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合集下载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编制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编制规程》

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前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以及更好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的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补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抵触。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钱铭、贾中骥、郑凌志、严金明、巴特尔、胡长海、夏早发、范金梅。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目录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基本规定4 准备工作5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6 土地开发整理取得划定7 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与要求8 规划方案拟定与可行性分析9 实施规划措施10 规划成果11 规划评审与修改附录 A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附表附录 B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例条文说明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要求、内容、编织程序、成果的提交与评审等。

1.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行政单位(县、区、市、旗,下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

地、市级和乡级行政单位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城市郊区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流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以参照本标准编制。

1.3 本标准所称的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188—1993 村镇建设规划标准GBJ 137—19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 基本规定3.1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内容3.1.1 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3.1.2 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和任务。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技术规范引言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技术规范是指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顺利进行、质量可控和环境友好。

1. 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 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综合整治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应综合考虑土地的地貌、水系、植被、土壤等自然特征,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提高土地的适宜性和利用效益。

1.3 社会公平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应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各类人群的权益平等。

1.4 法律法规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规划设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2.1 土地资源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前,应进行土地资源状况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土地质量等方面,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核心和基础,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土地资源特点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空间布局。

2.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道路和交通规划设计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配套,合理规划道路网络、交通节点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2.4 水系、绿地规划设计水系和绿地规划设计应考虑水资源保护和景观绿化要求,合理规划河流、湖泊、水库等水系和公园、绿地等绿化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5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配套,确保城市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2.6 建筑物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建筑物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景观效果,提高城市的整体建筑质量。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不仅能够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相关内容,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整理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土地经济效益;2. 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3.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范围本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方案将涵盖城市内已开发土地和未开发土地,包括棚户区改造、城市拓展、城市更新等内容。

四、方案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状况、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潜力等方面的调研,获取城市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后续土地整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资源调查的结果,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文件,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设计,土地开发等级划分等内容,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规划指导。

3. 土地整理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土地进行整理,包括土地划拨、土地调整、土地合并等工作,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 土地开发根据土地整理结果,进行土地开发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商业开发等内容,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增加城市土地经济效益。

5. 土地保护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2. 社会效益: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城市吸引力。

3. 生态效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一、项目概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项目。

本项目拟对XX市某地区的土地进行整理开发,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增加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 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本。

4.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土地调查与评估:对待开发土地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土地的地理条件、土壤状况、地貌特点等,并进行土地资源评估,确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

2. 土地规划设计:根据土地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土地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3.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土地规划设计方案,对开发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提供良好的城市配套设施。

4. 环境保护措施: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保护绿地、建设雨水花园、推广节能环保建筑等措施。

5. 经济效益评估:对整理开发后的土地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土地利用收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四、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团队:成立项目团队,由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具体实施。

2. 土地调查与评估:组织开展土地调查,获取土地基础信息,并进行土地资源评估,确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

3. 土地规划设计:根据土地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土地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开发区域及各种用途的用地比例。

4.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土地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土地开发后的配套设施完善。

5. 环境保护措施:在整理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经济效益评估:对整理开发后的土地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土地利用收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进行规划、开发、整理和利用的过程,是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至关重要。

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科学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2.规划应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确保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

1.土地开发整理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布局结构和设施设备等。

2.设计应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开发整理施工。

1.在土地开发整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资源的破坏,减少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土地开发整理管理。

1.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信息化水平,便于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五、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

1.对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结果的应用,为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能够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共同推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
22
(二)灌溉标准的确定
2、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①时历年法:采用时历年法(不少于30年)确定历年各种主要作物的灌溉 制度,根据灌溉定额的频率分析选出2~3年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以 其中作物灌水最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 度。 ②设计代表年法:根据降水频率分析选出2~3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 拟定其灌溉制度,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最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 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 3、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的标准:旱作物和单季稻灌区抗旱天数可为30~50天,双季稻灌 区抗旱天数可为50~70天,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可按上述标准提高10~ 20天。
23
(三)作物需水量
1、基本含义: 作物需水量(常表示为ET),是作物整个生长期叶面蒸腾和株间土面蒸发的总和。 作物需水量除与作物种类及品种有关外,还与气象、土壤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和 产量水平有关。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m3/亩或mm水层表示。 2、作物需水量的确定
①作物需水量的田间测定; ②经验公式法估算作物实际需水量 (1)水面蒸发量法(蒸发皿法); (2)产量法。
田面积 (1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指通过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所治理的水土流
失面积
20
(一)基本概念 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 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
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次数:指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灌水的总次数。 灌水时间:指各次灌水的具体日期。 灌水定额: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需水量:指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该作物品
1
(二)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项目背景目前,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不断引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整理的需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测量、设计和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项目范围项目的范围包括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开发设计、土地整理和土地管理等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调查:对目标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包括土地面积、地形地貌、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

