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19章 土地税收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土地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理解人地关系原理、土地报酬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对地租理论、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及其内涵能够正确把握和分析,能独立思考如何协调好土地利用和土地分配中人与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以发挥土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二)能力目标:具备应用土地市场均衡模型,分析正相关政策或社会经济事件对土地资源配置(或利用)效果的技能;具备评价和确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初步技— 1 —能;具备评价具体行政区域土地利用(或某种类型土地)效益的初步技能;具备利用竞租理论分析具体区域的土地空间布局的基本技能。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土地经济学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学生具有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相关问题的概念化能力和意识,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土地财产制度,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和使用制度。

(二)理解中国土地市场体系构成、特征及其运行特征;理解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理解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理解报酬递减规律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地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地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和发展。

(三)掌握土地概念、特点与功能;掌握土地供给与需求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供需平衡分析方法;掌握土地市场管理目标、原则和手段;掌握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的形成原因与条件,各种地租之间的异同以及图形表示方法;掌握竞租理解及其对土地使用配置的影响;掌握各种区位理论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理论;掌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图形和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土地规模利用原理及农用地规模利用的类型、途径及适度土地规模的确定方法;掌握地价内涵、类型、地价与其他价格的关系以及地价管理目标和手段。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点1学时知识点:土地含义及其特点第二节土地的功能与分类1学时知识点:土地功能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知识点:土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本章小结重点:土地概念、特点及其功能,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难点: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 2 —思考题:1.如何全面把握土地的特性?2.土地具有哪些功能?3.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作业:1. 土地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对土地合理利用有何启示?2. 举例说明土地在国民经济不同部门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讲义一、土地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土地经济学,简单来说,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用、配置以及相关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税收政策,以及土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等。

二、土地的特性与经济价值土地具有多种特性。

首先,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等。

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土地无法像其他商品那样随意移动,这也使得土地的利用具有很强的区位依赖性。

面积的有限性则意味着土地资源是稀缺的,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

质量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块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适宜性和价值有所不同。

土地的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土地的用途多样性以及土地资产的增值性等方面。

土地的供给相对缺乏弹性,而需求则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

土地的用途多样性使得同一地块可以有多种利用方式,但其最优用途往往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土地的自身条件。

土地资产的增值性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增加和基础设施改善等因素导致的。

土地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农业领域,土地是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其价值取决于土地的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

在城市中,土地是工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其价值受到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三、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它包括土地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土地的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的市场。

在我国,国有土地的出让主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

这一市场的运行对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政府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的二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市场。

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反映了土地资源的流转效率和利用效率。

土地市场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地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金融政策、人口流动等。

土地经济学土地税收

土地经济学土地税收

发生转移时,对增涨的地价课征土地增值税;二是土
地不发生转移时,政府每隔一段时间,如5或10年,对
土地价值进行一次评估,对增加的地价征收土地增值
税。
• 2、受益捐或工程受益费 土地投资使土地升值
土地经济学土地税收
•三、我国现行的土地税制
•(一)农业税
• 1、农业税的概念及纳税人
• 农业税习称公粮,是我国政府向从事农业生产
2)建筑业3%

3)金融保险业5% 4)邮电通信业3%

5)文化体育业3% 6)娱乐业

7)服务业 5% 8)转让无形资产5%

9)销售不动产 5%
土地经济学土地税收
•2、土地税收构成
• 土地税收构成即按照土地课税的性质所划 分的土地税收的类别。
•①所得税类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分类所得税
•②财产税类 •动产税、遗产税、赠与税 •③流转税类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④行为税类 •印花税、空地税、荒地税、耕地占用税 •⑤资源税类 •水资源税、矿产品税、林产品税
•设施补偿型
•劳务补偿型
•工本补偿型
土地经济学土地税收
• 1)设施补偿型的使用费 它是指国家为适应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某种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了 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桥梁设施、通讯设施、服务设施 的建设。为了使这些设施的资金投入得到一定的补偿, 那么对使用这些设施的单位和个人收取一定数额的使 用费,使这些设施得到一定的补偿,以保证这些设施 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推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系统的良 性循环,为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服务。如城市基础设 施配套费、通讯设施使用费、过桥费、高速公路过路 费等均属于这种类型。
•四、行为税类的土地税

