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韩国信用卡遭遇两次金融危机
韩国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韩国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一、90年代初期以来的第一轮金融开放——不当的金融开放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韩国金融部门主要由政府控制,中央银行是政府政策的工具。
直到80年代初期,多数银行仍然是国有,资本流动受到严格管制。
尽管80年代初期,银行进行了私有化改革,但是到90年代,外国银行业务仍然非常有限,一些国外开发性或政策性贷款只是国家执行产业战略计划的低成本的融资工具,国外贷款主要通过国有银行体系流入韩国。
银行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大量的政策性贷款不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而是为了提高产业投资水平、扩大出口和促进经济增长。
国家不仅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为银行提供国家信用。
在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下,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政府运用金融控制手段使储蓄和资本积累率最大化。
1965年实行的利率自由化使政府控制的银行中的储蓄额迅速增长,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也把非正规的场外证券市场的资金吸引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来,低成本的资金为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提供保障;其次,国家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产业部门、不同企业之间配置金融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企业集团的发展。
政府的优惠贷款是产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973年到1991年间平均占国内信贷的比例超过40%。
政府不仅向特定的企业和产业提供低息贷款,而且对他们进行临时保护。
在外部总需求大量减少时,政府能够使充足的信贷以较低的利率流向财务上脆弱但结构完善的公司。
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控制使得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促成了大企业集团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资本积累。
80年代末,美国给韩国施压,就金融开放开始双边谈判。
其他外部力量包括七国集团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都在积极推动韩国开放金融市场。
从国内看,自由经济和自由市场的理念也逐步占了上风。
自从90年代第一任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金泳三上台以来,韩国施政战略由保护国内产业体系转向促进经济的全球化,韩国的金融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两次经济危机中的韩国经济及其对策
2011年第7期山东社会科学No.7总第191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1两次经济危机中的韩国经济及其对策宋平朱美荣(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摘要]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都对韩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而韩国存在于金融体制、经济结构、政府政策、汇率制度等多方面的积弊是韩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重要诱因。
受到两次经济危机巨大冲击的韩国经济,令韩国政府痛定思痛,重新审视造就“汉江奇迹”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危机后韩国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其政府在金融危机治理方面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密不可分。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韩国经济;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7-0105-05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都对韩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而韩国存在于金融体制、经济结构、政府政策、汇率制度等多方面的积弊是韩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重要诱因。
在应对经济危机时,韩国政府采取的改革金融市场、调整经济结构等系列应对政策,对于经济危机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两次经济危机中的韩国经济(一)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经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韩国经济基本是稳定增长的,表现为财政收入稳定增加、中央财政略有盈余、外债负担较轻、通货膨胀率较低。
1994年,韩国中央财政盈余相当于GNP的0.3%,对外债务占GNP的15.3%;1984—1994年间,韩国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6.8%。
①1995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0076美元,超过了人均万美元大关。
1997年7月,发端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相继卷入经济危机。
短短的几周内,大量资本从上述国家流出,汇率崩溃,金融机构倒闭,股市一落千丈,国内产出急剧下降。
为了规避危机,当时的韩国政府采取了主动降低汇率的政策,但最终仍然没能逃脱危机的厄运。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危机是指由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的经济现象,通常表现为经济大规模的衰退和金融机构倒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经历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即2024年的次贷危机和2024年的新冠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
这两次金融危机具有相似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风险外溢、资本过度流动和金融监管不力等方面。
