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中低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兼评欧盟“低技术产业政策与创新”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技术创新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技术创新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线 。无论 是 行 业 内 的领 先 者 还 是 技 术 领先 的 国 家, 无不 通过渐 进 式技 术 创 新 来维 持 自己 的领 先
地位。
场 换技术 战略 和 自主 品 牌发 展 战 略 , 得 了产业 获 发 展所需 的 资金 , 大大 提 升 了汽 车 产业 的利 润 并
空间 。但 是一个 不可忽 视 的关 键 问题摆在 我们 面
( 三)技术创新与技术演进 曲线的关 系 克里斯 滕森 在 《 新 者 的 窘 境 》中对 行 业 内 创 的领 先者 与后进 人 的创新 者之 间 的地 位 更替进 行
( )技术演进 的规律 二
技 术演进 的规 律 为 , 项技 术 的性 能进 步 率 一
前, 即在核心技术方面国内企业严重依赖 国外企 业, 并陷入了技术引进一模仿一再引进一再模仿 , 却难 以实现 自主创新 的 困境 。尤其 是在 当前 全球
经济危 机的背 景下 , 资源 、 境等 因素 的制约 和企 环 业生 产方式转 型 的要 求 , 我 国汽 车 产业 的发 展 使 路径成 为首要 的战 略性课题 。研究 中国汽车产 业 的发展 路径 , 过技 术 、 通 品牌 、 人才 、 品战略 的实 产 施 , 全球 汽车产 业 价值 链 中形成 中 国汽车 产 业 在 自己的技术 发展 道路 , 有 深远 的历 史 意义 和 重 具

博 : 术创 新视 角 下 中国汽 车产 业发展路 径曲线 , 以对 技术 的未 来 发 可
展 进行 预测 。
新 时 往往 采用 与早 先技 术一 脉相 承 的渐进 式技术 创 新 成 果 , 放 弃 了获 利 点 比较 低 、 场 规 模 较 而 市 小 、 有很大不确定 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 。 具

新时代十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十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十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与路径选择
李谷成;牛秋纯;冷博峰;丁逸飞;童婷;范丽霞
【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卷),期】2024(46)2
【摘要】当前国产植物油自给率依然偏低,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国产菜籽油占国内油料作物产油量的约50%,对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部署农业科技,油菜产业在科技支撑的作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

在系统梳理2012-2022年油菜产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科技创新对油菜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我国油菜发展面临的问题、制约因素和产业优势等进行全面分析,对我国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8页(P228-235)
【作者】李谷成;牛秋纯;冷博峰;丁逸飞;童婷;范丽霞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F326.12
【相关文献】
1.湖南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2.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3.新时代十年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成效与展望
4.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优化探析——评九州出版社《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24.01.18•【文号】工信部联科〔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前瞻部署、梯次培育。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动态调整。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发展路径分析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发展路径分析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发展路径分析作者:刘晓静来源:《辽宁经济》2021年第10期〔内容提要〕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本质上就是发展权,高速奔跑的中国制造业终将面对能源短缺的掣肘。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提升能源自我管控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倒逼科技进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高耗能占比较高的传统工业城市,激进、运动式地完成任务和消极、逃避式地惯性发展都不可取。

大连制造业要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稳固产业基础底盘,迭加绿色创新驱动,“法制化”与“数字化”并举,成功跨越激荡全球的能源工业革命。

〔关键词〕“碳达峰” “碳中和” 制造业发展路径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长久以来,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带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严重雾霾、赤潮等环境问题。

地球有限的资源、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负担人类无限膨胀的能源需求和无节制的污染排放。

合理用能,减少碳排放污染成为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对世界制造业的贡献率接近30%,但作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对稀缺、依赖进口,必须清醒认识能源缺乏对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本质上就是发展权。

设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是我国提升能源自我管控能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西方社会把人权、环境和能源问题政治化,制造“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

中国政府的气候外交与“双碳”目标不仅彰显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博弈和较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繁荣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强社会意识是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前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关键。

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选择

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选择

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选择作者:渠慎宁来源:《改革》2022年第03期摘要:受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的影响,未来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及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在未来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所需政策措施也不尽相同。

在基础研发与小试中试阶段,创新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解决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来帮助创新主体走出“死亡之谷”。

