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 及品种类型
1、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作物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繁 殖方式及其不同类型作物特点;
(2)理解自交与异交的遗传效应; (3)掌握不同繁殖方式作物以及不同类 型品种的群体与个体性状遗传的特点及其与育 种方法的关系。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概念;*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 式;*雄性不育性和自交不亲和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2、雄性不育性 植物不能产生花粉或不能产生有
功能的雄配子(产生的花粉败育)的 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具有雄性不育 性的植物品种(系)称为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育 种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利用雄性 不育性可免去人工去雄工作,获得 大量杂交种,现已广泛应用。
植物的雄性不育性有的受 遗传控制,有的不受遗传控制, 受遗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分为 两类:
图 花器构造
1、花器构造 (1)两性花和单性花
两性花:具完全花的作物如稻、麦、 棉等,雌雄蕊都着生于一朵花内,称两性 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这有助于自 花授粉。
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 与雄花之分,即雌、雄蕊分别着于不 同的花朵内,有利于异花授粉。
雌雄同株异花: 如果雌雄花分别着生 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 位,则称为雌雄同株 异花。如玉米、瓜类 等。
(四)两种特殊的有性繁殖方式 1、自交不亲和性 是指具有完全花并
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 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称自交不亲 和性,这类植物有:白菜型油菜、甜菜、向 日葵、甘蓝等。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物品 种(系)称为自交不亲和系。
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物通常表现为雌 蕊排斥自花授粉的行为,使自花的雄配子在 受精的不同阶段受到阻碍,如:花粉在柱头 上不能萌发、或萌发后花粉管伸长受阻而不 能到达子房、或到达子房后不能与卵细胞结 合完成受精过程。
在作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时, 应选用遗传简单的、由单基因控制的 性状作为标志性状。通过选用具有相 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 定。
一般作法为:选具隐性性状的品种作 母本,用具纯合显性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 本。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 其自由授粉,从母本植株上收获种子,统 计F1 群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 然异交率。
3、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异花授粉作物一般总处于杂合状态,杂
合状态下可表现出杂种优势,当强迫自交时, 群体中原来一些被掩盖的不利隐性基因如失 绿基因将因纯合而被表现出来,造成后代生 活力下降。
异花授粉作物自交后代(基因型杂合 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现象称为 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势下降、繁殖力、 抗逆性、产量等降低。
有些作物虽然具有完全花,但是雌雄 蕊异熟,有的雌蕊先熟,如油菜;有的雄 蕊先熟,如玉米等。一般雌雄蕊同熟有利 于自花授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 此外,开花时间长或开张角度大有利于异 交,开花时间短或开张角度小则有利于自 交。
自交不亲和与雄性不育则是两种 受遗传控制的特殊开花授粉习性。
(二)作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根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而将有性
Xn =(1-1/2r)×100%
以一对基因Aa为例,连续自交7代,后 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已达98%以上,如果 继续自交下去,群体中杂合体的比例可忽略 不计。这时获得的群体中各个体的基因型纯 合,但是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不同,这种群体 中存在若干种遗传上不同的纯合基因型,称 为异质纯合群体。
基因型杂合的个体通过自交:其 后代的性状发生分离,这为育种工作 提供了选择的材料,自交是选择性状 优良的纯合基因型后代的一种基本方 法。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及无性系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自花授粉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常异花授粉 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
三、*异交的遗传效应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异花授粉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 第三节 作物的品质类型及其特点
2、开花习性 开花习性也与授粉方式有关。有的作
物是闭花授粉,即花冠尚未开放,雄蕊就 己散粉,并且完成授粉授精过程,称为闭 花授粉,如大麦,是典型的自花授粉。
有的是花冠张开后才散粉,这有利于 异花授粉;有的则由于花器较大,花色鲜 艳,有蜜腺等,易引起风媒或虫传粉,这 也有利于异花授粉。而有些作物是在清晨 或夜间开花,由于清晨和夜间的湿度大, 昆虫较少活动,这利于自花授粉。
+++++++
+++++++
0000000
+0+0+0+
+++++++
++0+0++
0000000
+0+0+0+
┇
┇
父母本间行种植
围绕式种植
+父本 0母本
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
不同作物在测定自然异交率时, 适宜选用的标志性状是不同的。有的 是标志植株,有的是标志杂交当代种 子。
