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 教案+实录-精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课堂实录
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3.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等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现实:昏沉的夜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课后反思《好的故事》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第一篇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由于鲁迅先生离我们的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首先让学生在家查找鲁迅的有关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本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结合课后练习题1,交给学生方法,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对于梦境的概括语句“美丽,幽雅,有趣”,然后出示要求: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一个是对于梦境的静态描写,另一个是动态描写,孩子们找的比较准确,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境,结合学生查到的资料,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老百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作者希望老百姓能够生活的安定,幸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体会运用词语反复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了解“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重点)4.指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使学生懂得整体布局,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重点)5.通过诵读与积累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名言,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优秀书法作品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爱国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重温革命岁月,让我们心潮澎湃。
其中那震撼心灵的场面在我们脑中久久不能消失。
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描写这样的场面时,方法巧妙,在描写情境、人物语言时,方法灵活。
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二、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中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说说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课文为例说一说。
2.生浏览本单元课文,然后交流:(1)《狼牙山五壮士》写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2)《开国大典》中描写了阅兵式的整齐威武。
师:作者在写这些场面的时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能结合课文具体说一说吗?生1:《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生2:《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五位壮士英勇战斗的整体描写,也有具体到某位战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表现。
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交流:(1)平时看到过的运用点面结合方法的场面描写。
(2)自己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习作的。
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记一次游戏》来谈一谈。
4.师小结: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
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场面中的主要人物是“点”,写作时要做到点面结合,营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突出文章中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1—4单元作文指导与范文赏析(13篇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复习1—4单元作⽂指导与范⽂赏析(13篇范⽂)六年级上册作⽂复习1—4单元习作点拨与范⽂赏析第⼀单元:《变形记》、想象作⽂写作指导:1.审题指导:“变形记”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变成另⼀种东西,将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否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的习作。
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我们运⽤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运⽤联想和想象,写出变形世界的奇趣。
2.思路导航: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写出奇趣来,就要⽤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想象是被情感激起,⼜受情感⽀配的。
情浓,想象的空间就越能令⼈⼼驰神往。
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冲破事物的表象,写出其与“我”的⼼情相通的情味。
(1)变形的事物必须是⾃⼰熟知的,要根据已有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哦!注意要运⽤联想的⼿段: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
(2)把⾃⼰的⽣活经验以及⾃⼰的情感体验寄托于变形的事物中,让变形的事物成为⾃⼰所看、所听、所闻、所感的⽣活体验的宣泄⼝,⽤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
3.技法点拨:(1)运⽤联想的⼿段: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利⽤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联想,由⼀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或者它的反⾯,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或本质特点,并进⾏推测想象,⼤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活的限制,这样才能展现奇特的想象。
(2)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确定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的⽣动、具体。
合理的想象是在现实基础上看开的想象,不是凭空的异想天开。
要在变形的写作中,将⾃⼰融进去,感同⾝受,赋予变形对象以⾃⼰的情感,才能写出有⾎有⾁的变形对象。
⽤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的变形与⽣命感悟融为⼀体,⽆“感”则⽆“悟”,⽆“悟”则想象毫⽆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2019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 教案+实录
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英雄。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由谁开创?你可曾记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让我们一起重温激情洋溢的革命岁月:红军战士不畏千难万险,跨过了万水千山,英勇豪迈;狼牙山五壮士不惧牺牲,唱响了气吞山河的壮歌,震天动地;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成千上万的群众欢呼雀跃,热血沸腾;郝副营长舍己为人,为了孩子的明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感人肺腑……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课文七律·长征2课时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课时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课时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课时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1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5 七律·长征文本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 教案+实录-精选
