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句中的概念隐喻_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认知研究
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分析【摘要】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则为基础,对英语存在句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进行探讨,主要分析英语存在句的两种结构形式:地点状语在前和地点状语在后。
无论是哪种结构形式,都符合顺序象似规则,思维顺序和语言元素出现的顺序相互照应,从而站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英语存在句,探究其形成、发展及其演变。
【关键词】英语存在句认知语言学象似性原则对于世界上的任何语言来说,都有存在句这一语法现象。
在英语世界中,存在句作为普遍存在的特殊结构,一直以来都备受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在描写语言学流派的研究中,大多是围绕英语存在句的特征、性质、分类及功能,解决了存在句是什么的问题,但缺点是没有对存在句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和研究。
生成语言学流派则探究过此问题,从存在句的结构生成方面进行了解析,指出英语中的存在句借用“there”来插入文中,并通过移位将实义主语右移,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实意性质的存在句。
但是生成语言学对存在句的分析仅仅是从结构方面进行探析,很多疑问还没有完全解答。
功能语言学流派对英语存在句的研究则从语言功能方面,特别关注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如从交际功能方面、语篇方面探寻存在句的功能意义,认为在句子的开始放入“there”是为了提供话题的开端,从传达信息方面来说,是为了将所要讲述的重点信息置于句末,因此存在句的句子结构构成了信息的整合结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therebe”结构看做存在小句,将其作为及物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六个过程的其中一个:存在过程。
这一学派虽然关注了非语言因素,却忽视了需要注意的外部因素,也就是人的认知、情感及心理因素对存在句形成的重要作用。
上述三种语言学在研究存在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憾,而认知语言学弥补了这些缺点,不仅重视语言结构,而且还关注人的情感认知及心理状况。
因此,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理来探究英语存在句,能够较为全面和彻底地认识存在句的本质。
一、从象似性原则看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语言是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法在这里是实在的,有其自身的意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认知功能语言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3
科研热词 预设 非范畴化 语言顺应 语言学 认知解释 解释 维度 系统功能语言学 概念隐喻 新闻标题 存在句 名词状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 二语习得理论 sfg及物性新模式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科研热词 集大成者 量词 语言学思想 语言学家 评价 认知语言学 认知 表态句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 福多 用法 环境体验 消极审美价值 有生 无定 施事隐形 意象 思维语言假说 当代论争 导论 审美融合 基本思想 城市生态系统 参与美学 原型 伦敦学派 人际功能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隐喻的本质及类别 隐喻的功能 问题框架模式 语篇结构模式 语篇回指 语用预设 语用模式 认知识解 认知模式 移动事件 生成隐喻理论 概念结构 概念框架 指类句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4年 科研热词 集成描写 语义焦点 话语功能 词汇语义学 认知语义量级 认知功能模式 认知 系统功能语言学 研究视角 格式义 构式语法 指称转喻 多义性 句法条件 句法手段 句法-语义界面 及物性系统 动词隐喻意义 动词语义 功能 《继承者》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认知构式语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பைடு நூலகம்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14年 科研热词 语料库和知识库 词汇语义学 认知功能模式 理想认知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 构式语法 构式 意合特征 图形 动词语义 偏离 "词库-构式"互动 "被"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构式 隐含 转喻迁移 语言学 语序 词项 认知语言学 解释 角色与参照语法 维度 生成语法 汉语南方方言 概念隐喻 构式语法 式双宾构式 层次 存在句 句式义 及物性 中动词 sfg及物性新模式 "共同耗用" "vopor"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认知语言学 构式 预设 非范畴化 语法化 英语语法化研究 英汉语法化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 秀 汉语句子 构式语法 心理现实性 形式模型 双宾构式 动因 体验构式语法 事件相关电位 lpc
