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

迫切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大力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发展机制。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政府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的措施,使之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政府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

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地方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

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互益性社会中介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实体社会中介组织)。

一、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其中社会团体与基金会合计14.2万个,基金会1300多家;民办非企12.4万个,年均增长23%。

[2]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的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

《非政府组织概论》课件

《非政府组织概论》课件
《非政府组织概论》PPT 课件
非政府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独立于政府与营利性组织之外,由 诸多成员共同组建并自愿参与的社会组织。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非政府组 织的历史、分类、组织结构和管理,以及其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什么是非政府组织
社会福利
为社会提供服务和福利,解决社会问题,促 进社会进步。
影响力
如今,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 内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影 响力。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及特点 Nhomakorabea1
按领域分类
包括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2
按性质分类
包括慈善组织、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
3
特点
公益性、自治性、自愿参与和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特点。
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
非营利性质
不以牟利为目的,通过公益事业为社会做贡 献。
独立自主
独立于政府和商业利益的控制,保持自主性。
社会参与
由各界人士自愿参与,形成多元力量。
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和发展
创始人
早期非政府组织由慈善家和改 革者创立,如亨利·杜兰特和 简·亚当斯。
社会运动
20世纪,非政府组织与社会运 动紧密联系,推动社会变革。
3 监督机制
通过透明度、财务报告和社会监督等机制来监督非政府组织的资金使用。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国非政府组织迅速增长,涵盖教育、环保、 扶贫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公益事业日益重视,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总结与展望
非政府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和社会 监督,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非政府组织大纲

非政府组织大纲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极强国家——极弱社会”的社会境遇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几乎没有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法律支持,愈渐民主的政治环境鼓励了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来,这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恢复发展阶段(1979-1989年)。

这一阶段体现为社会团数量急剧增加。

到1989年,我国全国性社会团体的数量达到1 8 0 0个左右,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 16倍;地方团体数量达到近20万个,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33倍。

1978年,政府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国家行政权力从经济领域准见退出,为社会走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多元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例如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学术领域的学术团体增长很快。

2.整顿治理阶段(1989-1998年)。

1989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开始对全国社团进行“复查登记”或“清理整顿”。

1 992年确认登记的全国性社团有l200个,为1989年的60%,确认登记的地方性社团18万个,为1989年的90%。

进入2O 世纪9 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机制完善,政府主动推动行业协会和其他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截止1996年,全国性社团和地方性社团又分别增至1800个和20万个。

3.法带Ⅱ规范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10月,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发,同时发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民办非营利的实体性机构进行非政府组织登记。

重新登记确认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范围、数量在短时期内发生较大波动。

据估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暂行条例》出台前,中国的民办非企单位大约70万个,到2001年底,经条例确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8.2万个。

(出处:张江周玲《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非政府组织明显显得“先天弱质,后天困难”,存在着发展环境不畅、自身困扰等问题,还不能满足社会变迁带来的对非政府组织的现实需要,处于初创阶段。

NGO

NGO
基于对非政府组织的思考 ---NGO NGO的思考 ---NGO的思考


一、NGO概念界定 一、NGO概念界定 二、NGO演进 二、NGO演进 三、NGO产生原因 三、NGO产生原因 四、NGO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影响 四、NGO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影响 五、NGO特征 五、NGO特征 六、NGO类型 六、NGO类型 七、NGO监督与管理 七、NGO监督与管理 八、中国NGO 八、中国NGO (一)我国NGO活动及其作用 (一)我国NGO活动及其作用 (二)我国NGO面临的困境 (二)我国NGO面临的困境 (三)我国NGO发展的对策设计 (三)我国NGO发展的对策设计
(3)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包括小额信贷等扶贫 项目,在投入资源的同时,启动受益人的责任心和 积极性,并引导当地建立起有约束功能的信用链及 其关系制度,主要从社会资本和生产制度上改变贫 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4)在长期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工 作人员逐步积累经验和知识、技能,成为各个扶贫 领域的专家,他们比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更熟悉业 务,同时也更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和有效地针对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贫困层的不同问题开展 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扶贫活动。
NGO必须加强自律管理。建立自治性的行 NGO必须加强自律管理。建立自治性的行 业协会,是NGO自律管理的重要形式。行业协 业协会,是NGO自律管理的重要形式。行业协 会是摆脱了政府的直接干预、经民主推选方 式产生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民事主体。
八、中国NGO 中国NGO
(一) 、中国NGO活动及其作用 中国NGO活动及其作用 环境保护领域的NGO ◆ 环境保护领域的NGO 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色家园志愿者、 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色家园志愿者、中 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中华环保基金会、 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中华环保基金会、北京环保基 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野生动物保护 协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环保产业学会、 协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环保产业学会、北京 环保产业协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环保产业协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学生绿色营和绿色大学生论 清华大学绿色协会、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 坛、清华大学绿色协会、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 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 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上海市青少年环境爱好者协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等等。 会、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等等。

