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模板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2、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
“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西方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背景西方心理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科领域,从古代的哲学思想到现代的科学研究,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人类对心灵和行为的探索。
本文将探讨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从古希腊哲学到当代的研究方向,揭示西方心理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古希腊哲学时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早期哲学家们对人类心灵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中对心灵和意识进行重要思考的代表人物。
柏拉图认为人类的灵魂是永恒的,分为三个部分:理性、意志和欲望。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心灵是无形的”这一著名观点,强调心灵和身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们开始转向实证观察和实验方法。
启蒙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认知和情感。
心理学家伽利略和笛卡尔在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观点,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19世纪初,心理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
受到自然科学方法的启发,心理学家们开始注重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
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成为当时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流派,分别探讨了心灵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恩斯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20世纪初,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派别。
行为主义注重行为的可观察性和可验证性,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外在的行为反应。
精神分析则强调潜意识和内心冲突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先驱是约翰·沃森和伯福德·斯金纳,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则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当代心理学研究当代心理学研究充满活力,涵盖了认知、社会、发展等领域。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和群体行为,发展心理学探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
当代心理学家们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不断推动心理学领域的深入发展。
简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并予以评价
简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并予以评价——青简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远源;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而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一方面,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哲学心理学时期,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它是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之前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悠久渊源。
在这一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古代和中世纪主要为灵魂,17世纪至19世纪以前主要为心灵。
2、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即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70、80年代,这是一个学派林立、取向多元,趋向综合、日益繁荣的时期。
在此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说,19世纪末至29世纪初主要为意识、潜意识(或无意识),20世纪20至50年代行为,直到60年代左右又改为心理(意识、潜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时代:奴隶社会——古代封建社会——中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等)在此,本文的以横向的心理学观正确与否为叙述点,纵向以历史进程为插入点来进行整理论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即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的哲学心理学发展。
首先,古代——奴隶社会。
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以亚力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
具体地说,(1)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它经历了萌芽、奠基、形成和发展等四个时期,以德谟克利特为创始者,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系统化者。
主要思想成就:提出决定论的原则,坚持灵魂的物质本原及其自动性,重视心身不可分的关系,否定灵魂的不死和转世观念,承认感觉的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指出脑是思想的器官,看到心理与灵魂的区别。
西方教育思想历史脉络总结
西方教育思想历史脉络总结西方教育思想历史脉络总结西方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希腊开始,简要概述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并讨论其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和他们的贡献。
古希腊是西方教育思想的起点,其重要的思想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强调对真理的追求和自我思考的重要性,他的教育方法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对话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自己发现答案。
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提出了对智慧和德性的追求,他的教育方法被称为“哲学教育法”,即通过对话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亚里士多德则更加关注实际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他的教育方法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罗马帝国时期,教育思想受到了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西塞罗是当时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以培养公民和发展人的优秀品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西塞罗强调修养和德行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具备合乎道德和道义的行为。
中世纪是基督教盛行的时期,教育思想主要受到宗教的影响。
教会控制了教育体系,修道士们负责教育工作。
圣奥古斯丁是当时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认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上帝的恩赐得到救赎。
他提出了教育要以培养信仰和宗教虔诚为目标,在这一时期,宗教教育成为主导。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
人文主义运动兴起,重新发掘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
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培根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应该服务于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
