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
迫切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大力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发展机制。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政府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的措施,使之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政府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
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地方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
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互益性社会中介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实体社会中介组织)。
一、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其中社会团体与基金会合计14.2万个,基金会1300多家;民办非企12.4万个,年均增长23%。
[2]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的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立性过差、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应制定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相应对策。
标签:非政府组织;社会管理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化且数量的不断加大,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仅限于政府和市场两个部门之内。
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迅猛发展,非政府组织正逐渐成为与政府、市场并驾齐趋的第三个社会管理者,并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因此,研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便显得十分迫切。
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征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可替代的概念也很多,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有别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正式组织形式的组织。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部门,应具有与其相区别的特征。
按照萨拉蒙教授的观点,其认为非政府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组织性,即这些机构都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其次是私有性,即这些机构都在制度上与国家相分离;再次是非营利性,即这些机构都不向他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第四是自治性,即这些机构基本上是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最后是自愿性,即这些机构的成员不是法律要求而组成的,这些机构接受一定程度的时间和资金的自愿捐赠。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尽管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政府 组织 , 包括 社会 团体 、 民办非企 业单位 、 登记或转 登记 团体 未
等在 内 的各 种 民间 非政府组 织 , 法律上 对其 活动进行 规 范和 制 从 约。 应该 对非 政府 组 织进 行合 理分类 , 根据 我 国非政府 组织 的 要
实际情 况 , 逐步 制定 并形成 配套 的、 同层 次 的法律法 规体 系, 不 以
展。 它是政 府和 企业 之 间的桥 粱 , 是公 民社会 的主 要组 织 网络形
式 , 的基 本 目标 是 让广 大公 民有效 参 与社会 事 务。 而我 国非 它 然
( ) 政府 和 非政府 组 织进行 合理 分工 , 一 对 明确各 自职责 对 政府 和 非政府 组 织进 行合 理分 工 就是 对非政 府 组织合 理
赋权 。现代 国家 在 随着 时代 发展 的同时 不断 调整 自己的职 能和
政 府 组织在 这方 面 的定位 是错 位 的。 种错位 主要 表现 为 : 这 在利
益的驱动 下非政 府组 织背离 了社 会 团体非营利 性 的基 本特 征 , 成 作用 范 围 , 以适应 时 代发 展 的需要 。 政府 和非 政府 组织 的分 工可 为某些 个人 或小 集体 谋取 经济 利益 的工 具 。 参照 以下 思路 : 一是 政府在 宏观层 面制 定方针 、 政策 , 为非政 府组 另一方 面 , 国非政 府组 织还 不 成熟 , 不 能完全 摆脱对 政 织发 挥 作用 创造 良好 的社会 条件 ,具 体 的实 施则 交给 非政府 组 我 还 府 行政 机关 的依 附 。 目前 相 当一 部分 自上 而 下的社 会 团体 由于 织 , 因为 非政府 组 织具 有灵 活性 和机 动性 的优势 ; 二是 政府做 不
L g l y t m d S ce y e a s e An o it S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投 稿邮 箱: w t o s d j m @ 1 6 3 . t o m
中 国非 政 府 组 织 发 展 存 在 的问 题 及 对 策 浅 析
王 冉 段倩 倩
石 家庄 0 5 0 0 6 1 ) ( 河 北经 贸大 学 。河 北
【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 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 空间,在经济、社会 、政治等广泛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 与此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 中,由于受到来 自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 限制或制约,还存在着诸如资金不足、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限制过 多等问题。为此,我们须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 ,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放松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 【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 ;对策 引言
包 括 以下 几方 面பைடு நூலகம்:
( 一 )发展 所 需资 金不 足