2.土地规划:根据土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土地规划,确定土地开发和整理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3.土地开发设计:制定土地开发设计方案,确定土地开发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包括住宅、商业、工业、交通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

4.土地整理:对已开发的土地进行整理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5.土地管理: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

项目执行计划本项目的执行计划如下:1.土地调查阶段(2周):–定义调查目标和范围–计划调查路线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整理调查数据2.土地规划阶段(4周):–分析土地调查数据–制定土地规划方案–进行规划评审和修改–最终确定土地规划方案3.土地开发设计阶段(6周):–根据土地规划方案,制定土地开发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评审和修改–编制开发设计图纸–最终确定土地开发设计方案4.土地整理阶段(8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包括地面平整、排水系统建设、绿化美化等–进行土地整理验收和修改–完成土地整理工作5.土地管理阶段(长期):–建立土地管理机构–制定土地管理制度和规范–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包括土地使用权划转、土地监测、土地交易等项目风险与对策1.技术风险:土地调查、规划和设计等环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

项目团队应与专业机构合作,提前解决技术难题。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要。

为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制订规范的项目规划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从项目规划设计的背景、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项目规划设计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利用效率的低下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订规范的项目规划设计,对于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规划设计的目标项目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将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居住需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土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城市更加宜居;3.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4.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三、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指标、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明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2.土地利用指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指标,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整理的效果。

3.规划方案:编制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方案,包括土地的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城市绿化、水利设施等,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实施计划: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包括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确保项目的有序进行和顺利完成。

四、项目规划设计的要求项目规划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科学性和合理性:规划方案应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以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可持续性:规划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长期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书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书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项目旨在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城市规划布局;3. 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土地调查与评估:对项目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开发整理方案;2. 土地开发规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土地开发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建设区域划分、用地性质等;3. 土地整理实施:对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实施,并监督项目进展;4. 完善相关设施: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项目进度计划1. 土地调查与评估阶段(1-3个月)- 完成对项目地区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 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方案。

2. 土地开发规划阶段(3-6个月)- 制定土地开发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建设区域划分等;-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方案。

3. 土地整理实施阶段(6-12个月)- 开始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监督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4. 完善相关设施阶段(12-18个月)- 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项目预算1. 土地调查与评估阶段:预算500万元;2. 土地开发规划阶段:预算1000万元;3. 土地整理实施阶段:预算5000万元;4. 完善相关设施阶段:预算2000万元。

六、项目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2. 技术风险:技术不成熟或技术人员不足可能导致项目进展缓慢;3. 资金风险:资金来源不明或资金不足可能影响项目的推进;4.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项目的延误或损失。

七、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 社会效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3. 环境效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前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以及更好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的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补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抵触。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钱铭、贾中骥、郑凌志、严金明、巴特尔、胡长海、夏早发、范金梅。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目录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基本规定4 准备工作5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6 土地开发整理取得划定7 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与要求8 规划方案拟定与可行性分析9 实施规划措施10 规划成果11 规划评审与修改附录 A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附表附录 B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例条文说明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要求、内容、编织程序、成果的提交与评审等。

1.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行政单位(县、区、市、旗,下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

地、市级和乡级行政单位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城市郊区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流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以参照本标准编制。

1.3 本标准所称的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188—1993 村镇建设规划标准GBJ 137—19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 基本规定3.1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内容3.1.1 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3.1.2 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和任务。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2〕139号,2002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2〕139号,2002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2〕139号(2002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现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规划的编制(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内容: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

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编制原则: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如何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

如何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

如何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合理的土地整理和利用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以期为城市规划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土地整理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和重新配置,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人居环境的品质。

土地整理可以解决土地碎片化、低效利用和开发不平衡等问题,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综合效益。

当城市扩张导致土地碎片化和交通瓶颈时,土地整理可以将零散的土地片段整合为连续的用地区域,提高用地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此外,土地整理还可以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平衡城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二、土地整理的原则和方法(1)综合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土地整理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衡和协调,必须综合考虑居民、开发商、政府等各方的诉求。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和资源配置。

