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愁教案3篇
乡愁教案1(5篇)
乡愁教案1(5篇)第一篇:乡愁教案1乡愁一、教学思路《乡愁》是余光中“乡愁”系列诗歌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教读本课,应该充分注重朗读的训练,注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意象的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欣赏诗歌水平的目的。
在赏析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余光中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主题和通过体会意境来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作者由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家国之思的深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诗人绵绵情怀,把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合作探究法:采用“听——读——品——说”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倡导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注重师生互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要点]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
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教学步骤]一、导入回家,一个温馨而又让人回味的词语。
同学们,短片《回家》勾起了我们的思乡之情,故乡是柚子心中最温馨、最留恋的港湾。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政治的原因、海峡的阻隔,他们有家难归,浓浓思乡情,谁解愁滋味?今天我们来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抒情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语文《乡愁》教案范文大全
语文《乡愁》精选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乡愁》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乡愁》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手法。
探讨乡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问答卡片,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乡愁的画作,引起学生对乡愁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乡愁》。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的理解。
3.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主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乡愁主题的思考和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作文来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教师在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乡愁的主题。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乡愁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愁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乡愁的作文。
5.2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表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有关乡愁教案(通用8篇)
•••••••••••••••••有关乡愁教案(通用8篇)有关乡愁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乡愁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
教师下去指导顾问)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1《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乡愁》为主题,涉及课文的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剖析以及知识串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故乡的记忆和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家乡。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保护地球家园。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学习法2. 形象思维法3. 问题导入法4. 讨论互动法四、教学流程1. 教学前调研环节引导学生调查家乡现在的环境状况,掌握自己乡村情况了解之后,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展示乡村环境的真实面貌,使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形成一个更加准确和局部的认识。
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逐项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所在的乡村环境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2. 课堂教学讲解环节(1)问题导入型:通过问题嵌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乡愁的思考,让学生分享个人脑海中乡愁的形象。
(2)讲解环节:将记叙文《乡愁》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并根据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逐一分析,以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
(3)知识串讲环节:在讲解环节完成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等细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文章。
可以将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加以串讲,从而促使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更深入,感受更丰富。
3. 重点难点突破环节(1)结合实物示例进行问题导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3)通过形象思维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图片化处理,这样可以在美化学习过程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
这也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进行应用,从而去发掘和解读文章的深层意义。
《乡愁》教案(精选12篇)
《乡愁》教案(精选12篇)《乡愁》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愁》教案篇1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
(点击余光中)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
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
(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
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
《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
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
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
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
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点击下一页)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
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
(拼音“zhèi”“nèi”换颜色)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
《乡愁》优秀教学案《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优秀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愁》优秀教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1、比喻新奇,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
(借物抒情)2、结构整齐,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和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好读易背。
《乡愁》教案(共五篇)
《乡愁》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乡愁》教案《乡愁》教案教材分析《乡愁》是初三下册第一课《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诗。
本诗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走近乡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
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故乡,是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当我们离开故乡,带着美丽的憧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带着寂寂的惆怅离家外出求学时、带着深沉的苍凉去为生活奔波时,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温馨、最温暖的怀抱。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海外游子,特别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长期不能和亲人团聚,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痛!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乡愁 教案优秀10篇
乡愁教案优秀10篇乡愁教案篇一《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乡愁》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3、体会台湾同胞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教学重点: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毛啊敏演唱的《乡愁》,创设情景)据说毛啊敏在中央电视台一次大型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时,曾使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这收首歌何以如此感人?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一起走进《乡愁》作者余光中简介(大屏幕显示)二、诵读乡愁1、生自由朗读,根据课文提示划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2、师示范朗读后,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求(感情深沉语速舒缓)3、生朗读(齐读、分组读或指名个人读)三、解读乡愁(一)、欣赏图文并茂的录音朗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他是通过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2、分析四种意象,每种意象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乡愁?3、想景悟情,通过想象,演绎诗歌内容,感受表达诗人情感。
(二)、欣赏诗歌这首诗美在哪里?从结构、修辞、意境等去欣赏。
(三)背诵诗歌四、拓展训练1、仿句,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乡愁是。
2、诗词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诗名句。
附:板书设计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家愁乡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愁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海峡离开大陆对故土的眷恋国愁托物寄情《乡愁》反思乡愁》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所以这次比赛才会选择它。
在备课上我花了较多精力,但上下来后感觉并不好。
下面我就这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重建三方面进行反思。
乡愁(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乡愁(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乡愁(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总述】这节课教育目标:通过分析陈村物欲哲学和“乡愁”,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生活的局限性和思考自己的文化归属感,促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视频(1分钟)播放陈村物欲哲学感人的视频,引起学生共鸣,感悟生命的真正意义,找寻幸福的不同方向。
2、提问(4分钟)提问:你们对乡愁是什么样的感觉?它给你们带来什么体验?二、正片:(25分钟)1、引言(5分钟)陈述乡愁和物欲哲学的关系:都是人对自己文化和价值感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2、图文并茂(15分钟)PPT放映,介绍一些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图片和文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促进理解和交流。
3、阅读(5分钟)给学生分发一篇文章《寻找乡愁》,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归纳提取对乡愁的理解和文化认同感。
三、深度思考:(20分钟)1、角色扮演(10分钟)把学生分成两组,演绎生活在海外的留学生和在国内生活的农民工的对话和冲突,考察跨文化交流的困境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
