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全文)

合集下载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经2006年11月6日第25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行长:周小川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条为防止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一)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

(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金融机构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负责接收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发现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有要素不全或者存在错误的,可以向提交报告的金融机构发出补正通知,金融机构应在接到补正通知的5个工作日内补正。

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

金融机构应当对下属分支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的情况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以及公司《反洗钱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洗钱案件线索报告等。

第三条公司合规部是公司反洗钱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公司内部的反洗钱工作,向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信息监测分析中心(以下简称“反洗钱监测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第四条各相关业务部门反洗钱专员负责处理日常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拟定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恐怖融资可疑交易报告、洗钱案件线索报告及时报送公司合规部门。

第二章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认定标准第五条本办法中的大额交易,是指客户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收支交易。

第六条商户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第七条可疑交易的认定标准:(一)客户资金账户原因不明地频繁(每日发生3次以上或每日发生且持续3天以上,下同)出现接近于大额现金交易标准的现金收付,明显逃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二)没有交易或者交易量较小的客户(1年内交易次数小于3次),要求将大量资金(单笔或累计低于但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下同)划转到他人账户,且没有明显的交易目的或者用途;(三)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并在短期(10个工作日以内)内发生大量交易;(四)客户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五)客户、资金、交易或者试图进行的交易与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犯罪以及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的人相关联的;(六)客户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有伪造、变造嫌疑;(七)客户其他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钱或者其他犯罪活动的。

第八条可疑交易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开户后短期内大量交易,不以盈利为目的,迅速转走资金;(二)频繁的大额资金进出,没有任何交易或者只有少量交易;(三)频繁买卖商品,发货订单号不详。

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是指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办法规定的内容与程序,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和相关信息的制度。

第三条各级机构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制度要求,认真做好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按规定对有关报告的要素或内容进行补录和补正,防止出现错报、漏报和迟报等现象。

第四条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由总行反洗钱主管部门统一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即实行“总对总”报送。

大额交易报告在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在交易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报送。

大额交易报告以反洗钱系统为主进行采集,可疑交易报告实行人工判断发现与系统上报相结合的方式。

可疑交易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是从构成可疑交易报告的最后一笔交易发生时间计算。

第五条各级机构和有关人员应当遵守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保密规定,不得违反规定泄露有关信息。

第六条各级行反洗钱领导小组应当对辖内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指导和督促辖内机构依法合规做好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第二章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标准第七条大额交易报告标准。

下列大额交易要按时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一)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

(二)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三)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商业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行支付交易的监督管理,防止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银行从事洗钱活动、进行恐怖融资,维护金融安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户管理及可疑交易报告后续控制措施的通知》《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各部门、支行(包括营业部,。

第三条各部门、支行应依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总行反洗钱管理部门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路径和方式提交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第二章大额交易报告第五条各部门、支行应报告下列大额交易:(一)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 5 万元以上(含 5、外币等值 1 万美元以上(含 1 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二)非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外币等值 20 万美元以上(含 20 万美元)的款项划转; (三)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 50万元以上(等值 10 万美元以上(含 10 万美元)的境内款项划转; (四)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 20 万元等值 1 万美元以上(含 1 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

