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9篇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9篇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9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是研究图形之间位置关系的重要内容。

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重视定义的形成和概括过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由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定义的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概括等探究活动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形成新知识的建构。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通过对已有研究方法的揭示,增强学生运用迁移方法研究新问题的意识。

接着,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不同的位置关系下,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揭示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公共点的个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本质特征。

到此,我并没有急于给出定义,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定义的形成上下工夫,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直线与圆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公共点吗?二是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呢?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定义的教学不只是以直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力图还原定义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定义本身的理解,又提高学生对定义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思想、方法的认识。

而多媒体课件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线动圆不动”“圆动直线不动”“圆心直线不动半径变”三种运动方式的演示,有效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二、重视定理的发现和总结过程:本课内容的第二个知识点是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反过来得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所具有的数量特征。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隐含在图形中的这两个数量并加以比较,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串,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自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闪现了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

2. 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直线和圆的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探讨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以检验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拓展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4.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 实际问题案例库,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篇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汪明静这节课的内容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但这节课的两圆位置关系远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杂。

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我在黑板上举了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引入新课。

让学生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猜测两圆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然后讨论,归纳确定两圆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

学生热情高涨都积极参与。

在与两圆位置关系相应的数量关系的研究中,鉴于学生已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量(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的认知基础,就只运用了类比迁移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其次,与五种位置关系相应的数量关系的研究中,我采用“先易后难,突破关键”的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解决易于解决的“外离”、“外切”、“内切”时的三量的数量关系,再解决“内含”时的三量的数量关系,最后突破相交时三量的数量关系:R-r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课堂就应该交给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给学生,这样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来。

而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体现的是解析几何的思想:用方程处理几何问题,用几何方法研究方程性质。

所以我在教材处理上,两种方法贯穿始终,使学生对解析几何的本质有所了解。

下面是我在设计这掌课时的一点想法。

第一、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与形成。

所以,我一开始复习此节相关的知识点,通过问题解决,以旧引新,提出新的问题,以类比的方法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启发学生思考当初是怎样研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同样可以运用到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上来?能否用来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很自然的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类比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第二、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控制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点是怎么样有效的控制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较好的处理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既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又严格限定时间。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4章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4章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间的关系,掌握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求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五、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圆规、直尺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2)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探究一用公共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有三种位置关系.教师问:如图,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钥匙环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钥匙环,你能发现在钥匙环移动的过程中,它与直线l的公共点的个数吗?(出示课件5)学生交流,回答问题:0个,1个,2个.教师问: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出示课件6)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公共点个数最少时0个,公共点个数最多时2个.出示课件7:教师展示切割钢管过程,学生观察并填表.出示课件8:填一填:(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并填写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9)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如图直线l),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如图点A).练一练:判断正误.(出示课件10)(1)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2)若直线与圆相交,则直线上的点都在圆上.(3)若A是⊙O上一点,则直线AB与⊙O相切.(4)若C为⊙O外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交或相离.(5)直线a和⊙O有公共点,则直线a与⊙O相交.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⑴√⑵×⑶×⑷×⑸×探究二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同学们用直尺在圆上移动的过程中,除了发现公共点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外,还发现有什么量也在改变?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出示课件11)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并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问:怎样用d(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来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出示课件12)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后教师归纳:根据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 = r.教师演示: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经过点A用直尺近似地画出⊙O的切线.(出示课件13)学生根据教师演示进行操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4)直线和⊙O d<r 两个直线和⊙O d>r 0个直线和⊙O d=r 1个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出示课件15-17:例1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r=2.4cm;(3)r=3cm.教师分析:要了解AB 与⊙C 的位置关系,只要知道圆心C 到AB 的距离d 与r 的关系.已知r ,只需求出C 到AB 的距离d.师生共同解决如下:解:过C 作CD ⊥AB ,垂足为D.在△ABC 中,==5(c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1122CD AB AC BC ⨯=⨯.∴342.4(cm),5AC BC CD AB ⨯⨯===即圆心C 到AB 的距离d=2.4cm.所以(1)当r=2cm 时,有d>r,因此⊙C 和AB 相离.(1) (2) (3) (2)当r=2.4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切. (3)当r=3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交.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8-20)1.Rt △ABC,∠C=90°AC=3cm ,BC=4cm ,以C 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 为何值时,圆C 与直线AB 没有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0cm<r<2.4cm或r>4cm时,⊙C与线段AB没有公共点.2.Rt△ABC,∠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两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r=2.4cm或3cm<r≤4cm时,⊙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2.4cm<r≤3cm时,⊙C与线段AB有两公共点.3.圆的直径是13cm,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1)4.5cm ;(2)6.5cm;(3)8cm;那么直线与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一生板演.解:如图所示.(1)圆心距d=4.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圆心距d=6.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3)圆心距d=8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出示课件21:例2 如图,Rt △ABC 的斜边AB=10cm,∠A=30°.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过点C 作边AB 上的高CD. ∵∠A=30°,AB=10cm,15cm.2BC AB ==在Rt △BCD 中,有1 2.5cm,2BD BC CD ====时,AB 与☉C 相切.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2)如图,已知∠AOB=30°,M 为OB 上一点,且 OM=5cm ,以M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A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 ;(2)r=4cm ;(3)r=2.5cm.学生思考后自主解答.解:(1)相离;(2)相交;(3)相切.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9)1.已知⊙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 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相切C.相离D.无法确定2.已知直线y=kx(k≠0)经过点(12,﹣5),将直线向上平移m(m>0)个单位,若平移后得到的直线与半径为6的⊙O相交(点O为坐标原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看图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4.直线和圆相交,圆的半径为r,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5,则有()A.r<5B.r>5C.r=5D.r≥55.☉O的最大弦长为8,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5,则直线l与☉O______.6.☉O的半径为5,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是5,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相切B.相交或相离C.相切或相离D.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y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A于M、N两点.若点M的坐标是(-4,-2),则点N的坐标为( )A.(-1,-2) B.(1,2)C.(-1.5,-2) D.(1.5,-2)8.已知☉O的半径r=7cm,直线l1//l2,且l1与☉O相切,圆心O到l2的距离为9cm.求l1与l2的距离.参考答案:1.B2.13m0<<23.解:⑴相离;⑵相交;⑶相切;⑷相交;⑸相交.4.B5.相离6.A7.A8.解:(1)l2与l1在圆的同一侧:m=9-7=2cm;(2)l2与l1在圆的两侧:m=9+7=16cm.(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请与同伴交流.(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4.2.2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引出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且从两个不同方面去判定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常用的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领会该判定方法的实质是看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对于该判定方法,学生一般能够熟记图形,以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并记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 教案 说课稿 课件 教学反思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  教案 说课稿 课件 教学反思