首先,金融自由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逐步放弃对金融市场的控制,鼓励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政策。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高利润的动力增强,过度放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此外,金融自由化也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高度融资杠杆化,使得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杠杆资本,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危机的风险。
其次,风险外溢也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金融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会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系统中。
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普遍采用了高度关联、高度杠杆的经营模式,使得金融风险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导和扩大。
当金融风险无法控制时,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资本过度流动也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往往会寻求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
在两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通过降低利率和放宽金融监管来吸引外国投资,导致国内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等短期高回报的领域。
当这些资金撤离时,就会对金融市场和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
最后,金融监管不力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两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并且对金融市场的违规行为采取了过于宽松的态度。
此外,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故意隐瞒负面信息,虚报财务数据,使得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这导致了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扩大。
总之,金融危机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金融自由化、风险外溢、资本过度流动和金融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韩国多次金融危机的历史发展轨迹
韩国多次金融危机的历史发展轨迹韩国作为一个重要的亚洲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韩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下面将从历史发展轨迹的角度,探讨韩国多次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影响。
第一次韩国金融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韩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
然而,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1987年,韩国实施了民主化改革,市场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也加快了。
在新的经济模式下,韩国的银行业陆续遭遇问题,一些重要的商业银行陷入了资本不足和坏账风险的境地。
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银行业放贷不适当、盲目追逐高收益和过度膨胀。
1988年到1991年间,韩国的四家商业银行接连破产,整个金融体系严重崩溃。
第二次韩国金融危机在第一次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银行业进行了改革和重建。
到了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再次出现高速增长,这种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内需的相互推动。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问题,比如货币过度贬值、公司负债规模过大和财务状况不健康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恶化了韩国经济形势,韩国货币贬值、资本外流,整个国家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韩国政府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并启动了银行重建计划。
由于重建计划的实施,韩国银行业全部或部分国有化,一些垃圾贷款被清理,整个银行业得到了重建。
第三次韩国金融危机在第二次金融危机后,韩国一直致力于银行系统和财政部门改革。
然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时,韩国经济再次受到了影响。
经济增长率减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韩国股市大幅下跌。
此外,韩国的一些企业也因为过度依赖外部融资,而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扩散中受到了冲击。
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紧急银行支援计划和减税政策,以缓解危机。
结论尽管韩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采取了重大措施,包括改善金融监管、推出新的金融法规和加强财政政策等,但韩国经济仍然时刻面临着不稳定和风险。
走在抗击金融危机前列的韩国
走在抗击金融危机前列的韩国作者:詹小洪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0期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国克服金融危机,走出了困境,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人们借鉴。
解读1颇为靓丽的成绩单2008年9月以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金融危机向全球迅速蔓延。
在亚洲,韩国首当其冲,一度经济全面拉起红灯:1.汇率急挫。
韩元与美元的汇率由2007年10月底的905∶1下跌到2008年10月29日的1427∶1,韩元贬值57%。
2.股市暴跌。
韩国股票(KOSPI)指数2007年10月末处最高端2064点,2008年10月底967点,跌去53%。
3.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韩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极高,出口向来是韩国经济的发动机。
往年韩国经济增长的90%依靠出口,连续十几年维持了国际贸易顺差。
而2008年头10个月有8个月处于逆差状态。
共逆差134亿美元。
4.外资大逃亡。
1992年,韩国股市才对外国资本开放。
自从2001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在韩国股市比重一直在30%以上。