(2)科学评估土地资源的价值和潜力土地整理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了解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通过对土地的地理、生态、经济等方面的评估,可以为土地整理和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3)采用综合适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土地整理既要尊重自然,又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制定综合适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这些方案应该兼顾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城市中心区聚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确定土地利用的整体方向和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从整体上确定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相应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

这一步骤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指导原则。

(2)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根据整体方向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土地开发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协调发展。

2. 原则,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公平公正、依法依规。

三、实施步骤。

1. 调查评估,对待整理土地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包括土地性质、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等,为后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明确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功能区划、用地结构和用地指标等内容。

3. 安排资金,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来源和投入计划,保障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实施措施,按照规划方案,采取相应的整理措施,包括土地平整、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等。

5.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对整理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整理的程序和标准,规范整理工作的进行。

3. 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整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4. 加强技术支持,加大对土地整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整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五、风险应对。

1. 生态风险,在整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经济风险,整理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防范资金投入不当、效益不明显等风险。

3. 社会风险,整理工作可能会引发土地纠纷、群体事件等社会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影响整理工作的进行。

六、总结。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目的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目的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主要目的是:
一、有计划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补充耕地的任务主要靠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来完成。

在科学预测耕地供求状况,充分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合理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域,安排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序列,通过综合整治措施,使我国各类零星废弃和利用率低的土地更集约利用,从而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二、协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与国家各项建设活动的关系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以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通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规划相衔接,
避免土地开发整理的盲目性。

三、为制定项目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有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明确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重点,便于组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地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有序、健康发展。

通过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尽可能的避免造成部分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不经济和引起生态恶化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 第一节 国内外土地整理概述 •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概念与内容 • 第三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
第一节 国内外土地整理概述
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简史
• 德国:土地整理的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 整,其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和林业和生产条 件与劳动条件,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 的发展和自然平衡的保护。
区 (6)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根据土地整理目标、整理潜力和整理要求,结合 典型整理项目的分析,提出土地整理区土地利用结 构和布局调整方案。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7)确定土地整理的重点项目
潜力大、投 资小和效益

(8)土地整理的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工程主要有:土地平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 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整理模式 按农用地整理内容: 综合整理模式 专项整理模式 按农用地整理组织主体: 农户整理模式、集体整理模式、联合开发模
式、公司模式、国家模式和专营公司模式
综合 整理 组织 模式
专项 整理 组织 模式
适合区 待整理区土 模式内容

地利用特点
特点
经济发 耕地短缺, 侧重对土地 一步到位,
达地区 后备不足, 深度的整理,见效快,成
五沿
省海
区区
地区 省市
东南沿 海区
上海市、江苏 省、浙江省、 福建省、广东 省、海南省
环渤海 北京市、天津

市、河北省、
山东省、辽宁

中部区 河南省、湖北 省、湖南省、 安徽省、江西

土地利用特点
开发整理方向
人均耕地少,建设 本区要以农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
占用耕地数量较大,理和土地复垦为重点。突出内涵挖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9)规划实施计划 主要包括:土地整理资金的筹措与分担;
整理后的土地使用调整;土地整理的时间 计划安排;土地整理的运行管理 (10)整理规划成果
土地整理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土地整 理图件等
省级 地(市)级 县(市)级 乡镇
级 国家级:提出方针政策,指导全国土地整理工作 省级、地(市)级:提出土地整理的重点区域和
农用地整理投资体系
以国家和地方投资为主,鼓励农户积极参 与的投资模式,形成国家、集体和农户三 方为主体的投资体系
农用地整 理多元投 资体系
国家
财政拨款 财政信贷投资 政策性信贷投资 财政信用融资
地方政府:建立农用 地整理专项基金
土地有偿使用收益 耕地占用税留成 农业开发基金 地方政府财政预支
• 日本称为土地整治和整备;
• 韩国称为土地调整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与态势 :
• 20世纪50年代 重新分配土地,即将地主的土地 分配给贫下中农,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过人民公社化,将土地收归集 体,集中起来进行耕种,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 变更土地的权属关系;
• 20世纪60年代受自然灾害与“文革”影响,土地 整理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西南区
四川省、贵州 省、云南省、 重庆市、广西
壮族自治区
区内农用地资源 结合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
丰富,利用粗放, 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整理力
水土流失比较严 度,提高耕地质量;归并农
重。
村居民点、治理“空心村”, 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重点
矿区土地复垦,逐步恢复矿
区生态环境。在保护好森林、
草地、天然湿地的前提下,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4)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方向 依据:整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源条
件,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条件,合理 确定。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5)划定土地整理区 土地单项整理区:单项内容为主,如耕地整理、林
地整理、村镇用地整理 土地综合整理区:两种或两种以上内容的土地整理
农户整理,政府 适当补偿 集体组织开发整 理
土地入股,联合 开发整理
开发范围小,工程量小的闲散 易于保证质量,费用低,