在产业化阶段,产业政策则成为主要工具,通过解决未来产业的“幼小化”问题、解决产能不足问题、刺激潜在消费需求启动,来帮助企业跨越“达尔文之海”。

在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落地过程中,各国政府使用了不同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未来产业政策应更加包容、更具韧性、更加绿色化,以此来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更好地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关键词:未来产业发展;创新政策;产业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2)03-0077-10近年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区块链、脑科学、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蓬勃兴起。

与传统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前后带动作用强、产业赋能能力强,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技术不确定性与“市场失灵”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政策参与的必要性[1]。

然而,传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普惠性较强,难以就特定产业给予针对性的支持。

为扶持未来产业发展,各国政府部门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

本文根据未来产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对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各阶段的作用机制与推动路径进行剖析,指明今后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一、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性政策未来产业所涉及的技术都处于探索期的前沿领域,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前期大量基础研发和实验投入必不可少。

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政策选择

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政策选择

前 国 内 大 多数 产 业 集 群还 仅 是 制 造 业 的 扎 堆 。
2 大 多数 产 业群 缺 乏 升 级 与 可 持 续发 展 的 能 力 , 乏 技 术 含 、 缺
值 链 是 指 , 全 球 价 值 链 中的 核 心 企 业 建 立 起 紧 密 的 、 复性 的 生 与 重
产 和 交 易 关 系 , 短 关 系 距 离 , 加 交 流 频 率 , 更 为 直 接 方 式 获 缩 增 以 取 有 关 技 术 和 全 球 市 场 变 化 信 息 , 累 创 新 和 升 级 的能 力 。 嵌 入 积 方 式 主要 有 两 种 : 是 发 挥 集 群 在 某 些 环 节 上 的 比较 优 势 , 取 全 一 获 球 价值 链 上 核 心 企业 的委 托 加 工 和 订单 贸 易 , 以优 势 价 值 环 节 融 入


我 国产 业 集 群 发展 存在 的 问 题
获取集群 升级的关键要 素为核 心, 由集 群 向产 业 链 高 端 攀 升 所 经 过 的 主 要 价 值 环 节 而 构 成 , 集 群 升 级 战 略 实 施 的路 线 图 。从 全 是 球 价 值 链 视 角 看 , 群 升 级 的 一 般 路 径 是 从 工 艺 流 程 升 级 到 产 品 集 升级 , 到 功 能 升 级 , 后 到 链 条 升 级 。但 是 , 于集 群 类 型 、 值 再 最 由 价 链 驱 动模 式 、 展 阶 段 以及 在 全 球 价 值 链 上 地 位 等 方 面 的 不 同 , 发 实 现 集 群 产 品 、 艺 和 功 能 等 升 级 的方 式 和途 径 具 有 较 大 的差 异 性 。 工
竞 争 优 势 ” 明 显 缺 乏 。很 多 产 业 集 群 制 造 特 别 发 达 , 游 的 设 则 上 计 、 发 以及 下 游 的 品 牌 、 销 网络 等 发 展 严 重 滞 后 。可 以 说 , 研 营 目

我国发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路径选择

我国发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路径选择

CIR Forum中国工业评论 C HINA I NDUSTRY R EVIEW 42责任编辑:刘洋liuyang@三条路径在对苏南、宁波调研的基础上,工业强基战略研究课题提出了解决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发展的三条路径。

第一,培养一大批专精特的小企业,这些企业专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活力,独立于主机之外。

国内外的大量案例表明,主机厂通吃是很难培育出好的零部件企业的。

第二,实施重点产品的一条龙计划。

采用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的财政资金相结合,重点的产品按一条龙解决方案进行重点布局,由专精特零部件企业牵头,以联合体的形式走入科研院所,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实验检测装备的企业进行联合公关,实现了产业化,占领国际和国内市场。

第三,实施重点领域的一揽子计划。

选定一个重点产业,集中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对其核心基础元件和工艺进行开发和产业化。

集研发和平台建设,能够作出长远的安排,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这两年工业强基还有智能制造,这两个专项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安排了信号设备、传感器、轴承、车轴等一批核心零部件、元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今后,围绕十大重点领域,逐一、系统地实施所需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的自主化,针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将要打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希望通过三条路径,每年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集中有效资源,攻克一批重大标志性的零部件和元器件,以便鼓励士气,提振信心。

两点建议第一,加强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合设立中央地方工业强基工程联合行动的资金。

