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全章教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七数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案(4)

湘教七数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案(4)

检测题(A 组) 调控手段达到节水的目的。该市自来水收费价格见价目表: 每月用水量 不超出 6 立方米的部分 超出 6 立方米不超出 10 立方米的部分 超出 10 立方米的部分 单价 2 元/立方米 4 元/立方米 6 元/立方米
师—生型。 习、小组交流、 提出问题。 老师:点评、解 释
1、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市采用价格 学 生 活 动 : 练
学法归纳 先自学,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课 堂 模 式 检测题(C 组) 检 测 导 思 1、某出租公司的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km 以内(含 3km)收 生—生型。 费 8 元,超过 3km 的部分,每千米收费 1.5 元,若小明乘车付 学生活动:练 费 17 元,求他乘车的路程。 习、对答案。 2、某道路一侧原有路灯 106 盏,相邻两盏灯的距离为 36 米, 现计划全部更换为新型的节能灯,且相邻两盏灯的距离变为 70 米,则需要更换的新型节能灯有( ) A.54 盏 B.55 盏 C.56 盏 D.57 盏 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自 教案纸
学科:数学 年级:七年级 班级: 设计者:费文琴 时间:
棵数是 5 时,则间隔的段数为______;当树的棵数是 n 时,则 间隔的段数为______. 归纳:段数和棵数有什么规律?间隔长、棵树与路长有怎样的 数量关系? 课 堂 模 式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分段计费问题中的超标和不超标两种情 况的等量关系和计算方法。 ● 教学问题 1 分段计费问题中,超标和不超标的情况中都是如何收费的? 师—生型。 教师活动: 分析 问题、点拨 学生活动:讨 范例教学设计 例: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出台了新的家庭用水收费标准, 规定:所交水费分为标准内水费与超标部分水费两部分,其中 标准内水费为 1.96 元/t,超标部分水费为 2.94 元/t。某家庭 6 月份用水 12t,需交水费 27.44 元,求该市规定的家庭月标准用 水量。 目 标 导 学 论、 理解、 归纳、 应用 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

2.能够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能够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2.解释法:通过解释概念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例题训练,巩固知识点。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通过一道实际问题,如“几张电影票的钱数与卖出的张数成正比例关系”,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

2. 概念讲解1.提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首先要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模型”的含义。

2.解释: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的方法。

3.补充:通过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可以在数学上解决实际问题。

3. 应用练习1.提问:能否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2.解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翻译:首先找出问题中涉及到的未知量,并用一个字母表示它;其次,根据问题的条件写出方程;最后,解方程得出未知量的值。

3.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方法,老师可以选择一道实例练习,如“班里有x名同学,每人捐了5元,共捐了60元,求班里有多少名同学”。

4. 综合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中的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该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能够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题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3.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x元,他给了售货员10元,找回的钱是5元,求这本书的价格。

” 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3.粉笔、黑板:用于板书重要内容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展示一道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说课稿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说课稿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后,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的首次尝试。

这一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建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黑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模型的应用。

3.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用方程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教案 湘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 会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方程模型的重要性,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看p101页图,由这个图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导入新课)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方程的概念想一想:(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的电视机包装盒,它的底面宽为1米,长为1.2米,且包装盒的表面积为6.8平方米,你求出这个电视机包装盒的高吗?(2)小英把10元钱递给营业员买钢笔和铅笔,下面是小英和营业员的对话,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的内容算出铅笔是多少元一支吗?小英:买4支铅笔和一只钢笔;营业员:一支钢笔比一支铅笔多4元,应找你2元。

说明:(1)等式2x+2.4x+2.4=6.8中2、2.4、6.8叫已知数,x叫未知数。

考考你:①在小学我们学习个简单的方程,请你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含有______的______叫________.(2) 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24x+(x+4)=8,x+5=8,x-2y=6,32x-y120,21,450x x=++>②像想一想两个问题,我们把要求的量用字母(x或者y或其他字母)表示,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叫__________________观察:(1)下面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特点?(从未知数的个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分母是否含有未知数几个方面观察)4x+(x+4)=8,x+5=8,2x+2.4x+2.4=6.8,148 2x+=只含有____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即指数)是____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x+5=8中,把x=3与x=2代入方程,你会发现什么?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___________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案 湘教版【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案 湘教版【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 会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教学过程一、我思我悟(5分钟)多媒体《大爱无言》:问题一:直升飞机正常飞行速度是多少?(列出方程) 问题二:老师捐款是多少元? (列出方程) (小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解出问题。

) 二、快乐合作(12—15分钟)一)合作探究 1 概念 ①方程 ②一元一次方程 ③方程的解 二)沙场点兵 (以小组为单位抢答) 1、牛刀小试①下列式子谁有资格进入住方程乐园?2973=+x ,62-=x x ,y x 21-,071<-x ,422=-y x ,224-=+-②判断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2(x +100)=600 , (x +200)+ x +(x -448)=30064 4x +(x +4)=8, x +5=8 , x -2y =6 , 32x -2y =120 2、乘胜追击例1. 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x-3=2x-8的解?1)x=5 2)x=-2三、挑战自我(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竞赛)1、留心处处皆学问(多媒体《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男子金牌数比女子金牌数少3枚,男子获得多少枚金牌?2、细心题题有发现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2x-1=5的解。

