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视角看阮与琵琶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阮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阮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和 ,中性不 张扬 。 阮这件 乐器有着 历史悠久 ,可是却在近 代却逐渐
受 到冷落 ,在 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 只能作为普 通 的伴奏 乐器 出现 , 地 位 一直 不高 。一 直不 被 重视 以至 于没 有 留下好 的作 品和影 音 资
手鼓高兴的歌唱。乐曲第二段 的快板使 曲子到达高潮 。乐 曲也潜移默

舞 的打击 乐器有铜 钹 、节 鼓、杖鼓 、腰鼓 、羽葆鼓 、桴 鼓 、齐鼓 、 担鼓 、羯 鼓 、风 首箜篌 、都 昙鼓 、毛 员鼓 、答 腊鼓 、鸡娄 鼓等三 十 多种 ;傩 舞的弦 乐器有独 弦琴、三 弦、桐鼓 、匏 琴 、轧 筝、五弦 琵 琶、奚琴 等二十 多种;傩舞 的吹管乐器 有幢箫 、义嘴笛 、叉手笛 、 拍板 、太 平管 、桃 皮荜篥等 二十多种 。这段时期 在傩舞伴 奏乐器上 有 着重要变 化是 出现 奚琴和拉 弦乐器轧 筝,开辟 了傩舞 乐器演奏 的
见 的。
林 吉 良先生 的阮族 曲 《 西域行 》也是堪称 阮族 作 品中的经典 , 乐 曲亦是描写 的西域风光 ,乐 曲结构 规整 ,充 分把 阮族 各个声部 的 特 点发 挥到最好 ,既把每 件乐器 的音 色发挥到 极致 ,又 把西域风光
的神 秘 与 奇 特 表 现 的 淋 漓 尽 致 。作 品 主 题 鲜 明 , 层 次 感 强 , 使 人 听


株潭 镇傩舞音乐文化的变迁
( 一 )乐 器 的 变 迁
个新时代 。而株潭镇 傩舞音 乐文化 中主要 的伴奏 乐器也 由笛、方
在傩 舞音 乐的发展 中,其伴奏 的乐器大都是 从 民间而 来,只要
响变成 了鼓 、腰锣和大 鼓等 。班 鼓主要是 有木头或 者竹子 制成的 , 它 的长度一般 是三十厘 米 ,高度 一般是六 十厘米 。其 声音 的特 点是 清脆 干净 ,给 人一种灵 动的感觉 。腰锣 的材 质是铜 ,其直径 一般是 五十 厘米 ,厚度 一般是 二、三厘 米。它 的声 音特 点是 浑厚低沉 ,尾 音有 力,并且会 随着演奏 者敲击 的力度和位置 的不 同而带来不 同的 声 响效果 。大鼓 的使用频 率最频 发,它 的直径 一般是 五十厘米 ,厚 度一般 在三十厘米 左右 ,在 演奏 的时候需要用 到鼓锤 ,它声音 的特 点是 比较低沉 ,但 是其 中却充满力量 ,其伴奏 的声线会跟 着傩 舞表 演的情节和气氛而发生 改变 。

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对比——以《火把节之夜》为例

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对比——以《火把节之夜》为例

《戏剧之家》2019年第27期 总第327期75音乐研究《火把节之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后经发展,在中阮界中取得了一定地位,今已成为琵琶、中阮独奏曲。

中阮版《火把节之夜》虽来自琵琶版《火把节之夜》,但中阮的演奏中却加入了独特的阮演奏技巧,二者在音色方面也略有不同。

因此,本文将从阮与琵琶的历史与来源入手,分析它们在《火把节之夜》中演奏的异同并做出总结。

一、阮与琵琶的历史与来源(一)阮的历史与来源关于阮的历史来源音乐界可谓是众说纷纭,但较能被大众接受的说法是:在汉武帝时期,汉与乌孙国通婚,在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怕她寂寞,便命乐器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制作了一种能够在马上弹拨的乐器,当时人称“秦琵琶”。

西晋时期,“竹林七贤”受到当世人们的崇尚,而其中之一的阮咸非常善于弹奏这种乐器,因此阮在西晋历史上风靡一时。

武则天时期,有蜀人在古墓中挖到一件铜制乐器,其外形为圆形直柄,与世人流传的《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乐器十分相似,于是人们就称之为“阮咸”,也称为“阮”。

后来人们按其形用木材仿制,发现声音尤其悦耳动听,于是阮被广泛流传下来。

可见,阮是我国的“特产”乐器。

(二)琵琶的历史与来源琵琶是在秦朝时流行起来的乐器,人们根据其弹奏的特性:向前弹出去叫“枇”,向后挑出去叫“杷”,称之为枇杷。

后为与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人们改称为“琵琶”。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弦的乐器,人们将它与当时的琵琶结合起来,改成了新式的琵琶。

在演奏方法上,人们将“横抱式”改为“竖抱式”,将拨子拨奏改为右手五指弹奏,后经历代艺术家不断改进,形成今日的四相十三品和六相二十四品两种琵琶。

二、阮与琵琶在《火把节之夜》的演奏区别由阮与琵琶的产生历史可以看到,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历史来源。

除此以外,阮与琵琶还在演奏技巧方面有很大区别。

(一)阮与琵琶的异同阮与琵琶虽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为弹拨乐,都有划音、拨弦的左手技法和弹挑、扫弦的右手技法等,但也有诸多不同:二者的形制、音色、演奏工具有一定的差别,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演奏技法上。

“阮”古画里的一种乐器

“阮”古画里的一种乐器

“阮”,古画里的一种乐器阮,中国传统乐器,得名于魏晋名士阮籍之侄阮咸,据说后者曾改进秦代的琵琶,昼夜弹奏,引风邀月,一时成为名器,但随后失传于时局云扰的南北朝。

所以现在大家想要见到这个“阮”,只能在我们祖先的画作里查找了!唐武后时,蜀人蒯朗于魏晋古墓中寻得一件铜制乐器,形似琵琶,音色浑沉,被大理寺太常少卿元澹鉴为阮咸所弹奏的改进琵琶——阮。

