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施教,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而又不能自我调控时所表现出的强烈低触情绪,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
一、逆反心理在学生中的表现(1)超限逆反。
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个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所引起的逆反心理,即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
(2)情境逆反。
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主体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或做其他事情,以示不满。
(3)信度逆反。
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与不信任。
(4)禁果逆反。
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于是便出现“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5)自主逆反。
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
(6)归因逆反。
即他人的说教、做法错误或动机不良引起的逆反心理。
(7)失衡逆反。
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或自相矛盾,不能自园其说,失去平衡。
(8)人格型逆反。
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心理疾病或品行不端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的成因(一)理论成因:(1)哲学依据。
人的认知差异是形成逆反心理的哲学依据。
(2)?遗传因素。
人的遗传素质是形成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或自然条件。
(3)社会因素。
逆反心理是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4)主观因素。
就主体的逆反心理而言,主体需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社会表现出主体对客观环境要求的逆反心理现象。
(二)直接诱因:(1)就学生而言,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学生的性格、心理品质、?心理承受能力、?认知水平以及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2)就教师而言,教师的人格品行不端、教学水平低下、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形象不佳等因素都能成为引发学生逆反心理的导火线。
如教师言行不一,传授知识出现错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与学生感情格格不入等都是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小学班主任化解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小学班主任化解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提到逆反心理,我们往往就会自然的与中学生相联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化,加上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他们的心理年龄以及身体发育较之以前有所提前,青春期由以前的13、14岁提前到现在的11、12岁。
这正是小学五、六年级的阶段,所以说,如何面对和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已经是小学班主任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极力想摆脱老师的管教。
尤其是小学老师,他们习惯于手把手的教育,希望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这无疑是给学生套上了无形的枷锁,这也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逆反心理也随之产生。
当然,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同于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它有自己独特的外在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无言的抵抗。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学生应该是天真活泼,能言善道的。
所谓“童言无忌”就是说小孩子敢说敢言。
小学生叽叽喳喳不休的吵闹曾经让中低年级的老师大伤脑筋。
可是到了高年级,这种状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师忽然发现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了。
作业没有完成,以前会编排出千万种理由,可是现在却沉默无语;同学之间发生了争执,以前会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辩解,可是现在却双目对视、一言不发……学生用无言表达着内心的抵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无言我们都把它理解为学生的逆反心理,例如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或者反省自己过错时也会表现出无言。
2、面容初露狰容。
用“灿烂的笑容”、“可爱的笑脸”等词语来形容小学生一点都不为过,即使他们生气时,也是那样的可爱、惹人发笑。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保靖县复兴学校秦加运[摘要]:‚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一种逆向反应的情绪,文章从逆反心理的特点、逆反心理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了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姜廉等。
并且对如何预防学生的逆反心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逆反心理;表现;消除闲暇之余,老师们感慨较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如今学生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君不见:与老师‚顶牛‛的现象多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也增多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了教师工作顺利进行的‚拦路石‛。
‚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一种逆向反应的情绪。
用通俗的话说,‚你要多这样我偏要那样‛,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组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宜传。
(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
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
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角喇、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或期望产生的一种抵触或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家长、教师或学校规定的抗拒,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或对同伴压力的盲目服从等。
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逆反心理的原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追求独立和自主,对权威产生质疑。
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行为。