技术要求低
乡村有一定经济实力,有成片 集体投资,农民整理、承
待开发整理的地
包经营,承包费用回收再
利用于整理,形成良性循

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经济较 融资能力强,充分利用企
活跃地区
事业单位闲散资金,
适度开发宜耕土地后备资源
山地多,人均耕 地少,宜农土地 后备资源不足, 水土流失比较严 重。
结合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 失,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 对平坝区实施综合整理,对 具备修建水平梯田条件的缓 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 结合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 的实施,做好移民安置中的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土地整理的特性
政府行为的主导性 整理目标的多元性
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
整理过程的长期性 整理工作的复杂性
广泛涉及法律、社会、经济、自然和科学技术等 方面
整理区域的差异性
全国土地利用分区
6. 西北区 7. 青藏高原区
5.西南区
3. 东北区
4. 中
1. 东
2.环渤 海区
部南
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的是农村土地整理。
实质:调整土地关系和 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农地整理
特点: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 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 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 态环境。
内容:(1)农田整治 (4)土地结构调整 (2)农地改造 (5)宜农荒地的开发 (3)地块调整 (6)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1)选定土地整理范围
先易后难
确定整理区范 围和边界
(2)整理区实地调查 内容:①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现状;②道路、沟渠、
塘库等基本设施状况;③农村居民点分布状况与房屋 建筑状况;④地形地貌水文状况;⑤农业生产情 况;⑥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3)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土地面积的增加、 土地利用率的提 高、土地产出率
县级或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
用地指标收 入最低担保
特许权经营协议
从属性 贷款担保
资金投入
农用地
农用地整理
整理项目
项目公司
用地指标收入
整理收入
贷款 偿还
银行
农用地整理项目融资BOT模式图
土地复垦的概念与内涵
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 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 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通过对评价区域内典型样点农村居民点内部闲置 土地面积调查,获取土地闲置率,以此来测算。 常用于近期规划
例:2000年四川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04.26 万hm2 农村人口为6842万人,人均为152m2 /人。 《村镇规划标准》控制在100m2 /人 2030人口高峰年农村人口4537.30万人 农村居民点理论总需求量为45.37万hm2 可节约出104.26 - 45.37 =58.89万hm2
耕地整理潜力分级 以乡镇为分级单元(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
村为分级单元),以土地整理潜力系数为分 级依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级标准进 行级别划分,潜力分级一般不少于3级。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以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整理潜力。 即通过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国家或本地
区规定的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的差值测算 整理潜力。常用于远期规划 以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整理潜力。 以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测算整理潜力。
土地后备资源相对 潜、集约利用,以增加有效耕地、
匮乏
提高土地质量为目标。
人均耕地低于全国 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为目标,重点 平均水平,土地后 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 备资源相对不足, 整理,加大对重点工矿区和砖瓦窑 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厂的塌陷、挖损和压占等废弃土地 “空心村”量大面 的复垦力度,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宜 广,工矿废弃地多 耕土地后备资源。
•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土地整理工 作受到重视,土地整理以平整土地、合并田块、 新建新村和完善道路、沟、林为主要内容;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与态势 :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与发展,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又转到了土地权属 关系的调整上来;
• 90年代至今,土地整理成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途径。
对农用地 强调土地的 效显著,但
整理要求 生态设计与 一次性投资
迫切
建设
大,要有较
强的经济实
力做后盾
经济欠 人地矛盾
发达地 不突出,

土地利用
程度低
对田、水、 因地制宜, 路、林、村 一次性投资 的某一项或 少,易于操 某几项进行 作,资金易 分项整理, 落实,见效 逐步完善 也快
模式
适用范围
特点
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结合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和移民建 人均耕地少,宜农 镇,加快农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整理建设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基 本农田
地区 省市
土地利用特点 开发整理方向
东北区
黑龙江省、吉 林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东部的 呼伦贝尔盟、 兴安盟、通辽 市和赤峰市
的 提高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耕地整理的对象 包括三个方面:①利用率较低的耕地,
表现为地块规模小,分布散乱,中间夹杂 分布着较多的其他闲散地;②产出率较低 的耕地,表现为单位面积的产出量低;③ 利用率和产出率都较低的土地。 评价方法 单一指标评价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