此阮咸所作乐器也。

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谓之阮咸。

——元澹《消夏图》元·刘贯道日本正仓院藏唐螺钿紫檀阮咸·日本正仓院藏唐螺钿紫檀阮咸,琴体用紫檀木制作,通体嵌以螺钿、玳瑁、琥珀等物,背板设螺钿镶嵌的一对鹦鹉,口中衔着长长的彩色珠链。

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令后世阮作望尘莫及。

“琵”意指向前弹拨,“琶”意指向后。

“琵琶”一词,实则指以“弹”、“挑”演奏的乐器统称。

今日所谓“琵琶”,原身为西域传入的“龟兹琴”,在欧洲被称为“吉他”,阮咸则名副其实,堪为中国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

而最爱阮声的时代,正是诗意风雅、词章纵横的两宋,在今日留下的画迹中,我们还多能一窥阮咸旧日的风采。

《月夜拨阮图》南宋·马远绛蜡攒花夜气横,樽前更著许风情。

却将江上风涛手,来听纱窗侧阮声。

马远身为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开启了南宋山水构图的崭篇章,在他的画中,留白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他流传于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还是这幅《月夜拨阮图》,画面的物象尽数缩减至极,留下大片空白用以传达辽远的意境。

在图中,月下的文士仅有一只白鹤陪伴,单独面对安静的长夜,怅然拨动怀中的阮咸。

低昂的阮声回荡在无人的原野,似乎明月也被吸引前来倾听,营造出孤独的意境。

《停琴摘阮图》南宋·赵伯驹传为南宋赵伯驹所作的《听琴摘阮图》,描绘了山崖之间两人听阮的画面。

幅中松石耸峙,一人袒衣席地弹拨阮咸,一人横琴于膝,背坐握羽扇倾听,山间云岚出岫,鸟雀惊飞,意境高远。

琵琶和阮有什么不同

琵琶和阮有什么不同

琵琶和阮有什么不同琵琶和阮都属于弹弦乐器,那么最早的琵琶是阮吗?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欢迎阅读。

最早的琵琶是阮吗不是应该是琵琶,琵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在秦朝出现。

不过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我国汉族已经创造发明了阮,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琵琶。

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

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独奏使用。

琵琶和阮的区别介绍1、外形上:琵琶琴身呈梨形,阮的共鸣箱则是圆的。

2、音色上:琵琶音色柔和,清亮,阮的音色片浑厚3、定弦上:琵琶定弦由子弦到老弦分别为5215 阮由子弦到老弦分别为51514、演奏上:琵琶用要缠指甲,阮用拨片5、乐器起源上:琵琶是由西域传来的,阮是中国原产的6、发展上:琵琶很早作为苏州弹唱等民间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有较广泛的应用,历史上留下来的曲目也较多。

阮作为中音和低音乐器,在民族乐器改革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同点:都属弹拨乐,都有四根弦。

琵琶象征着什么意思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

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

木制。

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

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琵琶的寓意因为琵琶声音远播,寓意是雅名远播;琵琶知音难觅,也可解释为曲高和寡,警示自己放下身段交朋友。

相关文章:1.关于琵琶结构的介绍2.学习琵琶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岁3.关于学习琵琶的难度4.小学生琵琶学费一般是多少钱5.古代美女弹琵琶素描图。

阮与琵琶的演奏比较———以《彝族舞曲》为例

阮与琵琶的演奏比较———以《彝族舞曲》为例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阮与琵琶的演奏比较———以《彝族舞曲》为例李筱彤(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民族音乐近年来发展较为良好,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名族乐器的发展。

随着不断的发展深入,乐器的演奏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朝着现代的提弦与横按等方向发展。

本文将《彝族舞曲》中的两种乐器:琵琶与中阮进行对比,分别从音色特点、演奏的方式等等角度来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中阮;《彝族舞曲》;发展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075-02一、引言在我国范围内的音乐发展进程中,与民族乐器相关的一些作品诞生了。

与此同时,在同一时期的朱英与刘天华等人在乐器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在近代,这一时间段内所到达的顶峰阶段。

特别是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乐器相关的行业发展的环境就更好了这一时期,大量的民间音乐被创作出来。

王惠然结合彝族的民间音乐,创造出了琵琶曲《彝族舞曲》,该舞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音乐创作》之中。

其中的内容都透露出彝族的特点,展现出了名族的特殊。

其旋律十分的优雅,节奏十分有力,展现出西南地区的特色景色。

这个作品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十分受到民众的追捧,并且也演生出其他相关形式的作品。

最终为现代的琵琶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阮与琵琶的演奏比较(一)乐器形制及演奏工具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的弹拨乐器,琵琶、阮都是这种器材,然而拥有者不同的外部形貌和奏唱形式。

琵琶是秦代的一种乐器,主要的制作材料是木头,外部形状上展现与半个梨子的外貌及其相似,与四根弦融为一体组成了拨弦类乐器。

在弦的制作方面,最早使用的材质是丝线,然而发展到现代,材质上有所变化,主要以钢丝、钢绳等为主。

它的面板与颈上的部分是区分它的音色与其准确性的相与品。

总的可以分成六相和二十四品,一共涵盖了十二个伴音,因此可以转化十二调。

它的操作方基本上的左弦右琴。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阮的艺术魅力源自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戏剧表演,阮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来探讨阮的艺术魅力,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美丽而神秘的艺术形式。

一、历史文化阮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相传,阮源于中国汉代的琵琶,后来传入越南并逐渐演化成为阮。

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融合了越南南方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阮曾一度被视为贵族文人的旗帜,是宫廷文化的象征。

在越南历史上,阮一直是音乐表演的主流之一,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阮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阮成为越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越南民族的情感、生活和精神追求。

阮的音乐和表演内容涵盖了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统等丰富的文化元素,体现了越南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阮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

二、音乐艺术阮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婉转的情感而闻名。

阮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形式,常常被称为“天籁之音”,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

