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套养泥鳅技术要点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池塘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认可。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池塘和养殖资源,很多养殖场开始涉足池塘泥鳅养殖。
以下是池塘泥鳅养殖的技术指南:1. 池塘环境的准备要想养殖健康的泥鳅,首先需要准备一个质量优良的养殖环境。
选用规模适中,水质较好的池塘作为养殖场。
在准备池塘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清理,并保证水质达标。
2. 成鱼的选配泥鳅的选配非常重要,需要选用体型修长、活泼健康的泥鳅,并且确保数量均匀。
参考养殖经验,选配种鱼时可以选择40~50克左右的个体。
3. 饵料的配制和投喂泥鳅的饵料可以选用自制饵料和市售饵料,注意选择营养均衡、口感适宜的饵料,以保证泥鳅的健康成长。
投喂频率通常为每天2~3次,每次喂食需控制在10~20%的体重。
4. 池塘的清洁和换水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需要定期清洁鱼舍,尤其是排污管道、滤网等零部件。
同时,也需要定期换水,以保证池塘内的水质清洁。
5.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是常见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
预防疫病的方法包括增强养殖水质、科学投喂饵料等。
在发现病害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病鱼,并从根本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6. 养殖周期的管理养殖周期是重要的管理环节,一般上涨期为4个月左右,维持期为2个月左右。
在上涨期,投喂量应逐步增加,同时定期测量指标,确保泥鳅群体健康成长。
在维持期,适当减少饵料投喂量,控制泥鳅的体重增加,以保证其身体和健康。
以上是池塘泥鳅养殖的技术方法和要点,建议养殖者在实际操作中结合本文所述技术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
有序的养殖方法和严格的养殖管理,可以使池塘泥鳅养殖取得更好的效益。
池塘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池塘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泥鳅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食用越来越多,自然产的不够满足生产需求,人工养殖越来越普遍。
我镇的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一、池塘选择
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
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二、清池、消毒
泥鳅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三、苗种放养
泥鳅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
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四、饲料投喂
泥鳅是杂食性动物,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四定。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泥鳅营养丰富,味道清爽鲜美,肉质细嫩,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又因泥鳅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也是现今一个非常不错的农村水产品种养殖项目。
那么,泥鳅应该如何养殖呢?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哪些?接下来专业人士跟大家分享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一、泥鳅的投放1、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
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2、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二、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四、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少、收益高、市场需求大等优势。
为了能够进行成功的泥鳅养殖,以下是一些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适宜的水质条件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养殖水体的PH值保持在7.0-8.5之间,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此外,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合适。
2.育苗管理:泥鳅的育苗期较长,一般需要30-40天才能达到上市的标准。
养殖者应选用优质的泥鳅种苗,确保身体健康。
育苗时,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注意保持水温稳定,及时补充适量的饵料,避免过早投放养殖池塘。
3.养殖池塘建设:泥鳅适宜于稻田池塘、鱼塘或塘沟中进行养殖。
