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

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

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

——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医学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与临床医学、心理学密切相关。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身体疾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干预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心理学的重点总结:1.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导致身体疾病发生、发展或者复发的心理因素。

其中,疾病的发生与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密切相关;疾病的发展与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2.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家庭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在选择心理干预措施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指那些与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疾病的心理影响身体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癌症、糖尿病等严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

因此,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2、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①强调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②促进了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和医学的全面发展③促进了疾病治疗与预防的统一④强调了人的整体健康⑤促进了卫生观念的转变3、医学心理学的任务①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相互转化中的作用②研究疾病过程带来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措施③研究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相互作用的机制④研究不同的人格素质在健康和疾病及其转化中的作用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及技术应用于医学的各个方面⑥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影响4、学习医学心理学的目的①加强对人的整体性的认识—(见病不见人)②学会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③改善医患及护患关系④掌握适应和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5、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①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的②心理的器官是脑③心理是反射活动中实现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①心理是观念的反映②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③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④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6、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8、知觉的特性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9、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概括的,间接的反映1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个性②情绪③知识④动机水平⑤定势作用⑥知识表征方式⑦功能固着11、个性: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2、个性的特性①稳定性与可变性②独特性与共同性③个性的整体性④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13、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①生物因素②环境因素③实践活动15、能力的分类(了解)①一般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能力、操作能力等②特殊能力:是从事某种特殊活动或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16、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7、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18、动机:是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19、动机的三个功能①始发功能②指引功能③激励功能20、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21、自我意识的特点①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反思是自我意识的开始)②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发展性)③自我意识的同一性(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协调)22、性心理学说(了解)①口唇期:0-1岁的发育期。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1 双趋冲突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2 双避冲突(前有狼,后有虎)
3 趋避冲突(又吸引又害怕)
4 双重趋避冲突
5、个性心理特征: 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的个性心理特
征。
二、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
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的总和。
6、气质的类型及特征
1、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
胆汁质 、多血质、黏液质、 抑郁质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
不可抑制型 活泼型
安静型
弱型
强不平衡 强灵活平衡 强平衡不灵活 弱
皮特斯特鲁普的漫画
三、性格: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
惯了的行为方式。
1、性格的态度特征:社会 集体 他人/工作 学习 生活/自己
3 精神分析理论
4 罗杰斯 的人格理论
二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但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具体表现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
观世界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挫折、信心、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倾
向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特点。
1、需要:是个体生存和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
4 组织功能
6、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
理活动过程。
7、所谓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自
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1 自觉性
2 果断性
3 坚韧性
4 自制性
8、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个性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1、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以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的学科。

2、医学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1)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2)行为危险因子成为人类重要的死因;(3)人类遭受心理社会因素的挑战增加;(4)心理行为调节具有维持健康的作用;(5)人类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第一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

2、心理演化过程:反映: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第二章心理过程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组织性3、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4、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语义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按信息在脑中存留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区别表格)5、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6、遗忘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

8、思维的分类:(1)按思维方式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2)按思维的指向性分:求同思维、求异思维;(3)按思维的独立程度分: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9、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10、情绪与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见42页表)1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可以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研究过程分六个步骤:1提出假设2选择关键变量及其检查方法3确定临床研究范式4选定研究样本5检验假设6结果的解释和发布(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分类: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绪的功能:1情绪的适应功能2.情绪的动机功能3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4情绪的信号功能认知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协助意志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克服困难的合理方法,而情绪对意志具有动力作用,表现为情绪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另一方面意志过程又可以推动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意志对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的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自我调节系统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区别: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而性格形成晚,变化要快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联系: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2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3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性格形成的速度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及不愉快的经历人格的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服务于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体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的分型: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否认3退行4投射5反向形成6置换7合理化8认同9理智化10.升华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以可观察的行为,以及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作为主要观测元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强化物:凡是能增强某个行为概率的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它描述了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后,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事件行为强化:一个具体的行为的发生,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了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正性加强: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负性加强:指行为结果使消极刺激减少,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第五章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心理评估的作用:1辅助诊断2疗效评价3健康鉴定(人才选拔、新职工入职)4司法鉴定(案发时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2会谈发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1确定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智力水平分级:超常115~130平常85~115边界70~85应激: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或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应激源: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学科。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

