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中毒对家蚕幼虫血淋巴中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家蚕常见农药中毒现象及预防措施

家蚕常见农药中毒现象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桑园周边其他经济作物使用的农药或药肥种类越来越多,加之害虫抗药性也在增强,用药浓度不断加大,导致桑园桑叶受到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蚕区经常出现家蚕农药中毒的现象,有时造成大规模减产,甚至绝收,给蚕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打击蚕农的积极性。

农药中毒是引起家蚕中毒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着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003年江苏通州市中秋蚕期发生家蚕大面积慢性中毒,饲养的17210张蚕种受到危害,蚕茧减产30%,经济损失达400万元[1];2006年9月江苏东台市蚕区2000张蚁蚕全部中毒死亡;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蚕区发生了中秋蚕大规模中毒事件,全市中秋蚕损失蚕种8.35万张[2];2010年浙江海盐县蚕区发生了大面积家蚕农药中毒事故,饲养2095张蚕种全部中毒死亡[3]。

林区使用生物农药防虫污染蚕区造成家蚕中毒的事件也经常发生,且一旦发生,将产生大面积危害。

如2010—2011年山东省使用飞机喷洒灭幼脲和阿维菌素复配生物农药防治美国白蛾,造成2010年约7万张蚕种中毒,损失蚕茧560万kg,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2011年中毒蚕种达3.12万张,农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万元[4];2011年浙江缙云县林业部门使用苯氧威农药防治松树松毒蛾,导致桑园受污染,饲养的185张蚕种中毒,直接经济损失达26.6万元[5]。

近几年,广西家蚕农药中毒的事件也屡有发生。

2008年广西融安县浮石、长安重点蚕区家蚕发生大面积不结茧,经济损失惨重。

2008年广西部分地区使用飞机喷药和人工机动喷撒14360kg白僵菌粉防治松毛虫,造成当年广西大面积流行家蚕白僵病,经济损失惨重[6]。

2017年以来,广西各蚕区发生了不少家蚕慢性中毒导致不结茧的现象。

在宜州、忻城、贵港、蒙山、环江等地都有发生,甚至发生蚕农因桑园周边经济作物使用农药导致家蚕中毒而索赔的事件。

家蚕农药中毒导致蚕农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蚕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谷胱甘肽对氟中毒蚕血淋巴中氧自由基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谷胱甘肽对氟中毒蚕血淋巴中氧自由基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的危害还未引起人们注意的程度 , 使得相关人员麻
痹大意所致 。
参 考 文 献
虫历期3 4 , 1 龄 年生2 。不同地理区域野蚕 的发生 t  ̄ 代 世代不 同( 李兵等 ,03, 20 )即使是 同一地 区 , 野蚕的 眠性和化性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关于野蚕方面的 报道较少, 所以本调查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 于进一步深入调查 。即便是在沈 阳地区 , 野蚕是否 有4 ̄ 龄以及年生3 的可能性都需要做更深入的 15 t 代
1 供试蚕和试验设计 . 1
试验在浙江大学特种 经
可降低机体抗氧化作用 , 致使0‘ 一 生成过 多 , 组织脂
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 从而引起各脏器的代谢障碍和
损伤性变化 , 而动物m液中 2 D 的浓度一般可 ' - 和M A 以指示氟化物 中毒的程度 。谷胱甘 肽(l a i e Gu to , th n G H是一种由谷氨酸 、 S) 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
济动物科学系生理病理实验室内进行。供试蚕 品种
菁松 x皓月用于0 一 : 含量的测定 ,秋丰 x白玉用于 M A D 含量 的测定 , 普通桑叶育 。 龄饷食前进行雌雄 5
鉴别 , 雌雄蚕分开饲养和处理 。 a添食处理 :龄 ①N F 5
每次用桑均添食 氟离子浓度为2 0 g g a 水溶 0 m / 的N F k
对氟中毒家蚕血淋巴中 2 D 的含量变化 , ' - 与M A 并探
索G H S 对氟中毒家蚕体 内氧 自由基和M A D 水平产生 影响的有关机理。
l, 试验 材料 与 方法
中毒 、辐射损伤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与氧 自由基( — s u
pr i n n 03 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e x eai , od o 而 丙二 醛(a nidhd , D ) 为是体内脂质过 二 m l d leyeM A被认 o a 氧化作用的标志产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 氟化物中毒

5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5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5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赵亚洲;廖朝选;王森;欧明烛;杨鸿波;段亚玲【摘要】为评价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指导农药的安全施用,避免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家蚕(皓月×菁松)为试验生物,采用浸叶法对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等5种杀虫剂进行了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20%唑虫酰胺.虫螨腈微乳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5种杀虫剂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451、0.923、0.766、23.18、21.40 mg a.i./L,其毒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中毒、中毒.尽管有2种农药对家蚕毒性中等,但其对家蚕96 h的LC50临近中、高毒分界值20 mga.i./L,其与另3种农药对家蚕均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宜在桑园附近或桑叶生产中使用.【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7(035)004【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杀虫剂;家蚕;急性毒性【作者】赵亚洲;廖朝选;王森;欧明烛;杨鸿波;段亚玲【作者单位】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1吡虫啉、呋虫胺、烯啶虫胺是具有高效、广谱特性的新烟碱类农药,对害虫具有良好的胃毒、触杀和神经毒性[1]。