累计交易金额以客户为单位,按资金收入或者支出单边累计计算并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对同时符合两项以上大额交易标准的交易,各 部门、支行应分别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第七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大额交易,如未发现交易或行为可疑的,可以不报告: (一)定期存款到期后,不直接提取或者划转,而是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续存入在本行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 活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本行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本行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活期存款;(二)自然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过程中不同外币币种间的转换;(三)交易一方为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但不包含其下属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四)本行同业拆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债券交易;(五)本行在黄金交易所进行的黄金交易;(六)本行内部调拨资金;(七)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项下的交易;(八)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下的债务掉期交易;(九)本行办理的税收、错账冲正、利息支付;(十)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情形。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经2006年11月6日第25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行长周小川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条为防止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一)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适用本办法.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金融机构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负责接收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发现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有要素不全或者存在错误的,可以向提交报告的金融机构发出补正通知,金融机构应在接到补正通知的5个工作日内补正.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 金融机构应当对下属分支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第六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的情况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第七条金融机构应当在大额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其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及时以电子方式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 客户通过在境内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或者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或者发卡银行报告;客户通过境外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收单行报告;客户不通过账户或者银行卡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报告.第八条金融机构应当将可疑交易报其总部,由金融机构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在可疑交易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以电子方式报送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下列大额交易:(一)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二)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三)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四)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累计交易金额以单一客户为单位,按资金收入或者付出的情况,单边累计计算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客户与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进行金融交易,通过银行账户划转款项的,由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按照第一款第(二),(三),(四)项的规定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第一款规定的大额交易标准.第十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大额交易,如未发现该交易可疑的,金融机构可以不报告:(一)定期存款到期后,不直接提取或者划转,而是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续存入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活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活期存款.(二)自然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过程中不同外币币种间的转换.(三)交易一方为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但不含其下属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四)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债券交易.(五)金融机构在黄金交易所进行的黄金交易.(六)金融机构内部调拨资金.(七)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项下的交易.(八)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下的债务掉期交易.(九)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发起的税收,错账冲正,利息支付.(十)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一)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二)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三)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四)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五)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者频繁发生大量资金收付.(六)没有正常原因的多头开户,销户,且销户前发生大量资金收付.(七)提前偿还贷款,与其财务状况明显不符.(八)客户用于境外投资的购汇人民币资金大部分为现金或者从非同名银行账户转入.(九)客户要求进行本外币间的掉期业务,而其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可疑.(十)客户经常存入境外开立的旅行支票或者外币汇票存款,与其经营状况不符.(十一)外商投资企业以外币现金方式进行投资或者在收到投资款后,在短期内将资金迅速转到境外,与其生产经营支付需求不符.(十二)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入资本金数额超过批准金额或者借入的直接外债,从无关联企业的第三国汇入.(十三)证券经营机构指令银行划出与证券交易,清算无关的资金,与其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十四)证券经营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拆借外汇资金.(十五)保险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对同一家投保人发生赔付或者办理退保.(十六)自然人银行账户频繁进行现金收付且情形可疑,或者一次性大额存取现金且情形可疑.(十七)居民自然人频繁收到境外汇入的外汇后,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或者非居民自然人频繁存入外币现钞并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带出或者频繁订购,兑现大量旅行支票,汇票.(十八)多个境内居民接受一个离岸账户汇款,其资金的划转和结汇均由一人或者少数人操作.第十二条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一)客户资金账户原因不明地频繁出现接近于大额现金交易标准的现金收付,明显逃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二)没有交易或者交易量较小的客户,要求将大量资金划转到他人账户,且没有明显的交易目的或者用途.(三)客户的证券账户长期闲置不用,而资金账户却频繁发生大额资金收付.(四)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并在短期内发生大量证券交易.(五)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六)开户后短期内大量买卖证券,然后迅速销户.(七)客户长期不进行或者少量进行期货交易,其资金账户却发生大量的资金收付.(八)长期不进行期货交易的客户突然在短期内原因不明地频繁进行期货交易,而且资金量巨大.(九)客户频繁地以同一种期货合约为标的,在以一价位开仓的同时在相同或者大致相同价位,等量或者接近等量反向开仓后平仓出局,支取资金.(十)客户作为期货交易的卖方以进口货物进行交割时,不能提供完整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或者提供伪造,变造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十一)客户要求基金份额非交易过户且不能提供合法证明文件.(十二)客户频繁办理基金份额的转托管且无合理理由.(十三)客户要求变更其信息资料但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有伪造,变造嫌疑.第十三条保险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一)短期内分散投保,集中退保或者集中投保,分散退保且不能合理解释.(二)频繁投保,退保,变换险种或者保险金额.(三)对保险公司的审计,核保,理赔,给付,退保规定异常关注,而不关注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投资收益.(四)犹豫期退保时称大额发票丢失的,或者同一投保人短期内多次退保遗失发票总额达到大额的.(五)发现所获得的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姓名,名称,住所,联系方式或者财务状况等信息不真实的.(六)购买的保险产品与其所表述的需求明显不符,经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解释后,仍坚持购买的.(七)以趸交方式购买大额保单,与其经济状况不符的.(八)大额保费保单犹豫期退保,保险合同生效日后短期内退保或者提取现金价值,并要求退保金转入第三方账户或者非缴费账户的.(九)不关注退保可能带来的较大金钱损失,而坚决要求退保,且不能合理解释退保原因的.(十)明显超额支付当期应缴保险费并随即要求返还超出部分.(十一)保险经纪人代付保费,但无法说明资金来源.(十二)法人,其他组织坚持要求以现金或者转入非缴费账户方式退还保费,且不能合理解释原因的.(十三)法人,其他组织首期保费或者趸交保费从非本单位账户支付或者从境外银行账户支付.(十四)通过第三人支付自然人保险费,而不能合理解释第三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关系的.(十五)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的.(十六)没有合理的原因,投保人坚持要求用现金投保,赔偿,给付保险金,退还保险费和保单现金价值以及支付其他资金数额较大的.(十七)保险公司支付赔偿金,给付保险金时,客户要求将资金汇往被保险人,受益人以外的第三人;或者客户要求将退还的保险费和保单现金价值汇往投保人以外的其他人.第十四条除本办法第十一,十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其他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钱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对按照本办法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的所有可疑交易报告涉及的交易,应当进行分析,识别,有合理理由认为该交易或者客户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应当同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行政调查工作.第十六条对既属于大额交易又属于可疑交易的交易,金融机构应当分别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交易同时符合两项以上大额交易标准的,金融机构应当分别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第十七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所附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要素要求(要素内容见附表),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交易信息,制作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电子文件.具体的报告格式和填报要求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第十八条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区别不同情形,建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采取下列措施:(一)责令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二)取消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任职资格,禁止其从事有关金融行业工作.(三)责令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发现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的,应报告其上一级分支机构,由该分支机构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处罚或提出建议.第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和其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对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第二十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如下:"短期"系指10个工作日以内,含10个工作日."长期"系指1年以上."大量"系指交易金额单笔或者累计低于但接近大额交易标准的."频繁"系指交易行为营业日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每天发生持续3天以上."以上",包括本数.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2003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2号)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3号)同时废止。

