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目标制的由来_基于两大理论流派的理论视角
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目录•••••••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述2O世纪9O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政策领域出现了一个新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稳定物价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的变化进行政策操作,以引导向预定水平靠拢.是否得到是公众评价货币策绩效的重要依据.自199O年新西兰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到2OO5年,已有加拿大、英国、瑞典等22个国家先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盛行,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理论界的广泛关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并将当局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同时,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目标期的进行预测得到目标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来决定的调整和操作,使得实际通货膨胀率接近目标通货膨胀率.如果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如果预测结果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如果预测结果接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保持货币政策不变.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团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与、、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相比,采用通货嘭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1、通货膨胀目标制克服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经济、金融变量的弊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货币当局一旦公布了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就要在政策连贯性方面做出承诺,维持实际通货膨胀率和日标通货膨胀率的基本一致;与此同时,中央银行有权自主决定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一个区间值,当发生无法预见的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允许超出这个区间范围.这样,通货膨胀目标制就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2、通货膨胀目标制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不但预先公布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间,而且还定期向政府和公众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状况和应对措施.这样,中央银行、政府和公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与.通过与公众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评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绩.3、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经济的稳定.盯住汇率的往往为了实现外部均衡而放弃内部均衡.而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制度是以国内作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它可以直接缓和经济的波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缺陷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增加并不是偶然的现象.通货膨胀目标制过分重视来自需求方面的扰动,而在处理供给方面的因素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弹性;同时完全忽视了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频繁变动政策工具对的不利影响.1、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能会导致失业的增加.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中央银行只对通货膨胀率负责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变量.当通货膨胀率的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引起的,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正确的;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供给冲击条件恶化的结果,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错误的,它将进一步减少产出,增加失业.1991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证实了这一结论.当时,加拿大保守党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恰好遇上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国内引起的供给冲击,中央银行为了尽快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使得产出减少,失业激增,导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2、通货膨胀目标制容易导致货币政策工具的过度波动.当货币政策工具对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时,不顾经济条件变化而长期盯住一个具体的政策目标会增加政策工具的波动性.的存在,使得政策变量对政策目标的当期影响较小而滞后影响较大由于当今各国均以利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因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必然造成利率水平的过度波动.利率的频繁变化,不但增加了公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了的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产出的增长率,使得这些国家的长期居高不下,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一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货币当局必定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换句话说就是必须确定和公布合理通货膨胀目标区间.所谓通货膨胀目标区间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经济体中,客观存在的能够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通货膨胀率的上下限,通货膨胀率位于此区间中是可接受的,或者说可容忍的.二对通货膨胀率的精确预测我们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可以看到,目标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值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操作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预测的准确与否将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预测不准确的话,中央银行根据这个误差很大的来调整货币政策,必然会使得目标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偏离目标区间,那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就没有实际意义了.由此可见,对通货膨胀率的精确预测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三中央银行的高度独立性欲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就要求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性,就是中央银行可以不接受来自政府的指令,当然,可以与政府.央行的独立性体现在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直接有关的职能领域,如确定中央银行、制定与调整金融机构的、进行等等.对中央银行独立性可能产生影响的还有央行的人事任免制度、经费预算制度、为政府提供信用服务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是通货膨胀日标制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要有绝对的权力选择必要的政策工具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与此同时,增强中央银行的声誉和可信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意愿和能力产生怀疑,其行为就会与中央银行的要求发生背离,以致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特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承诺维持一个具体的长期通货膨胀水平,长期价格稳定将是压倒一切的首要的政策目标.第二,在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值的约束下,为达到产出稳定等其它目标,中央银行短期内拥有采取灵活政策的权力——这就是“弹性通货膨胀目标”这一术语的真正含义.第三,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货币政策决策者保持实质性的开放和透明,例如,应定期公布通胀形势报告,并让公众参加政策讨论.公布通货膨胀目标,不仅包括通货膨胀的及其决定它的依据,而且还包括价格指数、目标期限和目标区的类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偏离通货膨胀目标的原因.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许多令人羡慕的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缺陷.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大多数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总体上比较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完全忽视它的缺陷就来采用它,而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一预测通货膨胀率存在较大误差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高度向前的货币政策,能否精确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成为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迄今为止,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仍然是不精确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从货币政策操作到影响通货膨胀率存在一个相当长的一般为—2年,所以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至少是一年半以上.而预测期距离目标期的时间越长,预测的精确性就越差;另一方面,现实中的经济现象错综复杂,仅仅用计量手段来反映经济运行规律并模拟其未来的运行轨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运行波动较大时尤为如此.新西兰从1990年就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按理说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预测经验和预测方法,但它在1992年到1999年期间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误差仍较大,更何况我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还很不成熟,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误差就更大了.