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森最新成果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S引言新制度经济学发轫于罗纳德·科斯的两篇宏文,《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

前者成为后来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开端。

后者将外部性问题引入新古典经济学,并开创了产权经济学,与企业理论相结合后又有了企业的所有权治理结构理论。

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与这一系列理论联系不甚密切的是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斯·托马斯。

本文拟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早期经典文献做一梳理。

试图厘清新制度经济学早期关注的问题的探索过程及其脉络。

、交易费用与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最核心、最具原创性的概念就是交易费用。

通过它,新制度经济学将经济学从完美的经典物理的世界带回了有摩擦力的现实世界。

新制度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不论是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理论,产权理论,还是宪政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都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

这一概念如此重要,但到目前为止,交易费用仍没有统一的定义,每个经济学家根据他研究的主题,以便于说明问题,采取了各不相同的定义。

科斯的在《企业的性质》(1937)中首先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他指的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也即发现价格的成本,具体包括谈判费用和签约费用。

肯尼思·阿罗(1969)给交易成本下的定义是“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巴泽尔则认为是“产权换手的成本”。

张五常在《企业的契约性质》(1983)中对科斯的交易费用做了极大地拓展,他认为发现价格的成本包括了信息费用,考核费用,谈判费用和签约费用,而且交易成本并不等于发现价格的成本,除此之外,他将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也纳入了交易成本范畴。

在文章的结尾处,张五常这样写道:“沿着科斯的思路贯穿着这些转变,我强调了发现价格的费用,包括信息费用、考核费用和谈判费用。

但这些费用发生变化时,不同的契约就产生了。

我并不主张价格决定就是关系到契约或组织形式的所有选择的那种唯一的交易费用。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人 认 知 能力 的假 设 , 属 于 排 除 非 理 性 和 无 理 性 以 后 ,
不 同于 强 理 性 ( 即新 古 典范 式 收 益 最 大 化 的假 设 ) 和
弱 理 性 ( 即有 机 理 性 [ o r g a n i C r a t i o n a l it y 〕 , 演 化 经 济
学 的理 性假设 ) 的中等 理性 , 预示 着行 为人意 图实现
业 ” 和 “ 市 场 ” 两 种 极 端 ( oP l a r ) 的 治 理 结 构 生 产 成 本 和治 理成本 差异 的模 型 分 析 , 以 及 不 同治 理 结 构 属
性 的考察 , 威廉姆 森 阐 释 了作 为一 种 治 理结 构 的企
业 的 边 界 ( f i r m a s a g o v e r n a n e e )
的科 学 纲 领 , 完全 理 性 是 新古 典 范 式 的硬 核 部分 修 ,
改 这 个假 定 意 味着 对新 古典 范 式 硬 核 的 冲击 。 由于
威 廉 姆森 的假 定 动 摇 了 新 古 典范 式 的 硬 核 , 使 其 不
得 不抛弃新古典范 式 惯 用 的边 际替 代 分 析 , 而改 用
三角 ” ) , 威廉 姆森 同样 选 择 “ 交 易 ” 作 为经 济 分 析 的
基本单 位 , 并 将交易 界定 为“ 产 品或 服务 在技术 可 分
界面之 间 的转移”
( W illia m s o n
,
198 5 ,
.
p
1) 。
但是,
“ 除 非 能 将影 响 交 易 费 用 的各 种 因 素确 定 下 来 , 否 则
se , 1 98 8 ) 。 上 世 纪 70 年 代 以 来 , 威 廉 姆 森 所 做 的 工 作 则 是在 制度环境 确定 的前 提 下 , 研 究包 括企 业 (科 层 ) 、 市场 和混合组 织在 内的治理 结构 的 相对效 率与 治理模 式选择 , 努 力 将“ 科斯 梦 想 ” 向现实 推 进 。 如