3.医学模式包括疾病观和健康观等。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各系统器官组织联系起来。

2.人同时具有生理和心理活动。

3人与环境密切联系。

4心理因素在人类5.调节与适应中有一定能动作用。

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7..感觉特征:1.感受性与感觉阈度。

2.感觉后象。

3感觉适应。

4.感觉对比。

5联觉。

6.感觉补偿。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9.知觉特征:1.相对性。

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10.记忆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活动记忆有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11.遗忘规律:1.先快后慢2.与记忆材料性质与长度有关3.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4.与个体的学习程度与学习方式有关。

12.注意: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与指向。

13.注意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14.注意基本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

15.注意特征:1.广度2.稳定性3.分配4.转移16.思维重要特性是间接性与概括性17.思维方式分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18.想象的功能:1.预见作用2.对认识的补充3.情绪的调节4.代替作用5对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19.情绪的功能:1.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激发心理活动与行为动机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4.情绪是人交往的手段20.情绪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急21.表情: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22.意志:指人们有计划地制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

23.意志品质特征: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24.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稳定性25.人格特征:1共同性与独特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26.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2人格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3调节系统27影响人格形成:1遗传素质2社会生活环境与实践28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29.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整30.动机冲突形式: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31.能力形成与发展因素:1遗传2营养状况3教育4社会实践32.治理高峰期20-34岁。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1.医学心理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 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之南宫帮珍创作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B情感过程C意识过程2个性 A个性倾向性——需要、念头、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B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2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 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三种医学模式(按时间顺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目前, 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阶段.3感觉:是人脑对以后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气味、软硬、轻重等)的反映.如:老师上课用粉笔在一块方方的物体上写字.在感觉阶段还不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什么.知觉:是人脑对以后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如:老师上课用粉笔在“方方的物体”即黑板上写字.在知觉阶段已经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黑板了.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只选择安慰物中的少数作为知觉对象, 其它则成为知觉的布景,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军事伪装、找不出熟悉文章的错别字);整体性(把知觉对象看成完整的统一的整体, 如:有柄的杯子打失落了柄, 我们还是认为他是杯子);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解释以后知觉的对象, 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回答知觉的事物是什么.如:根据头痛、鼻塞、鼻涕、喷嚏、恶风寒、发热等表征, 概括出“感冒病”.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了变动, 知觉的映像坚持相对不变.如:在5米和10米看同学, 感觉不出身高体型等变动.感受性的变动规律;P514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坚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通过识记、坚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管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过程:识记(信息编码过程, 据目的分无意、有意;据资料分机械、意义)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要到达的目的, 是识记与坚持的暗示及结果.依照提取信息的水平分歧而分为再认和回忆两种方式.再认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 仍能被认识的过程.回忆是把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是有意的(随意的), 也可以是无意的(不随意的).分类:依照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记忆信息的加工方式或坚持的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三阶段模型♦1.感觉记忆:也称感觉挂号, 是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发生感觉和知觉.♦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一般可以坚持信息1分钟左右.如果没有经过复述强化, 则很快消失.♦ 3.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错觉:对外界事物所发生的歪曲感知, 是部正确的知觉, 生理、心理性幻觉:在没有相应的安慰作用于感官时所呈现的知觉体验5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 或是毛病的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遗忘规律:P617 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分歧水平的体现.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继续性, 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分为:(一)心境(二)激情(三)应激情绪三因素说:P76情绪的作用P788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 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马斯洛的需要条理论:生理的需要、平安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9念头(motivation)界说:指引起核维持个体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念头抵触的种类(形式):双趋抵触、双避抵触、趋避抵触、双重趋避式抵触.10意志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是意识活动的核心、以随意活动为基础.意志品质的描述: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不良的意志品质:①自觉性差:对行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差, 做事摆荡、缺乏信心、盲目轻信他人、屈从环境影响, 缺乏自力性及首创精神.②果断性差:缺乏遇事采用果断决策的能力, 优柔寡断或轻率决定.③坚韧性差: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坚持, 行动不能到达目的, 而虎头蛇尾.④自制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 好感情用事, 不能理智约束自己.1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个性的概念表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 是一个人比力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 因此个性的整体性强调个性的诸方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相互影响, 彼此制约, 不成份割.♦2.个性的共同性在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 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共同的心理倾向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个体分歧于他人的心理面貌, 这就是个性的共同性.♦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是在一个人出身后, 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的, 因此它是一个人经常暗示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面貌, 这是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性♦4、个性的社会性可以理解为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化过程或角色行为.♦5、个性的倾向性自己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分歧的态度体验以及各种行为模式上, 这是个性的倾向性.12能力(ability):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在活动共中形成和发展, 并在活动中暗示出来, 其高低影响活动的效果.能力的个体不同能力的个体不同主要暗示在质和量两个方面.♦1)质的不同主要暗示在个体之间可以具有分歧的特殊能力♦2)量的不同主要暗示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暗示的早晚方面.13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典范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称之为“脾气”或“性情”.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P991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P102 16心理检验:P136 按目的分类, 常模、信度、效度P140-14115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结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个条理: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也叫无意识.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念头不能意识到, 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份♦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所坚持的是一种静态的平衡.四、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年夜系统所构成.♦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份.