对像苏南、宁波等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

希望工业强基能够像智能制造一样热起来,火起来。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构建及创新路径研究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构建及创新路径研究

3、政策支持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 操作中,仍存在政策支持不足、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参考内容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路 径及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已 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正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以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本次演示将探讨双碳目标下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路径及建议。
谢谢观看
3、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电力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 和创新,提高绿色电力的竞争力。
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有利于绿色电力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完善电价 机制和补贴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绿色电力发展的积极性。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电力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提高我国绿色电力发展的水平。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 体系构建及创新路径研究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体 系构建及创新路径研究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 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大国,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 目标,即到2030年左右,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2060 年左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特别是绿色低 碳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 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政策报告,了解低碳技术体系构建和创新路径的研究现状。其 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我国主要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为样本,了解其在低碳技术 应用方面的现状和需求。此外,本研究还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低碳技术 创新的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

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余泳泽(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两个阶段中技术创新的平均效率都较低,且有持续恶化趋势,这主要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创新两阶段生产力的提高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从价值链视角看,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DEA模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价值链一、引 言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工业产业链的效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增长主要是投资带动的,并非效率的提升。

要维持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性增长,必须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先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中国通过不断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研发资本存量对于中国而言仍是稀缺资源,因而其使用绩效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有很多学者关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较多的研究。

赵国杰(2004)运用RPM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吴瑛(2006)以R&D经费存量值代替当年值,用DEA模型计算出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朱有为和徐康宁(2006)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产出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产出效率的影响。

中国创新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中国创新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中国创新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因此中国政府也将创新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

针对此问题,本文将从中国创新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创新现状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进入新经济时代,创新发展成为必须要推广的战略。

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创新的发展并不是非常顺利。

首先是创新体系不完善。

中国的创新体系尚不完备,科技创新水平比较低,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是创新投入不足。

中国现有的创新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不利于创新发展。

第三是政策还未能很好地支持创新发展。

在落实科技创新方面,相关的政策缺位和非法规性文书,给创新领域提供了不确定性。

二、中国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之路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尽早解决。

首先,中国大量地去复制国外的科技,而缺少了自主开发。

这对中国的创新让步是不利的,对国家创新现代化产生了影响。

其次,缺乏企业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导致创新效益低。

再次是人才短缺问题。

创新离不开人才,而现有人才培养机制有所瑕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最后,在落实科技创新方面,相关的政策缺位和非法规性文书,给创新领域提供了不确定性。

三、中国创新发展的解决策略针对中国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策略:1. 加大科技投入。

创新发展需要庞大的科技投入和专业人才,相应的教育、研究机构应受到政府特别关注并获得充分投入。

2. 弥补产学研之间的缝隙。

在推广高技术产业预设上,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应该是获得科技支持的,包括科技服务、规划空间和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协调等方面。

3. 鼓励创新。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以服务和扩大创新领域。

4. 树立应用主导型创新思维。

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市场生产需求,加大创新产品的产出和推广。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分析与路径选择——以省域为视角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分析与路径选择——以省域为视角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分析与路径选择——以省域为视角作者:王竞梅,赵儒煜,张清正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第10期王竞梅1,赵儒煜2%,张清正3(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2.%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眼摘要演现有文献中,学者大多关注了低碳经济的政策、方式等,而对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

文章以省域为视角,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省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在探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路径选择。

眼关键词演低碳经济;省域;变异系数法;主客观赋权;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10-0054-05目前,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多样化、区域性发展,工业化等推进恶化了环境,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世界各国都重新考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弊端,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发展理念,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的低碳经济发展,在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各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世界各国出现了极端的恶劣气候、洪水灾难等,影响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也造成了很多的不利的影响,我国近年来也频发出现气候等自然灾害,引发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等不利现象,需要以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解决此问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从通过解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符合我国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我国各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反映我国各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成效,分析低碳经济的省域异质性,根据我国各省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为我国政府进一步提出今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政策。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较早,成果较多,相关文献分为三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增长,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等;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三是世界不同国家低碳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从传统产业到创新型经济

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从传统产业到创新型经济

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从传统产业到创新型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作为过去几十年来主导着经济发展的力量,已经渐渐显露出瓶颈和压力。

而创新型经济,则被视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从传统产业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并寻求最佳策略。

一、传统产业的瓶颈和压力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等,这些传统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传统产业存在资源依赖性问题。

大多数传统产业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这些资源价格的波动或者中断,将直接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和销售。