二缺乏独立性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银行.1995年通过的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实施监督管理”,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宏观调控部门.该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是较弱的.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所以现阶段我国还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三经济增长与发展是我国的首要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和发展,如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必然要求中央银行把物价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并且目标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是否落人目标区间被认为是评价该国中央银行政策绩效的首要标准.这样就会激励中央银行不顾一切地去完成通货膨胀目标,有时候这种做法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四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局限在我国通货膨胀是一个,常常与需求过度、供给冲击、及政治不稳定等联系在一起,因此,通货膨胀的治理不能完全依靠货币政策来进行.而且对于我国来说,汇率稳定是必要的.一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央银行会收缩货币供应,为避免汇率升值,将不得不抛出,结果使得一圜国际储备减少,干预能力下降,面临国际游资的可能性增大.此外,即使可以置汇率波动丁不顾,当中央银行为抑止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会使资本流人,汇率升值,出口减少.此时,即使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能够实现,也必然以产出的损失为代价.综上所述,我国目前仍然不具备实行通货嘭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不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几点建议第一,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是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一旦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意愿和能力产生怀疑,其行为就会与中央银行的要求相背离.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有待提高.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需要中央银行拥有必要的自主权.当然,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应加强责任约束,当没能实现政策目标时.中央银行必须对公众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我国现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这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数量化的指标,因而对其职责的履行难以进行准确的评判.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责更加明晰.需要确定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保持物价稳定并不是说必须使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说只要通货膨胀率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波动,就不会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加强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为了有效地进行预调和,中央银行需要通过可靠的通货膨胀预测方法.把握,估计货币政策操作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因此需要建立实用而精确的预测模型体系.比较准确地估计出货币政策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央银行应当提高自身的经济预测能力,建立监测分析经济金融运行的指标体系,把模拟测算的数据作为货币政策评估与决策的参考依据.第四,以“积极规则” 指导货币政策操作.所推崇的“”,是按固定的货币增长率行事,而不是依据形势变化来调整政策取向,其缺点是政策僵硬、缺乏弹性.的“”强调了货币政策的应变性,缺点是缺乏规则对政策执行的约束.比较来看,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积极规则” 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原则较好. “积极规则”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货币政策操作是有规则约束的.主要是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目标区间进行限定: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政策作出及时反应和调整.这样的政策操作较为规范、主动和灵活.另外,“积极规则” 有助于把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联系起来,促使中央银行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预调和作为日常的调控方式.第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有利于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的取得,是离不开公众的理解与支持的.实践表明,透明度能够增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政策决策的公布与说明有时比政策本身更能影响经济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并引导经济主体的预期朝着中央银行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应当建立中央银行与公众的机制,向公众解释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明确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这样做会放大政策的告示效应,促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引言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通货膨胀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国家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定义和原理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货币政策框架,旨在通过设定特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来引导并控制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水平。
这种制度基于一种理念,即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过高或过低的通货膨胀都可能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央行通常被赋予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责任。
美国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美国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国际先驱之一。
自2012年以来,美联储设定了2%的通货膨胀目标,并将其视为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
美国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透明度,美联储定期公开有关通货膨胀目标的评估和预测信息,并与市场分享相关的经济数据。
美国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举措,美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率,并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欧洲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欧洲也是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应用者之一。
欧洲央行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将通货膨胀维持在2%左右的水平,这是欧洲央行维持价格稳定的目标。
欧洲央行通过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决策和资产购买计划等,来达到通胀目标,并确保价格的稳定。
欧洲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由于欧元区内部成员国的差异和经济状况的不同,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欧洲央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并灵活调整其货币政策框架,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
对其他国家的启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首先,设定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础。
这有助于指导和约束央行的货币政策,使其更加稳健和可预测。
其次,适度的透明度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胀目标制的由来_基于两大理论流派的理论视角
F INANCE&ECO N OMY 金融经济还是“负利率”。
当前的环境鼓励投资人借美元来买进“任何”风险资产美元利差交易的盛行,可以用来解释最近几个月来股市、原油、能源与商品价格联袂超涨的状况。
任何借美元买风险资产的投资人获利都好得惊人,从而又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推高风险资产价格。
美元利差交易使得美元大量流入我国,以获得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资产增值两方面的收益。
这又让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更加明显,又更吸引更多投机资金借入美元进入我国。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放大导致外汇储备激增,以及通过外汇占款形式发放的基础货币增加。
尽管央行可以通过发行央票以及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冲销基础货币的增加,但冲销或者会加大央行的成本、或者会推高市场利率,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因此冲销是难以持续的。
如果冲销不可持续或者不完全,那么外汇储备激增必然会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
过剩的流动性或者流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或者流入商品市场,加剧通胀压力。
总之,一旦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形成并得到强化,中国可能重新面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升、通胀压力抬头的不利局面。
那么,应如何应对新一轮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呢?我国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抗住各种压力,维持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基本稳定,但如前所述,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维持汇率稳定的代价是很大的。
从根本上而言,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加快结构性调整的步伐,通过提高居民相对收入、增加社会性公共产品(教育、医疗、社保)供应、开放服务业等措施来刺激居民消费,通过提高居民消费以缓解产能过剩引致的出口压力。