企业信任与信誉研究文献综述及启示

企业信任与信誉研究文献综述及启示

经济学视野下的信任研究把信任从社会现象 中分离 出来 ,
信誉是一种行为选择 ,信誉的选择是自然的结果 ;但从经 济学角度出发 , 信誉是由于当事人计算了长期的利益 ,在 长期反复的博弈过程中,守信收益大于守信成本 ,信誉才 可能 建立 和维护 ,信誉 还是一 种能力 的体 现 ,如果 企业 有 建立信誉的动机和意愿但没有能力履约 ,信誉是无法建 立;实际上信誉还要依赖于第三方的评价 ,只有结果对另
部 条件 的配合 ,国外成 熟 市场 的理 论 可以借鉴 ,但我 们 的研 究和 实践 需要 基 于我 国特定 的竞 争环 境 、产权 背景 以及 企业
文化的特 点进行 。
[ 关键词 ]信任 ;信誉 ;文 献综述 [ 图分 类号 ] F7 中 24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编 号 ]10 — 42 (0 1 2 00 — 4 文 05 63 2 1 )3 — 0 8 0 以上对信 任 、信誉 的概念 作 了基本 的界定 ,对它们 之 间的逻 辑进行 梳理 如下 :当企业 间 的信任关 系通 过某些 形 式建立 后并得 到交 易方 的认 同 ,在 它们 的经济交 往 的范 围 内就有了信誉 ,企业信誉的建立提 高了企业 的信用能力 ( 主要包括 商业 信 用 和 银 行 信 用 ) ,郑 也 夫 在 《 任 论 》 信 中说 :“ 实和 信用 属于 被 观察 者 的属 性 ,而 相信 和信 任 诚 属 于主体 ” ,总之 ,信 誉在 经 济 活动 中具体 运 用可 以通过 信用 的形 式 ,信 誉 是 信 任 的集 中化 ,是 广 泛 的信 任 ,信 任 、信誉 、信用 构成 了一个递 进 的体系 。
业信誉 是一 个企业 过去 一切行 为及 结果 的合成表 现 ,这 些
2 世 纪 7 年代 ,主流 经 济学 开始 关 注信 任 问 题 ,此 0 O 时 ,经济 学家 多是从 新古 典经济 学 的理性选 择 出发 ,认 为 信任 实 际上是人 们为 了规避 风 险 、减少 交易成 本 的一种 理 性计 算 ,其 中最 有 代 表 性 的 是 Ar (95 ,他 的 观 点 r w 17 ) o 认 为 ,信 任是 经济交 换 的有 效润 滑剂 ,他强 调 :世 界上 很 多经济落后的现象可以通过缺少相互信任来解释④ 。传统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进行深入的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奥利弗·威廉姆森提出并发展。

该理论对交易成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行为、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介绍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接着分析该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和应用,最后对该理论进行评价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述评,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经济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二、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围绕交易成本的存在原因、交易成本对经济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组织设计和管理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展开。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有限理性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无法完全预测和评估所有可能的结果和影响,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交易成本的产生。

而机会主义行为则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可能采取欺骗、违约等不利于其他主体的行为,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威廉姆森进一步指出,交易成本对经济组织的选择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交易类型和情境下,经济组织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来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在资产专用性较高、交易频率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采取内部组织的方式,通过一体化管理来降低交易成本;而在资产专用性较低、交易频率较小的情况下,市场交易可能更加有效。

威廉姆森还提出了“治理结构三部曲”理论,即根据交易的不同特点,经济组织应依次选择市场治理、三方治理和双边治理等不同的治理结构。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威廉姆森强调了组织设计和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交易的特性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带来的问题。

组织管理也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协调,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读书笔记

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读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交易组织和制度的研究综述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交易中有关经济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以及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的交易组织的规模变动和边界确定,交易制度和结构的最优选择等(Coase,1937,1969williamson,1975;North,1990)。

从而围绕其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构建起整个理论体系。

对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交易、交易组织和制度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在这三个方面展开。

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科斯看来,“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他强调经济学研究必须指向现实世界。

诺思将新制度经济学界定为“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诺思认为需要在制度变迁中对现实世界进行理解和研究。

柯武刚和史漫飞则具体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以及这些规则和规则集的实施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还与制度如何在经济环境的变迁中演化有关。