土地经济学一些基本概念

土地经济学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又称投入。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求有吃穿用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要获得这些生活资料,人们就必须进行生产。

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必须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称为生产要素。

2.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并加入了人类干预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指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态环境要素,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

土地是资源,是土地物质对人类社会需要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决定的。

4.土地资产:指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5.土地利用:是由自然条件和人的干预所决定的土地的功能。

6.资本是先前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耐用品,同时它又被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劳务。

典型的资本品包括工厂厂房、设备等。

7.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

8.土地的特性(一)自然特性1)位置固定性——土地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所以只能就地利用。

2)面积有限性——集约利用土地①陆地总面积有限②不同特性的土地面积有限③一定区域内面积有限3)质量差异性——由于土地自身的条件及相应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的较大自然差异。

因此要求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4)功能永久性(总体上讲)——功能不会随利用而消失,但会降低。

永续利用,合理利用。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从人类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上看①总量有限②各质量土地有限③不同区域内土地有限④人类发展,人口增加,土地供给不变2)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位置固定性决定3)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如在北方寒冷地区不能栽种南方热带作物。

②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林木等生产周期长,中途改变土地用途,经济损失大③建筑物和非农产业,使用周期更长,随意改变土地利用方向,经济损失更巨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即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单位面积土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报酬递减的后果,因此要求对土地的投入要适度。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

地盘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盘经济学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测验课〕适用对象:农林经济办理专业本科学生学时:32学时 2学分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办理学、经济法、农业经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必修课程的要求地盘经济学是农林经济办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盘经济学中的底子概念、底子理论和阐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底子方法。

主要教学任务是:从常识方面,掌握地盘资源操纵、地盘财富和地盘资产三大方面的底子理论常识,使学生了解地盘可持续操纵的底子问题;地盘制度和产权的体系布局以及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道理;理解我国对地盘资产的地盘税收、金融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知晓中国现行的地盘开发操纵和庇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域在地盘操纵以及在产权和资产办理方面的有益经验。

从技能方面,能操纵经济学道理阐发地盘供给和需求与地盘市场和地盘价格的关系;能操纵几种底子的方法对地盘价格进行评估;能操纵地盘税收、金融政策和地盘办理法等政策法规对我国目前地盘办理和地盘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阐发。

地盘经济学是三年级开设的专业课〔范围选修课〕。

是在第一和二年级开设的专业根底课程和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办理学、经济法和农业经济学后开设的课程,它们是学好地盘经济学的课程根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地盘的供给与需求、地盘市场、地租理论、地盘价格的评估、地盘税收、地盘金融、地盘的可持续操纵、地盘集约和规模操纵底子道理、地盘制度,地盘产权理论,庇护耕地与地盘的占补平衡,地盘征用等。

难点:地盘市场办理;地盘的供求平衡阐发;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发生的条件和作用;地盘价格的办理;地盘金融的作用;中国现行的地盘税税制的鼎新;地盘操纵的效益评价;农用地及城市地盘规模操纵;地盘办理体制确实立、运行与鼎新,地盘产权的体系构成和流转。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第一和二年级开设的专业根底课程和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办理学、经济法和农业经济学后开设的课程,它们是学好地盘经济学的课程根底。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土地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地问题。

2.土地:土地是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供给:一定时间内,厂商在一定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4.需求: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5.土地的自然供给: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后备土地资源)。

6.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和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7.土地报酬变化的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是递增,但当投入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8.生产函数原理: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组合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用生产函数来反映。

9.土地利用(经营)集约度:每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多少。

10.土地整理: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11.土地利用经营规模: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2.期间配置: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配置,以保证人类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13.区间配置:资源的的空间分布,选择最佳的区位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