同时我国应加快国内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取消扭曲性的外资外贸激励政策,鼓励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以缓解双顺差规模甚至改变双顺差格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通胀目标制的由来:基于两大理论流派的理论视角□张 曦 摘要:通过对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总结与回顾,将货币政策框架的视野锁定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建议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建议作者:魏征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通货膨胀问题是经济学中争议很多的一个话题。
本文从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出发分析通货膨胀,最后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找出我国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货币超发,验证了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并对政府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验证建议一、货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通货膨胀总是而且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现实中,货币数量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数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
实证经济学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M2层次)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该经济体中的货币超发越严重。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的上涨,CPI指数是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近年来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涨幅一直高于非食品价格,并且超过CPI的涨幅。
自2006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食品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就其CPI涨幅最高的2011年7月份来看,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CPI的构成和比重为:食品31.79%,烟酒及用品3.49% ,居住17.22% ,交通通讯9.9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64%,衣着8.52%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据此测算食品价格涨幅影响CPI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占物价上涨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食品价格涨幅对推高CPI贡献非常大。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6~ 2015年M2和GDP(单位:万亿元人民币)的比值,详细数据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自2006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过程,2014年末的M2与GDP的比值达到1.91的历史新高。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汇率干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货币政 策和汇率干预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经济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汇率干预的协调与权衡
政策目标的协调
通货膨胀目标制和汇率干预需 要协调政策目标,以确保国内 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稳定。
政策工具的选择
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合 理选择政策工具,如利率、货币供 应量、外汇干预等,以充分发挥各 自的作用。
市场机制的完善
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和汇率干预 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以促 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根据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稳定等经济指 标的变化,适时调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 体参数,以确保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 性。
在维护汇率稳定的同时,要考虑到对经济 、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合理使用汇率干 预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的不良后果。
货币政策需要与其他经济、财政政策相互 协调,以实现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发展。特 别是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汇率干预的背景 下,更需要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通过调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影响进出口贸 易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汇率。提高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导致本币 贬值;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则会提高出口 竞争力,导致本币升值。
其他政策干预
• 直接管制:通过直接控制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限制外汇的买 卖和资本的流出入,以稳定汇率和防止资本大量流动对经济的 冲击。这种干预方式通常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 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不合理。
影响
通货膨胀目标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提高物价稳 定性;其次,通过引导市场预期,降低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此外,通货膨胀目标制还有助于提高货 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和支持。
新古典综合派、剑桥学派、供给学派、瑞典学派关于通胀的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关于通胀的理论:菲利普斯认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互相替代的逆向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很快将其修改并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反向替代关系,只要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上升—政府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以及收入政策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在失业率、工资变动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进行选择。
面对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不仅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无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同样也无能为力。
于是,“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又提出必须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来补充宏观经济理论,来解释70年代的现实经济问题。
具体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滞胀”(沃尔特·海勒的看法)(2)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造成“滞胀”(保罗·萨缪尔森的观点)(3)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造成“滞胀”(托宾和杜森贝的看法)新剑桥学派关于通胀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当西方国家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时,无论是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新古典综合派),还是现代货币主义者都无法从理论及政策选择方面给出合理的答案。
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新剑桥学派从区分商品市场类型或不同类别的经济部门入手,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解释“停滞膨胀”的现象。
从世界范围看,农矿产品价格的任何巨大变动,无论其对初级生产者是有利还是无利,对工业活动往往起抑制作用:(1)当初级产品部门价格下跌时,最初会引起制成品部门成本和价格下降,需求扩大,但最终不足以弥补因初级产品价格下降而造成的初级产品部门的需求萎缩,从而造成经济衰退。
30年代大危机由这种原因造成。
美联储引入平均通胀目标制的原因及其影响
架的第一次全面评估,评估的一个关键部分 是联储工作人员撰写的一系列报告④。报告讨 论了美国经济当时的主要结构特征,包括中 性实际利率下降、长期通货膨胀预期水平较 低、自然失业率的估计值发生了变化等。为 此,报告考虑了其他货币政策策略,这些策略
AIT 的概念最早由金在演讲“货币政策的 挑战 :新与旧”中提出(King,1999)。而 AIT 的货币政策框架最早由内森等人明确提出,他 们指出,11 个工业化经济体的通胀率已经由 1973—1987 年 的 7.5% 下 降 到 了 1988—1999 年的 3%(Nessen,2005)。这就意味着,“价 格稳定”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即在高通胀 时期,货币政策要努力维持价格水平增长率的 稳定,在低通胀时期,价格稳定应该就是价格 水平的稳定。他们将 AIT 定义为,央行的目 标应该是保持一段时期内平均价格水平的稳
䕇䉔㛕㗭Ⱋᴴ
疑是一种认知错配。旧金山联储的经济学家 们认为,在当前环境下,通胀低迷已经迫使 央行把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限制了危机时 期的政策选择,因此以平均通胀率为目标可 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二是利率的变化。过去十年中,包括美 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的一般利率水平不断下 降并维持在低位,限制了中央银行使用短期利 率工具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见图 3)。 纽约联储总裁 2020 年初发言表示⑤,发达国 家的长期中性利率仅为 0.5%,比世纪之交低 了近 2%。他认为,这是全球化、长期结构性 因素的结果,由人口结构变化、生产率增长 放缓及对安全资产的需求等因素推动,而且这 些因素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因此,利率水 平会长期处于低位。持续下降的通货膨胀预 期会提高实际预期利率(Expected Real Interest Rate),紧缩金融条件,削弱政策制定者促进 经济增长和通胀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凯勒和 罗伯特(2017)利用 DSGE 模型和 FRB/US 模 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低利率下美
通胀目标制的由来:基于两大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视角
曦 谢 云 山
经 济研究 院 , 云南 昆明 602 ) 52 1
关键词 : 新古典主义 ; 凯恩斯主义 ; 新 通货膨胀 目标制 摘 要: 通过对新古典主义以及新 凯恩斯 主义理论的 总结 与 回顾 , 将货 币政策框架 的视野锁定 在 了通货膨
胀 目 制。 标 中图分类号 :05 F 1
第2 5卷
第 4期
Ju a o u nnFnne& E oo c nvrt or l f na ia c n Y cnmi U i sy s e i
V 12 . o4 0 5 N . .