其次,传统产业的效率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由于技术的滞后和管理的薄弱,很多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并不高,劳动力成本较高也是制约这些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再者,传统产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在市场的竞争趋势是个性化、定制化,然而传统产业对于客户需求的反馈和迅速调整能力有限。

综上所述,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瓶颈和压力,急需寻找新的路径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

二、创新型经济的崛起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创新型经济开始崭露头角并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创新型经济以技术创新、科技产业为核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首先,创新型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了产业升级和附加值的提升。

高科技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造力,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创新型经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再者,创新型经济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创新型经济强调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培养,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研究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研究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研究作者:盛朝迅徐建伟任继球来源:《宏观质量研究》2021年第04期摘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是破解产业链安全瓶颈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建议按照“质量为先、点链协同、企业主体、有限目标、分类施策”的方针,加强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强化“要素—平台—制度”三维支撑,探索建立新型技术攻关突破机制、创新产业政策支持机制、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和跨领域协作机制、构建产业基础再造国企支撑机制、完善国内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创新服务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高端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技术的突破和升级,努力构建和再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础体系。

关键词:产业基础; 新型举国体制; 产业链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体制机制保障一、引言产业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制造强国的根基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水平、长远竞争能力和整体发展高度。

长期以来,受产业发展模式、路径、支持政策、要素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产业发展主要采取加工组装和终端品制造模式切入全球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规模和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

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接近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生产了全球超过50%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甲醇、烧碱和平板玻璃,60%的家电,70%的化纤、手机和计算机,85%的稀土冶炼产品,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然而,相较于我国体量庞大的终端产品制造能力,我国产业基础研发制造能力相对薄弱,总体自给率只有30%-40%左右,在高端基础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先进生产设备、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对外依存度甚至高达90%-100%,几乎完全依赖从美欧日进口,“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提出并逐步推广。

那么,在这个战略指导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呢?一、定位准确,找准产业定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标,以深化改革为重要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高技术产业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找准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

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地位,才能更好的开拓未来的道路。

二、强化研发,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在高技术领域,研发是基础。

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因此,高技术产业必须不断加强研发工作,提高研发水平,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的提高。

同时,技术转移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要想更快地取得发展突破,合理、高效地利用技术转移机制是必要的。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人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更加凸显。

因此,高技术产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高技术产业必须拥有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

四、加强规范建设,提高生产效率高技术产业建设不规范,将会大幅降低生产效率,甚至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因此,高技术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规范建设,提高生产效率。

在规范建设的同时,还要强化质量管理和环境保护,加强安全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拓展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取得市场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发展。

而市场的认可又需要企业进行品牌建设。

因此,高技术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拓展市场,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路径研究——中试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路径研究——中试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路径研究——中试产业创新模式分析叶锐;温晓雨;王林燊;钟诚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23(36)1
【摘要】中试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试产业基地定位于创新链中下游,是从研到产的“中间站”和紧密连接创新链上下游的重要桥梁。

中试模式是中试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而现有中试模式研究缺乏实践案例支撑。

梳理我国中试产业基地建设模式,分析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中试产业基地建设实践为例,对其中试产业基地战略规划、路径实施、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模式在中试产业基地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我国中试产业基地建设的新思路。