对于自花授粉作物而言,由于自 花授粉作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 成了对自交的适应性,所以自交衰退 现象不显著。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1.自花授粉作物 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群体由于长
期的自交,群体是由若干种纯合基因 型个体组成的异质纯合混合群体。
目前生产和育种中所用的自花授粉作 物的常规品种可理解为同质纯合群体,其 表现型整齐一致,而且表现型和基因型是 一致的,即上代的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 一代。由于其遗传性的相对稳定和一致, 品种的保纯比较容易。
繁殖作物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与 常异花授粉三种类型。
一般将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 作物称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 50%以上的作物称异花授粉作物;介 于两者之间的称常异花授粉作物。
自然异交是指与人工异交相对 而言的。
自然异交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同 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作物的授粉方式首先可通过花器构 造、开花习性、强制自交后的结实率等 进行分析判断,而自然异交率的高低, 则须通过遗传试验确定。
雌雄异株:如果雌、雄花分别着生 在不同的植株上,则称雌雄异株,如大 麻、菠萝、银杏等,雌雄异花或异株都 有利于异花授粉。
(2)其它花器构造特点 有些作物虽 然具有完全花,但是雌雄蕊异长,有的有 蜜腺或有香气,有的花粉粒轻小,寿命长, 有利于异花授粉;有的花粉发育不良导致 雄性不育;有的自交不亲和,这些构造和 特点都有利于异花授粉。
作物种类 水稻 小麦 棉花
玉米
标志性状(显性对隐性) 非糯对糯 无芒对有芒 绿苗对黄苗 红叶对绿叶 黄粒对白粒 非糯对糯
各作物的自然异交率
作物
自然异交率(%) 最高(%)
水稻
0.2-4
5
小麦
<1
4
大麦(闭花授粉)
0.04-0.15
大豆、谷子、花生、豌豆 0.5-1
棉花
1-5
>30
甘兰型油菜
10
>30
2.异花授粉 雌蕊柱头接受异株 的花粉授粉称异花授粉,由此而产生的受 精称异花受精,通过异花授粉而繁殖后代 的植物称异花授粉植物,其自然异交率> 50%。
3.常异花授粉 一种植物同时依靠 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 称常异花授粉植物,又称常异交植物,这 种植物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异花授粉为 辅,是自花授粉向异花授粉过渡的类型, 其自然异交率为4~50%。
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的现象是非常 明显的。
一般来说,最初的自交世代,自交衰 退的速度很快,多次自交后,自交衰退的 速度将减缓。不同基因型间自交衰退的速 度是不同的,有的衰退不明显,有的甚至 严重到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地步而被自 然淘汰。自交衰退多表现在多基因控制的 数量性状上。
在异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 中,常希望自交系的生活力衰退小一 些(可增加制种产量),而配制的杂 交种杂种优势更强一些(可得到更高 的产量)。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其遗传特点是紧密 联系的,为了选育作物新品种而采用的育 种方法和程序,自然也受到作物繁殖方式 的制约。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及遗传特点, 可帮助育种工作者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开展 作物育种工作。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不同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由此而引起 不同作物群体及群体内个体的遗传组成、性 状的遗传特点也不相同,对不同的作物则应 根据其遗传方式、群体与个体性状的遗传规 律,采用相适应的育种程序和方法。
进行繁殖,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称营养 系或无性系--(克隆)clone。
由于营养系或无性系是来自于母体的营 养体,由体细胞经有丝分裂繁衍而来,没有 经过两性受精过程,所以一个系内各个体都 能保持其母体的性状而不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因此,一些不容易进行有性繁殖又需要保持 品种优良性状的作物,常用营养体繁殖来保 存其种性。
(二)无融合生殖(apomixes)
植物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 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 后代的方式称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有 多种类型:
1、无孢子生殖: 由胚珠体细胞进 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大孢 子母细胞或幼胚败育)。
2、二倍体孢子生殖:由大孢子 母细胞不经过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 裂,直接产生二倍体的胚囊,最后形 成种子。
1、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 如果 一个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并且各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的,这样的群体 称为同质纯合群体,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大 体上是这种群体。自交可保持同质纯合群体 的基因型不发生改变。这是自花授粉作物良 种繁育的基本依据之一。
2、自交引起的杂合基因型的后代 性状发生分离 连续自交则使初始的 杂合基因型逐渐趋向于产生若干种遗 传上不同的纯合基因型。
蚕豆
>10
高梁
0.6-50
玉米
>95
甘薯、黑麦、苜蓿
>99
白菜型油菜
>99(自交不亲和)
(三)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
1.自花授粉 在植物学中,同一朵花中的花粉传 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一株花粉传到同株花的雌蕊 柱头上都叫自花授粉,由此引起的受精称自花受精。通过 自花授粉的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称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 交植物,其自然异交率<4%。但是在育种或生产上,将 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之间的授粉也称为自花授粉。