养殖池塘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来确定。
池塘应具备良好的漏底性,以便排水。
在塘底铺设合适的材料,如红砖、混凝土等,以避免积水造成沼气等问题。
4.饵料加给:泥鳅是雜食性鱼类,可以食用植物、浮游生物、动物碎屑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泥鳅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选择饵料种类和投喂方式。
一般可采用常规饲料、自制饲料或其他水生生物作为饵料,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摄食量进行控制,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5.疾病防治: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疾病问题,如霉菌病、细菌性疾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池塘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现象的发生。
如发现疑似病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药、调整水质等。
6.适时捕捞: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捕捞时机非常重要。
泥鳅易受捕捞季节、水温、水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在泥鳅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进行捕捞,以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适时捕捞还可以避免泥鳅过度生长,影响养殖效益。
7.市场销售:养殖者在确定养殖规模前,应考虑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
泥鳅可供新鲜销售,也可加工成各种水产品,如罐头、腌制品等,以扩大销售范围。
此外,与农户、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河蟹与泥鳅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河蟹与泥鳅池塘生态混养技术作者:章月华滕江峰宋长太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5期章月华滕江峰宋长太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盐城224001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加上苗种、饲料、用工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商品蟹市场不稳定因素变多,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
为了规避养蟹风险、提高河蟹养殖综合效益,盐都区渔业技术人员在科技示范户的支持下,进行了蟹池混养泥鳅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1 池塘条件与准备1.1 池塘条件与防逃设施本试验使用的池塘由低产农田改造而成。
新开或所选池塘最好呈正方形或东西向的长方形,要求水源充足,且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四周开挖上口宽6m、底宽4m、深1m 的环沟,所挖泥土用于加高加固圩堤,并夯实,确保不漏水、不渗水。
池塘靠近水源的一端设进水口,安装固定的抽水机,另一端设出水口,进、出水口都用245μm的纱绢袋套住(如图1所示),防止野杂鱼或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水产品逃逸。
同时,安设双层防逃设施(如图2所示),池埂防逃墙用废旧铁皮或塑料薄膜等围拦、用竹竿或木桩固定,高70cm,埋入土下20cm;离池埂1m 左右用密眼网作防逃网,高70~90cm,埋入土下30cm,上网口加缝25cm 高的光滑塑料膜。
1.2 注水与消毒老池塘要清除环沟中过多的淤泥,并暴晒半个月以上。
新开池塘要先清除杂草等,再注水50cm,然后每667m2 用生石灰150kg在水中溶化后全池泼洒消毒;有条件的,隔数日后每667m2 再用茶粕(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50kg浸泡24h后全池泼洒,可起消毒与施肥双重作用。
新开池塘每667m2需施腐熟的鸡粪、牛粪等有机肥100~300kg,以培养池塘中的饵料生物。
1.3 种草与投放螺蛳池塘消毒1周后,经过滤注水至田面水深20cm 左右,环沟外侧用高1m 的密眼网将田面围拦起来(作用是不让蟹种进入,在水草生长茂盛后的5月中旬拆去围网),在里面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
池塘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池塘泥鳅养殖注意事项池塘泥鳅养殖是一项常见的养殖业务,但要想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饲料喂养、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池塘泥鳅养殖的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泥鳅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塘的底泥和浮游生物,避免水质污染。
其次,要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氧气含量,避免水温过高或氧气不足对泥鳅生长产生影响。
