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 × )(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所得数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 √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 )(4)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 × ) (5)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 × )(6)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 )[解析] (1)跳蝻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若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

(4)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

(5)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 /2前逐步增大,K /2后又逐步降低。

(6)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

2.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 ×)(2)竹林中,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

( ×)(3)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5)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一般使用标志重捕法。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课件新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课件新人

-14-
答案:(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15-
7.(2015· 全国卷Ⅰ,T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 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 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9-
4.(2014· 全国卷Ⅰ,T6)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 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 青蛙数量增加可减少病毒的传播,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青蛙 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A 正确; 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D 错误。 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
-5-
2.(2016· 全国卷Ⅱ,T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 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 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 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
富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度增加,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 错误。
解析
答 案
-11-
6.(2017· 全国卷Ⅱ,T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 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 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课件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课件
种群数量在K1上下波动,故K值为K1。(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 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个体大量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
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
答案:(1)曲线图 (2)“J” 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值(或环境容纳量)
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汇总 图甲为“J”型、“S”型增长与生物进化关系曲线,图乙为“S”型增 长、“S”型增长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图丙是某种群λ值变 化曲线。
(1)图甲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K值是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其大小随环境的改
变而改变;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增大环境容纳量即K值,
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且在种群密度最小
时防治效果最好。 (2)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增长速率(出 生率-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图乙中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而 A′、B′、C′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3)“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本年总数-上年总数)/上年总数=本年总数 /上年总数-1=λ-1,λ值越大,种群增长率越大。从理论上讲,λ有以下三 种情况:λ>1 种群上升;λ=1 种群稳定;0<λ<1 种群下降。图丙中种群数 量递增的时间段是第1~1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第20年至 第3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
最可能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复习 种群和群落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复习  种群和群落
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迁入该池塘一段时间内,该种鱼的数量呈“S”型增长 B.t2时刻对该种鱼进行捕捞能一次性获得最大产量 C.t2~t3时间段,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仍然呈上升的趋势
D.若向该池塘投入适当饵料,则该种鱼的K值会增大
总结:K值与K/2值的应用
(二轮大书P81)基础自测2 (2021·宁夏银川模拟)图甲表示某生 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 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头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
关系的功能
1.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 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 种丰富度 B.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存在捕食和 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 平结构 D.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 直结构
A.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 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D. 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教材回归1.(必修3 P60、6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为逐个计数法(适合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两种。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适合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必修3 P61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为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往往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3.(必修3 P61讨论)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5.(必修3 P64拓展题)种群不具备个体所具有的性别、年龄等特征,另外种群也出现了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因此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6.(必修3 P6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由此可看出,在数学模型建构过程中也常用假说—演绎法。

7.(必修3 P66)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在其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一定是大于1的一个值。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2专题12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2专题12种群和群落

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种群和群落》编号:012【考纲再明确】1.种群的特征A2.种群的数量变动B3.群落的结构特征A4.群落的演替B【知识再梳理】【要点再点拨】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比较“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曲线增长率增长速率K值实例3.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

比较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速度影响因素实例4.将下列字词认真抄写3遍。

标志重捕法J型环境容纳量竞争【基础再训练】一、基础判断:1.与种群有关的正误判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6)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7)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与群落有关的正误判断(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7)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8)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二、选择题:1.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 50 28 22重捕50 10 32 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3.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

最新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汇总 图甲为“J”型、“S”型增长与生物进化关系曲线,图乙为“S”型增 长、“S”型增长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图丙是某种群λ值变 化曲线。
(1)图甲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K值是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其大小随环境的改
变而改变;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增大环境容纳量即K值,
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且在种群密度最小
时防治效果最好。 (2)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增长速率(出 生率-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图乙中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而 A′、B′、C′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3)“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本年总数-上年总数)/上年总数=本年总数 /上年总数-1=λ-1,λ值越大,种群增长率越大。从理论上讲,λ有以下三 种情况:λ>1 种群上升;λ=1 种群稳定;0<λ<1 种群下降。图丙中种群数 量递增的时间段是第1~1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第20年至 第3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热点考向 考向一 以数学模型为依托,考查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1.(2015广东理综)图1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 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
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

被的环境或曾经 但仍保留了原有土 起点
有过但被彻底消 壤条件及植物的种
灭了的环境 子或其他繁殖体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率
缓慢
较快
影响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因素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思维诊断】
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 生物,其中豌豆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 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 )
6.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 低。( )
答案:1.√ 2.√ 3.× 4.× 5.√ 6.×
视角 1 借助图示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2016·临沂二模)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 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 岁为猕猴的 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 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 群和群落
【考纲要求·高考频度】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全国卷考查频度
5年5考
2012课标卷T6, 2012Ⅱ卷T31, 2013Ⅰ卷T5, 2015Ⅰ卷T31, 2016Ⅱ卷T5
5年2考
2012课标卷T6, 2015Ⅱ卷T31
(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 A,对 A 种群的生存 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 A 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 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 _______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年高考二轮生物复习知识清单:12种群和群落

