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_刘云
语义功能[J].湘潭: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139~143. [7]夏剑钦.浏阳南乡方言记略[J].方言,1983,(1):47~58. [8]夏剑钦.浏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4, 17,31. [9]朱德熙.说“的”[A].朱德熙文集(第二卷)[C].北京:商务印 书馆,2011:56.
87
(陈丹 广东广州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510610)
Modern chinese
XIANDAI YUWEN
2015.04
语言本体研究
推崇:“蔡友梅别号损公,描写实事颇有趣味,更是纯粹 “从”,可单用,也可跟“打”合用。
京话,为学习京话是极好的读物。”②
(三)助动词“会”
二、语言事实
(12)妹丈你会回来啦?(《铁王三》)
88
花了多少钱?(《小额》)
落子呢(同上)/烧鸭子(《刘军门》)/赌气子(同
早 期 北 京 话 中 “ 起 ” 可 以 作 介 词 , 相 当 于 今 天 的 上)/地窖子(《董新心》)/给了点子吃食(同上)
XIANDAI YUWEN
Modern chinese
2015.04
词缀“子”的构词能力明显下降,其原因有待研究。 2.副词后缀“的” 朱德熙(1981)指出双音节副词中只有一部分可以 带副词后缀“的”,而在蔡氏作品中这种带后缀现象很普 遍。例如: 一直的往西(《忠孝全》)/假装的揉眼睛(《铁王 三》)实在的失迎(《搜救孤》)/简直的没德行(《搜 救孤》)一律看成迷信,也未免的不对。(《忠孝全》) (六)重叠 有些副词和名词重叠有AAB式,现在已经不用。如: (22)公所的巡捕闯入,连善子仁带朋友一同捉将官 里,几几乎没有排枪。(《忠孝全》) (23)(老婆子)在那里瞧希希罕儿。(《库缎 眼》) 某些动词有AABB式: (24)岳魁还报报怨怨,嗔着酱轴子瘦啦。(《忠孝 全》) 有些形容词和动词的AABB形式今天已经不用了。如: (25)那人不敢直说,只可迟迟顿顿的答道(《王来 保》) (26)麻穆子说:“便宜便宜你,画个十字儿,我也 将就了。”(《搜救孤》) 如例(27)所示,有的单音名词的重叠式并不像今天 一样表示遍指。如: (27)那又不是咱们这个家家的孩子。(《王来 保》) (七)反复问句 太田辰夫(1958)把反复问句分为4种: A式:你吃不吃? B式:你吃饭不吃饭? C式:你吃饭不吃? D式:你吃不吃饭? 太田辰夫认为“D式这种形式在北京话中原来是没有 的,而且几乎不见于文献。”朱德熙(1982)认为C式和D 式更常见。就今天的北京话而言,D式确实最常用,但不 能就此否认太田辰夫的观点,因为《中国语历史文法》于 1958年出版,比《语法讲义》早20多年,这期间D式由边缘 句式变为强势句式是有可能的,蔡氏作品充分证明了这一 点。例如: A式:(28)二姐请想是不是?(《搜救孤》) B式:(29)你恨他不恨他?(《搜救孤》) C式:(30)也不是跑海不跑?(《铁王三》) 正如太田辰夫所言,D式当时还未出现,只是在近几十 年中才发展成为强势句式,其原因还有待研究。 (八)被动标记 1.让 石毓智(2005)认为北京话中被动标记“让”最早 见于40年代老舍的小说中,它在口语中的出现时间可能稍 早一些。事实上在《小额》(1907)中成熟的被动标记 “让”就已经大量出现,成为强势被标。可见,较之老舍 作品,蔡友梅作品的口语化程度更高。 (31)伊老者让这块料这们一软白子简直更说不出甚
清末民初北京话副词特殊用法论文
清末民初北京话副词特殊用法论文摘要:在清末民初的北京话中,一些副词用法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30万字早期北京话语料的检索,对12种特殊用法进行了考察。
清末民初的北京话在语法系统上与当代北京话有着很大差别,副词系统尤为明显。
本文考察了民国京味小说家蔡友梅的十二部小说,在30万字语料中发掘出以下12种特殊用法。
一、很在早期北京话文献中,程度副词“很”的使用范围比今天宽泛得多,除了修饰心理动词,还常常修饰一般动词,大多数用法今天已经不能使用,如:旧日绿营当差,很有财主(《库缎眼》)/很受过父亲的好处(同上)/很抱怨玉姐儿(同上)/很预备了不少(同上)/很出了几个笑话(《忠孝全》)/很谈了会子(同上)/很劝了他几回(同上)/很夸丁家的外甥(《花甲姻缘》)/很发大财(《铁王三》)/狐朋狗友很交了几个(同上)/很有孩子(同上)/很透乱的慌(同上)/很弄了些造孽钱(《小蝎子》)/很要充官僚的样子(同上)/很贬富二先生的方子(《曹二更》)/很跟曹立权闹(同上)/很够过的(同上)/很动公愤(同上)/素来很为人(同上)/很骂曹立泉(同上)二、满当时北京人所说的“满”可以表示“完全”的意思,今天有类似的用法,如“满不在乎”、“满是那么回事”等,很多说法今天已经不存在,意思跟“全”、“都”接近,如:(1)满刨净了,剩了不到十两银子。
(《忠孝全》)(2)那都是过去的话了,现在满使不上啦。
(《花甲姻缘》)三、许(3)大概我许快得县知事啦。
(《忠孝全》)(4)他们家许有国会。
(《花甲姻缘》)句中的“许”可以用“很可能”替换,表示说话人认为某事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四、所(5)起打一入学堂,他所学坏了。
(《非慈论》)(6)三哥你愿意是你的造化啊,过门所得给你养个大小子。
(《铁王三》)例句中的“所”跟今天的“就”比较类似,表示一种强调的语气。
五、简直现代汉语中,副词“简直”表示“接近完全”,有夸张的语气。
早期北京话中“简直”还能表“完全”义、“根本”义:(7)简直的不像,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
某些北京儿化语的含义
某些北京儿化语的含义①时间“一晃儿”:时间过得真快。
“末了儿”:最后、最终。
“眨么眼儿”:一瞬间。
“麻利儿”:赶快,快点儿的意思。
“绷会儿”:稍等。
“抽不冷子儿”:突如其来,冷不防。
“擦黑儿”:傍晚。
“悠着点儿”:慢一些,别着急。
“抽空儿”:抽出时间、利用机会。
“高低儿”:最终、终于。
“赶明儿”:将来。
“回回儿”:每次。
“打这儿”:从此之后(打这儿起,他是他我是我)。
“见天儿”、“渐天儿”:天天、每天。
“溜溜儿”:从始至终(我溜溜儿等了你一下午)。
“裉节儿”:关键时刻(在这个裉节上,您可不能撂挑子)。
“这当儿”:这个时候(这当儿, 他正坐在沙发上打盹儿)。
“压根儿”:从始至终、根本、从来(多用于否定句)。
②地点“叽里旮旯儿”:各个角落。
“界边儿”:隔壁、旁边。
“对过儿”:对面。
“前门儿”、“后门儿”:庭院、公园等前面和后面的门。
“前院儿”、“后院儿”:庭院中前面和后面的院落。
“当间儿”:中间、当中。
③人“显摆儿”:炫耀自己。
“摆谱儿”:讲排场、摆架子。
“没谱儿”:指那些说大话、办事不牢靠的人。
“没溜儿”:指说话不着边际,非一本正经、闲扯。
“烧包儿”:表示某人有点钱就“显摆儿”,想花出去。
“挨呲儿”:受到批评。
“抠门儿”:比较吝啬的行为。
“眼里见儿”: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干活。
“有眼力见儿”:眼里看得见应做的事、手脚勤快的人。
“没眼力见儿”:眼里看不见应做的事、手脚不勤快的人。
“有理有面儿”:懂礼节、懂规矩、讲究面子。
“人缘儿”:人际关系。
“较真儿”、“当回事儿”:一定要把某事弄得水落石出、搞清楚。
“闲白儿”:①指竟说些文不对题的话;②零食的别称(我上街买点儿闲白儿哄孩子)。
“不着调儿”、“不着四六”:不可靠、靠不住。
“不靠谱儿”:说话、办事都不在点子上(不和情理、不符合实际、未遵循正常的程序和方法)。