个人性格: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权威的性格特质。
对应措施: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强化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教育学生理解规则和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4.提供自主性和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冲突。
提供冲突解决的策略,如冷静下来、寻求帮助、协商和妥协等。
6.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规则设定。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同时提供温暖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7.专业支持:对于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帮助。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
新时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理顺和消除
有 的 父 母 为 了 让学 生 上 进 采 取 打 的 错 误 教 ( ) 好 入 学 前 教 育 : 迈 进 一 个 新 的 1做 在 育 方 式 , 的 父 母 为 子 女 的升 学 、 费 、 有 学 衣 学校 、 始 学 习专 业 之 前 , 校 首 先应 向学 开 学 食 、 业 筹 钱 筹 物 筹 门路 并 拿 这 些 作 为 对 生 介 绍 所 学 专 业 的 培 养 目标 , 设 课 程 的 就 开 子 女 的 刺 激 让 其 发 奋 学 习 , 知 对 学 生 造 门 类 , 程 简 要 内 容 及 在 整 个 知 识 体 系 中 不 课 成情感威胁而 产生逆反心理。 的 地位 与 意 义 , 与将 来 实 际 工 作 的 联 系 , 及 社 会 风 气 、 会 环 境 无 时 无 刻 的 不 在 使 学 生 有 足 够 的 思 想 准 备 , 社 又可 以 使 学 生 影 响 着 学 生 思 想 , 是 产 生 逆 反 心理 的 一 端 正 态度 、 确努 力方 向 , 发 对 本专 业 知 也 明 激 个 重 要 方 面 。 新 时 期 就 业 的 不 公 人 单 识 的 学 习 兴 趣 。 如 用 位 对 就 业 学 生 的 苛 刻 要 求 等 , 学 校 教 育 使 ( ) 每 堂课 开 始 时 要 求 每 位 任课 教 师 2在 与客 观 现 实 存 在 差 距 , 容 易 引 起 那 些 对 向学 生 交 代 清 楚 本课 的 学 习 目标 和 任 务 , 很 事 物 较 敏 感 同学 反 感 , 同学 最 恨 官 僚 主 义 、 这 一 内 容 在 学 科 体 系 的 位 置 , 做 到 教 书 并 不 正 之 风 、 权 谋私 等 社 会 现 象 , 果 教师 育 人 。 以 如
象 的 教学 内 容 生 动 、 象 、 体 , 引 学 生 形 具 吸 的注意力 , 引起 学 习的 兴 趣 。 教学 中善 于 在 设 疑 , 发 学 生 探索 的 愿 望 和 培 养 探 索 能 启 力 , 人 云 :思 起 于 疑 ” 是 这 个 道 理 。 古 “ 就 还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第一部分:活动背景在当今社会,学生逆反心理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许多学生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种种困扰,表现出反抗、抵触、不合作的态度。
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给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困扰。
因此,开展逆反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逆反心理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部分:活动目的1.了解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特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提升。
2.通过开展逆反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形成有力的教育支持体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活动内容1.开展心理测试和访谈,了解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2.组织心理专家讲座,介绍逆反心理的成因、特点和处理方法。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解决心理困扰。
4.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互动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开展自我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开拓学习思维和发展潜能。
第四部分:活动流程1.确定逆反心理辅导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邀请心理专家和老师参与。
2.进行心理测试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3.组织心理专家讲座,介绍逆反心理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方法。
4.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途径。
5.组织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和合作。
6.开展自我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7.总结活动成果,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做好准备。
第五部分:活动评估1.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对逆反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意见。
2.根据评估结果,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3.评估活动的长期效果,了解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的改善情况,为学校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中学生的心理世界逐渐复杂,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呢?一、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既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社会环境方面,社会风气、社会压力等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二、正确应对中学生逆反心理1. 增强教师的理解力: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到学生言行中的自我表现,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宽容、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2. 减轻学生的压力: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减轻学生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倡导有效的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真诚地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信任和空间。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成功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三、策略运用1.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对待师长、同学、家长都要充满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和家长,学会沟通和交流,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安静、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集中精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竞争是中学生难以避免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5.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学生逆反心理的浅析与对策