口语交际演讲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做一次演讲。
有些同学或许做过演讲,如竞选班干部时做的演讲、在学校演讲比赛上的演讲、在班会上的主题演讲等。
但也有些同学没做过演讲,而且大多数学生对演讲肯定有畏惧心理,所以此次活动要让大家明白演讲的特点,学习写好演讲稿的技巧,学会如何大方、得体地进行演讲,也就是做好准备,这样真正上台时才不会心慌意乱。
这次口语交际关于演讲的话题没有限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讲一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话可讲。
教师可以用一篇优秀的演讲为例,向同学们展示写作演讲稿的注意事项;还可以让同学们看看演讲视频,告诉同学们演讲时的仪表、姿态,以及表达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大胆、自信地上台演讲,并抓住其他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教学目标1.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学会围绕主题写演讲稿。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文本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明确汇报形式,完成口语交际。
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还要学会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重点难点1.学会写演讲稿,练习演讲。
2.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搜集演讲活动的视频,搜集几篇优秀的演讲稿。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看看与此话题相关的一些演讲稿、演讲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一、看一看,感受“演讲”1.播放青少年或名人的优秀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导语:同学们,看了这几段演讲视频,你们是不是觉得演讲的人都特别有魅力?他们的语言很有感染力,他们的动作也充满着自信,但很多同学肯定会想: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好可怕呀,我可不要做什么演讲!其实,一次优秀的演讲背后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准备。
准备好了,自然就有自信,在大家面前演讲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写演讲稿、做一次演讲。
2.学生交流演讲感受(做过演讲的/未做过演讲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 教案+实录-精编
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英雄。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由谁开创?你可曾记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让我们一起重温激情洋溢的革命岁月:红军战士不畏千难万险,跨过了万水千山,英勇豪迈;狼牙山五壮士不惧牺牲,唱响了气吞山河的壮歌,震天动地;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成千上万的群众欢呼雀跃,热血沸腾;郝副营长舍己为人,为了孩子的明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感人肺腑……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课文七律·长征2课时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课时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课时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演讲1课时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交际习作多彩的活动1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5 七律·长征文本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好的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学生们在讨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此外,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虽然能够尝试运用所学手法,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如何运用写作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好的故事》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和内涵,激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好的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本节课主要围绕该篇文章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是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六上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含《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编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
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
“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
“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场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五种解释,其中第2种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第4种是“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中的“场面”,可以理解为包括这两种意思。
在文章写作中,还有一个常用概念“场面描写”,一般解释为“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场面”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画面的情景。
之所以用上面一大段话来理清“点面结合”和“场景”这两个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单元课文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一般情况下,单元内的选文都可以直接对应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本单元中的《长征·七律》。
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第1课时 教案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阅读材料,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
2.表达对中秋节的看法和想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图片、PPT。
2.学生准备:书包、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并谈谈自己在中秋节时的一些习俗和活动。
2. 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互相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以及他们最喜欢的中秋节活动。
3. 讨论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中秋节的重要意义,以及中秋节与其他节日的区别。
4. 拓展学生可以自己绘制一幅中秋节的图画,展示在教室的布告栏上。
5.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在阅读材料和讨论中秋节习俗时,积极性较高。
但在表达个人看法和想法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下节课应该加强语言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准备下节课中秋节的小组讨论话题。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老师同学们认真备课,让学生在中秋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中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录-非常好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本单元课文中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中读到过的场面描写和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进行场面描写的。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3.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的语言。