最后,注意水质的PH值,保持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泥鳅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饲料喂养合理的饲料喂养是保证泥鳅生长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确定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一般来说,泥鳅的主要饲料有鱼粉、豆饼、麦麸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比。
其次,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避免使用变质或过期的饲料。
最后,要控制好饲料的投喂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喂养或间断喂养对泥鳅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疾病预防泥鳅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响,因此疾病的预防是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保持池塘的卫生,定期清理池塘的底泥和浮游生物,避免病原菌滋生。
其次,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症状,如发现泥鳅出现异常行为、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最后,要定期检查泥鳅的身体状况,如体表是否有红肿、溃疡等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四、养殖密度控制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泥鳅的数量,合理的养殖密度对泥鳅的生长和养殖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泥鳅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疾病。
因此,要根据水质和池塘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
五、定期观察和记录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和池塘的水质状况,并进行记录。
观察泥鳅的体长、体态、食欲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记录水质的PH值、温度、溶解氧含量等参数,有助于了解水质状况,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六、合理选种在泥鳅养殖中,选择优质的种苗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之一。
蟹池套养泥鳅技术及效益分析
生 长等 情况 灵活 掌握 。 1 . 4 . 2 水 质管理 。 常 注换新 水 , 保 持水质 清新 。 4 — 6月每
1 0 ~ 1 5 d换水 1 次, 换 水量 2 0 %; 7 —9月, 每 3 ~ 5 d换 水 1次 ,
塘 四 周 应建 防 逃 墙 , 进 排 水 口设 置双 层 钢丝 网 , 以防 蟹 、 鱼
1 . 4 饲 养 管 理
属, 为小 型淡 水 经 济鱼 类 , 具 有适 温 范 围 广 、 耐 低 氧 和 杂 食 性 等特 点 。 其 肉 质细 嫩 、 味 道鲜 美 、 营 养 丰富 , 深 受 国 内外 消
费者喜爱 , 是 我国 一项 重要 的 外 贸 出 口商 品 。 近年来 , 由于
左右 , 低 于 池埂 3 0 ~ 4 0 c m, 配 备 微孔 增 氧机 2 . 2 5 k W/ } l i n 。 池
量6 0 %~ 7 0 %。 上午 投 喂 小 麦 、 豆粕 、 菜粕 、 螺蛳、 河蚌 、 杂鱼
等, 下 午 投喂 颗粒 饲 料 。 投 喂 量应 根据 天 气 、 水质 、 蟹 虾 吃食
石灰 用量 为 1 0 5 0 ~ 1 5 0 0 k g / h m 。
生石灰 , 不 仅能 调节酸 碱度 , 还 能增加 水 中钙离 子含 量 , 抑 制 池 内微 生物 病菌 滋 生 , 有 利于 河蟹 的 生长 ; 生石 灰 加水 溶 解
后全 池均 匀泼 洒 , 每 1 5 d进行 1 次, 用 量为 1 5 0 ~ 2 2 5 k g / h m2 。
1 0 c m) , 曝晒 1 0 ~ 1 5 d 。 放养前 1 0 d, 用 生 石灰 加 水 溶解 后 全 池泼 洒 , 对 池塘 消 毒 , 杀 灭有 害 生 物及 各种 病 原 菌 . 增 加 池
河蟹与泥鳅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每 天上午 和 晚 上 各 投 喂 1次 , 分 别 占全 天 总 量 的 3 O 和 7 O 9 / 5 。投 喂量 按 在 池 蟹 体 重 的 5 ~7 9 / 6 计
4 试 验 结 果
盐都 区渔 业 科 技 示 范 户 董 兵 , 2 7 6 8 0 m 水 面
算, 并 根据 天气 和河蟹 吃食情 况 适时调 整 , 一般 以饲 采用了该混养模 式。2 0 1 2 年3 月放养蟹种 2 0 5 0 0 料 投 喂后 3 h左右 吃完 为最 佳投 喂量 。中期如 果 螺 只 , 同期 放养 鲢 鱼种 8 0 0尾 、 鳙鱼种 1 2 0 0 尾; 4月 中
蛳被蟹吃光 , 每 6 6 7 m 再 补投 2 0 0  ̄3 0 0 k g 。在 蟹 旬 放 养抱 卵青 虾 2 0 , 同期 放 养 上 一 年 留 塘 囤养
池 中设 置 一 定 数 量 的 1 m2 左 右的食 台( 如 图 3所 的泥鳅 种 8 0 0 k g ; 5月 2 0日放 养 7 c m 左右 的鳜 鱼
示) , 定期投 喂泥鳅专用配合饲 料 , 以补充 天然饵料 的 种 6 0 0尾 。共 收获成 蟹 2 4 9 0 k g , 产值 1 9 9 2 0 0元 ; 不足 , 投 喂量视食 台和泥鳅摄食 隋况适 当增减 。 泥鳅 1 8 2 0 k g , 产值 8 2 0 0 0元 ; 青虾 3 6 7 k g , 产 值
后期 每 月换水 4 ~5次 , 每次 2 0 c m。6 —1 O月份 , 每