2003年10月突破40%,2004年4月达到44%高峰后,开始逐年回落,并屡次跌破30%的马其诺心理防线。
2008年以来10个月里,外资在韩国股市抛售了40万亿韩元(合近400亿美元)。
5.韩国外汇储备急剧减少。
2008年前10个月减少了500亿美元,其中仅10月份就减少274亿美元。
2008年10月,韩国外汇储备只相当于2005年底的水平,刚满2000亿美元。
那时,欧美主流报刊频频刊文唱衰韩国经济,称其为“正在沉没的韩国”,预测韩国将为“亚洲版的冰岛”,将面临第二次金融危机,难逃国家破产命运。
然而韩国毕竟经历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在面对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并没有被唱衰,反而率先走出危机。
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多数为负增长时,韩国达到了0.2%的正增长率。
2010年,韩国经济继续高歌猛进,交出了一张相当抢眼的成绩单: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1%,为2002年后韩国经济最高的增长率。
金融危机下的韩国金融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系不可避免地 受到外来冲击。韩 国政府在每次金 融危机爆发之后 ,都不断地反 思现有的规 则,积极推
进 民 主化 、 市场 化 和 制度 化 的 改革 ,避 免 重 蹈 历 史覆 辙 ,其 改 革 经 验 无疑 对我 国金 融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借鉴作用。
[ 关键 词 ]韩国 金融危机 借贷文化 金融监管
% 本成果 受到 中国人民大学 “ 8 ” 工程 “ 95 中国经济研究哲学社会科 学创新基地” 的支持 。 3源自 9融业 的全面 市场化 。
金融危 机使韩 国金 融体 系 的弱点暴 露无 遗 。在 I F的要求 下 ,韩 国进 行 了金 融 机构 的改 革 , M 让资 不抵债 而 又无法挽 救 的金 融 机 构退 出市 场 ;将 金 融 机 构 的呆 账 划 转 给 资产 管 理 公 司 。19 98 年 2月韩 国政府 根据 与 I MF签订 的协 议 ,要求 所有 商业 银行 自行检 查 ,如果 资 本低 于 8 的巴塞 %
专门用于关闭或解救陷于困境的银行 以及用于处置其呆账。 通过关闭、合并和清算 ,金融机构数量有所下降 ,金融业 的集 中度提高 了。从 19 年 1 98 月
到 20 02年 l ,韩 国 的银 行数 量从 3 少到 l ,证 券公 司 由 3 2月 3减 9家 3家增 加 到 4 5家 ,信 托投 资
尔标 准 ,必须在 4月底 前提 交资 产注入 的 “自我 改进 计 划 ” ,并 将此 作 为保 有 银行 执 照 和获 取公 积金 援助 的前 提条件 。政 府通过 发行储 蓄 保 险基 金 债券 和动 用其他 财政 资源 购买公 积 金 为银 行 业 的改革提 供必 要 的经 费 。19 9 8年初 经 国会 讨 论 通过 ,韩 国政 府 筹 集 了 6 4万 亿 韩 元 的公 共基 金 ,
韩国政府重组银行体系的实践
韩国政府重组银行体系的实践近年来,不良债权问题已成为韩国金融机构的沉重负担,巨大的不良债权数额严重威胁着韩国整个经济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国内外对韩国经济的信心。
严峻的形势以及日本政府因银行重组政策失误和犹豫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的前车之鉴,使韩国政府深刻意识到迅速解决韩国银行不良债权的重要性,接受了国际社会对韩国金融援助的前提条件,从1997年底开始,对韩国银行体系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和重组,并已初见成效。
一、韩国银行业不良债权积淀厚重,政策失误和经营体制不善是主要原因韩国银行体系主要由政府分别持有多数和少数股权的全国性和专业银行为主导,全国性的和专业银行的占总资产银行体系的85%,存款总额的90%,贷款总额将近占85%。
韩国银行体系的明显特点是政府的干预作用十分突出。
60年代,政府强调加速工业化,对银行贷款进行直接干预,许多贷款以优惠的条件和利率流向执行政府产业政策的特定行业和大集团。
政府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而忽视了信用质量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又规定韩国银行以一定比例对商业银行的这类贷款予以再贴现,导致货币流通量膨胀,信用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没有对贷款项目进行评估、筛选的观念,也不具备这样做的能力和动力。
银行的唯一职责就是执行政府旨意,丝毫没有风险意识。
加上金融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松懈,信息披露没有透明度,使韩国银行体系运营带有相当多的不良隐患。
此外政府的利率政策对银行体系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韩国政府对利率实行管制,使银行的利润率较低,”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准则鼓励银行大量增加贷款,并依靠集团企业的联营公司交叉担保。
由于缺乏审慎的管理规范,使韩国银行的资本水平较国际公认水平低许多。
这期间,韩国的经济虽呈高速发展之势,但已产生了大量的资产泡沫,投资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内外债负担沉重,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债权,也潜伏了银行体系的危机。
8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对银行业进行非国有化改革,但由于政府缺乏明确的目标、强有力的领导和前后一致的规划,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非但未见降低,反而更增加了。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杨焕棉(经济与管理学院09电子商务)2012年5月29日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两次金融危机都给了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产生原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亚洲各国的股市、汇市进行疯狂投机。
以泰国为首的一些亚洲经济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冲击,主动下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7月2日,泰国首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主要表现形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1、国际投机者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贬值。
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的真实情况
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的真实情况看完电影研究了一下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的真实情况。
韩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自己作死,不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韩国来说真的是金融改革的重大契机,是一次涅槃重生。