(1)x=3 (2)x=-43、专心路路有收获你能说出一个解为4的方程吗?4、恒心步步登高峰建立下列各个问题中的方程:(1) 某种篮球打八折后每个价29.9元,问此篮球原价是多少?(2) 排球场的长比宽多9米,其周长为54米,你能算出排球场的长与宽吗?四、畅谈收获(5分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友情提示: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这堂课你学得怎么样?你们小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感受等?五、作业(5—8分钟)P104 A组第1题,第2、3题两小题中选做一题。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每个班人数60多个,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和电脑。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
1、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2、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巡 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个别学生予以帮助;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此过程 中扮演了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借组多媒体实现高效教学,教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多鼓励学生交流,巧引导,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
2、了解各组互学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3、根据自学和互学的情况指点学生口头展示。
1、自学教材83页倒数一段到84页的内容;
2 、小组合作交流,对学、互学;
3、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1、让学生重视教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后阶段的“教”做铺垫。
3.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4.数学 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经 初步接触过方程。
2、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浓厚兴趣。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导、学、教、练”学本式高 效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由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的内 容,教师提问引导,不断组织、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精讲破难,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总结提升;为了达成本堂的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ppt,实现高效教学。

七年级上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案(湘教版)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第1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能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和、差、倍分问题的简单应用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 某数的3倍减2等于它与4的和,求某数(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 解:(4+2)÷(3-1)=3答:某数为3如果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其数学表达式为3x-2=x+4此式恰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得x=3上述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有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2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所提供的条应首先找出一个相等的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的关系表示成方程下面我们通过实例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说明】采用提问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再通过算术法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比,让学生明白方程的优越性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探究:某湿地公园举行观鸟活动,其门票价格如下,全价票20元/人,半价票10元/人该公园共售出1 200张门票,得总票款20 000元,问全价票和半价票各售出多少张?(1)此问题中,有何等量关系?全价票款+半价票款=总票款(2)怎样设未知数?设售出全价票x张,则售出半价票(1 200-x)张(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x&#8226;20+(1 200-x)&#8226;10=20 000解得:x=800所以半价票为:1 200-800=400(张)即全价票售出800张,半价票售出400张【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2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你能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吗?【归纳结论】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教学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8例12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去年的是前年的1倍,今年的是去年的2倍,这三年的总产值为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解:设前年的产值为x,则去年的产值为1x,今年的产值为2×1x,则x+1x+2×1x=0x=0x=100答:前年的产值为100万元3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后,还剩余42 00 g,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分析:题中给出的已知量为仓库中存放的面粉运出1%;仓库中还剩余42 00 g未知量为仓库中原有多少面粉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一个相等关系:原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设原有x千克面粉,运出1%x千克,还剩余42 00千克解:设原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x千克,根据题意,得x-1%&#8226;x=42 00即x- x=42 00x=42 00解得,x=0 000经检验,符合题意答:原有0 000千克面粉4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特种螺栓和螺母,一个螺栓的两头各套上一个螺母配成一套,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问多少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一天所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解:设x名工人生产螺栓,(28-x)名工人生产螺母,列方程得2×12x=18(28-x)解得x=12,生产螺母的人数为28-x=16答:12名工人生产螺栓,16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一天所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现在有蜻蜓、蜘蛛若干只,它们共有270条腿,且蜻蜓的只数是蜘蛛的2倍少只,问蜘蛛、蜻蜓各有多少只? 解:设有蜘蛛x只,蜻蜓有(2x-)只,则8x+6(2x-)=270解方程得x=1,2x-=2答:蜘蛛有1只,蜻蜓有2只6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1)审题:从外处共调20人去支援如果设调往甲处的是x人,则调往乙处的是多少人?