我 国 非 政 府 组 织 资 金 少 而 且 来 源 单 一 。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发 展 丰要 靠 自筹 资 金 、少 量 的 社会 捐 助 和 一 定 的服 务 收 费。 非政 府 组 织 经 济 力 量 薄 弱 , 在 宣 传 和 筹 集 资 金 方 而 就 无 力 投 入 , 这 又 进 一 步 限制 了它 在 寻 求社 会 资 源 方 面 的努 力 。 作 为 非赢 利 组 织 ,其 运 营 开支 有 很 大 一 部分 需 要 社会 力 量 的支 持 。 而要 取 得 这 种 支持 , 就 必须 采 取 一 些 公关 策 略 和 市场 化 的手 段 ,在 宣传 上 投 入 一定 的 资 金 ,充 分 调 动 体制 内外 的 一切 积 极 因 素 ,进 而 获 得 各 方面 的支 持 。但 是 由于 非 政府 组 织 筹 集 资金 的渠 道 少 , 经济 力 量 薄 弱 ,恰 恰 又 没 有 能 力 在 这 方 而 投 入 , “筹 资 渠 道 单 一 , 资 金 少 ; 资金 少 , 筹 资渠 道 单 一 ” ,非 政 府 组织 的发 展 就 陷入 J , 二难困境中,
论当前我国环境ngo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对策
论当前我国环境ngo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对策当前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存在以下问题:1. 渠道受限:目前我国环境NGO的注册与运作管制相对严格,成立和发展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许多潜在的环境NGO无法合法存在和发展,受限于资源和能力。
2. 资金来源有限:环境NGO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基金会捐赠和个人捐赠,缺乏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这使得环境NGO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难以开展大规模、长期的环保项目。
3. 宣传力度不足:环境NGO在宣传与推广方面相对较弱。
由于受限于宣传渠道和资源,许多环境NGO的声音并未得到足够的传播,无法有效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
为完善我国环境NGO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放宽管制:对环境NGO的注册和运作进行放宽,简化手续,降低创立和管理的门槛,使更多的环境NGO得以合法存在和发展。
2. 多元化资金来源:鼓励环境NGO寻找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如企业赞助、社会捐助、众筹等。
政府应当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对环境NGO进行资助,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3. 加强宣传与推广: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宣传渠道和资源,支持环境NGO开展宣传与推广活动。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加环境NGO的影响力。
4. 提供培训与支持:为环境NGO提供专业培训和组织能力的提升支持,帮助他们提高项目管理和运作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环境NGO网络,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5. 建立良好合作机制:政府与环境NGO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互相支持和协作,共同推进环保工作。
政府可以与环境NGO合作开展环保项目,共同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
综上所述,完善我国环境NGO需要放宽管制、多元化资金来源、加强宣传推广、提供培训与支持,并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这些对策有助于促进环境NGO的发展和提高其在环保事业中的影响力。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信管专业-论文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姓名:00000班级、学号:000000000000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经济信息管理指导教师:00000000开题时间:2009-6-4完成时间:2009-11-122009 年11 月12 日目录课题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000000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社会环境问题;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发展的不平衡;非政府组织自身自律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等方面。
为此,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有:加快完善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法规:建立一套科学的发展体系;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加快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进程等。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对策引言:中央新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非政府组织(市场中介组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结构的三大支柱。
从权力演变的角度透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是权力结构或关系的重新调整,以大权独揽的全能政府向与市场(以企业为主体)、社会(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两领域共同分享权力的有限政府转变。
如果说企业摆脱政府行政权的束缚、进行自主运作是经济自由化(市场化)的基础,那么非政府组织摆脱对政府的依附性、进行自主化运作则为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基石。
新时期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私合作、优化社会治理、提高政府效率,以致推进政治民主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1.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状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出现多元化。
除从事社会服务、调查研究和行业管理等活动的非政府组织继续发展外,近年来,它们的活动扩展到经济、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环保、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问题。 党 的 十 八 大 以 及 之 后 一 系列 会 议 的
益. 实 现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的 多 元化 。 其次 , 随 的落 脚 问题 . 也可 以解 决一 些城 镇 工作 无人 召开 . 对解 决进城务 工农 民的社会保障 问
我 国 非 政 府 组 织 的管 理 能 力 差 . 虽然 有 的 直 接 是 应 付 检 查 加 上 限 制 又 很 多 .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法 律 未 形 成 完 善 的体 采 取 了 多 种 方 式 管 理 ,但 效 果 不 是 很 好 .