除虫菊素、苦参碱是从人工种植的除虫菊和苦参中提取的化合物,在环境中易降解,残留低,是一种具有胃毒、触杀作用的良好害虫防控农药[2-3]。

氟酰脲为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抑制几丁质的合成影响昆虫蜕皮而对害虫达到防控的作用[4]。

唑虫酰胺、吡蚜酮和虫螨腈为吡唑类或吡咯类农药,对靶标害虫具有良好的胃毒、触杀作用[5]。

氟中毒家蚕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氟中毒家蚕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c e e t e a ras d wih t mou to fu rde a e i h e d .n [u id - o  ̄ n d h a l o i dd d n t e fe I 1 of e p i e f w0 n璐 . tc l otb e c d 1 ll i ou d n e r du e o a r - o-
s k o ms r f i lfe R s h h welta - aa a e a t i n te I i w r a t ca e d. c u s s o  ̄ h tI e c tl s c i t i l i i I vy h mmo y I h o h i wo ms sg i c n l n l  ̄D ft e sl r inf a t i — k i y
维普资讯
袁 村 生 态 环境
20 1 ( ) 3 —3 0 2,8 1 :1 4
R rl c- ni n e ua E oE v o m  ̄ r
氟中毒家蚕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陈志 伟 , 秀 英 , 敏 抒 ( 贾 林 杭州 师范学 院 生物系 , 浙江 坑州 3o ̄ ) i s o
1 4 氟 化 物 添 食 方 饲 喂 含 氟 的 有 毒 饲 料 ; 隔 添 氟 是 给 家 蚕 l 问 2 h饲 喂 有 毒 饲 料 ( 1 即 人 工 饲 料 中 含 氟 8 0 吣 , 者 含 N F l0 6吣 , 同 ) 1 或 a 1 . 下 ,2h饲 喂无 毒 饲 料 , 次 轮换 ; 止 添 氟 是 指 家 蚕 饷 食 后 第 1 依 停 天 吃 有 毒 饲 料 , 后 改 食 不 添 氟 的无 毒 饲 料 ; 此 解 毒处理 是在含 氟 2 5吣 ・ 异 1 有 毒 饲 料 中添 加 k I的 0. %的新 鲜 石 灰 粉 。 以 上 处 理 都 以饲 喂 不 添 1 氟的饲料 作为对 照 。 15 . 酶 活 性 的 测 定 方 法 各 取 已 稀 释 30 0 倍 的 血 液 4. l 分 置 于 试 验 组 和 对 照 组 的 两 0m , 个 烧 瓶 中 ( 复 1次 ) 其 中 对 照 组 烧 瓶 加 热 煮 重 , 沸 2r n 冷 却 至 室 温 , 后各 瓶 同 时加 八 0 3 i, a 然 . %

动物氟中毒机理研究

动物氟中毒机理研究

动物氟中毒机理研究李卫芬余东游浙江农业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

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为。

所以氟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能与所有的元素发生反应(惰性气体除外),因此,在自然界里找不到单质氟。

大多数的金属化合物难溶于水,但钠、钾、银、铝和汞的氟化物易溶于水。

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空气、水源、土壤和动、植物内都含有氟。

氟是一种亲矿元素,含氟的矿石很多,目前已知的就有种,最主要的氟矿石是萤石(CaF)、冰晶石(NaAiF)和氟磷灰石[CaF(PO)]。

虽然氟已被科学家们证实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

适量的氟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参与骨骼代谢防龋齿、影响动物造血功能及神经内兴奋性和传导的作用。

但科学家们感兴趣研究氟的最初原因不是动物缺乏氟,而是在饲料中添加了未加工的磷矿石后,这些磷矿石作为动物钙、磷源,动物产生氟中毒(JacobandRugnoll)。

随后,许多科学家对氟中毒进行了大量研究。

年,HVelu在摩洛哥确诊,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中毒病。

我国属高氟区之一年代我国已确诊有该病存在,据调查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地方性氟中毒发生。

目前,由于氟污染,动物氟中毒更为严重(蚕)。

在畜牧生产上,主要由于高氟劣质磷酸氢钙流入市场,致使畜禽中毒发生频率较高。

氟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氟的吸收动物可通过呼吸、饮水、饲料而摄入氟。

氟的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氟几乎是唯一在胃中吸收的元素,大肠则很少吸收氟。

氟不但吸收率高,而且吸收速度很快。

经口摄入的氟随即进入胃和小肠,几分钟内便开始吸收min进入血液min约吸收min血液中氟达到高峰min氟可全部被吸收。

影响氟吸收的因素很多:()氟化物的溶解度。

氟化钠、氟化氢、氟硅酸钠易吸收,氟化钙、磷灰石、冰晶石等吸收率低。

()胃酸能增加某些难溶性氟化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吸收率。

()日粮中有些养分对氟吸收有明显影响,如钙、镁、铝、蛋白质,Vc对氟吸收有一定阻止作用,而脂肪促进氟的吸收。

氟中毒对家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影响

氟中毒对家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影响

致谢本论文是在导师吕顺霖教授和屠振力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处世品格,忘我的工作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研究的执着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使我受益终生。

