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四、五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可编辑第1课时认识负数教材P2—4例1、例2及“做一做。
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既不是正研究目标数也不是负数,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研究重难点难点:对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理解。
小提示及导学流程笔记为了表示【前置性研究】(1)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倒扣5两种相反意义的分,平局记分。
将每次的分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计分表上。
量,如零次数上温度和得分甲零下温乙度、收入(2)听信息,独立思考,选择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介与支出的表示出来。
等,需求①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用两种②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数。
一种③XXX爸爸经商,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是我们以【自力自主学】前学过的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如3、自学例1,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并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500、城市4.7,这些数是正最高气温℃数;另外一最低气温℃2、自学例2,斟酌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上面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种是在这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些数的前3、认识正、负数。
面添上负在2000.00的前面写上“+”表示存入2000元,也可以省略“+”不写;在500.00的前面添上“-”,“-500.00”表示支出500元。
号“-”的数,如-3、4、负数该怎么读呢?试着读一读:-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
精品研究内容可编辑-3读作:-0.71读作:-10%读作:5、进一步认识“”。
(1)观察温度计,交流温度计上的正负数与表示的实际意义。
想一想: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也没有?“”是正数,还是负数呢?4、数的重新分类。
数可以分红正数、和。
5、负数的历史。
阅读教材P4的“你晓得吗?”,谈谈负数的睁开进程及故国在负数睁开史上所做出的卓着贡献。
【合作互助学】小组研讨:(1)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2)负数的前面有“-”号,正数的前面也一定有“+”号,这句话对吗?【展示指导学】交流解惑:(1)某天丹江口市的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1℃,此日的温度相差多少摄氏度?(2)海拔高度为-30米,其中的“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3)是正数还是负数?(4)甲冷库的温度为-8℃,乙冷库的温度为-5℃,哪个冷库的温度高一些?【评价提升学】1、我会填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康二城镇六年级下册数学导教2015年月日案预习内容:认识正号和负号(课本第2页例1)知一、认识计量温度的单位识“℃”是计量温度所用的单位符号,读作摄氏度。
梳认识正号“+”和负号“-”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①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往常理在数字前加“-”(负号),比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②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比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
正号一般状况下可省略不写,+3℃往常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检理解图中各数的含义。
测北京:-4℃表示零下摄氏度;-12℃表示。
评哈尔滨:-19℃表示;-27℃表示。
价上海:4℃表示零上4摄氏度;1℃表示。
武汉:2℃表示;-3℃表示。
长沙:3℃表示;0℃表示。
海口:23℃表示;20℃表示。
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下温度用“”表示,零知识上温度用“”表示或省略不写。
概括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康二城镇六年级下册数学导教案2015年月日预习内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本第3页例2)知理解图意。
识这是一张存折明细的表示图。
梳(1)表示2012年1月5日存入2000元;理(2)-表示2012年1月16日支出500元;(3)-表示2012年2月18日132元;(4)表示。
重点提示:(1)用“-”表示支出,用“+”表示存入。
(2)支出钱数前用“-”,存入钱数前用“+”表示,“+”一般省略不写。