“认死理儿”:固执己见。
“门儿清”:指对某一行的事情特别熟悉、清楚、明白。
“跌份儿”:低人一等。
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词汇研究述评
录. 也 是考察 词 的地 域性 特征 的一 个 因素
( 三) 语 法角 度
度 研 究 现 代 汉 语 口语 词 与 清 末 北 京 话 口语 的关
况 进 行 了梳 理 。从 研 究的 进 展 情 况 看 , 成绩显著 , 尤其 域 外 汉语 教 材 的研 究 , 拓 宽 了研 究视 野 。但 也 存 在 不 足 . 如
研 究 成 果较 少 、 尚未 形 成 学 术 团 队等
关键 词 :清末 民初 : 北京 官话 : 北京方言: 词 汇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H1 7 2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0 5 1 ( 2 0 1 5 ) 0 3 . 0 1 2 4 . 0 4
( 一) 语 音 角度
言基 础 是 北京 官 话 , 也 间接 阐 明北 京 官 话形 成 、 传
林焘 ( 1 9 8 7 ) , 蔡瑛 纯 ( 2 0 0 2 ) 等 从 词 的 语 音 角 播 、 流动 等特 征 。[ 6 1 李无 未 、 杨杏 红 ( 2 0 1 1 ) 分 析 以明 度论 证 《 华 音启 蒙 谚解 》 《 你 呢 贵姓 》 两 部 朝鲜 汉 语 治 时期 日本 北京 官话 课 本 为 依托 .分析 清 末 民初 教 材 的语 言基 础 为北 京 官话 同是从 词 的语 音 角 北 京 官 话 语 气 词 字形 与 同时期 其 他 资 料 的 差 异 . 度 出发 ,李 得 春 ( 2 0 0 0 ) ,汪 维 辉 ( 2 0 0 5 ) ,岳 辉 揭 示北 京 官话 语 气 词 的演 变 情 况 。张 美 兰 ( 2 0 1 1 ) ( 2 0 0 6 )等 则 认 为 两 部 教 材 的语 言 基 础 为 东 北 官 域 外 教 材研 究 .注 意 到 同一 个 词用 不 同 形体 来 记
北京方言-专业文档
北京方言北京方言,又称北京话,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汉语方言,以官话为主要的语言基础,融入了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俚语、土语、少数民族语言,形成了以“儿”话音和“吧”字尾为代表的语言特点。
以下是一些北京方言的例子:1.猫腻:指事情的马脚、漏洞、不合常理的方面,也有古怪、不可思议的意思;2.添堵:指让人烦心、烦恼、心情不畅;3.崴泥:指事情发展不如意,遇到麻烦;4.拿大主意:指拿不定主意;5.嗝儿屁着凉:指人去世;6.横是:指可能是,有猜测的意思;7.末了儿:指最后,结束的意思;8.干吗呢:指干什么呢;9.掉链子:指事情没办成,或者办事出现差错;10.打奔儿:指突然停顿,结巴的意思;11.胡吣:指胡说八道;12.老家儿:指父母或者年长一辈的人;13.大大:指叔叔的妻子;14.小小子儿:指小男孩;15.条儿顺:指身材好,长得漂亮;16.倍儿:指非常,特别的意思;17.丫的:指骂人的话,一般指称说话人的对方;18.起腻:指纠缠不清、含糊不清、男女之间互相亲昵的样子;19.点儿背:指运气不好,事情不顺利;20.抽冷子:指冷不丁地做出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21.打马虎眼:指故意模糊概念,转移话题;22.二百五:指说话不经过大脑,做事不过脑子的人;23.逗闷子:指开玩笑,逗乐子;24.撂挑子:指甩开负担和责任不管,撂倒了也不管;25.掉份儿:指丢面子,失去威信;26.歇菜:停止,休息。
也可指人已经死。
还可以表示停止做某事;27.歇了菜了:指事情失败了或者人去世了;28.打这儿:从此之后。
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29.谁跟谁呀:表示关系非常好。
近似于“谁跟谁还分得那么清”;30.逗咳嗽玩儿:故意说些话来逗弄别人,戏弄别人;31.打狼儿:集体行动。
例:“打狼儿吃馆子去!”意为召集一群人去吃饭。
狼即“人群”;32.白霍:说话没准儿。
例:“别听他白霍,根本没这回事儿!”可译为别理他瞎说!也单用泛指说别人的不好话:“你白霍我!我根本不那样!” ;33.巴结:起哄、拍马屁、讨好、奉承讨好别人。
老北京口语
形容词:自己个儿(个为三声)颠了,屁颠颠"撒丫子"逗闷子撂挑子捅篓子麻溜儿褶子了(不好办了,麻烦了)蔫巴出溜眼巴前儿上赶着挨着牌儿(依次)垦节儿(垦发四音,指在关键时刻,关键部位)杵窝子栽了(输了,丢人了)(现眼,栽面儿)局器——仗义,大方,豪爽.挤兑——排挤,取笑,轻视别人的意思.泛儿——最新流行用语,就是指人穿着的样式,如一身运动装叫"运动泛儿",成熟女装叫"大蜜泛儿"等等.尖果儿——漂亮的女孩.瞎了——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尖孙儿——漂亮的男孩.晕菜——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歇菜","完菜"等同属演绎而来傍家儿——情妇,现在俗称二奶.糟践——埋没,糟踏的意思.大喇——指出卖色相和肉体的放荡女人.现在好象一般都管这叫"大蜜"了.消停——踏实的意思.停读轻声.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倍儿——特别的意思,形容词.别介——就是别了,别这这样那样的意思,也可以叫"甭介"点卯儿——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的意思.照面儿——出现,看见的意思.念央儿——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末了儿——最后,最终的意思,颠儿了——撒腿跑了,撤了,走了的意思.搓火儿——生气,憋气.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哪出儿——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哪念:NEI三声.麻利儿——赶快,快点的意思.此语必须加儿化韵,"利儿"读一声.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发小儿——指从小一块长大的伙伴,发,读四声.见天儿——天天,一天到晚的意思.底儿掉——知道对方的老底.点儿背——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 逗闷子——开玩笑.例:"没事儿别在这儿逗闷子."很多人也叫"逗咳嗽".上赶着——主动的意思.冒儿得子——指土老冒儿,楞子的意思.得念DEI,一声. 使大招儿——就是故意给别人用手段,用招数的意思.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五积六瘦——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大晚八岔——大晚上的意思.怂头日脑——指一个人没精神,特蔫或特胆小的意思.白斋[bái zhāi]:白吃白喝的意思不开面儿bù kāi miàn ér:不给人留情面迸磁儿bèng cí ér :闹别扭棒棰[bàng chuí]:外行半熟脸儿bàn shú liǎn ér:有些面熟把得紧bǎ de jǐn:控制的紧。
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例