金融危机之前,韩国的金融机构都由政府控制(和中国一样),韩国企业都是资本驱动型,是依靠大量投资来进行竞争。
韩国政府让银行给企业大量贷款(也和中国一样)。
政企合一,天下无敌,韩国用钱堆出了三星、现代、LG这些巨无霸,在国际市场横行无忌。
这时遇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注重资本忽略了技术,一个是受到美国的贸易战冲击(还是和中国一样)。
为了弥补技术缺陷,韩国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和机械设备,因此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贸易战之后韩国对美国也产生了大量贸易逆差。
这为外汇储备下降趋势埋下伏笔。
另外,韩国人还喜欢赚快钱,大量资金进入了房地产和股市进行投机。
为了提高利润,企业只好从银行借更多的钱,而银行的外债也很高,外债总额1100亿美元,银行外债700多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300亿美元,相当于资不抵债,所以韩国在国际上很难借到钱了。
国内企业投资不善,还不起钱,银行坏账不断累积。
这时不少大型企业开始破产倒闭,包括影片中提到的韩宝集团,受牵连的银行也岌岌可危。
金融危机开始降临。
简单的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乱放贷,而不是影片中说的汇票质押贷款。
还有一点:金融危机最怕恐慌,如果真像影片中代表正义的金惠秀那样公布国家即将破产,那么所有人都会抛售韩币,汇率一泻千里,情况更不可收拾。
韩国接受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国家提供协助。
对于严重财政赤字的国家,基金可能提出资金援助,甚至协助管理国家财政。
受援助国需要进行改革。
具体参照华盛顿共识)550亿美元援助后,开始按照IMF的建议进行改革。
让不符合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其出台必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影响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
浅析金融危机下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
浅析金融危机下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金融危机对信用卡业务产生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金融危机期间,信用卡业务风险增加,信用卡逾期率上升,部分信用卡客户无法还款,信用卡透支及不良贷款增加,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
如何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下信用卡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成为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期间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金融危机对信用卡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产生了以下几个影响:1. 信用卡逾期率上升: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裁员潮、经济活动萎缩期间,信用卡客户的偿还能力减弱,信用卡逾期率上升。
2. 不良贷款增加:在金融危机时期,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
经济下行周期、失业率上升、消费信心下降,导致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攀升。
3. 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在金融危机期间,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信用卡资产减值准备金增加,信用卡资产质量下滑。
二、金融危机下信用卡的风险金融危机时期,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用风险:金融危机时期,信用卡客户的信用状况可能出现恶化,逾期率上升,信用风险增加。
2. 流动性风险:金融危机时期,信用卡客户的贷款违约风险增加,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导致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增加。
3. 市场风险:在金融危机时期,市场经济低迷,信用卡资产减值,信用卡市场风险增加。
4. 操作风险: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风险增加,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增加。
三、金融危机下信用卡风险防范措施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与防范:1. 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信用卡客户风险评估模型,加强信用卡客户的风险控制。
2. 优化信用卡产品设计:金融机构应审慎设计信用卡产品,合理设定信用卡额度,防止信用卡客户过度使用信用卡,减少信用风险。
3. 加强催收与呆账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逾期信用卡账户的催收力度,提高逾期信用卡账户的回收率,有效防范不良贷款风险。
4. 完善信用卡资产质量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信用卡资产减值预备金的计提,完善信用卡资产质量管理,有效防范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韩国信用卡危机对我国信用卡发展的启示
韩国信用卡危机对我国信用卡发展的启示一、韩国信用卡危机1.韩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近年来,由于韩国经济的停滞不前,消费者债务拖欠问题立即暴露出来。
2003年9 月底,债务拖欠比率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1.2%。
其中,友利(Woori)信用卡公司债务拖欠比率最高,达到26.42%。
据统计,韩国拖欠债务超过90 天的信用卡持卡人已经占到韩国劳动人口的16%。
债务拖欠比率急升使韩国的信用卡公司全部在2003 年发生了流动性危机,其中LG 信用卡公司最为严重。
2003 年11 月21 日,该公司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而被迫向持卡人停止了现金预付业务,11 月23 日,该公司获得了8 家债权人2 万亿韩元贷款的紧急援助,而得以避免宣布破产。
2.韩国信用卡危机的主要成因韩国信用卡曾经经历了1999~2001年非常辉煌的发展时期,信用卡的使用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发卡量超过1 亿张。
15 岁以上的韩国人平均使用4 张不同的信用卡,拥有10 张信用卡的人数也已超过23 万,而美国人则平均只有2张。
2001 年韩国信用卡的使用金额为445 兆韩元,比2000 年增加了88%。
以韩国有2200 多万经济活动人口计算,每人使用信用卡花的钱大约为2000 万韩元(约合16000 美元),尽管这里包括法人卡使用的金额,但数字已经相当可观。
而信用卡公司当年纯利润总额达到了24870 亿韩元,韩国独立信用卡借贷机构(如三星、LG 等)的资本回报率达到52%,韩国因此曾被认为是使用信用卡最好的国家之一。