通胀 目标 制 的 由来 : 于 两大 经济 学 流 派 的理 论 视 角 基
张
(. 1 云南财 经大学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2—45 (0 0 0 0 4 17 75 2 1 )4- 0 3—0 2
我们 通过 研 究 不 同 经济 流 派 的 观点 , 特别 对 新 古 典经济学 、 凯 恩斯 经济 学 以及今 日非 常 流行 的新 宏 新 观政 治经济学 学派 的研 究 。 新 古典主义 经济 学 : 货膨胀 目标 制的启蒙 通 ( ) 古典 主义经 济学 的关 键假设 与核 心主张 一 新 17 9 0年代初 出现 的 “ 胀 ” 面宣 告 凯恩 斯 主 义 滞 局 方法失灵 , 因为依 照 凯 恩 斯 的方 法 无 法 同 时解 决 刺 激 经济增 长和抑 制 通货 膨 胀 两 种 问题 , 代凯 恩 斯 主 义 现 备 受责难 。17 年代 中期 , 于假 如 政 府看 得 见 的手 90 关 不再实施错 误 的相 机 财 政 政 策 和货 币 政 策 , 场 经济 市 有 能力实现宏 观经 济的稳 定 的信 仰 开始 复兴 。 当时 的 通 货膨胀 为这种复 兴提供 了很 大的 支持 。有 人甚 至警 告 说凯恩斯 主义过 于野心 勃勃 : 里德 曼用 “ 币主义 弗 货 反革命 ” 制凯 恩斯 主义 经济 学家 的行 动 主义 ; 一批 抵 另 经 济学者指 出凯 恩 斯 主义 的致 命 缺 陷 , 即没 有充 分 探 究经 济行为人行 为 内生构 成 的预期 的含义 。 随着对 凯 恩斯主义的质疑与否定, 秉持 以经济均衡为经济建模 的信念 , 生 的新 古 典 学 派 假设 竞 争 市 场存 在 市 场 新诞 出清 , 通过恢 复均衡 分析 的古 典方 法 , 望最 终将 宏 观 希 经济学 设定为一 种特定 的一般 均衡 的微 观经 济学 。 新生 的新古 典 学 派将 理 论 建 立在 三个 基 础 上 : 第 理 性预期 假 设 。这 源 于穆 斯 的 思 想 , 曾经 指 出 , 他 “ 预期是 未来事 件信 息 全 面 的 预见 , 因此 , 们 本 质 上 它 是 与相关 的经 济理 论 预见 一 致 的 ” 。不 同于 凯 恩斯 在 《 通论》 中将预 期外 生 化 的假 设 , 理性 预 期假 设 的魅 力 在 于说 明非理 性预期 构成 的选 择性 假设 存 在着 系统 性 误差 , 这是~ 种 不 能 为生 活 在 正统 新 古 典模 型 中 的理 性计算 的行 为 人所 能 接 受 的状 态 。就 这样 , 性 预 期 理
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国民收入决定论说明国民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或总产量)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这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中心,通过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大小决定就业(或失业)的状况,就业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运用;价格水平决定了通货膨胀的状况,各种通货膨胀理论也是由价格决定引申而来的;经济周期是国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增长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开放经济理论则是在分析在各国经济往来的情况下,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以及相关的问题。
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相交时,或者说储蓄等于投资时,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这种有效需求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有效需求。
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大于有效需求时,必然存在一部分过度的需求,即存在着“膨胀的缺口”。
膨胀的缺口是指实际的有效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的差距。
在社会上存在膨胀的缺口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
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
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4万亿美元。
如果这些外汇购买力仍然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实现这些购买力的方式只有进口,与国内当期的供需平衡没有关系。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通货膨胀 目标 制的几点思考
徐晗 丹 苏 州 大 学东 吴商 学 院 江 苏苏 州 2 1 5 0 2 1
摘要 : 随 着 各 国 经 济 开 放 性 不 断增 强 , 各 国央 行 对 货 币供 应 量控 制 性 减 弱 , 贷 币供 应 量 与 实体 经 济之 间 的联 系逐 渐 减弱 , 在 一 些 国 家 的 中介 目标 已逐 渐被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所取 代 。 本 文从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产 生 的原 因 及优 势 入 手 , 分 析 各 国采 取 通 贷 膨胀 目标 制 框 架 的原 因 。 关键词 : 通 贷 膨 胀 目标 制 ; 贷 币政 策 ; 中介 目标 ; 央行 独 立 性
一
、
货币政策 中介 目 标 的定义及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 目标之间, 是中央银行在 定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 能够以一定精度达到的 目标。 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后, 中介 目标经 由央行体系内部指标变化 , 进而 影响整个金融体系指标变化。央行主要根据一国经济金融条件和货 币政策操作的影响来确定中介目标, 主要有三个选择标准: 一是相关 性、二是可控I 生、三是可测性。货 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正确设定, 对货 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成功、准确的实现有重大影响。
一二、通 货膨胀 目标Fra bibliotek提出的背景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曾经被各国央行普遍采用为货币政策的中介 目标 ,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对外金融合作交流的愈发频繁, 各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国家之间的壁垒减弱, 货币供给量逐渐 成为一种内生变量。各国中央银行虽然能较大程度地控制一国基础 货币的投放, 却无法控制本国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及其变 动, 此类货币供应完全取决于进出口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资本流动 状况。因此以货 币供应量等作为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已不符合现代经 济的需求。 上世纪9 O 年代以来, 学术界在在货币政策领域提出—个新的目标 理沦— 百 货膨胀 目标制。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等中介目标相比, 通 货膨胀率在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它具有开放睦、 透明性 、高度前瞻 和可信 f 生 等特征。 目前, 通货膨胀 目标制 已成为 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货 币政策框架。 所谓通货膨胀 目标制是指 : 中央银行直接以预期通货膨胀为 目 标, 并对公众公布未来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调控 目标的货币政策制 度。在通货膨胀 目标制下 , 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 目标之间不 再设立中问目标, 而是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来决定货币政 策, 在公众的监督下, 央行通过灵活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 膨胀的实际值与 目 标值相吻合。
孙明春:通胀与货币政策的两个理论与现实问题
通胀与货币政策的两个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孙明春 [ 2011-01-04 ]最近几个月来,随着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急剧攀高,通货膨胀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加息的呼声和预期也随之增强。
