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格[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6.均衡产出: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7.乘数: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8.重置投资——为补偿资本折旧而进行的投资。
净投资——追加资本的投资。
总投资——由净投资和重置投资组成。
9.现值:将来的一笔现金或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
10.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又称内部收益率11.投资的边际效率:随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资本边际效率。
12.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13.流动偏好: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14.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
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15.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AD=C+I+G+(X-M)16.总需求函数: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总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而总供给则是指市场上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供给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速度。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匹配时,经济才能保持稳定增长。
其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也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来满足市场需求,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时,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还会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企业需要增加生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将有助于减少失业率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企业可能需要削减生产,导致失业率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均。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时,就业和收入分配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在实际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的调控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政府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投资意愿,从而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
其次,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造成影响。
最后,技术进步和创新也会对总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总的来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匹配时,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增长、资源合理配置、就业增加和收入分配公平。
宏观经济学基础
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表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利率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
通过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
它涉及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总产出、总投资、总就业、物价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并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
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增长,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需求和总供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均衡。
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组成;总供给由生产和供应决定。
通过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水平。
2.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推动力。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积累资本、技术进步等手段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它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物品和服务供应量的增长,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如影响利率、投资和消费决策等。
4. 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之一。
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需求不足或结构性调整等原因,可能导致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原因和解决方法,旨在实现充分就业。
5. 货币与金融: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和金融体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货币作为经济交换的媒介和价值尺度,在宏观层面上会影响物价水平、利率和经济活动等。
金融体系则提供资金供给和风险管理功能,对经济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措施,旨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和改善经济状况。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
进一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低;如果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高。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框架,现实中两者常常并不能达到均衡。
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生产会萎缩,而且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即表现为失业。
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失业程度的严重与否。
失业的不利影响:1高失业率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奥肯定律”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指出当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低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3%时,失业率将上升1%。
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较高时,往往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低于潜在水平的时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失业率的降低和就业率的提高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
也就是说,既有“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也有“就业的经济增长弹性”。
2.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工资。
一旦失业,他们将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导致失业者乃至整个家庭逐渐陷入贫困。
3.高失业率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4.失业率过高会减少家庭文化投资,降低国民素质。
由于收入下降,大多数失业家庭只能维持基本生计,文化投资作为一项高层次的追求,必须减少甚至减少放弃。
在这些家庭中不仅娱乐服务性支出已成为奢侈消费,而且子女的教育投资也难以保证。
在失业率较高的社会中不仅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下降,而且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受到影响,国民素质因此下滑。
5.失业率过高会降低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意识,导致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下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总供给模型★★★★★1.长期总供给模型在长期,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此总需求的移动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经济的产出始终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如图14-1所示。
图14-1长期总供给曲线2.两种短期总供给模型(见表14-1)表14-1两种短期总供给模型3.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假设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点A。
当总需求增加时,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
此时价格高于预期水平EP2,随着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点A变动到点B,产出暂时增加到高于自然率水平。