14.产业间配置: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旨在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各产业的发展。

15.区位论:又称立地论,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9章土地税收

19章土地税收
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中最悠久的 税种
土地税收以土地制度为基础 土地税收税源稳定 土地税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转嫁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税收的功能
1. 保障国家财产收入; 2. 抑制土地投机; 3. 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土地资源
合理利用; 4. 调节土地收益分配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税收的分类
土地经济学课件
(4)计税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 房屋买卖,为成交价格;
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 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 格核定;
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为所交换的 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的差额。
土地经济学课件
(5)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契税的纳税环节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以后,办理契 证或房屋产权证之前。
三、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一)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土地经济学课件
(6)减税、免税 (7)征收管理
纳税人应于转让房地产合同签订之 日起7日内,到房地产所在地的主 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提供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资料。
土地经济学课件
3、房产税:是向房产的产权所有人征收 的一种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5.个人所得税中的土地税
个人所得税的组成部分 (1)课税对象:纳税人每一年度内房地产
租金所得和转让房地产所得 (2)税率和适用税额:20%的比例税率 (3)应纳税所得额: 房地产租赁——为每次取得的收入(1月1次)
扣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 房地产转让——为转让财产收入额扣除财产
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经济学考点总结

土地经济学考点总结

★土地: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自然特性: 位置的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经济特性: 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功能: 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名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 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 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另一个侧面)研究方法: 抽象思维、系统分析、微观与宏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土地利用: 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内容: ⑴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⑵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⑶编制土地利用规划;⑷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⑸土地保护基本原则: 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影响因素: (土地能否被利用及利用效率高低):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行政因素\社会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 表现出的作用不同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因素是第一因素, 提高后, 人类具备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较高能力,就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土地利用的方向与方式★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 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工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 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运输费用和劳动成本:原材料系数=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小于1, 设在产品中心消费区;大于1, 设在地方性原材料产区;等于1, 之间的任何一点劳动系数=劳动成本/地域重量★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 A城市规模大, 人流物流剧增, 公共设施不堪重负、工业布局、土地区位利用不合理、交通堵塞B从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调整开始, 借鉴城市布局原理, 优化城市空间各项用地, 特别是各功能区的组合关系。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型②面积有限性:土地的面积具有不可再生性,面积有限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③质量差异性:由于土地自身的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光照和相应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的较大质量差异性。

④功能永久性(2)经济特性:是人类在土地自然特性基础上长期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产生的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的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4.土地的分类2007年:分为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2017年: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并且内涵是动态的。

2.土地利用的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利用程度分析: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改造程度,以及土地收到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2)利用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是否与需求结构相吻合,了解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土地的自然性状相适应。

(3)利用效益分析在农业上,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水果产量等。

对城镇土地,所看重的是单位土地面积带来的收益(利润/纯收益)。

除经济效益外,还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开发:广义的土地开发是指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使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也包括对农业用地进行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后,使之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活动(也就是非农业土地开发)。

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宜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Importance for Aki第一章导论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 -经济综合体。

土地特性:①自然特性(位置固定、面积有限、质量差异、功能永久)②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国土:①狭义(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②广义(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土地分类:地貌特征、土壤质地、生产能力、利用现状、权属性质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查、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分区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归结起来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它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

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另一个侧面。

———————————第一编土地资源利用———————————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能量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土地开发:把尚未利用的土地经过清理、政治,使之投入利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

土地保护: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对土地的需要。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以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及其分类?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

财产和资产功能。

分类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土壤:黏土,壤土,沙土。

土地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土地权属性质:国有,集体所有,私有。

农用地,未利用低,建设用地。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土地利用:就其实质来说,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变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开发。

5土地保护。

2、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实现手段?目标 1,土地提供的产品: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取得服务。

2,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土地的需求;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社会目标现代人生活需求好的生存环境。

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2、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浪费与土地短缺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都有待提高。

3、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方法?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1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类似宗地:宗地所在的区域特性以及影响地价因素与条件相同或者相似的土地。