科研热词 构式语法 语法化 认知语法 认知语言学 适应性 趋势 象征性 语音 语言观 语言结构 语言学 语言发展 语义 认知过程 认知理据 认知构式语法 行动研究 范畴化 英汉语结果构式 类推 理论与应用 概念融合 构式 最新动态 时体 提供信息 对比 大学英语教学 双及物构式 历史 助动词 修辞结构理论 "被"字构式 "秀"族结构 "动+个+形" "v他个x"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构式语义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科研热词 语法化 虚拟 群言体 网络语言 篇章构式 构式语义 写实 元话语 词汇化 认知动因 "v/a不死p" 语义特点 构式语法 性质被动句 多重互动 句法构式 题元 限定摹状词 述谓构式 述谓 语用预设 语用效应 语义扼制 语义多能性 词汇压制 论元 认知基础 表层结构简化 英语使动构式 结构省缩 经济原则 等同 空间位移动词 穷尽性认定 穷尽性 界面特征 生成机制 理据 特殊句式 物性结构 框架 框式配位 框式意识 构式压制 构式化 构式 机制 新"被"字式 整合词汇化模型 投射 承继 定指构式
科研热词 语法化 语义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构式 韵律特征 间接语言接触 适应性 象征性 象似性 说话人 语音 语言结构 语言学 语言发展 语用压制 语用功能 语境特征 语义特征 话题观 词汇化 认知过程 范畴化 英汉语结果构式 糅合观 类推 类型特征 第二 移位观 相对 用例 浮现意义 汉语语法 构式语法化 心理期待 对比 好 (x)个np 固化 发展道路 双及物构式 助动词 制约因素 典型人物 事件 主观化 主宾句位高效 专有名词 专名 "怎么个x法"构式 "动+个+形" "v他个x" "v num 是 num"构式
科研热词 非范畴化 适配度 语用化 语境 语体 论元结构 论元共现 认知语用学 认知研究 英汉转类词 缺省 经济性 类概念 相邻原则 模糊性 标量取值 构式语法 构式 意合性 心智扫描 层次性 在+处所 句法位置 仿拟 互动模式 互动性 不+名词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隐喻认知方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隐喻 退一步 转喻 语言 话语标记 让步关系 认知 百科知识 深度汉语化 汉语化机制 概念隐喻 教育隐喻 外来词 名名复合词 参照点理论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科研热词 隐喻理解 隐喻 成语 非言语符号 非常规宾语 隐喻理论 身体 跨语言 跨域映射 语言分析 语法隐喻 词汇 词义引申 认知语言学 认知计算 认知现象 认知属性 认知 英语教学 组构性 程度副词 真实感 生活形式 演变 汉语大词典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概念整合 极性 显著度 明喻 整体论 意义 惯用激活集合 情绪启动 性别差异 影视广告 形式 形容词 工作机制 场独立 场依存 副词义 分析美学 具身认知 修辞方式 侧面匹配 中国传统美学 "吃"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通感隐喻 认知 概念隐喻 存在句 多重因素 哲学 sfg及物性新模式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隐喻 隐喻语 隐喻意义 词语 认知语境 认知视角 认知机制 认知 翻译 类比 相似性 汉语 比喻 本体 文学 提示 情景语境 张力 审美 喻体 俄汉对比 仿词的分类 "深/浅"空间维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构式语法理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1年 科研热词 转喻压制 语义 词汇 认知理据 自主/依存联结 物性结构 概念化 框架语义学 框架网络 格语法 构式语法 形容词句式 句法 中动结构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构式 预设 非范畴化 非典型性 语法化 语义特点 表义特征 英语语法化研究 英汉语法化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 秀 汉语句子 构式义 心理现实性 形式模型 句法特点 双宾结构 双宾构式 动因 体验构式语法 事件相关电位 lpc "范围"范畴 "从x到y"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科研热词 构式语法 语言观 认知语言学 行动研究 英语长距离疑问句 终端状态 理论与应用 汉语动趋结构 概念融合 构式语法化 提供信息 大学英语教学 填充词-缺位构式 句式变体 历史句法 修辞结构理论 信息地位 交互作用 中介语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语境 语体 论元结构 认知研究 英汉转类词 构式语法 层次性 互动模式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推荐指数 5 4 4 4 4 4 4 4 3 2 1 1 1 1 1 1 1 1 1
语法隐喻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二语习得研究General SerialNo.982019No.11杨雪雪(1988-),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话语分析2田怡(1986-),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语法隐喻研究的思考与展望杨雪雪1田怡2(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摘要: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语法隐喻维持多年的研究热度不减,为当代隐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语法隐喻的相关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对语篇语义的阐释,另一方面深化了对语言本质的探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通过梳理语法隐喻的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本文讨论语法隐喻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对语法隐喻的认知,为相关领域语言学者的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语法隐喻;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话语;语言教学1.