学生逆反心理的浅析与对策
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指导时,因为受到
抵触或不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反抗或逃避的现象。
这种心理现象是由
于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心理因素受到阻碍,从而产生
的一种心理抵触。
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和学校中。
在
小学阶段,学生缺乏独立性和自我观念,往往不能理解家长或老师
的教导,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学生逐渐具有独立性,但
对于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仍存在抵触情绪。
在高中阶段,学生逆反心
理更加明显,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应该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针对学生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了解学生的情况:学校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
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2.尊重学生意见: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地倾听
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在给予指导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在
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逆反心理。
3.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
支持。
4.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逆反情绪的产生。
学生逆反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家长和老师应该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建立良好的教育和指导关系,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缓解逆反心理教育心得体会
缓解逆反心理教育心得体会
在我参与缓解逆反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至关重要。
在面对逆反心理的学生时,我们必须消除他们对我们的疑虑和抵触,只有建立了互信的基础,我们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其次,倾听是成功缓解逆反心理的关键。
逆反心理的学生通常都有强烈的情绪和意见,他们希望有人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抱怨和痛苦,并尝试理解他们的立场。
通过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洞察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积极的沟通也至关重要。
与逆反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先决条件。
我们需要用积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鼓励和赞赏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努力。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谈话技巧,比如启发式提问和让步性沟通,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最后,不断学习和改进是成功缓解逆反心理的关键。
逆反心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断寻找更有效的途径来缓解逆反心理。
通过参与缓解逆反心理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真正关注和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走出逆反心理的困
境。
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并且我愿意继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教育者,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中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中学阶段,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抵触情绪,拒绝适应和接受传统教育方式和规范。
逆反心理的表现包括言语上的抵触、行为上的抵抗,甚至可能引发不良行为。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往往有多方面,如下:1.成长过程中的认同危机:中学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产生疑惑。
他们可能对学校和教育规范产生怀疑,并试图通过表现逆反心理来寻找自己的独特性。
2.学校压力过大: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他们可能感到无法承受,产生逆反情绪。
他们可能对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感到不满,因而表现出反抗和逆反的行为。
3.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存在冲突、不和谐或高压等问题,中学生可能将逆反情绪发泄到学校和教育机构上。
解决逆反心理的措施和做法有以下几点: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提供心理支持。
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适当的发泄方式。
2.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学校应提供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让中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和成就感。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3.关注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的情感需求。
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并与学生密切合作解决问题。
4.教育个人自主性和责任感:逆反心理常常伴随着对权威的质疑和抗拒。
教育者应鼓励中学生发展个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 会 的发 展 而 不 断 发 展 的 。过 去 有效 的教 育内容与教育方式 ,今 天 未 必 可 行 。学 生 不 满 意 “ 一 老 套 ” 的 东 西 ,与 成 年 人 相 比 ,更 少 有 传 统 的 习 惯 思 维 与 保 守 思 想 ,更 不 会 固 步 自封 , 因此 比 较 容 易 发 现 成 年 人 思 想 中 习 以 为 常 的问 题 ; 同 时 ,对 新 鲜 事 物 与 新 鲜 思 想 的 吸 收 能 力 又 比 成 年 人 强 。 就 这 点 来 说 , 中学 生 身 上 的 逆 反 心 理 是 有 一 定 积 极 性 与 合 理 性 的 。 教 育 工 作 者 往 往 可 以从 学 生 逆 反 心 理 反 应 中 ,找 到 自己 工 作 上 的 弊病 与 缺 陷 ,及 时 加 以调 节与改善。 由 于 中 学 生 逐 渐 产 生 了成 人 感 和 自我 独 立 意 识 ,所 以 容 易 产 生 逆 反 心 理 ,家 长 和 老 师 要 细 致 观 察 ,深 入 了解 学 生 的心 理状 态 及 其 形 成 根 源 ,因 人 施 教 ,对 症 下药 ,使 中学生健康成长。
一
主观 上 努 力 1中学 生 要 提 高 自我 意 识 水 .
.