一处增加x人,另一处便增加(20-x)人看下表:调动前调动后甲处27人(27+x)人乙处19人[19+(20-x)](2)找等量关系:调人后甲处人数=调人后乙处人数的2倍解:设应该调往甲处x人,那么调往乙处的人数就是(20-x)人根据题意,得27+x=2[19+(20-x)]解方程27+x=78-2x,3x=1,x=1720-x=20-17=3经检验,符合题意答:应调往甲处17人,调往乙处3人7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用30h,现先安排一部分人用1h整理,随后又增加6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2h,恰好完成整理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多少?解:设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x人,依题意,得+=1解得x=6经检验,符合题意答: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6人【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四、师生互动、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4”中第4、7、8题第2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渗透建模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教学重点正确地分析出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找出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华冠超市把一种羊毛衫按进价提高0%标价,然后再按8折(标价的80%)出售,这样华冠每卖出一羊毛衫就可盈利80元这种羊毛衫的进价是多少元?如果按6折出售,华冠还盈利吗?为什么?【教学说明】通过学生进行实际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新者,渗透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探究:某商店将某型号彩电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则此时每台彩电的利润率是%,已知该型号彩电的进价为每台4 000元,求该型号彩电的标价(1)此问题中,有何等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2)怎样设未知数?设彩电标价为每台x元,则售价为08x元(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08x-4 000=4 000×%解得:x= 20即:彩电的标价为每台20元2交流讨论:在销售问题中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式有哪些? 【归纳结论】销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有:①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②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③×100%=商品利润率④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32011年10月1日,杨明将一笔钱存入某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若到期后取出,他可得到本息和23 000元,求杨明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1)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2)在存款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式?【归纳结论】存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有:①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②本息和=本金+利息【教学说明】明确解决销售问题的关键是利用销售问题的公式,寻找问题中隐藏的相等关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好好把握各种问题的数量关系,可以作为一种知识的储备!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昨天陈管杰的妈妈到华冠花了69元买了一衣服,这衣服是按标价的3折出售的,这衣服的标价是多少元?解:设这羊毛衫的标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 =69解得:x=230答:这衣服的标价是230元2商场出售某种具,每可盈利2元,为了支援区,现在按原售价的7折出售给一个区学校,结果每仍盈利02元问该具每的进价是多少元?基本关系式:进价=标价×折数-利润解:设该具每的进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x= (x+2)-02解方程得:x=4答:该具每的进价是4元3某商品的进价是200元,标价为400元,商店要求利润率不低于2%的价格出售,求售货员最低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解:设打x折出售此商品400x-200=200×2%则x=062答:售货员最低可以打62折出售此商品4某企业存入银行甲、乙两种不同性质的存款20万元甲种存款的年利率为%,乙种存款的年利率为4%,该企业一年可获利900元,求甲、乙两种存款各是多少元?解:设甲种存款为x元,依题意:%x+(200 000-x)×4%=9 00,解得:x=0 000,乙存款:200 000-0 000=10 000(元),答:甲存款0 000元,乙存款10 000元儿童节期间,具商店搞促销活动,同时购买一个书包和一个具盒可以打8折优惠,能比标价省132元已知书包标价比具盒标价的3倍少6元,那么书包和具盒的标价各是多少元?解:设一个具盒标价为x元,则一个书包标价为(3x-6)元,依题意,得(1-80%)(x+3x-6)=132解此方程,得x=18,经检验,符合题意3x-6=48(元)答:书包和具盒的标价分别是48元/个,18元/个6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亏本20%,另一个盈利60%请你计算一下,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是赚还是赔?若赚,共赚了多少元?若赔,赔了多少元?解:设一个价钱为x元,另一个价钱为元,依题意得:x(1+60%)=64,(1-20%)=64,所以:x=40,=80,则64×2-(x+)=128-120=8故盈利8元答: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是赚了,共赚了8元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价格不断下降,某一品牌电脑,每台先降价元,后连续两次降价,每次降价2%,现售价为n元,那么该电脑原每台售价是多少元?解:设原的售价是x元根据等式列方程得:(1-2%)2(x-)=n,解得x= n+,答:原每台的售价是( n+)元【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四、师生互动、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4”中第1、2题第3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建立数学应用意识,热爱数学教学重点利用线形示意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在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教学说明】为本节的教学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探究:星期天早晨,小斌和小强分别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去参观雷锋纪念馆,已知他俩的家到纪念馆的路程相等,小斌每小时骑10,他在上午10时到达;小强每小时骑1,他在上午9时30分到达,求他们的家到雷锋纪念馆的路程【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解答2讨论:在行程问题中还存在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式?【归纳结论】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各路程之和=总路程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追及者的路程-被追者的路程=相距的路程3探究: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出台了新的家庭用水收费标准,规定:所交水费分标准内水费与超标部分水费两部分,其中标准内水费为196元/t,超标部分水费为294元/t,某家庭6月份用水12t,需交水费2744元求该市规定的家庭月标准用水量本问题首先要分析所交水费2744元中是否有超标部分,由于196×12=232(元),小于2744元,所以含有超标部分的水费,则等量关系式为:月标准内水费+超标部分水费=该月所交水费设月标准用水量为x t,根据等量关系,得196x+(12-x)×294=2744解得:x=8所以,该市家庭月标准用水量是8吨【教学说明】分段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指同一个未知量在不同的范围内的限制条不同的一类应用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要确定所给的数据所处的分段,然后要根据它的分段合理地解决4班委会决定,由小敏、小聪两人负责选购圆珠笔、钢笔共22支,送给区学校的同学他们去了商场,看到圆珠笔每支元,钢笔每支6元(1)若他们购买圆珠笔、钢笔刚好用去120元,问圆珠笔、钢笔各买了多少支?