自我 国 改 革 开放 .特 别 是 正式 确 立社
面 统 一 。 同时 . 对 于 户 籍 身 份 与 非 农 职 业 提供 基础 的生活 保 障服 务 . 同时进 城务 工农 现阶段 . 进 城 务 工农 民 的 社 会 保 障 问
的冲突 . 应按照多层次 、 多类型 、 灵 活 便 捷 民可 随 时 申请 辞 去 此份 工作 。 应聘 更好 的 岗 题 已经 成 为 影 响 国家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关 键
一
发 展 中也 遇 到 了诸 多组 织 发 展 中主 要 问题 的 分 析 . 提 出 了解 决 主 要 问题 的 对 策 关键词 : 非政府组 织 ; 管理缺 乏 ; 资金
支持 : 专 业 化 能 力
、
的 主 要 问题
限制 多
f 一)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法律 法规 不 完 善 系. 在 各方 面 活 动行 为 的案 例 缺 乏 , 众 多 的
C HI NA
C OL L E C T [ V E E C 0N0MY
XXXX年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可编辑).doc
XXXX年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可编辑)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把非政府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其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一、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和我市非政府组织基本状况(一)非政府组织的特点、统战性。
从非政府组织会员构成上看有众多的党外知识分子、党外干部和专家学者、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有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
这样一个多种经济成份组合的本身就有统一战线的性质和特点。
从阶层上看非政府组织成员中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从团结联系面来看非政府组织除了搞好自身的团结统一外还要团结那些参加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来的各族各界人士联系和团结的面相当广泛。
在构建和谐社会、参与经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上都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民间性。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XX年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款正式使用的。
当时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本意指不是政府的组织其实质是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具有合法地位、有公开的组织章程以及透明的财务管理的民间组织。
、行业性。
非政府组织一般具有行业特征服务于特定的行业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个行业的民意。
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总体说还是行业性的管理有行政挂靠单位业务主管单位等。
(二)我市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状况当前形势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我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
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市政府正在转变职能,这时候非政府组织就可以承接一些政府下放的管理职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填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空间地带。
二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非政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市企业正处于改制攻坚阶段将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职责分开。
今后要传递贯彻政府意图,企业向政府反映意见,都需要非政府组织来架起桥梁。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合作创新: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将加强合作创新,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
企业合作: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汇报人:
NGO的组织形式多样,包括协会、基金会、政策改革、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促进社会参与:非政府组织通过组织活动、提供平台等方式,促进社会参与,提高社会凝聚力。
推动社会创新:非政府组织通过创新性的项目和活动,推动社会创新,提高社会效率。
国际援助:争取国际援助,增加资金来源
自我造血:通过开展业务活动,增加收入来源
01
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
04
02
03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组织运行规范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05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组织行为合法合规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加入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非政府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成果,提高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
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缺乏专业人才:非政府组织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财务、法律等人才
流动性大:非政府组织人员流动性大,难以保持稳定的人才队伍
培训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难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为此,需要我们从法律法规、政府、社会、国际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等各个方面来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一、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困境成因分析造成我国非政府组织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1.政治方面。
依据经济人假设,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会最大程度地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政府拥有权威性、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这样可以使政府运用特有的职能权力排斥其他竞争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所以,在要求政府下放权力时势必会遭到政府的本能排斥。
同时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社会无法对政府权力形成对等制约关系。
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通常采取“抓好处、卸包袱”的策略,把本应回归社会的权力因利益而牢牢控制,反之,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推给了社会,却名曰“放权”。
[1]这样一来,非政府组织就势必出现诸多问题,如社会定位不明确,缺乏自由的活动空间,对政府过度依赖等。
2.经济方面。
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如现代产权制度还未完全建立,政企不分,很多政府部门热衷于与民争利。
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改革来发展我国经济。
而这些改革也为政府过分干预市场和社会提供了依据,政府与企业或非政府组织合二为一。
再者,自治力、调节力差的市场势必会导致各企业主体之间缺乏诚信、规范的经济行为。
[2]在此背景下的非政府组织难免出现社会功能欠缺、活动空间狭窄、官方色彩浓厚等问题。
3.文化认识方面。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相当程度上,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从无到有,并在社会生活领域即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时间还不长,发展基础也还不牢靠,所以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比起来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立法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不断得到加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范体系,但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上总体来说还很不完善。
目前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很少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从我国的宪法来看,对非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定只是停留在概括性条文上,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作用、具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是,执法方面。
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操作性差,在实务操作中实际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是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发布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行政规章和其他政府发布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可见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2.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平衡。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呈正比关系。
经济较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相反,经济较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水平也较低。
3.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差,过分依赖政府,有明显的官办色彩。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的提法本身就表明他们是独立于营利组织和政府之外的,从实践意义上看,它的出现也正是要弥补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的缺陷而我国现有的非政府组织有很多是从政府行政部门转化而来的,虽然名义上与行政部门脱钩,但在体制和观念上仍延续着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势,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治理视角下浅析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