简而言之,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

”’这些论述都是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包括个体的经济活动和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科斯所说,与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的理论研究不同,新制度经济学的鲜明特征应该体现在,它研究来自于现实世界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运用主流经济学方法去分析制度的产生和变动,从而揭示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对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分析,科斯(Coas。

,1960)在《社会成本问题》中阐述了对财产权利进行界定的经济意义,从而说明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

德姆塞茨、斯蒂格勒和波斯纳等人(nemsetz,1965;stigler,1965;Posner,一972)对自然垄断问题进行了产权分析,认为进行竞争性投标,可以将对市场提供服务的权利赋予最高出价者,疏解自然垄断带来社会福利损失的问题。

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摘要:规模经济问题在整个经济学发展历程中都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

关于企业规模经济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深化人们对很多行业基本属性的认识,在实践上可以直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文章对企业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希望能够通过全面的综述加深对规模经济的理解。

关键词:企业规模经济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052-0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也都在欣欣向荣地发展。

然而,在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我们很难说出究竟是小企业经营更加灵活,“船小好调头”更具有优势;还是竞争中,大企业在成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占有主动权。

企业究竟会不会由于扩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因此,作者将国内外学者关于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希望通过相关文献的综述,深化人们对规模经济问题的认识,为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公司规模选择的决策上提供参考意见。

一、古典学者对规模经济问题的探讨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业为例阐述了分工的意义,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提高效率的原因,这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他认为通过社会分工会增加熟练程度、节约劳动转换的时间以及改进工具,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既定的资源基础上增加社会的财富。

同时,分工的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广狭程度的限制,这就是著名的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因此,如何扩大市场规模也就成了增加分工,增加财富的问题所在。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48)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他在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继承了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并且从节约生产成本的角度论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

他认为,大规模的生产给事业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大,以致经济生活任何部门的小经济也不能经受得住与大经济的竞争。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治理结构管理结构论文摘要:现综迷当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论述,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定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1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初建立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形成的,它始于1600年、1602年英国和荷兰的特许贸易公司。

当时的这些特许公司已具有现代公司的模糊特征—资本形成公司资本,人人均可取得公司的资本股票,投资者可在交易所自由买卖股票,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经营制度。

在这些特许贸易公司中,因众多股东无法介人公司的经营,故形成了股票所有权与管理公司控制权的分离,而因此产生“治理问题”,即如何建立一套使经营者对股东负责任的机制,如何确保公司经营者的行动准确地反映股东的期望。

早期的特许贸易公司所确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日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当时并未能够很好地解决许贸易公司的治理问题,因为这种公司中并无行使股东权的机关—股东大会,即使少数公司中设有类似于股东大会的机构,也没有选举董事的权力。

二十世纪初,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公司业务的日益复杂,一方面,股东缺乏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和经营技能;另一方面,董事会需要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做出决策的必要权限,各国立法相应地缩减股东大会的职权,扩大董事会的权力。

以“股东本位”为基本理念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开始向“董事会中心主义”转变。

但当时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并没有脱离资本逻辑,只不过更适合大规模的、股份分散化的、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高度分离的现代公司的需求。

2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概念是从国外引人的,相应的英文单词是:"CorporateGovernance"。

西方有学者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委托董事,使之具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公司业务的一种制度,它是以责任为基础的。

1985年,英国《公司法》把公司治理描述为由董事会、股东和审计员三方构成的制度。

应用文-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

应用文-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威廉姆森交易费用学理论述评一、概述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简称TCE)从萌芽到完善已经走过近80年时间,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是从交易契约视角,研究如何选择交易治理体制以使交易费用最小化。

其基本假设是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自我约束,因而当间交易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易费用并有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

交易组织及其治理体制应依据交易基本特征来加以选择,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并阻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比较正统经济学,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选择了更切合实际的假设、能更好解释广泛存在于交换中的经济学现象,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得到了经济学界大量的、有力的实证研究支持,并被广泛于经济现象研究当中。

威廉姆森教授本人也因为在新制度经济学上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文将把视野聚集在微观的、交易契约的领域,从TCE理论的三个阶段,对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和评述。

