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对国家治理结构的影响1214

合集下载

简析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作用

简析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作用

简析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作用【关键词】全球治理;非政府组织;作用当今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还在继续增长,这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构成。

全球治理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而出现的一种世界秩序观。

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兴行为体,它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它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全球治理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必然会对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全球治理功能进行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有助于推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全球治理进程。

1 非政府组织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反对战争和国际和平的维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对于战后40多年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与裁军方面,绿色和平组织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协调,促进各国政府及人民对于军备竞赛问题的普遍关注,推动了美苏之间的裁军进程,同时也缓和了东西方的矛盾。

虽然军备竞赛的发展和裁军的主要问题取决于他们各自国家的根本利益。

但是,许多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活动,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世界舆论与国际运动的压力,都是推动美苏两方的重要因素。

2 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问题同和平问题同样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深,并接日益融为一个整体。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为协调国际矛盾、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浅谈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规制现状、利弊及展望

浅谈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规制现状、利弊及展望

浅谈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规制现状、利弊及展望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体开始复苏,在全球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非政府的组织也在不断地增长,并在国际法的发展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为它在国际上的各个领域中担当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这也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专家学者的竞相研究。

这些专家学者一方面肯定了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出的作用,一方面也对这些组织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未来非政府组织该如何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一)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非政府组织,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联合国宪章中,又被称为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等。

在人们的思想中,非政府组织就如同是能够实现人们想象和抱负而所成立的个人团体,在1952年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给了非政府组织一个明确的定义:凡不是根据政府间的协议建立的组织就都可以看作是非政府组织。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构成要素对于国际非政府组织,自成立以来就被广泛关注,我国的国际法学者们也对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结论,认为世界上各国的民间团体、联盟或个人,为了促进政治。

经济、文化、宗教、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而被建立起来的非官方的国际联合体都可以成为国际非政府组织。

那么,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构成条件有哪些呢?经过专家学者们的不懈研究,想要构成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条件,至少要满足:组织的宗旨要具备国际性的特点,并至少在三个国家或以上开展活动;有着投票权的组织成员至少包含了三个国家;有固定的总部和完备的文件,以及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其预算的主要来源不少于三个国家。

只有满足了这四点条件,才能称为国际非政府组织。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大体上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合法性,这也是非政府组织的必备性质。

二是国际性,指的是组织的活动宗旨要具备国际性,同时活动的范围、成员和资金成木的来源都要具备国际性的特点。

三是非政府性,指该组织不是依靠政府间的协议而建成的,组织上成员的构成也包含了各种层次,主权上也想有独立性。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社会影响力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社会影响力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社会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一些公益事业,比如环保、动物保护、贫困帮扶等等。

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公益事业的主要承担者,也在不断地壮大和发展。

本文主要围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力展开,分析非政府组织的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什么是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NGO)是指除政府机构外,由个人或群体自发组织起来,目的在于推动公共利益、维护公众权益或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形式。

非政府组织通常不从事商业活动,主要依赖于政府或社会各界的捐助,同时也有些NGO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筹集资金。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英国、美国、瑞士等国的民间社会组织应运而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非政府组织的意义非政府组织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告诉政府和公众社会的真相非政府组织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负责任的政府和公众提供了无法通过其他手段了解的信息。

许多非政府组织非常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权、儿童保护等,他们通常会搜集一些相关数据,以向政府和公众展示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2. 帮助和支持弱势群体许多非政府组织是成立以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而生的,如残障人士、儿童、老人等群体。

在政府不时能做好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的存在给予了这些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 为公众提供服务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如为流浪动物提供救助、困境青少年的支持、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服务的提供不仅缓解了社会压力,也改善了公众的生活质量。

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种类越来越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非政府组织的涉及领域已经扩展到了教育、医疗、文化艺术、旅游等多个领域。

2. 市场化筹款成为主要趋势在资金来源方面,政府拨款、私人捐赠、企业赞助、商业化运作、网上众筹等筹款方式逐渐成为非政府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

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作者:作者:陶 涛 时间:2007-09-30 浏览次数:0 次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全球治理概念应运而生。

作为国际关系的 新兴行为体,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颇为独 特。

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之一,非政府组织积极推动跨国社会运动的发展,纠正全球化 的负面影响,并活跃在多边外交场合,努力成为全球议题的制定者、弱小国家和弱势群体的代 言人。