然而恰恰是这几年的“表面繁荣”埋下了危机的隐患。
(1)政府鼓励信用卡消费,以此刺激内需是诱因。
信用卡市场的暴涨和信贷市场的混乱与韩国政府近乎强制的推动手段是分不开的。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刚结束的时候,政府鼓励消费者贷款,以此刺激经济,给危机重重的制造业提供发展机会。
1999 年韩国信用卡业务曾出现下滑迹象。
有的商店为了加强资金的周转,拒收信用卡,有的商店明码标示两种价格,用现金买东西明显便宜。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摘要:分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
关键词:经融危机;原因一、危机回顾1.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泰铢的暴跌,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荡,危机向纵深发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发达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2.美国金融危机2007年7月随着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大幅下降,紧接着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
至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影响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异同点3.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解释,余永定(2007)以泰国为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
他认为,泰国本国货币相对于日元的大幅升值,工资增长迅速和资本流入对非贸易价格的抬高等原因使泰国的对外出口大幅下滑。
面对着泰国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国际投资者对泰国失去信心,外资大规模撤离,而泰国则采取了灵活性的汇率政策,大量动用外汇储备,与国际资本相搏,死保泰铢,导致外汇储备耗尽,造成了泰国的金融危机。
刘遵义认为,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的不足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他将一段时间内(例如六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到期的外债数量和外商的的证券投资三项之和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称为LL比例,如果LL比例较高,则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如在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泰国短期外债还没加上进口的需求就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而在1997年,韩国的LL比例超过500%,也就是说韩国能撤离的外资是外汇储备的5倍以上。
Frederic S.Miskin(1999)认为,东亚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取向使得金融机构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产生了大量非理性放贷,非理性放贷行为导致金融机构承担了过多风险。
浅析金融危机下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
浅析金融危机下信用卡的风险及防范
金融危机对信用卡业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信用卡的风险。
本文将从信用卡风
险的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金融危机导致信用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金融危机会导致公司倒闭、失
业率上升等问题,使得信用卡持卡人的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信用卡拖欠风险。
金融危机期间,金融体系流动性严重不足,银行无法顺利获得融资,进而降低了信用卡业
务的发展空间,增加了信用卡的流动性风险。
金融危机还导致信用机构信誉降低,信用卡
市场的恶化也会影响信用卡的资金流动和交易正常运作。
为了防范信用卡风险,银行和信用卡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风险管理。
银
行和信用卡机构应加强对信用卡申请人的资信评估,通过合理的授信额度设定和招募风险
管理部门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监督等,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内部人员滥用职权和违规行为。
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保险体系来降低风险,例如购买信用保险和追求多样化的
投资策略,以减少单一的风险来源。
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
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信用卡风险。
金融危机对信用卡业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信用卡的风险。
为了防范信用卡风险,银行和信用卡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合适的保险体系,并与其他金
融机构积极合作。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信用卡风险。
韩国信用卡危机及处理始末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外汇
页码: 39-39页
主题词: 信用卡公司 韩国 消费信贷业务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刺激内需 信用卡部 高储蓄率
摘要:1999年,刚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韩国迫切需要通过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因此大力鼓励促进消费信贷。
而在金融危机中积累了大量企业坏账的银行,也迫切希望通过消费信贷业务来增加利润。
于是,韩国各大银行的信用卡部和独立信用卡公司纷纷设立。
一向以高储蓄率闻名的韩国民众迅速卷入借款消费的热潮。
韩国信用卡业的启示
• Many people would be pushed onto the verge of personal insolvency • 许多人将被推至破产边缘。
Number of people with more than 4 cards 持卡数量超过4张的人数: Number of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 持卡人总数: Population of Korea 韩国总人口 :
4.6 10.3 million 22.8 million about 45 million
8
Credit Card Industry in Korea
Countermoves of Regulators
监管层的应对措施
9
Credit Card Industry in Korea
◇ To intervene or not to intervene? 是干预还是放任其发展?