4.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积累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文名句。
重点难点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的场面描写,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自己读过的、写过的场面描写。
2.学习欣赏书法作品,提高书写能力。
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掌握硬笔书写的注意事项,提高书写能力。
一、交流平台1.师生简单交流,课件出示课文中含有相关内容的语段,唤醒回忆。
导语: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饱含着爱国情怀的课文,其中那些或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或令人心潮澎湃的热闹场面,或让人肃穆庄重的宏大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先给大家看一段我喜欢的场面描写,大家可以先读一读,然后再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明确:这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
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民群众在高声欢呼,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
其中特别突出了毛主席的活动,是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 教案+实录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实录作多彩的活动活动分析本次作的内容是记一次活动。
教材主要由引语、图片、作内容和作指导构成。
引语和图片的主要目的是划定作选材范围,所有的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均可以成为本次的写作对象。
作内容进一步明确是写“一次活动”,不要写成多次活动。
作指导则从作文的具体内容、作重点、写作技巧和修改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提示和要求,以帮助学生创作出一篇完整、精彩的作。
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参与的活动并不少,有学校的、班级的,也有小组或个人的,因此作的素材并不难找,难的是要写出活动氛围,写出真情实感,这也是本次教学设计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1.能完整地叙述自己参与过的一次活动,写清楚活动的场面,注意点面结合。
2.能写清楚自己参与活动的想法、感受、心情。
3.研究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
重点难点1.能写清楚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相关信息。
2.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感受)突出;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3.研究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和班级曾经参与活动的图片。
学生:回忆曾经参与过的活动,写下活动名称,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当时的照片或视频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展示学生活动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活动的回忆。
导语:大家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很眼熟?这几张照片中大家笑得可真开心,而这一张照片中大家的表情看起来可真严肃。
再看看这张,这位哭得稀里哗啦的同学又是谁呀?看着这些照片,老师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精彩的活动中去,你们呢?2.引导学生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导入课题。
过渡:看来大家对之前参与的活动都记忆犹新,感触深刻呀。
那么,这堂写活动的作文课相信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了吧!二、拓展思路,确定写法1.点名学生说一说这学期或小学阶段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
2.归纳、总结学生发言。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乒乓球……文艺表演类:合唱、课本剧表演、集体舞……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校园清洁、爱心助学……民俗活动类:包粽子、写春联、踏青、看灯会……校园活动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动会……3.点名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即确定文章中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 花之歌 教案+实录-非常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 花之歌教案+实录-非常好花之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通过描绘花语和四季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诗人将花朵比喻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寄托了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在研究这篇文章时,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理解诗人的意图,并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
2.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花的美丽和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思考诗人可能想要表达的内容。
3.研究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情感的写法。
重点在于通过朗读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深入探究诗人的意图和思想。
4.比较阅读《花之歌》和其他相关材料,体会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在于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花之歌》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诗,需要通过朗读和理解修辞手法,深入探究诗人的意图和思想。
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
___是黎巴嫩的诗人和画家,他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中的《组歌》包括五首诗歌,分别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和《花之歌》。
___的作品充满着诗意和哲理,被誉为“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与印度诗人___齐名。
美国前总统___曾称他为“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他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在《花之歌》中,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如紫罗兰、郁金香、百合、玫瑰等等。
通过描绘花卉的特点和形象,诗人将自己融入到花中,将自己视为花的一部分。
他说:“我是花中的一部分,我是花的颜色。
我是花的香气,我是花的声音。
”这表明了诗人对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诗人对花卉的描绘,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各种花卉的特点和形象。
第二部分是诗人将自己融入到花中,将自己视为花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是诗人对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他认为花是自然的奇迹,是上天的礼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习作 教案+实录-精品
习作变形记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一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写一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孩子们的想象世界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这次习作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困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想象组织成文,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出所变形对象的个性特点来。