引言语法隐喻揭示了存在于词汇语法层与语篇语义层接面上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是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情。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之一(Kilpert,2003),语法隐喻理论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当代隐喻研究的一大贡献。
作为反映语言复杂度的指标之一,语法隐喻的运用使得语篇具有较强的阐释力与说服力,故而有助于良好认知效果的产生。
语法隐喻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和认知效果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发展及认知水平的提高。
隐喻现象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还发生在语法层面。
Halliday 对语法隐喻的研究关涉语篇层面及语法转换,从而填补了隐喻研究的空白。
自语法隐喻理论提出以来,语言学界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持续丰富与拓展,对隐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语法隐喻概念及分类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功能语言学家M.A.K.Halliday 正式提出语法隐喻概念,指出语法隐喻是一种意义潜势扩展现象,是一种通过跨范畴化、级转换等手段实现的意义表达方式。
Halliday 认为,语言是由音系层、词汇语法层与语义层三大层次构成的符号系统,三大层次之间是体现关系,即音系层体现词汇语法层,词汇语法层体现语义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心理隐喻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科研热词 词汇概念 认知模式 自我 联结主义范式 翻译信息加工 神经网络模型 疯癫 熟语 概念隐喻 本土文化 彼得·凯里 存在句 字面义 《幸福》 sfg及物性新模式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刑法谦抑性 具身认知 交互认同 高粱 隐喻认知功能 隐喻认知 隐喻理解 辈分 象征意义 认知科学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英语学习者 自然差距 羌族亲属词 红色意象 空间注意 着红色 电视剧 电影 理解策略 民族心理 概念隐喻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 权利剩余 拓扑心理学 心理隐喻空间 审美体验 多维性 国家形象 双关 历史悠久 分析型模型 具身性 公平厌恶 义务缺失 中国红 一词多义 《罗密欧与朱丽叶》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科研热词 1 隐喻 2 过来/过去 3 位移图式
推荐指数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隐喻 认知 隐喻思雏 阵营 通感 边界 语言 认知机制 莎士比亚 神经心理 智力理论 新词新语 教育隐喻 拓扑学 心理隐喻 宇宙论 后文革 十四行诗 创造教育 创造力游乐场理论 创造力 《推销员之死》 "西方主义"
英语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的认知动因研究r——基于认知语法小句分析的阐释模型构建
英语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的认知动因研究r——基于认知语法小句分析的阐释模型构建韩志毅【摘要】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作为英语中的非普遍结构,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句法、语义等方面的差异.首先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厘清,接着探讨认知语法对两种结构进行解释的可能途径.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的理解构成,均符合认知语法小句分析中的主题导向编码策略,但是,由于Langacker对英语作格结构的不同理解,以及在论著中对这两个结构并未过多深入讨论,使得现有解释并不理想.为弥补这一不足,对主题导向分析加以修正,结合认知语法的扫描识解与副词语义分析,构建出针对英语作格结构及中动结构的较为完备、合理的阐释模型.【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作格结构;中动结构;认知语法;阐释模型【作者】韩志毅【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源于作格语言的概念,早在1968年,Anderson就对及物性和作格性做了阐述[1]。
1976年Perlmutter提出了非宾格动词假设(Unaccusative Hypothesis),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2],其中非宾格动词就是作格动词。