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经过受精结合, 形成种子繁衍后代
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 普通异花授粉
特种异花授粉 雄性不育 自交不亲和 常异花授粉
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
营养体无性繁殖 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
一、有性繁殖
(一) 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对授粉的影响
花器的形态结构、雌雄花的着生位置、 开花习性等都对授粉的方式有重要影响。
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可以免 除人工去雄工作,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 力,还可以保证制种质量,提高种子纯度, 对于自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更具有重 要意义。目前,各种农作物主要利用细胞 质雄性不育系利用杂种优势。
二、无性繁殖
(一)营养体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 有许多植物是利用植株营养体部分
以一对杂合基因型Aa为例:自交后代群 体中同时出现AA、Aa、aa三种基因型,性 状发生了分离,这种个体之间基因型不同质, 而且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表现杂合 的群体称为异质杂合群体。自花授粉作物单 交F2群体、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群体一 般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群体。
杂合的基因型通过多代自交,群体中的 杂合基因型个体的比率逐渐减少,纯合体的 比率逐渐增大,r代后,群体中的纯合体的比 率为:
3、不定胚生殖: 由胚珠或子 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 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胚 乳而形成种子。
4、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 胞未和精细胞结合,直接形成单倍 体的胚。
5、孤雄生殖: 由进入胚囊中 的未和卵细胞结合的精核而直接发 育成的单倍体的胚。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பைடு நூலகம்的遗传效应
(1)细胞核雄性不育 这种雄性不育性 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并且多数受隐性基因控 制,少数受显性基因控制。这种类型的雄性 不育系在育种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主要 原因是找不到稳定的保持系,不育系与任一 正常可育的品系杂交,其后代总是会有可育 株出现。
(2)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即核—质 互作型雄性不育性 这种雄性不育 性是由细胞质中控制雄花育性的基因 与细胞核中控制雄花育性的基因共同 作用决定。
1、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作物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繁 殖方式及其不同类型作物特点;
(2)理解自交与异交的遗传效应; (3)掌握不同繁殖方式作物以及不同类 型品种的群体与个体性状遗传的特点及其与育 种方法的关系。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概念;*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 式;*雄性不育性和自交不亲和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2、雄性不育性 植物不能产生花粉或不能产生有
功能的雄配子(产生的花粉败育)的 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具有雄性不育 性的植物品种(系)称为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育 种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利用雄性 不育性可免去人工去雄工作,获得 大量杂交种,现已广泛应用。
植物的雄性不育性有的受 遗传控制,有的不受遗传控制, 受遗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分为 两类:
图 花器构造
1、花器构造 (1)两性花和单性花
两性花:具完全花的作物如稻、麦、 棉等,雌雄蕊都着生于一朵花内,称两性 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这有助于自 花授粉。
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 与雄花之分,即雌、雄蕊分别着于不 同的花朵内,有利于异花授粉。
雌雄同株异花: 如果雌雄花分别着生 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 位,则称为雌雄同株 异花。如玉米、瓜类 等。
(四)两种特殊的有性繁殖方式 1、自交不亲和性 是指具有完全花并
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 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称自交不亲 和性,这类植物有:白菜型油菜、甜菜、向 日葵、甘蓝等。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物品 种(系)称为自交不亲和系。
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物通常表现为雌 蕊排斥自花授粉的行为,使自花的雄配子在 受精的不同阶段受到阻碍,如:花粉在柱头 上不能萌发、或萌发后花粉管伸长受阻而不 能到达子房、或到达子房后不能与卵细胞结 合完成受精过程。
在作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时, 应选用遗传简单的、由单基因控制的 性状作为标志性状。通过选用具有相 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 定。
一般作法为:选具隐性性状的品种作 母本,用具纯合显性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 本。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 其自由授粉,从母本植株上收获种子,统 计F1 群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 然异交率。
