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导学.doc

合集下载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学案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学案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如何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知识结构】:根本原因背景导火线内容中日甲午战争过程: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5年《马关条约》对中国:影响影响对日本:对国际: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性质口号概况清政府的态度:镇压---利用---镇压意义结局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900年6月至1901年9月过程1901年9月签订条约社会性质影响加深了苦难侵华大本营【知识梳理】: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对外扩张政策。

(2)转嫁经济危机和国内人民视线(3)导火线:。

2.战争的经过:(结合教材插图了解战争过程)1894年7月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1895年3.战争的结局——清政府战败,接受《马关条约》(1)《马关条约》的内容①割地②赔款③开放通商口岸④投资设厂(2)《马关条约》的危害①侵略势力深入②阻碍民族资本③国家财政困难4.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方面:A、马关条约的危害B、刺激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陷入及其深重的民族危机。

C、甲午战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

D、激发了民族意识,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

(2)对日本方面: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成为亚洲强国。

(3)对国际方面:刺激了列强争夺和瓜分中国的欲望,同时列强在远东的矛盾激化。

5.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甲午战争中中国军民组织了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涌现出了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聂士成等爱国将领;(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涌现出了刘永福、徐骧等爱国将领。

高中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史料分析、列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重点:中日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学方法:1.材料解读法2.知识迁移法3.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

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

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展示重点难点)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一部分:国家主权,大梦谁先觉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回答【合作探究】1、中日甲午战争之因材料1: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岳麓版必修1)2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岳麓版必修1)2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

能力目标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提高辩证评价历史事物的思维能力。

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以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政策。

(2)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

(3)导火线:朝鲜的起义。

2.爆发: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但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探究讨论这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场景,结合所学分析比较两个条约在内容方面的异同点。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主要从不同点中比较得出)4.影响(1)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①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②经济:中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政治: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的序幕。

(2)抗争①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加深。

(2)直接原因:外国势力猖獗。

2.性质: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

3.概况(1)口号:提出“”口号。

探究讨论如何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2)范围:势力遍及地区。

(3)活动①阻击八国联军进攻。

②进攻北京使馆和教堂。

4.结果: 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1)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2)打击了的嚣张气焰。

(3)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经过: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从天津进犯,8月,攻陷北京。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 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 结合明治维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让学生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且进一步理解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 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

【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社会影响【学习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自主学习】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阅读教材P57第一、二段及第一段小字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过程:1894年,日军在偷袭清军运兵船;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爱国官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壮烈殉国。

4、战后清政府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合作探究一】:结合课本p58 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口号:3、结果:4、性质:5、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直接原因:2、过程: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8月,攻陷北京。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特点和要求的是那两条规定?⑵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得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

”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⑶概括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拓展延伸】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怎样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从割地看:《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2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2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脉络】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

借外债。

4.影响:二、义和团运动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当堂巩固】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5.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7.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8.《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邵秋影审核人:李志姓名:班级:第周编号:14 授课时间: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Ⅰ、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Ⅱ、预习提纲一、甲午中日战争(一)背景1、世界大背景:1870s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开始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2、根本原因:_________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_________的既定政策3、具体原因:_______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_________,政局不稳。

4、直接原因/导火索:_________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二)经过1、开战: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_________洋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_________展开决战。

内容危害割让________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_________列岛给日本刺激列强野心,掀起瓜分狂潮赔偿_________两白银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大举外债。

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和经济开放_________、沙市、苏州、杭州为新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_________ 体现帝国主义由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时代特点,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拉开了列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竞相在中国土地上划分_________。

(3)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客观积极影响(1)清政府面对统治危机开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人民展开_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

(资产阶级维新派走上变法改良的道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武装推翻清政府的道路—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2、对世界:(1)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2)日本战胜提高了国际地位,战争赔款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3)德国,俄国在远东的实力加强,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历史必修1岳麓版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必修1岳麓版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使用对象:时间:课题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驱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即四次侵华战争。

难点:历次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到亡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15分钟)甲午战争一、背景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制定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②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二、经过: 1894年7月丰岛海战,9月黄海决战三、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帝国主义阶段侵略的主要方式)四、影响: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①经济上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b、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巨额战争赔款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②政治上a日本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西方列强。

b、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C、清王朝开始军事改革,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近代史上列强有过哪些侵华战争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

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

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中日甲午战争1.甲午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制定了征朝侵华的侵略扩张政策,而侵华战争就是上述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

(日本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苦,国内市场狭小,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积极寻求对外侵略扩张,以期从中寻找出路,并制定了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大陆政策”。