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自我和超我都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本我由先天的天性、基本欲望所组成.♦2.自我个体出身后,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份.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3、超我超我即品德化了的自我, 即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处分系统.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 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人格的整体.其中: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成份, 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份, 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份.♦在弗洛伊德看来, 如果这三个系统坚持平衡, 人格就获得正常发展.♦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 往往发生焦虑, 招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17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品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趁心理卫生, 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 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 对以后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动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并由此不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 提高生活质量, 坚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青年期罕见的心理卫生问题1.自我拒绝:自我拒绝归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2.社交障碍3.恋爱和性的问题4.学习问题18心理咨询: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 社会工作者, 教师, 医生等, 应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帮手启发, 辅导, 使来访者能正确的认识自己, 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获得更多更好的自助, 自强能力, 更好的适应环境.心理治疗的界说临床心理学家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言语、脸色、手势、态度和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的人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 从而到达减轻病痛和增进心身健康之目的.心理治疗的原则(一)良好的医患关系原则(二)保密性原则(三)计划性原则(四)综合性原则(五)中立性原则(六)灵活性原则19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由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建.他认为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抵触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因此, 通过耐心的长期的“自由联想”等外省方法, 帮手病人将压抑在潜意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抵触, 主要是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 带入到意识中, 转酿成为个体可以认知的内容并进行疏导, 从而能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 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 到达治疗的目的.主要采纳的技术有: (一) 自由联想(二)梦的分析 (三)移情(四)解释和疏泄行为疗法概述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 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 为基础和依据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认为, 每个人的正常或异常行为都是从小到年夜, 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学习不竭“强化”的结果.因此, 假如一个人呈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病态行为, 同样可以用“重新学习”的方法, 使其不正常行为得以改变和矫正.共同特征是:♦1、治疗者只针对救治者以后的行为问题进行治疗, 即以行为和问题为中心.♦2、治疗者把求治者特定的行为做为目标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 也可以是内在的.而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则是患者心理症状的外在暗示.♦3、行为疗法均是从实验中发展演变而来♦4、对分歧的求治者, 治疗者应根据其症状特点, 选用分歧的行为矫正技术.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某种情境的解释和思考的方式, 即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其实不是现实生活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件自己, 而是事件发生后, 当事人如何认知与看待此一事件, 从而决定了他们对此事件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分歧的认知方式可以招致个体哪怕是同一事件形成份歧的认知反应, 即, 怎么看待此一事件, 才呈现分歧的情感与行为反应结果.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的原理和治疗原则:♦Beck认为, 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认知过程决定的.当个体遇到应激事件时, 之所以会发生分歧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与该个体对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有关.而所有心理行为障碍的人其根源来自于他异常或歪曲的认知模式.♦Beck的认知疗法强调, 改变当事人的不良思维是认知疗法的关键.但认知疗法其实不忽视个体的情绪与行为, 该疗法的总体战略是交谈、辩说法式和行为矫正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认知疗法又称作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核心治疗技术之一是通过辩说改变其不良的认知, 才华相应而有效地改善当事人所存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认知疗法的技术及治疗步伐♦1、识别毛病认知 Beck将罕见的毛病认知概括为:2、帮手来访者检验和矫正其毛病认知 3、重新归因技术 4、增加重新认知的证据 5、帮手来访者认识到“应该”之残酷 6、帮手来访者识别和检验功能不良假设20认知应激学派认为,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个体实际上或认识上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服衡时的倾向于通过心理及生理反应暗示出来的作用过程.GAS:105-10621心身疾病界说:或趁心理生理疾病, 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官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罕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一、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临床各科心身疾病占25-35%, 其中内科占32-35%, 内科循环系统住院病人50%以上.明白有利于节约医疗费用, 有效果帮手病人.富裕的人心身疾病比力多.二、其他特征.女性高于女性(支气管哮喘等男性高), 年龄上更年期最高, 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 城市高于农村, 工业发达高于发展中国家, 社会文化布景有影响(文艺工作者高), 社会发展心身疾病发生增加趋势.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一)全面收集病史(二)详细的躯体检查及需要的理化、实验室检查(三)相应的精神检查(四)心理检验和性格评定(五)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一)躯体疾病自己的治疗(二)药物治疗(三)心理治疗(四)其他疗法23病人角色(patient role):又称病人身份,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 是出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其四个要素:病人可从惯例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 减轻或免除原有的责任和义务;病人对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负有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角色适应不良P340 病人的遵医行为P22024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感知觉异常;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焦虑、抑郁、愤怒;意志行为的主动性降低, 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加;个性改变.病人的心理需要:患病期间的生存需要;患病期间的平安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要;患病期间尊重的需要.患病时的自我成绩需要.医学将人的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临终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经过5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濒死病人的心理P238。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前言作为一门综合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不仅对医学生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医生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医学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正文1. 医学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医学心理学的定义•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病人的认知与态度•疼痛的心理机制和调控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3.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疾病与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医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患者行为与医学治疗的效果•心理治疗的原则和方法4. 医学心理学中的专题研究•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心理因素与免疫机能•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医学教育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尾通过总结医学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明确备考的重点。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专题研究的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能为各位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指导,祝各位顺利通过医学心理学考试!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深知医学心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涉及到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理论的结合,对于医学生及从医人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科。

