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均重大问题分析
新时期我国向海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时期我国向海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2T07:08:05.06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5期作者:温雪崔冉[导读] 本文在分析我国向海经济发展现状后,提出了我国向海经济仍存在海洋产业同构化现温雪崔冉(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向海经济发展现状后,提出了我国向海经济仍存在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明显、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和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然后提出了提升向海经济科技水平、加快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和制定向海人才激励政策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向海经济;发展现状;海洋产业同构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将向海经济作为本国经济迈上更高台阶的重要战略支撑,为了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各国相继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向海经济更高水平发展,向海经济对沿海国家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我国拥有多达38.8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拥有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些海洋资源也将成为推动我国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也进一步指明了未来我国向海经济的发展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向海经济发展的变革方向,即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向着质量效益型、循环利用型、创新引领型以及统筹兼顾型转变。
由此可见,发展向海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国向海经济发展概况1.我国向海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向海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虽有所回落,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超过7%。
在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阶段,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但2019年前向海经济的增长率仍在6%以上,且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GDP中的占比保持在9%以上,由此可见,向海经济的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向海经济总产值为80010亿元,相较于前一年下降了5.3%,占GDP比仍高达7.88%,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与环境论文
浅谈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和对策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管1143班罗贤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以20世纪末为例,1990 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为 447. 4 亿元,1995年则达2463.9 亿元,到2000年又达到了4133.5 亿元。
扣除物价因素,大体上10年翻了三番。
九五期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9%,快于同期世界总体发展速度,也快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低效及环境污染等,不利于海洋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占地球面积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因此,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特点,分析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资源概述根据海洋的开发利用情况,可以将海洋资源可以分为六大类:海水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的能资源、海洋可再生能资源、海洋生物和基因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海水中淡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97%以上是淡水,如果我们能从中把淡水提出来,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海水中除了淡水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食盐、钾、碘、溴、镁、铀,都可以从海水里面提取。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的多个海底油气田,几乎遍及全球每个大陆的边缘区,产值仅次于石油的是海滨砂矿,其中包括主要的贵重金属及宝石砂矿,如金、铂族金属、金刚石、铁砂、锡砂、金红石、钛铁矿等。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景全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20期【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其面临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际层面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泛海洋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联系起来,世界各国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入海洋事务,泛海洋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存在“海陆冲突论”的观点,认为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但当前这种观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而言,海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陆地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而是愈发与陆地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海运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国际贸易。
事实上,无论沿海国家还是内陆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海运都是其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即使是内陆国家,也因为物流、旅游、食品等因素置身于海洋事务当中。
可见,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泛海洋时代。
二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但一方面,热爱和平的力量仍占大多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
因此,这些和平力量与共同的发展诉求,能够对国际体系中的破坏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为调查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发展仍面临几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一是海水养殖业仍以传统养殖为主,海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
《山东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鲁发改农经〔2016〕1320 号)中指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业、休闲渔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产业等产业。
”经调查发现,该县休闲渔业、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业等产业都有涉及,但产业所占比重不均衡,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较少,仍主要以传统海水养殖为主,养殖模式和品种单一,生产效益不高,水产品精深加工少,渔业产业链条不长。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通过校企合作引智、渔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引进新品种试养、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产业科技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在转型升级传统渔业、发展壮大新兴渔业方面迈出的步子不大,科技对渔业生产的支撑服务能力不足。
同时,海洋技术成果转换率低,海洋科研技术有待于提高。
三是海洋产业专业人才缺口大。
经调查发现,涉海涉渔从业人员整体科技素质不高,文化程度较低,对行业新动态、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接受能力不强。
专业院校毕业生总体数量少,科技研发机构、平台少,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海洋经济相关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把信贷投向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根据产业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合理配置融资资源。
二是实施促进海洋渔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财税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新技术、新装备的科研经费支持,引导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海洋队伍人才建设,加快与相关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科研成果向现实转化的步伐和能力。
新时代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2023-11-07•引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及问题•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展望目录01引言海洋经济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以海洋产业为依托,以海陆统筹为支撑,实现海洋产业与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海洋经济效益的活动。
海洋经济定义海洋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海洋经济的定义与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海洋经济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