阮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指法、琴法、节奏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得阮音乐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和表现力。

阮音乐既有动听的旋律,又有富有情感的表现形式。

在阮的演奏中,旋律既流畅舒展,又变幻莫测,展现出一种悠扬而有力的美感。

阮音乐还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如悲伤、欢乐、怀旧等,使得观众在欣赏时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舞蹈艺术阮舞是阮的表演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富有韵律感的舞蹈动作而备受赞誉。

阮舞以其轻盈、柔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蹈形式而著称,是一种充满东方韵味的舞蹈形式。

阮舞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编排手法,能够灵活表现各种情感和故事情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阮舞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造型和动作,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琵琶 柳琴 阮的区别 湖南阮、柳琴发展刍议

琵琶 柳琴 阮的区别 湖南阮、柳琴发展刍议

阮是华夏古琵琶的一种,传说是汉武帝为了排解远嫁公主的思乡之情而令人制作的,当时名为“琵琶”。

阮发源于秦汉,流行于魏晋,兴盛于唐宋,而衰落于明清。

在现代,阮在乐队里大多数只是作为伴奏乐器,但近年,阮渐渐地从伴奏乐器跃为独奏乐器,阮的演奏性能和潜力也被进一步发掘出来。

而柳琴是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器,又名柳叶琴。

源于山东临沂,用作柳琴戏、泗洲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音色高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而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的出现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丰富了表现力,从而使之走上了独奏乐器的发展道路。

唐宋时期的史书有大量阮、柳琴的记载,对阮乐的描写和赞美亦表现于诗词歌赋、敦煌壁画中,如白居易写道“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

落盘珠历历,摇佩玉。

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

”阮、柳琴的声音具有掩抑凄清,充满深沉含蓄、文雅清秀之气的独特风格。

湖南是一个文化、音乐大省,具有很浓的民族音乐氛围。

在长沙、常德、岳阳等地区,学习诸如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学生较多。

而阮、柳琴方面,由于在湖南起步较晚、专业教师的缺乏,所以很多地区阮、柳琴的专业教学和业余普及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

同时在专业院团中,大多都是演奏其他乐器的演奏员兼弹阮、柳琴。

有些人认为,阮、柳琴专业不必要作为专业来学,会弹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拿起阮、柳琴练练就能弹。

其实这是一个专业误区,阮、柳琴的演奏、教学有一套非常科学的方法,在右手拨子演奏方法和左手各类技术、技巧上都是很讲究的。

因此,要求阮、柳琴教师和演奏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

自1978年以来,全国各大音乐学院相继开设了阮、柳琴专业。

关于它们的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探索也在不断的深入。

随着一种群体艺术形式――阮、柳琴乐团的产生,阮、柳琴又获得了重生,即将迎接再次的辉煌。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省阮、柳琴专业教师、演奏员及学生约百余人。

目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等院校都开设了阮、柳琴专业课程。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琵琶的起源、演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1. 起源与演变据史书记载,琵琶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乐器“筑”,它是一种弦乐器,由弦槽、弦轴、琴身等部份组成。

在秦汉时期,筑逐渐演变为琵琶,形状也有所改变,琴身由木制改为用葫芦制作,琴弦也增加到四根。

2. 唐代的发展在唐代,琵琶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当时,琵琶成为了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也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

在唐代,琵琶的形状更加完善,琴身由葫芦改为木制,琴弦数量增加到十根。

琵琶演奏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琴家们开始创作更加复杂的曲目,并且琵琶的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3. 宋元时期的发展在宋元时期,琵琶继续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传播。

它不仅在宫廷和贵族中受到爱慕,也成为了寺庙和民间艺人的主要乐器。

此时的琵琶形状更加精致,琴身采用了更加优质的木材制作,琴弦数量也增加到了十二根。

同时,琵琶的音域进一步扩展,演奏技巧也更加熟练。

4. 明清时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琵琶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

琵琶的外形基本保持不变,琴身材质多采用紫檀木或者红木制作,琴弦数量也稳定在十二根。

同时,琵琶的演奏技巧进一步提高,琴家们开始创作更加复杂的曲目,琵琶也成为了戏曲和民间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5. 现代的发展进入现代,琵琶的发展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琵琶在外形上进行了一些改变,琴身材质多采用了现代化的塑料或者碳纤维材料。

同时,琵琶的演奏技巧也更加多样化,琴家们开始尝试和其他乐器的合奏,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总结:琵琶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起源于古代的“筑”,到唐代的巅峰发展,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稳定发展,最终进入现代,琵琶在音域、演奏技巧和曲目创作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丰富。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变迁,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阮乐的历史沿袭

阮乐的历史沿袭

阮乐的历史沿袭作者:姜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5期摘要:我国古代已产生了阮的雏形,本文介绍了中华民族古乐器阮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对建国后阮作为一件重新起步的乐器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历史上阮一度衰落之原因和今后阮乐在民族乐队中的开拓展望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及论断。

关键词:阮;起源;历史渊源[中图分类号]:J63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158-01汉魏时期阮,又名“阮咸”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汉武使其就有现今阮之型的乐器被发现。

据西晋傅玄《琵琶赋序》记载,“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知音者,载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

”这段话是说:大约在公元前105年的时候,也就是汉武帝元封六年,张骞作为使者对乌孙国进行访问(今乌兹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朝当时有盟约相互之间可以成婚永远交好。

当时的是乌孙公主将要出嫁,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能送一件乌孙公主爱惜的乐器作为礼物,这件礼物最好能再马上进行演奏,因为长路漫漫思乡之情不得排解,如果这样的乐器能让公主娱乐一下缓解下情绪就很好了。

于是汉武帝命令精通音乐的工匠参照琴、筝、筑、箜篌等发明一种新型乐器,这就是以后的汉琵琶,也就是阮的前身傅玄的《琵琶赋序》中对其形制亦有描绘:“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法四时也。

以方语目之,故云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也。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清楚赶到,最初的阮有四弦,十二柱(即品),音域相对很宽;其“四条弦定音不同”和“共用割截相同弦长的柱”的特点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平均律的实际应用。