本文将以Markdown格式,按照标题副标题的形式,针对医学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正文1. 医学心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神经生物学基础与心理学理论的融合•医学心理学的三个基本原则: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心身疾病关系、心理治疗的功能和原则•疼痛感知与心理调节的关系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设计、变量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观察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设计问卷、访谈技巧、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常用统计方法、数据处理软件3.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疾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应激与心理健康、心身疾病与心理因素、心理疾病与身体健康•医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良好沟通技巧、个体差异的考虑、情绪管理与情感表达•患者行为与医学治疗效果:遵医行为、药物依从性、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解释性治疗、支持性治疗4. 医学心理学中的专题研究•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心理健康的评估与干预措施、压力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心理因素与免疫机能:免疫器官与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免疫功能调节的心理干预•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心理支持的类型与方法、心理因素对慢性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医学教育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结尾通过对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的总结,我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1.医学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

2.医学模式:是指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认识和本质概括,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使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5.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的过程。

6.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7.意识: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狭义意识概念则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8.潜意识: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9.感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10.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联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感觉器官与脑对刺激作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11.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事务,思维,情感,情绪和行为都不同程度的,以经验的方式保留在头脑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重新被想起。

12.识记:是个体获取经验中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

1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特征。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着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16.情绪: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17.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医学心理学 考试复习要点