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例陈明娥;李无未【摘要】日本明治时期的十种官话课本里出现了1510个北京话词语,这一惊人的数量不仅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基本面貌,也体现了官话课本的"京味儿"风格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策略.这些北京话词语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再现了清末民国前期北京地区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为北京话词语研究、北京方言词汇史研究、北京官话研究以及辞书编纂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汉语史价值.【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8页(P56-63)【关键词】清末民初;北京话;日本汉语教科书【作者】陈明娥;李无未【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I46.2早期北京话词语的研究,多以19世纪以前或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文献为主要参考语料,[1]清末到民国初年的北京话面貌,自然也就出现了断层。
日本明治时期刊行的大量“北京官话”教科书,为我们研究清末民初北京官话面貌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也为北京方言研究、近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研究、字典辞书编纂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张卫东、李无未、张美兰等都先后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这一时期汉语教科书的词汇研究价值,[2]我们则试图从北京话口语词汇方面来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选择了日本明治中后期十部影响价值较大的实用性北京官话课本① 日本的这十种官话课本分别是:《官话指南》(简称《指南》),明治14年(1881);《支那语学校讲义录》(简称《讲义》),明治34-35年(1901-1902);《北京官话实用日清会话》(简称《日清》),明治37年(1904);《官话急就篇》(简称《急就》),明治37年(1904);《日清会话语言类集》(简称《类集》),明治38年(1905);《日华会话筌要》(简称《筌要》),明治38年(1905);《实用日清会话》(简称《实用》),明治38年(1905);《清语正规》(简称《正规》),明治39年(1906);《北京官话清国民俗土产问答》(简称《民俗》),明治39年(1906);《官话应酬新篇》(简称《应酬》),明治40年(1907)。
北京话大全及全套解释
A碍事儿:不方便熬鹰:也做熬大鹰,不得已而彻夜不能睡眠。
主要跟当时人喜欢玩鹰有关,因为鹰习性凶猛,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一连几天,鹰的野性被消磨B拔塞子: 指放屁白斋:白吃白喝的意思不开面儿:不给人留情面迸磁儿: 闹别扭棒棰:外行半熟脸儿:有些面熟把得紧:控制的紧。
“谁的钱都把得特紧”不老少:表示多“还真不老少”倍儿:特别、非常的意思。
“那楼倍儿高”办:解决不论(音lin) :不管不顾甭:不用棒棰: 外行闭了眼:死亡拔谱儿:挺胸,扬眉吐气的样子,也表示强硬蛮横的态度扳杠:固执己见,纠缠不清拌蒜:因累或多饮,行走艰难变着方儿:想尽各种办法“变着方儿给我找事"不得劲儿:不是滋味。
得,dêi,三声“这些天老觉着不得劲儿”拔份儿:高人一筹掰:断交“那人是个二百五,我早就跟他掰了”板儿爷:骑三轮车的人傍:依*“傍大款"暴:过量“昨天有人请客,暴搓一顿”倍儿:很,非常“我们俩倍儿瓷”不吝:不在乎“这人什么都不吝”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疏远“我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白霍:说话不着边际“没事尽瞎白霍”C菜了:完了。
“死菜了”慈悲心地善良搓火儿:生气、憋气。
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成心:存心,故意。
“你不是成心吗"吃挂落儿:错误地受到牵连.“我也知道设若我不肯笑,她也得吃挂落” 处窝子:见人不敢说话彩儿:精彩“语言上得有彩儿”残:残废“手都写残了”操蛋:没有起色、出息,没有良心cei(左卒右瓦):打败“还是不是让人给cei了”蹭:不花钱的享受“蹭饭、蹭吃蹭喝”*:交通混乱堵塞“路都*上了”抄:碰巧“你可算抄上了”趁:拥有“别看他不起眼,趁好几百万”攒:编写“刚攒了个本子"撮:吃饭“今天去撮海鲜”车轱辘话:总是说重复的话“你怎么老说车轱辘话"吃心:多心“人家说别的事儿,你吃什么心啊”抽抽:缩短及收缩变小“我的这件衣服已经洗得抽抽不能再穿了"出溜:滑动,动作迅速“这小孩真讨,跟地出溜似的"呲人:斥责别人,而被别人训斥叫挨呲迟累:负担D段子:一段故事或笑话的简称大拿:某方面的专家大马金刀:言其举止大方,不羞怯,不畏缩打奔儿:奔儿是吻的意思,打奔儿指结吻底儿掉:非常彻底点儿背:运气不好的意思点卯: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北京话的历史和特点
北京话的历史和特点北京话,又称为官话或北方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
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北京话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北京话的历史渊源、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北京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在当时的北京城兴起并发展壮大。
随着明朝的兴衰更迭,北京话逐渐形成,并借鉴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周边方言的特点。
清朝时期,随着北京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北京话逐渐成为官方表达和交际工具。
此后,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北京话逐渐在政府机构、文化场所以及社交圈中普遍应用,成为了固定的规范性语言。
二、语音特点北京话有着独特的音调和语音特点,在全中国的方言中显得与众不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韵母的拖长,如将普通话的“去”读成“qü”,将“话”读成“huä”,形成了独有的音韵系统。
此外,北京话的语音语调上升较快并且尾音轻声,使得北京话听起来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词汇特点北京话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词义上的丰富和独特。
一方面,北京话独创了一些词汇,如“胡同”、“四合院”等,这些词汇在中国的方言中并不常见。
另一方面,北京话也借鉴了其他方言的一些词汇,如吸收了河北方言的“爷们”、“拉倒”等,使得北京话的词汇更加多样化且富有趣味性。
