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贫血+淋巴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内科学P543

1.定义: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克/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克/L,孕妇: Hb<100g/L)

2影响因素: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的海拔高度与血液稀释状态

3 病理病机: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三大因素:造血细胞、造血调节、造血原料。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即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2.红细胞外因素

(三)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失血主要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慢性失血才是贫血常见原因

4 分类:

贫血的分类

(一)按红细胞形态

MCV MCH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100 >32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 26~32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 <26 32~35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26 <32 缺铁性贫血

(二)按贫血进展速度

急性、慢性贫血

(三)按血红蛋白浓度

轻度、中度、重度和急重度贫血>90g/L 60-90 30-59 <30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

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

(五)按发病机制或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

5 临床表现

(一)口腔变化:口唇,口腔粘膜苍白,舌炎等

(二)皮肤粘膜苍白

(三)其它脏器:中枢N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

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

统等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与5个因素有关:

贫血的病因;程度;速度;机体代偿能力;患者活动程度。

6 诊断P547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网织RBC:BM幼红细胞的增生活力

MCV、MCH、MCHC

血涂片

2 骨髓检查

3 发病机制检查:铁,叶酸,维生素B12

7 治疗(P547)

一.病因治疗

二.支持治疗:输血是有效的治疗,输血的指征,成分输血。

三.补充造血所需的元素或因子: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

四.造血生长因子或造血刺激药物:EPO、雄性激素。

五.免疫抑制剂:糖皮制激素、ATG、ALG和CsA。

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或某些严重遗传性贫血。

七.脾切除:适应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内科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等。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1 定义:人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分三阶段:体内储存铁耗尽(ID)、红细胞内铁缺乏(IDE)、缺铁性贫血(IDA)。

2 铁的代谢:

(一)铁的来源和吸收

来源:外源性-食物: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以及动物的肝、肉、血。

内源性-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二价铁的形成

(二)铁的转运运铁蛋白Transferrin

三价铁→二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全身各组织

(三)铁的分布和贮存

体内2/3在血红蛋白内,约15%在肌红蛋白中

体内的铁分成: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贮存铁(男性1000mg,女性300~400mg),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

(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几乎全部用于制造新生红细胞的血红素。

主要排泄:粪便,少数尿液,汗液更少。

3 病因

(一)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小儿生长期、妊娠、哺乳妇女

(二)吸收不良: 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

(三)丢失过多: 失血1ml丢失铁0.5mg

〉慢性失血:钩虫病、消化性溃疡、肠道癌肿、痔疮、月经过多……

〉慢性溶血病:PNH、人造心脏瓣膜、疟疾malaria

(四)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慢性炎症

(五)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慢性病性贫血

4 临床表现

其临床症状是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疾病所组成

(1)一般症状: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

(2)皮肤黏膜损害:口角炎、舌炎,Plummer-Vinson 综合征,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易断、易脱,重者指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3)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已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4)贫血性心脏病

5 实验室检查

1.形态学

(1)外周血象:Hb↓、小细胞低色素

(2)骨髓: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核成熟早于浆成熟,“核老浆幼”。

2.铁代谢

(1)血清铁↓8.95umol/L 总铁结合力↑>64.44umol/L 运铁蛋白饱和度(TS)< 15%

(2)血浆运铁蛋白(TF)↑其受体(TFR)↑>8mg/L

(3)铁蛋白测定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检查

FEP (红细胞原卟啉)〉0.9umol/L,ZPP〉0.96umol/L,FEP/Hb 比值正常1.67~2.6ug/L 大于3.0~4.5ug/L时有诊断价值

4.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最佳指标,〉26.5nmol/L (2.25ug/ml)可诊断缺铁

5.贮备铁缺乏检查

(1)骨髓细胞外铁

(2)铁粒幼细胞

(3)血清铁蛋白(SF)诊断符合率95.5%

(4)红细胞铁蛋白结果较SF稳定

6 诊断

诊断应包括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

1.缺铁(ID),即潜在性缺铁期,仅有贮存铁的消耗,血红蛋白及血清铁正常。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