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最后是侵占亚洲,称霸世界;其中,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1]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1]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括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制作人王云霞李海英孙立萍审核人王永民时间 2011-10-24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括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本课难点: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加深
课后用(课后检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第 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 1894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括中国军民抗争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领会中华民族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

【中心打破】要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合约》和《辛丑合约》内容和危害。

难点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加深;认识“扶清灭洋”口号和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

【预习清单】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 1895 )(一) . 历史背景1. 国际环境: 19 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阶段过渡,加紧对外侵略扩充。

2. 根来源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渐渐形成了侵略,b5E2RGbCAP占据,从而征服的对外扩充政策(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3. 重要原由: 1890 年日本发生,社会动乱政局不稳,日本政府希望经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视野。

4. 引火线: 1894 年,朝鲜起义(二) . 经过1. 时间:从到。

2. 主要战斗①丰岛海战: 1894年 7月,日军在袭击清军运兵船,标记战争迸发。

②黄海大战:年 9月,③威海战斗:年,三军淹没。

(三) . 结果: 1895 年,清代战败,被迫签署了《》内容:①割地;②赔款③开埠;④设厂危害:①割地进一步损坏了中国的主权,使半个世纪与祖国分别。

②巨额赔款甲种了的负担,使财政不堪重担,不得不举借欠债。

③新口岸开放,列强侵略权力深入到。

④外国资本挤压,严重阻挡的发展。

(四) . 影响:1. 政治: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降落,被称为“”②宣布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开始改革。

③刺激了西方列强,以“” 为初步掀起的浪潮,严重损坏中国主权。

p1EanqFDPw④促进中华民族觉悟,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农民阶级: ___________(民族财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财产阶级: ___________ 、 __________DXDiTa9E3d 2. 经济:① 19 世纪末,跟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其经济侵略由以为主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最新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

最新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010学案一、学习要求与提纲:记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主要史实;战争的失败对中国影响;义和团史实、性质和评价;能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归纳列强60年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哪些趋势?历史进程:⑴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及其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及其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⑷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趋势:⑴侵略国家的增多:从一国到多国列强共同侵略⑵经济特点: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⑶政治特点:从局部宰割、整体瓜分到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3、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日本从战争中得到的巨额的赔款和大量战利品,一跃而成为亚洲的强国,挤进了列强行列,提高了国际地位,英日同盟形成。

日本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则跌入万丈深渊,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但也正值此时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三、训练巩固:1、在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北京曾两次被侵略军占领,两位在位的皇帝外逃,他们是A、道光、咸丰B、同治、慈禧C、咸丰、光绪D、光绪、宣统2、“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A、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C、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D、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3、宝岛台湾在1945年回到祖国怀抱。

之前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走台湾的?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何梅协定》D、《淞沪协定》4、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B、拆毁大沽炮台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最新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考试必备)

最新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考试必备)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对外扩张政策。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

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决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马关条约》。

(1)内容(2)还辽:在列强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交还辽东半岛。

4.影响(1)客观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①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②经济: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③政治: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2)主观方面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知识点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斗争①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义和团运动兴起。

②口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③活动: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5)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2)经过:1900年6月,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高一历史一第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高一历史一第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识分析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
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
和历史意义.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教学难点: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
断加深的过程
日本国土狭小,
资源匮乏(出示日本地形图)
②经济危机,国内矛盾重重
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④长期充分的战前准备:
政策上,“大陆政策”;军事上,扩军备战,搜集情报
(2) 中国:
①政治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材料:慈禧挪用北洋水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军费庆寿与日本天皇皇后捐献首饰作军费对比)
输出)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影响:
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正觉醒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
1、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①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欲望。 ③西方国家借口义和团运动威胁到他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2、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3、义和团与清政府关系的变化:利用——围剿(说明义和团对 清政府认识不清) 4、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 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运动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扶清”表明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使义和团放松了对 清政府阴谋手段的警惕,给义和团带来了灾难。“灭洋”具有盲 目排外的思想。 三、问题过关 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
3.设计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战争事件的脉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战争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虚拟的历史场景,如模拟甲午战争的海战场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战争的过程。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伤害。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讲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两个历史事件的特点和意义。
2.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术语,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等。
3.能够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学会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使用说明】1.依据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内容并写上提示语;掌握记忆重点内容;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侵华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分析,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课前预习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预习自测】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A.日本制定既定的侵华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C.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D.中日海军黄海决战2.《马关条约》签订后,参与干涉还辽的三国是A.英法俄B.俄德法 C.英德法 D.英法美3.“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C.人民反饥饿斗争激烈 D.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迅速发展4.“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A.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C.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 D .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5.义和团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2A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 .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D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瓒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