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发展现状与展望

倍 的作用 。在 N G O 体系 比较完善的国家 , N G O 往往 在危机发生后 先于政府到达受 灾 地 区, 各组织间密切合作 , 积极展开救援 ,
在救助生命和挽救财产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 其次 ,救助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一 , N G O大多依托基层社 区或特定群体组成 , 较 为熟悉所在区域内的灾 害事故现场 的情况 , 与政府仓促赶来的专业应急人员相 比, 更具 有组织上的灵活性、救援活动 的针对性 以及 救助行为的高效性。第二 , 政府在应对危机 时, 其行 动和要求是统一的 ,它的思考方式 是 全面的、确切 的、负责任 的 , 是基于灾 民 整体的 , 无法顾 及到细节实施 中的各种问题 以及不 同利益 主体 的诉求 。而 N G O 的工作 恰 恰可 以深 入到政 府政策 不能顾 及 的具体 领域, 通过对具 体问题 的解决和特定群体的
组 织的一些弊端和 问题也逐渐暴露 出来。在这种 形势下开展 对非政府组织的研 究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发展现状 ;研 究展望


非政府 组织 的涵 义及 特点
非 政 府组 织 ,英 文 全称 为 “ n o n — g o v — e mi n e n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 缩写为 “ N G O ” , 是 现 代经济市场社会 中最活跃 、 最重要 的角 色之 在联合 国经社理事会 中,专 门设有一个 非政府组织委员会 , 负责审核批准接纳非政 府组织 , 认可它们在联合 国的咨询地位和观 察员身份 。 非政府组织在现实 当中还演绎 出 不 同称谓 ,如第三部 门、非 营利组织 、公 民 社会组织 、独立部 门、慈善部 门、志愿者部 门、免税部 门、草根组织等等 。我 国根据特

社会组织类型

社会组织类型

社会组织类型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社会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社会组织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如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行业协会等。

这些组织的目标和宗旨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都在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组织类型,并分析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非政府组织(NGO)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的、民间的、自愿组成的组织。

它们追求社会公益或特定群体的利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行动来实现目标。

非政府组织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如环境保护、人权保障、教育推广等。

它们通常由志愿者组成,依靠捐款和其他非政府资金来运作。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发挥创新、灵活的优势,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和支持。

二、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一种基于地域或特定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形式。

它们通过自发组织和合作来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和需求。

社区组织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社区居委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合作社等。

社区组织的目标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它们通过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服务和社区改进项目来实现目标。

社区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发展社区共同体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由同一行业的企业或个体组成的组织。

它们的目标是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和监管行业规范。

行业协会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如行业研究、政府合作、资源整合等。

行业协会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代表行业利益,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和支持,推动行业自律和标准化发展。

行业协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慈善基金会慈善基金会是致力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的组织形式。

它们通过捐款和资助的方式支持各种社会福利项目和慈善事业。

慈善基金会可以是私人基金会、家族基金会、企业基金会等形式。

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慈善基金会通过有效的资源调度和项目管理,实现社会资本的最大化效益。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ppt课件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ppt课件
8
4.1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
4.1.2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B、停滞期:1966—1978 关键词:停滞、扭曲、无序 ①停滞:总体停滞,一些原有社团发展受限制 ②扭曲:政治性社团突出 ③无序:无须登记