3土地征用市场:是国家强制性的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并对农民集体实行一定积极补偿的行为。

4征用:为了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集体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地转给国家建设用地农民集体实行一定经济补偿的的行为。

5土地金融:是以土地抵押为担保的土地经济范畴融通等一切信用活动的总称。

6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利从土地所有者或其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固定生物经济取得的部分土地税收收益的一。

7土地制度:狭义:土地所有使用及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与相应的土地法之权利制度上土地经济制度及土地法制权制度。

组成上分:土地所用制度土地收用制度土司管。

8土地所用制: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拥有的经济形势。

9土地使用制:对土地的使用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10土地管理制度:国家政权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国家或某一区域的土地红火过上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手段的综合11土地所有权:又叫土地权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1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10土地租赁权:土地承担人有占有使用土地并获得收益的权利13土地抵押权:是土地受押权人对抵押的土地所享有的权利14地役权: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为其所阻力的土地所设的权利15地上权:在其他人土地上设立建筑物工作物等的权利16土地发展权:变更土地是使用性质的权利17土地:是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土壤水纹大气和植被等要素够成的自然综合体18土地市场: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挥出来的经济关系的总称19土地自然供给:土地天生的可被人类利用的那部分20土地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共计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可谓人类直接利用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21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22地租:直接生产者在自然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产物北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23级差地租一:由于肥力和土地位置优越而形成的级差地租24级差地租二:在统一块土地上个连续投资劳动者生产率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25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计划利用: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规模: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者讲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利,运用法律手段,从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土地可持续利用: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换句话说,土地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发展。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地价评估:是指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地价评估目的,遵循科学的土地估价原则、程序与方法,对土地市场价格的测定。

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曾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农业经营规模:泛指农业经营单位的规模量,是一切农业经营单位一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一切农业经营单位经营活动规模的数量反映,是普遍的数量表现。

土地使用权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协调土地供需平衡的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金融:以土地为媒介而进行的货币与资金的融通活动,是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方法及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土地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活动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纳税会计(第六版)课件:土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纳税会计(第六版)课件:土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7.1 土地增值税概述
思考: 扣除 项目 有哪 些?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适用新建房转让和 存量房转让),包括地价款和取得使用权时按国家规定 缴纳的费用。 (2)房地产开发成本(适用新建房转让),包括土地征 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 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等开发间接费用。 (3)房地产开发费用(适用新建房转让)是指与房地产 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适用新建房转让和存量 房地产转让),包括营业税、城建税、印花税。教育费 附加视同税金扣除。 (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适用新建房转让)。 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以加计扣除上述(1)、(2) 两项金额之和的20%。
7.1 土地增值税概述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房地产评估 价格计算征收:
7.1 土地增值税概述
[案例7—1]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转让写字楼一栋,获得 货币收入12000万元,公司为取得土地使 用权支付的金额为900万元,开发土地、 建房及配套设施支付2800万元,开发费用 计400万元,转让房地产的有关税金40万 元。计算公司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本章小结】
土地增值税的核算包括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的会 计处理,非房地产企业转让或销售房地产缴纳土地增值 税的会计处理及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关键术语】
土地增值税 房地产企业 非房地产企业
【思考题】
1.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如何确定? 2.土地增值税如何计算? 3.土地增值税的纳税地点是如何规定的?
主要内容
7.1 土地增值税概述
土地增值税的征 税范围包括所有 有偿转让国有土 地使用权、地上 建筑物及其附着 物并取得收入的 行为。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带有蓝色字体的一定为重点,重点没有标全,自己参照书看一下)第一章土地的特性和功能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利用的外部性)。

4.土地的基本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产功能。

5.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

人—地、人—地—人6.土地问题:人地关系失调所产生的问题,是人地关系失调所出现的经济区域。

直接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或土地生产问题间接问题: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土地问题产生原因:人口增多和需求增加、人们对土地特征功能认识不足及利用不合理、不合理的土地分配和功能不良的土地制度。