【总页数】6页(P77-82)
【作者】叶锐;温晓雨;王林燊;钟诚
【作者单位】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0
【相关文献】
1.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金桥——山东省化工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纪
3.创新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夯
实科技成果管理基础促进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4.浙江省长兴县中山化工有限公司新型环保硫磺干悬浮剂产业化中试通过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验收5.创新网络影响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有效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6年 1 完成 了名 为 “ 于 知识 经济 的非 研 究 密集 型产 业 特点 月 基 与 关 联 研 究 ” P cl ri n e vn eo N n R sac —ne— ( eui ie adR l a c f o — eerh It ats e n s eId s i nteK o lde B sdE o o y 的 报 告 , 时 也 i n ute i n weg — ae cn m ) v rs h 同
认 为应 当从 加 大 投 入 、 善竞 争 环 境 、 强 技 术 交 流 等 方 面 推 进 改 加 中低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 孙 理 军 等 (o 8则 关 注 低 技 术 制 造 业 的 发 2o )
( ) E D成 员 国 中 的 中低 技 术 产 业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非 研 1OC 发 密 集 型 的 , 然 为 国 民经 济 贡 献 了大 部 分 的 增 长 与 就 业 , 分 仍 过
1 中低 技 术 产 业 概 述
中 低 技 术 产 业 ( o ad m du t h L ) 意 指 研 发 L w— n — e im—e , MT , c
将 各 国产业 划分为高 、 、 技术产 业 , 中 低 后又将 中技术产业 细分
为中高 、 中低 两 类 。 由于 这 一 标 准 直 观 易 用 , 渐 为 许 多 国 家 和 逐 地 区所 接 受 。随着 2 0世纪 9 0年 代 中后 期 “ 识 经 济 ” 兴 起 , 知 的 高 技 术 产 业 更 成 为许 多 国 家 和 地 区在 制 定科 技 政 策 和经 济 政 策 时 重 点 关 注 的对 象 , 与 此 同 时 , 高 技 术 产 业 与 R 但 对 &D强 度 的误
我 国 中低 技 术 产 业发 展 提 出建议 。
关键词 : 业政策 ; 产 中低 技 术 ;IO ; 新 PL T 创
中 图分 类 号 :4 43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6 2 (0 1O — 0 1 0 10 — 4 9 2 1 )1 00 — 3
18 年 , 界 经 济 与 合作 组 织 ( E D) 出 以 研 发 投 入 占销 96 世 O C 提 售总额之 比 , 即研 发 密 集 度 或 研 发 强 度 ( & n ni ) 标 准 , R D it sy 为 e t
盟“ 低技术产业政策与创新” 研究最终报告做重点解读 。同时 , 结
合 国 内 中 低 技 术 产 业 现 状 与 发 展 要 求 ,为 进 一 步 促 进 我 国 中低
技术 产 业 发 展 提 出建 议 。
t n fh ‘ l cnmy Id s e u ePL T ) 究 计 划 i s e OdE oo ’ n ut s nE mp IO ” 研 o ot i r i
些应该值得进一步关注。
4 我 国 中低 技 术产 业 的发 展 阶段 分 析 与发 展 依 据
( )在中低技术产业企业创新 的前提 中 , & 3 R D并非最重要 的原因, 同时该研究提出了创新实现能力 ( nvt n nbig a I oa o al n i E nC
p b ie) ait s的概 念 , 称 I C li 简 E 。创 新 实 现 能力 是 由转 化 能力 (rn— Ta s
许 超
( 山西 省科 技发 展 战略研 究 所 , 山西 太原 ,3 0 2 00 0 )
摘 要 : 回顾 中低技 术产业相 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在 对欧盟“ 低技 术产业政策与创新”(O O ) P L T 研究最终报告做 重点解读。 同时, 结合 国内中低技术产业现状与发展要求 , 为进一步促进
21年 01
第2 6卷 第 1 期
制定 中低 技 术产 业 进 一 步 发展 政 策 。 该 项报 告 主 要从 中低 技 术 产业 在 经 济 发展 中地 位 与作 用 ,中 低 技 术 产 业 实 现 创 新 发 展 的 组 织 与社 会 前 提 和 运 行 机
展, 并认为应 当从 促进核心企业 增长 、 发展产业技术创新 体系 , 增强引进技术 化等方面提升中技术产 业的 国际竞争力。王允 肖 贵(0 2 提 出应 当将发展 中技术产业作 为我 国未来产业政策 的 20 ) 中长期 主题 。白玲 、 邓玮(0 8 的文章介绍了欧盟“ 20 ) 低技术产业
