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
0.9%NaCI溶液
和 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其生理意义如何 ?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
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3、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很慢,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约为
0.1s ,称为 房- 室延搁 。
4、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
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故把 窦房结称作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
5、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 3 期膜内电位为 -60mV这
段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简答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答: ①特点: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 -90mV 迅速去极
到 +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消失并出现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的上
升支。历时 1-2ms,此期电位变化幅度约 120mV。
②机制: 0 期的形成原理: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膜部分
Na+
通道开放引起少量 Na+内流,造成膜轻度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70mV)
时,膜上 Na+通道开放速率和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再生性 Na+内流, 导致细胞进一
步去极化,使膜内电位急剧升高。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 :主要由 K" 快速外流形成。 2 期(平台期):Ca2+内流和 K+外流同时存在, 缓慢持久的 Ca2+内流抵消了 K+外流,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是偶联因子。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部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青鸟服务协会)

生理学部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青鸟服务协会)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的状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反射(reflex):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液调节(humoral refulation):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调定点(set point):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前馈控制: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在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之前得到纠正。

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控制。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膜去极化到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并进一步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肌肉收缩能力:不依赖于负荷而决定肌肉收缩效果的肌肉内在特性。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 名词解释? 内环境、阈刺激、兴奋、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阈电位、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二信使、受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 问答题1、何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是什么?2、易化扩散的特点3、Na+-K+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4、第二信使物质包括那些?5、试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6、试述神经细胞RP和AP的产生机制,改变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RP和AP幅度如何变化?为什么?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什么?8、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9、试述N-M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10、试述动作电位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11、试述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名词解释? 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红细胞凝集渗透脆性等渗溶液? 问答题1,血浆蛋白的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作用2,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5,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6,试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7,肝素的作用是什么?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9,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10.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名词解释有效不应期、窦性节律、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 问答题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2*、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

3、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4、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5、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6*、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7、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8、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9、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10*、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机制.11、试述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因素12*、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心脏的活动如何变化?试述其机制。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28 道简答题一、名词解释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即细胞外液。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

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

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

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属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一一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一一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夕卜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

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稳态: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单纯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跨膜转运,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8.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

9.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为Ⅹa、Ⅴa、Ca2+和PF3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1.期前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1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14.自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假设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到达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 局部电位: 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

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

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9. 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10.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11. 横桥: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外表,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

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12.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结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2.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3.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4.单纯扩散: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5.易化扩散:有很多物质虽然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上,但它们也能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较容易地移动。

这种有悖于单纯扩散基本原则的物质转运,是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因而被称为易化扩散。

6.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7.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贮备,还可用来完成一些其他物质的逆浓度差的跨膜转运,为此把这种类型的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8.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阈值:使所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某一数值;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10.兴奋性: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受刺激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一个特殊形式的电变化,这就是动作电位。

12.兴奋-收缩耦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3.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14.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绪论1.【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3.【神经调节】:有神经元直接参与的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4.【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改变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5.【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也可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8.【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9.【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10.【刺激】: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11.【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12.【内环境】:细胞外液13.【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第一章1、【流体镶嵌模型】: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2、【单纯扩散】:在生物体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脂质性溶质分子顺浓度差跨膜转运。

3、【易化扩散】:体内有些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运输,但在细胞膜中的某些特殊蛋白的协助下,也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4、【被动转运】:顺浓度差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5、【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6、【协同转运】:(继发性转运)在主动转运中,由于钠泵的作用形式的势能贮备也为某些非离子物质进行跨膜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7、【胞吐】:物质由细胞排除的过程。

8、【胞纳】: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9、【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差10、【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11、【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1.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5.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6.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7.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8.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9.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0.正反馈: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1.负反馈: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镶嵌不同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

2.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的过程。

3.异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4.主动转运:耗能,膜蛋白质协助,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5.入胞作用:依靠细胞膜的特殊功能,使大分子物质及异物进入细胞内,6.出胞作用:依靠细胞膜的特殊功能,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外7.钠钾泵: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