四、语法特点北京话在语法结构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例如,北京话中的“了”字有时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的”字在句子中常用作修饰语的后缀,“啊”字则用来表示感叹和疑问等语气。
此外,北京话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例如“吃饭没?”表示“吃饭了吗?”等,这些特点都体现了北京话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北京话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北京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之一,成为了全国各地政府和机关的工作语言。
其次,北京话在文化艺术、新闻媒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中采用的标准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特点刘云李卉摘要:以旗人作家蔡友梅的12部京味儿小说为语料,对清末民初的北京话进行考察,分析了近一个世纪前的北京话语法方面的特点。
教关键词:蔡友梅清末民初北京话语法一、引言学界讨论汉语史分期时,通常把清初定为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交汇点,因为“从反映口语的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来看,清代乾隆年间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的语言已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了。
”①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的例句多选自《红楼梦》。
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清代以来北京话所经历的变化并未受到太多关注,语料匮乏可能是其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则是认为北京话变化不大,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在这一问题上蒋绍愚(2017)有着不同的观点:儒林外史》《红楼梦》的语言已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了。
”①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的例句多选自《红楼梦》。
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清代以来北京话所经历的变化并未受到太多关注,语料匮乏可能是其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则是认为北京话变化不大,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在这一问题上蒋绍愚(2017)有着不同的观点》《忠孝全》《库缎眼》《曹二更》等12部京味小说,小说创作时间是1907年到1920年。
蔡友梅是北京旗人出身,以小说《小额》闻名海内外,其作品语言京味儿十足,颇受读者推崇:忠孝全》《库缎眼》《曹二更》等12部京味小说,小说创作时间是1907年到1920年。
蔡友梅是北京旗人出身,以小说《小额》闻名海内外,其作品语言京味儿十足,颇受读者推崇》是“您”用作敬称代词的最早资料之一。
在蔡氏12部作品中,“您”的出现频率极高,已基本取代了“你老”和“你/你哪”,而且有的时候“您”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岳魁磕完了头说道:“我给阿妈买了点饽饽来。
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
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作者:史金生李婷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03期[关键词] 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语义框架,连用[摘要] 语气副词是汉语表达句子情态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用在命题之外,表达言者/作者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从而留下“自我印记”。
本文以清末民初时期代表性的京味儿小说作为研究的基础语料,讨论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的类别和语义、语法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1)03-0008-080. 引言语气副词是汉语表达句子情态的主要手段,它用于命题之外,表达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
推断语气是对命题的真实性进行推测估量,它们主要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可以分为测度性(或然)和确定性(必然)两个类别(史金生,2003)。
本文以《小额》《春阿氏》《北京》《曹二更》《花甲姻缘》《苦女儿》《库缎眼》《铁王三》《小蝎子》《忠孝全》《儿女英雄传》和《永庆升平前传》12部京味小说为语料,考察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的类别和语义、句法特征。
1. 必然类语气副词的类别我们对12部京味小說中的所有语气副词进行穷尽式考察,总结出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词共26个,可分为三大类。
“必定”类:必、必然、必定、必当、必须、想必、势必;定、一定、定然。
“断决”类:断、断断、断乎、断然;绝、绝对;决、决定、决计、决意。
“准保”类:准、一准、准保、铁准;管保、保管。
1.1“必定”类语气副词“必定”类语气副词包括“必、必然、必定、必当、必须、想必、势必、定、一定、定然”10个成员,它们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表示言者/作者根据已知信息对命题真实性、有效性的一种确定性的判断和推测,这里的已知信息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情况,也可以是一种假设情况,是言者/作者根据自己的理由推断出来的,只是在“可能世界”里为真的结论,说话者并不能确定它是客观真,所以我们视其为表必然语气的确定性推测类语气副词。
《早期北京话语气词研究》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 4
4.4 “了” 读音变化的 性质
0 6
4.6 小结
0 3
4.3 “了” 音变的四个 阶段
0 5
4.5 汉语 方言的佐证
第五章 “呢”和“哪”的关系
0 1
5.1 问题 的提出
0 2
5.2 早期北 京话语料所 反映的“呢” 的读...