第二章土地利用内容和基本原则8.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9.土地利用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10.土地利用的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利用程度、结构、效益分析);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11.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12.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经济、生态、社会。

13.土地利用分类:指一国或一地区依据其土地的各种形状和特点,将其全部土地资源划分为若干类型区,使之成为一个分类系统。

是决定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资料依据是否科学以及能否切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基本环节。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章_导论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章_导论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章_导论
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 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 地分类(试行)》标准。
这个新的土地现状分类标准(试 行),将原有两级分类变成三级分类, 在一级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为 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 地。这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衔接起来。
▪ 17世纪末,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 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 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章_导论
▪ 尔后,杜尔阁(A.R.J.Turgot)、亚当·斯密 (A.Smith)、大卫·李嘉图(D.Ricardo)等相继对 若干土地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章_导论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 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 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章_导论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 位置固定性 2. 面积有限性 3. 质量差异性 4. 功能永久性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章_导论
▪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 立起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对此,当时不少 人产生误解,以为土地公有制一建立,土地 经济问题就全部解决,因而长期以来忽视对 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直到1978年改革开 放以后,土地经济科学才重新受到重视。

土地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

土地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
12、广义土地开发泛指把尚未利用的土地经过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利用;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于耕作的生荒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
13、指依据自然生态规律采取各项保护措施或在利用土地时,停止采用原来的破坏性措施,从而达到保护土地资源的目的。
14、指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
25、是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行政的、经济的和规划计划等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
26、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27、指承租人有占有租赁物而为使用收益之权能。
28、指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移转占有并继续使用收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时可将土地的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权。
51.供人类生产、生活之用,有门、窗、顶盖,能保温、遮雨、。
52.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和生活,如烟囱、水塔、水井、道路、桥梁、隧道、水坝等。
53.债权人对相关债务的抵押品享有的权利;
54.承租人对他人物品的占有权、利用权、收益权,没有处分权——如再出租等(其使用权还归出租人,出租被视为行使使用权的一种方式)。
45、也称理论地租, 是指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得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46、土地估价师根据估价目的,遵守(公认和规定的)估价原则,运用(公认和规定的)估价方法,按照(公认和规定的)估价程序,对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特定价值进行分析、测算和判断并提出专业意见的活动。
47.土地估价人员是指通过土地估价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或者资格认定、资格互认,取得相应资格并注册,从事土地估价活动的专业人员。
15、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土地税收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转嫁
土地税转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国家在 制定和执行土地税制时,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尽 量加以避免,以便保证税收的中性原则。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土地税收的功能
(一)防止地价上涨过快,抑制土地投机
(二)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土地资源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一、税收的基本原理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点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按预定的标准强制性地从个人和企业向国 家财政的资源转移。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点

在税收产生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税收的 功能侧重于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扩展,税收日 益成为国家干预或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重 要工具。特别是进入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 产之后,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日益强化, 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经济 手段。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税法的概念与类型


由于税法调整的对象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 面,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及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直 接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建立和发展我国 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家将通过实施税法加 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税法的地位越 来越重要。 税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 入的法律保障;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对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税法能有效保 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 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缴纳具有强制性
2.税收的征收具有无偿性
3.税收的数额具有固定性
在现代税收理论中,特别关注的是征 税中的公平与效率、税收的合理负担、税 负的转嫁与归宿等问题。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税收制度是一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体制的变化决定着税收制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收制度发展大致 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 收制度、两步利改税时期的税收制度及 1994年改革后形成的分税制体系。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两种税制的比较

上述两类税制,优劣互见。从公平原则来讲,所得税式 的土地税要优于财产式的土地税。以征收难易程度来讲, 所得式的土地税较财产式的土地税的征收更困难。以征 收标准的经久性而言,以土地面积为征税标准较有经久 性,土地价值次之,收益或所得又次之。然而,就实际 征收而言,土地税如采用所得方式征收,最符合现代经 济要求,但由于手续繁琐,征税成本高,所以多主张征 收地价税。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毕宝德 主编
柴强
李铃
周建春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十九章 土地税收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第二节 中国土地税制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税制及其改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税收制度可以从税收结构和税收法律制度两个 方面来理解。