医学心理学  考试复习要点

考试复习要点考点:一、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1、医学模式的转变2、预防疾病战略转变3、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4、改善医患关系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和健康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研究任务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医学,已达到防病治病和增进健康的目的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测验、评定评估等心理测验法与评定量表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例题】关于医学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正确的是A只在实验室中完成B只以人为实验对象C只记录生物学指标D只在有目的的、控制某些条件进行E只使用现代仪器答案是D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学派1、精神分析基本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因其不能进入意识领域,所以都得不到满足。

他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的根源。

治疗原则是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移情等方法挖掘出其压抑的潜意识冲突,予以解释并在意识领域消除。

2、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等认为心身是统一的,心理因素对健康及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生理中介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调节系统而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如抑郁、愤怒、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良认知或不健全人格将首先通过影响三大调节系统的活动而影响各内脏功能,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躯体症状,或引起心身疾病。

3、行为学派理论巴甫洛夫、华生等认为,人一切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对外界刺激S的反应R,即通过学习得来的,又称学习理论,学习有三种类型:经典条件发射、操作和条件反射、社会观察学习。

行为学派理论认为,各种心理疾患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是通过错误的学习而学习的条件反射。

治疗的原则是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或消退。

4、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等认为,行为学派只研究行为,并把行为看作是对刺激的反应,只强调环境影响,而不重视对人的本性的研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是向上的,是要自我实现的。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点医学心理学用心记必能过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点医学心理学用心记必能过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点医学心理学用心记必能过
介绍
医学心理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涉及到了医生在实践中如何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考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简单易记的医学心理学考点,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考点一:患者的情绪与行为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情绪和行为对医疗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记忆以下要点:
•焦虑和紧张情绪:焦虑和紧张情绪可能会干扰患者对医生的合作,并影响医疗结果。

医生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感和积极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抵抗和冲突行为:有些患者可能对治疗方案产生抵抗和冲突。

医生需要理解患者的不安,耐心解释并给予支持,以便更好地推动治疗过程。

•合作和依从行为:有些患者可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和依从行为,这对医疗过程非常有利。

医生可以通过表扬和正面鼓励来加强这种合作和依从行为。

考点二:病人心理健康评估
心理健康评估是医生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工具。

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考生需要学习和记忆心理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易记的心理健康评估要点:
•面试技巧:医生在与患者进行面试时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要记住3个。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心理学基础高频考点(1)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心理学基础高频考点(1)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基础高频考点(1)心理学基础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中医学心理学的重要考察内容, 今天为大家总结相关知识点。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3.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美感、道德感、理智感;4.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 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事故性;O忧虑性;Q1激进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艾森克人格问卷;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动机冲突的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势冲突;一、高频考点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心理过程经常爱以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我们, 属于重要考点, 考生应重点复习。

【典型真题】心理过程包括:()()()。

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二、高频考点认知过程的定义认知过程的定义在心理过程分期里边经常以名词解释的出题方式来考察我们, 属于重要考点, 考生应重点复习。

认知过程的定义:【答案解析】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三、高频考点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分类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我们, 属于高频考点, 考生应重点复习。

【典型真题】情绪的分类分为:()、()、()。

【答案解析】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自己总结的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自己总结的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行为危险因子成为人类重要的死因,人类遭受心理社会因素的挑战增加,心理行为调节具有维持健康的作用,人类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的提高4.主要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亚里士多德.朴素唯物主义与辨证法为指导)生物医学模式(法国巴斯德创立微生物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sensitivity):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和感觉能力。

感受阈限: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感受的特征:感受性,适应性,对比性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⒈选择性⒉整体性⒊理解性⒋恒常性⒌定势,即心向3.错觉(illusion)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4.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和重现(回忆)的心理过程。

德国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先多后少,先快后慢注意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思维重要特性:间接性与概括性分类:1.思维方式:动作思维(1-3岁)、形象思维(3-6岁)、抽象思维(核心模式)2。