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环节安排】
【当堂达标自测题】
一、填空题
1.过圆上一点可以作圆的______条切线;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_____条切线;•过圆内一点的圆的切线______.
2.以三角形一边为直径的圆恰好与另一边相切,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
3.△ABC中,∠C=90°,AB=13,AC=12,以B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是二、选择题
4.若∠OAB=30°,OA=10cm,则以O为圆心,6cm为半径的圆与射线A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能确定
5.Rt△ABC中,∠C=90°,AB=10,AC=6,以C为圆心作⊙C和AB相切,则⊙C的半径长为()A.8 B.4 C.9.6 D.4.8
6.下列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是()
A.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B.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
C.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D.过圆直径外端点的直线
三、解答题
7.如图24.2.2.2-7,AB是半径⊙O的直径,弦AC与AB成30°角,且AC=CD.
(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OA=2,求AC的长.
图24.2.2.2-7
8.如图24.2.2.2-8,AB是半圆O的直径,AD为弦,∠DBC=∠A.
(1)求证:BC是半圆O的切线;
(2)若OC∥AD,OC交BD于E,BD=6,CE=4,求AD的长.
图24.2.2.2-8。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直线与圆的位置(1)”为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直线与圆的位置(1)”为例

教学·现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直线与圆的位置(1)”为例文|伍秀娟在新课改落实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带着前瞻性思维与先进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全方位发展需要,将枯燥知识转换为立体与直观的形式,确保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符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因此,教师应探索多途径激活数学课堂,拓展渗透几何直观意识的途径,进行恰当的教学实践和积极反思,让学生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基于此,文章以“直线与圆的位置(1)”为例,通过直观教学对学生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感官进行有效刺激,帮助学生快速吃透所学知识并创新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古诗引题,探究位置关系(一)创设意境,引入新知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播出《使至塞上》的古诗词视频,创设出塞外壮美的意境。

学生看到何为“长河落日圆”,感受太阳与地平线的关系。

教师:(1)这些自然现象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呢?(2)你能发现数学问题吗?(3)你可以说出诗句中所描绘的几何图形吗?学生观察太阳落山的照片并开始思考位置变化情况,回答:直线与圆。

教师:你发现这个自然现象中直线与圆的关系有哪几种?学生:直线与圆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借助动态视频直观展现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通过提问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使得数学学习生活化、直观化,成功渗透几何直观意识。

