before procedure , nasal CT findings were examined in great detail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lesion condition of the frontal sinus and frontal recess cell as well as the attachment of the uncinateprocess .Intranasal frontal sinusotomy was per-formed by referring to the tip attachment of the unicinate process ,with remov-al of the diseased tissues around the aperture of frontal sinus to ensure open frontal sinus drainage .Results:Opening of the frontal sinus was successfully anchored in the total 88 cases by the approaches described abov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from 6 to 12 months showed that all patients had recovered or had partial relief , and no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Intranasal frontal sinusotomy under endoscope starting withthe superior attachment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ensures easy recognitionof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ntal sinus and safeprocedure ,which may be recommendation in most lesions at the frontal sinus .【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307-308)【关键词】鼻内镜;钩突;额窦;耳鼻喉科学;手术【作者】沈昌德;王文;黄静江;王传喜【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3慢性额窦炎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临床分析周立辉;葛前进;王戬【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3(21)2【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总结额窦开放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0年9月间经鼻内镜行额窦开放术496例(718侧),其中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232例(348侧),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264例(370侧),术后随访6~18个月.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钩突径路组有放率91.67%,鼻丘径路组有效率9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05):②手术并发症:钩突径路组脑脊液鼻漏1例(1侧),筛前动脉损伤2例(2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6侧),术后窦口狭窄7例(10侧);鼻丘径路组鼻泪管损伤1例(1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7侧),术后窦口狭窄8例(9侧).结论以钩突上端和以鼻丘气房为标志均能准确定位额窦开口,并行额窦开放术,二者各有其优点,可以依据鼻窦解剖,术者经验来选择.当然,手术中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则更好.%Objectiv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nsnasal endoscopic frontal sinus (FS) surgeries with differential surgical approaches,summarize the skills of FS opening,and improve its success rate.Methods 496 patients (718 sides) with transnasal endoscopic FS surgery from 2003 to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which were performed in 232 patients (348 sides) of surgical procedure through uncinate process and 264 patients (370 sides) were treated through agger nasi cell.Th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compared,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efficacy were also analyzed during the follow-up of 6 to 18 months.Results They were followed-up 6~18 months,average 12 months.The effective rates of surgical procedure through uncinate process and agger nasi cell are 91.67%and 92.70%,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ate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0.268,P>0.05).Surgical complications:1 case (1 side)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2 cases (2 sides) with anterior ethmoid artery injury,5 cases (6 sides)with simply periorbital bruising in the surgical procedure through uncinate process and 7 cases (10 sides)osteal stenosis at frontal sinus orifice in postop.There werel case (1 side)with nasolacrimal duct injury,5 cases (7 sides)of simple periorbital bruising inthe surgical procedure through agger nasi cell and 8 cases (9 sides)osteal stenosis at frontal sinus orifice in postop.Conclusion The two approaches with uncinate process or agger nasi cell can accurately locate the FS opening,and perform well the FS surgery.Both of them have their advantages,and can be chosen by sinus anatomy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anic combination of both can be better certainly.