探索答案: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独立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情绪和情感5.虽然是由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但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引起,只有那些与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才能引起。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前言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医学生必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本文将从章节、知识点和重点三个层面,总结医学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正文1. 章节•简介与概念•个体的生理构成与心理活动•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2. 知识点2.1 简介与概念•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医学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2.2 个体的生理构成与心理活动•人体生理系统及其功能•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人体的感觉与知觉过程•感情与情绪的定义及形成机制2.3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问题•成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问题•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4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常见心理障碍的分类和特点•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标准•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药物治疗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和应用2.5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群体与集体行为的心理机制•社会心理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2.6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比较及应用范围•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的解释•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方法3. 重点•熟悉医学心理学各章节的基本内容•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范围•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掌握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尾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生必考的重要科目,通过掌握各章节、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可以提高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医学心理学考试。

加油!前言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医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章节、知识点和重点三个角度,对医学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正文1. 章节医学心理学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简介与概念•第二章:个体的生理构成与心理活动•第三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第五章:社会心理学•第六章: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2. 知识点2.1 简介与概念•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了解医学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2.2 个体的生理构成与心理活动•熟悉人体生理系统及其功能•掌握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了解人体的感觉与知觉过程•理解感情与情绪的定义及形成机制2.3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问题•熟悉成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问题•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4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理解常见心理障碍的分类和特点•熟悉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标准•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药物治疗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和应用2.5 社会心理学•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熟悉群体与集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了解社会心理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2.6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掌握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了解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比较及应用范围•熟悉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的解释•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方法3. 重点•对每章节的基本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熟悉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尾医学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定义和应用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医学心理学考试精华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考试精华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1.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有关健康和疾病种的心身相关性,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2.主要理论有:a行为学习理论:(原理)认为人的正常的或病态的行为,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学习食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

B精神分析理论:原理是通过催眠术对癔症病人进行治疗和研究。

C认知理论:原理是指信息为人接受之后经历的转换,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再现和使用等加工过程。

D人本主义理论:原理是认为人的意识经验视为人的行为基础,即不赞成精神分析学派把人堪称本能的牺牲品,认为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过程所决定的,道德与善行是非自然的悲观看法。

E 心理生物学理论:原理是研究采用严格的实验设计,客观的测量手段和可靠的数理统计,能准确地揭示心身之间的某些本质联系。

3.心理健康:a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导致的机体不适。

B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

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4.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当个体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出的心身紧张性反应状态,其结果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或个体察觉生理,心理,社会系统受到威胁和挑战时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

5.心里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心理测验:指对个人行为样本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心里评估与心理测验的联系与区别:6.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也称精神治疗: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影响或改善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达到治疗的目的。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记忆的概念及相关考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记忆的概念及相关考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记忆的概念及相关考点帮大家整理记忆的概念和相关考点。

1.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记忆的源泉。

记忆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记忆加以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是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1)识记。

是一个反复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

根据识记的目的、任务明确与否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可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2)保持。

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识记的内容不能及时正确地再认和回忆称为遗忘。

遗忘有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四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较快,随着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因此,科学用脑,保持头脑清醒是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条件。

(3)再认和回忆。

它是过去经验恢复的两种形式。

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认出来就是再认。

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两种。

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记忆过程障碍称为记忆障碍。

精神和脑器质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记忆障碍。

2.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种类型。

根据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存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类型。

3.遗忘的概念和规律对于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为遗忘。

遗忘的规律:(1)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遗忘与个体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行为危险因子成为人类重要的死因,人类遭受心理社会因素的挑战增加,心理行为调节具有维持健康的作用,人类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的提高4.主要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亚里士多德.朴素唯物主义与辨证法为指导)生物医学模式(法国巴斯德创立微生物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6.心理学派一、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心理动力理论):由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内容:1、潜意识理论(冰山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活动遵循“现实原则”,朝我按“至善原则”行事3、性欲理论:口欲期(出生~18个月),肛欲期(18个月~3岁),性器官欲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至成人期)4、释梦理论5·自我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形式:升华,幽默,压抑,合理化,退行,反向作用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美国心理学家毕生来源: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20世纪初发现2·行为学习理论:华生3、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4、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建,也提出了另一种学习形式:观察学习(模仿学习),过程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确立过程三、人本主义心理学派: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代表者:马斯洛,罗杰斯1、“人性本善”和“需要层次论”理论2、“自我实现”理论四、认知心理学派:美国心理学家贝克1·自动性想法 2·功能失调性图示 3·非理性信念(1.过分概括化2.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要求3.糟糕透顶的夸大)第二章心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sensitivity):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和感觉能力。