一、非政府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之一。

当今国际社会多种行为体在全球各个领域 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采取合作行动共同应对全球问题,构成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全球 治理网络。

非政府组织与主权国家和政府间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并与后者一起成为全球 治理体系的重要行为体。

随着形势的发展,非政府组织涉及全球治理事务的范围日趋广泛,目 前它的活动不仅限于参与环境保护、人道救助、非核化运动等,还扩展到安全、裁军、外交等 传统国际政治领域。

二、非政府组织是跨国社会运动的推动者。

全球治理以全球公民社会为基础,而跨国社会 运动是全球公民社会的主要活动方式,非政府组织成为跨国社会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20世纪它 倡导的跨国社会运动以维护和平为主要目标,长期研究和跟踪军控问题。

1997年1000多个非政 府组织所组成的“国际禁止地雷运动”成功促使122个国家签署了禁止使用对人地雷的国际公 约。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认识到,借助跨国社会运动、推动公民社会与各国政府进行对话与合 作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

非政府组织的跨国社会运动规模扩大,并向组织化方向发展。

新世纪初各国非政府组织自发举办世界社会论坛,定期就全球性问题交流看法和提出建议。

三、非政府组织成为全球化运动的纠偏者。

全球化的发展催生了全球治理的观念,而纠正 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非政府组织因大力揭露全球化的种种弊端和负 面影响,一度被认为是反全球化的组织者和代言人。

加强非政府组织管控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加强非政府组织管控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加强非政府组织管控有效维护国家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和影响力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为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隐患。

一方面,一些非政府组织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成为他们渗透、颠覆我国政权的重要渠道和工具。

一些非政府组织可能从事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违法活动,例如涉及间谍活动、恐怖主义活动等。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这些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管控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些非政府组织可能会涉及到社会矛盾和纠纷,甚至参与非法活动,对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带来影响。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可以有效防止他们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也是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的,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也有利于规范其活动,促进其健康发展。

当前,一些非政府组织在活动中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例如违法募捐、滥用资金等。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可以有效规范其活动,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在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管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

要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非政府组织的定位、职责和权限,规范其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要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其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威胁。

三是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

要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控,还需要促进其信息公开和透明化,让社会公众了解其真实情况,加强对其活动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出现不法行为。

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职能变化中的主要作用-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职能变化中的主要作用-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职能变化中的主要作用-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其类型社会组织大致可以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三大类,它们分别是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

政府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营利组织主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经商事登记机关核准登记,自主经营、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比如,企业、公司、经营性事业单位等;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公益性和志愿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包括行业组织、慈善性机构、学术团体、社区组织、公民互助组织、同人组织、非营利性咨询服务组织等。

这些组织根据组织目标以及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又大致可以划分为公益型非政府组织和互益型非政府组织两大类型。

公益型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代表其服务对象的利益。

其服务对象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互益型非政府组织提供俱乐部物品,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其团体成员。

例如,存在于经济领域里的行业协会、商会、职业团体、工会等,存在于社会领域的各种学会、同学会、联谊会、兴趣团体等。

与公益性组织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群体不同,互益型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团体的自我服务。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与现实要求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时应当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其基本内容包括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及社会保障职能。

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等。

政府职能通常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以及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职能也开始转变,其合理定位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不足,促进社会公平。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步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NGOs(非政府组织)涌现出来。

这不仅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对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社会责任的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NGOs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并探讨他们面临的挑战。

NGOs在中国的发展自中共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导致社会组织长期受到限制和打压,无法发挥作用。

然而,19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民间社会的兴起,催生了一批主要由个人、企业和外国捐助组成的NGOs,他们基本上是民间自发形成的。

这些NGOs主要以环保、扶贫、教育、公益和文化等领域为主。

他们能够进入到中国社会,并逐渐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和底层社会的需求。

过去的20年,NGOs在中国得到了高速发展,在各种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参与,从灾害救助到环保、动物保护等等,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它们不仅为一些民生、环境和公益事业提供了支持,也在社会治理、社会变革和政策变革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NGOs对中国的影响NGOs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

首先,NGOs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在中国传统的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下,公众参与度较低,而NGOs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公众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发挥自己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公共决策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NGOs促进了社会创新和变革。

他们能够针对特定的领域和问题进行研究和行动,他们不仅提出了问题,还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案。