之后还有其他学者也对作格动词作出论述,如Dixon发表了论文“作格性”[3],之后又出版同名专著,Burzio提出对作格动词进行界定的“Burzio原则”[4]。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学者,如赵彦春[5]、邓思颖[6]、王文斌等[7]也从不同角度对作格动词做出论述和解释。
但到底什么是作格动词,学界一度存有争议。
赵彦春[5]在对Burzio原则批判的基础上,指出存现句中的动词不属于作格动词,并进一步对英语作格动词的概念进行厘清,指出由于英语是主格语言,作格并非基本格,所以英语作格动词有自己的特征,即这类动词具有不及物性,但有及物意义,如“The door opened.”中的ope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构式语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7
科研热词 构式语法 语法化 认知语法 认知语言学 构式 韵律特征 适应性 趋势 象征性 象似性 语音 语言观 语言结构 语言学 语言发展 语用压制 语境特征 语义特征 语义 话题观 评价 认知过程 认知理据 认知构式语法 行动研究 范畴化 英语长距离疑问句 英汉语结果构式 终端状态 糅合观 类推 类型特征 移位观 理论与应用 理据 汉语语法 汉语动趋结构 概念融合 构式语法化 最新动态 时体 提供信息 意象图式 对比 好 (x)个np 大学英语教学 填充词-缺位构式 固化 句式变体 双及物构式 历史句法 历史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4年 科研热词 构式语法 构式 语法研究 语料库和知识库 词汇语义学 认知功能模式 简称 理想认知模式 牛津大学出版社 汉语国际教育 手册 意合特征 图形 句子意义 参考书 动词语义 动词 偏离 "词库-构式"互动 "被"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语法化 构式语法 虚拟 群言体 网络语言 篇章构式 构式语义 写实 元话语 词汇化 "v/a不死p" 框架 构式压制 句法构式 题元 进行体构式 语用预设 语义扼制 词汇压制 词汇体 识解 论元 认知构式语法 认知 空间关系构式 空间关系 理据 特殊句式 物性结构 构式传承 构式 显现 投射 承继 意义建构 多重压传观 多重互动 多元多面方法论 后现代哲学 压制 动词体 体验人本观 np+好v/a "越来越……"构式 "一+n+vc" "v;a不死p" "np+好v"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结果构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2
推荐指数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语用化 认知语用学 构式 仿拟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1年 科研热词 赞誉准则 负面评价 语用省略 语用含糊 规约化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构式 韵律特征 象征性 象似性 语用压制 语法化 语境特征 语义特征 话题观 认知风格 认知语法 英汉语结果构式 糅合观 移位观 汉语动趋结构 构式语法化 构式语法 对比 好 (x)个np 固化 句子意义理解 句子分类 历史句法 动词 主观化 "怎么个x法"构式
科研热词 构式 语言教学 语料库 词类 识解模式 识解 认知 结果构式 经验完形 经验和体验 类型学 突显性 汉语句子 构式观 指示性there-构式 心理现实性 事件相关电位 rap制约 lpc "山寨"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词汇化 构式 题元 限定摹状词 重新分析 述谓构式 转喻 语言接触 语法化 语义扼制 论元 认知构式语法 认知动因 表层结构简化 结构省缩 经济原则 空间位移动词 穷尽性认定 穷尽性 神经语言学 状态补语构式 特殊句式 熟语性 框架 构式语法 构式压制 构式传承 机制 整合词汇化模型 投射 定指构式 多重压传观 吴方言 句法构式 动词体 事件相关电位 "一+n+vc"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及物性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科研热词 隐含 转喻迁移 概念隐喻 构式 存在句 及物性 中动词 sfg及物性新模式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翻译 系统功能语言学 政治话语 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科研热词 前景化 路径义 语言元功能 语义特征 话题突出 话题优先 移位性特征 福克纳 特殊句式 汉语领主句 本拉登 政治语篇 探针-目标-致关系 拥有性 批评话语分析 意义潜势 心理过程 异口同声 奥巴马 双音构词法 双宾句 及物性原型 及物性 参数 去及物化 八月之光 体标记 互动性 二元互斥 主语突出 political discourse obama functional gramma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in laden
科研热词 重新分析 谓词 词汇化 视角 联接模式 纯词汇分析 纯句法分析 空宾语分布 状态心理动词 文化研究 文化实践 搭配 战胜 对 向 双音化 及物 动词分类 动补式复合词 介词短语 人心文化 主体性 "使因链"联接模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Hale Waihona Puke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科研热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湖北恩施 旅游话语 旅游营销 及物性系统 《继承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语法模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科研热词 动物叙事 高层次转喻 适应性 趋势 贫困 语音 语言结构 语言现象 语言学 语言发展 语法模式 语法化 语料库分析 语料库 语义特征 词汇触发 词汇化树邻接语法 认知过程 认知语言学 认知理据 视窗技术 表征 范畴化 维度 结局指向 系统实现 类型表达 类型 符号系统 社会符号学 电子词典 生命体 母语迁移 树邻接语法 标记理论 构式语法 最新动态 替换 施事 故事形态学 搭配 推导关系树 接插 挽歌类型 情感倾向性分析 志怪小说 微观结构 形式标记 弱势群体 层次 多模态语法 多模态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路径动词 路径 趋向动词 语言损耗 语言学途径 语法隐喻 语料库 语境 语体 语义情景 语义 词汇化模式 论元结构 自指义项 理论模式 汉语词典 框形图 树形图 拥有 悉尼语法 心理语言学途径 层次性 存在 名化 句法 加的夫语法 功能句法分析 互动模式 互动性 "有"字句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某 种 物品”。语 言元 素 在句 子 中的 呈现