)(二)引导启发,探究关系教师设计简单任务:(1)回顾边陲大漠的雄奇景象,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将直尺的上边缘视为地平线;(2)上下移动直尺,感受直尺的上边缘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

教师:(1)在移动过程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种?(2)你是如何分类的?请大胆说一说。

学生会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入手,说出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开始初步形成直线与圆相离、相切与相交的概念。

教师随之布置下一个任务:绘制出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学生会根据公共点的多少完成绘制。

初中数学_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圆这一章中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经验,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圆的相关概念,了解了圆中的一些数量与位置关系: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但可以直观呈现,也可以通过数量来刻画等.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研究直线和圆的的三种位置关系,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2.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3.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概括、归纳”的途径,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体现知识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教学重点: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教学难点:(1)利用d与r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探索切线的性质;例题讲解;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内容:回顾旧知;复习:我们已经学过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1),rd<点在圆内.d>点在圆外(2),rd=点在圆上(3),r2.观察三幅太阳落山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3.作一个圆,把直尺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从直线与圆交点个数这一角度,如何对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1)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2)直线和圆有一个交点(3)直线和圆没有交点.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切;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离.(2)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活动目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主动.这里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生活中太阳西落这一自然现象引入,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研究发现规律,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借助学生对日落情景的认知经验为下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的认识与构建做准备.第二环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活动内容:类比探究:以上我们用量化(d 与 r 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判定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似地,我们能不能用量化的方法判定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O ●O●O分析总结:①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②若d=r,则直线与圆相切③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总结: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定义,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2)根据性质,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 的关系来判断.活动目的:由于学生已经具备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应的分类方法,因此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实验,大胆猜想,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概括出判定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对应练习:巩固练习: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1)若d=4.5cm ,则直线与圆,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2)若d=6.5cm ,则直线与圆______,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3)若d= 8 cm ,则直线与圆______,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2、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直角边AC=4cm.(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A(2)以点C 为圆心,分别以2cm,4cm 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 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如图,已知∠AOB= 30°,M 为OB 上一点,且OM=5cm ,若以M 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那么:1)当直线0A 与⊙M 相离时, r 的取值范围是2)当直线OA 与⊙M 相切时, r 的取值范围是3)当直线OA 与⊙M 有公共点时, r 的取值范围是第三环节 探索切线的性质活动内容:1.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你能由此悟出点什么?2.如图,直线CD 与⊙O 相切于点A,直径AB 与直线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活动目的:设计1是为了在2中使用“对称性”证明作铺垫.学生可以用对称性或反证法说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层层引导,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对有关图形的基本认识上,进行自主学习、展示成果,关键是通过三种语言●O ●O●O C D B●OAO认识、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让学生感到用好定理的关键就是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几何语言:∵CD是⊙O的切线,A是切点,OA是⊙O的半径,∴CD⊥OA.第四环节例题讲解活动内容:例1 直线BC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BC的距离为5,求r的取值范围.例2 一枚直径为d的硬币沿直线滚动一圈.圆心经过的距离是多少?活动目的:巩固所学第五环节练习活动内容:1、已知:如图,P 是⊙O 外一点,PA,PB 都是⊙O 的切线,A,B 是切点.请你观察猜想,PA,PB 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点A 是一个半径为300m 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B ,C 两村庄,现要在B ,C 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1000m 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 现测得∠ABC=45°, ∠ACB= 30°.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该森林公园?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第六环节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公共点名称直线名称数量关系A BP ●O习题3.7 1,2,3题四、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其直观、形象、演示动画等效果,力求使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力争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解力,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测量和教师动画演示的两个环节,学生通过思考、验证猜想,类比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自然得出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即为数量法.3、注重归纳. 给出由图像、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圆心距与半径的大小关系的一个表格来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代数的方法几何的方法结合图像,加深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课堂不爱发言,只是被动听课,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对他们的关注.2、对课堂氛围还不够活跃,教师与学生还缺乏更加有效的沟通,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圆这一章中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经验,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圆的相关概念,了解了圆中的一些数量与位置关系: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但可以直观呈现,也可以通过数量来刻画等.效果分析1、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其直观、形象、演示动画等效果,力求使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力争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部分学生课堂不爱发言,只是被动听课,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对他们的关注.3、对课堂氛围还不够活跃,教师与学生还缺乏更加有效的沟通,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材分析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研究直线和圆的的三种位置关系,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2.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3.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概括、归纳”的途径,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体现知识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教学重点: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教学难点:(1)利用d与r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评测练习1.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直线l 与圆没有交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的取值范围是 .2.直线l 与半径为r 的⊙O 相交,且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8,则r 的取值范围是 .3.圆心O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O 的半径,则直线和⊙O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离 B.相交 C.相切 D.相切或相交4、已知⊙A 的直径为6,点A 的坐标为(-3,-4),则X 轴与⊙A 的位置关系是_____, Y 轴与⊙A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九篇)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九篇)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九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九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学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可以加深对直线和圆的认识,提高几何形体的理解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内容。