教育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样性,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思维和天赋。
启蒙时代是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反思传统教育体系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卢梭强调儿童的天性和个体差异,他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体为中心,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兴趣。
康德则提出了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和智力的观点,他强调人的自由和个体能力的发展。
19世纪是现代教育思想的起点,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韦伯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
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发展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心理学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和讨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思考是在不断提问和追问中发展的,而柏拉图则将尽力追求真理的智者称为哲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等概念,并将它们与世界观联系起来。
二、近代心理学的起源17世纪到18世纪,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是后来所说的经验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笛卡尔则提出了心物二元论,认为人的思维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
三、心理学的分支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正式分化为不同的分支,并出现了实验心理学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
德国的维尔特和其学生提出了结构主义心理学,试图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感知来研究心理活动。
而美国的詹姆斯则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功能和适应。
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他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的感知和知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行为,而不是心理过程。
他们相信人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华生通过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则将实验室中动物的观察和操纵扩展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中。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兴起,与行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是研究的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马尔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价值。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在心理学史上,从冯特(W.Wundt)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到19世纪末,心理学的研究中心一直在欧洲。
直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由于心理学界的机能主义运动而使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并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
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和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而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则是桑代克。
桑代克从1896年开始,对动物的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继而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立志于用准确的、精密的、数量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的问题。
他总结了美国机能主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20年来有关教育心理学的探索,根据他自己对学习的实验研究,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西方心理学界公认这一年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时间。
1913-1914年,桑代克将他的学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Education Psychology: briefer course,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本性及其组成,并探讨了学习能力;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论述了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是其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核心;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理论的材料。
西方心理学史ppt课件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PPT文档资料
水不是神秘的东西,它是人们所熟悉的和可以被感知
的。因此,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可以为人类思想 所理解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东西是神秘的、不可 理解的,不可理解的神灵没有存在的余地。
“万物有灵”
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
阿那克西曼德(Anaxiruander,约公元 前610年-前546)
宙本身是它自己的创造者,宇宙的秩序都是由 它自身的“逻各斯”(logos)所规定的。逻各 斯主要就是一种尺度、大小或分寸,即数量上 的比例关系。
灵魂是与宇宙同质的,灵魂是火,在宇宙中做同 样的循环。 “火”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物质的意义,强 调的是火的运动和生灭的特性,是一种抽象的火, 是万物构成的法则。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逻各斯是人的认识能力 的来源,也是智慧和德行的来源。产生万物又驾 驭万物的逻各斯才是真正的神。
宗教唯心论向哲学唯心论的过渡,也是客观唯心论哲学的根源。
二、古希腊中期的心理学思想
从自然哲学到伦理哲学
早期的希腊哲学: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
如果水转变为土、土转变为水、如果水转 变为气、气转变为水,如此循环转变,那 就意味着任何事物都可以转变为其他事物。 因此,我们同样可以说土、气或别的东西 是始基。 世界的始基是apeiron,意思是“无定” (unlimited),即没有任何规定性、无定 形无定性的原初物。世界万事万物由“无 定”产生,灭亡后又要回到“无定”中去。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46年。
古风时代(The
Archaic Period):约公元前 776年至公元前480年; 古典时代(The Classical Period):公元前 480年至公元前323年,狭义上的古希腊时期终 结于此; 希腊化时代(The Hellenistic Age):公元前 323年至公元前146年。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2、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
“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几乎可以追溯到西方“教育”和“心理学”二者混合而成的根源,在西方文明的它渊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尤其像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伊斯兰思想家,他们都认为孩子应该接受一定的教育,以便他们可以有理想的成长。
它就是今天的教育心理学,所有的根源都从古希腊诞生。
在19世纪,心理学从其母体物理学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同时,它开始有了初步的形式,以欧洲文学家、哲学家约翰·洛克的《教育改良家的心理学报告》为例,他在书中提出了早期心理学和教育理论。
同时,洛克也提出了“教育心理学”一词,成为19世纪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现者。
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它也有不同的思想大家。