(numbers are during or as of end of 2002) (2002年内或年末数据)
• Total use of credit card 信用卡使用总量: Cash advance service 预支服务 : GDP of Korea 韩国国内生产总值 :
U$ 519 billion U$ 298billion U$ 547billion
• Number of cards per economically active person • 持卡人人均持有信用卡数 :
7
Credit Card Industry in Korea
韩国资产负债表衰退与破刚兑
韩国资产负债表衰退与破刚兑编者按:近期国内信用事件频发,企业盈利下滑、银行惜贷,市场对打破刚兑预期上升。
对比海外经验,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也曾出现过国家信用兜底,为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但随着风险累积,国家信用背书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打破刚兑能很好地释放风险,特别是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
韩国为典型例子,在较长的发展阶段企业享受政府的信用背书。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共经历四次危机,其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几乎摧毁其金融体系。
那么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进行了哪些“蜕变”、原因是什么?在经历“97蜕变”后,韩国债券市场为何迎来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本文以韩国为例,分析危机中政府信用背书与资产负债表衰退如何?以及打破刚兑后经济的发展态势,以供我国参考。
第一次危机:国家为“出口导向产业政策”信用背书危机前,国家信用背书、金融资源集中为出口战略服务。
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第一、增长第一、出口第一”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成为国策,商业银行收归国有,国家信用和金融资源服务于出口战略。
1961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怀抱着建立繁荣国家的梦想开启了经济振兴之旅,实施以“经济第一、增长第一、出口第一”为目标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地为出口企业融资,韩国政府主要做了三个重大决定:(1)把商业银行收归国有,利率进行管制,通过提高利率将私人部门的资金吸引至银行。
个人储蓄与GDP比值由20世纪60年代的1%~2%提升至20世纪70年代的7%,全国总储蓄比率从14%提升至23.1%(图1)。
(2)政府操纵汇率,以促进韩国出口。
战后的韩国为了在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韩国在1964年之前实行了严格的外汇管制,包括进口配额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
1965年朴正熙上台后,开始实施“单一浮动汇率制”,韩国央行通过发行“外汇交易证制度(foreign exchange certificate,FEC)”对外汇交易规模和汇率进行管制。
风险与利润并非同步——韩国信用卡危机深层透析
风险与利润并非同步——韩国信用卡危机深层透析
孙晓云;骆宁
【期刊名称】《数字财富》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去年的韩国信用卡危机,完全是韩国有关方面无视信用卡发展规律造成的(详情请参见《韩国信用卡“大跃进”始末》)。
几乎在风险控制的每个环节,相关部门都有“玩火”之嫌。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孙晓云;骆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46
【相关文献】
1.韩国信用卡危机对我国发展信用卡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J], 束斌;
2.韩国信用卡危机对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借鉴 [J], 王晨
3.韩国信用卡危机对我国发展信用卡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J], 束斌
4.论中国信用卡风险与风险管理——基于韩国信用卡危机的研究 [J], 赵杨
5.论中国信用卡风险与风险管理——基于韩国信用卡危机的研究 [J], 赵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货币贬值历史
韩国货币贬值历史引言韩国作为一个亚洲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其货币韩元的汇率一直备受关注。
汇率波动是国际金融市场中常见的现象,韩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韩元贬值的情况。
本文将对韩国货币贬值历史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货币贬值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亚洲多个经济体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韩国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韩国的外债相当庞大,外资的撤离导致了韩国货币韩元的大幅贬值。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韩国国内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韩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国内消费和投资水平相对较低。
外资的撤离加剧了韩国的国际收支压力,导致了韩国货币贬值。
政府干预汇市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货币贬值压力,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经济。
政府不惜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试图稳定韩元汇率,但这一做法并没有显著影响市场信心,韩元贬值依然持续进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韩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和出口大国,需求的下降导致了出口量减少,进而影响了韩国货币的汇率。
韩元贬值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同时与全球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
蒂姆雷戈事件蒂姆雷戈事件是韩国货币贬值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1998年,美国投资者蒂姆雷戈在韩国金融市场进行杠杆交易,放空韩元。
他预测韩国经济将陷入困境,韩元将大幅贬值。
随着市场对韩国经济的担忧不断加剧,韩元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疫情对韩国经济的影响2019年底至2020年初,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韩国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其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疫情导致出口下降,韩元面临了贬值压力。