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明确了本次教学的目标,希望学生能够: 1.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判定方法; 3.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我提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准备工作: 1. 研读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 2. 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源,准备一些例题和习题,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3. 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幻灯片、板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在引导中建立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首先,我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特点,并与他们平时所见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

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提供切实的例子进行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我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

例如,在板书上画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帮助他们发现并总结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推理。

例如,给定一个圆和一条直线,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但是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能力。

直线和圆教学反思6篇

直线和圆教学反思6篇

直线和圆教学反思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直线和圆教学反思6篇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写好相关的教学反思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所写的教学反思才是有价值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直线和圆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质课【部优】《24.2.2.1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优质课【部优】《24.2.2.1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5'17''-6'47'''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和书写功能,学生展示用数量关系判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一名学生提出异议,认为只要是直线上到圆心的距离比半径大就相离,另一名同学在直线和圆相切的直线上找一点用智能笔画出直线上到圆心的距离比半径大,很直观,但是此时直线和圆相切,解除了学生心里疑虑。
当堂训练的第四题,学生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还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确实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一些效果
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用白板直接拖动直线,形象演绎,动静结合,以及动手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了几何图形的概念。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保存课堂中的白板中的书写内容,产生再生资源,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翻阅自己本节课中的存在的问题,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利用投影仪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增加过程的可信度,也可通过投影仪的放大效果展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和归纳的结果。
建议多装一些参考的资料。
11'44''-15'30'')用展台直接展示手机微信里的截图和视频,学生喜欢微信截图,喜欢玩微信,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入手,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高中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高中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高中在高中几何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也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反思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容易混淆。

他们往往不能清楚地区分在圆内部、外部和边上的点,以及直线与圆相交、相切和不相交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些概念的定义理解不深刻,也可能是因为在讲解时没有充分利用具体的示例和图形。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我计划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例的引入和图示的展示。

我将给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直线和圆的图形,并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图形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图形中。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解决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时经常陷入困惑。

他们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无法确定所给的信息和所求的答案之间的关系。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缺乏训练,也可能是因为在讲解时没有对问题进行适当拆解和引导。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打算在教学中增加一些问题解决的练习环节。

我将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图形、分析信息、建立条件和运用几何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此外,我还计划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例如,通过讲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圆形的转弯路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

总的来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几何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周记(高一下册数学)
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
1.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方程,弦长等有关直线与圆的问题。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优化解题过程。

高三了,学生心理负担比较重,呈现了一种有压力但不付诸于实际行动的被动状态,导致学习状态极差。

这次上课我采用了教学案投影的形式,想把学生具体的易错点展现给大家,防止以后再次出错。

刚发教学案的时候,学生都感觉很轻松的完成了。

结果反映出了很多问题,比如,页面杂乱,解题不规范,思维不清晰,基本知识把握不牢等,出现这些情况是我没有预想到的,作为高三的学生,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好,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值得我思考,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强调这些方面的内容。

八班的学生不善言辞,课堂上不爱发言,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以致很多东西都一知半解,做题目不追本溯源,长期的这种压抑,学习的积极性全被消退了,课堂成了一种被动的听,不动脑动手思考。

在这方面我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针对自己的教学,我想说,必须做到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在恰当的时候总结,面对八班的这些学生,我在总结方面必须做的更具体,必要地时候还要将重要知识点,重要结论写在黑板上。

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落实。

时刻提醒他们简单及中档的题目必须保证正确率。

另外,面对当前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教学思路与方法,让一如一潭死水的班级尽快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还要提醒自己一点:利用好多媒体,必要地时候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金马中学王光华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在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去总结。

这样既突破以下难点又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新的学习征程:(1)突破直线和圆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让学生讨论,最后明确否定(因为直线和圆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公共点,那么这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就可以作一个圆,相矛盾)。

(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突破直线和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是直线和圆相切(指直线与圆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它与有一个公共点的含义不同)。

根据初三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

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

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

学生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

然后老师在多媒体打出图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的思想方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思想,并且将新旧知识进行了类比、转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了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