他们的行动也提高了公众的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变革的行动中来。

最后,NGOs也促进了中国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这是因为,在不同的领域,中国的NGOs已经主动和其他国家的NGOs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以达到相同的目标。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打破文化障碍,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组织形式,其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加以阐述。

首先,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非政府组织能够针对社会问题进行独立的调研和行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例如,在教育领域,一些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提供教育援助和培训计划。

这些组织的存在填补了政府教育体系的不足,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还发挥着监督和促进公平的作用。

由于不受政府直接控制,非政府组织能够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进行独立监督,确保其不违背社会利益和法律法规。

例如,很多环境保护组织通过进行环境监测和舆论引导,推动企业采取更环保的经营方式。

同时,非政府组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公平。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贫困救助和社会福利项目,帮助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非政府组织还在社会经济中推动着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非政府组织独立的运作方式和灵活的组织结构,他们往往能够更快捷地响应社会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些科技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和农业发展问题。

他们引入农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农业方法,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其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运作方式,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可能相对有限,导致其在资源调配上面临困难。

此外,由于非政府组织的自由度较高,也存在一些组织治理和透明度方面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中,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一些非政府组织的行动受到质疑,其影响力受到限制。

总的来说,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既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又面临一些挑战。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组织的影响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组织的影响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组织的影响作者:范静甄亚丽陈换新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年第08期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探寻我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国际和国内的原因,进而充分说明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政府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影响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及特征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NGO。

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正式使用的。

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

在当时,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世界银行则把任何民间组织,只要它的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区发展,都称为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也叫Third Sector(第三部门)。

非政府组织就是由抱有相同或相近志愿的成员组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成员、领导结构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之外,而且独立运作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关注于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是有别于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组织性,即有章程、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民间性(非政府性)主要是指独立与政府部门,既不属于政府又不受控制和支配;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进行利润分配;志愿性,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的;自治性,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还有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即不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标,也不从事传教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对于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了解,中国人是从国外的基金会开始的,西方一些著名的基金会从上个世纪社初,就关注世界上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1949年,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就中断了,2004年曾经有媒体称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元年,2005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人们才开始关注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作用_公共文化行政学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这里所研究的非政府组织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组织形态。

对这个概念的定义争论很大,有代表的性的定义有:广义的定义,即所有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都是非政府组织,包括研究机构、专业协会、工会、商会、体育组织、慈善机构、宗教机构、民间基金、青年组织、妇女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卫生组织和文化组织甚至政党也包括其中。

狭义的定义,即非政府组织是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组织。

它们采取网络型的组织体制,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

第三种定义,即非政府组织是指在民间社会生产中,与政府机构和企业相区别,旨在维护公民自由和基本权利,推进公益事业发展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正式组织。

第四种定义,即非政府组织是指由持相同志向的志愿者组成,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成员,超出于政府机构和企业之外而独立运作且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

第五种定义,即非政府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助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它有三个属性:非营利性、志愿性、非政府性。

第六种定义,即认为凡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这七个特征的组织都可以视为非政府组织。

第七种定义,即用剩余法来定义,把政府视为第一部门,企业视为第二部门,剩余的为第三部门,也就是非政府组织。

据此可以这样定义,即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9](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从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有以下基本特点:1.非政府性非政府性是非政府组织区别于政府部门的根本属性。

相对于企业而言,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都属于社会的公共部门。

但是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不同,它不是政府机构或其附属部门,而是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参与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非政府组织参与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非政府组织参与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的现状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政权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支持下,确立了“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有限政府”观念,要求政府仅仅提供囿于税收、警察、国防等“夜警国家”的秩序行政职能而不得干预经济的自由竞争和社会的自治运转。

但这种奉行“看不见的手”调节的观念在20世纪初期开始受到挑战,环境保护、劳工保障、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过剩、恶性竞争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要求更加权威的外在强制力量的干预,即“市场失灵”要求政府介入。

于是”全能政府”、“福利国家”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政府开始高调干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人们也认为国家有能力并且应当为社会成员提供尽可能多的福利和服务,供给公共产品,调节市场行为。