3、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异花授粉作物一般总处于杂合状态,杂
合状态下可表现出杂种优势,当强迫自交时, 群体中原来一些被掩盖的不利隐性基因如失 绿基因将因纯合而被表现出来,造成后代生 活力下降。
异花授粉作物自交后代(基因型杂合 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现象称为 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势下降、繁殖力、 抗逆性、产量等降低。
有些作物虽然具有完全花,但是雌雄 蕊异熟,有的雌蕊先熟,如油菜;有的雄 蕊先熟,如玉米等。一般雌雄蕊同熟有利 于自花授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 此外,开花时间长或开张角度大有利于异 交,开花时间短或开张角度小则有利于自 交。
自交不亲和与雄性不育则是两种 受遗传控制的特殊开花授粉习性。
(二)作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根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而将有性
Xn =(1-1/2r)×100%
以一对基因Aa为例,连续自交7代,后 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已达98%以上,如果 继续自交下去,群体中杂合体的比例可忽略 不计。这时获得的群体中各个体的基因型纯 合,但是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不同,这种群体 中存在若干种遗传上不同的纯合基因型,称 为异质纯合群体。
基因型杂合的个体通过自交:其 后代的性状发生分离,这为育种工作 提供了选择的材料,自交是选择性状 优良的纯合基因型后代的一种基本方 法。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及无性系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自花授粉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常异花授粉 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
三、*异交的遗传效应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异花授粉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 第三节 作物的品质类型及其特点
2、开花习性 开花习性也与授粉方式有关。有的作
物是闭花授粉,即花冠尚未开放,雄蕊就 己散粉,并且完成授粉授精过程,称为闭 花授粉,如大麦,是典型的自花授粉。
有的是花冠张开后才散粉,这有利于 异花授粉;有的则由于花器较大,花色鲜 艳,有蜜腺等,易引起风媒或虫传粉,这 也有利于异花授粉。而有些作物是在清晨 或夜间开花,由于清晨和夜间的湿度大, 昆虫较少活动,这利于自花授粉。
+++++++
+++++++
0000000
+0+0+0+
+++++++
++0+0++
0000000
+0+0+0+
┇
┇
父母本间行种植
围绕式种植
+父本 0母本
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
不同作物在测定自然异交率时, 适宜选用的标志性状是不同的。有的 是标志植株,有的是标志杂交当代种 子。
对于自花授粉作物而言,由于自 花授粉作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 成了对自交的适应性,所以自交衰退 现象不显著。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1.自花授粉作物 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群体由于长
期的自交,群体是由若干种纯合基因 型个体组成的异质纯合混合群体。
目前生产和育种中所用的自花授粉作 物的常规品种可理解为同质纯合群体,其 表现型整齐一致,而且表现型和基因型是 一致的,即上代的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 一代。由于其遗传性的相对稳定和一致, 品种的保纯比较容易。
繁殖作物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与 常异花授粉三种类型。
一般将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 作物称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 50%以上的作物称异花授粉作物;介 于两者之间的称常异花授粉作物。
自然异交是指与人工异交相对 而言的。
自然异交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同 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作物的授粉方式首先可通过花器构 造、开花习性、强制自交后的结实率等 进行分析判断,而自然异交率的高低, 则须通过遗传试验确定。
雌雄异株:如果雌、雄花分别着生 在不同的植株上,则称雌雄异株,如大 麻、菠萝、银杏等,雌雄异花或异株都 有利于异花授粉。
(2)其它花器构造特点 有些作物虽 然具有完全花,但是雌雄蕊异长,有的有 蜜腺或有香气,有的花粉粒轻小,寿命长, 有利于异花授粉;有的花粉发育不良导致 雄性不育;有的自交不亲和,这些构造和 特点都有利于异花授粉。
作物种类 水稻 小麦 棉花
玉米
标志性状(显性对隐性) 非糯对糯 无芒对有芒 绿苗对黄苗 红叶对绿叶 黄粒对白粒 非糯对糯
各作物的自然异交率
作物
自然异交率(%) 最高(%)
水稻
0.2-4
5
小麦
<1
4
大麦(闭花授粉)
0.04-0.15
大豆、谷子、花生、豌豆 0.5-1
棉花
1-5
>30
甘兰型油菜
10
>30
2.异花授粉 雌蕊柱头接受异株 的花粉授粉称异花授粉,由此而产生的受 精称异花受精,通过异花授粉而繁殖后代 的植物称异花授粉植物,其自然异交率> 50%。
3.常异花授粉 一种植物同时依靠 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 称常异花授粉植物,又称常异交植物,这 种植物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异花授粉为 辅,是自花授粉向异花授粉过渡的类型, 其自然异交率为4~50%。
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的现象是非常 明显的。
一般来说,最初的自交世代,自交衰 退的速度很快,多次自交后,自交衰退的 速度将减缓。不同基因型间自交衰退的速 度是不同的,有的衰退不明显,有的甚至 严重到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地步而被自 然淘汰。自交衰退多表现在多基因控制的 数量性状上。