形式 和人 的思 维认 知顺 序 是 一致 的。 也
就是说 人认知 思维 的顺 序 和语言元 素的
先后 顺序 是 彼此 照 应 的, 这样 就可 以说 它们之 间满 足顺 序象 似规 则 。这种 形式 是最 好模仿 的 , 它 的象似性最 强, 属于人
程 。这一学 派虽然关 注了非语言 因素 , 却 忽视 了需 要 注意 的外 部 因素 , 也 就 是人
的认 知 、 情感 及心理 因 素对存 在句 形成
s t a n d s a n e s t . 这 两个句子 的意思是 :“ 岸 上有条 狗”和 “ 树 上有 个鸟窝 ”, 也 就是 这两个 句 子都 可以理 解为 “ 某 个地 方有
地 点”不是具 体 的 实际 地 址 , 而是 一 个 抽 象 的地 址或 者 位置 。所 以 , 从 整 个 句 子 的顺 序来 看, 这种 结 构也 是符 合顺 序
象 似规 则 的, 也 就是 认 知思 维顺 序 和语 言元素出现的顺序是相 互照应 的。 英语存 在句 的句 子结构不 但和人们 的认 知思 维规律 保 持 一致 , 而且它还 符 合人 们从 视觉 的角度 对事 物 “ 存在 ”进
是 对 客观 存在 的物体 的直 观认识 。由于
、
从 象似性原 则看 英语存 在句 的
结 构 生 成
人 对存 在 这种状 态 的了解 不 断加 深 , 人 们 的认 知能力 会 大大加 强 , 这 时候 就会
出现 存在 句 的第二 种认 知 形式 , 也 就 是
从认 知语言学 的角度对 语言进行分
口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 术学院 奠
颖
【 摘
概念语法隐喻视域下的汉诗英译——以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为例
品位·经典语言文字概念语法隐喻视域下的汉诗英译——以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为例○李妍颀(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摘 要】 “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是韩礼德在于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语法隐喻包括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包括及物性语法隐喻和名物化。
中国的古诗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独特的文体和行文方式使得其翻译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来研究汉诗英译,并选取了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作品来进行具体分析以衡量其译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 概念语法隐喻;……一致式;……名物化;……翻译【作者简介】 李妍颀,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法隐喻指的是当我们去表述同一个句子的意义时,为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表达效果常常会有一些语法结构或类别上的替换,那些使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或类别从而与原句发生偏离的句子就产生了语法隐喻。
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概念语法隐喻是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汉诗来讲,其独特的文体、行文结构及表达方式使得其在英译时遇到的问题众多,造成了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
本文将选取阮籍的作品来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具体分析汉诗英译。
一、文献综述纵观概念语法隐喻的相关研究多数聚焦于概念本身的理论框架,与汉诗英译相关的研究也大多聚焦在翻译理论基础上,仍有部分学者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来进行译本对比分析。
詹丽娟等研究了宋词英译的意境传递,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选取李清照《如梦令》的英译文对其及物性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翻译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隐喻式”或“一致式”的表达,而需综合考虑原诗词的语言形式、心理特征、环境氛围以及意境对译文进行灵活的转换。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导师介绍
肖娅曼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博士 • 研究方向:从事汉语语法、语言理论研究及汉语
方言研究。 • 个人简介: 肖娅曼,女, 1958 生,四川成都人。