在长期,预期的价格水平上升到EP3,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经济回到新的长期均衡点C,这时产出回到其自然率水平,如图14-2所示。
图14-2需求的移动是如何导致短期波动的考点二: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菲利普斯曲线认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有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现代菲利普斯方程为:π=Eπ-β(u-u n)+v。
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E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u-u n表示周期性失业;v为供给冲击;β为衡量通货膨胀对周期性失业的反应程度的参数。
假设Eπ和v固定,则可以得到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4-3所示。
但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只在短期成立,这是因为在长期人们会调整自己的预期。
在长期,古典二分法有效,失业回到其自然率水平,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
图14-3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2.从总供给曲线推导菲利普斯曲线将总供给曲线Y=_Y+α(P-EP)变形为P=EP+(Y-_Y)/α,接着进行以下步骤:(1)“一加”。
第十一章失业、通胀与经济周期
第十一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一、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一)周期性失业的定义。
周期性失业是短期中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之所以称为周期性失业,是由于它与经济周期的变动相关;(二)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
P0PGDPSAS总需求AD0 AD1,则:均衡的物价水平P0 P1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0 Y1结论:失业与通货紧缩往往并存P1AD0AD1Y1Y0(三)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的关系。
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是短期中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2、当宏观经济在短期中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实际失业=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
3、充分就业不是指人人都有工作,如前所述,失业可以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与经济中由某些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自然失业。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四)失业的代价1.经济代价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GDP的减少。
当失业率上升时,意味着参加工作的人少了,这不仅使一部分劳动力资源被浪费了,而且劳动力之外的其它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出必然会的降低,失业率与实际GD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 个人和家庭的代价失业首先给个人带来人力资本的损失。
失业一方面使失业者已有的人力资本得不到运用;另一方面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
长期的失业会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
失业还会使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使当事人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这会引发诸如自杀、离婚、吸毒等问题,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3. 社会代价失业率的上升往往会引起犯罪率的增加,虽然很难从数字上确定失业与犯罪和堕落现象之间的关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系。
此外,当失业问题严重,社会收入分配悬殊,失业者感到心理极度不平衡时,他们会采取抗议、示威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
二、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分类。
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章价格总⽔平和就业、失业第⼋章价格总⽔平和就业、失业⼀、价格总⽔平(⼀)价格总⽔平的含义和度量1.价格总⽔平的含义也叫⼀般价格⽔平,是指⼀个国家或地区在⼀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般⽤价格指数来度量。
2.价格总⽔平的度量度量价格总⽔平的⽅法主要有两种:⼀是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是计算国内⽣产总值缩减指数。
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价格总⽔平的主要指标。
我国⽬前⽤于衡量价格总⽔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例题·单选题】(2011年)我国⽬前⽤于衡量价格总⽔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 )。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C.⼯业品出⼚价格指数D.企业间交易价格指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衡量价格总⽔平的指标。
我国⽬前⽤于衡量价格总⽔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决定价格总⽔平变动的因素(掌握)1.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以M代表⼀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总⽔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对上述公式⽤微分⽅法进⾏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平的决定⽅程,即价格总⽔平变动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GDP的变动率价格总⽔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
2.总需求和总供给价格总⽔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
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平就有可能下降。
【例题1·多选题】(2007年)决定价格总⽔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货币供给量B.货币流通速度C.总需求和总供给D.产业结构E.总产出『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决定价格总⽔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第五节)——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五)——第五节就业与失业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稳就业、保就业以及控制失业率。
那么什么是就业?什么是失业?什么是失业率?下面就讲解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理论(一)就业的含义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凡是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即为就业者。
就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
劳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
未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人,一般可以视为无劳动能力,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承担劳动给付的义务。
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
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总供给概念。
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
所以,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在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部分用于储蓄。
因此,总供给也等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
用公示表达: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十储蓄2、总需求概念。
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
消费品的需求是指居民户对各类消费品的支出、住房租金以及其他服务支出的总和。
投资品的需求是指企业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和存货增量的支出等。
失业理论题库44论述题
14.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并联系中国实际阐述相应的反失业政策。
(金融联考2004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答:(1)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劳动大军中的一部分没有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现象。
失业可以划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充分性就业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具体来说,失业可以分为: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空缺职位,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相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
②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
在需求淡季时,就会存在失业。