二、理论发展阶段及特征Williamson在获得诺贝尔经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济学奖之后对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初步的阶段划分:首先是非正式阶段,从1930年代Coase提出公司自造或外包的选择问题以及交易成本的概念,到1960年代Coase和Arrow指出交易成本在标准的经济学研究中被忽视;其次是前形成阶段,是在1970年代,开始从契约或治理视角看待垂直一体化;再次是半形成阶段,定义了可选择治理模式的属性,并相应解决了选择性干预效率等疑问;1980年代早期实证研究迅速增长,企业治理与公共政策的应用也有快速增长。

综合考虑上述阶段划分以及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主要文献中理论观点建立发展的时间顺序,本文把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萌发阶段(1930s~1970s)。

本阶段为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核心概念、主要问题、初步思路。

契约理论的文献综述

契约理论的文献综述

契约理论的文献综述科斯开创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河,在他的理论中,他将企业理解为一种不同于标准的市场交易的契约。

在科斯之后人们对契约理论的研究按两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是委托-代理理论,其核心是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代理人“说真话”和“不偷懒”。

这个机制认为可以将所有的可以预见到的或然事件都涵盖在其中,是一个不需要再谈判的完全合同,因而这些理论也被称为“完全契约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为阿尔钦、莫里斯、格罗斯曼和张五常等。

第二个方向是威廉姆森和哈特等人提出的“不完全契约理论”。

而完全契约理论把参与博弈的各方当事人放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处理,把所有的交易和生产关系抽象为一种契约关系。

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假设中,在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完全理性的委托人总是可以设计一个最佳契约,该契约充分考虑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或然状态,并能够无成本的被第三方强制执行。

在完全契约理论下通常认为产权结构和权威是不重要的,因为通过契约安排总是可以实现最佳效果。

在完全契约理论下,虽然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在当事人能足够的理性预计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设计出恰当的合同,并且这些合同就算是不能得到自我执行,也能在第三方的干预下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就并没有触及契约的本质,即企业是凭借权威来配置资源的特殊组织。

同时我们无法知道企业的契约关系与其市场的契约有什么区别,我们也就无法知道哪些交易应该纳入到企业中,而哪些交易应该在市场中完成,即无法确定企业的边界,这些也是完全契约理论的不足之处。

在完全契约理论中假设当事人是完全理性的,这个假设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抨击,因为这个假设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预见到所有的情况,即使预见到了也不能把所有的条款都写入契约,因为这样做的成本过高,所以契约一定是不完全的。

这就发展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有两个分支:以威廉姆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派、以格罗斯曼和哈特为代表的产权理论学派。

产权理论文献综述

产权理论文献综述

产权制度理论文献综述产权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经济理论问题研究热点之一,为了理清产权理论的基本脉络需要对产权理论的核心要点加以综述。

一关于产权的定义及产权理论的概述关于产权的定义,可以从西方制度经济学和我国学者关于产权的界定两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西方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的定义。

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产权的定义为: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

阿尔钦指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适用的权利。

私有产权是对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分配。

菲吕博腾则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其次,我国学者关于产权的定义。

经济学家刘诗白认为:财产权简称产权,是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占有权。

经济学家于光远则认为:产权(财产权)也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与保护。

产权是社会认同的经济权利,包括所有权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的一系列权利。

它是界定各经济主体权、责、利的内容及边界的范畴,实质是人们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社会。

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的产权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明确性,专有性,可转让性,可操作性。

清晰的产权可以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指某项活动使得社会成本高于个体成本的情形,即某项事务或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因此而付出任何补偿)。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提出的“确定产权法”认为在协议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而在解决外部侵害问题时可以采用市场交易形式。