(3)存入的钱数和支出的钱数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三、正负数的含义正数:从前学过的3、500、、3等,这些数是正数;8负数:在这些数的前方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3等,8这些数是负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检以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测—39+3—0—4+457评55价正数:负数:知识概括和读写法(课本第3页例2)知负数、正数的读写方法识(1)负数的读法:先读“负”,再读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简易方程(无答案)(共22页)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简易⽅程(⽆答案)(共22页)全国通⽤1、⽤字母表⽰数(⼀)⼀、填空:1、学校有图书4000本,⼜买来a本,现在⼀共有()本。
2、学校有学⽣a⼈,其中男⽣b⼈,⼥⽣有()⼈。
3、李师傅每⼩时⽣产x个零件,10⼩时⽣产()个。
4、⾷堂买来⼤⽶400千克,每天吃a千克,吃了⼏天后还剩b千克,已吃了()天。
5、姐姐今年a岁,⽐妹妹年龄的2倍少2岁,妹妹今年()岁。
6、甲数是x,⽐⼄数少y,甲⼄两数之和是(),两数之差是()⼆、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a+18=□+□a×15=□×□2、m×2.5×0.4=□×(□×□)3、(a+b)×C=□×□+□×□4、m-a-b=□-(□+□)三、省略乘号写出下⾯各式。
a×12=b×b=a×b=x×y×7=5×x=2×c×c=7x×5=2×a×b=四、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5+x=5x()2、x+x=x2()3、a×3=3a()4、y2=y×2()5、2a+3b=5ab()6、2a+3a=5a()7、5×a×b=5ab()8、a×7+a=8a()⽤字母表⽰数(⼆)⼀、⼝算。
32=()0.2×0.4=()6÷0.6=()0.12=()0.81÷0.9=() 1.52=()⼆、说⼀说下⾯每个式⼦所表⽰的意义。
(1)、⼀天中午的⽓温是32℃,下午⽐中午的⽓温降低了x℃。
32-x表⽰:_____________(2)、五(2)班有40⼈订阅《少年⽂艺》杂志,每本单价b元。
40b表⽰:__________(3)、⼀个⾜球单价a元,⼀个篮球b元。
6a+4b表⽰:__________(4)、张师傅每⼩时加⼯x个零件,朱师傅每⼩时加⼯15个零件x-15表⽰:________________5x表⽰:_____________(x-15)×3表⽰:__________三、先写出图形的计算⾯积的公式,再把数字代⼊公式进⾏计算。
人教版数学(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课时四 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
第四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1)1.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A.符号必定为正B.符号必定为负C.一定不大于零D.一定不小于零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D.1和-1互为负倒数3.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A.a>0,b>0B.a<0,b>0C.a,b 异号D.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4.3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5.(1)5×(-4)=;(2)(-6)×4=;(3)(-7)×(-1)=;(4)(-5)×0=;(5)=-⨯)23(94;(6))32()61(-⨯-=;(7)(-3)×31(-=.(8)=-⨯)8.0(2.1.6.(1)-7的倒数是,它的相反数是,它的绝对值是;(2)522-的倒数是,-2.5的倒数是;(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5.计算:(1)32(109(45)2(-⨯-⨯⨯-(2)(-6)×5×72)67(⨯-(3)(-4)×7×(-1)×(-0.25)(4)41)23(158245(⨯-⨯⨯-有理数的乘法(2)1.若ab b a ,2,5-==>0,则=+b a .2.计算:(1))5(252449-⨯(2)125)5.2()2.7()8(⨯-⨯-⨯-(3)6.190)1.8(8.7-⨯⨯-⨯-(4))251(4)5(25.0-⨯⨯-⨯--(5))8141121()8(+-⨯-(6))48(6143361121(-⨯-+--(7)543()411(-⨯-(8)34.075)13(317234.03213⨯--⨯+⨯-⨯-3.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5212+--的值.4.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m cd b a 2009)(-+的值.有理数的除法(1)1、填空:(1)=÷-9)27(;(2)103()259(-÷-=;(3)=-÷)9(1;(4)=-÷)7(0;(5)=-÷)1(34;(6)=÷-4325.0.2.化简下列分数:(1)216-(2)4812-(3)654--(4)3.09--3.计算:(1)4)11312(÷-(2)511()2()24(-÷-÷-(3))3.0(45)75.0(-÷÷-(4))11()31()33.0(-÷-÷-有理数的除法(2)1.如果b a ÷()0≠b 的商是负数,那么()A.b a ,异号B.b a ,同为正数C.b a ,同为负数D.b a ,同号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若b a ,异号,则b a ⋅<0,ba<0 B.若b a ,同号,则b a ⋅>0,ba >0C.bab a b a -=-=- D.bab a -=--3.计算:(1)41(855.2-⨯÷-(2))24(9441227-÷⨯÷-(3)3411(213()53(÷-÷-⨯-(4)221(214⨯-÷⨯-(5)7412(54721(5÷-⨯⨯-÷-(6)213443811-⨯⨯÷-(1))2(66-÷+-(2))12(60)4()3(-÷--⨯-(3))6(61(51-⨯-÷+-(4)101411)2131(÷÷-(5))425(327261(-÷+-(6)]51)31(71[1051---÷(7)313(24(5)864+-⨯÷-(8)411(113)2131(215-÷⨯-⨯-1.