0 4
5.4 “呢” 语音形式的 跨方言比较
0 6
5.6 附论
罢咧——否 咧——呢
5 7.5 附论:从
“了、呢、吗” 的弱化看《...
第八章 结语
8.2 研究启示
8.1 研究结论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语料文献
“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 究”丛书总目...
注释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早期北京话语气词研究》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研究
北京话
语音
读音
小结
语义
料
语气
问题
北京 语料
性质
词
话语
价值
关系
民国时期
程度
时间
目录
01 早期北京话的语言研 究价值——“早期北 京话...
02 第一章 绪论
03
第二章 早期北京话语 气词语义分析
04
第三章 “啊”和 “呀”“哇”“哪”
05
第四章 “了”和“啦” 的关系
06
第五章 “呢”和“哪” 的关系
目录
07 第六章 “么”和“吗” 的关系
北京人说话的语气
北京人说话的语气“北京人说话的语气”是中国语言环境中一个独特的方言群体,这种语气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传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交际风格。
它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生动形象、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形式,下面进一步分步骤阐述。
一、语音特点北京话的语气重韵母、轻声调,韵调显得咕噜、压抑,有明显的连读和儿化音。
北京人善于调动声音和板腔来表达情感和感情,通过倾斜声调、讲究韵律,更加表达了北京语言文化特点。
二、词汇特点北京话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例如“火车站”叫做“轮船头”,“公主”叫做“格格”等等。
这些词汇彰显了北京人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同时也构成了北京话的丰富性。
三、语法特点北京话有很多自己独特的语法结构,例如“里头”,“外头”等等,这也是一般汉语中不常使用的语法结构。
而且,北京人会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法和词汇,例如在问别人“吃了没?”,“去哪儿?”等等,被称为“字母少、口音重”。
四、语境特点北京人在交际中注重亲和力和幽默感的表现,通过诙谐办恶搞,谈笑风生放松人心,体现了北京人开放、聪明、幽默的交际风格,这种语境也是北京话语气的精髓所在。
五、文化特点北京语言文化源远流长,语言文化中透露出浓郁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喜欢用四字顶音的文化感,使用“儿”这个后缀,表示亲密,体现北京人情感和文化内涵。
总结起来,北京话是一种地区性和人际性的语言形式,它反映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积淀,也体现了北京人开朗、豁达、直爽的性格特点。
对于语言研究和跨文化交流,学习和掌握北京话语气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从语境类型看语气词“着呢”的演化过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2020年12月总第192期第6期Serial No. 192,No. 6Dei2020-语言文化-从语境类型看语气词“着呢的演化过程摘张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2488)要:以往对语气词“着呢”语法化过程的探讨,大多是离散型的,对其演变的内部过程及中间阶段缺乏详细论述。
在重新梳理语气词“着呢”语法化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语境模型理论,详细分析语气词"着呢”的演变过经研究发现,动态助词“着”和语气助词“呢”的复合形式“着呢1(经历了桥接语境、转化语境等过渡阶段,“着呢2”情态义的凝固化与句法环境泛化、语用推理等密不可分。
文章编号:1004 -342(2020)06 -92 -08程才最终演变为语气词“着呢2”关键词:着呢;语法化;语境模型;语用推理中图分类号:HI46.3文献标志码:A —、弓I 言语气助词“着呢”的来源及演变,以往有不少学者 做过讨论,如孙锡信(1999) [1]190、柯理思(2003) [2]22 '42、李线宜(2010)[3]、胡承佼(20⑵⑷$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动态助词“着”①和语气助词“呢”②的复合形式“着 呢1”与语气助词“着呢2"的语法化密切相关。
罗骥(1998) [5]97'106对“着呢2”的演变路径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
罗骥先生认为语气助词“着 呢”的语法化过程应是:动+宾+着+方位结构&动+着+方位结构&动+着+名+里&动+着+(宾)+里。
“着呢”在元代发展出新的用法,即可以放在形容词之后,用作表示夸张的语气词。
罗骥的上述推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其一,罗骥 先生在谈及“着呢1”的来源时,提到早期“着呢”由于其表处所和其前动词的静态特征,可能更多的是表强调、夸 张。
随着不断的虚化,“着呢”才体现出时体特征。
那些最能代表北京“味儿”的北京老话儿!!!