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蛙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无答案)

14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目的】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学生熟记?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并且进一步理解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结合明治维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结合其内容,分析两次战争带来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马关条约?影响;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和?辛丑条约?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知识梳理】一、甲午战争〔年—年〕〔一〕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道路,制定对外扩张政策2.1890年导致政局不稳,发动对外战争转移视线3.导火线:〔二〕经过:1.爆发: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三〕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四〕影响1. 陷入深重的危机;2.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中国的程度大大加深;4. 加剧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场进展军事改革;5. 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进展不同形式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年—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甲午战败后,中国加深2.直接原因:在华外国教会权力激起民愤,反洋教斗争剧烈〔二〕经过:1.兴起: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斗争汇成中国北部的义和团运动。

2.活动:提出“〞口号,权力普及地区;阻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进攻北京和西什库教堂。

3.结果:清政府先是镇压,转而“〞,最后被中外反动权力结合剿杀。

〔三〕失败原因主观上:客观上:〔四〕意义1.性质:义和团运动是阶级的运动2.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3.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4.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年—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2.直接原因: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的利益〔二〕经过:1900年组成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导学案设计: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导学案设计: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3. 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知识梳理】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全球抢占投资场所。

(2)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形成对外扩张的(3)1890年日本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视线。

(4)导火线:【问题探究一】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2.经过(1)爆发标志: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丰岛海战)(2)1894年9月,中日在决战,北洋舰队爱国官兵丁汝昌、邓世昌英勇反抗。

3.结果:1895年,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问题探究二】1、甲午战争后,外国商船沿长江最远可到哪里?2、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与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思维拓展一】:1.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⑵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⑶巨额的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⑷外国资本挤压,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⑸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了军事改革。

⑹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中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导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复习要求:准确记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等);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有关义和团的基本史实、性质和评价;联系所学史实能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预习提纲(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侵略朝鲜、夺取、占领人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设问思考:全面分析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1)、1894年7月,日本在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2)、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

(3)、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1),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外国资本的压制,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

(2),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俄、德、法“”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改革。

(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概况: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义和团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

义和团提出“”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义和团还向北京和发起猛烈进攻。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

(3),结果及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完全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北京设立的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四、线索勾勒日本发展强盛——对外侵略扩张——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中国仍然落后——顽强抗击侵略——农民阶级奋起抗争——惨烈现实须继续探索五、重点、难点阐释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1)日本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

由于国内市场狭小,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侵略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国际环境方面:充分利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和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环境比较有利。

3),中国方面: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落后以及统治阶级的腐朽。

4),1894年,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给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良机。

2、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日本从战争中得到的利益是巨大的,有巨额的赔款,还有大量的战利品。

日本在战争中发了大财,一跃而成为亚洲的强国,挤进了列强行列,提高一国际地位,英国甚至同它结盟,视为平等的伙伴。

日本也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积极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则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战前,英、法还曾过高的估计中国的实力,一直把中国视为英俄在远东的缓冲力量,法国也曾在中法战争后把中国看作亚洲四强之一。

而这次战后,列强露出了凶残的本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但它给中国社会的震撼程度也远远超出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

3.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①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②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

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

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

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4.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①“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然而,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和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的。

因此,这个口号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中国人民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②这一口号继承了群众在反洋教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出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而只能将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思想认识阶段。

“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清”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和“大清”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不反对封建制度。

③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

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

六、知识运用一、选择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中国居民进行疯狂屠杀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3.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此评论是针对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大连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B.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C.日本控制朝鲜后,对朝鲜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D.日本割占台湾后,对台湾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5.《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相比A.数量增多 B.遍及中国南北沿海 C.深入中国腹地 D.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6.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的腐朽统治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C.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7.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A.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 B.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C. 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8.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②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④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小农狭隘意识”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运动主体力量为农民B.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以外国列强为斗争对象D.对西方生产方式的态度10.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妒归。

”“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

……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

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2: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

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

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3: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

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

他们说他们不能了。

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

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

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

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

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回答①材料1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②材料2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③材料3,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④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12. 对比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3.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一起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

第二种观点认为“受封建思想支配的反洋教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相悖反的,尽管事出有因,并有广大群众参加,但不能认为是正确的。

”“人们常说,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或有力地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这话是夸大了的”。

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论证你所同意的观点。

参考答案:【课堂检测】一、选择题 1——5 DABCC 6——10 BADDD二、非选择题11.①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基本属实。

②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

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③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

④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长期准备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