8.化学通道:靠化学信号作用而开放的通道9.电压通道: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

10.机械通道:11.反应:12.绝对不应期:组织兴奋后的一段时期,不论再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兴奋13.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14.超常期:不应期后出现的一过性的兴奋性超过正常值的时期称为超常期15.低常期;以单一刺激使兴奋后出现的一次兴奋性低于正常值的时期称为低常期。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得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得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得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得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就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细胞接受适当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快速而可逆得电位倒转或波动、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得电变化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得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就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得容积百分比、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得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得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得分布以及红细胞得正常形态与功能起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得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得水平衡与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得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得纤维蛋白不断得溶解从而维持血液得流体状态、5、ABO血型分类得依据就是什么?答:ABO血型得分型,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就是否存在A抗原与B抗原分为A 型、B型、AB型与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得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得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得妇女与需要反复输血得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得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得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第4章生命活动得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得部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 28道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3.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即细胞外液。

4.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

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5.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

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

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6.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7.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9.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属被动转运)10.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11.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12.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

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

生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生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环境,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称为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等。

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身调节: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作用的结果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前馈:前馈是指受控部分接受控制部分的指令进行活动之前,控制系统又及时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使其活动更加准确,并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简答题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较精确,持续时间短。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因子来实现其调节,反应速度慢,范围广泛,作用持续时间长。

包括长距分泌、旁分泌和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是一种神经系统和体液因子共同参与的特殊形式。

自身调节: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组织和细胞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范围小,调节幅度小。

试比较前馈与负反馈的特点。

1、活动预见性:前馈有预见性,能够提前作出适应性反应,防止干扰;负反馈无预见性,仅能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到原先的稳定水平(滞后性)2、波动性:前馈无波动性,但会发生预见失误;负反馈有波动性,即在恢复过程中不可能立即达到原先水平,而是左右摇摆,逐渐稳定3、发挥作用速度:前馈较快;负反馈较慢4、偏差:前馈由于可能出现预见失灵,从而出现偏差;负反馈必然出现偏差,出现偏差后才引起纠正,纠正也不会完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称单纯扩散,属于一种简单物理扩散,转运物质有O2、N2、CO2、乙醇、尿素等。

2.生理学习题集问答

2.生理学习题集问答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l.兴奋性2.刺激3.反应4.兴奋5.阈刺激6.阈值7.绝对不应期8.内环境9.反射10.负反馈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刺激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3.反应是指由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

4.兴奋是指机体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的过程。

5.阈刺激是指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

6.阈值是指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的刺激强度。

7.绝对不应期指组织兴奋后兴台性暂时消失,对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起反应的时期。

、8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9.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入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10.负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维持入体的功能相对稳定。

第一章绪论四、问答题1.试举例说明何谓刺激、反应与兴奋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给你两个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你如何证明它们是活的组织标本?如何鉴别哪个标本的兴奋性高?3.当组织受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性会发生哪些规律性的变化?四、问答题1.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反应有两种形式,机体受刺激后,如果由安静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称为兴奋;如果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称为抑制。

刺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条件,但是要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或大于阈值。

反应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兴奋性是有生命的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内在因素,如果组织细胞已经死亡,没有了兴奋性,那么再大强度的刺激也不会引起反应。

例如针刺手指皮肤,入会立即反射性产生缩手动作。

在这里,能为机体所感受的外界环境的变化是“针刺”这种物理性刺激,机体在接受刺激后立即产生一个缩手动作,即屈肌由静止变为活动,称为兴奋。

此现象说明机体能接受刺激发生反应,故具有兴奋性。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二、名词解释1. 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骨骼肌细胞的阈电位约为-70mV .P332.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阈电位。

课本p332. 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

P423. 继发性主动运输: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与(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P144. 终板电压: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对Na离子的内向驱动力远大于K 离子外流,从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

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

P365.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

P236. 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

它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

P417. 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因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细胞内信号分子。

P188.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

P25三、问答题1. 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与特点有何不同?参阅课本P23-25参考答案: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全或无”特性,即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与传导距离而改变。

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刺激需要有一定强度,刺激达不到阈强度,动作电位就不出现;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就引发动作电位,而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就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加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刺激的加强而增加;(二)可传播性,即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局限于受刺激部位,而是迅速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膜都依次产生动作电位。