比如怀尔斯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强调了心理变化、学习因素及人格发展等因素;波特萨尔则提出了“心术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个体心态、心理环境的过程;罗伯特·斯通则以社会心理的方式考虑了教育的方法,以改变个体心理活动的方式讨论教育观;皮亚杰也用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教育及心理现象,他说“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能力,塑造性格”。
20世纪40年代,教育心理学又继续发展,研究任务转向个体学习、指导行为的开发等特定的领域,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展,比如,艾米特·施贵塔克等,开发了“可操作测试”,对学习和教学工作有很深的影响,也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60年代以后,心理学受到西方问答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影响,随着这种影响,人们开始提出关于学习和教学模式的一系列观点,人们开始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比如艾米特斯提出的“情境学习理论”等。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教育心理学也逐步独立,专注于心理学原理与教学实践、学习过程及人际关系等具体领域,帮助老师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未来将继续走向能力主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利用心理原理,推动教育心理学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人们开始关注思维、心理和行为的本质。
然而,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下是心理学的历史主要阶段:1. 神秘主义和哲学时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开始思考意识、感觉和思维的本质,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学思想。
2. 实验心理学的先驱期(19世纪):威廉·詹姆斯、弗朗茨·布伦特、威廉·沃尔顿和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等人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开启了实验心理学的时代。
他们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认知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3. 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者约翰·沃森、伊万·巴甫洛夫、伯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人强调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学,并认为心理过程可以通过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系加以解释。
4. 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20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无意识的力量对个体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心理解释模式,包括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和梦境分析等概念。
5. 心理学的认知革命(20世纪中期):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思考、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现代多元化的心理学(20世纪后期至今):现代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分支领域,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遗传学等。
此外,神经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在不同的学者和学习中,心理学的历史可以有所不同的强调和重点。
从灵魂到心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的历史渊源
从灵魂到心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的历史渊源摘要:教育心理学化作为一种思想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可根据其演进过程中的特点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来研究:哲学记述—对灵魂的关注、人文主义运动中的酝酿—对本性的尊重、思潮的兴起—对心理的提倡。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化;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于18世纪末,于19世纪前期达到高潮,从欧洲开始,影响整个世界。
教育心理学化的核心是使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使教育与人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表现在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程序、课程设计上,都以心理学为依据。
广义上讲,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教育理论和实践要符合心理学的客观规律,也可以说是心理学知识在教育领域内的融合与渗透。
教育心理学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哲学记述——对灵魂的关注古代教育思想还在萌芽阶段,哲学心理学就已经被许多思想家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化倾向崭露头角。
苏格拉底创立的“助产术”不仅是一种启发、导引的教学方法,而且与现代心理咨询的“面谈法”一脉相承,是现代西方心理咨询的源头。
在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前,心理学理论被描述为哲学,心理的概念被描述为灵魂。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即:灵魂在环境刺激下的演变,如其所言:“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①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明的集大成者,有人认为他所著的《论灵魂》,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
他把灵魂按照“自然等级”区分为三种水平,并实施三方面的教育:首先,人有植物的灵魂,对人体进行肉体营养和繁殖,为了使肉体不断完善,应该进行体育锻炼;其次,人有动物的灵魂,人有感觉、愿望、知识,通过智育则可以达到真理的大门;再次,人有理性的灵魂,能够判断是非、区别善恶,进行德育可使其达到完善的境界。
他的《论灵魂》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依据。
这种由灵魂认识来引发的教育理论也可以称其为是“教育心理学化”的起源和萌芽。
介绍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时间及核心观点
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潮 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 “使学习变得更方便的人”。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结合,理论派别的分 歧越来越小: 一方面: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都在吸取对方合理东 西,两派都希望填补理论和实践鸿沟; 另一方面: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
介绍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 时间及核心观点
第二组 地表最强战队
一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国内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整个教育过 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 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国外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的 行为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心 理学问题的科学。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基本立场: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确立: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1913-1914年,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 1、人类的本性; 2、学习心理; 3、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谢谢!