感受的特征:感受性,适应性,对比性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⒈选择性⒉整体性⒊理解性⒋恒常性⒌定势,即心向3.错觉(illusion)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4.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和重现(回忆)的心理过程。

德国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虽然是由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但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引起,只有那些与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才能引起。

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和情感的联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

7.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一)社会适应的功能(二)信息传递的功能(三)动机激发的功能(四)活动组织的功能(五)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8.情绪和情感的分类㈠、基本的情绪形式快乐------愿望得以实现悲哀------失去心爱事物愤怒------目标行为受挫恐惧------临危无力应对㈡、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mood)是一种渲染性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stress)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㈢、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moral feeling)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

2.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3.美感(aesthetic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9.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0.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㈠、采取决定阶段(初始阶段)——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做出行动的决定。

㈡、执行决定阶段(完成阶段)——1.坚持执行预定的目标和行为程序;2.制止和修改那些不利于达到预定目标的行动。

11.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⑴、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意志活动的前提)⑵、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⑶、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意志活动的核心)。

12.意志品质:1.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

2.果断性明辨是非,决断迅速合理,实现目的。

3.坚韧性保持精力,不屈不挠实现既定目的。

4.自制性自觉控制情绪动机,约束行动和语言。

第三章人格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3.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自然物理因素。

4.人格倾向性——决定人态度行为的基本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反映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气质,性格,能力5.需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客观要求,它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

)6.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

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放。

他按需要出现先后和力量强弱顺序,将人类的主要需要划分为一个层次:生理的需要(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安全的需要(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

只有人类中的少数人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7.动机(motivation): 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两个条件: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

三个功能:始发功能,指引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8.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也称为动机冲突。

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9.挫折(frustration):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在实现目标中受到阻碍时,可产生以下几种情况:1. 加倍努力,克服障碍,达到目标;2.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3.如果障碍难以逾越,寻求替代目标;4.如果障碍难以逾越,又无法寻求替代目标,走投无路,不能实现目标。

只有第四种情况时才会产生挫折感。

)10.能力(ability)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已经“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②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从掌握的速度和质量中,可评定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③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的。

12.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因素:1.遗传素质2.营养状况3.教育4.社会实践13.智力(intelligence)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4.气质(temperament)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不以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

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相当于日常所说的性情、脾气、秉性。

15.动力特征影响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强度,指向性。

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的稳定性,思维和动作速度的快慢,灵活或不灵活,思想、情感外露的程度等。

16.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认为高等动物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

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17.气质类型的特征:①感受性②耐受性③反应的敏捷性④可塑性⑤情绪兴奋性⑥外倾性与内倾性。

(P70)18.气质类型的构成: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9.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20.性格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1)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如爱集体、善交际、有礼貌(2)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

如勤劳、认真、创造精神(3)对自己的态度。

如自信或自卑,羞怯或大方等。

2.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活动的强度(2)情绪的稳定性(3)情绪的持久性(4)主导心境 3.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4.性格的理智特征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21.性格的类型:①机能类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②内、外倾向型③独立型和顺从型④优越型与自卑型⑤社会文化类型22.气质与性格的关系:㈠、气质与性格的区别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而性格则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和行为方式。

①从概念内涵看,性格的好与坏取决于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但气质不依据心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转移②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方面,而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概括了人的社会方面的心理特点③从形成、发展上看,气质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取决于个体神经类型的特点,比较稳定;而性格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大,是在环境、教育、家庭和自身实践活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因此,可塑性较大,较之于气质,易改变。

④气质无好坏之分,与行为内容无关,不能说某种气质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个体的社会活动价值和成就大小;而性格主要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明显地有好坏之分,人们都希望能养成良好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