但是,毕竟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干预是外在的力量调节,“政府失灵”不可避免:由于“外行领导内行”,偏离经济和社会内在规律的概率很大,国家管理的实质正当性缺乏;成本高昂,社会成员不仅应当为政府提供的福利和服务买单,还要承担日益庞杂的政府经费开支;行政权力日益扩张,“什么都要管,却又都管不好”,行政腐败也随之而来,政府集团的官僚利益在公共资源的“大蛋糕”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多;效果不佳,作为公共产品唯一供应者的政府的服务质量令人困扰,还由于政府的层级设置和区域划分,对于公共事务的应对缓慢,行动迟缓,不能及时且灵活地处理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使得人们日益不满足于“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开始反思国家干预的正当性。

于是“治理”观念逐渐兴起,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成为寻找国家和社会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的有效路径,肇始于英国1979年撒切尔政府推行的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领域的“重塑政府”改革,全球范围内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探索了一种国家和社会互动合作共同治理公共事务、共同行使公共权力、全新的公共治理模式。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在 当前 的转 型 时期 , 何保 护市 场 经 济 中 的弱 势 群 体 , 除贫 困 , 如 消 采取 措 施 迎 接 老龄 社 会 的 到 来 , 理 安 置 流 动人 口等 问题 尤 为 突 出 , 合 同时 还 要 关 注 妇 女 、 童 、 疾 人 和其 他 社 会 边 缘 群 儿 残 体 的利 益 。 而 当今 的 中国 非政 府 组织 正 日益关 注着 这 些 问 题 , 一定 程 度 上 实 现 了社 会 资 源 的 在
前 全 国各 种 形 式 的 非 政 府组 织 已经 超 过 百 万 , 千个 国 际非 政 府 组 织 关 注 中 国发 展 , 我 国活 数 在
动的国际非政府有 50多个 , 0 每年 的资金投入 2亿左右美元 。" 1 1 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 , t  ̄ 一方面
解 决 了许 多政 府 和市 场 不 能 及 时恰 当 处 理 的 问题 ,为 公 民和 政 府 之 间 搭 建 了 沟通 与对 话 的桥 梁 , 我 国 的政 治 发 展 和 经 济 腾 飞 注 入 了强 大 的活 力 , 另 一方 面 , 量 非 政 府 组 织 良莠 不 齐 , 对 但 大
内容摘 要 : 随着我 国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 非政府组织的数量、 规模 日 益扩大. 对我 国 社会 生活
产 生 了越 来 越 深远 的影 响 。如 何 正 确 引 导 和规 范非 政 府 组 织 的 活 动 . 其 顺 应我 国和 谐 社 会 的 构 建和 发 使
展 . 时有 效 预 防 其 对我 国 国 家安 全 的 潜在 威 胁 . 同 已成 为 当 前 国 内安 全保 卫 研 究领 域 一 个不 容 忽 视 的课
题 。本 文 通过 对非 政 府 组 织 的 现状 和 特 征 , 政 府 组 织 对 国 家安 全 的 多方 面 影 响 , 及 对 非 政 府 组 织 对 非 以

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发展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变化
宏观环境: 1. 1949-1978: total society, 总体性社会 全能政府、大政府小社会 2. 1978~1990S~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改革、法治环境、 全球化影响 微观环境:
1.
2. 3.
社会的需求(多元化利益主体、效率与弱势群体、国际 交流) 社会中间层:20TH 90S(筹资、志愿者、NGO领导者) 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20TH 90S
NGO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角色
1990S, NGOS的角色和发展,在任何国家都愈趋重 要。 弥补政府资源、制度失灵 促进社会公益 竞争比较、多元选择 弹性创新、试点作用 合作提供服务的作用 大众宣传教育 扩大社会参与平台
1. 2. 3. 4. 5. 6.
4. 5. 6.
能力不足、独立性弱、水平不一 完善NOGS 的治理结构和责任机制 建立第三方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NGOS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 会需求的能力 以问题为取向的NGO,宏观上引导和把握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谢谢
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发展
“从后思索”的方法: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 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马克思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直接决定了政府治理社会的 边界。------美国政治学家R.达尔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政府 私营部门
非政府组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特点: 民间性、自治性 非营利性、公益性 组织性、志愿性。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聚焦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与作用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是指由公民自愿组成,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组织。

与政府和企业不同,非政府组织通常以促进社会公益、维护社会正义和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

它们的独立性使得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能够发挥一种独有的作用。

首先,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一种平衡力量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通常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政府则注重社会整体利益。