77 级中文专业;现代汉语硕士(四川大学获学 位);古代汉语博士(四川大学获学位)。 • 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 知识全面、系统,汉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具有深厚的理论 素养,在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与文化、现代语言理论、 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 熟悉中国民族文化,对人类学、文化学有一定研究,并将 跨文交际作为一条重要原则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 掌握两门外语,英语熟练,德语四会;
• 熟悉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有效 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担任过初级、中级、 高级各级别的教学工作,课程范围涵盖综合、语 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学生语言实习等。 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因材 施教,根据留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汉语水平,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创 新,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趣, 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好。已培养硕士 研究生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4人。
• 担任课程:
• 本 科: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语言 学
• 研究生:西方理论语言学、语法学、语用 学、现代汉语研究动态及方法
• 研究生招生: 汉语言文字、语言学与应用 语言学
刘荣
• 女,博士,教授,已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 基本情况介绍: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中国
概念语法隐喻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实现
概念语法隐喻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实现林正军 夏士周摘 要: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是人类在认知层面对经验的高层次加工,而概念语法隐喻则关注经过高层次认知加工的概念在词汇—语法层的表达。
本文构拟了概念语法隐喻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实现框架。
研究发现:语法隐喻式表达的概念意义可以通过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实现;通过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对概念意义的表达是概念语法隐喻产生的动因;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是概念语法隐喻中过程转换、级阶转换和性状转换的主要认知机制。
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语法隐喻;概念意义;认知机制[中图分类号]H05 DOI:10.12002/j.bisu.4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39(2023)03-0003-15引言概念语法隐喻(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指体现同一概念意义的不同语言表达式之间的隐喻性关系,是语法隐喻的一种,主要关注经验意义的不同体现方式。
当人们使用的表达更加接近外部世界事态时,这种表达式被称作一致式,通常是无标记的、典型的词汇—语法形式;而当使用的表达为有标记的、非典型的词汇—语法形式时,这种表达式被称作隐喻式(Thompson,2014;朱永生,2006)。
现有概念语法隐喻研究包括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两个层面。
理论层面的研究多致力于对概念语法隐喻的界定或对其生成方式的解读(Martin,2008;朱永生,2006;丛迎旭、王红阳,2013),其中认知视角的研究主要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的运作机制及表达式的语义关系等问题(高波,2009;林正军、杨忠,2010/2016;刘婷婷、张奕,2014;林正军、董晓明,2017;林正军、张姝祎,2018)。
应用层面的研究则涉及概念语法隐喻在阅读与写作教学(Ryshina-Pankova,2015;Lee et al.,2019;楚建伟、高云,2014)以及翻译研究(Bisiada,2018;唐革亮、杨忠,2016;董敏,2018)中的作用。
SFC及物性新模式下英汉情感隐喻的解读
SFC及物性新模式下英汉情感隐喻的解读[摘要]情感隐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英汉情感隐喻在表现形式和生成机制上具有共性。
文章从SFG及物性新模式出发,采用新模式的四种过程对情感隐喻进行解读,剖析情感隐喻的形成过程,论证SFG及物性新模式对情感隐喻的解释力。
[关键词]SFC及物性新模式;英汉情感隐喻;物质一作为类经验;心理一作为类经验;物质一关系类经验:心理一关系类经验一、相关概念界定(一)SFC及物性新模式20世纪60年代末,韩礼德提出,语言具有三种纯理功能( metafunction):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
概念功能指语言用来表达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的各种经历的功能。