我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当前通胀的起因,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在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方面做出正确的反应。
一、关于当前CPI通胀的起因。
很多人认为,此轮消费物价指数(CPI)快速上涨的原因是这两年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太快。
其理论依据就是众所周知的货币主义的“经典理论”:通货膨胀最终是个货币现象。
也就是说,货币印得多了,肯定会引发通货膨胀。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主义理论中所讲的通货膨胀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general price level)的上升。
而一般价格包括了经济社会中所有需要货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包括消费品和相关服务(consumer goods and services)、资本品(capital goods)、以及资产(asset),其所对应的其实是我们常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资产价格指数(如房地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及艺术品或收藏品价格指数等等)的总和甚至更多。
货币印多了,超过了经济体里商品和服务总和的增长速度,当然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
但是,价格水平的上涨在不同的商品和服务之间的涨幅却不一定相同,所以一般价格水平的涨幅和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涨幅不一定完全等同。
比如,在1997-2010年之间的14年里,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了8倍,但是这期间我们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只上涨了19%,而同期我们的房价指数上涨了1倍,股票价格指数上涨了近两倍。
也许这种差异是因为中国数据的质量不高造成的。
但看看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香港等等,除了韩国以外,都存在类似的现象(见表1)。
看起来,一个经济体超发的货币(即发行货币超过实体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更多地造成了资产价格的上涨,而非消费物价(CPI)的上涨。
论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论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方法何为通货膨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认为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只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由于贵金属货币能够在国际间自由地流通且其本身就具有价值量,所以以贵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而如今纸币实际上已与贵金属脱钩,前表述已不太符合实际,所以现在一般把通货膨胀表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众说纷纭,比较传统的理论是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比、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则会形成过度的总需求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的同比例上升。
而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过度的总需求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的持续普遍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工资利润等的上涨会导致供给成本的上涨进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一般称之为成本推进论。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不同的经济结构工资水平和货币工资增长速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导致职工涌往优势部门,劣势部门被迫提高货币工资和福利,而由于工资固有刚性,从而导致成本的上涨进而转嫁到物价上,导致一般物价的持续普遍上涨。
当然,在现实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限制条件,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都是上述几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例如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有经济持续高增长、流动性过于充裕、输入性通胀持续增强、国内城镇化进程与要素价格改革等。
西方学者认为,对付通货膨胀主要有两种方案,即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或使用收入政策。
通过衰退降低通货膨胀,可通过使动态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办法来达到。
在政策上,这可以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通货膨胀目标制
提高抵御外部冲击 的能力
面对外部冲击,各国央行需要 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应加强 与其他央行的合作与协调,共 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同时采 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来稳定国内物价。
感谢观看
THANKS
通货膨胀目标制强调价格稳定, 通过与公众沟通实现政策透明度 和可信度,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制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通货膨胀目标制起源于20世纪90年 代的新西兰,随后被其他国家如加拿 大、英国、瑞典等采纳。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 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并将其作为 货币政策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 和分析市场信息,对政策实施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 改进。
03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案例
瑞典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 之一,其政策目标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定 范围内,以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
瑞典央行设定了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并定期 评估和调整货币政策,以确保达到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
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信度
通货膨胀目标制明确规定了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减少 不确定性。
减少货币政策的随意性
通过设定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避免过度依赖短期经济数据和政 治压力,从而减少货币政策的随意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
• 促进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减少经济波动和促 进经济稳定增长。
瑞典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表明,通过稳定物 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还能减少 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