(2)若购圆珠笔可9折优惠,钢笔可8折优惠,在所需费用不超过100元的前提下,请你写出一种选购方案解:(1)设圆珠笔买了x支,则钢笔买了(22-x)支,根据题意得:x+6(22-x)=120,解得:x=12所以22-x=22-12=10答:圆珠笔、钢笔分别买了12支、10支(2)是一道方案设计题,也是一道开放型题,答案不唯一,根据题意,圆珠笔的单价为×=4(元);钢笔的单价为×6=48(元),由于圆珠笔的单价小而钢笔的单价大,因此尽量圆珠笔多买些①当买圆珠笔19支,钢笔3支时,19×4+3×48=999(元)&lt;100(元)满足条;②当买圆珠笔20支,钢笔2支时,20×4+2×48=996(元)&lt;100(元)满足条;③当买圆珠笔21支,钢笔1支时,21×4+1×48=993(元)&lt;100(元)满足条故有三种方案,圆珠笔19支,钢笔3支或圆珠笔20支,钢笔2支或圆珠笔21支,钢笔1支【教学说明】这一层次及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字语言表述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01例3、P103例42某城市出租车起步价为8元(3公里以内),以后每千米2元(不足1按1算),某人乘出租车花费20元,那么他大概行驶了多远?解:设这个人大概行驶x公里,根据题意得:8+2(x-3)=20解得:x=9答:这个人大概行驶9公里3甲、乙两列火车的长为144和180,甲车比乙车每秒多行4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全部错开需9s,问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解:设乙车每秒行驶x ,则甲车每秒行驶(x+4) ,根据题意得:9(x+x+4)=144+180,整理得:2x=32,解得:x=16,x+4=20答:甲车每秒行驶20,乙车每秒行驶164甲、乙两地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72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48千米(1)若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2)若快车先开2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时间两车相遇? 解:(1)设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x小时两车相遇,即72x+48x=360, 解得:x=3,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2)设慢车行驶小时两车相遇;根据题意有:48+72(+ )=360,解得:=答:慢车行驶了小时两车相遇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用煤气如果不超过603,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3,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已知某用户10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求该用户10月份应交的煤气费是多少元?解:由10月份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可得10月份用煤气一定超过60 3,设10月份用了煤气x立方米,由题意得:60×08+(x-60)×12=088×x,解得:x=7(立方米),则所交电费=7×088=66(元)答:10月份应交煤气费是66元6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购买香蕉数(千克)不超过20千克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40千克以上每千克价格6元元4元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出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分析:由于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那么第二次购买香蕉多于2千克,第一次少于2千克由于0千克香蕉共付264元,其平均价格为28元,所以必然第一次购买香蕉的价格为6元/千克,即少于20千克,第二次购买的香蕉价格可能是元,也可能是4元我们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1)当第一次购买香蕉少于20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的时候,设第一次购买x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0-x)千克香蕉,根据题意,得:6x+(0-x)=264解得:x=140-14=36(千克)(2)当第一次购买香蕉少于20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超过40千克的时候,设第一次购买x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0-x)千克香蕉,根据题意,得:6x+4(0-x)=264解得:x=32(不符合题意)答:第一次购买14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36千克香蕉7某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业务:一是“全球通”,使用者先缴纳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通话费040元;二是“快捷通”,使用者不缴纳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通话费060元(1)小明的爸爸一个月通话时间约为200分钟,你认为他应选择哪种通讯业务,可使费用较少?请说明理由(2)每月通话时间为多少分钟时,两种通讯业务缴纳的费用一样?解:(1)他应选择快捷通业务;使用全球通业务需要0+04×200=130(元),使用快捷通业务需要06×200=120(元),120元&lt;130元,所以他应选择快捷通业务(2)设每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时,两种通讯业务缴纳的费用一样0+04x=06x,解得x=20所以通话20分钟时两种费用相同8某地的一种绿色蔬菜,在市场上若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 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4 0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7 000元当地一家公司现有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16吨,如果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但每天两种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的限制,必须用1天时间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方案二:尽可能地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没得及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出售;方案三:将一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粗加工,并刚好1天完成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说说理由解:方案一:4 000×140=60 000(元);方案二:1×6×7 000+(140-1×6)×1 000=680 000(元);方案三:设精加工x吨,则+ =1;解得:x=60,7 000×60+4 000×(140-60)=740 000(元);答:选择第三种方案【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做适当的提示四、师生互动、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4”中第、6、7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教学设计3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教学设计3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不能正确找出等量关系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方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4)教案 湘教版【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4)教案 湘教版【教案】