在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实验研究、论文撰写、论文修改等整个过程中,两位导师都给了我细心的指导。

在我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吕老师、屠老师以及缪云根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也给我很大的关心、帮助和鼓励。

在此,我表示对三位老师衷心的感谢!在学习和研究期间,得到了院领导金佩华书记、鲁兴萌副院长、潘炳龙副书记的关怀和帮助。

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徐俊良教授、楼程富教授、徐孟奎教授、朱良均教授、顾国达教授、时连根教授、陈玉银教授、钟伯雄教授、胡福良副教授、叶志毅副教授、朱祥瑞副教授、徐豫松副教授、吴小锋副教授等老师以及教育科的王昭荣老师、丁建平老师都给了我热心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

在实验与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室友、学友以及各位师兄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正是因为得到了上述各位老师、领导、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使实验和论文得以顺利的完成,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在这里我还要向即将参加本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致以深深的谢意!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的精神支柱,为我的求学生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上的最大支持,也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使我能专心致力于学业,并且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梁支刚嬲年5月于淅江史学第一章文献综述1.氟和家蚕氟中毒的研究概况1.1氟的自然分布氟(fluoride)广布于自然界,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f“。

自1932年Moller和Oudjonnsson发现氟骨症后,人们对氟的危害做了大量的研究。

氟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化学物质,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的各种介质当中f211.1.1岩石及矿石中的氟氟存在于各种岩石中,但不同的岩石其氟的含量不同,同一种岩石在不同地区氟的含量也有差异,不同地质年代的各种岩石含氟量也不尽相同,其含量大约在O.0220%~0.0900%之间,平均为0.05545%。

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为 了解家蚕 氟中毒 的机理 , 究 了氟 中毒 家蚕 幼 虫血淋 巴中谷 胱 甘肤过氧 化物 酶 ( s _P ) 研 G H x 的活性 。
正常 的家蚕 5龄幼 虫血淋 巴中 G }-P s卜Ix活性在龄 中期 较 强, 龄初和龄 末较弱 。幼 虫添食 1 r L的 氟化 钠溶 液 0mn
品管 内加 幼 虫 血 淋 巴 04m 非 酶 管 内加 双 蒸 水 . L,
酸钠 , .5 E T 2 % N C ) 0 3 o/ an '4 0 0 % D A,8 a I; .2m lL N 2 l 0
溶液 , 室温 保 存 ; T B显 色 液 ( .4 3 , %枸 DN O0 %11 1  ̄B 椽 酸三 钠 ) 盛于棕 色瓶 中 。
13 血 淋 巴 中 G } P 活性 的测定 . SI ] — 【 13 1 测 定 .. { P 活 性 的原 理 G } P【 性 一 ] 【 S卜 】活 以催化 G H氧化 的反 应速度 , S 即单位 时 间 内 G H减 S 少 的量来表 示 。G H和 5 5 _二 硫代双 ( 一硝基 苯 S ,L 一 2
N H 1 4 冲 液 ) 箱 保 存 ; . m lL G H 溶 液 a 2O 缓 7 冰 10 m o S / ( 取生化 试 剂 G H .7 m , J H 7 0叠 氮 化 钠 磷 称 S 3 0 g H . p 酸缓 冲液 溶 解 并 稀 释 至 1 . d, 用 当 天 配 制 ) 0 0 n 使 ; 1 2 m lL 2 液 ; 磷 酸 沉 淀 液 ( 7 .5m o H o 溶 / 偏 16 %偏 磷
后 ,s — P G H x的 活性 显 著 增 强
关键 词
家蚕

有机氟中毒机理与解毒方法实验报告(一)

有机氟中毒机理与解毒方法实验报告(一)

有机氟中毒机理与解毒方法实验报告(一)有机氟中毒机理与解毒方法实验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分析有机氟中毒的机理,并探讨针对有机氟中毒的解毒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研究了有机氟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并试验了不同解药对有机氟中毒的解毒效果。

有机氟中毒机理•有机氟是一类含氟有机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毒性。

•有机氟中毒的主要机理是有机氟化合物抑制酶的活性,干扰人体的生物代谢过程。

–具体机理包括抑制酶的抑制剂结合到酶的活动位点上,抑制酶的功能。

–有机氟化合物还可能干扰细胞内的酶反应,影响细胞内物质的正常代谢。

解毒方法实验•针对有机氟中毒的解毒方法,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 实验步骤1.选择适量的小鼠,将小鼠暴露于有机氟化合物中。

2.观察小鼠的症状表现,并记录时间。

3.分为不同实验组,尝试不同解毒方法。

4.观察实验组小鼠的症状改变,记录时间。

5.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解毒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解毒方法:1.胆甾醇(Cholestyramine):通过吸附有机氟化合物,减少其对人体的毒性。

2.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通过促进体内解毒酶的活性,加速有机氟化合物的代谢和排出。