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
01
加拿大是另一个较早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其政策目标 也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通货膨胀目标制涵义背景推荐PPT资料
准确的控制货币 中介目标。 价格稳定成为中央 的主要目标,就业和产出则成为次要目标 中央 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负责 价格稳定成为中央 的主要目标,就业和产出则成为次要目标 中国的中央 中国人民 属于独立性较弱的 。
• 价格稳定成为中央 的主要目标,就业和 一.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 多元化目标的基础。
5.效果
• 一.能更有效管理市场通货膨胀预期, 降低高通货膨胀率。
• 二.增强了央行决策的独立性。 • 三.准确的控制货币 中介目标。
5.效果
• 四.提高货币 的开放透明度 • 五.准确评判货币 实施的效果,有利
于实现货币 的最终目标。
6.展望中国情况
• 一.我国央行性质: • 中国人民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
实施货币 ,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 中国的中央 中国人民 属于独立性 较弱的 。
6.展望中国情况
• 二.经济增长与发展是我国的首要目 标。
• 首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首要目标 是经济增长和发展。
• 其次,现阶段国家以经济转型为主要 任务。
6.展望中国情况
• 三.通货膨胀水平。 •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水平很低,没有
通货膨胀目标制涵义背景
1.定义
• 通货膨胀目标制:最早由新西兰储备 于1989年提出,是指中央 直接控制 通货膨胀率作为 操作的最终目标, 并对外公布通货膨胀率的控制目标, 在此目标的约束下,制定货币 操作 的制度安排。
2.产生背景
• 一.国际背景: • 随着经济全球化化和对外金融合作交
流的愈发频繁,各国对外开放程度不 断提高,国家之间的壁垒减弱,货币 供给量逐渐成为一种内生变量。
其次,现阶段国家以经济转型为主要任务。
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发
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发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实践显现了一个重要转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兴起。
自1990年3月新西兰率先采纳以来,已前后有加拿大、英国、墨西哥等20余国采纳了该政策,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另外,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一些非采纳国(例如美国、日本等)对它的讨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和经济政策界的热点之一。
最近几年来,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前瞻性研讨中,它也正慢慢为人所注视。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大体含义是: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固为首要目标,并发布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值;同时,通过必然的方式预测通货膨胀的以后走势,将此预测与已经明确宣布的通货膨胀的操纵目标相较较,并进行相应的货币政策操作使得届时的通货膨胀率落在目标区内。
各采纳国在具体操作被骗然不尽相同,但均具有以下3特点:①中央银行明确地设定并发布通货膨胀率的操纵目标;②该目标的实现为中央银行的优先任务,因此,“经济成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的均衡”为次元目标;③关于目标的实现与否、变更等,中央银行负有信息披露的责任,以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信费用。
那么,什么缘故会产生如此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呢?其全然缘故在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所主张的“货币中性论”在经济学界、经济政策界日趋被认同,即货币从长期来看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更只会对物价水平有持久的阻碍,而对产出、就业等实际变量可不能产生长久的阻碍。
而一个高水平、易变的通货膨胀,将降低价钱信号的准确性、扭曲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从而阻碍经济的良好进展。
因此,依照货币中性理论,货币政策的目标指向增加产出、提高就业是没成心义的,维持较低的、稳固的通货膨胀才是合理的,它有利于以增进经济的中长期良好进展。
可是,货币从短时间来看又不是中性的,货币政策的缓和对产出的提高、失业率的下降具有短时间成效。
因此,货币当局会不时地受到来自于政府、国会、产业界等各方面的压力,不能不违心地进行政策的缓和。
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可能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可能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一、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三类: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
目前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各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货币供给在中长期是中性的,即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变化只能影响价格,而对实体经济的产出和就业无实质性影响。
二是通货膨胀无论是对资源配置还是对长期产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由于货币政策难以避免的存在滞后效应,使得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容易造成实体经济的频繁波动,使得菜单成本和鞋底成本上升。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含义及理论基础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货币当局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并将此预测与已经确定的通货膨胀目标相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和操作;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高于目标或目标区上限,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低于目标或目标区下限,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则可保持不变。
约翰·格林在《通货膨胀盯住目标:理论及政策含义》中综合运用“卢卡斯供给函数”和“新凯恩斯经济学”所提倡的复数货币政策规则,对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阐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种研究成果,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应运而生。
卢卡斯供给函数可以表述为:y=y*+(?仔-?仔*)-?着,其中y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y*代表充分就业时的经济增长率,?仔代表实际的通货膨胀水平,?仔*代表理想的通货膨胀水平,?着为随机变量,代表外来的冲击。
假定?着的期望值为0,且方差为某一常数;?着的系数为-1,表示其对经济增长具有消极的影响。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理想通货膨胀率且?着=0,那么实际经济增长率,即产出达到理想状态,这时经济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通货膨胀( inflation)是指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纸币流通规律作用的结果。