阮由于集合了众多乐器之长在诞生伊始就被称为先进的设计并且在乐律的使用上有有独特之处。

这奠定了这种乐器今后辉煌发展和产生丰富的民间艺术的深刻基础。

这种成就中外罕见。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琵琶的历史起源、演变发展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琵琶的历史起源据史书记载,琵琶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西汉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

当时,琵琶被称为“琵琶筝”,是一种四弦乐器,形状类似于现代的琵琶。

琵琶筝的出现主要源于西域(今天的新疆地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后来逐渐传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琵琶的演变发展1. 隋唐时期:在隋唐时期,琵琶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改革与发展。

当时的琵琶筝逐渐演变为七弦琵琶,琴身也逐渐变大。

隋唐时期的琵琶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使用,成为宫廷乐队和民间艺人常用的乐器之一。

2. 宋元明清时期:在宋元明清时期,琵琶的形状和结构进一步完善,琴身也更加精致。

此时的琵琶已经成为民间音乐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琵琶曲也开始有了一些独立的曲目和演奏技巧。

3. 近现代:进入近现代,琵琶在音乐界的地位逐渐下降,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冲击。

但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琵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琵琶也逐渐开始与其他音乐风格相结合,如流行音乐、爵士乐等,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

三、琵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影响1. 古代:在古代,琵琶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成为表达情感和故事的重要工具。

在古代文人墨客中,琵琶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用来伴奏诗词、赋曲。

2. 现代:进入现代,琵琶逐渐与其他音乐风格相结合,如与交响乐队的合作、与流行音乐的融合等。

这使得琵琶在现代音乐中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3. 国际影响: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和演出中,琵琶演奏家展示了琵琶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吸引了许多外国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总结: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doc】“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