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既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也能有序、有趣地成文。
教学目标1.发挥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2.结合课本上的示例文字及题目引导,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
3.写作时,要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学生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变形的经历写得详略得当,要写得形象生动、写出特点。
2.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把变形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纸质阅读材料。
学生:读一读关于变形的文章,收获一些写作灵感。
课时安排2课时1.教师朗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片段,引出习作的主题。
过渡:同学们应该看到我们这次习作的主题了——变形记。
其实,《变形记》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说的名字,作者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读读小说开篇的一段文字,它讲述的就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变形经历。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
这可不是梦。
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教学实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这课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目标是教会小朋友有目的的阅读。
这篇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提示大家,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同。
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不同。
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都是统编教材的新内容。
怎么教才让小朋友掌握好阅读策略?我也很想知道。
吴雨来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是和我期望的还是有些不一样。
一、调研学情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竹节人》,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吗?生: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把竹节人没收过去,我和同桌趴在窗户上看,发现老师也在办公室里玩儿。
师:老师是怎么玩儿的呢?生:老师拿着竹节人的线,手里还在咚呛,和我们玩儿的时候一模一样。
师:非常好,老师在玩竹节人。
还有谁在玩?生:同学们也在玩儿。
同学们拉线,一松一紧地玩儿。
师:这个小小的竹节人,不仅吸引了我们玩,还吸引了老师。
板书:玩、老师师:看来真是非常的有趣。
这么有趣的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呢?生:把毛笔锯成寸把长的小段,脑袋连同身躯,再在身躯上钻两个小眼,是连接竹节人的手臂用的。
师:这是关于做的,说得非常详细。
板书:做师:做好的竹节人怎么玩儿呢?想不想看看?出示玩竹节人的视频。
【点评】从小朋友与老师的对答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对课文还是比较熟悉的,预习很到位。
二、了解有目的的阅读师:有趣吗?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生打开课文,看。
师:有什么发现?谁来说一下?我发现在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一段话是对于这篇课文读完之后的总结。
在课后,有三个不同的小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师:你很会发现,但是那是总结吗?生阅读前面的部分生:告诉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读课文会有不同的感受。
师:这个感受就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生:目的师:很好,这个目的有三个。
第一是生:写制作指南,制作这个玩具;第二是写这个玩具给人们的乐趣;第三是讲述一个老师的故事。
第2课《丁香结》教学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丁香结》教学实录梳理丁香结,把握表层义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当代女作家宗璞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丁香结。
师:(板书课题)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的题目表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题目点出文章的主要人物,而这篇文章不一样,它要表达的除了字面意思,还有作者联系阅读经验、生活经验要表达的深层意思,需要我们细细体会。
(一)找到“丁香结”师:我们知道文章写丁香结的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生:第4到第6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读4到6自然段,找出这部分共有几处提到“丁香结”并看看作者把丁香结与什么联系在了一起?(二)解疑“丁香结”师:我们来看看第一处在哪里?生:第4自然段的“芭蕉不展丁香结”。
师:很准确。
我们看这是芭蕉的图片,“芭蕉不展”时候叶子是卷起来的,丁香没有开花的状态(双手掌虚合),指的是——生:花苞。
生:花骨朵。
生:花蕾。
(生读二声)师:花蕾,正音,注意三声,一起来读一读。
师:第二处在哪里?生:在第5自然段,“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师:是啊,为什么不叫“丁香蕾”或者“丁香苞”,而叫“丁香结”呢?(三)感知“盘花扣”师:作者找到答案了吗?生:找到了。
师:是的,通过一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生:“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师:盘花扣圆圆的,鼓鼓的,是因为丝线缠缠绕绕,丁香结圆圆的,鼓鼓的,是因为——生:叶片层层叠叠。
(四)初识“丁香结”师:这是作者由自己的问题引发的观察,介绍了丁香结的样子。
丁香结还有一层意思,是和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呢?融入诗句联想,体会象征义(一)建立联系、聚焦“愁怨”师:看看第6自然段中作者把丁香结与什么联系在一起了?从哪里看出来?生:“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师:诗句里面有什么愁怨呢?文章就是要这样联系着读,回过头来联系前文看(课件呈现诗句)——生:(朗读)“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师:能看出负担着愁怨吗?生:字面上就有丁香结和愁,然后芭蕉和丁香都不展,都有愁。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课堂实录本节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的课堂实录。
在本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了习作的基础知识,分析了不同类型习作的写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活动来激发写作的灵感。
一、引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到如何用生动细腻的文字刻画环境和人物,如何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探究1. 了解习作的基础知识老师:习作指的是根据生活、学习、观察及想象等素材写成的文章,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的基本形式分为三种——记叙文、描写文和议论文。
2. 分析不同类型习作的写作方法老师:同学们,记叙文主要描述故事的发展和情节,这里需要多运用时间、事件等手法描绘传统节日、事故、人物性格等。
描写文主要描绘人物、事物和环境,需要运用各种感官描述日出、莺歌燕舞、静物和人物等。
而议论文需要考虑观点和态度,需要有充分的论据和支持。
3. 如何写好习作老师:同学们,想要写好习作,我们需要多读儒家经典,学习表达的方式和技巧,还需要多积累素材,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考写出来。
三、合作1. 激发写作灵感老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你们激发写作灵感。
我会说出一个主题,比如“我的暑假”,然后你们可以轮流说出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内容。
这个游戏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主题,不同的想法可以让我们写出更多样化的作品。
2. 分组写作老师:同学们,接下来小组合作写作吧。
你们需要在小组内商量一个主题,可以是你们喜欢的一首歌、一部电影或者你们的一次旅游。
在团队内部协作讨论,对各自的经历和故事进行汇总,然后写出一篇记叙文,描述整个事件的经过和所感所想。
