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评估中的语域意识看第二语言语法能力与社会语言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的母语知识正是通过接触带有不同 语域色彩的语言现象而积累起来的, 每学会 一个单词就顺带记住了那个单词的一些语域 信息, 日后遇到同样的语境就有信心使用这 个词。 例如,儿童小时候去公园玩,听到大人 说:“You’re not supposed to ride bikes in the park”,就知道了大人用 be not supposed to… 这个短语是为了表述要遵守的规矩, 这样的
关键词:语域意识、语法能力、二语习得者、本族语者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105(2011)01-0058-08
1. 引言
2. 研究背景
EFL写 作 评 估 一 直 倍 受 中 外 教 师 关 注 。 无 论 是 TOEFL、IELTS、GRE 等 国 际 化 考 试 中的写作测试,还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被要求完成的写作任务,无不是致力于考 察或促进学习者的英语语言能力。 该领域的 学者在不断完善写作评估理论框架和标准 的过程中,把对“语言能力”的探讨集中到了 对“语言形式”和“语言交际功能”两者关系 的讨论上(Atari & Triki 2000)。 在语言交际 功能方面, 熟悉目的语使用中的社会规约, 知道针对具体的情境和对象选择得体的语 言形式来表述思想,被研究者摆到很重要的 位置,概称为语域意识。 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同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表 现在写作上的目的语语法能力和语域意识 到底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有何差异,并进一 步思考所发现的差异对外语教学改革有何 启示。
(2) Mary emerged from the house, stunned by a blinding sun. The trees, broken off at their waists, lay over the yard, each naked branch encased in a sleeve of ice. The day felt both beautiful and awful.
对 比 (1), 可 以 看 到 原 本 相 对 独 立 的 分 句 在 (2)中 通 过 去 主 语 合 并 , 并 用 具 体 生 动 的 词取代动词 to be, 阅读效果发生明显变化。 读者不再感到信息离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连贯而有组织的感觉。
分析完英国作家举的实例之后, 笔者之 一向学生出示从一本中国学生英语作文选中 摘下来的一个段落:
60
从写作评估中的语域意识看第二语言语法能力与社会语言能力
rubber shoes, which were veryபைடு நூலகம்unfashionable. He did not look like a smart freshman at all. “A yokel,” I concluded.
然后对这段话加以分析: 段中的主谓结 构多由重复出现的三个人称代词 I、he、和 his 开头,并且使用动词 to be 作谓语动词达 6 次 之多,“语篇上显得零散”。 接着,教师布置学 生自己用英语表达同样的意思, 在自己的段 落中尽可能用别的手段取代动词 to be,按照 语法规则将不同短句进行重新组合造出更复 杂 的 句 子 ; 此 外 , 在 用 词 上 也 不 要 受 (3) 的 局 限。第二次课上将学生做好的作业分组交流, 然后共同推出以下两个有特色的段落供全班 讨论评析: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不同认知层面接口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批准号 07JJD740067)的研 究成果之一。 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所提宝贵修改意见,同时感谢吴旭东教授在实证研究上的指点。
郑超冯捷
59
词汇信息存在孩子的大脑里, Hoey(2005)称 之 为 实 遇 语 境 (contexts of encounter), 下 次 遇到同样的语境(公共场所), 听到同样的用 语 (be not supposed to… ),就 自 然 能 把 握 住 它的功能, 理解它的语用目的。 而在其他语 境,如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就不会用到这个短 语。Jespersen (1922) 曾说:“儿童语言发展的 主要因素是同他一起玩耍的儿童所使用的语 言。”儿童通过语言在小伙伴中建立自己的社 会认同, 他们对小伙伴之间的语域同享看得 很重,大人如果留心,有时会听到小孩用责备 的口吻对他的同伴说:“你怎么用这样的词, 这是大人用的!”成人的母语语域意识也很清 晰,知道哪句话是“很随意的口气 ”,哪句话 “带有文绉绉的色彩”, 哪种句式像是某类人 的“行话”,等等。 但人们运用第二语言时就不 一样了。学习者的二语词汇多是在课堂上、书 本里学来的, 单词表里面往往没有给出语域 信息。在句子层次上,他们的语域区分能力相 当有限,想到一种表达方式就说出来,不大管 说得是不是得当, 这成为第二语言语法能力 与社会语言能力交互上的一个普遍问题。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作文中可以运用不同 的目的语句法结构及其变换规则, 但对这些 结构的语域意识则相对淡薄。 因此他们能够 无所顾忌地作出各种语义上等价的句型变 换,以展现自己的语法能力,但母语使用者却 会掂量每一个句式的语域得体性, 把自己的 作文看成是一个语域内涵完整的语篇。 本身 是第二语言使用者的外语教师, 与向外国人 教本族语的教师, 在作文评估上也存在语域 意识上的差异, 前者倾向于把语法能力放在 首位,后者却十分看重语域上的定位。
(4) I saw, with a feeling of dislike, a skinny, tatty, dark-skinned boy. His bushy, tousled hair, filthy clothes and weary look all suggested a long journey. His clothes were cheap and shabby, and his trousers baggy and faded. His horribly dowdy rubber shoes indicated a dull cheerless freshman. The boy’s appearance clearly spelled “yokel” to me.