在异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 中,常希望自交系的生活力衰退小一 些(可增加制种产量),而配制的杂 交种杂种优势更强一些(可得到更高 的产量)。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其遗传特点是紧密 联系的,为了选育作物新品种而采用的育 种方法和程序,自然也受到作物繁殖方式 的制约。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及遗传特点, 可帮助育种工作者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开展 作物育种工作。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不同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由此而引起 不同作物群体及群体内个体的遗传组成、性 状的遗传特点也不相同,对不同的作物则应 根据其遗传方式、群体与个体性状的遗传规 律,采用相适应的育种程序和方法。
进行繁殖,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称营养 系或无性系--(克隆)clone。
由于营养系或无性系是来自于母体的营 养体,由体细胞经有丝分裂繁衍而来,没有 经过两性受精过程,所以一个系内各个体都 能保持其母体的性状而不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因此,一些不容易进行有性繁殖又需要保持 品种优良性状的作物,常用营养体繁殖来保 存其种性。
(二)无融合生殖(apomixes)
植物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 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 后代的方式称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有 多种类型:
1、无孢子生殖: 由胚珠体细胞进 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大孢 子母细胞或幼胚败育)。
2、二倍体孢子生殖:由大孢子 母细胞不经过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 裂,直接产生二倍体的胚囊,最后形 成种子。
1、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 如果 一个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并且各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的,这样的群体 称为同质纯合群体,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大 体上是这种群体。自交可保持同质纯合群体 的基因型不发生改变。这是自花授粉作物良 种繁育的基本依据之一。
2、自交引起的杂合基因型的后代 性状发生分离 连续自交则使初始的 杂合基因型逐渐趋向于产生若干种遗 传上不同的纯合基因型。
蚕豆
>10
高梁
0.6-50
玉米
>95
甘薯、黑麦、苜蓿
>99
白菜型油菜
>99(自交不亲和)
(三)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
1.自花授粉 在植物学中,同一朵花中的花粉传 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一株花粉传到同株花的雌蕊 柱头上都叫自花授粉,由此引起的受精称自花受精。通过 自花授粉的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称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 交植物,其自然异交率<4%。但是在育种或生产上,将 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之间的授粉也称为自花授粉。
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经过受精结合, 形成种子繁衍后代
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 普通异花授粉
特种异花授粉 雄性不育 自交不亲和 常异花授粉
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
营养体无性繁殖 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
一、有性繁殖
(一) 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对授粉的影响
花器的形态结构、雌雄花的着生位置、 开花习性等都对授粉的方式有重要影响。
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可以免 除人工去雄工作,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 力,还可以保证制种质量,提高种子纯度, 对于自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更具有重 要意义。目前,各种农作物主要利用细胞 质雄性不育系利用杂种优势。
二、无性繁殖
(一)营养体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 有许多植物是利用植株营养体部分
以一对杂合基因型Aa为例:自交后代群 体中同时出现AA、Aa、aa三种基因型,性 状发生了分离,这种个体之间基因型不同质, 而且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表现杂合 的群体称为异质杂合群体。自花授粉作物单 交F2群体、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群体一 般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群体。
杂合的基因型通过多代自交,群体中的 杂合基因型个体的比率逐渐减少,纯合体的 比率逐渐增大,r代后,群体中的纯合体的比 率为:
3、不定胚生殖: 由胚珠或子 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 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胚 乳而形成种子。
4、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 胞未和精细胞结合,直接形成单倍 体的胚。
5、孤雄生殖: 由进入胚囊中 的未和卵细胞结合的精核而直接发 育成的单倍体的胚。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பைடு நூலகம்的遗传效应
(1)细胞核雄性不育 这种雄性不育性 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并且多数受隐性基因控 制,少数受显性基因控制。这种类型的雄性 不育系在育种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主要 原因是找不到稳定的保持系,不育系与任一 正常可育的品系杂交,其后代总是会有可育 株出现。
(2)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即核—质 互作型雄性不育性 这种雄性不育 性是由细胞质中控制雄花育性的基因 与细胞核中控制雄花育性的基因共同 作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