情 。另外 ,教师还要做一 些思考 和调查工作 。当过后再处理 时就 容易心 平气 和 ,且 更客 观一些 。 教师要 学会控制 自己的感情 ,这 样 可 以减 少不 必 要 的 冲 突 ,减 少 学 生 的逆 反 心 理 和顶 撞 行 为 。 对 于 中学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逆 反 心 理 要 做 具 体 的分 析 。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学 生 的逆 反 心 理 是 对 学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
年龄 对于这样 的学生 . 教 师就不 能完全将其
当成小学生来 对待 . 而要 真心同学生交 朋友 . 用心与学生 进行沟通 和交流 只有让 学生感 受 到教师的真心 . 并认识到 自己同教 师对着 干
是错误的行为 . 才能解开学 生心中的症结
生 对 自己不喜 欢的课 程就不学 .慢 慢地 成绩 下降. 最 后 自暴 自弃 。 甚 至有些学生逐 渐动摇 自己的理 想和信念 . 最后荒废 了 自己的学 业 。
见强加给学生。在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时 . 教
师意见很大 . 久而久之都不愿意上这位教师的
课 这也是学生逆反心理产生 的一个原 因
二、 教 学 中正 确 处 理 学 生 逆 反 心 理 的 途径
师正确进 行引导和 教育 .就 能够正确处 理学
生的相 关问题 反之 . 如果学生带着逆反心理
小 学生正 处于逆反 心理的初 始阶段 .如 果教
学生 的承诺 不能及 时兑现 如有些 教师对 学 生承诺不会拖堂 . 但是每到这位教师上课 时候
就会拖堂长达十分钟之久 . 导致学生对这位教
( 三) 真心尊重 学生 . 爱护学 生 小学生 的 自尊心非 常强 .同时也非 常脆
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了解学 生的合 理 要求 。 尊重学生 的内心世界 . 走进 学生的生 活 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不能将 自己的意
f 三1 教 师教学 中的不 当做法
小学 生逆反心理 的产生 与部分小 学教师 的不当做法也有关系。例如 . 有些小学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比较 严厉 . 对于学生的过错总是采
取非常苛刻的办法 . 甚至对学生进行当众侮辱 或者体罚 . 这就导致 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
【高中数学】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高中数学】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
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不同原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是办好课堂,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课堂风气和学风。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第三,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施展才华,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合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作用。
教师应大胆利用青年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应避免偏见。
推理时,不仅要讲好的一面,还要讲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
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
如何化解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
如何化解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现象描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在学校和家中往往“不听话”“不受教”、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
长此以往,就会对个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否定性的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从而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所以,合理化解、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现象。
1、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这部分学生对学校、家长、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以偏概全,否定正面宣传。
2、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的作用,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
在这些学生心目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而对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肆意讽刺、挖苦。
4、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制。
这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甚至仇视,因此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产生的原因:(一)主观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
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时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
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批评和家长的指点、提醒、等看成是“管”、“卡”、“压”,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不听从管理和教育。
(二)客观因素1.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
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首先,教师教育方法上的不当。
主要是部分教师没有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处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处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作者:杨丽萍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1期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
所谓逆反心理,它指的是学生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它是集正确逆反和错误逆反为一体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的产物。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引起心理障碍。
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
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
作为教师,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这种心理,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消除这种心理。