季节性失业也被看作一种“正常”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它对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④需求不足型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过低而不足以为每一个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而产生的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周期性失业,一种是增长不足型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需求的短期下降造成的,而增长不足型则属于需求跟不上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⑤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使劳动力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
⑥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用所造成的失业。
与此对应的是非自愿性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2)就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就意味着对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国民收入会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相应的演讲稿)
在社会活动中,失业,是一种很平常的社会现象,从直观上,我们仅仅觉得失业是由个人的期望、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造成的,那么,失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有没有关联呢,从经济学方面是怎样看待失业,失业怎样用经济学来进行解释呢?这一章,我们将一同来进行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将了解到总供给和总需求如何决定失业从而能够针对失业讨论各种政策问题。
我所选用的教材版本是经济学的第十八版,对应的章节是第三十一章,首先,让我们来对这章内容进行一个初探,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总供给方面的基本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失业问题进行分析。
好了,大家还记得吗,总供给描述的是经济的生产方的行为,它是在任一价格水平,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那我们用总供给曲线来对此进行描述,它描述的是每一价格水平所对应的国民产出。
总供给曲线我们又将其称为是AS曲线,根据时间的不同,我们又将其分为短期AS曲线和长期AS曲线。
凯恩斯学派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和价格是不会或者说是来不及进行调整的,所以实际产出是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因此,在短期内,AS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在长期内,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总产出与价格水平是无关的,所以,长期AS曲线表现的是事一条平行于价格水平的直线。
回顾了总供给的基本概念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一方面,是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在不会引起或者增大通货膨胀压力,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一个经济体它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的产量。
第二个是投入成本,也称之为生产成本。
那这二者是如何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呢。
在投入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潜在产出的增加会使得AS曲线向右移动,很显然,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等的进步使得潜在产出增加一定会引起实际产出的增加。
而在潜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投入成本的增加会使得AS曲线向上方移动,因为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只有在较高的价格水平时,才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出,因此,AS曲线向上方移动。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价格总水平(一)价格总水平的含义与度量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月、季、年)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和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两种方法:一是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
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价格指数: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指标叫做价格总指数,一般称为价格指数。
大多数国家用CPI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供应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总产出(T)。
公式:MV=PT→P=MV/T微分推导→π=m+v-yT表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代表价格总水平。
π表示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m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率,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y代表GDP的变动率。
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
M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V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T的增长也相对稳定,所以价格总水平P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供给量M的变动。
2、总需求和总供给。
价格总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短期与总供给呈同方向变化。
总需求增长速度快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可能上升,反之亦然。
(三)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工资分为名义工资(当时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和实际工资(扣除了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工资)。
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反之,价格总水平下降,如果名义工资不下降,或下降幅度小于价格的下降幅度,则实际工资就会上升。
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与价格总水平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由于价格总水平变动导致的劳动者实际工资和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在一定条件下引起企业与劳动者、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劳动经济学复习
劳动经济学:1、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
2、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
3、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①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②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
4、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②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结构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结构的变化。
5、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其计算公式为: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时间。
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报酬的工资支付方式其计算方式是: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6、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7、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他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8、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具、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
转移支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9、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0.2~0.4之间,通常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大于0.4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10、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第六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一、工资、价格与产出:一些事实古典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坚持认为经济体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任何观察到的失业都纯粹是摩擦性的。
果真如此吗?现实情况是经济体并非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经济学家们发现劳动力市场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1)失业率的波动远比所有失业均为摩擦性失业的观点所认为的要大的多;(2)工资率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似乎存在着非偶然性的联系。