四、总结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习作的基础知识,探究了不同类型习作的写作方法,也通过实践激发了写作灵感,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写作,让大家体验了习作创作的乐趣。
2019年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 教案+实录
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英雄。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由谁开创?你可曾记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让我们一起重温激情洋溢的革命岁月:红军战士不畏千难万险,跨过了万水千山,英勇豪迈;狼牙山五壮士不惧牺牲,唱响了气吞山河的壮歌,震天动地;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成千上万的群众欢呼雀跃,热血沸腾;郝副营长舍己为人,为了孩子的明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感人肺腑……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课文七律·长征2课时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课时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课时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课时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1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5 七律·长征文本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课堂实录【课堂实录】一、课堂背景本节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第一节课,主要讲解“日积”的意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正确理解“日积”的意义,掌握日积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实践应用。
二、授课流程1、引入环节1.1 课堂气氛散热老师打开音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1.2 观察环节老师将一段样文在板书上贴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样文如下:日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想写一篇好的作文,就需要日积,从小积少成多,才能让自己的文笔变得更好。
做每一道作业题,看每一本名著,背每一首诗,每一次小小的积累都将成为成功的路上重要的一步。
1.3 提问环节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出“日积”的意义和效果。
问题如下:Q1:日积的意义是什么?Q2:为什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Q3:为什么写好作文需要日积?2、知识讲解老师通过讲解,详细阐述了“日积”的实际意义和学术含义,为学生铺垫入门。
2.1 实际意义“日积”可以理解为小事积累成大事的过程,或说是日复一日、循序渐进的累积。
在生活中,日积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好习惯、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强化自信心和增强耐心等。
2.2 学术含义从文学角度出发,日积则是指对语文知识逐渐深入了解和运用的过程。
日积可以让我们不断强化语文修养、增强语感、提升写作水平以及开发语文思维等。
3、案例分析老师给出几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践日积的案例,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日积”的多种方法和技巧。
案例1:每天读一幅名画,能提高语感。
案例2:每天写一篇随笔,能培养束手无策时的写作自信心。
案例3:每天背一首古诗,能进一步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
案例4:每天解一篇作者有趣的语言表达的文章,能提高语文素养。
案例5:每天听一段韵律匀称的对话,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4、实践应用老师请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自己选择一项或多项“日积”实践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闰土》优质课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4.《少年闰土》课堂实录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学情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初读课文时,对于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词语,学生读来会感到陌生。
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
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还有一些词,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可作通俗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1.结合单元导语,简要介绍鲁迅先生。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3.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这些特点的。
4.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教学时也应有所侧重。
5.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写作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6.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两处描写闰土外貌的写法,描写一下老师或同学的外貌。
7.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乡》。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写人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多彩的活动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记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写自己参与的一次活动,和同学分享活动经历。
教材主要由引语、图片、习作内容和习作指导构成。
引语和图片的主要目的是划定习作选材范围,所有的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均可以成为本次的写作对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判定本次习作的写作对象。
习作内容进一步明确是写“一次活动”,不要写成多次活动。
习作指导则从作文的具体内容、习作重点、写作技巧和修改习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提示和要求,以帮助学生创作出一篇完整、精彩的习作。
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参与的活动并不少,有学校的、班级的,也有小组或个人的,因此习作的素材并不难找,难的是要写出活动氛围,写出真情实感,这也是本次教学设计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地叙述自己参与过的一次活动,写清楚活动的场面,注意点面结合。
2.能写清楚自己参与活动的想法、感受、心情。
3.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1.能写清楚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相关信息。
2.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感受)突出;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3.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班级曾经参与活动的图片。
学生:回忆曾经参与过的活动,写下活动名称,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当时的照片或视频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展示学生活动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活动的回忆。
导语:大家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很眼熟?这几张照片中大家笑得可真开心,而这一张照片中大家的表情看起来可真严肃。
再看看这张,这位哭得稀里哗啦的同学又是谁呀?看着这些照片,老师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精彩的活动中去,你们呢?
2.引导学生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导入课题。
过渡:很好,看来大家对之前参与的活动都记忆犹新,感触深刻呀。
那么,这堂写活动的作文课相信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了吧!