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够从心里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也就是说,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自尊严的人。
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学生的自尊,所以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学生中大致有四种表现形式:超限度逆反、情感逆反、自主逆反和人格逆反。
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几种学生的逆反心理呢?一、超限度逆反,即客观要求超出主体的承受能力、知识水平。
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毛病而不给予理解和帮助,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问题的实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即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偏打鸡。
针对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信息传媒构成了他们成长的起点。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自身的成长已经被赋予许多现代化的因素,表现出许多稚嫩的现代意识,他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青少年都渴望民主、平等。
因此,他们厌恶反感,专横、粗横、专制、压制的教育方式。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与教师交往合作的愿望和兴趣极低,甚至对教师的教育反感拒绝,即出现超限度逆反心理。
正确认识和纠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1小学生J . 理成长成熟的阶段特征 小学生 好奇心 强 , 对任 何事情 都 希 望探个 究竟 。 对于 家长和 教师 明令 禁止 的事情 , 想看 看违反 了以后 会 也 出现 什么结 果 , 故意 不听 话 、 犯错误 。
些 教 师 言 行 不 一 。教 育 学 生 不 吸 烟 喝 酒 , 自己 却 在 上 课 时 吸 烟 ,带 着 酒 气
把较 难的给成绩较 好的学生 回答 。着
力满 足 各 个 层 次 学 生 的 要 求 ,使 他 们 都 得 到尽 可 能 的 发 展 。
活动 能力 的增强 , 会产 生挣脱 师长 的 管制 ,“ 自己的事 情 自己干 , 自己 我
发 现 他 们 的 长 处 , 最 大 程 度 地 发 挥 其
而逆 反 心理 是 当前 小学 生 中普 遍 存
在 的 一 种 不 良 心 理 。 它 严 重 影 响 了
聪 明才智。 当他们觉得老 师值 得亲近、 信赖时 ,就会把老 师的教育认为是 出 于好意 的劝导 而愿意接受 。
学 生 的 健康 发 展 ,妨 碍 了学生 学 习 活动的正 常进 行 , 响 了家庭 、学校 影
子 自身的实 际水平 不相适应 ,与孩子
的 发 展 潜 能 也 不 一 致 。 因 此 ,当 孩 子
妙化解 。 1 要信任和尊重学 生 . 教师要信任和尊重学生 ,不能 当
众 点名 批 评 他 们 、 揭学 生 过 去 的 短 , 而
发 现不管 自己如何努 力也 达不到父母 的要求时 ,便会 自暴 自弃 ,对抗父母
另外 ,随 着 小 学 生 活 动 范 围 的 扩 大 、
为不 同层次 的学生设计难 易程 度不同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面对教育、学习、家庭生活等方面出现的一种反抗和抵触心态。
这种心理表现在小学生中较为常见,特别是青春期前后的孩子更加容易出现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包括不服从教师和家长的安排、抗拒学习、自卑自负、故意与人对着干等。
对于小学生逆反心理,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疏导策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下面将提供一些疏导策略供参考。
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积极主动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烦恼,并合理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能力的低估或过高期望,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鼓励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在教育中注重赞扬和鼓励,通过及时表扬、奖励积极行为和进步,逐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挑战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为了维护学校和家庭的秩序,对于小学生的逆反行为,要及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并严格执行。
在制定规则时要与小学生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五,加强心理辅导和个性发展。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矛盾和问题。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班和活动,培养他们的特长和才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正确处理家庭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影响力和责任。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规则和约束,并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和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素材 的积累亦没有 良好 的习惯 , 中无墨 、 产技术 , 胸 手 劳动后教师组织讨论劳动中“ 听到了什
中无料 ,没有积累到更多可 以自由驾驭的写作 么”看到 了什 么” 怎么做 的”怎么想 的”最后 “ “ “ ,
三、 演农戏 。 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整天生活在农村 ,除了干农活时得到
的重 要问题所在 , 作文教学 中迫 切需要解决 是
的实 际问题。 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
要想写出有价值 的作文 ,光凭干农 活还是
不够 的, 我们每周专门开辟一节 “ 话农事 ” , 课 组 步。
向学跟随爸爸妈妈看 电影时 见有人主动让票绐
一
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 ,便有了二人合作表演
他们还和农民打交道 , 看到许 素材,在 阅读 中积累的词汇大多不会在作文 中 再写 出农作 。《 插秧》锄草》割豆子》 《 《 等农作就 的第一手材料外 , 多来 自农村的新鲜事 ,我就鼓励 学生编成短剧 运用 ,阅读积累和表达运用之间缺少有效 的链 是在这种情况下写 出来的。 同时, 语文教师平时 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 的体会 ,一旦布置写作 坚持引导学生 写观察 日记 , 从家庭的小饲养 、 小
立足农村, 写好习作
一连云港市赣榆县青 口镇第二中能及 的家务劳动 , 星期 日、 集 中评议 , 节 商讨取舍。这样 “ 三人一台戏” 学生 ,
词 和言之无 物是 学生作文 中最 突 出的两个 问 假 日和家 长一起下 田干农 活 ,然后把干活的过 所积累的素材除亲 自干过的外 ,其他人干过 的 题。 俗语说 “ 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 因此不少学生 程记录下来 ,把干活 时观察到 的东 西写下来 。 农活也仿佛就在眼前 ,对所有 的农活有 了感性 ,
为 了应付只能胡 编乱抄 , 写作 内容 虚假 、 空洞 、 《 施肥前后》 油菜》 刨花生》 《 《 等农作便是这一举 认识。董安康 同学说“ 刚学锄草要慢 , 要掌握要
离 王 只 乏味 , 作文 中常常出现“ “ ”空” 抄” 假”大 “ “ 现象 。 措的结果 。 二是在学校开辟学农基地 , 基地中有 领 , 苗近的要用手拔 ……” 豆豆 同学说 “
.