9
4.1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
4.1.2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①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及完善

②政府失灵

③非政府组织初试“牛刀”
11
4.2 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4.2.1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中国逻辑 B、公共空间: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内生逻辑

①公共空间内涵

②公共空间产生公共需求

③公共空间聚合了权利意识与公共参与意识的公民

④非政府组织是“公共空间载体的机制化”
从结盟到运动a古代社团以新兴地主阶级为主体的政治社团春秋末期的政治同盟东汉时期的朋党欧阳修朋党论b以失地农民为主体的秘密结社天地会哥老会青帮青莲教小刀会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秦宝琦编天津古籍出版社41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411古代社团向近代社团的演变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非政府组织管理
1
第四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 展及其作用
4.3.1 对策与建议
B、制定和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对非政府组 织依法进行管理
C、改善非政府组织的收入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D、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外部监督机制
22
23

13
4.2 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4.2.2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 A、环境保护领域(概述篇)

①著名组织: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中华环保基金

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作用

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作用

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作用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其既是新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制度形式。

在中国政治生态中,民主党派的出现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和巩固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民主党派的前身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九三学社等,这些民主组织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一起反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政治体制中得到了确认和发展。

1949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共同组成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机构,这标志着民主党派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成立初期,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密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1950年前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民主党派人员逐渐转入国家管理工作,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民主党派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思想和组织机构,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二、民主党派的作用(一)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态中的作用民主党派作为新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为中国政府提供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也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反映民意、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通过民主党派的参与,政治生态更加开放、多元化和民主化,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民主党派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民主党派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组织机构来看,民主党派与各行业、领域的人士关系密切,可以借助这些丰富的社会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战略调整,更好地发挥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三)民主党派在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中的作用民主党派还参加国家对外事务,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非政府组织(NGO)是指由个人或团体组成,以社会公益和公共利益为宗旨,自主组织和开展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性社会组织。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NGO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Open门推进组织成为中国第一家NGO。

90年代初,伴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社群团体和NGO开始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21世纪初,中国政府也开始承认NGO的合法地位和发展权利。

目前,NGO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程。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已有社会团体33.8万个,其中,约7万个为NGO。

2.影响范围NGO在中国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涉及环保、公益、文化、教育、妇女儿童权益、残疾人事务、社区建设、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有些NGO的工作成果被各级政府官员公开表扬和鼓励,引起社会对NGO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3.法律地位中国对NGO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

2016年,《境内非政府组织境外活动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非政府组织在境内、境外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

二、NGO在中国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对NGO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

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阻碍非政府组织合法活动的规定,导致NGO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和限制。

2.融资难度大NGO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国际捐款和社会捐赠。

受到政策和管理的限制,NGO在国内无法接受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赞助和支持,这导致NGO在资金方面的发展困难。

3.专业人才匮乏由于NGO的办公条件和薪酬待遇不够优厚,许多领域的专业人才难以加入到这个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NGO有时难以招募到足够专业的人才,从而影响了NGO在某些领域的发展。

论NGO在中国的发展

论NGO在中国的发展

NGO在中国的发展摘要:在国际上,以非营利、非官方为特色的NGO组织在环保、卫生、慈善和公共事务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NGO在我国的出现时间还相对较短,在政策法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上不甚明确,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我国NGO 组织的发展历程、现行状况,找出阻碍NGO发展的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NGO 问题分析组织发展路径探讨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与政府的区别在于:它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它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 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大量的社会学家将NGO称为政府和社会之外的第三部门,认为NGO 的兴起是对传统的政府——社会二元社会结构的颠覆,从而形成了新的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三元社会结构,而且未来社会中NGO 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甚至在很多领域分担政府的职能,比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这些变革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正面效用,但也由此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

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与矛盾,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1。