对整数10,6,3,2-(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运算结果等于24,运算式可以是、、.2.已知a <0,且1a <,那么11--a a 的值是()A.等于1B.小于零C.等于1- D.大于零3.若实数y x ,满足0≠xy ,则yy x xm +=的最大值是.4.计算:251522-+⨯-5.已知03=++-y x y ,求xyyx -的值.6.若0,0≠≠b a ,≠c 0,求bba a+c c +的可能取值.课后巩固四1.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0a b +> B.0a b -> C.0a b ⋅> D.0a b>2.若0≠a ,求aa 的值.3.有两个数-4和+6,它们相反数的和除以它们倒数的和的值为多少?4.一天,小红与小丽利用温差测量山的高度,小红在山顶测得温度是4-℃,小丽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6℃.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8.0℃,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5.计算(1))12()9()15(8---+---(2))1()2.3(7)56(-+----(3)21)41(6132-----(4))2.4(3112)527(3211(------(5)41()52[()3(-÷-÷-(6)3411(213()53(÷-÷-⨯-(7))5(910(101(212(-÷-÷-⨯-(8)74)431()1651()56(⨯-÷-⨯-。
人教版2020年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四单元【比例】1导学案
2020年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导学案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类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3 4.5:2.710:6180:44:610:2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和1:4能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2.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什么叫比例?请你写出一个比例。
二、自主探究自学课本第41页并完成下面的部分。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写出下面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想一想: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有关?怎样记住它们?(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计算上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1.独立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三课时成正比例的量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知识导入数学课上,老师拿出一个量杯,一个玻璃杯,一把尺子,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一听做实验,大家立刻来了精神,都想到讲台上跃跃欲试。
老师让红红用量筒量出50毫升的水倒入玻璃杯中,让明明量出杯中水的高度,明明量得水高为2厘米。
老师说:“再加入50毫升水,看水面会有什么变化?”在红红往玻璃杯中加水的过程中,大家看到水面缓缓地上升,明明量了量水面上升到4厘米。
老师又说:“如果再加入50毫升的水,大家猜猜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呢?”大家异口同声:“6厘米。
”果然如大家所料,红红又加了50毫升水后,明明测得水高为6厘米。
老师说:“继续猜想,如果我把加到200毫升、250毫升、300毫升,你们知道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知道,太容易了……老师说:“是呀,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水的高度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加而升高。
”“我发现水的体积与水的高度的比值相等。
”“我发现…..”老师微笑着说:“数学需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不错,水的高度和体积正是因为具有同学们发现的这些特点,所以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正比例的意义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底面积,完成表格。
根据“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十一》精讲习题【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十一》精讲习题【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十一,课本第63——64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练习中典型习题的指导学习,理解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练习中典型习题的指导学习,理解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导学过程:
一、典型习题精讲1。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5周要用多少时间?