是“ 低技术 ( 知识 ) 模式 , 就业 与增长 的政策与创新 对欧洲 ‘ 旧经
济 ’ 贡 献 ” Fnl e ot fh r et“oi n n oa o 之 ( i p ro ePo c P lyadIn vt ni aR t j c i n
L w— h Kn wld e F r t n.Emp o me t& G o h C n rb — o T c o e g o ma i o ly n r wt o t u i
技 政 策制 定 者 眼 中 , 济 的高 增 长 就 等 于 发 达 的 高 技 术 产 业 , 经 而 发 达 的高 技 术 产 业 就 等 于 R D 高强 度 。 于这 种 现 象 , E D科 & 对 O C 技 工 业 司 ( S I科 技 政 策 处 处 长 丹 尼 尔 ・ 尔 金 就 提 出 了 善 意 D T) 马
近 年 来 , 中低 技 术 产 业 的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就 成 为 了 帮 助 我 们
理解这 个“ 黑箱 ” 的最 好T具 : 高技术 产业并 不简单 等同于 高经
济 增 长 , 使 是 在 发 达 经 济 体 中 , 技 术 与 中 低 技 术 产 业 对 经 济 即 低
2 欧 盟 “ 技 术 产 业 政 策 与 创 新 ” 究 报告 评 析 低 研 2 0 年 1 月 , 自欧 盟 9个 国 家 的 学 者 共 同 开 始 了 “ 技 02 1 来 低
实际 上 是 一 个 非 常 复 杂 的 黑 箱 。 ”
学界一般认 为 , 中低技术产业 主要有 以下 3个 特点 : 以优 ①
化工艺 、 改进设计 、 提高灵 活性 和客 户满 意度 为 目标 。 以渐进 ②
创 新 为 主 要 模 式 。③ 以 干 中学 和 用 中学 的 实 践 积 累 为 主 要 驱 动 力。
作 者 简介 : 许
超 , ,9 0年 出生 ,0 7年 毕 业 于扬 州 大 学 , 男 18 20
硕 士 , 究 实 习员 ,3 0 2 山西 省 太 原 市 研 0 00 ,
山西科技
S N I CE C N E H O O Y HA X I N EA DT C N L G S
的最终报告。
PL T研 究 主 要是 针对 O C IO E D组 织 中 1 个 成 员 国 的 中低 技 1
收 稿 日期 : 0 0 2 0 2 1 —1 —1
术 产 业 情 况 展 开 调查 。其 主 要 目的 是 回答 3 问题 : 一 , 达 个 第 发 的 工 业 国 中 中低 技 术 产 业 稳 定 发 展 的 原 因何 在 ; 二 , 第 中低 技 术 产业是 否也具备 创新性 、 否存在特殊 的创新模 式 ; 三 , 何 是 第 如
新 体 系 、 善 知识 产 权 保 护 、 强 诚信 文化 更有效 ,研究项 目对此提 出了由六个指标
组成 的指标体系 , 它们分别是 R D投入 ( & t sy 、 & R D i e i )设计投 n nt
入 ( ei nesy 、 术 投 人 ( eho gclnesy 、 能 投 D s nit i ) 技 g nt Tc nl i t i )技 o ai nt 入 (k ln ni )创 新投 入 (Invt ni esy 和 组 织 创 新 能 S i t sy 、 li e t noai tni ) o n t 力 ( rai tn lnoa vns)希 望 能 够有 助 于 摆 脱 过 度 关 注 O gn a oa invt ees , zi i
读 也 越 来 越 深 ,最 明 显 的 就 是 为 一 国或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做 出 巨大
密集度 小 于 3 %的产 业 。O C E D依据 R &D经费或 R D密集 度 &
( &D经 费 对 总 产 值 的 比 值 ) 企 业 分 类 为 高 技 术 、 R 将 中技 术 和
的贡献率也远远高 于高技 术产业 。欧盟 于 2 0 0 5年底完成 的“ 低
技 术 产 业 政 策 与 创 新 ” 究 ( o c n nvt ni o tc ) 研 P l yA dI o ao nLw—eh i n i
术产业政策 与创新 ” PL T 的研究计划 , 20 ( IO ) 于 0 5年 1 2月结束。
( 注② ) 为这 一结 论 提供 了全 新 的研 究视 角 与有 力 的分析 框 则 架 。中低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 用 , 对于 以中国为代 表的 、中低技术产业在 国民经济 中 占据 主要地 位且正处 于经济
转 型 与产 业 升 级 关 键 时 期 的 新 兴 经 济 国家 而 言 更 具 借 鉴 意 义 。 本 文 即 试 图 在 回顾 中低 技 术 产 业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对 欧
中 高 技 术 产 业 中 低 技 术 产 业
5 >R D/ 售 总 额 >3 % & 销 % 3 >R / 售 总 额 >09 % &D 销 .%
低技 术产业
09 >R& / . % D 销售 总额 >O %
的警告 :R D水 平与经济增长 的关系并不是 一种简单 的关 系 , “&
R &D研发 强度 的误 区 。
从 国内研究现状来看 ,学者们对于 中低技术产业 的地位 与
作 用 已经 有 所 认 识 ,而 且 在 其 对 经 济 贡 献 方 面 已经 有 了 比较 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