身体无伤、 活动力强的苗种 , 规格为尾重 1 0  ̄1 5 g ,
放养 时 间为 4 —6月份 , 每 6 6 7 m。放养 6 0 0 1 0 0 0
尾; 也可 放养一 些尾 重 3 5 g以上 的 亲本 , 每 6 6 7 m
池塘围网养殖泥鳅技术
池塘围网养殖泥鳅技术1、泥鳅养殖池的改建。
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或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塘。
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在5亩左右,水深要求在55~65厘米之间,池埂高1~1.2米,顶宽1.5米左右,不渗漏。
池塘四周靠边埋设防逃网,防逃网地下深埋60厘米,地上竖立100厘米,上有网纲,用毛竹支撑。
每四个池塘配一口机井,装有5.5千瓦水泵,每小时供水80立方米以上,实现微流水交换,这样既保证了高温季节的降温需求,又保证池中不缺氧。
2、放养泥鳅。
放养前10天,清整鳅池,清除过多淤泥,检查防逃围网,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
因泥鳅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故不能用生石灰清塘,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清塘。
放养前4天加注新水,在向阳池边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100~150千克。
泥鳅放养时间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在6月中旬,泥鳅大量上市时收购或买繁殖苗种放养。
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消毒。
实行分级放养,放养密度:中鳅(每千克不超过90尾)每667平方米放养1000千克,小鳅(每千克300尾以内)每667平方米放养800千克,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
3、水质调节。
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通过施放有机肥,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保持微流水。
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高,要适当追施肥料。
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
4、科学喂养。
投放泥鳅种苗5天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逐步增加到泥鳅体重的3%~4%。
泥鳅性贪食,喜欢夜间觅食,经过驯化可改为白天摄食。
每天投饵4次,时间为上午6时、11时,下午14时、18时,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0%、20%、15%、35%。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流水与水槽养殖等几种方式。
一、池塘养殖泥鳅池面积以150-250平方米较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
鱼溜处水深60-70厘米,泥鳅池可新建,也可利用旧池塘、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
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
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
放养前,鱼池同苗种池一样,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肥培肥水质,待毒性消失后,每亩放养鳅种2-3万尾。
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饵料。
除施肥外,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3月份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份为4%,7-9月份为10%,10月份为4%。
池塘内要设食台,将饲料投在食台上。
养泥鳅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
日常要勤观察,根据水色、天气、摄食量的变化适时换水、加水。
发现水色发黑、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要立即换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脏物,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
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时捞掉。
经常巡塘,发现池塘有漏洞,应立即堵住,泥鳅体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会钻洞逃跑。
二、稻田养殖稻田养泥鳅,是一条的水产养殖渠道,它和稻田养殖其它鱼类一样,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使用价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鳅双赢”。
稻田要求没有地下水涌出,但水源要有保证,田埂要高,下大雨时不漫水。
稻田的设施与养鲤大致相同,但防逃设备要更加严密。
早、中稻插秧以后即可放入鳅种,每亩可放2万尾左右。
养殖泥鳅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并少施农药。