【doc】“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

“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第27卷第4期2011年l2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OURNALOFJIAOZUOTEACHERSCOLLEGEV ol_27.No.4Dec.2011"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木刘小兵(黄淮学院中文系,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竹林七贤代表着令人神往的名士风范,4J'1以其超尘绝俗的才情气质,个性禀赋,成为后人包括唐代士人崇拜和接受的偶像.从竹林七贤事迹中抽取了"阮成"这个具有象征意义且颇具影响力的"符号",展示七贤的代表人物阮成之诗性与才情在唐代的嗣响,并以此说明七贤旱已成为唐人的历史记忆,成为唐代士人精神传统与文学传统之一脉.关键词:阮成;竹林七贤;琵琶;唐代;发现中图分类号:K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65(2011)04—0001—03竹林七贤之所以能够成为魏晋风流的代表,成为后世文人追踪效法的偶像,这既与他们共同代表的一种令人神往的名士风范有关,也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超尘绝俗的才情气质,个性禀赋密不可分.阮咸作为阮籍的侄儿,无疑是竹林七贤中的小字辈,然而能被列入这个名士组合,其才情气质亦必有卓越超拔之处.《世说新语》中已有许多关于这位"小阮"的风流才情甚至惊世骇俗之举的记录,如骑驴追婢,晒犊鼻祥,神解音律,与猪同饮等等,兹不赘述.而他留给唐人最值得称道的"文化遗产",还是其所擅长弹奏并被后人命名为"阮咸"的那只琵琶.从此,唐人口中说着阮咸,手中演奏着阮咸,耳中聆听着阮咸,自然,也会情不自禁地遥想起阮咸其人及其风采神韵.下文仅从阮咸及其琵琶留给唐人的记忆的角度,展示七贤之诗性与才情在唐代之嗣响.由此或可部分感受魏晋至隋唐之间,士人之精神气质曾经历过怎样的传承与流变,并以之印证竹林七贤确为唐人所继承的士人精神传统之一脉. 一,"阮咸"再现如同许多出土文物一样,"阮咸"作为一件古乐器在唐代的发现也属偶然.关于此事,唐人在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述,其一是刘觫的《隋唐嘉话》:元行冲宾客为太常少卿,有人于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元视之日:"此阮咸所造乐具."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甚清雅,今呼为阮成者是也._】J】.另一记述见于李济翁的《资暇集》:往中宗朝,元宾客行中(当为冲,笔者注)为太常少卿.时有人于古冢获其铜铸成者献之,元日:"此阮仲容所造."乃命工人木为之,音韵清朗,颇难为名.权以仲容姓名呼焉,于今未蒙佳号.…两处记录大同小异,但都叙述了"阮咸"这一乐器被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被命名的经过.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琵琶的历史知识,不妨再阅读一段《旧唐书?乐志》中的文字: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鼗而鼓之者.及汉武帝嫁宗女于鸟孙,乃裁筝,筑为马上乐,以慰其乡国之思.推而远之日琵,引而近之日琶,言其便于事也.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其他皆充上锐下,曲项,形制稍大,疑此是汉制.兼似两制者,谓之"秦汉",盖谓通用秦,汉之法.《梁史》称侯景之将害简文也,使太乐令彭隽赍曲项琵琶就帝饮,则南朝似无.曲项者,亦本出胡中.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风俗通》云:以手琵琶之,因为名.案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太宗贞观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掏琵琶者是也.《风俗通》所谓以手琵琶之.乃非用拨之义,岂上世固有掬之者耶?阮成,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之类同,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唐人墓志与魏晋想象》(编号:2011一ZX一3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小兵(1968一),男,山东滨州人,黄淮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学批评史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此,我们知道琵琶之历史亦很久远,"阮咸"乃为琵琶之一种.另据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唐代盛行的曲项琵琶传自西域,即所谓"胡中".而武后时期发掘出的琵琶却是秦汉时就有的古琵琶,形为直项,自然还当有其它方面的区别."阮咸"的再现无疑是唐人的幸运,它使唐人得以目睹并聆听这一与前贤有关的古乐器;"阮咸"的再现与被命名也是阮咸本人的幸运,使得阮咸的名字与风采伴随着这件乐器一直流传下去.也许,这是弥补古今同心而异世,不得相见之遗憾的最好方式,也是人类神往的延续自我生命的最好方式吧.二,"神解"之境界唐人之所以会将一件出土的古琵琶与七贤之阮咸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因为阮咸曾弹奏过这种乐器, 更是因为阮咸具有超常的音乐天赋,以至达到对音乐"神解"的境界!这一点早已为古人所称道.如《世说新语-术解》篇第一则日: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世说新语?术解篇》注引《晋诸公赞》中记录了阮咸的观点:勖所造声高,高则悲.夫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今声不合雅,惧非德政中和之音,必是古今尺有长短所致.然今钟磬是魏时杜夔所造,不与勖律相应,音声舒雅而久.不知夔所造时人为之,不足改易.《文心雕龙?乐府》篇亦云: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威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故而唐人所撰《晋书?阮咸传》才有"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阮成传之语,《晋书?乐志》亦有"时阮咸妙达八音,论者谓之神解"乐志,之句.我们知道,唐代的音乐艺术一度非常繁荣,因此,富于艺术才情的唐代士人对阮咸这样的奇才不能不惺惺相惜,予以格外的偏爱.三,唐人的"阮咸情缘"刘长卿曾经在《幽琴》诗中感叹"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他透露了琴这种乐器在唐代渐受冷落的命运,而更受时人宠爱的是来自"胡乐"的琵,.琶时.由上文所引《旧唐书?乐志》可知,琵琶早在秦汉时就传至中国,只是到了唐代仍有新的琵琶种类传人,且更受有"胡气"的唐人欢迎罢了.自然,阮咸最初喜欢琵琶可能与他爱上了其姑母身边的胡女有关,爱屋及乌亦喜欢上了琵琶.对于"异质"之人,物以及"异质"文化的喜爱,或许可视为唐人与阮咸之间的共性之一.唐人对琵琶的喜爱,从《全唐诗》中上百首之多的咏琵琶之作已可部分说明问题.薛收,虞世南皆有《琵琶赋》传世,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咏琵琶之经典名篇,薛用弱《集异记》载王维"性闲音律,妙解琵琶".尽管琵琶亦有新旧之分,"阮咸"所指为古琵琶,但是唐人在歌咏琵琶时并不加以严格区分.因而他们在聆听琵琶以及琴曲的美妙乐曲当中,时常会联想其阮咸这位前代的贤人,如:虞世南《琵琶赋》:"季伦欢金谷之宴,仲容畅竹林之聚."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再看两首专咏"阮咸"的唱和之作:一是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阮巷久芜沉,四弦有遗音.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二是白居易《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骊'玉垮垮.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这两首诗皆为和令狐楚诗而作,知令狐楚原诗亦为歌咏"阮咸",惜乎今已不存.刘诗写聆听"阮咸"之"遗音",遂起远思竹林之意;联想起阮咸被贬之事,更激起了有同样经历的诗人之共鸣,故日"幽怨古犹今".白居易亦为"阮咸"所奏出的凄清之古调所打动,并听出了其中蕴含着的劝慰之情;最后又通过对所听见的是否为真正的"昔时声"的质疑,表达了古贤已逝,雅声难存的遗憾.总之,聆听"阮咸",让唐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阮咸其人的风采,想起了七贤的竹林之会,想起了千古文人共同的"不平"之意与"幽怨"之情.下面这首唐代女道士李季兰的《听萧叔子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则又将流传在唐代的琴曲《三峡流泉》的创作权归之于阮氏叔侄: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复,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刘小兵:"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自然,阮咸的被唐人追忆,又不仅仅因为阮咸是一个音乐天才,更因为他作为竹林名士之一,同样代表了令人神往的竹林精神.《晋书?阮咸传》载"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山涛阮咸典选:'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太原郭奕高爽有识量,知名于时,少所推先,见咸心醉, 不觉叹焉."]l故而,阮咸之风神器度,不仅让晋人心醉,亦让唐人心仪神往.如,杜甫《八哀诗?故着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萧条阮成在,出处同世网.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再如,李端《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一):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杜甫《示侄佐》: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杜诗详注》引《杜臆》日:山云涧水,即所闻茅屋趣也,因此想竹林之眠,犹二阮之把臂入林耳.又如钱起《送族侄赴任》:林下不成兴,仲容微禄牵.……此时知小阮,相忆绿尊前.总之,阮咸凭借其七贤之一的身份,"神解"的音乐天才以及拔俗的风神器度,同样成为唐人所喜爱的先贤之一.阮咸与他的琵琶一起,长留于唐人的记忆之中.唐人的艺术才情与士人情怀之中,不时会闪现阮咸的身影.唐人甚至于在撰写墓志之际,亦会遥想其七贤之阮咸.如《大唐故朝议郎前薛王府兵曹参军上柱国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仲容才美,始加都尉之名;苏建功多,遂有将军之号.又《大唐故使持节歙州诸军事歙州刺史驸马都尉王君墓志铭并序》:君褰帷驭俗,下车缉政.时雨霈然,清风自远.王承在郡,无亏高辙;阮成为邦,亦全胜范.可见,"阮咸"与"嵇琴","阮啸"一起,已成为与竹林七贤有关的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们集中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才情与气质,也是竹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时空,我们看到七贤身上的艺术才情在唐代得到了传承,唐人借"阮咸"以及"嵇琴","阮啸",或寄托幽怀雅趣,或抒发狂放之情.在看到七贤之诗性与才情在唐代嗣响的同时,也使我们对有唐一代的士人情怀和文学传统多了一份认识与体悟:历史的长河前后相接,在魏晋风流与大唐神韵之间,有着许多历史性的关联,竹林七贤的确是一群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艺术精灵,而阮咸则是其中颇有历史韵味的媒介之一.[参考文献][1]王汝涛,编校.全唐小说[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2][后晋]刘啕.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76.[3]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l17.[4]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631.[5]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7]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6.[8][唐]薛用弱.集异记[M].金文明,选译.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110.[9][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97.[10]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2004:llOO.[11]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 2003:656—657.[12]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61.[13]陈文华.梦为蝴蝶也寻花——李冶,薛涛,鱼玄机诗注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14]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390.[15]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83—184.[责任编辑:程峰]3?。