【总页数】4页(P111-113,94)【作者】周立辉;葛前进;王戬【作者单位】解放军150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河南洛阳,471031;解放军150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河南洛阳,471031;解放军150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河南洛阳,471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疗效 [J], 刘小晶;文凤妮;唐利衡2.术前CT扫描对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选择的作用 [J], 陈泽;梁敏志;钟兆棠;陈声伟3.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40例分析 [J], 罗伟;卢建鹏4.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选择对慢性额窦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J], 姚敏;叶辉;叶伟伟;庄标5.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 [J], 王秋萍;季俊峰;李泽卿;王天友;江满杰;石宇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胡洪义【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8【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将88例慢性额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8例)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对照组(40例)行额窦前壁骨瓣进路填塞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endoscopic frontal sinus surgery in treating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 Methods 88 cases of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ial group( 48 cases )of nasal endoscopic frontal sinus surgery,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of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frontal sinus obliteration bone flap approach.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and the total efficacy were of the tri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frontal sinus surgery in treating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ices of the patients.【总页数】2页(P3130-3131)【作者】胡洪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咽喉科,深圳,518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相关文献】1.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杜国平2.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观察 [J], 黄灼良;张学斌;孙文3.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竹樵4.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额窦口置管治疗慢性额窦炎 [J], 谢瑞昀;黄恩恩;朱友莲5.慢性额窦炎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临床研究 [J], 赵东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鼻内镜上颌窦口开放的临床研究
经鼻内镜上颌窦口开放的临床研究李少华;杨春满;黄继章【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年(卷),期】2006(033)003【摘要】目的探讨最佳的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方式及效果.方法将符合统计要求的14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切割器手术组.其中常规组76例(152侧),采用常规的筛窦钳和反咬钳上颌窦开放法,开窗直径在1.0~1.5cm.切割器手术组73例(146侧),采用吸引切割器开放法,开窗直径同前组.观察两组术后自然口开放情况及疗效.结果常规组开放率78.2%,开放良好率42.7%;切割器组上颌窦自然口开放率94.5%,开放良好率80.1%.两组自然口开放率、开放良好率以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治愈率33.6%,好转率59.8%,无效率6.6%;切割器组治愈率63.7%,好转率32.8%,无效率3.4%.结论经鼻内镜吸引切割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可提高开放率.【总页数】2页(P7-8)【作者】李少华;杨春满;黄继章【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阳江,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阳江,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阳江,529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相关文献】1.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窦口开放手术两种入路方式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比较[J], 郭军2.鼻内镜下保留钩突切除后囟门扩大开放上颌窦窦口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观察[J], 王荣坤;杨莉;贺雪梅3.经鼻内镜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 [J], 许超;何刚;李正权;汪晓玲;廖素伟4.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联合上颌窦开放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J], 郭照萌;赵鹏5.经鼻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扩大术良性肿物摘除术疗效观察 [J], 关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额窦炎鼻内镜下额窦开放100例分析