为了提高泥鳅产量和起捕规格,应适当投饲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麦麸等,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
秋季收稻后,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将泥鳅捕获上市。
稻田养殖,一般可亩产泥鳅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养殖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但养殖成本较高。
泥鳅的主要养殖方式与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的主要养殖方式与养殖技术要点
本文讲述最为常见的三种泥鳅养殖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所选用的鳅苗无病无伤,经过2%的食盐水浸泡10分种方可放养。
泥鳅的主要养殖方式与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养殖
饲养面积一般在100-150平米,池塘铺一层松软淤泥,以20公分为好,搭饵料台,水深保持在40-50公分深。
养殖池的注排水做好防逃设施,每平方米放6g左右的鳅苗40-50尾,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日投饵料为5%,养成后每平方米产鳅2.5千克。
2、水槽(木箱)养殖
放鳅种1.5千克,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经7-8个月饲养,每
箱可产成鳅10-15千克。
3、稻田养殖
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宽30-40公分,深50公分,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田间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农药用高效低毒农药类,朝上喷。
经过养殖,每亩可产成鳅在50千克以上。
房前屋后塘可按每平方米放养5公分长的鳅苗0.1千克,按池塘养殖法管理,可收获成鳅30-40千克。
泥鳅与幼蟹高效混养试验
山东潍坊科技 学院生物 工程研发 中心
电话
李群峰
付春 鹏
池泼洒微 生态制剂和水产专用复合肥培 育泥鳅天然饵
料一轮虫 。
l 3 7 0 6 4 6 2 6 7 3 邮 编 2 6 2 7 O 0
氧机 防缺氧 。长时问的大雨或暴雨后 ,使用免 疫多糖
等抗应激 药物 。 幼蟹培育技 术的普及使得幼蟹产量 持续上 升 ,将
( 4 ) 随着虾 的生 长, 中后 期虾池底 部积 累大量 粪
便 和残 饵 ,底部 环境 相对较 差 ,每 隔 1 0 ~1 5 天使 用 底 改来改善底部环境 ,保证池底有充足 的溶氧 ,防止
上 ,无病无伤 ,体质健壮肥满 。 ( 4 ) 饲 料 :全程 使用 幼蟹专 用配 合饲料 ,共三 种 配方 ,粗蛋 白分别为 3 8 % 、3 4 % 、3 0 % ,依颗 粒大 小共
分4 种粒 型。 2 . 生 产管 理 ( 1 ) 早期准备 :
清塘 :3 月完成池塘 淤泥清 除、修 复塘埂 、防逃 设施 安装等 工作 ,4月 1 0日满池沣 水并用 2 0 0 克/ 米
底 质 恶化 。
使供求关 系发生根本的变化 ,不仪会导致幼蟹 的销售
价格持续 下滑,养殖效益不佳 ,而月. 幼 蟹质量在部分 区域 也可能呈下降趋势 ,这将影 响河蟹养 殖业 的可持 续 发展 。为探 索培 育优 质幼 蟹 的增 效途 径 ,笔 者于
( 5 ) 增氧机 的使用 与防 暗浮头 。前 、பைடு நூலகம்、后期 使
l 2 3 4
育池进 出水均经筛绢布过滤 ,养殖 用水符合渔业水 质
河蟹池套养泥鳅生态高效技术经验分享
河蟹池套养泥鳅生态高效技术经验分享作者:泗阳县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倪前干江苏省泗阳县位于洪泽湖北部,是苏北水产大县,养殖水面总26.8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15.6万亩。
在河蟹池塘养殖模式方面,主要采取无公害高密度精养模式。
产量较高,规格较小,效益也就小低。
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2012年以来,在苏州大学有关教授的指导下,泗阳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开展河蟹套养泥鳅生态高效模式探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一、内容与做法:在该站众兴镇基地实施50亩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同时,在该处及三庄乡水产养殖基地开展河蟹池塘套养泥鳅550亩,其中众兴镇及周边地区360亩,三庄乡190亩。
主要做法是:1、做好试验前期准备。
池塘整修、防逃设施建设、清塘消毒、亲本、苗种购置等。
2、开展蟹池套养泥鳅不同品种试验。
单一养殖河蟹及河蟹池套养鳜鱼、河蟹池套养青虾进行生长、产量、产值、效益对比,探索出最佳的套养品种,总结出泥鳅套养殖模式。
3、开展蟹池套养泥鳅不同密度试验。
泥鳅亩放养量不同,每个试验点分别选取三个条件基本相同的池塘开展平行实验,即放养密度为5公斤/亩;放养密度为15公斤/亩;放养密度为20公斤/亩,每隔2个月左右进行一次生长对比,探索出最佳的套养套养密度,总结出泥鳅套养殖模式。
(见下表1)。
二、技术与方法:(1)良种繁育技术。
开展泥鳅苗种繁育工作,尤其在“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培育大规格批量的苗种,以满足本地生产需求。
(2)水质调控技术。
主要调节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氨氮、H2S、溶解氧等水质理化指标,使其始终处于泥鳅和其他混养品种的适合需求状态。
养殖前期,保持较低水位,有利水体增温,并有利于水体增氧和保持较好的水色等;养殖中期,随着逐渐加深水位,并每隔5~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左右;每隔15~20天,使用EM原露、光合细菌等生物调水物质进行水质调节;定期使用生石灰改善水体pH值,创造适宜的泥鳅生长环境。