3.高氯酸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氟化合物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解毒方法对有机氟中毒的解毒效果不同:1.胆甾醇:对有机氟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但难以完全清除体内的有机氟化合物。

2.对乙酰氨基酚:可显著提高解毒酶的活性,加速有机氟化合物的代谢和排出,具有较好的解毒效果。

3.高氯酸酸钠: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氟化合物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有效解毒。

结论与展望•有机氟中毒的机理是有机氟化合物抑制酶的活性,干扰人体正常代谢。

•在解毒方法实验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高氯酸酸钠显示了良好的解毒效果。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的解毒方法,并深入研究有机氟中毒的机理。

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毒性测定

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毒性测定
毒症状。
食,每天调查家蚕幼虫中毒死亡数,以清水处理为
2
结果与分析
量浓度对数与幼虫死亡率概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
2.1
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
空白对照,重复 3 次。采用 DPS 统计软件对药液质
析 ,
求出致死中浓度(LC50)和 95%置信限。
第 50 卷 第 4 期 2019 年 12 月
Vol.50 No.4 Dec., 2019
Bulletin of Sericulture
· 21 ·
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毒性测定*
陈伟国,
杨一平,
林蔚红,
孙海燕,
钱秋杰,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要: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家蚕 3 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 10.2146 mg/L,对家蚕具有高毒性。
虫等。氟啶虫酰胺对天敌昆虫、访花昆虫较安全,

水生动植物无影响,100 mg/L 对蚕无影响
。氟啶
[1~4]
虫酰胺在我国登记在水稻、黄瓜、甘蓝、马铃薯、苹
果等作物防治稻飞虱、蚜虫 ,使用浓度在 100 mg/L
[5]
左右
,浙江省从 2017 年新增推荐氟啶虫酰胺用
[6~7]
于防治果蔬类温室烟粉虱、蚜虫[8]。但氟啶虫酰胺
1 ℃、相对湿度 75%~85%的恒温室内饲喂药叶,饲
喂毒叶 24 h 后改用新鲜无毒桑叶继续饲养至 4 龄饷
对桑叶的药害情况。
1.2.3
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观察
将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稀释成 1000 倍
(100 mg/L)药液,桑叶在药液中浸渍约 1 min 后取

环境污染对家蚕毒性和中毒机制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对家蚕毒性和中毒机制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对家蚕毒性和中毒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卢秋远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2期摘要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

文章从家蚕生产入手,通过统计砷、镉、铅等重金属物质对家蚕的毒害,从影响细胞凋亡和破坏抗氧化防御系统两方面解释了重金属对家蚕的毒害机制,并通过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判定毒害的程度;另一方面,还系统阐述了大气氟化物对于家蚕的毒害机制以及家蚕体内耐氟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对家蚕的中毒机制有更好的认识。

关键词家蚕;环境污染;土壤重金属;大气氟化物;毒害机制;耐氟机制中图分类号:S8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2-18-051 前言近年来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区域甚至全国性的环境污染。

在人类受到直接污染的同时,农业生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

2009 年10 月,江苏省盐城市东台新曹、三仓、新街、许河、唐洋等东部乡镇,大批晚秋蚕相继出现僵硬发白、不能吐丝结茧等中毒现象,据统计,约有2 万多户蚕农的4 万张晚秋蚕中毒,直接经济损失4 000 多万元[1]。

2011 年春季,江苏局部地区约8 万张春蚕不结茧,究其原因是受到环境有害物质污染,其范围涉及15 个县、市[2],经有关部门测定,临近工业园区的桑叶样本中氟化物的平均浓度高达73mg.kg-1,远远超过了30 mg·kg-1的安全养蚕条件要求,家蚕食下受污染的桑叶后,容易造成氟中毒而不能正常结茧[3]。

2005 年,江苏省海安县所辖城东、角斜、海安、老坝港、西场等5 个乡镇在部分化工厂周围有化学因子污染源的地方,出现了春蚕上蔟不结茧或暴发蚕病的情况,直接使2 000多张蚕种受污染,损失蚕种1 700 多张;同年夏秋季,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镇海北村的夏蚕、秋蚕因受工厂排出废气影响,同样出现蚕上蔟不营茧现象[4]。

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长期并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调查统计了大量重金属和大气污染对蚕桑造成的影响,通过阐述其对家蚕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期望有更大的突破。

