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文档]
《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1000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苏幕遮》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2)分析《苏幕遮》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3)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训练学生的文学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对文学中人物命运和悲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苏幕遮》三、教学方法1.小组探究法:结合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结构和情节。
2.演讲法:让学生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探讨作品的主题和反讽手法。
3.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名篇,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一下《苏幕遮》的扉页功德匾,以及《广夏后集》的序言和《苏幕遮》的前言对于作品的传承和评价的作用。
2.学习课文(40分钟)(1)小组探究组成小组,每组分别选取一至两个问题进行探究:①苏辙是谁?他的创作特点是什么?②苏幕遮是什么故事?故事情节如何展开?③苏幕遮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2)讲述文学反讽手法讲授文学反讽手法,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虚实相生”、“虚实交错”,把握作品的反讽意义。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分别分析作品中苏幕遮、陈妙常、宋霞渐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悲剧意味。
3.收尾(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人的启示和提高。
收集学生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帮助学生归纳分析。
五、教学重点1.分析《苏幕遮》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2.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六、教学难点1.诠释作品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2.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20697_苏幕遮周邦彦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
周邦彦的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 象。同时,他的词风清新自然,不刻意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8
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文学价值
《苏幕遮》作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内容上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该词以景寄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脱俗的意境之中,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怀 念和留恋。
艺术特色
周邦彦的词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苏幕遮》一词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内心世界 的深入挖掘,创造了一个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同时,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得词作 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024/1/25
9
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苏幕遮》与周邦彦的其他作品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善于运用自 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不同之处则在于《苏幕遮》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表 现。
25
感谢与致谢
感谢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信任,为本次公开课的成功举办 提供了有力保障。
感谢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课堂上展现出了良好 的学习状态和成果。
感谢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在备课过程中给予了宝贵的 意见和建议。
感谢评委们的认真评审和肯定,为本次公开课画上了圆 满的句号。
2024/1/25
26
THANKS FOR WATCHING
2024/1/25
14
04 教学过程与互动
2024/1/25
15
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
引用经典诗句,激发学生对苏 幕遮和周邦彦的兴趣。
2024/1/25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时刻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而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苏幕遮》这篇经典文学作品时,如何设计优秀的公开课教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领悟作品精神,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熟悉《苏幕遮》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重点讲述《苏幕遮》的背景故事和主要情节;突出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强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苏幕遮》的兴趣,引入课堂话题;2.正文阐释:由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苏幕遮》,分析作品结构、描写手法、主旨等内容;3.情感体会: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延伸和深层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共鸣;4.思辨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题材讨论,引导学生展开对作品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5.总结点评: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3.课堂讨论: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促进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见解;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思考题目,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苏幕遮》这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介绍本教案是针对苏幕遮公开课的一等奖教案设计。
苏幕遮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这堂公开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苏幕遮,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苏幕遮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及其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了解。
2. 技能与实践:通过参与苏幕遮剧情的表演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和理解苏幕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欣赏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 苏幕遮的背景和特点2. 苏幕遮故事情节3. 人物形象及其塑造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苏幕遮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呈现: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历史地位及传承情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辨析:分析苏幕遮故事的情节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主线和支线,掌握其中的亮点和难点。
4. 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苏幕遮剧情的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舞台表演的乐趣,并展示他们对苏幕遮的理解。
5. 探究:组织学生讨论苏幕遮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思考戏曲中的形象塑造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6. 整合:通过讲解和讨论,将苏幕遮中的不同元素进行整合,形成对苏幕遮的整体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苏幕遮的经典片段,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苏幕遮的了解程度。
2. 呈现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历史地位及传承情况,让学生明白苏幕遮的重要性。
3. 辨析解读苏幕遮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中的主线和支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亮点和难点。
4. 表演分组进行苏幕遮剧情的表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苏幕遮的理解。
5. 探究组织学生讨论苏幕遮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思考形象塑造对故事的影响,引导学生对角色特点的深度理解。
6. 整合通过讲解和讨论,将苏幕遮中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对苏幕遮的整体认识。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篇中国古典名篇,苏轼的《苏幕遮》常常被用来教学。
在人教版的高二选修中,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课文之一。
如何为学生设计一节有趣且有收获的《苏幕遮》教学课程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理解《苏幕遮》的主要内容,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字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剖析文本,撰写相关的文学评论或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1. 庖丁解牛式的阐释。
2. 突出作者的文学艺术性。
3. 了解宋代文学特点,理解宋代士人的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剖析《苏幕遮》。
2. 分析《苏幕遮》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夸张和比喻等。
3. 了解《苏幕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畅谈对其中内容的感悟。
教学方法:1. 阅读课: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的细节和文学技法。
2. 讲解课:对文章结构和文学技法进行剖析,解读文章中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3. 讨论课: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提问,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思考,让学生学以致用。