(一)失业率的波动1960-2000年美国失业率的波动图。
(二)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的关系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发表了一篇关于1861-1957年英国工资状况的综合研究论文,其主要发现概括在图6-4之中。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一种反向关系:失业率越高,工资膨胀率(增长率)则越低。
令w g 为工资增长率,t W 为本期工资,1t W 为下期工资,则工资增长率可定义为1t tw tW W g W +-=(1) 令*u 为自然失业率,我们可以将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表述为*()w g u u =-ε- (2)其中,参数ε用来表示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该方程反映的思想是:当失业率超出自然失业率,即*u u >时,工资增长率为负数,表明工资下降。
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即*u u <时,工资增长率为正数,表明工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意味着,价格和工资对总需求变化的调整时缓慢。
给定原来的均衡状态,当货币存量增加时,假设价格和工资迅速调整到达新的均衡点(P 1,Y 1),但这时w g 很高,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而较低的失业率就推动工资率进一步上涨。
所以(P 1,Y 1)并不是新的均衡点。
与假设矛盾,所以价格与工资调整是缓慢的,有一个调整过程。
二、工资-失业的关系:为什么工资是粘性的在新古典供给理论中,工资在瞬间进行调整以确保产量持续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可是现实中经济体的产量并不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而且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对失业变动的反应调整相对迟缓。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2、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对收入与产出的影响
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 显著。 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
对于储蓄者不利。
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 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依靠变动收入的人 收益。 其货币收入与通货
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 周期
一、失业 二、通货膨胀 三、经济周期
一、失业概述
1.失业
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 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
衡量失业的最终的 经济指标: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和周期性失业(P15)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古典失业: 认为不存在失业,如果存在只是摩擦性和自愿失业。
P3 P2
P1
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 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 发挥作用。
AS
AD y
通货膨胀螺旋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1、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鞋底成本” 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公众对存款信心的下降,比起储 蓄人们也许更加愿意将货币置换成其他商品,比如房产 或者黄金,以避免实际购买力的降低。 这样的话,银行所持有的货币减少,银行持有的货币量 直接影响着银行的利润,所以银行会提高利率来吸引储 蓄。 这种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持有量下降而带来的不方 便用术语说就叫做“鞋底成本”,这个词源于因为常常 去银行所造成的鞋底的磨损。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货币供给的过度
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 的迅速增长。
MV=PY(费雪交易方程式) 即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支出)=物价水 平*交易量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高淑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国民经济一直呈蓬勃发展态势。
但其间也经历了经济发展过热的阶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 1996年实现了"软着陆"。
可此后中国短期经济增长出现乏力和平缓趋势,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缩减、就业下降等现象随之产生,理论界因此认定其符合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矛盾提出的。
按照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对有效需求的解释,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后来,凯恩斯在《一般均衡理论》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将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厂商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等四种需求加总,称为全社会需求或有效需求。
社会总需求是指有效需求,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
此后,有效需求不足被公认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也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任务。
一、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说起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给处于发展顶峰中的资本主义经济以致命的打击:从深度上看,生产水平倒退了20~30年,有1/3的人失业;从广度上看,从工农业到商业、银行、货币制度,几乎所有部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影响;从持续时间上看,长达几十个月。
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美国总统胡佛,无力挽狂澜于既倒;1932年上任的总统罗斯福,通过实行"新政",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全面的国家干预,才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的危机。
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力主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理论应运而生。
在分析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问题时,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其真正原因,并从"三大心理规律"上做了分析。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2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十二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第一节、总供给的基本理论一、两种总供给模型1、粘性价格模型强调企业不能针对需求变动即刻调整他们索取的价格。
(1)价格粘性的原因①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合约决定;②一旦企业印制和分发它的产品目录或价格单,改变起来成本高昂;③可能是工资黏性的反映。
(2)企业的合意价格企业的合意价格p 取决于两个宏观经济变量:1)价格总体水平更高的价格水平意味着更高的企业成本。
因此,价格总体水平越高,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想要收取的价格也越高。
2)总收入水平更高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由于在更高的生产水平上边际成本增加,所以,需求越大,企业的合意价格也越高。
企业的合意价格是:p=P+ a(Y-Y(预期))其中a > 0,衡量企业的合意价格对总产出水平的反应有多大这个方程表明:当价格水平偏离预期的价格水平时,产出就偏离其自然水平;参数α表明产出对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作出的反应有多大,1/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3)表现形式与结论2、不完备信息模型(1)假定①市场出清,供需平衡;②每个供给者只生产一种产品和消费很多产品,因此无法观测到所有价格;③信息不完全,混淆了价格总水平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了供给决策,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在短期存在正相关关系。
(2)分析供给者进行生产决策时,并不知道价格水平,因此使用预期的价格水平P e。
当价格水平发生了未预期到的上升时,经济中所有供给者都观察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的上升。
他们都理性但是却错误地推断,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因此生产更多商品。
不完备信息模型说明,当实际价格P超过P e,供给者提高他们的产出。
3、总结①两个总供给模型中的每个模型都用来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不完备性;②第一个模型假设一些产品的价格是黏性的;第二个模型假设关于价格的信息是不完备的。
第二节、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有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失业率高则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因而有低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3.10)
u 代表失业率, u * 代表自然失业率。将式(13.10)代入式(13.9),就得到了最终版本
的菲利普斯曲线:
E (u u* )
0
,