氟中毒家蚕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氟中毒家蚕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氟中毒家蚕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陈志伟;贾秀英;林敏抒
【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年(卷),期】2002(018)001
【摘要】运用在人工饲料中定量添加氟化物的方法,探讨了氟对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能引起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显著增强,并随添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间隔添氟、停止添氟不能减轻这种诱导作用,添食石灰能减轻氟对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陈志伟;贾秀英;林敏抒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浙江,杭州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
【相关文献】
1.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 [J], 梁大刚;吕顺霖
2.家蚕氟中毒血淋巴中GST和GSH合成酶系活性变化 [J], 梁大刚;屠振力;吕顺霖
3.家蚕氟中毒皮肤中无机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J], 周垂桓;周垂钦;王素红;岩下嘉光
4.家蚕氟中毒中肠的损伤和血淋巴离子浓度的变化 [J], 吕顺霖;陈玉银;徐俊良
5.家蚕幼虫氟中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血淋巴中几种维生素含量的变化 [J], 吕顺霖;徐俊良;徐豫松;臧荣春;马志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化物对家蚕血液和中肠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氟化物对家蚕血液和中肠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氟化物对家蚕血液和中肠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米智;曾彪;徐水;朱勇【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9)011【摘要】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经50、100、200、400 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和中肠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血液中,734添氟组酪氨酸酶活性是对照组的0.79~1.71倍,T6约是对照组的0.59 ~0.96倍.734对照组和2个低浓度添氟组(50、100 mg/kg NaF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个高浓度添氟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T6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在中肠中,734添氟组酪氨酸酶活性是对照组的0.60~1.16倍,T6约是对照组的1.23~ 1.62倍.734、r6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敏感家蚕酪氨酸酶活性因添食NaF浓度的高低表现出不同的活性,NaF对耐氟家蚕血液酪氨酸酶活性起抑制作用,而对中肠酪氨酸酶活性起促进作用.本试验表明,家蚕酪氨酸酶活性与蚕体的耐氟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总页数】6页(P2763-2768)【作者】米智;曾彪;徐水;朱勇【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400716;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大同037009;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1.34+7.31【相关文献】1.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对其中肠和血液蛋白酶活性影响 [J], 龚舒聪;孙远挺;盛思佳;章彝;鲁兴萌2.氟化物对家蚕血液羧酸酯酶及全酯酶活性的影响 [J], 米智;阮成龙;李姣蓉;付巧娟;杜文华;李冠楠;隆耀航;朱勇3.添食氟化物后家蚕中肠和血液中氟离子的吸收累积规律 [J], 米智;徐水;朱勇4.氟化物和VD_3对家蚕幼虫中肠传输磷酸根离子的影响 [J], 臧荣春;吕顺霖;姚菊明;徐俊良5.氟化物对家蚕幼虫中肠(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 [J], 臧荣春;吕顺霖;徐俊良;赵玉芳;凌备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幼虫氟中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血淋巴中几种维生素含量的变化

家蚕幼虫氟中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血淋巴中几种维生素含量的变化

家蚕幼虫氟中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血淋巴中几种维生素
含量的变化
吕顺霖;徐俊良;徐豫松;臧荣春;马志超
【期刊名称】《蚕业科学》
【年(卷),期】1990(16)4
【摘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家蚕五龄幼虫氟中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感染后血淋巴中几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变化.为研究家蚕氟中毒和CPV感染的机理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4页(P203-206)
【关键词】家蚕;血淋巴;维生素;氟中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作者】吕顺霖;徐俊良;徐豫松;臧荣春;马志超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浙江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52;S884.9
【相关文献】
1.氟中毒对家蚕幼虫血淋巴中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的影响 [J], 梁大刚;吕顺霖;鲁华云;倪春宵
2.氟中毒对家蚕幼虫血淋巴中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的影响 [J], 梁大刚;屠振力;吕顺霖;徐荣清
3.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 [J], 梁大刚;吕顺霖
4.家蚕3-羟酰辅酶A脱氢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在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家蚕的差异表达 [J], 王秀;吴萍;高坤;覃光星;刘挺;郭锡杰
5.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J], 吕顺霖;闵思佳;丁春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 L.)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 L.)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 L.)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朱九生;王静;乔雄梧;韩巨才【摘要】明确农药对家蚕的影响对综合评价农药的生态效应与合理使用农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食物利用方面综述了农药对家蚕的亚致死效应;从生理代谢、组织器官亚显微结构和培养细胞方面介绍了亚致死效应产生的机制,并结合杀虫剂对其它鳞翅目昆虫亚致死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对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总的来说,亚致死剂量农药的胁迫可使家蚕幼虫眠性不齐,眠蚕体重和蛹重减轻,发育历期延长,严重者结茧(上蔟)时间推迟,且吐丝营茧功能失常,最终导致蚕茧质量下降.桑叶上残留的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家蚕的取食行为以及食物摄入后的消化吸收产生影响.农药对家蚕亚致死效应产生的机制目前主要有3个:家蚕体内正常生理水平和代谢平衡受到扰动、家蚕的一些重要组织器官如中肠和后丝腺等微形态结构受到损伤和家蚕卵巢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农药对家蚕的亚致死效应因农药种类、试验剂量和家蚕受药时间而异,产生的机理也十分复杂.今后应着重开展新农药对家蚕亚致死效应研究,特别是对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以及农药复合污染对家蚕影响的研究.【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07【总页数】10页(P3334-3343)【关键词】农药;亚致死剂量;家蚕;亚致死效应;机理【作者】朱九生;王静;乔雄梧;韩巨才【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5.9;S884.9+6家蚕(Bombyx mori L.)又名桑蚕、白蚕,是一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鳞翅目昆虫,也是农药非靶标生物的代表物种之一。

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毒性的研究

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毒性的研究

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毒性的研究
吕顺霖;顾国达;徐俊良;松本继男;桥本义文
【期刊名称】《蚕业科学》
【年(卷),期】1993(19)4
【摘要】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的毒性。