最新《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全文

最新《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全文

最新《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发布)进行了修订,经2016年12月9日第9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行长周小川2016年12月28日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一)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

(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四)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贷款公司。

(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

第三条金融机构应当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其总部或者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按本办法规定的路径和方式提交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第二章大额交易报告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报告下列大额交易:(一)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

(二)非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含20万美元)的款项划转。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聊城中心支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止利用公司进行洗钱活动,规范公司反洗钱操作,进一步完善公司反洗钱内部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反洗钱内控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是有效防范洗钱风险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应切实履行相关反洗钱义务。

第三条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遵守保密原则,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数据信息妥善保管,非依法律规定,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泄露。

第二章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定义第四条本办法涉及公司承保、批改(含退保)及理赔(含给付)等环节。

第五条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公司应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的大额交易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含)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含)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公司内部调拨资金除外。

累计交易金额是以单一客户为单位,按资金收入或者付出的情况,单边累计计算并报告。

第六条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公司应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的可疑交易包括三大类:(一)第一大类:在进行保险交易发现的可疑交易1、(1301)短期内分散投保、集中退保或者集中投保、分散退保且不能合理解释。

2、(1302)频繁投保、退保、变换险种或者保险金额。

3、(1303)对保险公司的审计、核保、理赔、给付、退保规定异常关注,而不关注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投资收益。

4、(1304)犹豫期退保时称大额发票丢失的,或者同一投保人短期内多次退保遗失发票总额达到大额的。

5、(1305)发现所获得的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姓名、名称、住所、联系方式或者财务状况等信息不真实的。

6、(1306)购买的保险产品与其所表述的需求明显不符,经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解释后,仍坚持购买的。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目录1. 概述1.1 什么是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1.2 目的和重要性2. 大额交易报告管理2.1 大额交易定义2.2 大额交易报告的提交流程3. 可疑交易报告管理3.1 可疑交易定义3.2 可疑交易报告的提交流程4. 报告管理的监管和处罚4.1 监管机构角色4.2 违规处罚措施1. 概述1.1 什么是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是金融机构为了防范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活动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两部分。