2、思考题(10分钟)提出几个思考题,比如:什么是“乡愁”?它如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它对个人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如何?四、总结:(5分钟)1、小结(2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今天的课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展示(3分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进行讨论。
【延伸阅读】1、《物欲、人生和世界的之路》2、《乡愁与失落》3、《重新建立乡愁的价值观》【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乡愁的复杂性和对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陈村物欲哲学所表达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追求。
在这个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乡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
乡愁优质课教案
乡愁优质课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优质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优质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三、指导朗诵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3、划分诗的节奏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5、指名朗读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五、激情抒怀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六、迁移拓展1、仿句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2、各领风骚话说愁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板书设计乡愁于光中小时侯邮票思乡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怀亲现在海峡爱国拓展阅读:《乡愁》的诗歌美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乡愁 教案最新5篇
乡愁教案最新5篇乡愁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1、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
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
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2、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3、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2、齐读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3、生答师归纳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乡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乡愁优秀教案乡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4、迁移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优秀教案2【教学设想】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乡愁教案(优秀12篇)
乡愁教案(优秀12篇)乡愁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
共分为四个步骤: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地联读。
《乡愁》赏析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精选乡愁教案3篇
精选乡愁教案3篇乡愁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1.整齐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3.和谐的的音乐美: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4.深沉的意境美时间线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头这头外头这头空间线索: { { { {那头那头里头那头人物线索:母亲新娘母亲大陆(祖国母亲)抒情线索:母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思乡情感情基调: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教案篇2素质教育目标知识储备点: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乡愁》的教案范文
《乡愁》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3)了解诗人余光生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关爱他人;(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意象分析;(2)诗歌的修辞手法鉴赏;(3)诗人情感的表达。
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2)如何运用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生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乡愁”,思考乡愁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第一印象,讨论乡愁在诗歌中的体现。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2)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3)解读诗人情感,探讨乡愁在不同阶段的意义。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愁的情感内涵;(2)学生谈谈对乡愁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乡愁》;2. 写一篇关于乡愁的作文,可以是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或者讲述一个与乡愁相关的故事;3.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情感表达。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语文教案-余光中《乡愁》
语文教案-余光中《乡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余光中的诗歌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余光中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年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乡愁》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作业布置与批改:八、课堂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朗读的表现力、思考的深度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九、家庭作业辅导:教师在课后提供家庭作业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困惑,提供阅读的建议,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乡愁教案3篇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由五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乡愁教案,希望大家能喜欢.乡愁教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学习重点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4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② 翻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四、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③乡思情结的内涵:(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五、鉴赏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②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 莫知我哀 ,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又说: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六、交流延伸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七、附《诗经采薇》原文注释及译文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刚发芽)止(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 暮的古字)止.靡(无;没有)室靡家,猃狁(猃狁:北狄,匈奴)之故.不遑(闲暇)启居(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猃狁之故(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玁狁打仗).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说野豌豆长大了一些)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非常强烈),载(副词,又)饥载渴.我戍(防守)未定(稳定.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靡使(使者)归聘(问候.这句是说没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问安).采薇采薇,薇亦刚(坚硬.指薇将老而坚硬)止.曰归曰归,岁亦阳(十月为阳 ,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 )止.王事靡盬(gu,停止,此为止息意),不遑启处(意同启居 ).忧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归来.一说慰勉;慰问 .不来:是说无人慰问)!彼尔(花繁盛有样子)维(语气词,加强语气)何,维常(常棣,一种植物名)之华(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繁盛的常棣起兴,引出下文对壮盛军容的描写).彼路( 辂的假借字,大车)斯何(意同维何 ),君子(指将帅)之车.戎车(兵车)既驾,四牡(雄马.)业业(壮大的样子).岂敢定居(犹言安居 ),一月三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抄行小路为捷 .三捷: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 ,雄强,威武).君子所依( 依犹乘,乘坐 ),小人所腓(f i:小人指兵士.腓:隐蔽.此句说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四牡翼翼(安闲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象弭(mi,弓的一种.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袋子.鱼菔,就是用鱼皮制成的箭袋).岂(怎么;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备),猃狁孔棘(棘:急.孔棘,很紧急.此句说猃狁很猖狂凶狠,敌情很紧急)!昔(指出征之时)我往(到去,指到前线去)矣,杨柳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样子).今我来(归来)思(语气词),雨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迟缓的样子),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乡愁教案二【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所谓《诗经》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三、理解思想内容1. 学生诵读、翻译.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2. 整体把握.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 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 (《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 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 ,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4、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先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5、确艺术特点,熟读成诵.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 莫知我哀 ,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又说: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6、交流延伸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乡愁教案三教学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4、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教学重难点:1、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2、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教学过程: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三、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1、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 、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那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外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大陆∕在那头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列离别)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在那头要一字一顿.4、齐读四、解读全诗,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读1、整体感知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细细体会(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诗中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