4.2解一元一次方程(4)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解方程的步骤,化为ax=b(a≠0)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 解方程:4x-3 (20-x )=6x-7 ( 9-x )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2 求下列各数的最少公倍数:(1)12,24 ,36 (2) 18,16 ,24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动脑筋: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先独立做,做完后交流做法,认真听出同学意见,老师点评)通过这个问题,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先去____,后去_____,再_____、_______得到标准形式ax=b(a≠0),最后两边同除以______的系数。

考考你:下面各题中的去分母对吗?如不对,请改正。

(1)5232,35x x--=去分母得5x-2x+3=2 (2)2211,36x x+-=去分母得2x-(2x+1)=6(3) 3154,54x x++=去分母得4(3x+1)+25x=802 尝试练习(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解方程:106 34 x x--=3 比一比,看谁算得准(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解方程:(1)533523x x-+=,(2)2151168x x-+-=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 化繁为简例1解方程:0.010.0210.310.030.2x x+--=2 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例2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31,32x k x k---=的解是x= -1,则k的值是()A 27B 1 C1311- D 03 实践应用例3 学校准备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大洪山春游,其中教师22名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两家定价相同,但优惠方式不同,甲旅行社表示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和学生一律按七五折收费,学校领导经过核算后认为甲乙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请你算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春游。

湖南省桑植县十一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学案 湘教版

湖南省桑植县十一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学案 湘教版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以及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检验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某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重点: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 1.什么叫方程?2、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 ①426=- ②0=x ③6325+=-x x ④1+x⑤ 122=+y y ⑥2R π【定向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面各题: 1.填空: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方程523=+x 中,已知数是 ,未知数是 。

2.根据下列条件建立方程:(1)、某数的3倍比某数大4,设某数为x ,可列出方程:(2)、有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2米,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 0.3米,几年后树高为5米?设x 年后树高为5米,可列出方程为 。

请你总结建立方程的步骤为:2、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05=x(2)y y 242+= (3) m m -=+123 (4) 1=xy(5)31=x(6))1(232+=-x x请你再写几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要成为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哪几个条件?3.请你说说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个方程的解?然后.检验下列x 的值是不是方程x x -=+712的解? ①2-=x ②2=x【归纳整理】【检测训练】 基础达标: 1.填空:(1)含有 的 叫做方程;(2)使方程 相等的 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含有 的 叫做方程;(5)使方程 相等的 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___________________叫一元一次方程。

2.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3)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能力提升:若关于x 的方程0232=--m x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七年级数学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第三课时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第三课时教案湘教版

4.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 三)教课目的1.在详细情形中成立方程模型.2.能正确应用去括号法例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课重、难点要点:利用去括号的法例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含多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教课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下边去括号能否正确?(1) 2-(3x-5)=2-3x-5,(2)5x- 3(2x-4)=5x-6x-122 下列图中马路的旁边栽了几颗树?间隔几段?段数和棵数有什么规律?下边我们就来看一道与植树相关的问题二合作沟通,研究新知1问题 1 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头各栽 1 棵,而且每 2 棵树的间隔相等.假如每隔 5 米栽 1 棵,则树苗缺 21 棵;假如每隔 5.5 米栽一棵,则树苗正好用完.你能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吗 ?(做完后沟通做法)2 试试练习:( 1 )解方程:11x 5x 2 x 23(2)下边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假如不对,请更正。

解方程:2(2 x3)2x 54解:去括号,得x 3 2 x54 x移项,得x235化简,得9 x15方程两边除以9,得:x= -9 55(3)解下了方程,并口算查验:①( 4y+8) +(3y-7)=0 ,② 2(2x-1)-2(4x+3)=7③ 3x 4 3x 4三应用迁徙,稳固提升1解含有多重括号的方程例 1 解方程:1[32 y22] 2 323932实践应用例 2 假如代数式8x-9 与 6-2x 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为 ______ _____例 3 假如用 C 表示摄氏温度(℃), f表示华氏温度(℉),那么 c 和 f之间的关系是“c= 5(f-32) ”9已知 C=15, 求 f.四冲刺奥赛例 4 已知对于 x 的方程 3[x-2 (x-a)]=4x,和 3x a 1 5x1有同样的解,求这个解。

3128五反省小结,拓展提升碰到有括号的方程应当如何办理呢?六作业 p 118 A组5、6、7 B组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_2020秋:3。4。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_2020秋:3。4。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3.4.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生:月标准内水费+超标部分的水费=该月所交水费.师:恩,很好,谁能列方程解出来呢?生:解:设家庭月标准用水量为x t,根据等量关系得:1.96x +(12-x)×2.94 = 27.44 解得:x = 8 .答:该市家庭月标准用水量为8 t.师:我们总结一下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通话方式.为了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透视世界,用数学的思想思考问题.课件展示:例4 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栽1棵,并且每2棵树的间隔相等.方案一:如果每隔5m栽1棵,则树苗缺21棵;方案二:如果每隔5.5m栽1棵,则树苗正好栽完.根据以上方案,请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师:观察植树示意图,想一想:(1)相邻两树的间隔长与应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2)相邻两树的间隔长、应植树棵数与路长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师:本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什么?生:方案一的路长=方案二的路长师:怎样解答呢?解:设原有树苗x 棵,由题意可得下表:生:根据等量关系,得 5(x+21-1)= 5.5(x-1) ,化简,得 -0.5x=-105.5解得 x=211因此,这段路长为 5×(211+20)=1155m.答:原有树苗211棵,这段路的长度为1155m.师:间隔问题应用比较普遍,如路边种树,街道装路灯等问题有什么规律吗?生:(1)两个端点都种上树(装上灯),则树数-1=间隔数(2)两个端点都不种树(装上灯),则树数+1=间隔数课件展示练习;某学校班主任暑假带领该班三好学生去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教师买全票一张,其余学生享受半价优惠。