而非政府组织则扮演着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平衡、推动社会公正的角色。

它们关注一些被边缘化群体的权益,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市场经济因此而导致的失衡情况。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起到了一种监督的作用。

作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和企业行为进行监督,推动其合法合规运营。

它们通过调研、咨询、舆论引导等手段,提供独立监督的声音,促使政府和企业遵循法律、道德和公共利益进行运作。

这种监督作用有助于减少贪污腐败、维护公共利益,使社会经济更加规范和有序。

最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它们推动社会创新与变革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

非政府组织以其灵活机动、专业性强的特点,成为了推动社会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它们关注一些社会问题,积极开展各种实践与创新,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

二、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与挑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作用广受欢迎,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可能受到政治力量的干扰。

一些非政府组织可能会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从而导致它们失去独立性和公正性。

政府可能对其进行频繁的检查和限制,限制其发声和干预能力。

浅析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对我国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

浅析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对我国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

浅析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对我国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作者:白丹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5期【摘要】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治理模式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而非政府组织产生后基于其特点和功能,对我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使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多元化还使治理的方向和功能发生转变,使整个治理结构更加和谐。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国家治理;影响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呈现出以下特点:管理主体一元,政府是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简单,实行单纯的行政管理,缺少社会的合作和公民的参与;管理内容全面,政府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包揽了所有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中国国家治理模式转变的基本路径是由行政管理型模式向公共服务型模式转变。

这种转变的完全实现,有赖于社会的独立、自治,有赖于公民的积极参与,而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些空缺。

一、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国家治理“多元化”(一)治理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国家治理结构中政府一支力量独大,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政府——社会这一结构中的社会逐渐强大并与政府分离开来,进入社会管理领域,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成为治理的另一大社会主体。

以往的国家治理中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和资源的掌握者能为社会提供类似国防、交通等纯粹的公共物品,而对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往往供给低效,市场存在失灵的地方,非政府组织能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者社会动员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资源配置的第三种方式。

(二)治理方式的多元化。

以往政府依赖强制力保证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社会管理中大量依靠政治手段和行政手段。

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政府在治理中更多的运用社会手段依靠社会手段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让“治理”少一些暴力多一些认可、少一些强制多一些配合。

当前,政府在处理社会冲突的时候由于方式不当而引起公众对政府不满的事件时有发生。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政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政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内容提要]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政府的治理边界,也改变了传统的公益与私益物品提供的组织模式。

而对非政府组织这一新的组织力量,政府应当积极变革自身,让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公共事物中,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益中的优势,从而构建政府新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变革一、社会结构转变与非政府组织的兴起社会结构,主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化和模式化了的体系。

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在此以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结构是“整体性社会”。

整个社会都以单位化为组织基础,以一元化社会形态为特征。

80 年代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开端,国家逐步放松对社会某些领域的控制,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国家对经济和社会有意识地放松管制,成为推动社会结构转变地第一推动力,社会渐渐获得自主地活动空间,新生的经济力量如个体户、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渐次出现。

整个社会一元化的格局被打破,多元化的社会特征日益明显。

同时,社会的各种变化、新生事物的出现,又成为推动社会结构转变的第二推动力。

社会在肖主的活动空间里进行组织重构和利益界定,并在某些领域耍求政府继续转变职能,而社会的日益多元和复杂使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所依赖的许多制度失效。

这时,政府也需耍寻找一种能控制和管理社会的新的机制。

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社会自主组织、自主管理成为政府主动的选择。

非政府组织便在这时获得了活动空间。

非政府组织,英文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是指各种形式的开展公益性、互益性活动的非营利民间组织。

在我国,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社会团体是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民间组织。

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和党执政的基本要求,需要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之外的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局面安定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非政府组织的重大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力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一词最早见于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非政府组织”一词是针对政府间组织而言的。

在联合国成立之后,一些政府间机构之外的组织参与到了联合国的会议和活动中,对于这些机构和组织,联合国以一种简明的形式把它们称为非政府组织。

世界银行组织编写的《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一书中对非政府组织作了如下的阐释:“‘非政府组织’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

即使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

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的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一词进入我国是在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按照国际惯例需要同期同地召开国际非政府组织论坛,这一概念从此正式引入我国。