套养泥鳅池的改建
套养泥鳅池的改建
饲养泥鳅也可在种植莲藕池和稻田里进行。
直接在藕池和稻田中套养,泥鳅易逃跑,因此要进行改建,做到防逃,易捕。
1、藕池与稻田水深在10厘米左右,集鱼坑沟的水深要保持在30-40厘米。
2、做好集鱼坑沟:要在与出水口相通的藕池挖一个深30-40厘米的坑,在稻田中央挖一条深30-40厘米的宽沟,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1/10-1/l5左右。
深水坑和深水沟的用途是作为泥鳅越夏与捕捞的方便。
水沟和水溜相通。
3、做好防逃设备:藕池或田中套养泥鳅时,田埂要层层夯实,埂边用木板或水泥板或塑料薄膜拦住,大小高低以铺满田埂为宜,并插入泥中深20-30厘米,进出水口装有栏网设备。
参考资料:荷藕田套养黄鳝、泥鳅、小龙虾效益大增!。
池塘养泥鳅的管理技术
池塘养泥鳅的管理技术1、池塘建设:池塘要靠近水源,面积以200-400平方米为宜,水深0.7-1米;池壁用砖石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夯实,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留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清塘消毒。
2、鳅种放养:最好选择泥鳅(又名真泥鳅)或大鳞副泥鳅养殖。
清塘消毒7天后注水20-30厘米深。
在池塘向阳一侧施足基肥,并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
3天后投放鳅种,每平方米水面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100-150尾,或体长6厘米以上的鳅种60-70尾。
3、饲料投喂:设置食台定点投喂,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5-10%。
具体投喂量看水质、天气、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水温过高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
4、水质调节:根据池水肥度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
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说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及时注入新水。
冬季要加深水位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5、病害敌害预防: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鳅体消毒、池塘消毒、食台消毒。
发现病死泥鳅立即捞出,防止感染其他泥鳅,并及时治疗。
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捞除蛙卵;进水口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水进入池中;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6、养殖管理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5%~10%。
投喂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在水温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水温在25℃~27℃时泥鳅的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
池塘围网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池塘围网养殖泥鳅技术要点池塘的准备池深:1米。
池埂高度:1-2米,能蓄水70厘米即可。
池塘大小: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
网布: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布,网目大小根据泥鳅大小来定,网布的宽度以1.5米左右为宜。
竹竿或水泥柱:1.5米。
埋网:离池埂20厘米处挖沟,深30厘米,每隔3-5打桩,固定网布。
放苗时间的选择:一般选在水稻栽插后至水稻收割前这段时间。
应尽量选在晴天放苗。
放苗数量一般12万尾/亩。
刚入池的泥鳅,水位不要太深,30-40厘米即可。
鳅苗的开口:鳅苗的开口宜采用脱脂奶粉。
用量:0.5-1克/万尾每天,小苗的开口投喂期为3-5天左右。
日投喂5-6次。
完成开口的泥鳅小苗一般可以在7天左右长到0.6-1厘米。
到培育到长度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培育阶段。
鳅苗投放密度:静水池800-1000尾/㎡,半流水池1500-2000尾/㎡。
高密度养殖,2000-3000尾/㎡,要安装增氧器充氧,养殖10天后再转池培养,水深40厘米。
鳅苗的开口:泥鳅小苗的开口以使用脱脂奶粉为好(0.5-1克/万尾),蛋黄、豆浆粒径比较大,泥鳅苗还不适合采食。
投喂方法:用温水将奶粉冲开搅拌溶解全池匀洒。
小苗的开口投喂期为3-5天。
即苗龄3-7天,喂脱脂奶粉。
苗龄7天左右体长0.6-1厘米时,到长到3厘米时,这阶段称为夏花培育阶段。
蛋黄、豆浆培育期。
(大约7天时间即从7日龄到14日龄)蛋黄投喂量1个蛋黄/10万尾,分早、晚投喂。
投喂鸡蛋黄3天后,可以再上午补投豆浆或逐步加大蛋黄的投喂量。
一般5-6千克豆浆每万尾。
每千克黄豆可磨15千克豆浆。
肉浆培育期。
(大约7-10天,即14日龄到21日、24日龄)使用水蚯蚓、蚯蚓、蝇蛆、轮虫等活体动物,利用豆浆机或打浆机打磨成浆投喂。
动物活体打浆前应用浓度为7克/m³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再用。