论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阮乐

论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阮乐

论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阮乐
阮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起源于中国南部地区,现在在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都有流传和发展。

阮乐是指使用阮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

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由于阮的演奏方式具有独特性和声音的美感,阮逐渐成为华南地区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阮也成为了华南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传统上被认为是与琵琶、古琴和二胡相媲美的乐器。

阮乐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清明说唱、小曲阮、中阮、大阮等几个时期。

其中,小曲阮是阮乐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这个时期,阮乐融合了南北各地音乐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小曲阮风格。

而在近代,阮乐则更多地表现在戏曲、民歌、组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中。

在现代,阮乐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在民间和后现代音乐中活跃,还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在越南,阮乐作为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国家无形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在学校、社区、演出等领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总的来说,阮及阮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阮乐也在不断地与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进行融合和进化。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阮及阮乐将会继续影响和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阮是一种传统的汉族弹拨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阮的演奏技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流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演奏技法的起源、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阮的演奏技法起源于古代汉族民间音乐。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阮的形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420-589年),而阮的演奏技法应该更早出现。

当时,阮的演奏技法主要是通过手指弹拨弦音来产生音响。

随着阮的流传和演奏技法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不同的演奏技法来丰富阮的音乐表现力。

阮的演奏技法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代阮的演奏技法。

这个阶段的演奏技法简单而古朴,主要表现为单音弹奏、双音交替弹奏和和弦弹奏等基本技巧。

第二个阶段是明清时期的阮的演奏技法。

在这个阶段,阮的演奏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加入了很多琶音、泛音和连音等技巧。

第三个阶段是近现代以来的阮的演奏技法。

在这个阶段,由于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阮的演奏技法开始借鉴西方音乐中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例如指法、和弦演奏和颤音等。

最后一个阶段是现代阮的演奏技法。

在这个阶段,阮的演奏技法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需要进行自由发挥。

然后,阮的演奏技法有几个主要特点。

阮的演奏技法讲究音色的变化和表达力的发挥。

通过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情感。

阮的演奏技法注重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演奏者通过使用不同的节奏和韵律来表现阮乐的独特魅力。

阮的演奏技法强调音乐的细腻和技巧性。

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掌握演奏技巧,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技法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性。

演奏者需要熟悉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才能更好地演绎阮乐。

阮的演奏技法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阮的演奏技法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而且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和特色。

阮的演奏技法也为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研究

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研究

9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4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研究苏霓莉摘 要:中阮与琵琶乐器在发展中,同为弹拨乐器,对于弘扬民族音乐产生深远意义。

阮又被叫做“秦琵琶”,与琵琶乐器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人们经常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在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对比中,可以从演奏技巧、表现张力等方面,了解其各自的特色、合适的曲目和音乐等。

基于此,本文将在中阮与琵琶发展概述基础上,分析中阮演奏的技巧和琵琶演奏的技巧。

然后结合二者演奏技巧,对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进行对比,主要通过定弦、调式、技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了解二者的相似处与不同,从而推动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

关键词:中阮演奏;琵琶演奏;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苏霓莉(1977-),女,硕士研究生,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

引 言在中阮乐器发展中,与琵琶乐器演奏相比,存在相似性特征,同时,随着中阮与琵琶乐器的不断创新,也使中阮演奏中加入独特的阮演奏技巧,提升阮演奏的价值。

琵琶演奏也会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融入音色和情感。

二者在演奏技巧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是在音色、表达等方面也略有不同。

所以,需要结合中阮与琵琶的发展特征,合理总结二者演奏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感受不同乐曲的演奏方式。

一、中阮与琵琶的发展概述(一)中阮在中阮的历史发展中,针对阮的历史来源,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观点。

其中大众所能接受的说法主要有: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汉武帝时期,为提升国家实力,采用汉与乌孙国通婚的方式,将汉武帝的公主嫁至乌孙国。

汉武帝害怕公孙公主寂寞,在出嫁之前,找工匠参考琴、古筝等乐器,为公主制作可以在马上弹拨的乐器,进而出现当时的“秦琵琶”。

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西晋时期,当时的世人主要崇尚“竹林七贤”,在这些人当中,乐于和善于弹奏乐器的人之一就是阮咸,因此,推动中阮在西晋历史中的进一步发展。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阮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民间演奏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技法。

阮的演奏技法可以分为拨弦、扫弦、滑音、颤音、装饰音等多种技巧,其中拨弦是主要技法。

下面从历史、地域、表演形式等角度对阮的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进行简要分析。

1.历史演进的阶段性变化阮的演奏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时期,阮曲在宫廷中广为流传,其演奏风格以华丽、高雅为主。

唐代大部分曲子由独奏演奏,流传至后世的仅剩《十面埋伏》、《碧落黄泉》、《大胆出天际》等少数作品。

宋代时期,随着阮曲在民间的普及,阮的演奏技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革。

在演奏技法上,宋代阮曲则主要采用扫弦和弦音、滑音和装饰音等技巧,强调节奏的灵活性和舞蹈节奏的鲜明性。

阮曲演奏在家庭团聚、庙会、集会等各种场合广为流传,其演奏艺术逐渐进入民间。

明清时期,阮曲演奏的技法更加饱满,灵活性和变化性更强。

明朱权阮派的演奏风格基于扫弦、弦音、颤音等技法,注重其音韵之美和胆气之勇。

清黄坤厚阮派则音色较为柔和抒情,利用滑音、颤音等技巧,表现阮曲在家庭、自然等各种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交流和音乐技术的不断进步,阮曲演奏技法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阮曲开始在流行乐、儿童音乐、电影音乐、舞台音乐等广泛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一代阮曲演奏家借助现代音乐技术,对传统阮曲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和改良,使其在现代音乐市场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2.地域性的差异阮在中国各地的演奏风格和技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南方地区,阮曲的演奏风格以闽南、客家等地方民间乐曲为基础,主要采用扫弦、颤音、滑音等技法,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富有变化和意境。