依照活动领域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可分为:社会团体,即在社会文化领域开展各种活动的会员制组织;经济团体,即在经济领域开展各种活动的会员制组织;基金会,即在各个领域开展各种资助活动或资金运作活动的非会员制组织;实体性公共服务机构,即现行法规中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除上述获得合法登记地位的组织之外,目前我国还有经工商注册而实际具备非政府组织特征并开展公益活动的组织,以及没有依法登记注册但也符合非政府组织其他特征的民间组织。

加强非政府组织管控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加强非政府组织管控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加强非政府组织管控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推动人权保障、环境保护、医疗救助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不当行为频频曝光,引发了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管控的关注。

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管控,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一些外部势力利用非政府组织进行渗透和破坏,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执法力度、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等方式,有效控制非政府组织的行为,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很多非政府组织在开展活动时涉及资金来源、活动内容、人员组成等重要信息,如果这些信息缺乏透明度,就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非政府组织应当加强对外信息披露,确保其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损害国家利益和安全。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和沟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应当积极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

这样可以有效监督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及时进行风险防范和处理,保障国家安全。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和自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非政府组织在进行活动时,应当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做到言行一致,尊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应当建立健全的自律机制,对组织内部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活动合法合规。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管控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促进合作和沟通,强化社会责任和自律,共同确保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非政府组织本身也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遵守法律法规,不做损害国家安全的事情。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李丹【英文标题】The Position and Roles of INGO in Managing Global Crises【作者简介】李丹,厦门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内容提要】全球危机的多发、频发、突发、重发给人类带来了广泛危害性、持续威胁性、巨大破坏性和深重灾难性,对此国家力量无力全面应对,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也能力有限。

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危机治理中具有机制、服务、理念、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在危机前预防、危机时决策、危机中救援及危机后重建等各个环节发挥独特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弥补国家、国际组织及区域集团等行为主体在危机治理中的缺陷、疏漏与不足。

The rising number of frequent, emergent, and recurrent global crises have brought about wide range of harm, continuous threat, devastating destruction and grave disasters to man kind. The superiority of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functioning mechanism, rendering services, and offering ideas an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face of global crises is determined by their characters and roles. They are able to play a different rol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risis, such as the roles of issuing precaution before the crisis, making decisions at the outbreak of the crisis, operating rescue during the crisis, and organizing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crisis. In this wa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an compensate for the improper behaviors or restrictions of the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regional groups in question who are supposed to take a leading role.【日期】2010-01-04【关键词】全球危机治理/国际非政府组织/地位/作用management of globalcrisis/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position/role一、全球危机呼吁全球治理全球危机是发生在全球化时代、具有巨大破坏性、广泛危害性、影响全球且需要动用全球力量解决的危机现象。

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功能分析

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功能分析

政治学研究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功能分析单美英(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非政治的组织,在现实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功能,本文主要从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政治、国际政治以及在政治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三个层面来论述。

在论述政治作用之前,有必要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进行界定。

[关键词] 定义;N GO和国家政治;N GO和国际政治;NG O和政治发展[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92(2003)06-0034-02非政府组织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展迅猛,而且在世界各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至今未能达成共识,所以要研究非政府组织在政治中的功能和作用,有必要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进行界定。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非政府组织最早见于联合国文件,在1946年6月的 联合国宪章 第71条中,明确提出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这是最早的正式文件中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提法,当时用来指 任何不是根据政府之间协议成立的以及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社会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社会福利活动。

[1]随着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扩大,学者对其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最宽泛的意见认为,所有非政府和非企业的组织都是非政府组织。

这种理解显然过于简单化,不利于理解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和社会结构的层次;萨拉蒙和安纳尔在定义了一般NP O的基础上,对N GO给出了一个较窄的定义。

一般NPO只需满足五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赢利性、自治性、志愿性,而N GO还得具备另外两个特征:非宗教性(活动不是为了吸引新信徒)和非政治性(不卷入推举候选公职候选人)[2]。

但在现实中,非政府组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组织的一种补充,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一部分,因此对非政府组织必须重新定义。

对一个事物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即定性和定量。

定性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而定量可以限定其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对我国国家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
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处于政府体系和企业部门之外的社会组织,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模式。

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主体一元化,即政府是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简单化,即实行单纯的行政管理,缺少社会的合作和公民的参与;管理内容全面化,即政府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将权力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揽了所有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这种治理模式是“总体性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体现。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问题不断增多,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中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是由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治理模式向政府社会分工合作的治理模式转变,由一元化的治理模式向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转变,由行政管理型治理模式向公共服务型治理模式转变。