投喂量:泥鳅体重的5%-8%(鲜料重)。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对人体有温补健身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泥鳅还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病害少等优点。
目前泥鳅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木箱养殖等。
现将池塘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二、放苗前准备工作三、苗种放养密度四、饵料投喂五、日常管理六、疾病防治池塘养殖泥鳅由于放养密度大,在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病害,应做好防治工作。
常见的病害有赤皮病、打印病、车轮虫病,此外还有蛇、水蜈蚣等生物敌害。
1. 赤皮病。
症状:泥鳅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尤其是鱼体两侧与腹部最为明显;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溃。
治疗: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中浓度达到1毫克/升,或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浓度达到0.3~0.6毫克/升。
3. 车轮虫病。
车轮虫寄生于鱼鳃和体表。
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体表,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治疗:用90%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浓度达到0.007毫克/升,连用4~7天。
发现生物敌害时,如水蛇、土蛇,可在晚上人工捕获灭除;若是水蜈蚣,应用0.5毫克/升敌百虫全池泼洒,予以消灭。
七、捕捞上市泥鳅个体小,身体圆滑,喜钻入泥土中,给捕捞上市带来较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现将两种常用的泥鳅捕捞方法介绍如下:2. 菜籽饼药物捕捞。
选用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的菜籽饼置于柴火中焚烧数分钟,当菜籽饼的表面微燃时取出趁热捣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使其手抓成团,松手散开,泡5小时左右待用。
将池水基本放干,在池内中央堆一高出水面、面积约为1米2的泥土堆。
傍晚将泡好的菜籽饼对水后施于池塘内除泥土堆以外的地方。
施药后到捕捉前不能再排水或进水,也不要在池中走动,在菜籽饼的作用下,泥鳅会钻出泥土,纷纷向池中央窜游,遇到高出水面的泥堆便钻进去。
翌日早上将泥土堆用泥团围住,排干圈内的积水,便可以在泥堆中捕捉泥鳅,这时可捕大留小,把成品泥鳅捕获上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蟹塘套养泥鳅技术要点
淡水鱼生态养殖,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要从生产细节入手,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采取科学的防病方法,实现鱼类安全健康生产。
一、科学投喂,提高鱼的体质
科学投喂的重点是均匀投喂和饵料优质。
夏秋季节是鱼类摄食的旺季,随着鱼体规格的逐渐增大,两极分化现象也更明显。
规格大、体质强、抢食快的鱼种,其体长、体重都明显优于其他鱼种;而一些规格过小、体质较弱、抢食能力较差的鱼种,因摄食不足、缺乏营养而逐渐被淘汰,降低了鱼类的成活率,使池塘总产量下降。
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不仅要求投喂的饵料营养全面、均衡,而且还要尽可能多点投喂,相应增加投喂次数,给体质较弱的鱼种提供更多摄食机会。
另外,采取适时分塘、轮捕成鱼上市等方法,可保持同塘鱼种规格基本一致,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在养殖期间,切忌使用发霉、变质饵料,也不宜直接使用未经加工的原料粮,最好按照鱼类营养要求配制全价配合颗粒饵料,且饵料粒径要适口。
二、合理调水,强化水质管理
水体不洁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由于投饵以及鱼类排泄物的积累,水质极易富营养化,使水体透明度变小、pH值降低,水色呈深褐色,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水体藻相不好,可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减少,有的水域甚至出现异味。
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是换水,在夏末或入秋时采用大换水的方法,把池塘水体换去1/2,先排后灌,尽可能排出养殖废水,间隔1周再大换水1次,通过连续两次大换水,可使鱼类生长环境得到改善。
不少养殖户对大换水不重视,一塘水养到底,使水质老化,影响鱼种生长。
此外,适时增氧并施用生石灰、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改良水质,但这些措施的落实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因增氧不当会引发鱼类气泡病等病害,生石灰使用不当往往引起水体pH值骤变,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使用不当效果不好等,因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发挥各项措施的最大成效。
三、稳定水温,降低应激反应
水温突变是鱼类发生应激,进而产生病害的重要因素。