2.核对答案。
3.答疑,做重点知识点讲解。
记好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关键。
二、典型习题精讲2。
4.3解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3解比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解比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归纳解比例的步骤。
(3)教师讲解解比例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关键点。
3. 案例解析(1)教师呈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解比例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案例的解析,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析过程,强调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
4. 实践演练(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比例的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学生互相评价,总结解比例的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解比例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教材、教具、课件等教学资源要充分准备,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八、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单元负数第⼀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正数、负数表⽰⽣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的意思⼀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3℃表⽰;②它们表⽰的意义相反;(2)0℃表⽰什么意思?0℃表⽰淡⽔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0℃⾼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的语⾔描述⼀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分类吗?3.做⼀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球表⾯⽩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的海拔⾼度为0⽶,珠穆朗玛峰⽐海平⾯⾼8844.43⽶,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约⽐海平⾯低155⽶,它的海拔⾼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单元负数第⼆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正负数的⽅法,学会⽤正负数表⽰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填⼀填。
(1)⼀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上车,记作()⼈;7⼈下车,记作()⼈。
(2)阳光⼩学今年招收新⽣300⼈,记作+300⼈,那么-420⼈表⽰()。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第四课时成反比例的量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2、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3、重难点: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知识导入强强家的新居要装修了。
星期天,明明和爸爸去选地砖。
商城有5种型号的地砖,分别是900cm2、1000 cm2、450 cm2、1800 cm2、540 cm2。
爸爸说:“强强,帮爸爸算一下,如果选取其中的一种型号,分别需要多少块?”强强略作计算,回答道:“选900cm2的地砖需要600块,1000 cm2的地砖需要540块,450 cm2的地砖需要1200块,1800的地砖需要300块cm2,540 cm2的地砖需要1000块。
爸爸说:“强强算的真快。
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关系呀。
”强强听了爸爸的话,心想:“我们刚刚学过正比例关系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反比例关系呢?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又有什么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和强强一起来深入研究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反比例的意义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体积,完成表格。
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成绩一定。
点拨: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在例3中,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χ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χ×y =k(一定)。
知识点二: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分析: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我们要找的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特征和解答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特征和解答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能解决
1.某些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1:4的比例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请你仔细读这道题,弄清题意,并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同学们互相纠正、补充。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1、2、3题。
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在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四、检测反馈
1.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组内完成。
2.上黑板的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解,同学们互相纠正、补充。
3.集体订正。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4、5、6题。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
6.4数的运算(二)(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4数的运算(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2. 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1.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
四、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数的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明确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如:运用运算定律,将分数、小数化为整数进行计算,简化计算过程。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简算方法的掌握。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算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导学案
201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导学案成正比例的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二、预习学案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三、导学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1.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1)问:大家看到例1中的一排杯子,是什么形状的?杯子的高度是相等的,里面装着一些水,经过测量统计出了一个表格,那位同学说说这个表格的意思?(2)表中有哪几种量是已知量?我们刚才说当水装到2厘米时,体积为50立方厘米;当水装到4厘米时,体积为100立方厘米……这说明水的高度这种量变化了,体积这种量怎么样了?(也变化了)(3)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4)大家观察例1中的数据,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5)我们看这个表格(投影例1表格),从左往右看当水的高度到6厘米的时候体积是多少?这个时候水的高度和体积分别是2厘米高度时的多少倍?高是多少倍?体积呢?我们从右往左看,又发现了什么呢?(6)大家再把表格填写完整,根据我们所学的圆柱的体积公式,完成这个表格。
大家观察一下结果有什么特点?(7)实际上这个底面积又相当于圆柱体积和圆柱高的什么?(比值)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例1中水的体积和水的高之比的比值,即底面积是一样的,是相等的.(8)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所观察到的小结一下?水的高度和体积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时候有什么规律?2.继续学习补充例题(1)投影出示例题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时) 1 2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720 ……(2).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a)表中有哪两种两种量相关联的?(时间和路程).(b)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c)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教师板书:90:1=90 180:2=90 270:3=90 ……(d)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路程:时间=速度,速度都是(一定)90 千米/小时。
第4单元 第5课时 正比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4单元第5课时正比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发现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
3. 能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正比例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 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让学生体会正比例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正比例的性质,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运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正比例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正比例的普遍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正比例的性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4. 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 教学课件:正比例教学课件3. 练习题:正比例练习题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交
流
展
示
交流,说理。
小明家来了15位客人,那么这些客人中至少有几个人是同一个属相的,为什么?