1.2 目的和重要性这一管理办法的目的是通过金融机构主动监测和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和防止违法活动的发生。

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金融机构声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大额交易报告管理2.1 大额交易定义大额交易通常是指单笔或者累计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交易。

具体的金额标准由监管机构规定。

2.2 大额交易报告的提交流程金融机构在发现符合大额交易标准的交易时,需要及时向监管机构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交易金额、交易双方身份信息等。

3. 可疑交易报告管理3.1 可疑交易定义可疑交易是指在金融机构交易监控中发现具有异常特征或疑似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行为的交易。

3.2 可疑交易报告的提交流程金融机构在发现可疑交易时,应当立即进行内部调查,并在初步确认可疑情况后向监管机构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活动。

4. 报告管理的监管和处罚4.1 监管机构角色监管机构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审核和监督金融机构的报告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4.2 违规处罚措施对于没有按照规定提交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将会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警告甚至吊销牌照等。

这也是对金融机构监管的一种有效手段。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一、前言。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金融机构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管理,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

二、大额交易管理。

1. 大额交易定义,大额交易是指单笔交易金额达到或超过一定金额标准的交易。

各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大额交易的金额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2. 大额交易报告,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大额交易报告制度,对于符合大额交易标准的交易,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并做好交易信息的记录和保存工作。

报告内容应包括交易金额、交易时间、交易对象等信息。

3. 大额交易风险防范,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大额交易的风险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可疑交易报告管理。

1. 可疑交易定义,可疑交易是指有理由怀疑与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交易。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反洗钱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可疑交易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2. 可疑交易报告,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符合可疑交易标准的交易,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并做好交易信息的记录和保存工作。

报告内容应包括交易金额、交易对象、交易背景等信息。

3. 可疑交易调查处置,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可疑交易调查处置机制,对报告的可疑交易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工作。

四、其他管理规定。

1. 信息共享与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及时将发现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给相关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工作。

2. 内部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识别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发文字号】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18.07.26
【实施日期】2018.07.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18〕第2号)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机构可疑交易报告的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经2018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第4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行长易纲
2018年7月26日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发布)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发布)第十五条修改为“金融机构应当在按本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内部操作规程确认为可疑交易后,及时以电子方式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chl_320303
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为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大额交易管理。

1.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大额交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于客户的大额交易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给相关监管部门。

2. 大额交易的定义,单笔交易金额超过一定金额,或者多笔交易累计金额超过一定金额的交易行为均属于大额交易。

具体金额标准由监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状况予以确定。

3.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大额交易客户身份和资金来源的核查,确保交易行为合法合规。

4. 对于大额交易客户,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及时识别和防范潜在风险。

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

1.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可疑交易识别和报告制度,对于涉嫌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交易行为,及时报告给相关监管部门。

2. 可疑交易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交易金额异常、交易频次异常、涉及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涉及高风险行业等。

3.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可疑交易客户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必要时可采取冻结资金、终止交易等措施,并及时报告给相关监管部门。

4.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可疑交易报告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清晰。

5. 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可疑交易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报告的可疑交易信息的分析和研判,及时采取监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三、监管责任。

1.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于履行报告义务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力等问题,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3.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的制度和流程,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是对金融机构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一、前言。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是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管理工作。

三、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范围。

大额交易报告,指单笔或者累计金额达到规定标准的交易,超过规定标准的金额。

可疑交易报告,指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涉嫌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交易。

四、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管理要求。

1.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管理制度,明确报告的范围、标准和流程。

2.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审核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

3.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记录和归档制度,确保报告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4.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信息保密工作,严格控制报告信息的传递和使用。

五、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报送要求。

1.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报送时限和方式,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报送给监管部门。

2. 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应当包括完整的交易信息、涉及的客户信息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和处理意见。

3.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定期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监管部门报送报告信息。

六、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监督检查。

1.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报告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2. 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对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进行审核和反馈,指导金融机构改进报告工作。