新时代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国内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技术进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推动转型升级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提高海洋产业附加值,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02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及问题0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情况01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球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02海洋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产业链和价值链。
海洋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传统海洋产业如渔业、航运业等比重偏高,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等发展不足。
产业结构单一部分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单一,对特定产业依赖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产业协同效应不足各海洋产业之间协同效应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贵的海洋资源,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分布情况,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文章对当前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政策法规、监测监管、治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污染源头控制不力、监管体系不完善、科技支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污染源头控制机制,强化污染排放监管。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要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源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陆源污染物通过河流、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海洋,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海洋油污污染频发: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油气开发的快速发展,油轮事故、海上钻井平台泄漏等海洋油污事件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曹忠祥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34期实施海洋开发,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对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缓解资源特别是能源压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工程。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海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类型日益增多,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国家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海洋经济高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在新世纪的头10年里,我国的海洋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在缓解国家资源压力、增加经济实力、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2001—2010年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以年均13.4%的速度快速增长,快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0.7%的增长步伐;海洋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951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8439亿元,增长了4倍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8.7%提高到了2010年的9.7%,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总人口共计3350万人,当年新增的涉海就业人员80万,为全国的新增就业人口的6.85%,与上年新增就业人口的52万人相比增长了1.5倍。
(二)海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海洋经济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门类不断增多、特别是海洋工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使海洋产业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6.8∶43.6∶49.6调整为2010年的5∶47∶48,初步呈现出“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增长。
海洋渔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捕捞业规模逐步缩小,养殖业向集约化的高效生态、设施养殖模式转变,养殖产量连续11年超过捕捞产量,连续18年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70%,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0.5%;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保持快速发展,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已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海洋盐业产量近10年来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海洋经济产业概况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
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将海洋经济划分为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
其中,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又可以分为海洋主要产业和海洋科研管理服务业。
而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国首次提出要推进形成南部、东部、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
我国不同沿海地区地理特征差异大、海洋资源分布差异大、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悬殊。
二、海洋经济产业市场规模分析1、产业市场规模发展我国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状态,2006-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由20958亿元增至89415亿元,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复杂国际环境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降至80010亿元,相比2019年下降10.52%。
“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年均增速分别为16%、11%,但“十三五”期间增速开始放缓,仅4.65%。
2、三次产业市场规模对比2012-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例保持稳定增加的趋势,由48.8%上升至61.7%,但第二产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比重显著降低,2020年占比减少至33.4%。
2012-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上下浮动。
3、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对比从产业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生产规模拔得头筹,为29641亿元,占比37.05%;随后是海洋相关产业,以27056亿元排名第二,占比33.82%。
最后是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市场规模为23313亿元,占比29.14%。
注: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占比合计不等于1的情况。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生产规模为29641亿元。
其中,滨海旅游业由于其发展较早而遥遥领先,为13924亿元。
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
积 约 2 9万 公 顷 , 占滨 海 湿 地 总 1 面 积 的 5 %。 二 是 海 洋 空 间 资 源 0
二 、海 洋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成 为 海 洋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制 约 和障 碍
伴 随 着 我 国 沿海 地 区 经 济 的
B NK N E E A T GA O
本
刊
特
稿
B N A TG O E K NE A
步成 为 制 约 海 洋经 济 可 持 续发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目前 , 我 国 海
洋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主 要 表 现 在 近 海
展 。 海 洋水 体 的 污染 不仅 污 染 岸
线 资 源 。而 且 影 响 人 类 的 岸 线 活
动 ,对 沿 海 地 区 滨 海 旅 游 业 的 发
品加 工 业 的 影 响较 为 直 接 。大 面 积爆 发 海 洋 赤 潮 时 ,养 殖 的 生物
因 为 不 能 迅 速 适 应 海 洋 生 态 环 境
环 境 质 量 恶 化 、 海 洋 灾 害 频 繁 等
限于对近 岸海域 和沙滩 的利用 ,
小 型化 、低 龄 化 ,加 上进 一 步 开
发 利 用 中 、 上 层 小 型 鱼 类 ,致 使
而 忽 视 了 海 洋 岛 屿 与 陆 域 腹 地 的 开 发 。 由 于 对 滨 海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经 济 种 类 种 群 补 充 不 足 ,最 大 渔
面 积 大 大 缩 减 ,局 部 海 湾 面 积 缩
矿 较 少 .机 械 化 程 度 不 高 ,并 且 选矿 技术 落后 造成 生产效 率不高 , 有用 矿 产 物 回 收 能 力差 ,综 合 利 用程 度 低 ,不 同程 度 地 造 成 了 滨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海洋这片蓝色国土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局面,各种海事行业随之而来,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理念。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要更好的实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光靠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海洋环境保护提升到法律的层面。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关于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以及进一步解决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措施。