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一个自 我反省的实例。
3. 实例与反思
身为作文老师往往喜欢在修辞教学上多 下功夫。在给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上作文课时,
笔者之一讲授了语法技巧在语篇修辞中的运 用, 讲授内容参考了英国作家 Wood (2001) 为本国学习者编撰的写作技能辅导性读物 《掌上玑珠》(The Pocket Muse), 其中提到要 写 出 一 篇 成 功 的 散 文 ,应 特 别 注 意 避 免 (1) 这 样的写法:
语。 不少同学觉得,从句型使用来讲,整个段 落都显示出作者相对较高的写作水平。
笔者之一对全班学生在重写和课堂评 析中的表现感到满意,认为由此看到学生表 现出了成熟的认知能力,能把在课堂上学到 的语法知识运用到语篇层次的写作和分析 上来。 当时学校里正在召开一次国际会议, 于 是 让 笔 者 之 二 趁 会 间 休 息 的 时 间 把 (3)、 (4)、 (5) 三 段 作 文 拿 去 请 一 些 与 会 的 中 外 英 语学者发表看法,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两 种反馈:几乎所有中国学者匆匆看过这三段 作 文 后 ,不 假 思 索 就 认 为 (5)写 得 最 好 ,(3) 最差,与笔者不谋而合;而所有来自英语国 家 的 学 者 都 对 (5)大 不 以 为 然 ,认 为 在 他 们 那 里 没 人 会 这 么 写 ,反 而 觉 得 (3)写 得 比 较 自然、得体。
Wood 藉(1)想表达的是,这种语篇包含 了 过 多 动 词 to be 形 成 的 句 子 结 构 , 除 “All around her were frozen trees….” 一个倒装结 构外,其余分句都由主语开头,每个分句都 围绕着不同的主语展开, 导致观察点散乱, 表达不够清晰。 改进的方法是将原有的某些 主谓结构变为状语或者定语,把零散的句子 串连起来,使叙事焦点相对集中。 如(2)就被 Wood 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改法:
(1) When she finally emerged from the house, Mary was stunned. The sun was blinding, but the weather was cold. All around her were frozen trees that had broken off at their waists. Everything was both beautiful and awful.
在 讨 论 中 发 言 的 同 学 普 遍 认 为 ,(4) 的 精 彩之处在于用词, 尤其是通过使用 suggest、 indicate、spell 等三个精心选用的动词, 消除 了(3)中因 to be 重复使用带来的呆滞。
(5)中 最 受 同 学 们 青 睐 的 是 , 通 过 复 杂 的 句型设置,令动词 to be 全都消失了。 全段都 使用了结构复杂的长句;仔细观察,会发现分 号 前 有 两 个 独 立 主 格 结 构 (with hair like a bundle of straw, dirty clothes made of cheap cloth); 还 有 一 点 惹 人 注 目 的 手 笔 , 就 是 使 用 了 distance 这个动词连接无灵主语和有灵宾
按照功能语法理论, 语域可以定义为具 有 某 种 具 体 用 途 的 语 言 变 体 (Bussmann 1996),其英语表达 register 的原型词义为“登 注”。 Young (2008) 论述说,某类实践中高频 率地出现,与一定的活动、一定的地点、一定 的参与者、 或者一定的目的相联系的语言形 式 组 合 , 是 对 该 类 语 言 实 践 的 “登 注 ”(the register of the practice), 也就是我们惯常说 的“语域”,或“语用域”,这一概念属于社会语 言能力的范畴。
2011 年 2 月 第 34 卷 第 1 期
现代外语(季刊)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February 2011 Vol.34 No.1
从写作评估中的语域意识看第二语言语法能力 与社会语言能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 超 中山大学 冯 捷
提要:本实证研究以英语语域意识为视角,考察高级阶段二语习得者在语篇层面上句式变换和 社会语言规约两方面的习得情况。 40 位来华访问或在华工作的以英语为 本族语的英语教师和 110 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对三个内容相同、 但句式不同的中国学生英语作文段落进行评判。 研究发 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二语习得者更重视句式变换技能,却不大顾及对语域特征的评判,乃至对第二 语言产出中的某些失误也浑然不察, 所习得的第二语言句法能力与该语言的语域规约没能自然衔 接。 笔者提出,外语教学中不应把英语国家学校里传授的旨在提高语言艺术的修辞规范,错当成日 常生活中的书面语规范来训练自己的学生, 应把学习者的注意力适时从抽象的句法变换引导到区 分不同语域遣词造句的得体性上来。
(5) I had a glimpse at him: thin, short as well as dark, with hair like a bundle of straw, dirty clothes made of cheap cloth and a tired look, he must have just finished a long journey; short coat, loose trousers and a pair of rubber shoes distanced him from the smart circle. “A yokel,” I concluded.
(3) I looked at him. He was thin, short and dark. His hair was like a bundle of straw. His dirty clothes and tired look were clearly signs of a long travel. His clothes were made of cheap cloth. The coat was too short and the trousers too loose. And he wore a pair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