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不同材料的弹性和回弹性;2.理解物体运动时的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3.掌握测量和计算物体跳跃高度的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弹性和回弹性;2.物体运动时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3.物体跳跃高度的测量和计算。

2.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2.1 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用生动有趣的问题导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你们玩乒乓球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用到球拍的弹性?为什么一些球拍能让球弹得很高,而有些球拍则不能?这种弹性和回弹性和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2.2 知识点讲解(20分钟)老师通过掌握物体的弹性和回弹性,物体运动时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等知识点,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当一个物体落地时,它的动能会全部转换为重力势能,而当物体弹起的时候,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然后再变成重力势能,如此往复,直到物体停下。

2.3 实验环节(30分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体跳跃高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三种不同材质的小球,分别是塑料球、橡皮球和篮球,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每个小球跳起来的高度,并记录此时的数据,最后通过比较不同材质小球跳跃高度的数值,来说明不同材料的弹性和回弹性的区别。

2.4 总结环节(10分钟)在教学结束前,老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认识,并逐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小球跳跃的实验,看看他们有没有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小球的跳跃高度最高等等,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评价方式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教学笔记和实验记录;2.上课参与度;3.手工制作或书写实验报告等方式。

新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新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运动起来会怎样( Nhomakorabea)教学设计
课题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人体需要的氧气,是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掌握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能力,增加锻炼身体的意识。
现在你知道运动之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了吗?(出示幻灯7)
伴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逐渐加快,以便向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因为血液是携带氧气的载体,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从而氧气就到达了全身。
2、体验心脏的工作
心脏是怎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呢?下面我们来做实验,体验一下心脏的工作。(出示幻灯8)
运动后,你感觉身体有什么变化?(出示幻灯4)
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加快,谁来回答一下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运动以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究这个问题。
跟着视频跳舞。
回答问题
由大家喜欢的舞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运动后心跳为什么加快
首先我们来认识心脏。(出示幻灯5)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请大家看图片,在这个实验中,用的实验器材有什么?
实验器材:水盆、谁、洗耳球、软管。
实验怎么来做呢?请大家记好实验方法。(出示幻灯9)
将软管的一端连接洗耳球,另一端放在盛有水的水盆中,反复用力挤压洗耳球。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器材分别代表什么?(出示幻灯10)
洗耳球代表心脏,软管代表血管,水代表血液。手的捏力代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1、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血液要将更多的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心跳要加快,向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理解和操作。

但是,对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难点: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中,理解和掌握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毛巾、滑轮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画,展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使用PPT,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原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进行讲解和讨论。

6.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运动状态改变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和完成。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整理和展示本课的重点知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和观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让学生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中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物体的运动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状态的改变对于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以上是对于《运动起来会怎样(二)》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先学评价单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先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我先学】判断改错。

1.心脏在不停地跳动,没有时间休息()。

改:2.爱运动的同学和不爱运动的同学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时间是一样的()。

改:3.经常刷牙可以预防龋牙()。

4.人体的各个器官是互不相关的()。

改:5.身体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6.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改:7.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组长评价:《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合学评价单教师寄语: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精彩与智慧!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____组名:____姓名:____时间:___【合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实验探究】:探究一:绘制一个简单的气泡图,表示身体活动与呼吸、心跳的关系。

探究二: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呢?小组评价:老师评价:《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展学评价单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组名:姓名:时间:我能行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再由通过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等废物,排出体外。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更多的,心跳也,以便输送出更多的。

2、(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自我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教科版科学四上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力和运动》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跳动的情况,以及跳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跳动过程中对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跳动的情况,掌握跳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跳动的情况,跳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

2.教学难点:跳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跳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跳动的过程,探讨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情况。

3.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跳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的规律。

4.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设计自己的实验,进一步探究物体跳动的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跳动起来会怎样(二)》2.教学内容:物体跳动的现象、速度、方向、力的变化3.教学重难点:跳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和力的变化的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学设计教科版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但是可以对其中的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如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人体运动过程中呼吸和循环的协调作用,
以及心脏输送血液的功能。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并与同
学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3.学生能够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和和谐之美,培养健康的
身体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了解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心脏在人体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水、心脏模型等实验器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通过一个实验故事引出运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回顾学生已有的运动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变化。

三、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通过实验测试心跳次数,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先测量平静时的心跳次数,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对比做准备。

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学生设计室内运动项目,注意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运动后再测试心跳次数并记录下来,进行数据汇报和交流。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健康的身体意识和价值观。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物体在运动时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能够设计实验验证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让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运动时的特点和规律。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理解。