二、拓展思路,确定写法
1.点名学生说一说这学期或小学阶段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
2.归纳、总结学生发言。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乒乓球……
文艺表演类:合唱、课本剧表演、集体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校园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包粽子、写春联、踏青、看灯会……
校园活动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动会……
3.点名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即确定文章中心)。
预设:参与一次活动,必然会产生很多想法和感受,也会从中得到不少收获。
这些收获或许是增加了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或许是锻炼了某种能力,展示了自我风采;或许是走进他人,了解了陌生世界;或许是汲取了文化营养,开阔了眼界;或许是放飞心灵,体会快乐人生,等等。
多多引导学生体会活动中和活动后的感触,明白参与这些活动的深层意义。
4.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和写作技巧。
(1)确定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明确:教材中已经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将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写明,就可以初步组成一篇文章的框架。
但是,作为一篇写活动的文章,其目的必然是让读者感受活动的氛围,阐述作者的收获。
因此,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均应作为写作重点,即须写清楚活动最精彩之处,写清楚活动过程中的什么内容让自己感受最为强烈(一般为活动的高潮部分),写清楚活动带给自己的启发。
(2)掌握记叙活动写作技巧。
明确:写作顺序和场面描写应注意哪些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进行点拨式指导。
一般而言,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把活动的结果或活动中某个重要场面提到开头,再回顾活动的起因和经过。
写活动就离不开场面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是描写的重点,要从细节出发,营造出活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此外,环境描写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让作文增色不少。
三、总结素材,完成初稿
1.学生翻看自己准备的资料,回忆当时的所见所闻,确定写作对象。
过渡:关于本次习作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相信大家都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应该迫不及待地想要动笔了吧。
请大家翻看自己准备的资料,回想一下那些活动经历,其中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次呢?把这次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活动,说一说活动的过程和记忆深刻的细节。
预设:学生可能有好几个选择,必须明确出唯一一个作为本次习作的写作对象。
3.点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写的事,教师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说清楚,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会印象深刻,从而明确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4.完成初稿。
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列出习作提纲,把活动过程完整地记
录下来,形成作文。
5.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明白;(2)场面描写是否生动;(3)想法感受是否深刻,情感的抒发是否水到渠成;(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注意使用修改符号。
修改重点:(1)标题应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新颖有趣;(2)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3)改正不通顺的语句;(4)对内容进行增删调整。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改符号:
(1)改正号:(2)删除号:(3)增补号:
(4)对调号:(5)转移号: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过程叙述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场面描写生动,情感真挚;(4)标题、开头、结尾精彩。
【优秀习作】
记一次有意义的义卖活动
时光如流水一般,冲刷着我的记忆,有些事早已褪色,但唯有一件事让我至今也难以忘怀,那就是学校开展的“爱心大义卖”活动。
①
记得那是“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下午,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文具和书籍,并挑选其中一些标上合适的价格,明天拿到学校来卖,卖来的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同学们听了,个个兴奋不已。
放学回到家,我就开始翻箱倒柜,大肆搜寻自己的玩具,精心挑选了几件标上价格,等待第二天义卖活动的到来。
②
第二天,我带着自己的“商品”来到学校,只见操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还拉上了“爱心大义卖”的横幅,简直像个大市场。
“市场”上的“商品”
真多,有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铅笔盒、套装尺子,《淘气包马小跳》《百科全书》……,真是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一个摊位,把义卖的“商品”摆了出来。
③
不一会儿,我左右两边的几个摊位都围满了“顾客”,我却门庭冷落,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呀?这时,一阵吆喝声传入我的耳朵里:“走过路过,机会不能错过哟——”循声望去,那不是我们班的李小小吗?还真像个小商人,不愧是生意人的后代(他爸妈就是做生意的)!看来,我得学学他。
我清了清嗓子,张张嘴,可怎么也叫不出来。
试了好几次,我终于鼓足勇气,大声叫了起来:“快来买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买好产品这里来!”没想到,我这一吆喝,还真吸引了不少“顾客”。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这个玩具多少钱?”“这个便宜点啦,好不好?”“把那个拿给我看看,好吗?”可真是忙得我不亦乐乎。
就这样,我手中的“商品”终于卖得一干二净。
整理好摊位,我仔细数了数,总共卖了25元,哈,还真不少!我怀揣着自己辛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走向捐款箱,郑重地投下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④
这次义卖活动可真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爱心活动,而且还锻炼了我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更让我尝到了成功后的喜悦!⑤
句段赏析
①采用倒叙手法开篇,点明本文写作对象。
②简单交代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③描述热闹的活动场面,营造氛围。
④这段是文章的重点,详细描写了“我”的“商品”是如何从无人问津到反响热烈的。
描写细致,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都恰到好处,尤其是详细刻画了“我”的内心活动。
⑤结尾点题,总结活动的意义,升华文章中心。
总评:本文记录了一次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从义卖活动的准备工作到义卖过程,再到义卖结束后的感受都写得非常清楚。
文章详细刻画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将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并将个人的心情穿插其中,写得细腻而真实。
最后的感想贴合事实,具有说服力,可以体会到作者为何会对
这次义卖活动难以忘怀。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总结: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锻炼,它们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健全、更有追求的人。
通过本次习作,大家是不是又重新获得了心灵上的熏陶和洗礼呢?希望大家能够谨记活动带给我们成长上的益处,不断提升自我。
本次的习作课堂,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很欣慰。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作文练习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多多努力,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创造更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