威廉姆森最新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威廉姆森最新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威廉姆森最新研究成果文献综述陈抒炀【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1【摘要】Since he won the Nobel Prize, Williamson focuses on the summary and perfect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view of three latest papers since 2010.%自获诺奖以来,威廉姆森着重于对交易成本经济学进行总结和完善,以及拓展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应用范围.以下将对威廉姆森自2010年以来的三篇最新论文中的观点提炼总结并做简单地评述.【总页数】3页(P156-158)【作者】陈抒炀【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相关文献】1.交易成本、行为选择与治理经济学——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学术贡献述评 [J], 陈宇峰;姜井勇2.交易成本、行为选择与治理经济学——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学术贡献述评 [J], 陈宇峰;姜井勇3.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的影响——基于威廉姆森假说与开放性假说的检验[J], 杨守云; 赵鑫; 王一乔4.对威廉姆森和克里普克的同情性辩护——兼评陈波教授新作《对话、交往、参与》[J], 徐敏5.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扩展的威廉姆森经济治理分析框架 [J], 冯兴元;鲍曙光;孙同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参考范本小企业理论研究综述尽管现代企业形式的诞生已有近两个世纪,在西方社会奉行大企业、大公司绝对先进论、优越论的国家也已绝迹,而且,小企业在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实证研究也早已显示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对小企业理论的研究都被认为是一个新的领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马歇尔之后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家们在构筑传统的理论大厦时只将企业看成是符合生产函数特征的“黑箱”,从而忽视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和结构。

另一方面,在制度学派的学者们发现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之后,又将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大企业上,以至于发育大企业的温床——小企业反而受到理论家们的冷落。

即使一部分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要真正做到“经济学者注意的是整个经济制度的作用,而不是任何一个集团的要求”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以至于他们所得出的研究成果都带有明显的缺陷。

例如:德裔英国学者舒马赫(E.F.Schumacher)在他的名著《小的是美好的》中也仅仅着重强调了大规模组织存在三方面的缺点。

一是浪费自然资源。

二是滋长官僚主义,对效率与生产力构成威胁。

他用事例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产品生产周期拉长,占用资金大大增多,劳动分工过细使得每人只能负责极细小的工作而无法发挥主动性,而且组织机构僵化,运转不灵。

三是大规模生产不讲人性,是不能解决世界上穷人的问题的,也就是不能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

可见舒马赫也仅仅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方法和答案。

卡尔松(Carsson,B.)从新技术发展对企业规模的影响入手进行研究,认为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即平均成本曲线向左移动,这只能表明与以往的情况相比,在中小企业中出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但他无法说明新技术发明之前小企业早已存在的现状。

阿科斯(Acs,Z.J.)用技术轨道的转移来解释小企业的兴起,他认为在世纪之交,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技术时代,市场的停滞和传统产业的萎缩使大企业面临重重困难。

世代交叠模型理论发展与应用——一个文献综述

世代交叠模型理论发展与应用——一个文献综述

世代交叠模型理论发展与应用——一个文献综述孟望生【摘要】世代交叠模型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框架;该模型自产生以来,不断被研究者修改和拓展,衍生出许多新形式的同时;其分析领域也得到极大的拓展.然而,对该模型产生、发展以及分析领域的梳理文献非常鲜见.鉴于此,文章以世代交叠模型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对该模型的各种衍生形式及分析领域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评论,提出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154-156,160)【关键词】世代交叠模型;经济增长;养老保险金;政府财政收支【作者】孟望生【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5;F061.2世代交叠模型产生于为探究经济增长问题而构建的相关模型。

增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围绕这一问题产生的新增长理论主要关注两个基本点:一是经济增长的动因,即某一经济体(一国或一地区)实现长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二是增长差异的形成原因,即一定时期内不同的经济体之间存在增长差异的原因[1]。

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早期学者们开始了对经济系统的提炼,并且发展和构建了最初的经济增长模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Solow-Swan model)。

正是这两个为反映经济增长而建立的早期模型,开启了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尤其是索洛-斯旺模型,更是变成了现代所有有关经济增长研究的出发点。

索洛-斯旺模型假定:劳动和资本是经济体中仅有的两种生产要素,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经济中的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型生产函数,要素的边际报酬存在递减效应;且经济中的劳动力增长率(用n表示)、技术进步率(用g表示)、储蓄率(用s表示)均为外生常量。

基于这些假定,索洛-斯旺模型得出基本结论:经济均衡时,资本和产出的增长率均为n+g,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则均为g。

如何写综述

如何写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转)来源:林艺的日志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

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

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

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

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

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

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

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

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

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本文概述交易费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交易过程中成本产生的学科,自其诞生以来,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更是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分析。