为此,必须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NGO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它的发展与完善在协调社会利益主体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具有政府与市场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中的助推器一、NGO在我国的发展概述NGO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总的来看还不很发达,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有相当的差距。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与发展赵文杰摘要:非政府组织,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十分准确的结论,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合法性、非政党性等特征以及社会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社会组织。

它又被称作“第三部门”、“非营利部门”、“利他部门”。

在中国,广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中的事业单位、不登记和免登记的社会团体、单位内部活动组织、未获得登记或以其他形式登记的草根民间组织以及由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登记管理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现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不断涌现,它的产生反应了二战后世界各国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有所提高,是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政府职能失灵的一种修补。

进入20世纪80年代,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快的发展,以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专业化的服务方向在全球经济、社会、环保等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场合,非政府组织已被列为与企业-市场体系和政府-国家体系并列的第三体系,即非政府组织体系。

就像美国非政府组织研究的权威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所说:“我们是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中,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

”与国外许多成熟的非政府组织相比,中国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中国非政府组织也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了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对于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缓解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发展、社会1,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来的“全能国家”体制被打破,社会多元力量不断生成并开始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当前我国存在着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我国政府需要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其有益的补充,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现实的基础。

1、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公共机构都有相同的公共价值目标。

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一共同目标上,双方是共同的、不冲突的。

任何一方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都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多样性、质量和效率。

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是公众满意。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利益分化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治理的价值目标,其最终利益是体现大多数民众的意志,保障他们的公共利益,同时又必须尊重个人、少数人、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谋求公共政策的公益目标与最大多数集体成员的私人利益相一致。

从社会角度来看,普通公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

公众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民主权利。

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也强烈的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公共政策能够更为充分的代表自己的利益。

2、在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趋势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政府的权力,一方面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又要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中去。

这种政府公共权力的转移为追求公共目标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应当开始放开公共服务的治理边界,在那些管的太多又管不好的领域主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治理的格局。

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治理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资源互补势必形成两者之间合作的动力。

公共部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则是积聚双方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必须将其大力发展的原因。

NGO非政府组织

NGO非政府组织

中国NGO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展望杨晓娟2010171345在当今中国,“NGO ”还不是一个被很多人知晓的名词。

它的全称是“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

也就是说,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使;NGO不是企业,不靠利润驱使。

NGO的原动力是一种志愿精神。

NGO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于20世纪80 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时,NGO 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在这种意义上,人们把NGO称为与政府和企业相平行的“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或者将其组成的整体叫做“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

而现代社会正是一个市场、政府和公民社会“三足鼎立”的社会。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世界各国对NGO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其叫法也不相同。

例如西方一些国家称其为“第三世界”、“公民社会”等。

而在我国由于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我国的文化习惯和历史因素,我们采用“民间组织”这个概念。

而这也正隐喻了当下我国NGO生存现状。

事实上,NGO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因此,它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基督教传统、人道主义传统和慈善传统。

基督教传统早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教会在欧洲就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

和其他几大宗教一样,基督教也教诲人们要行善、要有怜悯之心。

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具有各种功能,例如传播农业技术,同时还是学习和艺术的中心,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分发救助物资。