4. 作业课:设计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剖析文章,整理思路,撰写文学评论或读后感。
教学手段:1. PPT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详细解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视频讲解: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文学技法。
3.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苏幕遮》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代表之一,作为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高中选修课程中,《苏幕遮》也是一个必修的文学作品,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幕遮》,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
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苏幕遮》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理解《苏幕遮》的结构和主题。
(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式。
(3)分析《苏幕遮》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其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技巧。
(4)探究《苏幕遮》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苏幕遮》的阅读与分析。
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首先,教师应该对《苏幕遮》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从作者、时代、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诞生的背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情节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苏幕遮》的情节发展是层层递进的,令人阅读时难以放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苏幕遮》中情节发展的技巧,探讨作者如何安排情节,为学生提供深度分析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接着,教师应该对《苏幕遮》中的主题进行详细讲解,并从文化、哲学、思想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找到与自身类似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由于文言文较为复杂,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会遇到些许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理解词法、句法等基本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文学素养。
(完整word版)《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教案祥云一中孟园园一、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之思忧愁风荷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见景生情)抒情思乡之愁伤感风荷出水欣喜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简介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燎(liáo) 溽(rù) 侵(qīn) 窥(kuī) 楫(jí) 浦(pǔ)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3、请同学示范朗读。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6篇)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苏幕遮范仲淹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幕遮范仲淹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
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
3、鉴赏词中的佳句。
教学重点:1、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
教学难点:全词抒情结构的把握和写景抒情技巧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长亭送别》导人二、作者简介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召拜枢密副使,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即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邓州、杭州、青州。
卒溢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词仅存五首。
三、背景解说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
然而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
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
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
这首词抒写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然而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词所少有。
四、赏析(教师布置赏析作业,课上交流点评)参考示例:(一)上阕写壮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碧云天,黄叶地两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
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枫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与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接连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文昌中学庄彩云教学目标:赏荷品情,解读荷韵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4、掌握荷花这个古典意象的多重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印象之荷:1、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不同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不同的情趣,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含苞待放的荷花,停留的蜻蜓,展现初夏小池的生命力;还有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的盛开写六月西湖的美景;再比如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颂莲之高洁;还有《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写活了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写活了秀美的江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邦彦的咏荷名作-------- 《苏幕遮》,这里的荷花又有什么样的情趣?二、诵读感知学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先来读一读。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明确字音, 疏通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
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
相忆:就是忆相,“相”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
)三、赏荷品情在本词中,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1、齐读一遍,在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荷花?试用形容词来描述。
2、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什么样季节的荷塘?3、朗读指导,齐读一遍。
u “燎沉香,消澹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U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U “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亭亭玉立的感觉。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苏幕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词的背景介绍、词的翻译、词意的理解、词的欣赏和词的背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幕遮》的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词的翻译和理解,使学生掌握词的基本意思。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苏幕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夏天的图画引入,让学生描述图画中的景象,引出《苏幕遮》的主题。
2. 介绍作者: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翻译词句:逐句翻译《苏幕遮》,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4. 理解意境:分析《苏幕遮》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欣赏词作:让学生欣赏《苏幕遮》的韵律美,体会词的魅力。
6. 背诵练习: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苏幕遮》。
7. 实践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夏天的图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苏幕遮》2. 王之涣3. 夏天的景象4. 意境美5. 韵律美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夏天的图画。
答案:夏天的图画:炎炎烈日下,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农民们辛勤地劳作,远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2. 题目:背诵《苏幕遮》。
答案:《苏幕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苏幕遮》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良好,但在表达自己感受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体会另一种意境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幕遮》2. 详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苏幕遮》的背景介绍、词的翻译、词意的理解、词的欣赏和词的背诵。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此诵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相关情况,理解本词内容,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荷花的图片配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三、初读感知(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美,生读,教师范读。
)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四、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学生完成)上片写夏日早晨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的美景。