本文旨在全面回顾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进行深入评价,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学科发展脉络。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核心概念和研究范畴。

接着,我们将分析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探讨该书在交易费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现状,包括其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我们将展望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其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环境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面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学科发展脉络,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过去交易费用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

然而,真正使该领域崭露头角的,是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

科斯在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企业存在的原因。

他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包括搜寻信息、谈判、签约等费用,而企业的出现正是为了节约这些交易费用。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经济学中企业与市场的二分法,为后来的交易费用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在科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交易费用经济学。

他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交易费用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降低交易费用。

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的书

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的书

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的书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而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中,有一位被誉为大师级人物的学者,他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威廉姆森教授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代表作品《经济机制的制度分析》(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是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经济机制的制度分析》一书通过对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企业内部及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对经济机制的制度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

威廉姆森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观点,强调了制度和组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他认为,交易费用是影响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选择的关键因素,而制度和组织的作用则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在这本书中,威廉姆森教授提出了“交易成本”、“交易费用”、“边界成本”等重要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企业内部和市场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非市场机制(企业内部组织)相对于市场机制更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内部组织会成为更优选的经济机制。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组织结构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书中,威廉姆森教授还就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与协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与协调取决于其内部组织结构和市场机制,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在企业间合作与协调中的重要影响。

同时,他还强调了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促进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基于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现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外,威廉姆森教授在书中还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梳理。

他倡导并运用了制度分析方法,将市场经济运行视为一种通过制度和组织进行协调和监管的动态过程。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一、交易成本的含义1937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

他认为,企业的存在是由于“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这一代价就是交易成本。

在1960 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明确使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指出,“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订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等等。

这些工作通常是要花费成本的"。

在科斯看来,交易成本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项目:(1)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

价格是不确定的,要将其转化为已知,进行市场交易的当事人必须付出代价.(2)谈判和签约的成本。

因为交易人之间常会发生纠纷、冲突,这就需要讨价还价,签订和履行合约。

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3)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或成本)。

例如签订长期契约时面临的更大不确定性,在以后解决交易细节问题时需要花费的成本。

在科斯之后,众多学者对交易成本的概念进行了自己的理解。

肯尼斯•阿罗最先使用“交易成本”这一术语,他将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它包括信息成本和排他性成本;设计公共政策并执行的成本。

奥利佛•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

他认为交易成本就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威廉姆森将合同方法作为分析交易最基本的方法,把交易成本划分为合同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事后”交易成本。

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一项协议的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倘若为了纠正事后的偏离而做出双边努力,由此而引起讨价还价成本;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带来的成本;确保各种承诺得以实施的保证成本。

同时威廉姆森还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他特别强调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种因素。

按照威廉姆森的见解,倘若上述三个因素不是同时存在的话,交易成本就不会存在.张五常从一般意义上定义交易成本,他认为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他还将交易成本的概念扩展至“制度成本”,其中“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订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1观点简述1.1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回顾自科斯提出交易成本这个概念以来,威廉姆森进一步将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到经济分析中,并研究了交易单位的内涵。

他认为新古典理论把企业看成是将投入转化成产出的黑箱是不完善的,这忽略了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考察,也没有对交易成本展开研究。

但要从交易成本为零的理想境界回到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世界将面临以下问题:①在打开“黑盒子”的公司和市场组织内,交易成本到处可见。

其中有些交易成本能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不足以证明它们足够大到有研究的价值。

②交易成本只有当显示出不同的治理模式,才具有比较制度的意义。

③交易成本需被嵌入在一个概念性的框架中,用于证明预先设定的假定。

随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考察:不可能根据企业规模的限制来实施选择性干预;坚持根据可行的解决办法而实施的补救措施可能导致重大的公共政策的后果;可信的承诺是一个在扩大的范围内从贸易中可预测到的相互受益的概念;扩大的测试在于是否产生可以连续运用的简单模型的问题。

1.2交易成本分析威廉姆森认为交易的特点是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和契约的不完备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当资产中专用性程度较高时,转换服务供应商的损失会很大,完全转型的损失更为严重;当项目越复杂时,越有可能内生性地选择完整的契约。