3、教育心理学是促成学是研究教育与教学 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阶段时间及观点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到50 年代末) (三)初步建立系统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 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到50年 代末)------行为主义
西方心理学发展史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过程,解释了社会现象 背后的心理机制。
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群体过程,揭示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 动力。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解释了社会现 象的形成和变化。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儿童发展
01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儿童发
0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
总结词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分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解 释行为和心理过程。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创立。该流派认为,行为 是环境刺激和个体反应的结果,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研究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心理 学家强调实验方法,通过控制变量和操作条件来研究行为变化。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心理学的 应用价值,提高心理学的实践效果,同时也有 助于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域和应用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冯特被公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在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 心理学的诞生。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强调通过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来研究心理现象,这种方 法为后来的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对环境刺激和行 为反应的观察和实验,认为人的行为 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控制和塑造来改 变。
代表人物
卡尔·罗杰斯、阿布拉罕·马斯洛等。
认知心理学
总结词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获取、储存 、处理和使用信息,强调认知过程和 思维在行为中的作用。
简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是个有趣的话题。
咱们从头说起,想象一下,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像苏格拉底、柏拉图那会儿,教育还真是个神秘的东西。
他们总是在谈论心灵和知识,苏格拉底还发明了那种问答法,真是让学生们哭笑不得,脑子里一团浆糊。
那时候,教育更多是关于“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一堆哲学家在争论,学习究竟是什么,谁又能给个明白的说法呢?然后,时间一晃,来到了中世纪。
这一时期,教育完全被宗教把控住了,教会成了“知识的霸主”。
要不,你说,谁有机会像修道士那样读书呢?可是也有些聪明人开始意识到,哎,学习不光是信仰,得有科学的头脑。
这个时候,阿奎那那小子就开始把神学和哲学混在一起,尝试把信仰和理性搭个桥。
这也算是教育心理学的萌芽了,心灵的探讨渐渐和知识的获取搭上了边。
咱们就要提到文艺复兴了。
那个时期可谓是“重生”的代名词。
艺术、科学、教育,简直是百花齐放。
人们开始相信,个体的价值无比重要,学习成了探索自我的一条道路。
可是,教育心理学在这段时间还是有点懵懂,更多的是人在反思自己,而不是在认真研究如何学习。
说到科学,咱们不能不提19世纪的心理学巨头们。
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这俩人的影响可真大。
詹姆斯提出了“学习是一种适应”,这话说得真是经典。
他相信,学习是跟环境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灌输。
这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开始认真思考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
杜威更是带来了实用主义,他强调教育要和生活紧密相连,学习得动手实践,不能只在教室里坐着。
你想,放在今天,就是“理论加实践,才是王道”。
进入20世纪,教育心理学的浪潮更是滔滔不绝。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这两位大咖,开始探索学习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阶段理论简直让人耳目一新,他把孩子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几个阶段,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维果茨基则强调了社会文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出“最近发展区”,让人们意识到学习不仅是个体的事情,还得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
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摘要:西方心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和谐教育、自然教育、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心理卫生运动等四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家的心理教育主张构成了西方心理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西方;心理教育;历史考察心理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这一新型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因此回溯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认识心理教育的现在和未来西方心理教育思想散见于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之中对此进行诠释和提炼能梳理出心理教育发展的轮廓这一进程依次体现为四个闪耀的发展时期:古希腊时期的和谐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中的心理教育思想以及心理卫生运动中的心理教育思想。
一、和谐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思想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教育思想奠定了西方教育发展的基石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知性、德性、心性的整体培育具有“和谐教育”的特色反映在课程设计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重人的内在精神的陶冶在这些思想中充满了关于人的发展的整体思考含有心理教育的见解并付诸教育实践。