2021年高考二轮生物复习知识清单:12种群和群落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 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 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1)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①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弱(昆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蚜虫、跳蝻,丛生不能)②方法: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所有的样方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④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被调查的面积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被调查的面积为长方形) ⑤计数原则: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 草本植物样方为1㎡,灌木:16㎡、乔木:100㎡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②计算公式: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 = 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中有标记个体数4.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决定种群密度大小 雌> 雄:增长快 雌= 雄:相对稳定 雌< 雄:增长慢如果: ①被标记的个体更难捕获, ②标记脱落 则调查的数据偏大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值,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K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①增长②稳定③波动④下降★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食物、空间、敌害(天敌、传染病)、气候②人为因素(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如防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如海洋捕捞)②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如大熊猫的保护)(4)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Ⅰ型——增长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一旦达到生理寿命,死亡率大大增加Ⅱ型——稳定型:各年龄死亡率相等,如鸟类的存活曲线Ⅲ型——衰退型:幼年期死亡率很高,如青蛙的存活曲线二、群落1.概念: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②捕食③寄生: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专题PB时训练一、选择题1. (2016 •衡阳市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 :1B. 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 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解析:D项描述了某池塘中的生物的种类数目的多少即丰富度,是群落研究的内容,不是种群的特征,因此D项错误。

答案:D2.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 + 1/N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1表示第t + 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去T1A甲种群在6t s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乙种群在611段的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t s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解析:甲种群在N + 〃N<1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N+〃N>1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 错误;乙种群在0〜t1段的N + 1/N > 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 s时数量最少,C错误;如果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t s后则种群甲的数量会增加,D错误。

答案:B3. (2016 •吉林市三模)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弓|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卓那分△学生们曲屮单独吨冊*4 +*B. b 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桑毛虫和暴猎蝽构成了一条有两个营养级的食物链D. 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解析:分析图可知,桑毛虫与暴猎蝽之间是捕食关系,两种生物的数量相互抑制, 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的环境容纳量减少,A D 错误;b 点时,种群数量为 K /2,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 正确;暴猎蝽与桑毛虫构成了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桑T 桑毛虫T 暴猎 蝽,含有三个营养级, C 错误。

答案:B4. (2015 •广东卷)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 可用数学模型 N = N 0入t 表示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 K 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在酵母菌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极少, 酵母菌个体间几乎不存在种内斗争, 所以A 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在0〜70 h 时间段内,为“ S ”型曲线,而数字模型 N = 2入t 只适用于“J ”型曲线,所以 B 选项错误;酵母菌等微生物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所以一般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所以C 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该环境下的最大值为酵母菌的K值,K 值为12X 1 000 X 10= 120 000(个),故D 选项正确。

答案:D 5.(2016 •汕头市二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 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 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A 正确;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 错误;人 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错误;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D 错误。

12 Id0 10 20 40 50 60 70答案:A 6.(2016 •潍坊市调研)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叫作群落的丰富度B. 由于种群没有空间特征,所以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种群呈镶嵌分布C. 不同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生殖隔离D. 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信息传递或者共同进化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 错误;种群具有空间特征,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变化、 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 导致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种群呈镶 嵌分布,B 错误;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 生可育后代,C 错误;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通过捕食等相互作用关系可实现信息传递或者共 同进化,D 正确。

答案:D 7.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弓I 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 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解析:一荒地被改建成果园后, 若以果树为食的农业害虫的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会 使果树的产量增加,或者利用捕食关系, 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 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 和结实率,由此推得 D 项错误。

答案:D&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下图为某地 5年内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故其在此地将持续呈“ J ”型增长B. 此地5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与其和加拿大一只黄花的竞争有关C. 此地5年内群落进行次生演替且植物丰富度呈不断增大趋势D. 因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d竇年嚅潦苣罕冷解析:受资源限制和种内斗争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此地不可能持续呈“J ”型增长,A错误。

狗牙根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竞争关系,狗牙根数量减少主要是因竞争能力较弱,B 正确。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能使此地植物 的丰富度下降,C 错误。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需遵循随机取样和多取样方的原则, D 错误。

答案:B9. (2016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 结果如图。

A 〜I 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BC DEFC H Ifitted 阶段A. 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B. 在A 〜I 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C. 所调查的当地植被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 群落植物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解析: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A 正确;在A 〜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后又减少,B 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 C 错误;群落中物种(不仅仅是植物,还有其他种类生物 )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 错误。

答案:A 10.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丰富度与物种数有关B.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需盖盖玻片,再用显 微镜观察C. 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 取样方法上难题D.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对两条边上的菌体解析: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A 项正确;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变化:应先盖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 之后用显微镜观察,B 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 的调查,C 项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条边及其顶 角的菌体,D 项错误。

答案:A11 •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5(|如302010 盂3E 弹黑S-*■餐木屆 *祇点心1 2 3时间和对值A. 图中种群呈“ S ”型增长,3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B. 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 2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 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D. 若该种群为玉米,因为其数量存在 K 值,所以种植时要合理密植解析:图中曲线显示,3时以后种群数量在 ab 数值间呈现上下波动,其数量变化幅度 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A 正确;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其曲线斜率最大,意味着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 正确;田鼠是属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故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宜用标志重捕法, C 错误;K 值为该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量,对于玉米而言,数量超过 K 值,玉米产量反而下降, 故种植时应考虑合理密植,D 正确。

答案:C12. (2016 •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下图 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参与, 因此该丝瓜地的碳循环不仅仅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还有分解者等的参与, A选项错误;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应以该种群全部个体为调查对象,而不能只统计成虫的数量,B 选项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 邻两营养级间同化的能量之比,而非个体数量之比,C 选项错误;根据题图信息,甲数量增加后会导致乙数量增加, 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因此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为 丝瓜T 昆虫甲T 昆虫乙,当乙数量增加时,甲的数量会减少,进而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 量,D选项正确。

6 2 S 4 O一忒 ZO1X)焙泾答案:D二、非选择题13. (2015 •全国I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表明:该鱼在3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