下片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五、合作探究鉴赏手法(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拨提升)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1分)词人在室外见到了摇曳生姿的“风荷”,引发了词人的思乡感情。
(2分)感情抒发得自然真切,不漏痕迹。
(1分)【教师拓展】触景生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探究词见景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探讨讲解,感受意境之美与思乡之情,补充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交流探讨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词人笔下的荷之神韵和思乡之情;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理解词人思乡之情的浓郁。
【教学难点】探究体会见景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体味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学作品热衷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思乡,成了大多数人的书写。
我们学过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诗词呢?学生作答: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2.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5.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6.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8.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9.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10.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词有一个共同点:由眼前所见之实景,引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落日风帆,明月浮云,夕阳夜雨……凡可入诗者皆可以寄托思乡的伤和怨,也就是见景生情,虚实结合。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周邦彦的《苏幕遮》。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和咏物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苏幕遮》优秀教案
《苏幕遮》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中描绘的景物特点,感受其意境之美。
3、学习并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4、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词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其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思乡之情,你们会想到哪些诗句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词——范仲淹的《苏幕遮》。
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思乡之苦。
2、作者及背景介绍范仲淹(989 年 8 月 29 日-1052 年 5 月 20 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戍边期间所作。
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研读词句,理解内容(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蓝天白云、黄叶满地、秋波荡漾、烟雾迷蒙的画面)“碧云天,黄叶地”这一对比鲜明的色彩,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氛围)(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几句中“山映斜阳天接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夕阳映照着山峦,水天相接,一望无际)“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中,“芳草”有什么象征意义?(象征着词人的思乡之情,它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斜阳之外的远方)(3)“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教案祥云一中孟园园一、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之思忧愁风荷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见景生情)抒情思乡之愁伤感风荷出水欣喜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简介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燎(liáo) 溽(rù) 侵(qīn) 窥(kuī) 楫(jí) 浦(pǔ)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3、请同学示范朗读。
[设计说明]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板书)[设计说明]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五、内容赏析(一)赏析上阕1、“燎沉香,消溽暑”。
此句描述了室内的活动。
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又潮又闷,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的暑气。
人的心情也是沉闷的。
——燎香消暑(板书)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词人听到了清脆的鸟叫声,叽叽喳喳,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
——鸟雀呼晴(板书)问题:此句中“呼”和“窥”两个字有何妙处?明确:呼: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作者信步走到户外。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
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
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有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风荷出水(板书)[设计说明]疏通句意,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4、问题探究(语言品味)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这两句词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精于炼字。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
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
“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对词的语言进行赏析,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5、上片小结上阕所写的景中词人选取了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等意象描绘出了: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出水三幅画面,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6、诵读指导:词的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
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
“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应重读,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7、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上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指导诵读,“吟咏诗韵”。
(二)赏析下阕1、“故乡遥,何日去?”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那里有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够回去呢?2、“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我的家在南方,可是我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词人的乡愁很浓,可语出淡然,这愁绪便如薄雾轻烟。
作者为钱塘人,久客京华的羁旅之思,伴着浓浓的乡愁溢于言表。
(板书)3、“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在这五月的季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非常想念你们,我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
[设计说明]结合注释,疏通句意,引导学生理解词作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问题探究: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明确】:从故乡的朋友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的《月夜》用设想妻子思念自己而儿女不懂思念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念远方的妻与子的复杂感情。
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全词主旨和作者写作特色,联系课外知识,比较阅读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5、下片小结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全词以如梦似幻的乡愁乡梦结束,余韵袅袅。
6、诵读指导:词的下阕抒发思乡之情,格调轻柔,语速要慢,“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作者思乡的伤感与愁绪。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7、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下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指导诵读,“吟咏诗韵”。
六、思考探究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明确】情与景的关系:见景生情。
(板书)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
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体会词中作者情感,整体把握词的内容,突出教学难点。
七、全词总结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周词中少数的例外。
全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八、拓展延伸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
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荷花来比喻自己美好高洁的节操。
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历代文人咏荷词举不胜举,但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看似信手勾勒的几笔,却令人叹为观止,成为独步词坛的经典之作。
)[设计说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回顾所学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知识积累。
九、布置作业1、背诵《苏幕遮》2、阅读赏析“宋代咏荷词两首”(课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