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是指一国各种税收 及其要素的构成体系。从法的角度来看,税收 制度是一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以 法律规范形式出现的制度体系,也称为“税收 法律制度”,它是政府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 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范。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所得税(income tax)式 的土地税

这是根据土地收益所征收的土地税。这种 税收不仅包括来自土地本身的收益,还包 括其他生产因素所创造的所得。根据土地 收益征收的土地税,可分为四种方式: 1.按总收益征税 2. 按纯收益征税 3.按估定收益征税 4.按租赁价格征税
理利用
(三)调节土地收益分配,促进企业间公平
竞争
(四)保障财政收入,筹集公共设施建设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土地税收的分类
(一)财产税(property tax)式的土地税 财产税式的土地税是以反映土地拥有量的数 值作为课税依据的。财产税又分为从量税与从价 税两类。 1. 从量式土地税,分为按土地面积征收与按土地 等级征收两种。 2. 从价式土地税,以土地价格为征税标准,因此 开征这种税需要首先确定土地价格。具体办法可 分为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申报与政府派人评估两 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 个纳税人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以保证各个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平衡。 公平原则具体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税负能力相同的 经济主体,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经济状况不同的人,应当 相应地缴纳不同的税收。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在实践中,还存在散转,指既采用前转又 采用后转的税负转嫁。税负的转嫁首先会 破坏税收中性原则,进而会影响到税收的 公平和效率原则,因此,在税制设计中应 当尽量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横向公平要求税收不改变纳税人的经济能 力;而纵向公平则要求经济状况相对优越 者多缴税,而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者少缴税。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税收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 过高的税收有可能降低人们对经济利益追求的激 励,而过低的税收则不能为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政 收入。因此,最优税收就是有关税收的三个基本 要素(纳税主体、税基、税率)之间的一种权衡, 确定出各个经济主体的合理税负,从而,一方面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不扭曲各个经 济主体在生产、投资、消费中的决策行为(也就 是保证税收的中性原则)。
(二)税法的概念与类型

现代国家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财政、文化 发展的要求,税法体系日趋完备。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对税法体系进行分类,依照税收法律规范 的调整对象,税法可以分为税收基本法、税收实 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依据税法的渊源与效力,可 以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部门规章 和地方税收法规;以征税客体为依据,税收实体 法又可分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 为税法。
(一)土地税收的概念 土地税收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 权力、运用法律手段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 手中无偿地、强制地、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 的一种税收。 土地税收是以土地或土地改良物的财产价值或财 产收益或自然增值为征收对象。 由于地租与此有相似之处,因此土地税收很容易 与另一种土地收益——地租相混淆。事实上,土 地税收与地租有着本质的区别。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财产税式的土地税

从价式土地税,就征税对象而言,又有土 地原价税与土地增值税之分。土地原价税 是依土地原来的价格征收,土地增值税则 依土地自然增值部分征收。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财产税式的土地税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税收与地租的区别
1. 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2. 二者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
3. 二者的分配层次不同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税收的特点
1.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中最悠久的税种
2. 土地税收以土地制度为基础
3. 土地税税源稳定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一般来讲,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下述几个要素:征 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减免税、征收期限、征 收方式和违章处理等。 征税对象,也称征税对象或征税客体,或者说征 税的依据,即根据什么征税,如地价税是以土地 价格为征税对象。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或纳税义务人,指税法上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例如,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即占用耕地并用于非农业建 设的单位和个人。

税收的效率与公平兼顾是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
(1)税收经济效率,指尽可能保持税收中性,降 低税收的额外负担,从而使税收有利于经济的 有效运行; (2)税收本身效率,指政府在充分取得税收收入 的基础上使征税成本最小化,这是税制制定中 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