七、处罚和奖励。

对于未按规定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或者报送不准确、不完整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于报送及时、准确、完整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监管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八、附则。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的,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3.01.03•【文号】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2号•【施行日期】2003.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货币政策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发布日期:2006年11月14日实施日期:2007年3月1日)废止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经2002年9月17日第7次行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行长:周小川二00三年一月三日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人民币支付交易的监督管理,规范人民币支付交易报告行为,防范利用银行支付结算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民币支付交易,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票据、银行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网上支付和现金等方式进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交易。

大额支付交易,是指规定金额以上的人民币支付交易。

可疑支付交易,是指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用途、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的人民币支付交易。

第三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及其联合社、邮政储汇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办理支付交易业务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负责支付交易报告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建立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对支付交易进行监测。

第六条金融机构的营业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对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

第七条下列支付交易属于大额支付交易:(一)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之间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单笔转账支付;(二)金额20万元以上的单笔现金收付,包括现金缴存、现金支取和现金汇款、现金汇票、现金本票解付;(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法规类别】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发文字号】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3号【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发布日期:2006年11月14日实施日期:2007年3月1日)废止【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日期】2003.01.03【实施日期】2003.03.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经2002年9月17日第7次行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实施。

行长:周小川二00三年一月三日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条为监测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规范外汇资金交易报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境内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大额和可疑外汇交易情况。

大额外汇资金交易,系指交易主体通过金融机构以各种结算方式发生的规定金额以上的外汇交易行为。

可疑外汇资金交易,系指外汇交易的金额、频率、来源、流向和用途等有异常特征的交易行为。

第三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负责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金融机构为客户开立外汇账户,应当遵守《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和《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不得为客户设立匿名外汇账户或明显以假名开立外汇账户。

金融机构为客户办理外汇业务应当核对其真实身份信息,主要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身份证件及其号码、开户的证明文件、组织机构代码、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规模、账户的日平均收付发生额等信息和个人银行账户存款人的姓名、身份证件及其号码、住所、职业、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等信息。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保障公司的客户权益和公司资产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包括其部门和子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的实施目的是建立公司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制度,保障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司的业务合规,规范公司的内部管理,防范和打击违法行为。

第二章大额交易管理第四条大额交易是指单笔交易金额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交易。

对于一笔涉及多个股东的交易,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股权识别。

第五条在发现大额交易前,公司应加强对客户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并对客户进行反洗钱调查。

第六条发现大额交易后,公司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公司的合规部门报告。

该合规部门应对交易进行审查,并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

第七条公司工作人员在处理大额交易的过程中,应确保对交易的方方面面以及交易过程的记录完整和准确。

记录应包括客户背景资料,交易的时间、方向、手续费等关键信息。

第八条公司应建立相应的大额交易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交易审查的流程,及相关制度的调整程序。

第三章可疑交易报告管理第九条可疑交易是指符合反洗钱相关监管机构规定的可疑交易的交易行为。

第十条发现可疑交易的公司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公司的合规部门报告可疑交易。

合规部门应对交易进行审查,并在必要时向监管机构提交报告。

第十一条在处理可疑交易的过程中,应确保对交易的各个方面以及交易过程的记录完整和准确,包括客户信息、交易的时间、交易金额、交易方向等关键信息。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相应的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制度,明确报告可疑交易的职责、流程、报告要求及相关制度的调整程序。

公司还应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制度的实际可行性。

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严格的保密机制,确保相关信息不被非法泄露。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简介金融机构在进行交易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时,需要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进行监测和报告。

为了规范金融机构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的目的是加强金融机构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监测和报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2. 大额交易的定义和监测大额交易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交易监测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金额阈值进行监测的交易。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监测系统,对大额交易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给监管部门。

3. 可疑交易的定义和报告可疑交易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交易监测时,发现交易可能涉及洗钱、恐怖融资、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交易。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可疑交易监测和报告机制,对可疑交易进行识别、记录和报告。

金融机构在发现可疑交易后,应及时报告给监管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内容和要求金融机构在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时,应当提供相关交易的基本信息、交易金额、交易对象、交易时间等必要信息,并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格。

金融机构应当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妥善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5. 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益金融机构的报告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监管部门,并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配合和协助。