3.讲授法:教师在实验前后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尺子、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在运动时的特点。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桌子上,推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运动时的样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以使用具体实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讲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时,可以使用速度、时间和距离等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小车、尺子和计时器等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物体的运动情况。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距离、时间和速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术语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内容主要包括: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及运动产生的现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和力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2.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认识到运动和力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运动和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运动和力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运动需要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师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运动除了可以产生稳定性,还可以产生哪些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四年级科学上册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跳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教科版(二)【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教学过程】一、引入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板书:血液循环)(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

(摸脉搏)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⑤汇报并统计。

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案

并作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⑤对比两次的实验数据,发现了什么?
⑥生答:发现运动后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
⑦提问: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
2.探究心脏跳动的原因
①探究前先认识一下心脏的位置和形状。

出示PPT
②出示心脏与肺之间气体交换的图片,讲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体外。

3.模拟心脏跳动
①出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②生分组实验;
③比较洗耳球实验对应心脏运动的哪些地方,出示PPT;
④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感觉?(手臂酸痛,捏得快水流也快)
⑤师生小结:人运动需要的氧气是要靠血液的运送,而血液必须要心脏的跳动来把血液推动,心脏把肺的新鲜空气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同时收集陈旧的废气来排出体外,所以,运动后心跳的加快也是也是人体血液循环加快。

⑥计算自己一天心跳大约多少次?(明确心脏工作的繁重,合理休息与良好睡眠,每天适当运动,都可增加心肺功能。


4.讲解运动后不可大量喝水的原因,出示PPT。

四、布置作业,完成活动手册的内容。

板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PPT(附同步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PPT(附同步教案)
60次×60分×24小时﹦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时﹦129600次
心脏不停跳动,它会累吗?
心脏在秒 钟,也就是一分钟跳动一次。 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2秒就 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是 在休息的。
尽管心脏会有短暂的休息,可是心脏还 是需要更多的休息。 怎样让心脏得到更多休息呢?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兔子、 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里喂养。这些小动物长 大以后看起来发育很正常。但是,把它们放 出笼子后,兔子跑不了多远,就会倒地,鸽 子在空中飞了几圈便栽下来。解剖分析发现, 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则死于动脉撕裂。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生命在于运动
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进行 分析,估算一天中心脏大约能跳 动多少次?
输送更多的血液(氧气) 血液循环加快
心跳加快
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呢?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 吸入后进入血液,再 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 到身体各个部位,同 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 物,排出体外。
心脏与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脏的位置及形状
心脏位置:
位于胸腔的 中部偏左下。
形态大小:
形如桃,大 小如本人拳 头。
1、合理休息 ,良好睡眠。
2、经常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讲师:文小语
。 2020年10月5日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讲师:文小语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

同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绳子等。

2.准备实验材料:纸张、塑料尺等。

3.制作PPT,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什么有关?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在跳动时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振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振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材还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振动和声音产生的知识,对振动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于振动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和观察任务。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跳动时的变化情况,掌握振动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包括:1.物体在跳动时的变化情况,包括振动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和讲解法。

1.实验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振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讲解,解释振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跳动起来会怎样》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取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取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锤炼躯体,能够加大躯体的肺活量,如此有利于躯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刻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缘故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情愿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以学生专门容易感受到的躯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难点】以学生专门容易感受到的躯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预备】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躯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测量心跳和呼吸(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乏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躯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什么缘故会显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躯体在运动后怎么说会发生哪些变化。

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②讨论交流把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③学生测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觉:安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①依照我们上课的那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跳动起来会怎样(二).doc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跳动起来会怎样(二).doc

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一跳动起来会怎样(-)第四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业土小学包学泰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体在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完成的血液输送功能。

三、教学准备: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可顾问题: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1(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它的位置利大小。

%1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学习书木知识)%1讲解: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是心跳一次。

(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就是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板书:血液循环)(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1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你们知道平静时人的心跳每分钟是多少次吗?%1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

(摸脉搏)③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1汇报交流。

(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1设计一个室内运动量比较大的运动项目?(跳动)%1学生室内运动。

%1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活动设计: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认识心脏和心跳
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板书:血液循环)
(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

(摸脉搏)
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⑤汇报并统计。

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

(板书:运动心跳加快)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

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二)课外延伸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交流汇报: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
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5)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6)讨论并交流。

(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

(板书:增强心肺功能有利健康)
(6)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
(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

(板书)
(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

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

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心跳次数
血液循环
输送排出体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