”乙旅行社说:“教师在内全部按票价的6折优惠。

”若全部票价是240元。

(1)如果有10名学生,应参加哪个旅行社,并说出理由。

(2)当学生人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多?师:大家都知道手机收费有各种的套餐方式,每个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种方式计费方法.课件展示: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考虑下列问题(1)设一个月内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t是正整数). 根据上表,列表说明: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师:分析题目可知,计费和什么有关系呢?生:时间,而且我们要将时间分段来计费.师:非常正确,那么谁能将表格填一填呢?当t 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如下表:师:通过填表,你能有什么发现吗?生:①当t小于或等于150时,按方式一的计费少.②当t从150增加到350时,按方式一的计费由58元增加到108元,而方式二的计费一直是88元. 师:试想:当t大于150并且小于350时,可能在某主叫时间按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相等.怎样列方程?生:58+0.25(t-150)=88解得:t=270因此,当 =270min时,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师:分析的很好,来一起将这道题完成吧当150min<t<270min时,方式____计费少.。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方程模型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转化为方程问题。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x元,打八折后花了8元,求原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离目的地还有40公里,求目的地距离起点多少公里?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案 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案 湘教版

word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2.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分析实例,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学习难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学习过程一、学生自学自学教材P119—P120,完成下列自学检测: 1.把一批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5本,则剩余20本.设这个班有学生x人,则这批书共有本.2.一个数为a,另一个数比它的3倍还多2,则另一个数为。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实际问题→设→找→列→解→检验。

二、合作交流三、拓展延伸4、P120练习.未知量是:设为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去年的年总产值为,等量关系是 = 列方程为 = 。

解得x=答:5、在甲处劳动的有18人,乙处劳动的有24人.现从甲处派若干人去乙处劳动,使乙处的人数是甲处人数的2倍,问应派多少人去乙处劳动?解:设应派x人去乙处劳动,则甲处现有人,乙处现有人,等量关系是等于,列方程为 =解得x= 。

答:应派人去乙处劳动.四、课堂小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重点是,关键是。

五、达标测试必做题:1、P127A组第1题2、P127;A组第2题选做题:3、一群老汉去赶集,半路捡到一捆席,每人分七床多七床,每人分八床少八床,几个老汉几床席?学习反思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主备教师:学生学习目标1、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策”问题和储蓄问题的应用题.2、培养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和规律.学习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策”问题和储蓄问题。

学习难点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学习过程一、学生自学自学P120例21.完成例2中的填空.2.若大明使用“全球通”,需用元,使用“神州行”需元.因此大明选最省.小李使用“全球通”需元.使用“神州行”需元.因此小李选最省.自学P121例33.利息=××。

七年级数学上册《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案 湘教版

湖南省绥宁县绿洲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重点:体会方程模型的重要性,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正确理解方程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模型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思考P102动脑筋:(题略).师生共同分析:设包装盒的高为x米,用代数式表示这六个长方形面积的和为(2x+2.4x +2.4)平方米,而我们已知这个包装盒的表面积为6.8平方米,依题意得:2x+2.4x +2.4=6.82.讲解课本P103的插图并提问:铅笔多少钱1枝?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到:4x+(x+4)=10-23.引入方程概念.⑴什么叫已知数和未知数。

⑵什么叫作方程,⑶什么叫作建立方程模型。

二、议一议,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根据实例归纳: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备哪些特征?什么叫作方程的解?什么叫作解方程?2.学生活动: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如果是,指出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⑴5x-3=x+3,⑵2y2+3y-1=0,⑶x+y=5,⑷2x+1,⑸32x=3,⑹0.3x+2=23x三、做一做,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主要掌握其检验的格式。

例: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x -3=2x -8的解?1.x =5 2.x =-2(具体过程略)四、随堂练习课本P104练习1、2题.五、小结1.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利用方程来解决。

2.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六、作业课本P 105习题4.1A 组第1、2、3题. 补充题:一、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3x 2-2x =4; 2.x =5; 3.x 3=2x -1; 4.2x +3y =0; 5.x -3=1y; 6.4x =5y . 二、检验下列各小题括号里数是不是它们前面的方程的解.1.x =10-4x (x =1,x =2); 2.x(x +1)=12 (x =3,x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4.1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方程模型的重要性,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正确理解方程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模型1.(出示投影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的电视机包装盒,它的底面宽为1米,长为1.2米,且包装盒的表面积为6.8平方米,求这个电视机包装盒的高。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分析:设包装盒的高为x米,用代数式表示这六个长方形面积的和为(2x+2.4x+2.4)平方米,而我们已知这个包装盒的表面积为6.8平方米,依题意得:2x+2.4x+2.4=6.82.投影课本P103的插图并提问:铅笔多少钱1枝?学生活动:分析等量关系,尝试列出如问题1一样的式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到:4x+(x+4)=10-23.引入方程概念.⑴在等式2x+2.4x+2.4=6.8中,2,2.4,6.8叫已知数,字母x表示的数叫未知数。