结论韩国货币贬值是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从韩国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汇率贬值事件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国内经济结构的问题是导致韩国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车之鉴韩国信用卡遭遇两次金融危机韩国信用卡市场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走过危机后的韩国信用卡市场日趋成熟。
2008年末,韩国2400万中经济活动人口中持卡人为2249万,韩国信用卡市场已经饱和,市场份额趋于稳定。
新韩金融集团的银行和非银行收入比重各为52.2%、47.8%,新韩信用卡的纯利润占整个新韩金融集团的34%,这一直是韩国其他银行羡慕不已的合理业务组合。
新韩信用卡的市场份额为24%,排名第一;其次为国民银行,仅占14.1%。
在韩国,以信用卡中心的市场消费占支出的70%以上;而中国是以借记卡为中心的市场,且以存取款、转账为主业务。
虽然2008年亚洲包括韩国也没有幸免这次金融危机,但转身细数韩国发卡银行所取得的成绩,也许其过去的经历会给中国发卡银行提供一些借鉴。
中国信用卡真正领略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在“震源”泰国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迅猛席卷东亚,把“亚洲四小龙”纷纷打落凡间――韩国、台湾、香港和台湾饱受重大创伤,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卡银行也遭受了惨重打击。
虽然中国大陆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信用卡――广发人民币VISA信用卡在中国大陆是于1995年3月诞生的。
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信用卡历经13年的激进发展,中国信用卡也已经从无到有,其发卡量也于2008年突破1亿张。
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迅速扩大,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引发全球性的信贷紧缩,至此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刚从上次风暴中恢复过来的亚洲国家又没能幸免于难,再次成为金融危机的“牺牲品”。
然而在这次风暴中,中国信用卡市场却没有缺席,作为一个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国信用卡市场,中国发卡银行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且,各个发卡银行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和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虽然不能说“亡羊补牢”,但也不可以不说是“未为晚矣”。
如何平衡信用卡发行竞争和风险管理这天平的两端,也已经成为中国银监会和众多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头等问题。
与中国大陆相比,韩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相对较早。
从韩国第一张信用卡出现发展至今,韩国信用卡已经有40年的发展历史了,且已经步入了信用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成熟期。
韩国信用卡市场所经历的事故变化和中国大体相同,也许,这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有前车之鉴。
为此,我们应该先了解韩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备借鉴。
中韩两国发卡市场韩国1. 出现: 1969年~1986年“新世界”等韩国内大型百货商场开始以会员卡的形式发行信用卡。
银行虽然也有,但需求非常少。
2. 发展: 1987年~1998年为迎接1988年韩国汉城(现改名为首尔)奥运会,韩国政府大力培养信用卡业务。
1987年韩国制定信用卡业务法:LG、三星等企业背景的信用卡公司进入市场。
1998年韩国制定授信专门业务法,规范了信用卡、分期付款、金融租赁等业务。
3. 普及: 1999年~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韩国政府试图通过信用卡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用大规模的税款支援信用卡业务。
而且通过退税的方式鼓励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
危机等于机会。
当时大部分信用卡公司开始疯狂发卡,非理性竞争,忽视风险管理。
例如,当时处于排名第5的LG卡,一跃成为排名第一的信用卡公司。
快到2002年的时候,隐患开始显现。
如对大学生等信用度低的消费者无限量发卡,签订授信额度过高等做法产生了“信用不良者”,成为了社会问题。
4. 调整: 2003年~2004年无法还贷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市场发生了信用卡大乱,个人流动性危机爆发。
信用卡公司及政府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进行调整;消费者也得到惨痛的教训,用卡趋于理性。
5. 行业版图变化: 2005年~至今各大信用卡公司加强竞争力的确保,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兼并收购,逐渐步入稳定期――成熟期。
中国1. 导入发展期:1979年~1995年1979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外国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从此进入中国大陆。
1985年由中国银行广东珠海分行的“中银卡”是国内银行最早发行的信用卡。
1993年我国启动了以实现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为目标的“金卡工程”。
2.缓慢调整期:1995年~1999年1996年央行颁布《信用卡管理办法》,该法基本堵住了信用卡的信用功能,信用卡已基本不能信用消费了。
之后几年里,各行基本上都停止了发行信用卡,转而推广借记卡。
此段时期只有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在国内率先推出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
1999年出台了《银行卡管理办法》提出了贷记卡的概念及有关规定。
3.激烈竞争期:1999年~现在到2000年底,银行卡受理环境快速发展为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银联于2003年3月26日成立, 我国银行卡开始告别“割据时代”。
现在已进入了“信用卡大战”时期。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各发卡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扩大品牌影响力,大肆以奥运为概念狂发奥运信用卡。
奥运后,中国发卡银行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现在正处转型和产品深耕细作时期。
2008年底第一家外资银行东亚银行发行人民币信用卡,未来,中国信用卡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韩国信用卡:历经两次金融风暴“新韩国第一张信用卡出现于1969年,即早期的商店卡,世界”等国内大型百货商场开始以会员卡的形式发行信用卡。