智者派产生于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把人从浑然一体的动物界、自然界分离出来如其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这一思想方法体现出对人的无限珍重和对人生发展的充分关注西方古典课程中“七艺”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就是智者派基于人的尺度首先确定下来的这类课程显然属于技艺类的学科课程它蕴含着珍视人的理念和关注人的心理教育的意旨(发展心智和德性等)。
现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特和苏格拉底。
希波克拉特最早用理性的态度研究和治疗变态行为认为变态心理的产生非来自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归结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喜、怒、哀、乐皆产生于脑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希波克拉特将变态心理区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三类为每一类病人设计了心理治疗程序按一定的规程实施心理治疗希特克拉特的努力是现代心理治疗的源头。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教育心理学从其诞生至如今成为一门内容翔实、有自己独特研究领域的心理学还不到一百年时间。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以桑代克1913—1914年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观点。
近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受到心理学独立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以及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的影响。
詹姆士这位美国心理学之父,曾提出将心理学运用于教育研究的主张,并出版论著《与教师谈心理学》。
杜威这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则提出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教育观。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中划时代的人物。
在于他建立了S—R(刺激—反应)教育心理学理论范式。
许多理论观点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引用。
桑代克之后,教育心理学研究基本上处于行为主义者的支配之下。
早期行为主义者华生,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客观研究。
操作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研究更系统、更全面客观,其学习理论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可以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他们都没有超出S—R范式。
他们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集中于学习问题研究,应归于桑代克所提出的S—R范式之列。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以韦特海默、考夫卡及苛勒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这和行为主义S—R范式及尝试错误学习形成鲜明的对照。
托尔曼在教育心理学中是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无论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还是格式塔的观点,他都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这使他的理论既具有行为主义的特征,又具有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并最终成为教育心理学中认知观的鼻祖。
托尔曼以其认知学习实验闻名于世,这些实验包括符号学习实验、期待奖赏实验及位置学习理论及认知地图、中介变量、潜伏学习等重要概念,托尔曼的认知观得以建立。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
人的发展经历几个时期
胚胎 孕育期
完善期 老年
幼儿 初创期
兴00年-1900年
西方:卢梭、赫尔巴特、帕 克、哈里斯、霍尔、詹姆斯、 福禄贝尔 东方:孔子、孟子、
初创期
杜威、桑代克、贾德
高级 心理
实用主义 机能主义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教育心理学
人的本性、 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 量
快速发展、兴起期: 1920-1970
1、关注度逐渐提高 2、改革进行、发展加速 2、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第一:内容趋于集中,教与学 第二:各派分歧日趋缩小 第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四: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丰富内容 第五:研究方法综合化趋势
完善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布鲁纳四个特点: 1、主动性 2、反思性 3、合作性 4、重视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1、1908年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 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2、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 育心理学 3、1963年潘菽出版教育心理学讨论 稿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简史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简史(一)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回顾心理健康教育在西方已有较长的历史。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不少教育家、思想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在古希腊之后,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不少学者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是,真正重视并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从本世纪开始的。
近代的心理卫生、心理健康运动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比尔斯倡导的。
他有个哥哥患癫痫症,他因惧怕此病而天天忧虑,最终导致心理失常。
痊愈后他决心致力于心理疾病的救治与预防,于1908年在家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
次年,美国成立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
其后,世界各国相继推行此项学说与运动,193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并正式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1959-1960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国际心理健康年,呼吁全人类重视心理健康。