及物性( transi-tivity)是表现概念功能的重要语义系统,是说话人或听话人选择各种过程组成或解释语句的语义系统,及物性系统是联系客体和语言的桥梁。
韩礼德指出,语言能使我们的经验模式化:以切分的方式将现实世界体现为一个接一个模块式的“过程”,将这些模块化了的经验切分体连缀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经验结构体。
在切分体小句这一层次,经验模式表现为“正在进行”的特征,如发生、做、感知、意味着、存在以及变成。
同时韩礼德研究了与各过程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21世纪初,Halliday修正了他以前的语言理论模式,把语言实例从语言系统中分离出来,揭示出经典模式中的语义一语法的一体性。
Fawcett也主张将经验域(realm of experience)与过程类型(types of pro-cess)区分开来。
彭宣维基于社会认知学的研究成果,对Halliday 经典及物性模式进行了发展,并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新模式(SFG及物性系统新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
新模式将人类可能的经验知识分成物质( material)和心理(mental)两种类型,并识别出作为( operational)和关系(relational)两种具体的表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9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Sept.2008第16卷 第3期 Jou rnal of X i an In ter na tional S tudies Un iversity V o.l16.N o.3存在句中的概念隐喻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认知研究柴同文(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SFG)及物性新模式框架下,综合运用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理论,探讨了英语存在句的概念隐喻系统。
作为一种表层结构式,存在句可以表征物质和心理两种经验,同时编码作为或关系两种识解方式。
研究表明,存在句一致式t here be结构是用来表征!物质 关系∀经验的,但可以被映射到!物质 作为∀、!心理 作为∀和!心理 关系∀目标域上而产生概念隐喻。
本文认为,存在句一致式t here be结构向其他结构式的映射是由存在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加之认知隐喻共同促动的结果。
关键词:存在句;SFG及物性新模式;概念隐喻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9876(2008)03 0028 06Abstrac t:Th is paper attempts to i nvestigate i nto the conceptualm etaphor syste m s o f Eng li sh Ex i stenti a l C l auses from the per spective of t he new transiti v ity m odel o f Syste m ic Functiona lG ra mma r(SFG).M ore spec ifi ca lly,it ai m s to m ake a syste m atic study upon the underly i ng se m antic ca tego ries of Eng li sh Ex istential C l auses w ith the reference to G ra mm aticalM etaphor T heo ry and Concep t ua lM etaphor T heory.Func ti oni ng as a surface clause patte rn in t he new transiti v ity model of SFG,the ex i sten ti a l clause construesm aterial and m enta l experience on one hand,and encodes operati onal and re lati onal character i stics on the o t her.It is f ound that the cong ruent fo r m o f ex istenti a l constructi on-there be struct ure,is utilized as the source dom a i n t o m ap onto t he m ate rial ope rationa,l m ental ope ra tiona l and m ental re lati ona l as the targe t do m a i n,thus gene rating var i ous types o f transiti v ity me taphors(H a lli day s G ra mm ati ca lM etaphors).It i s a lso found tha t the concep t ua lm app i ng s o f the re be struc t ure on t o m ater i a l operati ona,l m en tal ope rationa l and menta l relati onal construc ti ons are eng endered by the syntactic sem antic features of t he who l e constructi on,t oge t her w ith the conceptual m etapho rs PRO CESS AS E NT I TY,QUAL I TY AS ENT I TY i n Lako ffan s i dea.K ey word s:ex istenti a l c l ause;ne w transiti v ity model o f SFG;conceptual me tapho rs1.引言新近,H alli day(2002:3 25)把语言系统(li nguistic syste m)和语言实例(li nguistic i nsta nce)区分开来。