这种转变的完全实现,有赖于社会的独立、自治,有赖于公民的积极参与,有赖于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

而非政府组织则基于其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成为实现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和国家治理结构转变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自我治理的重要主体。

一、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国家治理结构出现多元化特征
其一、治理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国家治理结构中政府一支力量独大,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政府——社会这一结构中的社会逐渐强大并与政府分离开来,进入社会管理领域,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成为治理的另一大社会主体。

以往的国家治理中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和资源的掌握者能为社会提供类似国防、交通等纯粹的公共物品,而对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往往供给低效,市场存在失灵的地方,政府同样存在解决不了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社会管理中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为”,非营利组织能有效可以进行市场化的操作同时又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者社会动员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资源配置的第三种方式。

其二、治理方式的多元化。

以往政府依赖强制力保证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社会管理中大量依靠政治手段和行政手段。

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政府在治理中更多的运用社会手段依靠社会手段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让“治理”少一些暴力多一些认可、少一些强制多一些配合。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突发期,在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下政府常常不得不直接面对各类突发的社会问题,由于方式不当常常引起公众对政府的不满。

而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等特点,具有贴近民众的天然优势,可以为不同行业、领域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合法存在的形式和表达意愿的凝道。

它们作为社会的中间层次,可以有效的避免公民直接面对行政权力,使政府政策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协调、转达得以接受,也使公民获得利益表达途径而消弭对政府的对立情绪从而有效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管理风险。

其三、治理内容多元化。

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扫除社会管理“盲区”、促进了全面治理。

在政府作为唯一的国家治理主体之下,尽管国家权力可以伸向各个角落,但是各种社会问题却不一定能逐一解决。

一些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往往游离在社会管理体制之外,而这些因素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会引发社会的无序乃至混乱,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从而进一步导致社会管理危机。

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多变、反应迅速等优势,可以对各种突发的社会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甚至提前预防。

更重要的是,非政府组织种类繁多、层次多样、覆盖广泛。

它们能够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将各类不同职业、不同利益需求的群体分门别类的纳入到管理范畴中,有效的扫除了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下的“盲区”,推进了社会的和谐稳。

二、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国家治理的功能发生变化
其一,传统的国家管理主要是进行整治统治、维护社会稳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发展为提高整个社会效率、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现在随着非政府组织等社会主体的发展,国家治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人类社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在效率实现的基础上体现社会公正,实现市民社会的人文性的关怀。

非政府组织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并不追求经济效率的至高无上,更多的将关于倾注于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人的自由发展之上。

面对在这一新的事物,国家治理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以人为本,实现这些价值诉求,做到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更高更好发展。

其二,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整合能力,使国家治理倾向于推动全社会的协调合作。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社会,难以实现真正的和谐。

非政府组织一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容易与民众建立信任和联系。

它们可以深人到社会的基层中,教育和动员群众,提高广大人们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使管理和建设社会成为民众的责任,一旦这种责任为民众所认可,社会管理就成为大家广泛参与的全民活动,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中问环节,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意愿传达给社会公众,另一方面可以将公众的意见和要求有组织的传送给政府部门,从而提高双方的互信水平。

这既有利于提高政府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力,也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协同合作。

三、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推动国家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变,使治理结构更加和谐
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对国家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要求,以往的以权力压倒一切的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提高自身能力,推进了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
非政府组织为健全有效的行政管理、建立网络化、扁平化的管理机制提供了组织基础,推动了单向控制的行政体制向协商合作的管理机制转变;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彻底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人们已经固化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干部、就业中某些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开展社区自治,行业自律,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树立公民自尊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提供一个重要的渠道和平台;
国家——社会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使国家治理更加民主化,市民享有更多地参与权和发言权,政府与市场化组织、公民之间不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是被监督者与监督者的关系中,国家与公民的地位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家的地位没有下降,但是公民的地位却得以提升。

非政府组织在民主监督、制约权力方面肩负起自己特殊的使命,他们不仅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促使政府决策、执行、监督权力的分离,还使权力逐渐下移和下放到社会,实现在有限的权限内实现国家的有效、高效治理。

这些都促进了国家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整个国家治理结构更加和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方式法治化,而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使国家治理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