70年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颇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学科,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飞速发展,从事这一职业的队伍也迅速壮大,成了一门最有生机的新兴职业。
在美国从事学校心理教育的资格认定和训练是十分严格的,它要求必须具有大学文凭和教师合格证书,要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要系统学过有关心理学课程。
担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必须具备硕士学位,小学心理工作者是由大学毕业后再接受一年左右的专门训练。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大、中、小学校都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小学生解决品德、学习、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心理学家们还设计了各种教案,主要涉及小学生个人与生活、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呈现出下面这些特点:每所学校都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摘要:西方心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和谐教育、自然教育、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心理卫生运动等四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家的心理教育主张构成了西方心理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西方;心理教育;历史考察心理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这一新型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因此,回溯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认识心理教育的现在和未来,西方心理教育思想散见于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之中,对此进行诠释和提炼,能梳理出心理教育发展的轮廓,这一进程依次体现为四个闪耀的发展时期:古希腊时期的和谐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中的心理教育思想以及心理卫生运动中的心理教育思想。
一、和谐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思想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教育思想奠定了西方教育发展的基石,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知性、德性、心性的整体培育,具有“和谐教育”的特色,反映在课程设计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重人的内在精神的陶冶,在这些思想中充满了关于人的发展的整体思考,含有心理教育的见解,并付诸教育实践。
智者派产生于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把人从浑然一体的动物界、自然界分离出来,如其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这一思想方法体现出对人的无限珍重和对人生发展的充分关注,西方古典课程中“七艺”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就是智者派基于人的尺度首先确定下来的,这类课程显然属于技艺类的学科课程,它蕴含着珍视人的理念和关注人的心理教育的意旨(发展心智和德性等)。
现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特和苏格拉底。
希波克拉特最早用理性的态度研究和治疗变态行为,认为变态心理的产生非来自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归结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喜、怒、哀、乐皆产生于脑,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希波克拉特将变态心理区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三类,为每一类病人设计了心理治疗程序,按一定的规程实施心理治疗,希特克拉特的努力是现代心理治疗的源头。
苏格拉底创立的“助产术”不仅仅是一种启发、导引的方法,也是现代西方心理咨询的源头。
从他的“智德统一”的和谐论出发,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并进一步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而施教的策略是“助产术”,他相信真理即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教育者的职责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交谈、论辩、面质、唤醒等途径,使其发现真理。
“助产术”的运用与现代心理咨询的一些策略(主要是“面谈法”)是一脉相承的。
柏拉图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并走向极至,使“善的理念”成为统帅知识领域的最高境界,从而建构了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国的蓝图。
在柏拉图看来,就个体发展而言,教育是灵魂在环境刺激下的演变,为此,旨在培养统治者的教育应该是完全而和谐的,柏拉图已经认识到课程的实用价值与训练价值的统一,并且更为强调课程的心智训练价值,如其所言:“学习算术不是为了做买卖,……而是便于将灵魂从变化世界转向真理和实在”;“那些天性擅长算术的人,往往也敏于学习其他一切学科;而那些反应迟缓的人,如果受了算术的训练,他们的反应也总会有所改善,变得快些的”。
除了算术,其他学科的心理教育价值也是如此,“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音乐是和体育相对的,它通过习惯以教育护卫者,以音调培养某种精神和谐(不是知识),以韵律培养优雅得体”。
总之,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课程本身不仅在其实用价值,也在于培养记忆,丰富想象,发展理性,使人的灵魂高尚,最终形成“善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明的集大成者,他的自然教育、自由教育、和谐教育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其自然、自由、和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是以人的心理发展为基础又充分关注人心灵成长为指向的,亚里士多德首先注重的是身体训练,其次是品格教育,再次是智力教育。
就体育而言,亚里土多德反对斯巴达人野蛮、残酷的身体训练,并认为身体训练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正是优美而非兽力才应当视为最有价值;因为既不是狼也不是任何低等动物,而是强健的人,才能参加任何美好而又危险的竞赛”。
德育也是如此,他不赞成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德性是在生活中,通过习惯而达成完满,在其课程体系中,许多课程不仅具有“育德”的作用,也具有“育心”的效果,例如音乐课程,亚里士多德相信音乐有塑造性格的神奇力量,韵律、曲调等都会影响人品格的形成,“雄壮的、英雄的、胜利的曲调产生意志力、坚决、魄力,儿童早年就要听好音乐,它可以发展其欣赏力和理解力。
关于智育课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发展理性灵魂是其首要目标,他把人的感觉分为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五种,健全的身体是承载感官的基础,而感官的发展又是理性发展的前提,因此,让年青人学习数学、乐器、诗歌、文法、修辞、文学、地理等课程具有一定的“官能训练”价值,而官能训练的出发点是发展心智,这是现代心理教育的一个部分。