当进入了现代民族国家和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教会仍旧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浅析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浅析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这些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八个 方面:
1. 通过直接提供包括资金、物资等经济资源,以强制投入的方式打破贫 困所固有的恶性循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2. 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伴随项目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将大量有用 的信息和技术技能传授给受益人,使他们通过参加学习和直接应用,努 力掌握这些技术技能,从手段和方式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3. 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包括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在投入资源的同时, 启动受益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并引导当地建立起有约束功能的信用链 及其关系制度,主要从社会资本和生产制度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4. 在长期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逐步积累经验和知 识、技能,成为各个扶贫领域的专家,他们比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更熟 悉业务,同时也更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和有效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 人群、不同贫困层的不同问题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扶贫活动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及其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 化。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 的领域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尤为活跃和集 中,它们往往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 以充分发挥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环境保护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活 动
非营利组织
一、概念介绍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
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 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 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 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 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 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 一部门) 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 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 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 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慈善团体是 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 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
联合国是最早使用非政府组织一词并赋予它积极的制度性含义和参与国际公共决策的特殊地位的机构。在联 合国的官方网站上,对非政府组织给出了如下定义:非政府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 性的、志愿性的公民组织。非政府组织面向任务,由兴趣相同的人们推动,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 主义的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监督政策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它们提供分析和专门知识, 充当早期预警机制,帮助监督和执行国际协议。有些非政府组织是围绕诸如人权、环境或健康等具体问题组织起 来的,它们与联合国系统各办事处和机构的关系会因其目标、地点和任务不同而有所差异。
联合国1296号决议规定,非政府组织如要在经社理事会中得到咨询地位,首先应致力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及 其附属机构所**的问题,如国际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科学、技术、人道主义和人权,以 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宗旨与使命,不得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宗旨以及原则相抵触。它们 应支持联合国的工作,传播有关联合国所遵行原则的知识。在经社理事会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必须要有 一定的代表性和国际性,应具有代表其成员发言的权威。这个决议还规定,非政府组织如要在联合国注册,其组 织成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参与组织活动,应有民主决策机制,应具有责任机制的安排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专门设有一个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接纳非政府组织,并且认可它们在 联合国的咨询地位和观察员身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有权要求在经社理事会注册的非政府组织提交书面陈述。获 得经社理事会中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有权以咨询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出席经社理事会议并参加联合国的各种会 议,并有权在会上作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它们还可以应经社理事会的请求提供各种形式的咨询。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文章探讨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活动领域、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认为目前非营利组织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取得较大的发展。

标签: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政府从市场中逐渐撤出,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空间,出现了非营利组织。

在社会组织中,非营利组织是指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所有社会组织。

学界普遍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实体是第三部门,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行以后,各种非营利组织大量涌现。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我国在体制改革中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终极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持续转轨,非营利组织变成了备受瞩目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涉及和关注的问题很多,例如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务,社区的邻里纠纷、矛盾调解、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事务;还有许多大问题,各种区域合作、区域冲突、国际纷争、经济发展、技术合作等,这些公共事务的解决需要大量非营利组织的介入而不是政府或企业。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非营利组织是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活动来实现组织的使命与发展。

从实践来看,各种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大多包括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公民参与性等。

1、非营利性这一属性使其区别于企业。

企业的本质属性是以营利为目的,使命是获取利润。

而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非营利的,其非营利性是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均不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说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组织自身的发展,最终结果是为了实现整个或某一社会的公共利益。

此外,允许非营利组织开展一定的经营性业务,例如允许残疾人开办工厂,虽然在这些经营性业务中工厂会产生一定的利润,但这些利润不能在工厂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只能用作工厂所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工厂的持续发展。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NGO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人们对环境问题、社会公益事业的日益关注所推动。

本文将对中国NGO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中国NGO的现状中国的NGO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起初为民间社会组织,虽然发展缓慢,但经过30年的积累和发展,走过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NGO日益增多。

目前,中国的NGO数量已经达到万千计,涵盖了教育、环保、健康、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

中国的NGO分布不均。

大多数NGO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NGO相对较少。

此外,同时也存在一些大规模的NGO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这些NGO在社会服务领域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中国NGO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NGO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策环境不够友好。

中国的国家管理部门对NGO的监管相对较严格,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人权、民主等方面。

这使得许多NGO面临着行政审批、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

其次,资金支持不足。

相比于企业或政府部门,中国的NGO在资金来源上始终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是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导致企业和个人对NGO的捐款态度保持谨慎;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NGO来说,自身运营和项目开展所需的资金也总是捉襟见肘。

此外,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由于过去时间较短,许多NGO在组织机构、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方面仍较为欠缺。