本, 让其他 同学观看。“ 演农戏” 生动有趣 , 符合
学生 的年龄特点 。 表演者津津乐道 , 观看者兴趣 文 ,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愁眉苦脸地说 “ 写什 种植到家庭成员 、 亲朋邻居 的一言一行 ; 从周围 盎然 。 多人表演时学生相互配合 , 既丰富了感性 么” 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 内容可写。 , 无 有些 人群 中的一件小事到大大小小 的新鲜事 ,都可 材料 , 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 。 能多人参 不 同学经历 的事情不少 , 但到作文 的时候 , 一片朦 以用观察 日记 的方式作记录。指定每个小组将 与的 , 我们就鼓励 学生演 “ 角戏 ”直接倾诉所 独 , 胧 , 们往 往觉得有话说不 出 , 内容写不好 。 学农基地里 的一种农作物作为观察对象 ,天天 他 有 见“ 材料” 。窦淮安同学星期 天跟家里人上街赶 这些 ,实 际上都归结为一个积 累的问题—— 写 观察 , 时记载 , 索 、 及 探 研究这 种农作物一年 四 集 , 到农 科站的“ 见 庄稼 医院 ” 在街头 向农 民介 作素材 的积累 问题 。 因此 , 我们认为缺乏写作 素 季的变化 和生长规律。 绍农业科学知识 , 于是便有 了小戏《 赶集》 李 贝 ; 材的有效积累是阻碍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 高 二、 话农事 , 提炼写作素材
立 足农村 , 干农 活、 话农 事、 演农戏 、 写农作 , 家” 取 的道理。今年初春大雾 , 齐德 阳通过 和家人 笔下 呈 现 。 得 了很好 的效果。
一
交谈 , 掌握 了“ 春雾 暖, 夏雾热 , 秋雾凉风 , 冬雾 雪” 等农 谚。
2交流评讲 。作文时我们鼓励 学生把写好 . 的“ 农作 ” 在大家 面前读 , 教者 在学生写得成 功
1自由作文 。 . 我们每次作文均安排在“ 话农 实感。 面广量大 的农村小学学生 , ” 生在农村 , 发表。 长 刘亚妮和妈妈去锄草 , 知道了“ 前腿 弓, 后 事” 之后 , 教者提 出习作要求 , 不作题 目限制 , 学 在农 村 , 接触 的是蕴含无数 知识和学问 的农村 腿蹲 , 锄草锄到农作物 的根。” 孙玉文跟妈妈 一 生情绪高涨 , 想写什么就写什 么 , 自由地 、 随意 生活。鉴于此 , 近年来 , 者着力尝试指导学生 起 给蚕豆施肥 , 笔 知道了“ 庄稼 一枝花 , 全靠肥 当 地作 文,一切来 自农村 的材料都可 以在他们 的
右手拿着镰刀 , 左手抓住 究其原 因, 是农村学生阅读量偏少 , 阅读面也不 桃园、 田、 园、 麦 菜 棉花 田等。 组织学生一起 到基 见妈妈两脚 自然分开 , 小撮豆秆 , 弯着腰 , 割起来 。” 广, 阅读兴趣更有待激发 , 对生活 的观察和对写 地参加劳 动,请有经验 的老农现场讲解农业生
界、 认识 自我 、 进行创造 胜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
1 . 交流“ 自农村 的语言 ” 来 。学生把干农活
学应贴近学生 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 过程 中收集到的材料讲给全班同学 听,讨论这
达, 应引导学生关 注现实 , 热爱生 活 , 达真情 些材料的意义及用法 ,然后评 出最佳材料集 中 表
四、 勤习作 , 高写作能力 提
《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写作是运用语 织 学生 “ “ 话农 事 ” 从 而走好 由做 到写 的关 键 ,
一
《 一张电影票》 。 作文难 , 最关键的还是 “ 。在干农活 、 写” 话 农事 、 演农戏 的基础上 , 指导学生写好农作是 全
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