慢性额窦炎鼻内镜下额窦开放100例分析罗伟;梁健刚【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09(004)002【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开放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手术中额窦开放的成功率.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00例(182侧),根据额窦口和额隐窝的不同病变和解剖特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局部病变.结果术中可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鼻道阻塞.额窦口和额隐窝情况分3种:①局部没有气房阻塞,仅为肿胀息肉样变黏膜或息肉阻塞者56侧(30.7%);②额隐窝被发育过度的鼻丘气房、前筛气房或终末气房挤压导致引流通道狭窄者121侧(66.5%);③额窦口骨性狭窄者5侧(2.8%).随访6~24个月,其中治愈171侧(94%),好转8侧(4.4%),无效3侧(1.6%).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无眶、颅内并发症,15侧出现局部术腔粘连,经鼻内镜下换药后均治愈. 结论额隐窝的阻塞和病变是慢性额窦炎的主要原因,通过术前CT检查确定不同的病变范围及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术中注意对额窦口周的粘膜保护,可以达到提高额窦开放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的目的 .【总页数】3页(P40-42)【作者】罗伟;梁健刚【作者单位】511400,广州,广东番禺人民医院;511400,广州,广东番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相关文献】1.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观察 [J], 黄灼良;张学斌;孙文2.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竹樵3.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额窦口置管治疗慢性额窦炎 [J], 谢瑞昀;黄恩恩;朱友莲4.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分析 [J], 张雁冰;徐明安;周汝环;邵成奇;曹峰;李坤军5.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选择对慢性额窦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J], 姚敏;叶辉;叶伟伟;庄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研究进展【摘要】如今鼻内镜手术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就是额窦开放术,这是由于手术的难度大,额隐窝的变异程度大,局部解剖学相对复杂,在手术的过程中易损伤局部粘膜,术后的用药达不到标准,对手术医生的要求较高,对图像监视设备与手术器械的要求也很高,在处理不当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国内外进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手术方式与理论依据有多种,根据额隐窝病理状态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在术前认真查看CT,对额隐窝的解剖特征以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手术之后注意用药规范,以保证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关键词】额窦开放术;鼻内镜;研究进展额窦炎是鼻病变中最难处理的疾病,额窦开放术也是鼻窦炎手术中最为复杂的手术[1]。
有关人士对鼻额区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选择规范合适的额窦开放手术方式,建立额窦引流通道,尽量减轻对额窦周围粘膜的损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鼻内窥镜的外科技术不断成熟,对于额窦炎的治疗,医院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开展在鼻内镜下将额隐窝气房切除,使额窦开口得到有效的扩大[2]。
本文从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国外发展史、手术分型、手术径路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以下报道:1 国外发展史额窦手术的发展史历时一百多年,可以将其分为初始阶段、鼻外径路阶段以及鼻内径路阶段[3]。
20世纪80年代,鼻内镜技术蓬勃发展及CT影像技术的促进,使得鼻内径路额窦手术不断发展,而进入90年代后,则开始了鼻内镜额窦手术的时代[4]。
1989年,在鼻内镜下可以成功治疗额窦粘液脓肿,1990年时,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手术成功率可达89%,1991年,有专家对额窦手术进行了分型,同时有专家对自己在鼻内镜下实施额窦开放术的结果进行了报道,在早期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发展中,许多专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
额窦引流通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导致手术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术后额窦口狭窄[6],这种因素占失败病例的25%,导致额窦口狭窄的原因是由于对额隐窝的解剖结构了解的不彻底,额窦通道不能充分引流,并且盲目的操作导致引流通道的闭锁[7]。
随着局部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及CT影像的发展,专家们将额气房进行了分型并研究了各种气房发生的频率[8]。
临床日益凸显解剖学研究的价值,其中较早引起重视的就是钩突,相关专家在CT 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了钩突上端附着点位置对额窦引流通道走向的影响[9]。
随着解剖与影像学的发展,医生的外科操作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1994年专家实施了鼻外径路额窦底壁切除术[10],2003年有两位专家采用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并取得了成功[11]。
2 手术分型额窦口的解剖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眶纸板、前组筛房、中鼻甲垂直板、鼻中隔。
病变的部位不同,采取的手术也就不同,一般手术分型为:⑴DrafⅠ型和NFAⅠ型手术范围是额窦口解剖结构不变,将阻塞引流通路的筛房去除。
⑵DrafⅡA型和NFAⅡ型在纸样板和中鼻甲间扩大额窦口,将突入额窦的筛房去除。
⑶DrafⅡB型和NFAⅢ型在眶纸板和鼻中隔扩大额窦口,将一侧额窦底壁去除。
⑷DrafⅢ型和NFAⅣ型在双侧眶纸板间建立额窦引流通道,将双侧额窦底壁及一部分鼻中隔去除[12]。
DrafⅢ型与EMLP相似,经典的Lothrop术式是为了扩大额窦通道,将额窦间隔、鼻中隔上部、额窦底壁以及双侧额窦去除并引致共同的通道。
而EMLP是采用鼻内径路,将鼻腔外侧壁的骨性结构保留,以防眶内容物向内塌陷而将额窦引流的通道堵塞[13]。
手术的大致步骤为:①在两侧鼻腔的眶纸板和鼻中隔间扩大额窦口,将一侧额窦底壁去除。