二、自然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由、和谐教育理论,兴盛于文艺复兴的中后期,是随着文艺复兴过程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张扬而逐步兴起的旨在尊重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顺应自然规律与法则的一种教育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关键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心理的规律组织课程内容,又以一定的课程内容推进心理的成长,因此,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集大成者,其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通过适应自然培养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他坚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这就是“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一旦这个原则彻底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一样自然”,本着这一原则,他的教育就成为“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建构成“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
第一,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为基础,尽管夸美纽斯决非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家,但他接纳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官能心理学思想,认为知识需要通过感官才能获得,而人的感官必须受到训练才能变得精确、清晰,“夸美纽斯认为,人的大脑是作为许多官能的组合,需要发展,记忆、推理、感觉和许多其他器官都需通过使用和活动来训练”。
官能训练的思想,直接导致了以直观为基础的课程结构的组织,强调直观材料的价值,将文字的学习置于第二位。
第二,夸美纽斯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也体现出心理教育思想,强调人是一个小宇宙,对人的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而是通过适当的材料把潜藏在人身上固有的东西揭露和展示出来,如其所言,“心灵的要素包含三种能力,就是智性、意志和记忆”,“为使这种能力能够正当地履行它们的职务就必须有能够照耀智性、指导意志、刺激良心的材料,使智性变敏锐与伶俐,使意志的选择不犯错误……”。
第三,在科目的编排上,夸美纽斯也十分强调依据人的自然本性,主要是依据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进行有序的排列,每一科目都仔细地分成若干阶段,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
不同年龄段的教育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为背景,但并不是知识的堆积和机械组合,而是和谐一体的契合,并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指向,“对青年的正确教育不在于把他们的脑袋塞满从各个作家生拉硬扯地找来的字句和观念,而在于使他们的悟性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以便从他们的心灵本身涌出一道活流”。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真正形成体系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即诞生于这样的时代,在《爱弥儿》中得到集中体现,卢梭激烈抨击了扼杀人性的封建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倡导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从生活本身出发,使其成为健康、善良、有理性的人,“真正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这种遵循自然、在自然中进行教育的思想蕴含了许多心理教育的主张,其基本理念是任凭儿童自然地、自由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辅导和训练。
在教育中,他很注重感官的训育,在《爱弥儿》中有这样的论述:“锻炼感官,并不仅仅是使用感官,而是要通过它们学习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要学会怎样去感受,因为我们只有经过学习之后,才懂得应该怎样摸、怎样看和怎样听”,在儿童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方面,卢梭也有着同样精辟的心理教育见解,在教给孩子什么的问题上,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心理教育的主张在卢梭的课程设计中体现为:幼儿期的课程着重是遵循心理发展的经验课程,重在身体动作和基本感觉的培育;儿童期课程重在发展各种外部感觉,从儿童的需要中自然引伸出各种活动,以培育基本情感、独立性和自信心;少年期的课程是以智育为中心组织的,特点是广泛地开发智力,注重思维方法训练;青年期的课程特点是注重心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同情心、慷慨、友谊等良好品质。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心理教育主张对同时代及之后的一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之打上了自然教育的烙印,如德国教育家巴西多创立“泛爱学校”实践了自然教育思想,康德、裴斯泰洛齐也深受自然教育思想的熏染,其教育思想具有心理教育特色。
三、教育心理学化思潮中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达到高潮,从欧洲开始,影响整个世界,教育心理学化思潮的核心是使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使教育与人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表现在课程设计上,课程结构、内容的编排与选择都以心理学为依据,这属于“教育心理”的范畴,通过有效的课程组织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则进入“心理教育”范畴。
裴斯泰洛齐是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首倡者,他将教学过程与人的心理研究结合起来,明确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主张,“我正在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
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出发,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各种天赋道德力、唤起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这是一种心理——道德教育的主张;在智育课程设计中,认为智育的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各种天赋才能,智育的最高目标是发展心智,发展心智的中心是发展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主体是“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裴斯泰洛齐的智育课程中也蕴含着心理教育思想,这是其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必然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