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
黎族概况
历史:黎族由古代越人发展而来,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

历史上黎族“杞”、“本地”、“美孚”和“赛”自称。

在宋代以后,黎族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沿至今日。

人口:黎族现约有人口124.8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经济: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

黎族是最早的纺织先民。

黎族风俗
图腾:
信仰: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礼仪: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

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

宾主分开对坐。

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

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习俗:黎族习俗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要搬到“隆闺”去居住,不与父母同住。

“隆闺”是黎语,大意是“不设灶的房子”。

男子自己上山备料盖“隆闺”,女人由父母帮盖,大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

“隆闺”有男女之分,大小之别,男子住的称“兄弟隆闺”,女子住的叫“姐妹隆闺”,大的住三五人,小的仅住一人,是黎族青年男女由相识到定情的小房子。

隆闺”的式样和住屋相似,不过要狭小得多,室内一般不间隔。

“隆闺”仅开一个非常矮小的门,只可弯腰而入。

禁忌:平常忌讳别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男女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用的白鸡会使夫妻不睦。

禁忌敲打或踩踏三石灶。

否则犯者会生病,据说这些灶石附有祖先的“魂”。

家人上山砍山栏时,门口挂一枝树叶,外人忌闯入,妇女在家忌织布、梳头。

婚俗:“夜游”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与“隆闺”有密切的联系。

每当夕阳西下,男青年们便穿戴整齐,跋
山涉水到远山别村的“姐妹隆闺”去,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

可以说是真正的自由恋爱。

进入“姐妹隆闺”需要有一番才智,首先。

男子要以歌叩门,女方若同意他进来,就回应一首歌;若不同意,就丢去一首不开门歌,男子只得另找它枝。

待到男子进得门来,还不可随便乱坐,要对唱见面歌和请坐歌才行。

坐下后,男子便要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说明是来找情侣还是来求婚的,女子回应是否已有情人。

要是进入的“隆闺”里姑娘多,不知哪个姑娘愿投情,男女便要唱试情歌,愿意的姑娘自然就会回应他的。

接下来,那种表达爱情的对歌声、口弓声和鼻箫声就会此起彼落,直到情投意合。

情投意合后,男方就向女方送银元、铜钱、针、布衫、腰篓、竹笠等等物品,作为同床过夜的礼物。

往后相互邀约,夜间常来常往。

这种往来关系,有的达一月半年,有的达二三年。

当然,也有花谢蒂落的,那就互唱断情分离歌。

之后便互不干涉,各自寻找新的情人去。

如果一对黎家情人恩爱难断,需缔结秦晋之好时,他们便把婚事告诉自己的父母。

然后,男方一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选定吉日,带上聘礼,这其中一定要精心采摘槟榔,到女方一家去提亲。

槟榔要挨家挨户的送,让大家给予美好的祝愿,因为槟榔象征做婚姻常绿常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爱,和睦美满。

黎族称“放槟榔”或“放衣服”。

食俗: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

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食鼠也是黎族的风俗,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

食鼠时,先把鼠投入火中烧一会,然后刮去毛,除去内脏,再烤或烧即可。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丧俗: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

断气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

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

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

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

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

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黎族文化
语言:黎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

文学: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口头文学,它包括了古代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和谜语等各种体裁。

神话:内容多是有关民族来源、对自然现象的种种解释和恋爱婚姻方面。

《洪水的故事》和《葫芦瓜》是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古代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景。

《大力神》则是描述人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故事传说:有歌颂忠贞不虞的爱情,有反映人们爱与憎等伦理道德的故事,还有就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

名人:王国兴,海南白沙(今琼中)人。

1945年任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

1949年应党中央邀请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1952年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第一主席(州长)。

1975年1月7日在海口逝世。

住房:黎族传统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两种。

船形屋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构;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

舞蹈: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

现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

民歌:黎族歌谣是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爱唱歌。

黎族歌谣分为民歌和民谣两种。

民谣是用黎语和韵调吟唱的,多为传统的古典黎歌,一般是5个音节一句,但每首没有固定的句数,小调之类大体以四句为一首的较多。

民乐:叮咚琴:凡是到黎寨的人,在夜里,人们听到一种有节奏的木头敲击声。

这就是黎家同胞喜欢的一种古老独特的乐器——叮咚琴。

鼻萧:在海南五指山地区的黎族同胞,有一种用鼻来吹奏的箫,它就是鼻箫。

黎族服装
包鬃是黎族男子传统发式。

旧时,男子发束结于额前,状如犀牛角,贯以簪或小木梳1把,用宽约半寸的薄银片或铜片掩之,外缠以黑巾。

男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身有穿前后幅布的吊前襟。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扣对胸开襟,显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裙是由各种丝线制成的。

黎族女子的衣裙图案很多,一般都是带有图腾的性质,是同一血缘集团的标志,也是民族内部支系团结的象征。

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和筒裙,常常嵌入金银箔、云母片、明片、羽毛等。

黎族娱乐
节日: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

“三月三”黎族特有节日。

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於同胞带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酿好的米酒、做好的糕点去看望寨内有威望的老人;年青的男子则结伙外出狩猎、打鱼,姑娘们烤鱼、煮饭。

夜幕降临,小伙子们跳起了传统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互诉衷情。

青年男女要穿戴着美丽的民族服装,到传说中的娘母洞前祭拜祖先,然后共同娱乐,相看意中人。

相中后,男女双方吃一种嵌入糖心的“灯叶”糕饼。

姑娘则把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的
腰间,小伙子也会把耳铃穿在小姑娘的耳朵上或把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

娱乐:“打狗归坡”。

流行于三亚市鹿回头一带,每当丰收之后在田间或村头空地举行比赛。

参赛的两队人数相等,每人手执一支长约1.5米的棍棒,竞逐击圆球(用椰叶或稻草编成),把球击过对方底线(或球门)便算获得1分,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获胜。

负方队员被罚背着胜方队员离场,或罚负方队员四肢着地仿狗行走,胜方则骑在负方背上挥舞着击球曲棍、吆喝着退场,故名“赶狗归坡”。

这可以说是具有黎族特色的曲棍球赛。

大象拔河(又叫“拉乌龟)。

参赛双方选拔人数相等的青少年,腰系软藤或布,趴在中线的两端,头部向前,屁股相对,形象如乌龟。

比赛一开始,双方队员用力往自己的一边猛拉,不准双手(脚)离地,如将对方拉过中线者便判获胜,一般采用三盘二胜制。

格斗。

形式多种,有“顶膝盖”,又称单脚格斗。

参赛者站在指定的方格内,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缩抬至胸前,双手紧抱着不准松手,比赛开始,双方使用膝盖顶推,直到把对方推出方格才算获胜。

还有水中格斗,参赛站在河流或水库(齐胸或腰部)处,双方相互用力把对方压进水中,如对方无法摆脱、出不了水面就被判为败者。

赛跑牛。

参赛者在草坡或荒地上规定的距离内,各人坐在自
己家中的水牛背上,执鞭赶牛跑,看谁坐得稳、牛又跑得快的为赢者。

登山“抢姑娘”。

五指山区的黎族青年结伙上山,鸣枪3响后参赛者便涌向山头,开路攀登,披荆斩棘,去找事先隐身在山洞或大树上的“公证人”,先找到者为胜。

待参赛的人齐汇山巅,便点燃篝火炊制野餐,向优胜者敬酒,祝愿他找到一个称心的姑娘。

黎族民间有一个悠美的登山“抢姑娘”的传说,以此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