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收入分配的定义及在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2. 理解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以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3. 探讨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正义。
二、教学内容1. 收入分配的概念与作用(1)什么是收入分配?(2)收入分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 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市场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国家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混合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 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正义(1)收入分配公平的概念及涵义。
(2)推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文字引入收入分配话题,让学生思考现实中为什么有些人的生活资源丰富,而另一些人却处于贫困状态,并引导学生产生一些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
2. 拓展:通过服务于社会的职业,举例说明人们所获取收入的来源。
3. 讲解:讲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市场型、国家型以及混合型收入分配制度进行讨论,找出各种制度的优缺点,并分析不同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学生小结:将各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讨论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6. 课堂练习: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典型案例,并讨论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落实收入分配的公平。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有何新的认知以及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四、教学方法1. 示例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充分了解收入分配及其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
3. 演讲法:让每组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汇报中更好地理解各个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缺点,并学习到如何讲述自己的观点。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人教版必修1).doc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木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该框在本单元起肴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经过进入高中半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但面对现实性更强的收入分配与公平问题,在理解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憧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1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在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落实措施;%1憧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1提高学生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1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4、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依据:收入分配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
把握好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2)难点:%1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1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教学目标以及考纲要求(一)知识目标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以及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②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2、难点: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三、新授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漫画《企业收入分配》问题思考:上述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漫画反映出我国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公平的含义多种多样,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
教学过程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探究1】招聘启事1:太平电脑城A店是一家有10多名员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30元/天招聘启事2:太平电脑城B店是一家私营企业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2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提取10元佣金。
问题思考: 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教师总结:1、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二政治说课稿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二政治说课稿《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二政治说课稿陈教师的这节公开课是探索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验课。
课堂中,教师力求创设情景,科学设问,尊重学生,优化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话。
一、教学思想导入的视频很能打动人心,几乎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情景中。
为接下来开展对话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问题的设计能关照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教师提问亲切,生师互动热络,教师想扩大对话课堂教学效果的意图十分明显。
讲解重难点问题时,能配合学生思考进度,逐步把思考的成果板书在黑板上,而不是采用标签式的板书。
这种随着思维进展逐步板书,独具教师个性,显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最后用了一个图表式的文本作课堂小结,这种知识系统化的文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
学生进行生本对话的效率更高了,使学生在下课之后,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记忆犹在。
本节课体现面向全体的学生,注意创设情景,开展对话式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说明讲课老师具备较强的现代教育观。
二、教材处理和教法运用本课知识点多,涉及面广,重难突出。
授课老师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法、小组探究等方法,突破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导入新课采用的教学视频很能调动学生情绪,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很有帮助,只是,视频中表现低收入群众的`情景较多,没有强烈的对比。
如果有相应的对比性情景相衬,比如高档会所的里面豪华与不远处某个情景对比,等等。
这样的对比来那么两三个回合,反差越强烈,对学生思考问题越有帮助。
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现状这一环节教学中,学生情感很投入,虽然有可能挤掉“公平与效率”的时间,但慢节奏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共鸣,为理解公平分配的意义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突出。
在讲如何实现公平分配时,教师运用了小组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
课堂气氛热烈,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生师对话活跃,充分。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页2]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页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2、问题式教学法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1、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
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
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
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XX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
高中政治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一、说教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学习这门课程既能帮助我们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家经济制度、政策、发展状况。
这一框题能够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树立责任意识。
同时本框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历年考题,常常在材料题中出现,分值较高。
因此,讲好和学好本框内容十分重要。
2、说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掌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课后反思。
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辨证思维方法,为将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纠正学生对“公平”概念的错误理解,避免不必要的仇富心理。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①重点及依据重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依据:本框题的内容对于高一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但又经常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政策法规结合起来考察。
因此我把这个知识点定为重点。
②难点及依据难点:对公平的理解依据: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容易受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对社会不公现象的理解容易钻牛角尖,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不足,我将引导他们辨证看待问题。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大约需要1个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授课形式,增强同学们的直观感受。
二、说学情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
我将在课程中加强对他们辨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的培养。
因为本框内容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对不同的同学和不同的知识点我设立了不同的要求,所有我要求同学识记“公平”“效率”的概念,掌握“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不仅要掌握还要能熟练应用。
高一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说课设计
高一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说课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一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收入分配的原理,认识社会公平的内涵,以及探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为今后深入学习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收入分配方式本部分将介绍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通过对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比较,学生将了解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社会公平的含义和意义社会公平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将详细阐述其含义、特点及意义。
学生将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如何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解:通过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理论基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和框架。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问答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教学资源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程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法,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反馈机制: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生产与分配是经济领域两个基本问题,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如何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本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