1、传统观点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1)政府失灵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当造成的。
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和信贷控制等来进行的。
由于政府干预过多,财政赤字的规模太大,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中的总需求,导致失业率上升。
同时,由于税收不足,又会引起消费需求的减少,最终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形成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政府错误的货币政策的产物,因此,只有取消货币政策,才能达到真正的稳定。
但实际上,政府即使停止了其所控制的所有银行信用,仍然无法阻止通货膨胀。
由此可见,政府失灵理论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人们片面地把通货膨胀看成是经济运行中某一特殊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简单化做法。
2)凯恩斯需求不足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命题:①凯恩斯认为失业率的上升只是暂时现象,它不仅会影响工资水平,而且还会影响投资需求。
所以,通货膨胀可以被认为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
②本文认为,凯恩斯的需求不足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充分就业条件下,随着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这是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之一。
其次,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厂商的供给量完全取决于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企业没有理由减少产量,否则将承担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工资水平较高,企业也可以按照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自由决定雇佣数量,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需求不足”。
再次,从经济学发展史看,凡是认为失业是由于需求不足所引起的理论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即如果厂商预期未来的产量会增加,那么他们必然提高目前的产量,以获得更多的销售额,并据此增加雇佣人数,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凯恩斯的需求不足论缺乏客观性,因此,也是不成立的。
3)李嘉图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说这一理论认为,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总供给的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INANCE&ECO N OMY 金融经济还是“负利率”。
当前的环境鼓励投资人借美元来买进“任何”风险资产美元利差交易的盛行,可以用来解释最近几个月来股市、原油、能源与商品价格联袂超涨的状况。
任何借美元买风险资产的投资人获利都好得惊人,从而又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推高风险资产价格。
美元利差交易使得美元大量流入我国,以获得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资产增值两方面的收益。
这又让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更加明显,又更吸引更多投机资金借入美元进入我国。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放大导致外汇储备激增,以及通过外汇占款形式发放的基础货币增加。
尽管央行可以通过发行央票以及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冲销基础货币的增加,但冲销或者会加大央行的成本、或者会推高市场利率,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因此冲销是难以持续的。
如果冲销不可持续或者不完全,那么外汇储备激增必然会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
过剩的流动性或者流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或者流入商品市场,加剧通胀压力。
总之,一旦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形成并得到强化,中国可能重新面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升、通胀压力抬头的不利局面。
那么,应如何应对新一轮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呢?我国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抗住各种压力,维持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基本稳定,但如前所述,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维持汇率稳定的代价是很大的。
从根本上而言,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加快结构性调整的步伐,通过提高居民相对收入、增加社会性公共产品(教育、医疗、社保)供应、开放服务业等措施来刺激居民消费,通过提高居民消费以缓解产能过剩引致的出口压力。
同时我国应加快国内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取消扭曲性的外资外贸激励政策,鼓励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以缓解双顺差规模甚至改变双顺差格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通胀目标制的由来:基于两大理论流派的理论视角□张 曦 摘要:通过对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总结与回顾,将货币政策框架的视野锁定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通货膨胀目标制被众多国家货币当局选作货币政策框架,其核心特征体现为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货币当局事先向公众公布通货膨胀率目标,并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该目标。
通胀目标制之所以能够形成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国际范围内金融自由化浪潮迫使各国逐渐发现传统货币政策无法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密不可分。
那么,通胀目标制在漫长的经济学发展史上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一次次争论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不得不通过研究不同学派的观点,特别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而寻找答案。
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萌芽(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关键假设与核心主张20世纪70年代初的“滞胀”宣告凯恩斯主义方法失灵,依照凯恩斯的方法无法同时解决刺激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现代凯恩斯主义备受责难。
70年代中期,关于“假如政府看得见的手不再实施错误的相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市场经济有能力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信仰复兴,当时的通胀为这种复兴提供了支持。
有人警告凯恩斯主义过于野心勃勃:弗里德曼用“货币主义反革命”抵制凯恩斯主义者的行动主义;另一批人指出凯恩斯主义的致命缺陷—没有充分探究经济人行为内生构成的预期含义。
新古典学派将理论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第一,理性预期假设。
这源于Muth的思想,他曾指出,“预期是未来事件信息全面的预见并且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预见一致”。