浅析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社会组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一般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社会组织”。
我国现在通称民间组织,国外则通称NGO(非政府组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组织既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把社会组织放到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提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
这充分说明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重视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1.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导致非政府组织官僚化倾向。
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立性,但由于部分非政府组织其本身是从职能部门转变过来,或者是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使其在组织、功能和活动方式等方面,都过分依赖政府,具有浓厚的官僚化倾向,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导致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
2.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滞后,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若没有法律制度的依托,很容易偏离其组织目标,即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
目前,在非政府组织的立法方面,我国主要有《社会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办法》等等。
继这些条例之后,1999年8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非政府组织捐赠的专门法案《公益事业捐赠法》出台,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出台。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独立性差、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差、监管缺位、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从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 政府的对其的规范化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人员培训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问题;对策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一般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
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而赢得社会和公众对它的信任,承接着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使其在推动政府改革、维护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行政改革,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1. 独立性差,官办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大体有三类,一类本身就是由政府在机构精简中分离出来的,或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组建的;一类是从国有企业的某些原有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类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组建的。
在这三类非政府组织中,前两类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官民二重性”。
他们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并且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是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的。
这就造成了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自治程度较低。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中,代表来自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
在公共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困境,因此,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成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我国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困境,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随着新的政府管理理论的浮现和新一轮的政府行政改革的进行,政府的职能定位必然发生变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主体体系的构成和格局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者缺的重要角色。
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
正如着名学者王绍光所言“忽视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错误”。
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末无力与弱小。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述(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特征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提出众多观点,其入手点和侧重点各有差异,主要包括:按它的提出者列维特让等人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
”⑴即用剩余法,把非营利组织看成除了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
从经济学角度,借助“公益”和“私益”的概念来为非营利组织划定界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提要]目前,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转变、人们利益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不够完善,其中受政府规制的影响较大。
本文着重讨论政府规制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完善其规制,以更好地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规制;对策一、概述(一)非政府组织。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国大量涌现,影响日益扩大,是市场和国家体制之外出现的一项重大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保护弱势群体、促进公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的非企业性社会组织,也叫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等。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的。
NGO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形态,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作用。
政府的职能转变为非政府组织留下发挥职能的空间,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由非政府组织提供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和效率。
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推进民主现代化进程。
(二)政府规制的重要性。
良好的政府规制能够有效地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由于非政府组织本身的复杂性、不透明性等以及政府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沟通不良,无法起到非政府组织应有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良好的规制,以保障其健康发展,改变以前单纯的约束、监管和限制。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规制和监管的含义:监管是指对非政府组织遵守法律秩序的情况予以监督和管理;而规制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它的关键在于“不仅包括对非政府组织消极的限制和禁止,还包括积极地鼓励和促进。
”监管是比较具体的概念,而规制是要为非政府组织相关制度的运行确立一整套法律规则,它内容广泛,是抽象的,同时还包括对政府监管行为的规范。
所以,一定要通过良好的政府规制来充分利用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如公民的日常生活、大的自然灾害,以及为政府出谋划策等。
最新-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 精品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已逐步进入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是国内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则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大举涌入,二者相互交织,共同促进。
对此,需要正确认识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进入大发展时期(一)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必然性及大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以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与政府及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它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所以非政府组织就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为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