标签:海洋环境法律措施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产生背景及现状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海洋资源的开采,海洋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海洋污染加重,为了使海洋环境免受污染,这些已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仅仅靠个别国家的整治远远不够,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数十年来,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以国际与区域协定为主,辅以国际惯例与一般法律原则,最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合下,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同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都进行相关的环保实践:三个国家都有相对统一的海上环保执法机构,能够统一行使海上行动,都有各自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注重加强在海洋环境的各方面之间的合作。
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海洋环境方面污染十分严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中,渤海和东海污染程度较重,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入海口污染程度相对严重,近几年的海洋沉淀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淀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污染较重,我国海洋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已经达到极限,因此需要我国进行大力整治,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2.发展过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制定了一些法规,只是为了加强海事行政管理,却没有颁布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总的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为以后制订海洋环保法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承担着维持气候平衡的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海洋环境的掠夺性开发和污染,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海洋资源的开发应该在保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避免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等行为。
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措施,严禁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
同时,鼓励发展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维护海洋生态的平衡。
其次,减少海洋污染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
工业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海洋生态环境。
应该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教育,推动他们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此外,加强海洋监测和海洋治理工作,开展大规模的海洋清洁行动,积极清除海洋中的垃圾和污染物。
此外,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
海洋经济的发展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推动海洋产业的绿色发展。
例如,发展海洋能源产业,利用海洋风能、潮汐能和海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加大海洋科研和技术创新力度,开展生物医药、海洋养殖和海洋旅游等产业的研发,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除了以上措施,国际合作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资源,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并执行国际公约和政策,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海洋科研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的海洋环境问题。
总而言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合理利用和管理海洋资源,减少海洋污染,推动绿色的海洋经济发展,并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海洋,使海洋成为人类生活的宝贵财富。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fāzhǎn)的因素分析【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yīn sù),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战略(zhànlüè)构想“可持续(chíxù)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unep)委托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的文件中[1]。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tí gāo),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注重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1]。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城市化和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过程,其经济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9%,确立了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形象,但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显示,如果从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是零增长。
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人口及其素质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一、中国人口及其素质(一)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大。
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人口的增长率得到明显的下降,以至到1998年降到1%以下,但2001年的最新统计表明全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而且今后平均每年新生人口仍高达2100万,自然增长人口达1350万。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我国经济实力日趋强大,沿海城市的经济也在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近年来我国一些海域污染越发严重,使海洋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灾害防治问题,本文做了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拯救措施。
关键词:海洋污染经济一、海洋主要污染源1、船舶垃圾根据美国科学院于1997年开展的一项科学研究的报告每年由船舶排放八海的垃圾多达560万吨,每平方海里海水中有多达4.6万片的塑料垃圾。
由此可见,防治船舶垃圾污染海洋是一项非常重要、紧迫的工作。
一是船员的环保意识不高,船舶垃圾的处理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特别在夜间非法排放和处理垃圾,主管机关监管难度大,全天候的垃圾监测跟踪系统也尚不健全;三是港口垃圾接收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高;四是区域的监控和监测机制尚未形成,国际间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陆源污染据调查,至20世纪末,我国已有20万平方公里的近岸和近海海域受到污染,其中约4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水质污染较重,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
中国近岸和近海海域的主要污染物80%以上来自陆源排污。
每年上百亿吨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大量的氮、磷、石油类、重金属类和其他有害有毒物质携带排放入海,造成近岸海域水质恶化。
由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携带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总量一直居高不下,致使河口区环境遭受严重污染。
此外,由于大量含有高浓度营养物质的污水排放入海,我国近岸和近海海域赤潮频繁发生,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给近海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由此,陆源污染已经成为破坏我国海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
3、油轮污染近几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常发生船舶油泄漏事件。
每年全球海域大约有超过300万吨废油漂流于海上,其中13%来自船难漏油。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着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着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期。在能源. 原材料的供 给约束下 , 传统高增长产业增速
放慢 , 以地产汽车等消费升级带动的增长模式开始调整。 但与此鲜明对 比的是, 海洋经济呈现 出快速增长态势, 正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根据( ( 2 0 1 1 年 中国海洋经济统计
公报》 , 2 0 1 1 年我 国海洋生产总值为 4 5 5 7 0亿元 , 较2 0 1 0 年 增长 1 0 . 4 %, 占G D P的9 , 7 %, 海洋经济对 国民经济的贡献 ( 二) 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产业带动效应 海洋产业关联性较大, 如海洋石油工业 的兴起会影响 和推动钢铁 、 冶金、 造船 、 运输、 化工、 机械等一 系列工程技
我 国在周边及世界重要海峡 的通航利益、 促进我 国国际贸
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首要问题。