闽南阮派由于其独特的音色和技法,曾多次受到国内外音乐家的赞誉。

在华北地区,阮曲的演奏风格与南方略有不同,其演奏风格偏重于节奏和节拍,强调旋律与节拍的统一性,常常伴奏传统的戏曲、民间舞蹈等表演形式。

李朝威阮派在华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风格亦贴近地方的流行音乐文化,曾多次被电影、电视等传统文化中采用。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阮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其演奏技法在演奏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发展流变。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音乐,阮的演奏技法不断地吸收、融合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本文将对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

从古代阮的演奏技法来看,阮最早源自汉代的丝弦乐器,其演奏技法传承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髓。

在古代,阮的演奏技法主要体现在其演奏技巧上,如指法、扫弦、滑音、颤音等。

这些技法不仅可以展现演奏者的技术功底,还可以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代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演奏技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的变革,阮的演奏技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阮的演奏技法受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如西域音乐、摩尼教音乐、回教音乐等,这些音乐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了阮演奏技法的多元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阮的演奏技法逐渐丰富了起来,例如演奏技巧更加灵活多样,音乐特色更加鲜明等。

阮的演奏技法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吸收、融合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阮的演奏技法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当代音乐中,阮的演奏技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如技巧更加精湛、表现更加丰富等。

在现代音乐表演中,阮的演奏技法已经将传统和创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古代的技法与现代的演奏技巧相结合,使得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音乐性更加完美。

现代音乐也为阮的演奏技法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演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发展出更多更好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阮的艺术是越南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

阮王朝时期,阮的艺术曾经达到了极盛的高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阮的艺术也逐渐式微。

在近些年来,越南政府对阮的艺术进行了重视,加强了阮的艺术传承和保护工作。

阮的艺术在当今的越南社会中,又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阮的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

与中国的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相比,阮的艺术更为细腻、柔和,具有浓郁的越南气息。

阮的艺术可以说是越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越南文化的传统和特点。

在音乐方面,阮的音乐非常独特,它的节奏和旋律比较柔和,音乐风格也非常典雅。

阮式音乐具有浓郁的宫廷气息,特别是在使用乐器方面,阮式乐器表现了音色的变化和多样性。

其中,弦乐器广泛使用,包括琵琶、二胡、南胡等,还有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阮的乐器数量较少,但其音色精彩,独特感强。

在演奏时,阮的乐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能够表现出音乐的情感。

在舞蹈方面,阮的舞蹈通常是由女性表演,流畅而优美,体现出阮式艺术中的含蓄和温柔。

阮的舞蹈有许多种类,包括宴会舞蹈、祭祀舞蹈、史诗题材舞蹈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阮的舞蹈形态优美,动作优雅,充满了艺术性,表现出阮王朝时期的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

在戏剧方面,阮的戏剧属于古典戏剧,主要是以传统历史故事和史实内容为题材,表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面貌。

综上所述,阮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深刻反映了越南文化的传统和特点,展现出越南文化的多方面魅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阮的艺术进行了学习和研究,阮的艺术在当今的越南社会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发展,并为更多的人们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和体验。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阮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古代民间常用的乐器之一。

它在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民间音乐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古代宫廷音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阮在古代的音乐传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

阮的音色非常独特,它的音色清悦动听,细腻柔和,富有华丽的韵味。

阮的音色在古代音乐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在宫廷音乐中,而且在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中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阮的音色可以很好地配合古代琵琶、筝等乐器,产生出优美的和谐音乐。

所以,阮的音色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这也是它在古代音乐中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阮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它可以表现出极富感染力的音乐韵味。

阮是一种需要很高演奏技巧的乐器,演奏者需要运用手指的力度和技巧来控制音色的变化,这就需要演奏者有着极高的技术功底。

在古代,阮的演奏者通常都是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者通常都能够在演奏中表现出极高的技巧水平,他们能够利用阮的音色来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阮的演奏风格非常多样,它可以表现出古老传统的音乐魅力,也能够演绎出现代的音乐艺术。

阮在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演奏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如今,阮的演奏者在演奏中往往会结合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阮音乐不仅可以展现出古老的传统韵味,更可以表现出现代的音乐艺术。

阮的音乐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音乐欣赏需求。

阮的音乐在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非常突出,它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意境。

阮音乐在古代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而备受推崇,它能够表现出各种情感,包括悲怆、欢乐、温柔、坚定等等。