监管部门有权对金融机构进行检查和核实,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及时公布相关处罚信息。

6. 保密和数据安全金融机构在进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测和报告时,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和机密性。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进行保护。

7. 处罚措施和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责令改正、限制交易活动等。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一、概述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是指为了加强金融机构对大额和可疑交易的监管和管理,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的风险,制定出的一套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

本办法旨在规范金融机构对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时限等规定,以便金融机构及时上报相关信息,最终达到有效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目的。

二、报告范围1.大额交易报告范围:金融机构应在以下情况下报告大额交易:客户单笔或多笔交易涉及的金额超过一定限额,且该限额应根据相关法规或监管机构的规定而定。

2.可疑交易报告范围:金融机构应在以下情况下报告可疑交易:交易与客户的经济背景、交易方式、交易频次等存在异常情况,有可能涉及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或违反了相关法规的规定。

3.非限定交易报告范围:金融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对一定范围内的交易进行报告,以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有效管理。

三、报告要求1.报告程序: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程序,明确报告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报告程序的高效和准确性。

2.报告内容:金融机构应当对报告内容进行录入和保存,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的金额、时间、地点、方式等,同时应注明交易的可疑性和可能涉及的非法活动风险。

3.报告时限:金融机构应当在发现大额和可疑交易后,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具体的报告时限应根据相关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进行确定。

四、报告程序实施1.员工培训:金融机构应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大额和可疑交易的特征和判断方法,提高员工识别和报告的能力。

2.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职责和权限、实施审核和复核机制,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外部合作: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的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和配合工作检查,增强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意识,共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全文)加强现金治理是反洗钞票工作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小编整理的,欢迎大伙儿阅读!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治理方法第一条为防止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钞票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钞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一)商业银行、都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

(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治理公司。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治理公司。

(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治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发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适用本方法。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金融机构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事情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负责接收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发觉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有要素别全或者存在错误的,能够向提交报告的金融机构发出补正通知,金融机构应在接到补正通知的5个工作日内补正。

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设立特意的反洗钞票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方法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治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

金融机构应当对下属分支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执行事情进行监督治理。

第六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的事情予以保密,别得违反规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第七条金融机构应当在大额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经过其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具机构,及时以电子方式向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

没有总部或者无法经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

客户经过在境内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或者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或者发卡银行报告;客户经过境外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收单行报告;客户别经过账户或者银行卡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报告。

第八条金融机构应当将可疑交易报其总部,由金融机构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具机构,在可疑交易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以电子方式报送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

没有总部或者无法经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

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下列大额交易:(一)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

(二)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三)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四)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累计交易金额以单一客户为单位,按资金收入或者付出的事情,单边累计计算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客户与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治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治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治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进行金融交易,经过银行账户划转款项的,由商业银行、都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按照第一款第(二)、(三)、(四)项的规定向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依照需要能够调整第一款规定的大额交易标准。

第十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大额交易,如未发觉该交易可疑的,金融机构能够别报告:(一)定期存款到期后,别直接提取或者划转,而是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续存入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

活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活期存款。

(二)自然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过程中别同外币币种间的转换。

(三)交易一方为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但别含其下属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四)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债券交易。

(五)金融机构在黄金交易所进行的黄金交易。

(六)金融机构内部调拨资金。

(七)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项下的交易。

(八)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下的债务掉期交易。

(九)商业银行、都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发起的税收、错账冲正、利息支付。

(十)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都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一)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别符。

(二)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

(三)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

(四)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别明地忽然启用或者寻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忽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浮现大量资金收付。

(五)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惧活动、赌博严峻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者频繁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六)没有正常原因的多头开户、销户,且销户前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七)提早偿还贷款,与其财务状况明显别符。

(八)客户用于境外投资的购汇人民币资金大部分为现金或者从非同名银行账户转入。

(九)客户要求进行本外币间的掉期业务,而其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可疑。

(十)客户经常存入境外开立的旅行支票或者外币汇票存款,与其经营状况别符。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以外币现金方式进行投资或者在收到投资款后,在短期内将资金迅速转到境外,与其生产经营支付需求别符。