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工作推进、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三、中国NGO的未来发展尽管中国的NGO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从一些发展势头来看,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首先,近年来政府对NGO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政府通过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第三讲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第三讲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 环境保护领域 • 这些非政府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以下 几个方面: • (1)生存扶贫活动。 • (2)技术扶贫活动。 • (3)教育扶贫活动。 • (4)救助贫困母亲活动。 • (5)合作扶贫活动。 • (6)实物扶贫活动。 • (7)文化扶贫活动
• 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4)在长期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非政府组 织的工作人员逐步积累经验和知识、技能, 成为各个扶贫领域的专家。
• (5)协助并监督各级政府贯彻执行有关扶 贫开发的方针政策。
• (6)作为企业和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救助、 支援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机构。
• (7)作为国际社会各种力量救助、支援中 国贫困地区的中介机构和当地草根组织。
• 第二类是互助与慈善组织,包括各种“互 助会”、“合作社”、“协会”等
• 第三类是学术性组织,包括各种“学会”、 “研究会”、“协会”、“学社”等,
• 第四类是政治性组织,如学联、工会、妇 联、青年团等。
• 第五类是文艺性组织,各种剧团、剧社、 文工团、棋会、画社等
• 第六类是中国近代一直被蒙上一层神秘面 纱的“会党”或秘密结社,如哥老会、洪 帮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起源 • 从我国现代历史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主要经过了三大阶段: •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在这一阶段中,据有关资料,至少包括了 这样六类:
• 第一类是行业协会,包括“会馆”、“行 会”等,它们是由传统的手工业者、早期 工商业者等组成维护群体利益和行业秩序 的民间非政府组织,其中一部分是传统商 会、行会的延续
•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 结束。
•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是指与政府无直接隶属关系、自愿组织并进行公益活动的社会团体和组织。

本文将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日益增多。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已达到48.5万家,其中包括公募基金会、教育慈善组织、环保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各类类型。

这些组织在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贫困救助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公益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不可能独立承担所有公益事业,这时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教育慈善组织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资助,环保组织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社区服务组织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等。

这些非政府组织填补了政府无法覆盖的领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益选择。

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

当前,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和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这给一些机构带来了法律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次,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持也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阻碍。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公益捐赠文化尚未成熟,社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意愿不足,导致很多非政府组织难以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

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也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水平。

为了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综合施策。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专门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法。

这将为非政府组织提供更明确的法律依据,规范其活动,同时也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次,加大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社会捐赠,为非政府组织提供稳定的资金。

此外,政府还可以开展相关培训,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对中国NGO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特点、动力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本文将回顾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到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NGO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NGO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也将关注中国NGO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国NGO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其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NGO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NGO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步伐而逐渐展开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8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一阶段,一些以公益为目标的民间组织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影响力有限。

这些组织主要以社区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和帮助。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0年)。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NGO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NGO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逐步放开了对NGO的限制,鼓励其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领域、多类型的存在形式

古代社团在祭社集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活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总之,从社团由“结盟”到“运动”的演变过程来看,它们 已经 呈现出现代非政府性组织的特征。
二、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当代社团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发展起来的各类社会团体。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当代社团的发展也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 按照时间大致可以将其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社会也开始 了长期的近代化过程。与此相一致,中国社团也进入近代发展时期,其主要 特点是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成败而呈现繁荣与萎缩。
民国以来,随着西方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宗教势力的进入,现代意义上 的社团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在赈灾、救济、救死扶伤、儿童 福利等方面吸收一些现代理念,开展对社会弱者的服务。
古代社团
的特征