该框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税收调节,为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依据:收入分配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
把握好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2)难点: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另外,高一学生尚未学习哲学常识,缺少辩证思维能力。
3、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②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及措施;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及如何处理③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分配如何实现公平(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全面系统的看问题。
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确定的收入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七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本框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
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收入分配如何实现公平。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并且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四、说重难点重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难点: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1.概念解释:首先介绍收入分配的概念、形式和原则,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
2.现状分析:通过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存在的问题。
3.原因探讨:分析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如制度、政策等。
4.实现途径:介绍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如调整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氛围。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展示教学内容,呈现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料:展示现实生活中与收入分配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中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变,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社会现象较为关注,对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收入分配话题感兴趣。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加强,尤其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主要探讨了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原则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收入分配的概念、形式和原则;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这些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他们对社会公平的认识。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1教案主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1. 教学目标:(1)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掌握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
2. 教学内容:(1)收入分配的定义和概念;(2)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4)收入分配的热点问题分析。
3. 教学重点:(1)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
4. 教学难点:(1)掌握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2)收入分配的热点问题分析。
5.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阅读。
6. 教学过程:第一节:收入分配的定义和概念1. 引入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收入分配?2. 概念解释:收入分配是指经济组织和个人取得生产要素报酬的过程和结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收取其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的所得的方式和规律。
3. 知识点解析:(1)收入分配是经济体系中的一种基本现象;(2)收入分配是指组织和个人从社会生产中取得报酬的过程和结果;(3)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获取其职业收益的方式和规律。
第二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梳理基本原则:混合经济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2. 解释基本原则:(1)混合经济原则指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即政府干预市场;(2)公平原则指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和社会公正;(3)效率原则指收入要实现最优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3. 介绍收入分配方法:(1)市场调节收入分配;(2)政府调控收入分配;(3)红利调节收入分配。
第三节: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1. 讲述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2. 分析收入分配的影响和作用:(1)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整个社会的平衡和发展;(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纠正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等问题;(3)振兴中产阶级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关键。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十二·五期
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
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
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教学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二、说学情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三、说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高一政治说课稿: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精心整理高一政治说课稿: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说课稿: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12(1依据:收入分配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的显着标志之一。
把握好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2)难点:①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1(2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我计划采取以下教法和12(二)自学指导(1分钟)阅读课本,同时完成导学案。
(三)自主学习(8分钟)生完成导学案后,小组内讨论纠正。
(四)质疑解惑现在思考几个问题给生思考时间生回答师总结1、收入分配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准确掌握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不是平均主义,如果干得多和干得少的拿的钱一样多,那谁还干活。
2会公平与和谐,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导入“两个合理比重”。
探究活动近五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在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在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在右。
?如果上述趋势发展下去,会给该公司和职工带来什么不利影响??该公司在分配方面应该作出哪些改变设计意图:1、设学生在提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配合感性材料,升华对理性知斜,23收购方案:1、的一组,每个十元,其余的五毛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
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
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
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经济生活中规律的了解,全面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爱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在学习了影响价格、生产等知识后,同学们对于生产效率都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理解,但是可能会把对“效率”的理解局限在“企业、个人的劳动时间”这一狭隘的层面上。
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
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
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
循循善诱。
三、说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法和直观演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生动展现,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导入和讲解“社会分配如何实现公平“这一重点时,我抛开生硬的说教,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的现象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获得积极的情
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公平精神、公平意识。
2、问题式教学法
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
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
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
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XX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
环节三: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
这样的方式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将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探讨方式来实现。
首先通过一个前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其次,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
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得出我国实现收入公平的方式。
通过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这一合作探究使学生自然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提高两个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环节四: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播放关于十八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十大大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目前我过正确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小组将决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式教学法。
通过十八大的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我国目前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六、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网络图,巩固和升华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收入分配与公平》这个框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学习了前一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后,学生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了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因此,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收入分配与实现公平的关系,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另外,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由于知识深度以及广度的限制,对于公平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切勿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