测得培养液中氟对细胞的半致死剂量(LD_(50))为21.63ppm,最大致死剂量(LD_(90))为
56.94ppm,最小致死剂量(LD_(10))为8.22ppm。

当培养液中氟浓度为LD_(50)时,家蚕胚胎培养细胞的死亡率与培养时间的关系为:Y(细胞死亡率)=0.1505X(培养时间)—0.0187,相关系数r=0.9966。

同时还测定了氟对培养细胞增殖度的影响。

为研究和防治家蚕氟中毒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3页(P217-219)
【关键词】氟;家蚕;胚胎;培养;细胞毒性
【作者】吕顺霖;顾国达;徐俊良;松本继男;桥本义文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应用生物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97
【相关文献】
1.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蛋白质种类的影响(简报) [J], 吕顺霖
2.家蚕胚胎培养细胞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J], 吕顺霖
3.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毒害作用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J], 吕顺霖;顾国达;徐俊

4.应用全胚胎培养技术研究氟的发育毒性 [J], 李勇;孙棉龄;吴德生;李质胜
5.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蛋白质种类的影响(简报) [J], 吕顺霖;顾国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在家蚕体内的残留动态

氟在家蚕体内的残留动态

氟在家蚕体内的残留动态
陈志伟;贾秀英
【期刊名称】《蚕业科学》
【年(卷),期】1997(23)4
【总页数】2页(P244-245)
【关键词】家蚕;蚕体氟含量;氟中毒
【作者】陈志伟;贾秀英
【作者单位】杭州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9
【相关文献】
1.水温和药物剂量对德国镜鲤体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的影响 [J], 刘艳辉;李改娟;祖岫杰;张雅斌;陈伟强;郭军;赵全东;李刚
2.水温和药物剂量对德国镜鲤体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的影响 [J], 刘艳辉;李改娟;祖岫杰;张雅斌;陈伟强;郭军;赵全东;李刚;
3.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鲤体内的残留 [J], 栾鹏;王瑞雪;王荻;李艳华;卢彤岩
4.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J],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袁科平;李荣
5.氯氟氰虫酰胺注干剂在松树体内的残留动态 [J], 熊彩云;陈秋荣;王文辉;李彬;金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药剂对家蚕氟中毒的解氟效果

几种药剂对家蚕氟中毒的解氟效果

几种药剂对家蚕氟中毒的解氟效果
承宪成;邹玲媛
【期刊名称】《江苏蚕业》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在春蚕期以苏5×苏6蚕品种为供试蚕,自4龄至5龄,白天以
80ppmNaF添食、晚上分别添食解毒剂Ca(NO_3)_2、CaCl_2、Ca—EDTA、乙酰胺、亚硒酸钠,以白天添食80ppmNaF、晚上饲喂正常鲜叶为地照,并以不添氟区为空白对照。

结果表明,各解毒试验区的蚕粪含氟量均比对照区为高,各解毒剂均有促进家蚕排氟的作用。

除亚硒酸钠外,其余几种解毒剂均有明显降低血液及消化管含氟量的作用,同时血液CTS活性都有降低,表明有不同程度的解毒效果。

但茧质成绩与F-一鲜叶区差异不明显。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承宪成;邹玲媛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96
【相关文献】
1."家蚕解氟剂"夏秋期农村试验效果 [J], 吕顺霖;顾国达;陈国勋;胡水如
2.家蚕僵病流行条件下的几种防僵药剂应用效果比较 [J], 褚培春;李瑞;吉惠梅
3.家蚕氟中毒的解毒药剂筛选试验续报 [J], 邹玲媛;承宪成
4."家蚕解氟剂"春期农村试验效果 [J], 吕顺霖;顾国达;陈国勋;胡水如
5.“家蚕解氟剂”效果试验初报 [J], 吕顺霖;厉水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试验

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试验

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试验
王红林;胡雪芳
【期刊名称】《江苏蚕业》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本文对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无论2、3、4、5龄期蚕儿均以起蚕第1天对氟化物最为敏感。

随蚕儿发育时期的延长,对氟化物的抵抗性相应增强。

连续吃氟化物污染叶的危害大于偶尔一天的危害。

同样天数吃氟化物污染叶,以龄初期的危害大于后期的危害。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王红林;胡雪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97
【相关文献】
1.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转录活性分析 [J], 张永亮;贾永红;朱勇
2.家蚕精巢中小热激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J], 聂红毅;钟晓武;衣启营;张利平;邹勇;赵萍
3.家蚕丝蛋白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的变化 [J], 王桂花;李娟;徐欣;张升祥;崔为正
4.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不同剂量与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处理的生物效应 [J], 崔为正;徐俊良
5.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家蚕病毒研究中的应用:Ⅱ.不同发育时期家蚕DNV蚕座感染与发病率关系的研究 [J], 张耀洲;郭锡杰;钱元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若干因素