(十二)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入资本金数额超过批准金额或者借入的直接外债,从无关联企业的第三国汇入。

(十三)证券经营机构指令银行划出与证券交易、清算无关的资金,与事实上际经营事情别符。

(十四)证券经营机构经过银行频繁大量拆借外汇资金。

(十五)保险机构经过银行频繁大量对同一家投保人发生赔付或者办理退保。

(十六)自然人银行账户频繁进行现金收付且情形可疑,或者一次性大额存取现金且情形可疑。

(十七)居民自然人频繁收到境外汇入的外汇后,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或者非居民自然人频繁存入外币现钞并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带出或者频繁订购、兑现大量旅行支票、汇票。

(十八)多个境内居民同意一具离岸账户汇款,其资金的划转和结汇均由一人或者少数人操作。

第十二条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治理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一)客户资金账户原因别明地频繁浮现接近于大额现金交易标准的现金收付,明显躲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

(二)没有交易或者交易量较小的客户,要求将大量资金划转到他人账户,且没有明显的交易目的或者用途。

(三)客户的证券账户长期闲置别用,而资金账户却频繁发生大额资金收付。

(四)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别明地忽然启用,并在短期内发生大量证券交易。

(五)与洗钞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

(六)开户后短期内大量买卖证券,然后迅速销户。

(七)客户长期别进行或者少量进行期货交易,其资金账户却发生大量的资金收付。

(八)长期别进行期货交易的客户忽然在短期内原因别明地频繁进行期货交易,而且资金量巨大。

(九)客户频繁地以同一种期货合约为标的,在以一价位开仓的并且在相同或者大致相同价位、等量或者接近等量反向开仓后平仓出局,支取资金。

(十)客户作为期货交易的卖方以进口物资进行交割时,别能提供完整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或者提供伪造、变造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

(十一)客户要求基金份额非交易过户且别能提供合法证明文件。

(十二)客户频繁办理基金份额的转托管且无合理理由。

(十三)客户要求变更其信息资料但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有伪造、变造嫌疑。

第十三条保险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一)短期内分散投保、集中退保或者集中投保、分散退保且别能合理解释。

(二)频繁投保、退保、变换险种或者保险金额。

(三)对保险公司的审计、核保、理赔、给付、退保规定异常关注,而别关注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投资收益。

(四)犹豫期退保时称大额发票丢失的,或者同一投保人短期内多次退保遗失发票总额达到大额的。

(五)发觉所获得的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姓名、名称、住宅、联系方式或者财务状况等信息别真实的。

(六)购买的保险产品与其所表述的需求明显别符,经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解释后,仍坚持购买的。

(七)以趸交方式购买大额保单,与其经济状况别符的。

(八)大额保费保单犹豫期退保、保险合同生效日后短期内退保或者提取现金价值,并要求退保金转入第三方账户或者非缴费账户的。

(九)别关注退保可能带来的较大金钞票损失,而坚定要求退保,且别能合理解释退保原因的。

(十)明显超额支付当期应缴保险费并随即要求返还超出部分。

(十一)保险经纪人代付保费,但无法说明资金来源。

(十二)法人、其他组织坚持要求以现金或者转入非缴费账户方式退还保费,且别能合理解释原因的。

(十三)法人、其他组织首期保费或者趸交保费从非本单位账户支付或者从境外银行账户支付。

(十四)经过第三人支付自然人保险费,而别能合理解释第三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关系的。

(十五)与洗钞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的。

(十六)没有合理的原因,投保人坚持要求用现金投保、赔偿、给付保险金、退还保险费和保单现金价值以及支付其他资金数额较大的。

(十七)保险公司支付赔偿金、给付保险金时,客户要求将资金汇往被保险人、受益人以外的第三人;或者客户要求将退还的保险费和保单现金价值汇往投保人以外的其他人。

第十四条除本方法第十一、十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觉其他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钞票的,应当向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对按照本方法向中国反洗钞票监测分析中心提交的所有可疑交易报告涉及的交易,应当进行分析、识别,有合理理由认为该交易或者客户与洗钞票、恐惧主义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应当并且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钞票行政调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