0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
• 在理性预期成立的情况下,人们对
经济变量未来的走势时,会利用所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
LPC
政策性含义:
• 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因此,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就是沿
通
货
膨
胀
率
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进行选择,
SPC2
SPC1
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
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内。
0
失业率
通货紧缩和停滞膨胀
通货紧缩的定义
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成本。
菜单成本 : 又称为调整价格的成本。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可能不得不经常更换
产品的报价,就会使得成本开支更大。
税收扭曲 : 因许多税收条款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发
生将改变人们的税收负担。
通货膨胀的影响
➢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 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
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这一通货膨胀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造成通货膨胀持
续发展的原因来自预期,或者来自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如果经济
社会的大多数人预期下一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一期一样,这种对通货膨胀
现象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鞋底成本 : 持币者频繁出入银行增加了他们的鞋子的磨损。实际上它指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介绍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的经济模型,而总供给曲线则是表示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曲线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菲利普斯曲线定义菲利普斯曲线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来描述失业水平与通胀率之间的关系。
内容菲利普斯曲线显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经济市场中的供求关系解释。
当失业率低时,劳动力市场较为紧缩,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工资上涨,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而当失业率高时,劳动力供给充足,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价格稳定甚至下降。
总供给曲线定义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内容总供给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显示了在给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总产出数量。
总供给曲线通常呈正斜率,即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总产出数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当价格上涨时,企业的利润增加,激励他们增加产出。
然而,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供给也会下降,因为企业的利润减少,导致减少产出。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的,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学中,总供给曲线被认为是长期的曲线,因为它涉及到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等长期因素。
而菲利普斯曲线则更多地关注短期内的经济波动。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看作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表象,反映了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当经济处于短期内的供给不足状态时,失业率较低,菲利普斯曲线呈现正斜率,并且压低了总供给曲线。
这意味着在该价格水平下,总供给曲线上的总产出低于潜在的总产出。
这时的通货膨胀比较高。
然而,当经济处于长期总供给水平时,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将会相交。
在这种情况下,菲利普斯曲线会随着总供给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当经济处于衰退周期时所产生的失业。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
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 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另外 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寻找工 作的人数,就是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货币主义)。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 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 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我国的农民工大军
大学生就业问题
社会现 象 温家宝总理说:他最担心忧 虑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 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 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社科院专家称,总体看大学 生的失业率超过12%,估计 到年底的时候,会有150万人 难以找到工作。
小结
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区别。 奥肯法则及其运用。 失业的类型。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粘性工资理论。 工资缺乏弹性的根源。
奥肯法则(OKun’s law)
奥肯法则: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 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大约会上升1个百 分点。 阿瑟· 奥肯(Arthur M. Okun,1928~ 1980) ,美国经济学家。 他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分析了平等与效 率的替换关系,提出了估算 “可能产出 额”的“奥肯定理”。主要著作有:《平 等与效率》、《繁荣政治经济学》。
白人 黑人及其他 男性 女性 8.6 17.3 8.8 8.3 9.7 3.6 7.3 3.8 3.8 4.1 77.2 22.8 58.5 58.5 100.0 77.6 22.4 50.5 50.5 100.0
按性别分(只记成年人):
所有工人
尴尬的“4050”现象
社会现 象 这些年,劳动力市场上的“4050”现象受到人们的瞩目。 它指的是在某些行业(尤其是需要体力的行业) 40多岁的女 性和50多岁的男性的大量下岗、失业的现象。 这一年龄档的人往往体力、身体健康状况等下降较明显, 知识技能也常常不占优势。要学历没学历,要技能没技能, 成为就业的困难户。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试图解决这个 问题。
在西方国家,劳资合同通常以3年为期,在合同有效期 内,工资一般很难做出调整。而且,工会工人很少会接 受削减工资,从而使得工资缺乏弹性,产生“粘性”。 劳资谈判的间隔时间很长的原因在于存在“菜单成本” (menu cost)。重新谈判一个合同是个漫长且复杂的过 程,花费巨大,成本惊人。所以一般劳资合同谈判是隔 几年才进行一次。
图解
在竞争性的、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厂商雇用工人的 数量为AE,另外有那些愿意工作、但要求更高工资的 工人的数量为EF。即自愿失业的数量为EF,见下图(a) 图
非自愿失业
定义 非自愿失业 (involuntarily unemployment) 是指
那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率,但找不到工作的合格工人。
重要结论
奥肯法则可以用来说明失业率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之间的 关系。 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速的增 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即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 率停留在原地。如果你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 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具体运 用
失业的类型
定义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原因 在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地变动,或 者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某个阶段。
刚性工资会引起自愿失业
(a) 弹性工资
工 资 率 ( 美 元 / 小 时 W* )
就业
(b)刚性工资
S W D
就业
W
D
S
E
S
自愿失业 劳动(人)
F D
W** J W* S
非自愿失业
H
G
E
劳动(人)
D
L*
L*
注:W*为市场出清时的失业率
工资缺乏弹性的根源
劳动合约。 效率工资。 工会的作用。 与一般的价格比较,工资具有特殊性:其高低不仅取决于 劳动力的供求,还与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有重大关系。
失业者的结构
结论
观察下面两个表得出以下结论:
非白人劳动力的失业率超过白人劳动力失业率。 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但他们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青少年失业率一般都高于成年人。其原因是成年人有经验 和受过训练,并且对全日制工作有强烈的愿望和需求。另 外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摩擦性失业。
不同年龄群体的失业率,2001年
高失业率的根源在哪 里?