影响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若干因素

影响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若干因素
缪云根
【期刊名称】《蚕业科学》
【年(卷),期】1989(15)4
【摘要】研究了影响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若干因素,在供试的蚕品种间,酶的活性差异显著,且与茧质成绩呈正相关;NPV与CPV对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即CPV感染明显降低了此酶的活性,而NPV则无其影响;苏云金杆菌感染直接破坏中肠组织,引起酶活性的陡降;各种化学物质中以Mg2+对中肠碱性磷酸酶的激活作用最明显,体外条件下维生素C,Ca2-,柠檬酸,Cl-对酶有抑制作用。

【总页数】5页(P207-211)
【关键词】蚕;中肠;碱性磷酸酶;酶活性;品种
【作者】缪云根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1.21
【相关文献】
1.HearNPV侵染对棉铃虫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表达水平的影响 [J], 于欢;吕婷婷;李晓峰;王敦
2.氟化物对家蚕血液和中肠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J], 米智;曾彪;徐水;朱勇
3.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对其中肠和血液蛋白酶活性影响 [J], 龚舒聪;孙远挺;盛思
佳;章彝;鲁兴萌
4.N.b和SCM6交叉感染对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J], 孙毅;李娜;潘敏慧
5.微粒子感染家蚕对肠液蛋白酶及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J], 郭锡杰;朱峰;黄可威;徐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氟化物对桑蚕良繁的危害与防治

浅谈氟化物对桑蚕良繁的危害与防治
多[ 5 l 。
2 9
2 0 1 4年 第 5 1卷 第 2 期 《广 西 蚕 业 》
G u a n g x i S e r i c u l t u r e V o 1. 5 1 N o.2 ,2 0 1 4
2 . 2 氟化 物在 家蚕体 内的积 累及分 布
不同昆虫种类 以及同种类昆虫不同组织对氟化物的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 ,桑叶作为惟一食
含氟量 会 随着添 氟 时间 的延 长 而逐渐 升高 。积 累在蚕 体 内的氟 化物 能通 过蜕 皮 、 尿、 粪 等排 出体 外, 各 家蚕 品 种 累积 氟 化物 的能 力是 有 差别 的 , 累积 量 少 的 品种 , 氟化 物 从蚕 粪 中排泄 的量 就
多; 反之, 积 累量多的品种 , 氟化物大都残留在组织中。家蚕食下含氟化物 的桑叶后, 要么通过蚕 粪迅速排泄, 要么就在体内逐渐积累, 最终 中毒而亡 [ 6 - 7 ] 。 2 . 3 家蚕氟化 物 中毒 的 防治
G u a n g x i S e r i c u h u r e V o 1. 5 1 N o. 2 .2 0 1 4
1 . 2 氟化 物在 桑树 中的积 累
桑树是氟化物超积累植物 , 在同样的条件下桑叶中氟化物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 , 其氟 化物积累量与叶片部位 、 大气氟化物浓度 、 离污染源的距离 、 方向和桑叶叶龄等有关。 距离氟化物 污染 源越 近 , 桑 叶 的氟 含量 积 累量 越高 , 被 毒害程 度 越重 。 此外 , 桑 叶受 氟化物 危害 的程度 与桑 叶 所处 的位 置也 有关 系 , 清 洁对 照点 处 的桑 叶被毒 害 的程度 明显 低于 污染 源下风 向的桑 叶。 同株 桑
作 用 明显 , 影 响其 生理 机能 , 引发并 发症 , 这 直接影 响桑 蚕 良种繁 育生 产 的顺利 进行 , 因此蚕 种 生 产 须 重视 预 防氟化 物 中毒 , 加强 抗 氟化 物 桑蚕 品种 的培育 , 特 别 是母 种 、 原 原种 要重 视 耐氟 性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中毒对家蚕幼虫血淋巴中γ-谷氨酰
转肽酶活性的影响1
梁大刚,屠振力, 吕顺霖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杭州, 310029
E-mail:lushunlin@
摘要:本试验测定了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和不同浓度NaF 溶液添食处理对γ-G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血淋巴中γ-GT的活性在5龄中期活性最强,龄初和龄末活性较弱。

NaF溶液添食后γ-GT的活性明显增强,NaF溶液浓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强。

关键词:家蚕 ;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 氟中毒
1.引言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是一种质膜结合粘蛋白,为γ-谷氨酰循环中的关键酶,对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吸收、转运、合成都是必须的。

γ-GT 常分布于肾、胰、肝、肠、脑等组织中,在人体中以肾脏含量最高[1]。

它能催化γ-谷氨酰基团的转移,参与“γ-谷氨酰循环”和氨基酸的跨细胞膜转运,与机体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的调节有关[2]。

本试验在不同浓度氟化钠添食的条件下,测定了家蚕幼虫血淋巴中γ-GT的活性变化,由此了解氟中毒对蚕体内谷胱甘肽代谢的影响。

2.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蚕和试验设计
供试蚕品种为秋丰×白玉,普通桑叶育.试验在浙江大学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生理病理实验室内进行.取5龄蚕供试,5龄饷食前进行雌雄鉴别,雌雄蚕分开饲养和处理。