于是,在语义层就有了!语义系统∀(se m antic syste m)和!语篇意义∀(te xt as meaning)的区别,在词汇 语法层就有了!语法系统∀(gra mmatical syste m)和!语篇措辞∀(text as word i ng)的区别。
从而解决了此前两两揉为一体,从而使编码过程中出现的意义和措辞范畴混为一谈(彭宣维,2007)的问题。
Fa w cette(f orthc o m ing)也主张将!经验域∀(r ea l m of experi ence)与!过程类型∀(types of pr ocess)相分离。
彭宣维(2008)从认知 功能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认知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对H alliday及物性系统进行了部分尝试性的修订。
他首先将人类可能的经验分成物质(materi al/ outer)和心理(mental/i nner)两大类,进而识别出在人脑第二加工层次中的两种识解方式:作为(operati ona,l即Halli day意义上的!做 发生∀和!感知∀,!doing happeni ng∀ & !sensing∀)和关系(relat i ona,l即Halli day意义上的!关系∀,!bei ng∀)。
由此,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SF G)及物性系统新模式(简称新模式,详见Peng,2008)。
如表1所示表1.SFG及物性系统新模式RE!作为∀表征方式!关系∀表征方式物质经验物质 作为:动作者+目标(#做 发生 过程)she sat w ith her knees up to herch i nshe was pounced upon by LadyPal s w orthyhistory has w it nessed everyth i ng物质 关系:载体+属性(#归附 过程)he w as tall and dark and handso m eh i s na m ew as PeterAnn w as t w en t y on e and a halfyears ol d心理经验心理 作为:感觉者+现象(#感知 过程)s h ew as p l eased w i th her f at h er swordsshe discovered t hatw it h a startshe s aw so m ethi ng strange i nfron t of t h e hou se心理 关系:体验者+心态(#体验 过程)I n ever was s o happy bef orehe w as al w ays i n h i gh spiritsher sou lw as f u ll of the s en s e ofd i sas t er从表1中可以看出:1)过程(process)这个概念不仅具有复合(co mpound)的特征,而且还具有认知的特征。
因为它是语言使用者从E和R两个子系统中共同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在线的实例性结构式(i nstant i ation),不同于H alliday意义上的!过程∀概念。
2)从概念性语义系统到语义实例,可以生成四种及物性过程(或称!及物性结构式∀,tra nsit i vity constr uc t i on),即!物质 作为∀(M ateri al O perati ona l)、!物质 关系∀(M aterial Relational)、!心理 作为∀(M e ntal O perati ona l)和!心理 关系∀(M e ntal Relati onal)。
这是新模式的主要框架。
3)H alli day模式中的言语过程(ver bal)和行为过程(behav i oural)由于具有!作为∀(+DO I NG)的语义特征,在新模式中被放在了!物质 作为∀过程矩阵中。
4)在从系统成分到实例性结构的生成过程中,可以产生各种及物性隐喻现象%。
本文在新模式框架下,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对存在句中的及物性隐喻进行系统描写,并对有关现象给予充分的认知阐释,目的在于将语法隐喻理论和认知隐喻理论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为语言分析服务。
2.SFG及物性系统新模式下的存在句H alliday(1985,1994,2004)将存在过程(e x istent i al pr ocess)视为次要过程,位于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交界处,表征与!存在或发生∀(process o f existi ng or happeni ng)有关的经验。
该过程只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ex i st ent),通常带有某些环境成分。
其及物性结构为:[过程+存在物+环境成分],典型的句法结构为:[there+be+名词词组+介词短语]。
例如,(1)There is a man at t he door.(2)There are lions i n A frica.(3)There is a pict ure on the wal.l存在过程通常伴有静态关系动词be,在这一点上与关系过程极为相似(H alliday,1994:142;B loor&Bloor, 1995:125;M arti n,et a,l1997:109)。
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其一致式是表征关系(being)经验的&,因为它在经验意义上等同于一个归属类关系小句。
即,(1a)A m an is at the door.(2a)L i ons are i n A fric a.(3a)A picture is on the w al.l另一方面,存在句的典型用法通常表示人(如例1)、动物(如例2)和物体(如例3)的存在或方位,所以,在新模式看来,存在句一致式there be是用来表征!物质 关系∀经验的(隶属于新模式的第二个矩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