从1987年至1998年,可以说韩国信用卡才真正发展起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刚结束的时候,即2000年,刚摆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阴影的韩国政府为了拉动内需,政府鼓励国民消费,以此刺激经济,给危机重重的制造业提供发展机会,通过刷卡退税等各种政策鼓励消费者使用信用卡。
这个时期的政府态度有点像中国目前的政府态度,即国务院出台了一些刺激内需和扩大信贷需求的10项一揽子政策,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把中国和韩国的发卡背景又拉近一步。
为了举办好奥运会,,两国政府都积极加大信用卡业务,加大受理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力支持信用卡的大力发展和使用。
当年韩国的信用卡发行量达5788万张,相当于以往3年的总和。
发卡机构千方百计扩大信用卡发放数量和范围,但也埋下了信用不良的祸根。
这种局面维持到2003年底,韩国消费者债务拖欠比率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11.2%,拖欠债务超过90天的信用卡持卡人已经占到韩国劳动人口的16%。
这段时期也就导致了2003年韩国金融历史上让人胆战心惊的“信用卡大乱”。
虽然信用卡市场的爆涨和信贷市场的混乱与韩国政府近乎强制的推动手段是分不开的,但是最主要还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和个人信用意识薄弱造成的,当然,韩国的那次“信用卡大乱”最终还是在国家的干涉下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平息解决的。
发展至今,韩国信用卡市场经过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洗礼,已经步入成熟发展期。
然而,不幸的是,迈入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韩国也没能幸免。
但是,当记者问到这次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哪次影响更大时,新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海洙行长说:“这次危机给韩国的影响显然没有上次大,因为现在的韩国信用卡市场环境跟10年前大不一样。
在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的规范化努力下,信用卡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能够经受住一定程度的内外部打击,不像当初发展不完善和不健全的初级市场比较脆弱,经受不住金融风暴的打击;而且韩国的信用卡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能够正确对待信用卡及个人信用,韩国也正在慢慢成为信用社会这些变化对信用卡发展都是有好处的,而且信用卡的健康发展也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韩国,20家信用卡发卡机构中有3家专业信用卡公司,比如:三星、现代和乐天。
在这20家信用卡发卡机构中只有新韩信用卡公司是独立法人, 其他公司都以其银行的信用卡事业部形式存在。
2007年10月1日新韩信用卡收购LG信用卡成为韩国最大、亚洲第一信用卡公司。
LG发迹于经济动荡之中,但也却丧命于自身的发卡膨胀背后的隐患之中。
目前中国法规不允许非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信用卡业务,所以新韩信用卡将于新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信用卡业务。
新韩银行于2008年4月正式在北京成立法人,目前正在积极申请个人人民币零售业务以及银行卡业务。
输入经验截止到2008年底,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借记卡的银行也只有四家――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而第五家发行人民币借记卡的外资银行也将于今年4月份花落韩国的友利银行。
其中,东亚银行已经于2008年12月23日发行了外资银行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
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已经到达白热化状态,外资银行的介入是否真能如愿以偿?对于外资银行的积极进入,金海洙行长说:“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人均持卡数为3.65张(美国为4.41张),中国目前人均还不到1张,这个数字就能简单地说明外资银行积极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
中国信用卡市场无论是在发卡量还是在POS布置上都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再说中国人口的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信用卡市场蕴藏巨大潜力。
韩国是中国的邻国,有着更加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个人旅游等活动,两国人民的生活交点越来越多。
新韩银行来到中国,是为了给中韩两国人民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而真正想为中国老百姓服务,是绝对离不开银行卡的。
”韩资银行经历了1997年的较大经济危机,丰富了危机后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
“通过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信用卡大乱,韩资银行尝到了快速成长的甜蜜和由此带来的惨重教训。
这些经验让我们找到了更加适合新兴市场的风险管理方式,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曹文一次长说。
不过,新韩信用卡新事业企划部次长曹文一也坦言:“韩资银行目前在中国不足的地方很多。
尤其是品牌知名度、营业网点不足、中国市场经验、进入时间比较晚等等。
这都给韩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韩国和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就是,韩国有银行背景和非银行的专业信用卡公司共同竞争。
“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像现代、三星、乐天这类企业背景的信用卡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产品进行信用卡服务差别化;而像新韩金融集团这样的金融背景的信用卡公司结合自身其他证券、保险、融资等各项金融服务,给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整合服务为最大特点诉求市场。
”曹文一次长说:“信用卡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高科技产品,信用卡需要创新,但创新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也很难维持,因为很快就被同行所更随仿效和复制,没有长久作用。
作为亚洲第一大信用卡公司,新韩信用卡做好前期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的调研,把最适合中国老百姓的信用卡服务带到神州大陆来。
”中国信用卡市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韩国也在十几年前经历的同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