当资产的专用性增加,或当契约更完整时,市场层次的相对利益将增加,最佳奖励的作用将越来越弱。

在特定资产方面有重大投资的交易,将受益于统一和协调的适应作为实施层次。

因此,更大的资产专用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增加了适应的预期成本。

威廉姆森用图形做了进一步阐释,当契约不完备并且预期受到相应干扰时,资产专用性低的交易由市场完成,资产专用性高的交易由层级来完成,如图1所示:威廉姆森着重强调了契约视角的重要性,这是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结合之处,他特别关注事前一致激励的作用和治理结构的关系。

契约关系分为事前有效激励和事后治理,而交易成本经济学尤其侧重于事后治理,强调未来相互受益的实现和做出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承诺。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不同于新古典主义,将其主要的重点放在价格和产量,供应和需求,通过经济组织来审查契约治理和交易分析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将法律、经济学、组织结合起来研究契约关系的治理具有启发性,交易成本经济学未来将面临一个有趣的挑战。

对于如何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产权理论都进行了研究,但两者研究的内容并非完全相同:①产权理论更关注特定资产的投资的事前高效激励问题,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强调事后适应组织的问题。

②产权理论探索交易费用在某些方面为零的承包成本以及无限承包成本所带来的后果,产权理论的范式假定团队的决定与如何做任务和如何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有关系,不能以不惜任何代价的被指定;交易成本经济学关注的是随着交易变化的可衡量尺度,强调把不同种类的交易与不同的治理结构相匹配。

③产权理论将资产的所有权作为关键变量,并认为所有权决定了资产的剩余权利;交易成本经济学更关注资产的专有性和契约的完备性对企业的影响。

1.3模型设计威廉姆森设计了一个模型以阐明治理和激励机制之间的互补性,这个模型能帮助阐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该模型适用于连续生产过程,不完备的契约等条件下。

1.3.1模型假定买家在一个交易中得到的效用v>0;资产专用性σ∈[0,1],且σ越大,表明资产专用性越大;契约的完整性τ∈[0,1],表示契约充分满足事后需求的概率;生产商的生产成本c>0;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函数C (e ,G ),其中e ≥0,契约治理模式G ∈{M ,H};生产商提供产品的机会成本是凸函数y (e );适应成本k (z,G )>0。

1.3.2模型分析①生产商的努力在市场治理中更有效,即鄣c (e ,M )/鄣e<鄣c (e ,H )/鄣e ≤0。

如何生产或适应生产的决定过程可以———————————————————————作者简介:陈抒炀(1990-),男,浙江绍兴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威廉姆森最新研究成果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f Williamson's Latest Research Results陈抒炀CHEN Shu-yang(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Hu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Trade ,Changsha 410079,China )摘要:自获诺奖以来,威廉姆森着重于对交易成本经济学进行总结和完善,以及拓展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应用范围。

以下将对威廉姆森自2010年以来的三篇最新论文中的观点提炼总结并做简单地评述。

Abstract:Since he won the Nobel Prize,Williamson focuses on the summary and perfect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and expand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he paper presents the view of three latest papers since 2010.关键词:交易成本;纵向一体化;市场营销学;产权Key words:transaction cost ;vertical integration ;market marketing ;property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56-03·156·Value Engineering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但生产商由于缺乏自主性使得努力的效果低下。

②对于所有z,在所有层级结构中适应成本更低,即k (z,M)>k(z,H)。

在层级结构中,界面协调的控制已超越适应过程,这将降低强加在生产商上的适应成本。

③当激励机制较弱时,适应成本更低,即鄣k(z,G)/鄣z> 0。

强度更低的激励具有众所周知的适应性优势。

如果生产商承受更少的损失,那么他将从需要适应的购买者手中获得的收益更少。

④在层级结构中,通过削弱激励机制来降低适应成本更有效,即鄣k(z,H)/鄣z>鄣k(z,M)/鄣z>0。

适用能产生额外的费用,但生产商并没有获得和失去额外的租金。

1.3.3模型结论生产商的目标是:max(u(e;z,G),e≥0)=F-z*c(e,G)-y(e)生产商的剩余是:max(u(z,G;τ,σ),G∈{H,M},z∈(0,1))=v-c(e*(z,G),G)-y(e*(z,G))-σ(1-τ)*k(z,G)当行政控制是在生产和适应之间分配,并且生产和适应不能被分开用于选择性干预时,随着资产的特异性增加(即σ增加),或当契约更不完备(交易更为复杂,即τ减小),层级结构对市场的相对利益增加,激励机制变得越来越弱。