( 三) 海洋将成为我国突破资源瓶颈的关键领域 未来 2 0年是 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快速发 展的关键 时
撑和人才培养仍存在较大 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 : 涉海企业 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 产 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 海洋科技创新 体系形成缓慢 ; 主要海洋产业多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 型为主; 海洋产业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数量有限。整体 来看 , 我国海洋科技领域还处在第 二方 队, 落后 发达 国家 2 0 —3 0 年 。这主要是 由于海洋科技投资渠道单一 , 资金投 入不足 , 使得海洋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以及海洋科技成果 转化相对滞后 。同时, 海洋科研资源较为分散, 难 以形成 合力。我国现有海洋科研机构分 布在沿海 1 1 个省( 自治 区、 直辖市) , 归属于不 同机构与部门( 海洋局、 农业部、 中 科院、 教育系统等) , 整合度较低。人才培养主要基于海洋 教育力量。我国海洋产业属于 国家战略性 的新兴产业 , 但 却缺少高素质的海洋人才与之配套 , 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 产业化的人才、 海洋基础学科的领军人才 以及海洋环境保 障人才等都不能满足海洋经济发展 的需求。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生态预警能力建设
加大对海洋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碳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加快推进海洋渔业、港口物流、海水淡化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政府补贴、生态补偿等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全球海洋经济呈现出向深海、远海和极地等拓展的趋势,同时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成就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大国之一。
我国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海洋经济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能源矿产和新兴产业等。
海洋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1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2
3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开发逐渐成为重点,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发展迅速。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保护合作,成为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在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04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建议
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和监测设备的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覆盖面。
生态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海洋生态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海洋环境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策支持是推动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
向海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向海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标题】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摘要】本文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海洋经济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海洋经济在我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海洋环境等。
【正文】一、引言海洋作为我国的特殊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其进行了调研,以了解海洋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本报告将系统分析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海洋经济的现状通过对我国海洋经济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其现状较为复杂。
一方面,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庞大,拥有广阔的蓝色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包括渔业、船舶制造、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实力强大。
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发展与传统经济存在差距,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三、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猛,但我们调研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在某些高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仍以渔业为主导。
这导致了其他海洋产业的相对落后。
此外,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四、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为了推动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加强海洋工程、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建设。
再次,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海洋环境。
通过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结论海洋经济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撑,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对海洋经济的调研,我们发现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就能够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赵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平稳、政治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海洋科创环境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未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要着力点,推动我国海洋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海洋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多维度提升。
这得益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优异成果。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
从宏观上看,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
2021年,我国持续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深远海养殖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海洋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此外,海洋电力业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海水利用业及海水淡化工程蓬勃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也呈现出加速发展势头。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迸发。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并在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沿海城市贯彻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迈进新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海洋资源退化削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海洋资源状况是海洋经济发展 的基础保障, 对海洋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但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使部 分海洋资源过度 开发利用, 造成资源衰退, 从而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 质基础遭到破坏。 我国海洋资源衰退主要表现在 海洋生物 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空间资源三个方面。
海洋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 而出现生长缓慢或者停滞, 甚至 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状况的发生直接影响海洋渔业的可 持续发展 。 此外, 海洋赤潮爆发时, 海洋环境发生灾害性变 化, 海水具有毒性,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毁坏了滨海旅游资
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使得海滩上夏季游客过于集中而形成
以海洋渔业资源退化问题最为突出。 由于海洋渔 业资源过 度捕捞、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灾害、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不完 善、 海滩围垦破坏 、 水利和海洋工程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等 因素, 致使我 国近海渔业捕捞资源衰退 。 其主要表现在 以
下方 面 。 是 传统 优 质 鱼类 资 源 相继 衰 竭 , 于食 物 链 较 一 处
该文章是 国家海洋
9 8 0 — 9 o 项 目 O 一 c I 1 项 目中的部 分研 究成 果。 0 — 2 0 一 l 和9 8z — 一 8
57
产 业 经 济
人满为患的局面, 对海滨旅游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也给海 洋旅游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1 3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
1 2 海岸和海域 空间资源不合 理利用严重 .