夏秋季节是暴雨频发、雨水较多的季节,雨水温度明显低于池塘水温,如果短时间内雨水集中进入池塘,往往造成池塘水温的突变,从而引发鱼类感冒等症状。
因此,在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要注意疏导排水渠道,避免雨水大量直接灌入池塘。
池塘换水也是水温骤变的因素之一,在池塘大换水时,当外源水水温明显低于池塘水时,换水不可过多,避免池塘水温骤降,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
如果使用井水等外源水时,要经暴晒、曝气等处理,待水体升温后再进行大换水,使池塘水温保持稳定,降低鱼的应激反应。
四、适时施肥,维持藻相平衡
水色的浓淡是水体浮游生物数量多少的直观表现,良好的水质条件是水体藻相平衡的结果,因此要创造条件,保持藻相平衡,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养殖池塘到夏秋季节时虽然水色很浓,但水体常常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尤其在池塘大换水以后,缺肥情况更为明显,在采用调节水质措施后,水体缺肥的现象也较严重,因而要注意补充肥料。
在各种元素肥料中,水体最容易缺乏的是磷肥和氮肥,在进行水质培肥中要注意追施,施肥时要先施磷肥、后施氮肥,顺序不可颠倒。
养殖池塘追肥一般用无机速效肥,如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施用时宜少量多次,每次每亩水面施用尿素1.5千克和过磷酸钙2.5千克或磷酸二氢钾1千克,化肥应分别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肥料不能混合泼洒),根据水质状况灵活掌握施用时间和次数。
另外,使用生物渔肥也是提高水体肥度的重要措施,但要严格按要求施用。
五、预防缺氧,保持水体溶解氧充足
水体溶解氧充足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必备条件。
夏秋季节
池塘的载鱼量相对较大,水质条件又容易老化,在暴雨或天阴时,由于气压低、气温低、池塘水温高、水色过浓,池塘极易发生缺氧现象,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或施用化学增氧剂进行增氧。
要特别注意午后和凌晨增氧,一般午后开机2小时、凌晨开机4小时,基本可使池塘水体溶解氧达标。
没有增氧机的要备足化学增氧剂,以备急需。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改良水质条件,通过水质的改善提高水体溶氧水平,确保池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缺氧现象。
六、科学用药,预防疾病发生
药物预防是鱼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夏秋季节是鱼类疾病的高发期,疾病危害较重,造成的损失大,所以抓好预防工作特别重要。
夏秋季节应当采取内服加外消即内外兼顾的防病措施,内服主要是在饵料中添加增强鱼体抵抗力和预防病害发生的药物,如在饵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按疗程投喂,连喂4~6天,能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
在制作药饵时,需将药物用适量水溶解,采用小型喷雾器喷洒,使之均匀附着在颗粒饵料表面,稍晾干后投喂;外消主要是进行杀虫和灭菌,选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硫酸锌粉或敌百虫等杀虫剂,在入夏、夏末入秋或中秋进行2~3次的杀虫,以有效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在小满节气和白露节气分别进行1次杀菌,选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杀菌药物,按要求剂量
使用,防病效果良好。
七、严密布控,驱除敌害生物
敌害生物对养殖鱼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争饵料、争溶解氧、争活动空间,还会传播疾病、败坏水质,所以要严密布控,及时驱除敌害生物。
在进、排水时须进行过滤,进水口采用40目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排水口采用鱼花布网片过滤,便于排出杂藻、污物。
另外,还有很多敌害生物对鱼类有较大的危害,如各种水鸟时刻对鱼类造成威胁,水蛇、水老鼠等直接摄食鱼种,蛙类、野杂鱼等与鱼类争饵料、争溶解氧、争空间,所以要及时采取丝网挂池边、网片隔离、人工驱逐、捕捉等措施,消灭侵入池塘的敌害生物。
八、加固池埂,随时防洪防旱
鱼类生活的水体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尤其在夏秋季节,养殖池塘受气候因素影响更为明显。
汛期往往会突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因此要提前加固池埂,防止洪水冲开池埂造成逃鱼,必要时在池埂处架设围网,防止过高的水位使鱼种逃逸。
有涝就有旱,有时甚至旱涝急转,所以夏秋养鱼还要做好抗击干旱准备,要打好水井,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有连通于湖泊、水库、江河的排灌设施,对防涝防旱都具有极大意义。
旱季还要注重水质调节、减少投喂、确保水产品安全度过干旱季节,为丰水期鱼类健康、快速生长打下基础。
夏秋季节农田施药较多,在雨季时农田积水易流入池塘,其中所携带的农药往往会对鱼类造成污染,因此田间池塘要注意加高池埂。
汛期河道可能成为一些工厂的排污道,要避免使用污染水源。
养殖区要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垃圾处理厂,防止生活污水、雨后的垃圾过滤水等污水流入池塘,造成污染事故的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微山县傅村镇渔技站邮编:27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