⑵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如:x+5=8,x-2y=6,3x+2y=120中,x、y都是未知数,这些等式都是方程。

⑶像问题1和问题2那样,把所要求的量用字母x(或y等)表示,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这叫作建立方程模型。

二、议一议,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展示出上述列出的方程:2x+2.4x+2.4=6.8;4x+(x+4)=10-2.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以上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得出以上方程的特点是:⑴方程中不含分母或分母中不含未知数;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⑶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4.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5.学生活动: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如果是,指出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⑴5x-3=x+3,⑵2y2+3y-1=0,⑶x+y=5,⑷2x+1,⑸32x=3,⑹0.3x+2=23x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共同评析。

三、做一做,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例: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x-3=2x-8的解? 1.x=5 2.x=-2师生共同分析:解:1.把x=5代入方程左右两边.左边=5-3=2,右边=2×5-8=2左边=右边所以x=5是方程x-3=2x-8的解。

2.把x=-2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左边=-2-3=-5,右边=2×(-2)-8=-12.左边≠右边所以x=-2不是方程x-3=2x-8的解。

四、随堂练习课本P104练习1、2题.五、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1.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利用方程来解决。

2.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六、作业课本P 105习题4.1A 组第1、2、3题.补充题:一、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3x 2-2x =4; 2.x =5; 3.x 3=2x -1; 4.2x +3y =0; 5.x -3=1y; 6.4x =5y . 二、检验下列各小题括号里数是不是它们前面的方程的解.1.x =10-4x (x =1,x =2); 2.x(x +1)=12 (x =3,x =-4)。

三、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我今年45岁,经过几年你们的年龄正好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2.某班分成两个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若要将第一组人数调为第二组人数的一半,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第一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一)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2.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1.(出示投影1).⑴(一)班的学生人数等于(二)班的学生人数,现在每班增加2名学生,那么(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如果每班减少了3名学生,那么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⑵如果甲筐米的重量=乙筐米的重量,现在把甲、乙两筐的米分别倒出一半,那么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吗?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⑴(一)班与(二)班无论是每班增加2名学生还是每班减少3个学生,两个班的人数还相等;⑵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2.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出示投影2)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同一个不是0的式子),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如果a=b,那么a±c=b±c,ac=bc,ad=bd(d≠0).3.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明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想一想,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1.(出示投影3).(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用绳子量井深,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绳子4尺;把绳子4折来量,井外余绳子1尺,于是量井人说:“我知道这口井有多深了”。

你能算出这口井的深度吗?师生共同分析:若设井深为x尺,将绳子3折量井,则绳长可表示为3(x+4);将绳子4折量井,则绳长表示为4(x+1),而绳子的长度没有变,所以4(x+1)=3(x+4)即:4x+4=3x+12如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呢?2.学生活动:回答以下问题.⑴从4x+4=3x+12能不能得到4x+4-3x=3x+12-3x呢?为什么?⑵从x+4=12能不能得到x+4-4=12-4呢?为什么?3.师生互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这个方程.4.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x=8是否为方程4x+4=3x+12的解。

三、议一议,运用移项法解方程1.出示上例中根据等式性质1对方程两边的变形.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变形,你发现什么?与同伴交流.学生回答: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移到另一边.教师指出:这种变形叫移项,强调:移项要变号,不管从左边移到右或从右边移到左边,只要“移”就得“变”。

2.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解方程:⑴2x=x+3;⑵3x-1=40+2x.学生活动:学生尝试运用移项法则解这两个方程.教师活动:①在学生解答时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②指定1名同学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③解完后另请两位同学对这两个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四、随堂练习课本P 109练习第1、2题.五、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1.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2.利用等式可以解一元一次方程.3.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更简便.六、作业1.课本P18习题4.2A 组第l 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判断题.1.如果x =y ,那么x +15=y +152.如果a =b ,那么a -32=b -32 3.如果a -7=b -7,那么a =b4.如果6x =10y ,那么2x =5y 5.如果x 3=y 2,那么2x =3y二、解下列方程.1.x -12=34; 2.x -15=7; 3.23x -7=5; 4.12=13+2x 。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2.学会形如ax =b 的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形如ax =b 的方程的解法。

难点: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系数时,不要改变符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方程模型解方程1.(出示投影1).某实验中学举行田径运动会,初一年级甲班和丙班参加的人数的和是乙班参加的人数的3倍,甲班有40人参加,乙班参加的人数比丙班参加的人数少10人,你能算出乙班参加校运会的人数吗?教师活动:⑴让学生观察这个问题情境,弄清题意;⑵你能列出方程吗?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与同伴交流.教师活动: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交流.⑵明晰:设乙班参加校运会的人数为x ,那么,丙班参加的人数就是(x +10)人,根据“甲班参加的人数+丙班参加的人数=乙班参加的人数的3倍”得:3x =40+3x +10移项得3x -x =50即2x =50.2.利用等式性质2解这个方程.教师提问:从2x =50能不能得到x 2=502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交流,解完这个方程,检验这个数值是否为原方程的解。