那些最能代表北京“味儿”的北京老话儿 !!!这年头,会说北京话的人不多了!老北京话有好些特点:儿化音、吞音、俏皮、损...今儿个,咱们一起说说这北京话,看看您都懂么?儿话音篇大家都知道北京人说话爱带儿音,如果儿音说的不是地儿,北京人一听就知道是外地人。
甭多说了,咱先来两句:1、那(nèi)主儿指那个人,含贬意。
例:那主儿脾气可大呢,甭招他!2、搓火儿生气、憋气。
例:哎~你说今儿这事儿,搁你搓不搓火儿?3、倍儿特别,非常例句:(大家都知道的那句)身体倍儿棒!4、抠儿小气,吝啬。
例:这人可抠儿呢,跟他可借不出什么东西。
5、就手儿顺手儿、顺便。
例:您就个手儿,把垃圾带出去!吞音篇吞音简单的说就是前一个音还没发利索,后一个音就着急忙慌地跟上了。
下面就让小编为您嘴对嘴教学吞音:修记西游记不日道不知道颠门地安门王五井王府井装垫儿台中央电视台俏皮话篇北京话的一个特点就是幽默、俏皮。
作为一位地道的老北京人,您要是不会说上两句俏皮话,您可真就露怯了!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形容小事一件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好马不吃回头草不回头土地爷捉迷藏神出鬼沒吃冰拉冰没化(话)瞎子作揖盲目崇拜损人篇北京人聊天儿,那贫劲儿上来,准损上一两句,损你损的接不上话儿,那也就只有北京人了。
懂的,相视一笑,不懂的,冷眉怒眼。
京味儿的损让人细细琢磨真的挺艺术。
情景一:路上骑车,急刹车给人碰着了,人家一句:“没事没事,您这车闸在哪修的,它怎么那么灵呢?”您听听,夸着就把人损了,让你没脾气,赶紧道歉。
情景二:对那些踩到自己而没及时道歉的人,有涵养的北京人不会张嘴就骂,而是客气地说一句:“硌您脚了吧?”情景三:长得丑不直接说长得丑,说:你的长相很提神的。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
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儿不露脸儿。
北京话可能不是最动听的,却是最亲切的!茶余饭后,细细咂摸咂摸,您会发现,咱这北京话是真有意思!。
北京话大全及全套解释【范本模板】
A碍事儿:不方便熬鹰:也做熬大鹰,不得已而彻夜不能睡眠。
主要跟当时人喜欢玩鹰有关,因为鹰习性凶猛,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一连几天,鹰的野性被消磨B拔塞子:指放屁白斋:白吃白喝的意思不开面儿:不给人留情面迸磁儿:闹别扭棒棰:外行半熟脸儿:有些面熟把得紧:控制的紧. “谁的钱都把得特紧"不老少:表示多“还真不老少”倍儿:特别、非常的意思。
“那楼倍儿高”办:解决不论(音lin):不管不顾甭:不用棒棰: 外行闭了眼:死亡拔谱儿:挺胸,扬眉吐气的样子,也表示强硬蛮横的态度扳杠:固执己见,纠缠不清拌蒜:因累或多饮,行走艰难变着方儿:想尽各种办法“变着方儿给我找事”不得劲儿:不是滋味。
得,dêi,三声“这些天老觉着不得劲儿”拔份儿:高人一筹掰:断交“那人是个二百五,我早就跟他掰了”板儿爷:骑三轮车的人傍:依*“傍大款"暴:过量“昨天有人请客,暴搓一顿”倍儿:很,非常“我们俩倍儿瓷”不吝:不在乎“这人什么都不吝”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疏远“我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白霍:说话不着边际“没事尽瞎白霍”C菜了:完了。
“死菜了”慈悲心地善良搓火儿:生气、憋气。
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
”成心:存心,故意。
“你不是成心吗"吃挂落儿:错误地受到牵连.“我也知道设若我不肯笑,她也得吃挂落” 处窝子:见人不敢说话彩儿:精彩“语言上得有彩儿”残:残废“手都写残了"操蛋:没有起色、出息,没有良心cei(左卒右瓦):打败“还是不是让人给cei了”蹭:不花钱的享受“蹭饭、蹭吃蹭喝"*:交通混乱堵塞“路都*上了”抄:碰巧“你可算抄上了”趁:拥有“别看他不起眼,趁好几百万"攒:编写“刚攒了个本子”撮:吃饭“今天去撮海鲜”车轱辘话:总是说重复的话“你怎么老说车轱辘话”吃心:多心“人家说别的事儿,你吃什么心啊”抽抽:缩短及收缩变小“我的这件衣服已经洗得抽抽不能再穿了"出溜:滑动,动作迅速“这小孩真讨,跟地出溜似的"呲人:斥责别人,而被别人训斥叫挨呲迟累:负担D段子:一段故事或笑话的简称大拿:某方面的专家大马金刀:言其举止大方,不羞怯,不畏缩打奔儿:奔儿是吻的意思,打奔儿指结吻底儿掉:非常彻底点儿背:运气不好的意思点卯: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
A Study of Modal Particles in Beijing Mandarin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 李无未 杨杏红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361000
出版物刊名: 汉语学习
页码: 96-10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语气词 北京官话 明治时期 课本
摘要:本文以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描写北京官话教科书中的语气词与同时期其他文献在词形、词音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仅出现在北京官话课本中的语气
词“呐”“咯”的使用情况。
文章最后指出El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中出现的语气词与同时期其他文献存有差异的原因,并认为应该动态地看待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的使用。
各地地方方言趣谈:北京方言土话详解
1.“钢蹦⼉”,钢蹦礅⼉。
-----硬币⼀般指分币 2.“怂(song⼆声)”,正确写法为⼫字头下⾯⼀个从。
标准脏话,指责对⽅太窝囊,不成⽓候。
歇后语,武⼤郎卖⾖腐,⼈怂货拉了汤。
3.“⿊枣”,北京⼈调侃⼦弹的词,也可以叫“枪⼦⼉”。
4.吝,实际上是“论”的变⾳。
也就是说不论谁他都不会在乎。
造句:我不吝丫的。
5.“⼤发”,重⾳在⼤,发字弱读,例:这笔买卖可赔⼤发了。
6.套瓷——找⼈拉关系,尤其指陌⽣⼈之间的没话搭拉话,很可能对对⽅有所图 7.撮⽕⼉——某事做的不顺⼼,感到不爽,想砍⼈或想醢⼈的感觉。
8.“门⼉清”是指对某个⽅⾯或所有⽅⾯的情况都⼗分熟悉,不容易上当 9.棒槌——什么都不懂,⼿脚笨拙,可以说是个“⽣碴⼉”,骗 10.没咒⼉念----没办法了。