因形成的动作电位幅值比静息电位到达阈电位值要大数倍,所以,其扩布非常安全,且呈非衰减性扩布,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传播速度与波形不随传导距离远近而改变。

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与传导距离而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其幅度大小接近于K+平衡电位与Na+平衡电位之与,以及同一细胞各部位膜内外Na+、K+浓差都相同的原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第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体液: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第二章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Na+-K+依赖性的ATP酶的蛋白质。

他所需的能量是由ATP 直接提供的,这种主动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的主动转运复极化: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里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电化学驱动力:浓度梯度产生的内正外负的电位差去极化: 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阈强化: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前负荷: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受到的负荷。

与之相对的是前负荷第三章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第四章正常起搏点: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每分心腧量:心动周期:第五章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正常成人约400~600ml血氧含量:主要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还有极小量溶解的氧。

血氧饱和度:Hb 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简称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100%。

第六章集团运动::结肠运动的一种。

是在结肠袋消失后产生的强烈的蠕动运动。

可把结肠内容物向直肠推进。

这种运动每天仅发生几次,通常在进餐或早晨起床时出现。

当结肠内容被集团运动推至直肠时,即有大便感。

蠕动:是消化道平滑肌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一种由神经介导的,可使消化道内容物向前推进的反射活动。

容受性舒张: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

第七章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氧热价事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叫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第八章水利尿:一次大量饮水1000ml以上,会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清除率:它把一肾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物质的量,同当时该物质在血浆中浓度联系起来,因而能更她地说明肾排出某物质的能力。

包括菊粉清除率即肾每分钟排出某物质的量(U×V)应为涌小球滤过量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量和分泌量的代数和滤过平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液体量逐渐减少,故血液中血浆蛋白的浓度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逐渐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逐渐降低。

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滤过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滤过即停止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

重吸收::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参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肾糖阈: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80mg/100ml)。

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管-球反馈: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正常约为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肾小球过滤: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低渗尿:终尿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

表示尿被稀释高渗尿: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第九章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暗适应: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明适应: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又叫光适应近点: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远点: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感受器: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第十章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牵张反射。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为人类所特有,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A波阻断::a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这一现象称为a波阻断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

起信息传递的作用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这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

实质是膜的去极化过程以很快速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即动作电位的传导第十一章激动剂:能与细胞上受体或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相结合并产生天然物质的典型生理效能的化学品或药物,称为激动剂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呆小症:患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出生时身高可以基本正常但脑的发育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出生后数周至3~4个月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智力迟钝,长骨发育停滞的现象, 称为呆小症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二、问答第一章1、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何生理意义?答: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第二章1、试比较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的异同?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两者不同之处在于:1,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2,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3,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2、试比较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的异同?答:相同之处①顺化学梯度②被动转运③不耗能④有特异性。

不同之处载体转运有饱和性而通道转运无饱和性并且通道转运受通道闸门(通透性)的影响3、简述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答: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依次是激活状态、失活状态、备用状态4、简述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的本质、特点?动作电位(AP)在同一细胞膜上传导的本质是AP在细胞膜上依次发生的过程。

特点:是可按原来的大小不衰减地双向性扩布遍及整个细胞膜。

5、何谓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答:“全或无”现象是单一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一种特征。

即在阈下刺激时该可兴奋细胞不发生扩布性动作电位仅产生局部电紧张电位而一旦刺激的强度达到阈值之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即产生最大的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时其大小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6、肌丝的分子组成?7、简述肌肉收缩的原理影响及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原因?答:.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

横纹肌收缩时在形态上的表现为整个肌肉和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

结果使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和整条肌肉的缩短。

其证据是肌肉收缩时肌细胞的暗带长度不变明带长度变短肌球蛋白(粗肌丝)在暗带肌动蛋白(细肌丝)在明带。

因素横纹肌的收缩效能决定于肌肉收缩前或收缩时所承载受的负荷、肌肉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8、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答: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而能产生最大张力(最佳收缩效果)的肌肉初长度则称为最适初长度第三章1、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答: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另一部分是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