当今非政府组织的大发展则是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现代化、全球化为特定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的全球化阶段中,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一是各国产业结构与社会形态发生重大转变,政府改革与私有化导致非政府组织大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开始成为重要力量;三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大量介入国际事务。
至此,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出现了欲与国家、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势头。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通过对35个代表型国家长期跟踪研究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35国的非政府组织部门支出总和构成了全球第7大经济体,达1.3万亿美元。
而发达国家更是普遍存在庞大的非政府组织部门,其经济规模平均占各国GDP4.5%,雇佣人员占非农业人口5%、服务业人口10%、政府公共部门就业人口27%。
有学者指出,非政府组织在当代世界的蓬勃发展,其“具有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有可能同17世纪民族国家的崛起相媲美”。
研究证明,当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到3000美元之间时,由于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开始具备,社会土壤与政策环境有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该国非政府组织将因此出现爆炸式增长。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对策分析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1. 引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环境、推动人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力。
然而,NGO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政府对其监管不力、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等。
本文将分析政府在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上的对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2. 加强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以确保其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
具体对策包括: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可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其活动范围、义务和责任,规定清楚其资金来源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这将有助于减少非政府组织在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
2.2 建立监管机构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监管和管理,包括审核其资质、监督其活动等。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监管机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监管能力和效果。
3. 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可以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具体对策包括:3.1 设立专项基金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NGO发展基金,用于支持NGO的项目和活动。
这样可以确保资金的稳定性和专项性,减少NGO在筹集资金方面的压力。
3.2 提供项目资助政府可以通过招标、评审等方式提供项目资助,支持NGO的具体项目和活动。
这样有助于提高NGO的竞争力和项目执行能力,促进其发展。
4. 加强交流合作政府应当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具体对策包括:4.1 建立协作平台政府可以建立NGO协作平台,促进政府部门与NGO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可以提高双方的理解和合作意识。
4.2 加强政策指导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NGO参与社会事务,并提供政策指导,促进其合法合规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减免税收等方式支持NGO的发展。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 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经费缺乏,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剖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非政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转变观念, 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和对策目录引言 (1)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1)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1)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错位、政社不分 (2)2、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 (2)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 (3)4、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3)5、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3)三、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 (3)2、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4)3、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4)4、对非政府组织要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平衡发展 (5)四、参考文献 (5)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
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问题与改进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问题与改进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s)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壮大,与政府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处理。
然而,在战略管理方面,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问题一: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许多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他们缺乏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清晰认识,导致在行动中迷失方向,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设定不明确:许多非政府组织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无法为组织成员提供明确的指导。
2.缺乏长远规划:一部分非政府组织只关注眼前的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布局,使得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
3.战略选择不理性:一些非政府组织在战略选择上缺乏理性分析,盲目跟风或者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组织发展的长远利益。
解决方案一:明确战略目标及制定长远规划为了改善非政府组织的战略管理,有必要明确战略目标并制定长远规划。
以下是一些建议:1.设定明确的目标:非政府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其沟通给组织成员。
这些目标应该具备可量化和可衡量性,以便组织能够及时评估和调整战略。
2.进行战略分析:非政府组织应该进行战略分析,包括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以了解组织所处的竞争环境、潜在机会和威胁。
这样能够更好地为组织的长远发展制定战略。
3.制定长远规划: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制定长远规划,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动,并在追求短期目标的同时,保持组织的长远发展方向。
问题二:组织结构与管理不规范许多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集中:一些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结构上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导致工作无序和决策效率低下。
2.管理能力不足:一部分非政府组织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导致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独立性差、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差、监管缺位、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从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 政府的对其的规范化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人员培训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问题;对策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一般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
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而赢得社会和公众对它的信任,承接着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使其在推动政府改革、维护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行政改革,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1. 独立性差,官办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大体有三类,一类本身就是由政府在机构精简中分离出来的,或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组建的;一类是从国有企业的某些原有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类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组建的。