没辙了11.猫⼉腻,这个⼤家都知道的,但电视⾥的主持⼈⼀般都念错念成:“猫腻⼉”⼉字⽤错地⽅。
显着不伦不类的,不如不说。
12.过腻 两⼈串通或多⼈串通 13.起腻 ---骚扰,捣乱,⽆事⽣⾮。
14.⽿贴⼦ -----打⽿光 15.醢(hai⼀声)---拍,砸:⼤板⼉砖醢丫⼀满脸花。
16.满脸花---满脸是⾎ 17.茬架-----预约的打架,⼀般是打群架“阳光灿烂的⽇⼦”⾥有这个场⾯ 18.不尿你---不怕你,还鄙视你。
打架时经常⽤,不尿你丫的,打不出你屎来算你眼⼉紧,还没见过鸡撒尿。
19.尿(sui)了----服⽓了,怕了,软了。
:还没打呢,⼀看这么多⼈丫就尿了(丫字⽤的很频繁基本代替了他字) 20.菜货---软弱,新⼿,⽣⼿ 21.搓⽕,撮⽕⼉----不带⼉字的⽕⼉更⼤。
22.⼝⼉⾥⼝⼉外,⼑⼦板⼉带 -----打架之前向对⼿的叫嚣,相当于下战书。
是胡同⼝⾥,还是⼝外?是⽤⼑⼦,还是⽪带?(*时期最时髦的军⽤武装⽪带,红卫兵照⽚上都有) 23.前锛头,后勺⼦---形容脑袋的特征,贬义词。
还有个有趣的说法----后⼭⽐前⼭远⼋⼗(京剧智取威虎⼭的台词)后勺⼦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¹)))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º李无未杨杏红»(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361000)[摘要]本文以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描写北京官话教科书中的语气词与同时期其他文献在词形、词音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仅出现在北京官话课本中的语气词/呐0/咯0的使用情况。
文章最后指出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中出现的语气词与同时期其他文献存有差异的原因,并认为应该动态地看待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的使用。
[关键词]语气词;北京官话;明治时期;课本[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11)01-0096-08零、引言日本明治时期(1867-1911)刊行的北京官语课本共有316种,其中一些重要的、影响深远的课本都收进了六角恒广的5中国语教本类集成6中。
在这些教科书中出现了一些同时期其他文献少有的语言现象。
目前有关语气词发展的文章很少关注清末民初的情况,即使涉及到清末的文献,也没有专门就此去讨论北京官话。
总体来说,这些研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关清末民初汉语的描写多以清末小说为依据,较少涉及当时的北京官话材料;(2)选用的材料都没有注音,往往会因为字形的相同,而以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去判断当时语气词的读音;(3)没有把北京官话从北京话中剥离出来,有些结论不够严谨。
本文拟以北京官话的典型材料)))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从词形、词音以及独有用法三个方面描写清末民初部分语气词的使用特点。
一、语气词的词形语气词因声而作,由于语音变化或不同时代使用汉字习惯的差异,往往同一个语气词有好几个不同的汉字形式。
即使是同一时代,因为使用者或者使用阶层的不同,字形也可能不一样。
清末民初北京官话一些语气词的字形和同时期的其他材料相比就存有一些差异。
¹º[基金项目]本文是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语言研究0(项目编号:08BYY014)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语料主要取自5参订汉语问答篇日语解6(1880)、5官话指南6(1881)、5英清会话独案内6(1885)、5日英汉语言合璧6(1888)、5清语教科书6(1901)、5官话急救篇6(1904)、5北京官话谈论新篇6(1907)以上均为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
另外,还有收录在六角恒广5中国语教本类集成6中的北京官话课本,即威妥玛的5寻津录6 (1852)和5语言自迩集6(1886)。
第1期Ch i nese L anguage L earn i ng N o.11.1/麽0据钟兆华(1997)的考察,替代/麽(m a)0的/吗0早在宋代已经出现,孙锡信(1999)则在明代的5石点头6中发现3例,初现端倪。
到了清中叶以后,/吗0逐渐用开,在5歧路灯6和5红楼梦6中已可见较多/吗0的用例。
而据孙锡信的考证,5儿女英雄传6刊行初刻本中用/麽072次,用/吗0103次,用/吗0开始占优势。
孙文对5老残游记6第7回至第11回使用/麽0/吗0的例证进行数量统计,/麽0使用只占该语气词的12%,因此孙文认为到了20世纪初,/吗0的使用已占据绝对优势,基本上完成了由/无0)))/麽0)))/吗0的字形规范。
但是在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教材中,情况并非如此。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北京官话课本中基本上都写作/麽0,只是偶见/吗0的用例。
具体情况如下:用例出处麽吗5官话指南61881年89945日汉英语言合璧61888年10505北京官话谈论新篇61898年25305官话篇61903年3290虽然在明治前期的教材5官话指南6中偶见/吗0,但明治中后期的北京官话教科书均未见/吗0。
因此,在20世纪初北京官话中基本上都在使用/麽0,/吗0并没有取得主体地位。
1.2/罷0/罷0简体为/罢0,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教科书中使用繁体。
/罢0由动词虚化而来,宋代文献少见,在金元时代已广泛使用,在元代以前主要表请求、催促、命令的语气,到了明清之际开始表揣测语气。
太田辰夫(1958)、孙锡信(1999)、冯春田(2000)、齐沪扬(2002)对此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罢0从产生之初字形一直未变,代替它的形声字/吧0大概产生于18世纪,清代剧作家杨潮观的剧作已有运用,如/茶不现成,我去取壶酒来吧!0(5偷桃捉住东方朔6)¹,但直到19世纪中期的5儿女英雄传6中仅见一例,可见100多年间,/吧0并没有得到发展。