沿海地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 造成海岸和海域空 间资源的浪费、 破坏甚至丧失。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够显著。 因此, 积极探讨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影 响 因素, 于 正确 制订 未来 我 国海 洋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的 对
提前超额完成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确定的2 1 00 年发展目标。 海洋经济总体水平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已处于 中 上z-, k- Y 一些海洋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也 应看到, 海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 相比, 总体规模仍明显偏小,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仍
高层次的优质鱼类越来越少, 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类、 虾蟹 类上升为主要渔获种类; 二是由于传统经济鱼类的小型化、 低龄化, 加上进 一步开发利用中、 上层小型鱼类, 致使经济
种类种群补充不足, 最大渔获量急剧下降。 四大海区渔业资 源相继衰退, 传统经济鱼类数量锐减, 有的已经处于衰竭
状 态 。 传 统 优质 鱼 类在 渔 获 物 中所 占比例不足2 %, 0 已不 能 形成 渔汛 。 三是 近海 和江 河人海 处 鱼 、 、 类 洄游 、 虾 蟹 栖 息和产 卵繁 育幼体 的天 然场所遭 到破 坏 。
201 O年 第 3期
《 展研 究 》 发
影 响我 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重大 问题分析
● 刘 明 [ 内容提要]2世 纪9年代以来, 0 o 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 。 与此 同 一系 时, 列影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重
大问题开始逐 步 显现 。 这一系列重大问题 包括: 海洋资源退化、 海洋环境 恶化、 海洋权 益形势严峻 、 海洋管理体 制、 海洋科技以及海洋产业布局等六大类。 这六大类问题将 长期存在, 并直接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
公顷, 受损海岸工程1 8 . 千米, 1 2 7 船只损毁4 6只, 99 直接经
济 损失122 亿元 。 9 .4
海洋赤潮对 海洋渔 业、 海产品加工业的影 响较为直 接。 大面积爆发海洋赤潮时' 养殖的生物因为不能迅速适应
自0 2 世纪 8 年 代, O 由于 我冈 基 本建 设 加快 , 得 滨 海 使
是围填海造地造成滨海湿地丧失。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 时, 也使得滨海湿地面积大大缩减, 局部海湾面积缩小, 岸
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影响我 国海洋经济发展 的主要 因
素包括 以下几个方 面。
展需要大量土地 , 填海造地在满足沿海地区土地需求的同 线缩短。 据初步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丧失滨海湿 地面积约2 9 1万公顷, 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 % 。 0 二是海洋 空间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造成资源浪费。 与发达国 家相比,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 特别是海域空 间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利用率 不足1 , / 且开发深度不够, 3 可养殖滩涂利用率不足6 %。 0 宜 盐土地和滩涂利用率仅4%; 5 5 1米水深以内浅海利用率不到 2 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较小; %; 沿海地区一些深水港址未开
砂矿资源成为基建原材料的重要来源。 根据测算, 9 0 19 年 到2 0 年, 0 6 我国从近海挖砂约4 亿吨, . 5 平均每千米海岸线 取砂2 万吨。 . 5 大量的海砂开采, 破坏了海岸环境, 带来了海
水入侵, 海岸侵蚀等严重后果。 此外, 我国滨海砂矿仍限于
水上 露天开 采 , 水下采矿 较 机械化 程 度不 高, 并且选 矿
1 1 海洋生物资源破坏 浪费严重 .
在目 前我国沿海地区所面临的海洋生物资源问题 中,
发, 海水和海洋能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仍很低。 以滨海旅 游资源为例, 目前我国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数仅限于 对海水、 阳光和沙滩等资源的直接利用, 缺乏水上和水底娱 乐活动, 空间布局上也仅局限于对近岸海域和沙滩的利用, 而忽视了海洋岛屿与陆域腹地的开发。 由于对滨海旅游资
[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问 题
进入新世纪, 沿海国家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国家战略 加以实施,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新领域。 9 0 19
年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 为6 0 亿美元, 0 5 70 到2 0年世界海洋 产业总产值达到1 万亿美元, . 7 增长1 3 2 世纪9 年代以 . 倍。 0 5 0 来, 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 10 8  ̄2 0 年海洋经济发展 已经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