通过阮的演奏,演奏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融入从而打动听众的心灵。

阮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更可以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也是阮音乐的特殊魅力所在,它在古代和现代音乐中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际产生 的“ 中国固有 的乐器 ” 。西晋傅玄在其《 琵琶赋序 》 中写 穿透力弱 、 与其 他乐器 的融合性强 , 而琵 琶反射力强 、 个性强 , 而
道 :闻之故老云 : “ 汉遣乌孙公 主嫁 昆弥 , 念其行道思慕 , 工人 共 鸣相对较弱 、 使 穿透力强 , 与其他 乐器的融合性差 。
中国民族器 乐源远流长 ,从河 南舞阳贾湖 出土 的骨 笛算 孔 ; 而琵琶音箱则为“ 梨形瓢式” 面板 为桐 木板 , , 而背板则是 由
起, 至今已有 8 0 余 年的悠久历史。 0 0 此间 , 在秦 、 汉直至隋唐的 整体的硬料掏挖而成 。
10 0多年 间,出现 了许多本土起 源或是域外传人 的抱弹式弹 1 其次, 阮有品无相 , 品有二十四 , 品为骨制 ; 音 而琵 琶则有品 拨乐器。在当时 , 了琴 、 、 、 除 瑟 筝 箜篌之外 , 所有非平 置演 奏的 有相 , 为六相 二十四或二十五 品 , 品为竹 制 , 为十二平均律 音 均 弹拨乐器 , 一律都称之为“ 琵琶 ” 。它包括 了现在 的三 弦、 秦琴 、 排品。 的琴码多为木制 , 阮 可以活动 ; 而琵琶的覆手多为竹制 , 被 阮、 月琴 和琵琶等乐器 。在众多的琵琶类乐器 当中, 使用最多 、
就 阮和 琵 琶 两 种 乐 器作 出 比较 和 分析 。
关键 词 : ; 阮 琵琶 ; 比较 ; 源 ; 起 演奏 方 法
虽然 同为弹拨乐器 , 但阮与琵琶型制是不同的。
首先 , 外形构造不同 : 阮为直项 , 琵琶为 曲项 。阮音箱为“ 圆
形盘式 ”面板和背板均为桐木板 , , 且在共鸣箱 的 1 处 开有两音 / 3
固 定在 面板 的下 部 。
影响最大 、 发展最为充 分的莫过于 “ 圆柄直 ”后称之 为“ 盘 、 阮” 的土生琵琶和“ 梨形 曲项”后称之为“ 、 琵琶 ” 的传人琵琶。 不多的。其实不然 , 阮和琵琶无论在起源 、 型制还是演奏方法方
另外 , 弦相对较粗 , 阮 外层 为金属缠弦 , 其张力大 , 硬度高 , 易产生 噪音 ; 而琵琶弦相对较 细 , 外层多为尼龙缠 弦, 其张力小 ,
从文 中可以看出 : “ 马上之乐” 由中国工人参 考 了琴 、 、 圆柄直 , 这 作 , 筝 阴阳叙也 ; 柱有十二 , 配律 吕也 ; 四弦 , 法四时也。” 这说
筑、 箜篌等木质 的乐 器制造而成 ; 从乐器 的外 观来 看 : 中虚外 明阮在汉代就具备 了“ “ 盘圆柄直 ” 的型制特征 与较为成熟 的“ 四 实 ”盘 圆柄直” 柱有十二 ” 四弦”就是今天的“ , “ “ “ , 阮” 不过 当时 弦” 多品位” 和“ 的构造 。唐代 的阮 , 四弦, 有 十三柱 , 已发展得 比
知音者 , 裁琴 、 、 、 筝 筑 箜篌之 属 , 马上之乐 。观其 器 : 作 中虚外
实, 天地之象也 ; 盘圆柄直 , 阳之序也 ; 阴 柱有 十二 , 配律 吕也 ;
下面 , 阮和琵琶型制 的历史沿革作些简单分析。 对
阮: 现代阮最早 的型制记载见于晋代著名学者傅 玄在其《 琵
序 中对阮进行 的描述 : 观其 器 : “ 中虚外实 , 天地缘也 ; 盘 四弦, 法四时也 ; 以方语 目之 , 故云 ‘ 琵琶 ’取其传于外 国也 。” 琶赋 ・ 》 ,
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就阮和琵琶这两种乐器从历史 的视角尝 多为“ 、 五” 五 四、 定弦 , 即四弦与三 弦为五度关系 , 三弦与二弦为
试作些 比较分析 。


起源的比较
阮和琵琶起 源不 同 ,阮是 中华 民族 自己创造 的固有 的乐 关 系 , 弦与 中弦为二度关 系 , 老 中弦与子弦为 四度关 系 , 、 、 缠 老 器, 而琵琶则是 由西域传人中原的。阮 , 阮咸 ”华 夏古乐器 中 、 即“ , 子弦依 次为 Ade 。 a
的一种。起 源于秦 、 汉以古长安为中心 的中国西j 地 区。关 于 E
此外 , 在音 响方 面, 演奏时 , 阮两面均在振动 , 而琵琶则是面
“ 的起源 。 阮” 中外音乐史家大多持一致 的意见 , : 是汉 魏之 板以振动为 主、 即 它 背板 以反射为 主, 而阮发音共鸣较好 故 共性强 、
在很多人 的观念 中 , 同属于弹拨乐器 的阮和琵琶 , 都是差 硬度低 , 对噪音有弱化作用, 且琵琶的有效弦长 比阮的要长。
再有 , 阮和琵琶虽均为四条弦 , 但它们的定 弦方法不 同。阮 四度关系 , 二弦与一 弦为五度关系 。以中阮为例 , 定弦为 : Gdg
d 。而琵琶最常用 的定弦法为“ 二 、 , 1 四、 四” 即缠弦与老弦为 四度
・关 注 ・ 【 音体 美园地 】
从历史 的视角看 阮与琵琶 的比较分析
广东 广州 ●余 锦 秀

要: 在很 多人 的观 念 中, 同属 于中国传 统弹拔 乐器的
琵琶……” 以后琵琶两字就逐渐变为对 “ 曲项琵琶” 的专称 , 直至
二 、 制 的 比较 型
阮和琵琶两种 乐器, 极为相似 。其 实不然 , 阮和 琵琶无论 在起 现 在 。 源、 型制还是 演奏方 法方 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从 历 史的视 角
林七贤 ” 中的阮咸 “ 妙解音律 , 善弹琵琶” 而将其演奏 的“ , 琵琶” 之 , 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已见其形 , 唐代 的五弦阮, 琴箱呈花瓣形 , 以其名命为“ 阮咸 ”后简称为“ 并流传至今 。 , 阮”
为了“ 取其传于外 国” 而取 名为“ 琵琶 ” 后亦有“ , 秦琵琶” 直项 较 完善 , 旧唐书 ・ “ 见《 音乐 志》 :阮成 , 载 “ 亦秦琵琶也 , 而项长过于 琵琶” 之称 。 旧唐书 ・ 据《 音乐志》 所载 :琵琶 , “ 四弦, 汉乐也 。 取 今制 , ” 列十有三柱 。”宋史 ・ 《 乐志》 记载着公元十世纪末 , 宋太宗 其意又称之为“ 汉琵琶” 。直到唐代武则天时 , 人们为了颂扬“ 竹 把 阮咸 由四弦增至五 弦 , 为“ 弦阮” 实 际上五 弦阮早 已有 称 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