在这三类非政府组织中,前两类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官民二重性”。
他们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并且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是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的。
这就造成了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自治程度较低。
不难看出许多社团与相应的行政主管之间,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财政上也不独立。
经费问题是各国NGO普遍面临的问题, 但中国NGO 的经费问题似乎更为突出。
从调查结果看, 有一些NGO有政府的资助, 经济状况略好一些, 但相当一部分由于得不到政府的帮助, 处于资金不足的状态, 无法有效地开展活动。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过分依赖政府而缺乏独立筹款的能力。
再加上自律机制的不完善也造成了NGO的资金不足, 它们对自己所投人的资金缺乏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和渠道。
2. 管理混乱一方面由于很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存在着多重关系,因而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就成了政府机关谋取部门利益的工具,这些机关依靠其行政权力为其自身的非政府组织提供保护,形成了与其他同类组织的不平等竞争。
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及运行也不规范。
按照美国学者莱斯特.塞拉蒙的解释, NGO的自治性是指NGO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 具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
在中国, NGO自产生之日起便对政府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并受到政府各方面的限制和干涉, 致使NGO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匮乏在大多的非政府组织中,工作人员大多来自政府机构, 其中许多是从第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 人员老化状况突出。
部分成员根本不了解本组织的工作性质,或者受经济利益的诱惑而违规操作,一味迎合委托人的要求,弄虚作假;有的欺骗顾客;有的为了得到政府的相关支持,欺行霸市,形成行业垄断等。
此外,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专职人员较少,现有的专职人员素质较低,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缺乏创新精神。
这就严重影响了非政府组织服务项目的扩展、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非政府组织的能力的提高,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这些非政府组织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人才未经过专业训练,致使NGO市场缺乏竞争, 难以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4. 监管缺位受历史传统、政治和法律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监督机制、尤其是外部监督和社会交代机制在实质上处于缺位状态。
中国至今没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专门对NGO进行监督, 公众也缺乏合理的、制度化的公开渠道对NGO进行监督, 再加上NGO类型繁多, 业务差异很大, NGO在实际运作中不会受到强有力的监督, 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NGO违法乱纪现象严重。
对NGO的管理中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以及多头监管实际上谁都不管的弊端,以至于一些NGO 无法对其行为后果负责。
5. 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制建设滞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滞后,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低。
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只有一些零散的行政性法规,这与发达国家严密的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可以说中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
另一方面,己有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规还不完善。
有的法规不能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以至于内容陈旧、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有的法规立法的层次和质量不高,内容侧重于登记程序,与其它法规衔接性差,在具体问题上缺乏可操作性。
如对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税务、内部基本制度建设、收支管理、评价监督、志愿者活动及其社会认可等都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1. 走” 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 的建设道路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人, 要求政府将许多不适合的职能还权于社会。
具体来说, 政府自己主办的NGO要逐步转变职能和工作轨道挂靠在政府部门下面的NGO要和政府脱钩, 独立开展工作;在没有NGO又急需它参与的领域如救灾与救助新建一批NGO;对于受多个部门管理的NGO, 要明确其性质及归属, 协调好各个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避免重复行政行为。
同时还要理顺政府管理体制, 实现从部门到社会的转变、从行政干预到市场导向的转变, 将NGO定位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实体上来。
2. 规范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应该由过去的直接管理或重视事前的审批向依法监管和提供服务转变,把决定非政府组织生存的权力交给公民和社会,也就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当公民和社会满意他们提供的服务时,他们就生存下去;反之,非政府组织将自行淘汰。
政府在这过程中只要是为这种淘汰机智提供法律保证,并以法律对其进行监管。
此外,政府还要解放思想,为NGO的发展改善外部环境。
要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非政府组织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特别是政府官员,不能把非政府组织的崛起看作是对自己权利的挑战。
相反,他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非政府组织发挥着事关政府机构改革和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作用。
政府应当与非政府组织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从制度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美誉度,为改善非政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3.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提高自主治理能力非政府组织自主治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NGO自身的发展、对我国的行政改革乃至对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因此提高NGO自主治理水平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NGO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在接受政府考核监督的同时, 应具有独立性, 政府不得干预NGO的具体业务活动。
其次,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自主治理的外部环境, 积极扶持NGO的独立发展和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
同时, 还要构建公正、公开、透明的外部问责机制来保证NGO免受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保证其自主治理水平的提高。
此外,非政府组织要切实转变观念, 改变对行政组织的依附思维, 充分认识自身的自主治理性, 尽可能地发挥自主治理能力。
4.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对于NGO的成长很关键, 它是NGO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高其业务能力,培养其改革观念和创新意识。
另外要加强NGO的人力资源开发, 改善NGO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及学历层次, 创新人才使用制度, 实行人才的合理流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一个卓有成效开展活动的NGO, 还需有高素质的领导人队伍, 能协调好NGO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 从而为NGO的存在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有一整套道德行为规范, 建立和完善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结合的道德机制, 切实纠正行业的不规范行为。
5. 制定统一、规范的非政府组织法,为其发展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这样的一部法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明确规范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定位,包括它的性质、宗旨,尤其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确保非政府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等基本特点。
第二,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形式、名称、主体资格、经营形式、法律责任、设立条件和注册程序、竞争原则、服务方式、收费标准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等。
参考文献[1] 任进.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2]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3] 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 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下)[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6):40.[5] 王名.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6] 王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 (5).[7] 范丽珠. 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8] 何增科.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