②去除额窦底部内侧的部分后,将四方软骨、鼻中隔上部及筛骨垂直板交界处去除。
③根据实际情况,将额窦间隔去除,以中鼻甲根部前端为参照,向前去除额嘴、向后去除嗅神经纤维最前部。
④手术之后进行常规填塞,为防止术后狭窄可以进行置管[14]。
3 手术径路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操作范围大致是额隐窝的区域,其前方是鼻丘,内侧是中鼻甲前端的外侧,外侧是又鼻丘或者眶纸板构成,后方则是筛泡前壁。
根据手术的解剖参照标志及操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手术径路分为从下向上的“钩突径路”和从前向后的“鼻丘径路”,其中钩突切除是钩突径路、鼻丘径路的起始步骤[15]。
1.1 钩突切除术钩突的切除是为了将上颌窦自然口暴露,为额窦开放术做准备工作,钩突分为三部分,上部参与鼻丘气房进入额隐窝,中部附着于纸样板和泪骨,下部则附着于腭骨与下鼻甲筛突。
传统的钩突切除是将钩突的下2/3切除:在鼻内镜下,从上到下,用电动微型吸引器将钩突切除或者从下向上用反向咬切钳与吸引切割器将钩突去除,将钩突上1/3残缘暴露,与筛泡相连形成漏斗上板或者垂直板,要保护筛泡前壁的完整[16]。
对于额窦引流通路阻塞出现孤立额窦炎的患者,通过切除钩突疏通额窦引流通路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2 “鼻丘径路”与“钩突径路”开放额窦有专家提出以钩突上端附着点的位置为探查额窦引流通道的标志,也有专家提出以漏斗上板作为探查额窦引流通道的标志,也就是所谓的“钩突径路”手术,手术过程中首先找到筛漏斗顶部的终末隐窝,然后去除其前壁到泪骨,术野内界是中鼻甲,外界是眶纸板,再去除终末隐窝的后壁,直到去除钩突上部的附着点,使额窦引流通道暴露出来[17]。
当钩突附着于中鼻甲或者颅底时,额窦就会引流至筛漏斗,在钩突上端外、筛漏斗上可以找到额窦引流的通道。
手术时鼻内镜和手术器械通常需要带角度,去除终末隐窝及钩突上端是手术的重点。
早期时鼻内镜额窦手术的起始步骤是去除鼻丘前壁,但是在十年后,才阐明了邻近鼻丘气房的解剖组织对于额隐窝的重要意义,进而赋予了鼻丘气房在额窦开放手术中的核心地位[18]。
最近的观察显示,鼻丘气房可以作为稳定的手术解剖标志。
在切除钩突下2/3之后,要先去除鼻丘气房的前壁,将鼻丘气房开放,当鼻丘气化好、骨质薄时,将鼻丘气房的上壁、后壁、内壁咬除,将额窦引流通道暴露;若鼻丘气房小,骨质硬时,先找到额窦引流通道,然后去除其上壁、后壁、内壁,将额窦引流通道扩大并暴露。
对鼻丘气房及邻近结构的处理是手术的重点[19]。
钩突径路的核心是评估并处理钩突上端附着点的位置,鼻丘径路则是评估并处理鼻丘气房及额气房;钩突径路的操作方向是从后下至前上,鼻丘径路是从前下至后上,钩突径路没有强调对鼻丘气房进行处理,一般是开放其后内壁,鼻丘径路则是大部去除鼻丘气房;钩突径路强调去除钩突的上部,鼻丘径路在操作中已经将其去除;钩突径路的手术中鼻内镜和手术器械通常需要带角度,而鼻丘径路对其要求较低。
4 手术并发症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并发症可分为眶纸板损伤、筛前动脉损伤、前颅底骨折、额窦引流通道狭窄闭锁以及复发性额窦炎等并发症。
筛前动脉损伤主要是在术中损伤了筛前动脉,导致颅内和眶内出血,当球内出血血肿时,眼动脉受压对】影响视网膜的供血使视力受到影响。
这是由于术中解剖位置不清、筛前动脉不正常,导致手术时误伤筛前动脉引起的。
术中损伤前颅底骨质引起骨折会引起脑脊液鼻漏。
术中损伤眶纸板会导致额窦引流通道狭窄闭锁,这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避免此种情况,应注意:掌握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适应症;在熟练掌握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操作;慎用电动切割系统,保护窦口周围粘膜;有必要时进行置管[20]。
如今鼻内镜微创手术正处于发展时期,手术设备、操作技巧及人员培训方面发展均不平衡,因此,我们应遵循先理论后实践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使此技术循序渐进的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1] 唐凤珠,梁建平,瞿申红,等.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侵袭性额窦粘液囊肿15例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8.[2] 谢瑞昀,黄恩恩,朱友莲.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额窦口置管治疗慢性额窦炎[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 黄郁林,梁建刚.额钻辅助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J].中国内镜杂志,2009.[4] 赵东铭.慢性额窦炎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5] 杜国平.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6] 胡洪义.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综述,2012.[7] 孙献军.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8] 周兵.鼻内镜下经鼻改良Lothrop手术及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0.[9] 罗伟,梁建刚.慢性额窦炎鼻内镜下额窦开放100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 延青.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12例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11] 尤建强,巢长江,王凯,等.经鼻内镜两种径路额窦手术的临床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12] 陈泽,梁敏智,钟兆棠,等.术前CT扫描对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选择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13] 韩德民.内镜下的额窦手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4] 刘娟,刘委,曹爽,朱红.鼻内镜下额钻辅助定位额窦开放术3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5] 史建波,赖银妍.关注额窦提高额窦内镜手术的疗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6] 李羚,冯益进,徐永田.CT检查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后的作用[J].安徽医学,2008.[17] 赵振华.鼻内镜蝶窦开放术的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J].山东大学,2010.[18] 陈卫林.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6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1.[19] 孙秀国.鼻内镜下鼻丘入路开放额窦手术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 丁绍慧.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额窦炎60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