不同于凯恩斯假设预期外生化,理性预期假设说明非理性预期构成的选择性假设存在系统性误差,这不能为新古典模型中理性计算的行为人所接受。
理性预期假设第一次为宏观经济分析寻找到微观基础。
第二,持续市场出清。
这符合瓦尔拉传统,均衡模型意味着所有在市场经济中的人们已经进行了服从于他们面对的约束的目标最优化的选择,即:理性→最优化→均衡。
第三,总供给假设。
Lucas指出,当名义变量发生一个“意外”变化,古典两分法中止,预期的货币变化与未预期的货币变化有极不同的影响,所有基于理性预期模式的模型在短期的交替关系中将显示出货币非中性。
新古典学派由为宏观分析寻找微观基础开始,在对货币政策的讨论中达到高潮:首先是主张“政策无效”。
当经济人将众所周知的货币规则作为形成预期的因素时,货币当局不能靠推行系统性货币规则影响产出和就业。
另外,任何尝试依靠随机或非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和就业,仅会使其在自然率水平波动增多。
第二,抑制通胀的实际成本。
一国为降低通胀而蒙受产出损失总和被称为“牺牲率”。
新古典主义指出假如政策可信,公布或预见到的货币政策变化对实际产出和就业在短期内也没有影响。
公布被人们确信的货币紧缩会引发理性经济人直接下调通胀预期,货币当局原则上就可以减少通胀而不用承受产出和就业降低的痛苦,牺牲率为零。
因此,货币当局完全可以宣布货币扩张率降低从而降低通货膨胀至其所偏好的比例。
第三,动态时间不一致。
新古典主义者用动态博弈的方法分析问题。
每一个博弈者选择一个显示当在博弈过程中收到信息时他们将行使的策略。
特定的博弈者选择的策略将依赖于对其余参与者可能采用策略预期将如何受自己的影响并且每一个参与者都追求自己的目标函数最大化。
Kyd2 land和Prescott研究了货币政策博弈如何在政府和私有经济人之间01热点关注展开。
当政府以其最优政策做出决策时,他将考虑追随者的反应,除非领导者对已公开的政策承诺,否则最优政策将出现动态不一致。
经济人无疑清楚政府可以通过修改政策或者欺骗的手段来改进自己的结果,于是时间不一致性均衡将成为一种纳什均衡。
假如货币当局具有随机权力,自然会有欺骗动机,因此已经公布的、时间不一致性的政策将是不可信的。
在通胀博弈中,追随者知道管理者的目标函数,他们将不会调整通胀预期以回应公布的政策。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该博弈将会重复,政策制定者被迫采取长远策略,现行策略将会影响政策制定者未来声誉。
在这种约束下,政府面临从食言中获利与未来成本之间的权衡,自然削弱了欺骗动机。
Barr o和Gordon探索了用政策制定者的声誉替代规则的可能后指出,当一个政府会受到由食言带来的未来高通胀成本时,“决策者将为了长期名誉而放弃短期获利。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背景下萌芽新古典主义者第一次将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理性预期”,发现政策变化会影响预期,预期会影响行为人行为,经济学家和货币当局开始重新考虑货币政策的稳定作用以及“政策规则”的重要性。
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复兴中再次衰败,对“理性预期”过于理性的批评越来越多。
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派让人们意识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并为两个问题的研究提供起点:第一,如何通过机制安排解决由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第二,货币政策应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还是应赋予决策者更多的相机抉择权?沿此方向,Sevens2 s on推导出为消除内在于随机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的偏差而以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策略,通货膨胀目标的策略能构建一个“条件预期的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以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Parrado基于新古典主义方法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胀目标制解决了导致较高平均通货膨胀率的动态不一致性问题,并使通货膨胀预期锁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减小了对宏观经济冲击。
追溯起来,最早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如新西兰)依靠着源于对新古典主义学说的深刻理解。
二、新凯恩斯主义:孕育通货膨胀目标制(一)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主张与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以不同程度的失业和产业衰退换来低通胀,新古典主义受到人们怀疑,国家干预主义重回历史舞台。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坚持凯恩斯主义信条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并最终形成“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者主要关心如何解释名义价格刚性源于最优化,他们虽不同意新古典有关经济不稳定的解释,却开始分享两项新古典主义方法论前提:第一,宏观经济学需要坚实的微观基础;第二,宏观经济学最好能够建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
新凯恩斯主义者从微观角度入手,把不完全竞争和不对称信息作为起点,在行为最优化和理性预期基础上寻找各种模型使工资和价格刚性合理化,希望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重要假设并以此判断:货币是非中性的,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看不见的手会失灵。
和正统凯恩斯方法一样,新凯恩斯主义者有相同的思路:受到干扰后的价格会缓慢的进行调整。
早期,Fischer和Tayl or的模型提出长期工资合同下的“名义惯性”,然而关于经济人更偏好于长期合同的假设没有合理的微观基础,招致很多批评。
新凯恩斯主义者们开始修正这种假设,将注意力转移到实物市场。
Manki w提出,当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因为产量不会由于价格提高而迅速变为零,所以利润随价格的改变而改变,但减价的后果包含已售商品单位收入的减少,价格变化具有边际递减效应,故即使价格变动很小也会产生较大的名义刚性,即“菜单成本”。
新凯恩斯主义者为了巩固价格刚性,不仅从名义刚性还在实际刚性层面展开讨论,认为经济在名义不完全性与实际不完全性相互作用间运行。
实际的价格刚性被认为来源于顾客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根据价格判断质量等因素,而分析实际工资刚性的模型则包括了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和效率工资模型等。
(二)来自于新凯恩斯主义对通胀目标制的支持Leslie曾精彩地写到“新凯恩斯主义向新古典模型中倾倒了大量粗砂”,正是这样批判地接受,新凯恩斯主义得到广泛支持。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价格黏性、货币非中性,纠正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将发挥作用,但也接受新古典主义者关于“动态不一致性”的批评,承认了需要对行动主义的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
这无疑为由深刻理解新古典主义思想而提出关于限制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学者提供了一份有力的支持。
20世纪最后10年里,经济学者逐渐达成具有“新凯恩斯主义味道”的共识,包括:第一,用跨期最优化考察宏观模型;第二,接受理性预期假说;第三,认识不完全竞争的重要作用;第四,价格调整具有高成本。
这被Goodfriend和King称为“新古典主义综合”,这种综合奠定了目前宏观经济的主要分析方法。
在他们看来,这种沿袭新凯恩斯和新古典主义血统的模型包括了一条关于货币政策的清晰线索:价格渐进调整,货币政策将会对实际变量产生持续效果,并且由于扭曲了经济表现,通货膨胀产生巨大的福利成本,保持物价稳定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动态不一致问题的存在,考虑政策的可信度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胀目标将有助于解决在运用自由裁定需求管理政策时固有的通胀倾向。
三、小结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论战持久而激烈:他们从不同视角论证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批评倾向于货币政策应该完全独立;有关通货膨胀的讨论始终是争论的焦点,伴随着对通货膨胀代价以及低通胀对经济长期发展、资源有效分配必要性的认识,货币政策的目标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