分别用150mg/kg,200 mg/kg,250 mg/kg,300 mg/kg的NaF水溶液添食处理。

对照CK区添食等量的自来水。

添食的方法为将各种浓度的NaF水溶液喷洒在桑叶上,稍干后给桑。

5龄期间每天采取幼虫的血淋巴,测定血淋巴中γ-GT的活性。

2.2 测定γ-GT活性的原理
γ-GT能将γ-谷氨酰基团从底物γ-l-谷氨酰对硝基苯胺转移到受体双甘肽上,同时释放出在405nm波长处有强烈黄色吸收的对硝基苯胺,其吸光率的增加与γ-GT的活性成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335056)资助。

- 1 -
2.3 测定γ-GT活性的方法
按照王继贵的方法测定[3]。

2.3.1 Tris-双甘肽缓冲液的配制
称取Tris 1.48g,双甘肽1.2g,MgCl2.6H2O 0.25g,加入约90mL蒸馏水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至100mL,加氯仿少许,冰箱保存。

2.3.2 基质溶液的配制
称取γ-l-谷氨酰对硝基苯胺125.6mg,加入0.15M的盐酸4.0ml,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Tris-双甘肽缓冲液90mL,用1M盐酸或NaOH调PH至8.0,然后加蒸馏水100mL,放入-20℃下保存。

2.3.3 γ-GT活性的测定
取血淋巴0.2ml,加入已在37℃下预温的2.0ml基质溶液中,立即在英国安玛西亚公司生产的3100 pro型分光光度计上405nm处比色,记下1分钟前后的吸光值。

酶单位定义为30℃ 下每分钟产生1μmol对硝基苯胺作为一个活性单位(U/L)。

- 2 -
2.3.4 γ-GT活性的计算
γ-GT(U/L)=
1
1000 A Vt
d Vs t
ε
×××
其中A
为1分钟前后的吸光值差, ε为对硝基苯在405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9870 , 为比色皿厚度1cm,Vt为总体积(mL), Vs为样品体积(mL),t为时间(min)。

d
3. 结果与分析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γ- GT活性随着蚕体的生长发育而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对
照区五龄第1至第4天γ- GT活性有所上升,而在第4至第7天又呈现下降趋势。

从雌雄
蚕对比来看,对照区雄蚕血淋巴中γ- GT的平均活性为53.08 U/L,雌蚕为51.08 U/L,两
者相差不大。

从五种不同的处理结果来看,氟化钠添食处理后,γ- G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
的升高,而且氟化钠浓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强。

用300 mg/kg NaF溶液处理酶的活性变化最
大。

而150 mg/kg,200 mg/kg两种浓度处理后的活性一直与对照区相接近。

在250 mg/kg
浓度处理时,雄蚕血淋巴中γ- GT的活性变化比较大,而雌蚕相对较小,这可能是雌雄蚕
对NaF耐受性不同的缘故。

- 3 -
4. 讨论
γ-GT是γ-谷氨酰循环中的关键酶,是影响细胞外谷胱甘肽水解的主要因素,与细胞内外转运氨基酸有关。

所有氨基酸转移作用活跃的组织中均有大量的γ-GT存在。

在人体中γ-GT是一种肿瘤的重要标志物[4]。

γ-GT与细胞膜结合,催化γ-谷氨酰肽中的γ-谷氨酰基转移到受体或L-氨基酸上,从而合成新的γ-谷氨酰肽。

当细胞癌变时,首先发生癌样代谢改变,通过氨基酸转移作用,以合成癌细胞所特有的蛋白质[5]。

在蚕体内,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和传递机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通过钠钾泵主动传送。

从最近的研究结果来看,γ-谷氨酰循环可能是蚕体氨基酸主动传送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蚕体中肠、马氏管等主要组织均具有相当高活性的γ-GT [6]。

而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在血淋巴中,γ-GT也有一定的活性,而且家蚕幼虫氟中毒后,血淋巴中γ-GT的活性明显升高,这可能是由于氟中毒造成蚕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紊乱,细胞内外转运氨基酸的速度加快,其表现之一就是γ-谷氨酰循环中关键酶γ-GT的活性升高。

参考文献
[1]Meister 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Methods Enzymol,1981,77:237
[2]司维柯 .GGT的性质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 1997,18(2):54-56
[3]王继贵 . 临床生化检验 湖南出版社 第二版 1982,403
[4]龙宪连,于嘉屏. 肝癌组织和肝癌旁组织中γ谷氨酰转肽酶糖链结构分析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2,17(6),337-339
[5]陈玉芳等.食管癌r谷氨酰转肽酶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1985 :增刊:77
[6]邹柏祥 ,林浩. 蓖麻蚕γ-谷氨酰转肽酶的研究 昆虫学报1986,29(1):15-23
- 4 -
Effect of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in the Hemolymph of the Fluoride Poisoned Silkworm Larvae
LIANG Da-gang TU Zhen-li LU Shun-l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China,310029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determined that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and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consistence of sodium fluoride solutions in hemolymph of silkworm larvae of fifth instar. The results showed,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were most strong in middle stage ,while initial and last stages were oppositely infirm in hemolymph.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increased obviously after sodium fluoride solutions, The higher consistence of sodium fluoride solutions, the higher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Key words :silkworm,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fluoride poisoned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