中国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国 社会形势做出分析与预测,大学生今 年毕业610万人左右,到年底估计会有 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 农民工就业:由于金融危机,2009年 初中国总失业率约为 13%。在一亿三 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总量来看 有15.3%,大约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 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 工作就返乡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 今年城镇的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大概 是9.4%。
问题与讨论
假定国务院正在考虑最低工资法,要让最低工 资高于使青少年劳动市场出清的水平,但低于使成 年人劳动市场出清的水平。请问供给—需求图表明 这一最低工资对两组工人的就业、失业、和收入的 影响。 失业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如果要你对这一 措施表明看法,你会有什么建议?
举例
学生刚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寻找工作。
结构性失业
定义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原因
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举例
夕阳产业减产或转产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定义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出现在劳动
力整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
非劳动力:从事家务、退休人员、身体不佳人员以及 没有去寻找工作的人。
失业的经济影响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主要有两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 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 损失了,所以产出减少。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 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奥肯定律)。 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失业导致低效率,它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比垄断或关税等造 成的效率损失要大得多。
不同群体的失业率 总失业人口在不 (占劳动力的%) 同群体中的分布 衰 退 扩张 衰退 扩张 劳动力市场群体(1982)(2000年3月) (1982) (2000年3月) 按年龄分: 16~19岁 23.2 13.3 18.5 20.2 20岁及20岁以上 8.6 3.3 81.5 80.0
按种族分:
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
定义 显性失业:
是指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现出来的失业。
定义 隐性失业:
是指表面上在工作,但实际上属于失业的一种失业类 型,主要指的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中的冗员。 (在中国这种情况大量存在)。
自愿失业
定义 自愿失业 (voluntarily unemployment) 是
指那些面对现行的工资水平,可能更偏好闲暇或其他 活动,而不愿意工作的人。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
社会现 象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自去 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城市、特 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对农民 工就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此 次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 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压力 较大,农民就业压力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新因素。
第31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进城的途中务必与人为善,因为回家的路上你可能会 遇上他们。 ——威尔逊.米茨纳
课前思考
1.什么是失业及其类型? 2.什么是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3.什么是奥肯法则及其运用? 4.什么是工资粘性(刚性),其原因 是什么?
失业
现代市场经济中,为什 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 失业? 能否实现“零失业”?
失业的社会影响
失业者受刺激,可能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失业使得家庭的生活素质大大下降,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 医疗得不到保障。 失业威胁着家庭的稳定。据报道,收入及生活水平的低下 是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失业加大了贫富差距,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
失业的古典解释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原本不存在失业。 一般的,古典理论中,真实工资完全富有弹性,能够随时
调整,劳动力市场始终出清。
解释
为了解释广泛存在的失业现象,古典理论作出部分调 整,认为非市场因素(特别是工会)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 整,从而导致失业。
失业的凯恩斯解释
凯恩斯认为供给过剩,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失业 率上升 。 凯恩斯主义在总供给曲线这里假定工资和价格黏性,从而 实际工资并不一定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水平,在此假设 下得到向右上方倾斜的一般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完全水平 的极端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奥肯法则反映了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 关关系。
奥肯法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失 业 的 变 动 ( 百 分 比 )
实际GDP 的变动(%)
奥肯法则的计算
Y Y* a(μμ* ) Y*
Y*、*分别是潜在产量与自然失业率
思考题
如果1991、1992、1993和1994年的失业率分别 为5%、4%、5%和6%,求: 1. 当*=6%时,1991-1994年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GNP 缺口。 2.比较四年中实际GNP与潜在GNP的关系。 3.若1993年的实际GNP为2000亿美元,计算当年的潜在 G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