这个模型重点关注连续生产过程,除了现货市场外,所有的契约在不同程度上是不完整的,其中前者是负责双边依赖,后者创建适应需要;在双方都是独立或发生扰动的情况下,契约是不足的,这就需要通过重新谈判来调整;效率是以节约交易成本方式用治理结构来创造的。

1.4交易成本经济学应用1.4.1纵向一体化的应用威廉姆森认为要将交易成本经济学应用于纵向一体化,必须采用如下步骤:第一步,修改现有概念。

人并非是完美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且人具有损人利己的本性,因而自主性适应和调整适应是有区别的。

第二步,采用新的分析方法。

交易必须成为分析的基本单位,不同交易具有不同的维度,分析时要加以辨明,治理结构的特征也要描述。

第三步,关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应用。

广泛多样的应用已经使得交易成本经济学变得更加有影响力,任何出现的问题或可以重新考虑的问题,都可以用交易成本经济学加以解释。

因而,交易成本经济学不仅应用于产业组织领域内,而且还应用于劳工,公共金融,比较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改革等领域。

1.4.2市场营销学的应用威廉姆森认为人的投机行为源于人追求私利的欲望,此类行为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这有力的解释了市场营销学中的投机问题。

如果营销人员追求收益最大化,信息倒卖赚得的收入可能大大超过将信息反馈给企业的报酬。

因此,企业会重点关注营销人员的行为,除提供优厚的报酬之外,在契约中也要对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比如规定营销人员不得再在同行业其他企业中担任相同的职务。

交易成本经济学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应用是纵向一体化,市场准入,工业采购,配送和渠道管理,以及销售团队的控制等。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主要价值是为市场营销学中契约交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分析框架。

而与此同时,市场营销学也是在最前沿的测试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并提供实践意义。

虽然交易成本经济学在市场营销学领域最广为人知的应用是治理模式的经典问题和与纵向一体化有关的问题。

然而当前,交易成本经济学还能用来帮助解决市场营销学中如何有效激励销售人员的问题,某些产品商标中的知识产权的问题,电子行业中“克隆产品”发放免版税许可证的问题。

在所有这些问题中,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仅仅停留在交易单位和治理结构并且强调维护特定资产以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

交易维度中最重要的是资产专用性程度,而市场营销学中营销职能所用的专用性资产往往很难界定,只要是能吸引客户的手段就能成为专用性资产。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交易成本与信息收集、谈判、监督管理等成本密切关联。

2观点评述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丰富了交易成本的内涵,开拓了研究的新视角,对学术界影响巨大。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为研究产权理论打下基础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交易成本的描述和测量,对于如何低成本的明晰产权具有理论价值。

产权理论是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以降低市场机制运行的费用,也即交易成本。

产权理论中的科斯三大定律的前提条件中就有对交易费用为零或非零的假设。

此外,研究产权的分类、属性和功能也都与交易成本密切相关,事实上,产权之所以具有这些特性,都受交易成本的约束。

当交易成本很大时,任何对产权的研究,都是没用的。

2.2对企业纵向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威廉姆森对纵向一体化的研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能通过纵向一体化扩大生产,减少交易成本,获取规模经济,但这仅仅在一定范围之内。

此外,企业还能通过纵向一体化来控制价值链的上下游环节,有利于产销的稳定,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但是这仅在企业结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

如果企业盲目的纵向一体化,那可能导致机构膨胀,虽然减少了买卖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但却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监督和激励员工的难度上升;也可能造成企业运营效率的低下,内部矛盾重重,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无法协调;企业还可能面临由于日常开支过大,资金周转困难,以致出现债务违约情况,影响了信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