3.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的概念.⑴教师指出:在上例中,通过移项、化简后,方程变成了形如ax =b(a 、b 为已知数,且a ≠0)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⑵形如ax =b 的方程的解法就是利用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就得到它的解是x =b a(a ≠0). 二、做一做,解方程(出示投影2)解方程: 1.11x -2=8x -8 2、14x =-12x +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此题.说明:⑴应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往往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⑵第二个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如:先移项或先方程两边同乘以4,再移项.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都予以肯定.⑶请两名学生口头对两个方程的解进行检验.三、随堂练习课本P 112练习第1、2题.四、小结方程ax =b(a ≠0)的解为x =b a。

五、作业1.课本P 118习题4.2A 组第2、3题.2.补充题:一、解方程.1.-2x +6=7x ; 2.38x +2=56x ; 3.4x =ax -2(a ≠4). 二、解答题.1.若关于x 的方程kx =6的解是自然数,求k 的值.2.已知x =12是关于x 的方程25x +a =1-3ax 的解,求a 的值.1.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方程模型.2.能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难点: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况,引入课题1.(出示投影1).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栽1棵,并且每2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5.5米栽一棵,则树苗正好用完.你能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吗?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师活动:师生共同分析,设原有树苗x 棵,如果每隔5米栽一棵,则路长为5(x +21-1);如果每隔5.5米栽一棵,则路长为5.5(x -1),由于路长相等.所以5(x +21-1)=5.5(x -1)即5(x +20)=5.5(x -1)2.怎样解所列的方程.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尝试解这个方程.教师活动:⑴引导学生分析:解这个带有括号的方程,只要去括号就可以运用移项法则解;⑵回顾去括号法则;⑶提醒学生注意: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⑷板书解的全过程.二、师生互动,解方程1.学生活动:解方程(12x -5)-(13x -2)=x . 2.教师活动:⑴鼓励学生独立完成;⑵组织学生交流评析;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括号时要变号,用分配律去括号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且不要搞错符号.移项要变号.⑷请同学们用口算检验.3.解方程-2(x -1)=4.⑴让学生独立解这个方程.⑵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⑶板书:两种不同的解法.解法一:去括号,得 -2x +2=4移项,得 -2x =4-2化简,得 -2x =2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1解法二: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1=-2移项,得x =-2+1即x =-14.学生活动:观察上述两种解方程的方法,说出它们的区别,并与同伴交流.教师让学生自己大胆说出看法,比较这两种解法,发现解法二更简便.三、随堂练习课本P115练习第1、2题.四、小结本节课还是进一步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出示投影2)1.解有括号的方程一般先去括号,再应用移项法则求解.2.去括号时不要犯漏乘的错误及符号错误.3.移项要变号.4.可根据方程形式灵活安排步骤.五、作业1.课本P118习题4.2A 组第7题.2.补充题:一、解方程.1.5(x +8)-5=6(2x -7); 2.40-5(3x -7)=-4(x +17);3.3(x -7)-2[9-4(2-x)]=22.二、解答题.1.若某数与1的差的2倍比某数与1的和大3,求此数.2.在公式a n=a1+(n-1)d中,已知a1=2,d=3,a n=20,求n的值.第四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四)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方程模型1.(出示投影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学生活动:观察问题情境,弄清题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师活动:⑴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⑵引导学生分析,建立方程模型.师生共同分析:⑴题中的等量关系是:甲完成的工作量+乙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⑵设工作总量为1,剩下的工作两人合做需x 天完成,则115(x +1)+112(x +4)=1. 2.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115 (x +1)+112(x +4)=1? ⑴鼓励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⑵巡视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⑶给出两种不同的解法.解法一:去括号,得115x +115+112x +412=1 移项,得:115x +112x =1-115-412化简,得:320x =35两边同除以320,得x =4. 解法二:去分母,得4(x +1)+5(x +4)=60去括号,得4x +4+5x +20=60移项,得标准形式:9x =36方程两边同除以9,得x =4.⑷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得出解法二更简便.明晰:去分母是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乘以各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二、做一做,体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学生活动:解方程:x -103=x -642.教师活动:⑴鼓励学生独立解这个方程;⑵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方程含有分母,只要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各项同乘以3和4的最小公倍数12,即可把分母去掉.⑶提醒学生注意:①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当分子有多项时,去分母后,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加上括号,这时的分数线有双层意义,一方面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括号.⑷板书解的全过程,规范步骤.解:去分母,得x -103×12=x -64×12 4(x -10)=3(x -6)去括号,得4x -40=3x -18移项,得 4x -3x =-18+40化简.得 x =22.三、想一想,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的步骤1.提出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的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