首先,具有非政府性的组织渊源。 其次,表现出公益、慈善性的思想理念。 再次,具有宽领域、多类型的存在形式。
具有非政府性的组织渊源
与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发展相比 ,我国社团不是在国家与社会分权 的理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国家统一权力之下的民间结社而形成 的。
“社会”缘起于祭祀活动。人们在聚会的过程也逐渐演化出其他多种 内 容的“社”,其含义也从最初的土地神演变为具有固定旨趣相投的聚徒 结 会的团体。但是,无论是春秋末期的卿大夫集团和政治结社,还是魏晋 之后的各种形式的文人结社,以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互助性结社,都不是 在“官”、“民”框架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之中发生的公民的自然权利 的体 现,而是在王权控制能力所不及的领域内公民的自发活动。 因此,从组织渊源上看,我国社团的形成是不具有正式制度上的合法 性的。到了近代,存续下来的旧式团体仍旧未能改变其制度的合法性问 题,体现出非政府性,特别是资产阶级以及一些革命社团,更表现出与 政府的对立与抗衡。
公益、慈善性的思想理念
两个思想渊源:一是儒家文化;二 是汉传佛教的“善”、“慈”“普济” 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从“仁者,爱人”的心怀出发,必然会导 致博 施济众的行为。“义利观” 主张摒利取义,为了形成人道的社会秩序,人 们 必须轻利益、行义举。这正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公益行为。以“义”为名的 民 间慈善逐盛行,如社团的“义舍”、“义仓”、“义田”、“义庄”、“义 聚”、“义 学”等,体现了互助安贫的性质。 佛教的行善理念,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实践。典型的有供养母老人的 恩田、供养佛僧的敬田、施贫救病的悲田,称为“三福田”,后发展为居安 院、 安济坊等。宗教慈善组织到唐代时已经非常兴盛,民间寺院构成日益庞大的 经济社会力量,引发政府的顾忌。至宋代,政府开始主动建立了一系列社会 救济机构,成为慈善救济活动的主体。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再度兴起, 并在思想上融和了儒、释、道的精神,以善会、善堂为代表,得以流行。此
古代社团 的类别
从其目标和活动领域来看, 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政治性结社。包括传统官僚政治中官僚士大夫的结社,即朋党和 延续发展起来的政治性社团。诸如东汉时期的钩党,唐代的牛党、李党, 北宋的熙丰党、元佑党,南宋的伪学党,明代的东林党、齐党、楚党等; 延续至明代,朋党与士绅活动相结合,逐渐趋向于近代政党的雏形。如清 末具有改良、立宪取向的“强学会”、“保国会”、“顶备立宪公会”、

非政府组织管理
鲁新安 教授
第四章 中国非政府 组 织的发展及其作 用 • 案例导入
• 第一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 第三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案例导入:

——中国非政府组织正在走向前台

第一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社团向近代社团的演变: 从结盟到运动
二、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依据现行法规,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虽然包括社 会 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但是,基金会和民 办非企业单位的出现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然而,社会团体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 它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以至当代的漫长发展过程。因 此,考察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历史,是探析我国非政 府组织历史渊源的最佳途径。
2004
古代社团 发社团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从兴起到发 展到繁荣再到衰败的独特道路。古代社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先秦 两汉时期可以看作古代社团的兴起;从魏晋南北朝经隋唐到元宋时期,随着 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并经过顶峰走向下坡,中国古代社团经历了长期 的发展过程,趋于成熟;至明清时期,是古代社团由繁荣开始走向衰落的时 期。
一、古代社团向近代社团的演变:从结盟到运动
中国社团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 它是一个群体为了共同的目
的,在共同遵守盟誓规约的基础上,自发成立的相对稳定的、按
照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活动的,经费自筹的团体。
Text
Text
这些民间组织在社会互助、共同体治理、互惠联谊等方面发 挥着一定作用。
轨迹
类别
特征
1.初始发展期:1949 ----1966年 2.停滞期:1966----1978年 3. 恢复发展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
1.初始发展期:1949 ----1966年
1950年《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 和1951年《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 法实施细则》颁布后,党和政府对原有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其中 一大批“封建组织”和“反动组织”被取缔,另有一批被政治化,转化
“宪政 公会”,以至资产阶级的“同盟会”、“复兴会”等。
二是文化学术性结社。文化学术性社团是我国传统结社中较为发达的 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社团兴起于魏晋之后的各种形式的文人结社。 “竹林七贤”、“诗社”、“文会/社”,宋初的岳麓、篙阳、白鹿洞、
应天府。 三是经济互助性结社。“合会”、义仓、社仓,以及实行义田、义庄、 义 役等制。还有会馆、行会、商会等。 四是慈善团体。南北朝时期的“三福田”,发展为居安院、安济坊等, 协 赈公所。明代的同善会。清代的善会,善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