不过,在20世纪初以北京话写成的社会小说5小额6(1908)中/吧0的运用十分平常,因此孙锡信认为到了此时/吧0已经取代/罢0成为正字。
但在同时期的北京官话教材中还大量使用/罷0,可表示商榷语气,如/可以呌夥計給您預備飯罷0/你說個準日子罷0,表揣测语气,如/在此地做買賣多年了罷?0等,没有见到使用/吧0的例句。
5官話急救篇6(1904),使用/罷0119次,5日华会话筌要6(1905)使用/罷0184次,5官话应酬新篇6(1907)使用/罷061次,这些教材没有使用/吧0。
由此可见,在20世纪初的北京官话中,/吧0并没有取代/罷0,甚至偶见的个例都没有,/罷0的用法可谓根深蒂固。
1.3/哇0、/呀0/哇0/呀0都是/啊0的变体。
语气词/哇0出现在u、ao、ou、i a o、i u为韵母的音节之后,5红楼梦6未见使用,但在5儿女英雄传6/是他二叔哇!0/到底有点边儿没有哇?0一共出现76次。
另外,5小额6(1908)中已经大量出现在-u音收尾音节之后的/啊0已经变为/哇(w a)0的情况。
这大致表明,/哇019世纪后半叶开始运用,到20世纪初已经基本定型。
在日本明治后期的五本北京官话教材中,除了5日英汉语言合璧6中有一例/你好哇!0,其他的5官话篇6、5北京官话谈论新篇6、5清语教科书6、5日华会话筌要6中均未见用例。
/呀0在明代文献5西游记6中已经开始使用,但那时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气词。
孙锡信认为5红楼梦6中的/呀0大致可以看成是/啊0的变体,但此时出现的/呀0并不完全符合/啊0音变规律,直至20世纪初还有一些不符音变之处。
和/哇0的情况不一样,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教科书中已经大量出现/呀0,5官话指南6中有27例,5官话篇6中14例,5北京官话谈论新篇6中有15例。
这些教材中的/呀0也有不符音变之处,5官话指南6中有1例,5官话篇6中有4例,5北京话谈论新篇6中有3例,表现出现的情况和同时期的其他文献一致。
/哇0/呀0同为/啊0的变体,/哇0的字形存有差异,而/呀0已经基本上一致,这大概跟字形确立的时间有关,前者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运用,后者在18时期中期就已经使用,运用时间的长短导致它们在清末的北京官话中有不一样的反映。
二、语气词的读音汉语不是拼音文字,因此我们很难通过历史文献去了解当时的读音,只能通过韵文、字形比对等方法间接的推测。
清末出现的一些北京官话教材出于教学的需要,往往会使用编者熟悉的注音符号给汉字注音,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但是我们从这些注音符号中已经能分析出当时北京官话的发音情况。
2.1/麽0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口语教材中,/麽0在句末做语气词读/¾(m a)0,其他情况下读/Â(mo)0,读音已经分化清楚。
但在六角恒广的5中国语教本类集成6中,比日本明治时期稍早一些的5寻津路6(1852)、5语言自迩集6(第二版,1888)¹,表疑问语气的/麽0读音为[mo],和/甚麽0/怎麽0/那麽0中的/麽0读音一样。
可见,在清代的北京官话中,直到19世纪中期/麽0的读音并没有分化,到了19世纪末期才出现的分化º。
孙锡信、钟兆华(1997)两位学者曾通过对大量的韵文进行分析,认为/麽0从/无0来,在元代就分化为m uo和m a,但字形都写作/麽0,这显然和清末北京官话反应的情况有出入。
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清末北京官话教科书中/麽0的读音情况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麽)))吗0的发展轨迹提供了新的思考。
2.2/啦0一般认为/啦0是由/了(le)0音变而来»,或者从语音上推论/啦0是/了+啊0的合音,但从产生的年代看,也颇有疑问。
/啦0在5歧路灯6(1778)中已经有个别用例,如/谭大树出恭,倒栽茅坑里啦!05儿女英雄传6(1878)也有零星用例,该书中/啦0写作/拉0。
如/只听得后面一个人嚷道:-走着逛拉!走着逛拉!.0¼从这些例句可知/啦0在18世纪中期已经出现。
而在19世纪中期的北京官话教科书5寻津录65语言自迩集6中,/了0还读为/liao0,到了1888年5日英汉语言合璧6中/了0读为/É(la)0,因此,太田辰夫认为/了0读成[le]应该是在1880年前后,是有根据的。
如果/了(le)0在19世纪后期之前读作[liao],那么认为/啦0是由/了+啊0合音显然就不合理,/啦0的产生应该另有源头。
¹º威妥玛5语言自迩集6出版于1868年,再版之时他并没有在中国,因此书中/麽0的读音很有可能是初版之前的情况。
日本明治前期的教科书没有用日语假名标注,目前可知的1888年出版的5日英汉语言合璧6中使用假名标注北京官话的读音,我们也是采用这本教科书的语音标注。
第1期Ch i nese L anguage L earn i ng N o.1从5歧路灯6到5儿女英雄传6100多年的时间里,/啦0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随着/了(liao)0读音变为/la0,因为语义和发音相似,/啦0也被大量的使用,这大概跟19世纪后期口字旁语气词的迅速发展有关。
我们在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教科书中很少发现/啦0的用例,只在5北京官话谈论新篇6找到一句用例/若是在城外頭一吃晚飯,就得進夜門了,稿可就畫不了啦。
0其他教科书均未见语气词/啦0,而同时期的清末小说,如5小额6和5老残游记6中已经大量的使用语气词/啦0。
(孙锡信1999)这种情况和我们上面谈到的字形规范一致。
三、两个特殊的语气词3.1/纳(呐)0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中语气成分/纳0,也写作/呐0/哪0,在5日英汉语言合璧6中用日语假名为/纳0,注音/ª0,读音为/na0。
/纳0可以出现在第二人称代词的后面,如/你呐(纳)0/您纳0,也可以出现在第三人称的后面,如/他纳0。
例如:¹在你呐后头年轻的人们也升了官咯。
º您纳可以一块儿搭伴去。
»他纳在世的时候,我很受过益处,现在过去了实在叫人伤感。
威妥玛在5语言自迩集6中解释人称代词/您0时指出,/您n i n2,更普遍的是说你纳ni-na,这又是你老人家ni lao ren ji a的缩略形式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