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
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
课
堂
知
识
检
测
1、6只兔子要放进5个兔笼,至少有()只兔子要放在同一个笼里。
2、张阿姨把11块糖分给3个小朋友,至少有一个小朋友能分得()块糖.
3、一个11位数中,至少有()个数位上的数字是相同的。
科目
数学
课题
抽屉原理2
总课时数
29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六年级
执教师教师
审阅人
课堂导入
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自学内容
P71及做一做P36 2,每课100 P30第3课时1,2,3
学习
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自学内容
P68例1 P69 1,每课100 P24第1课时1,2,4,5第,2课时1,5
学习
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预测。2、理解扇形统计图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3、认识到统计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简单预测
3小组代表汇总
课
堂
知
识
检
测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知
识
拓
展
有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汽车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极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时的行驶速度上的。这是否就意味着高速行驶比较安全?
老师点拨:多数人以中等速度开车
总结梳理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数学
课题
折线统计
总课时数
27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六年级
执教师教师
审阅人
课堂导入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自学内容
P68例2 P69 2,每课100 P24第1课时第2课时没做的题
自
主
探
究
学案设计
导案
右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蛋黄的质量约占()。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个鸡蛋中的蛋白重()克
通过这幅扇形统计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回顾五年级学习的扇形统计图知识独立答题
学习
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
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操作发展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自
主
探
二、判断
1、6名同学要植25棵树,有1名同学至少要植5棵。()
2、小红的妈妈用13个扣子钉了3件上衣,有一件上衣至少要钉4个扣子。()
3、一个班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2名同学同一个月过生日。()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知
识
拓
展
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扑克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
究
学案设计
导案
1、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拿铅笔和文具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
4÷3=1(枝)……1枝
把铅笔放进文具盒中,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枝铅笔,最多放枝,剩下枝还要放进其中的,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规律: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不论怎么放,总有﹙﹚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枝铅笔。
老师点拨
总结梳理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1、找出“物体”与“抽屉”
2、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
3、、物体数÷抽屉数=商……1至少数=商+1
教学反思
数学学科导学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授课时间:2013年4月12日
拓
展
任意给出5个非0的自然数。有人说一定能找到3个数,让这3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你信不信?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总结梳理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教学反思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元。
A、60 B、61 C、62 D、59
数学学科导学案第五单元(节约用水)
授课时间:2013年4月16日
科目
数学
课题
节约用水
总课时数
31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六年级
执教师教师
审阅人
课堂导入
1、阅读: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在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大水缸”里,可以饮用的水实际上只有一汤匙。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即使如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形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总课时数
28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六年级
执教师教师
审阅人
课堂导入
“抢凳子的游戏”: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游戏规则:4位同学围着凳子转圈,老师喊“停”的时候,四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改为5个人抢3或4张凳子呢?
自学内容
P70及做一做P73 1,每课100 P28第1课时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幼儿园老师准备把15本图画书分给14个小朋友,结果是什么?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知
识
拓
展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2、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3、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反思
数学学科导学案第四单元(统计)
授课时间:2013年4月10日
科目
自学内容
P32—P33及做一做P36 3、4,每课100 P29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难点
掌握抽屉原理问题题型的特征
自
主
探
究
学案设计
导案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提示:在统计图中,其他点的百分比有什么要求
合
作交Leabharlann 流展示说说玩例1统计图中“其他”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1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汇总
课
堂
知
识
检
测
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
数最多?
(2)你能判断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吗?
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答题
想一想:课本上介绍了哪几种方法?
合
作
交
流
展
示
交流,说理。
小学六年级第一组共有13名学生,一定至少有2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如何找“物体”与“抽屉”,如何在“抽屉”里放物体?
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
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