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衰(最新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东汉的兴亡》基础练习⼀、选择题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奋三尺剑,西灭⽆道秦。
”这是唐代诗⼈王琏所作《咏汉⾼祖》中的诗句。
期中的⾼祖是西汉的建⽴者()A. 刘备B. 刘邦C. 刘启D. 刘恒2.《汉武的帝国》⼀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价值。
帝国作为⼀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价值”指()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3.“苍天已死,黄天当⽴,岁在甲⼦,天下⼤吉”(黄天意指黄⼱)是中国古代哪⼀次⼤规模农民起义的⼝号()A. 陈胜、吴⼴起义B. 刘邦、项⽻起义C. 西汉王莽起义D. 东汉黄⼱起义4.“光武中兴”中的“光武”指的是()A. 王莽B. 刘邦C. 刘秀D. 张⾓5.汉初推⾏休养⽣息政策,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出现⽂景之治B. 为西汉⿍盛奠定基础C. 百姓税赋加重D. ⽣产得到恢复发展6.“外戚梁冀先后⽴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毒死了他。
”材料反映出东汉后期出现的局⾯是()A. 外戚专权B. 政治清明C. 新旧交替D. 州牧割据7.下图是东汉某⼀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形成“光武中兴”局⾯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 皇帝年⽼昏庸造成乱象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8.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这种现象造成了()A. 黄⼱起义B. 曹操专权C. 光武中兴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9.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常侍乱政”等现象。
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 外戚宦官专权B. 道教开始兴起C. 王莽夺权改制D. 黄⼱起义爆发10.黄⼱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暗B. 统治者改制失败C. 社会经济被破坏D. 民族⽭盾尖锐11.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蹶不振的事件是()A. ⼤泽乡起义B. 黄⼱起义C. 国⼈暴动D. ⼋王之乱12.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个王朝,虽然仅存续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A. 夏朝B. 南朝C. 晋朝D. 新朝13.下列⼩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1.下图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2.他是一位有着西汉皇亲血统的布衣,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他参加农民起义军,曾骑牛上阵,最终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这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指的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光武帝3.下列根据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所采取的措施而总结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释放奴婢轻负担B.减轻刑罚并郡县C.裁减官员惩污吏D.压迫民族激矛盾4.在东汉中期以后,下列哪两股势力交替把持朝政?()①外戚②权臣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4)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材料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教师详解详析1.C【解析】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25年,刘秀建立东汉。
2.D【解析】在新之后建立的政权是东汉,由光武帝建立。
3.D【解析】本题涉及历史学习中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三大核心素养。
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了民族矛盾。
4.D【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年幼,造成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权,宦官专宠,又形成了宦官专权。
5.D【解析】图片中的文字“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正是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口号。
6.(1)图A是王莽,图B是光武帝;新建立于9年,东汉建立于25年。
(2)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最后政权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光武帝施政使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13课东汉的兴衰1.东汉政权后期逐渐走向兴起的缘由不包括(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权势的膨胀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2.与秦末农民和平比拟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次要不同特点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3.以下关于黄巾起义爆发的缘由,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②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③王莽的夺权引发了社会动荡④自然灾祸频繁发生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4.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这类景象本质上是( )A.君主独裁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权势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年幼无知的结果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5.2019·北海市期末测查《后汉书》记载,和帝即位时年仅10岁,太后掌握大权,太后兄长趁机把持朝政,这反映东汉后期存在的历史景象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外戚专权C.大量裁减官员 D.诸侯王权势大6.2019·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D.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7.东汉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8.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前后按次排列该当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9.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10.浏览材料,回答成绩。
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
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1)材料一中的“中兴”指哪个朝代?这段话是谁说的?“大汉”是谁开创的?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态?材料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预备的农民大起义毕竟爆发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题: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1.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2.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3.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污吏方面成绩最突出(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5.“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丞相权力膨胀 B.黄巾起义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分封制的推行6.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改革失败B.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C.民族矛盾尖锐D.自然灾害频繁7.刘秀在位期间以“柔术”治天下,他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②减轻刑罚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③ D.①③④8.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9.《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
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 (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10.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了东汉后期的哪一社会状况(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11.唯物史观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政权12.时空观念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时期的史实( )A.秦朝 B.新朝C.西汉 D.东汉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建立东汉政权的是西汉宗室()A.刘邦B.刘彻C.刘启D.刘秀2.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A.秦、汉B.西汉、东汉C.春秋、战国D.三国、西晋3.公元9年,灭亡西汉的外戚是()A.刘秀B.王莽C.刘邦D.张角4.公元9年,辅政大臣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A.新B.宋C.鲁D.吴5.刘秀重建的汉朝政权之所以被称为东汉,是因为其都城在原都城的东方而得名。
东汉的都城为()A.成都B.洛阳C.西安D.北京6.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几位统治者,正确的是()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光武帝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7.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
”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A.外族入侵B.农民起义C.宦官专权D.外戚专政8.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A.刘邦B.刘彻C.刘秀D.王莽9.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A.从统一走向分裂B.经济发展C.从分裂走向统一D.国家统一10.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光武中兴D.“大一统”11.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减轻刑法D.建立刺史制度1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光武中兴的内容的是()A.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负担C.减轻刑法D.增加官员数量13.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的是()A.刘秀B.刘邦C.嬴政D.刘彻14.“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C.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5.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2.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前202年刘邦 B.前199年刘彻C.25年刘秀 D.221年刘备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4.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5. 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6.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7.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8.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9. 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不包括( )A.导致政治腐败B.经济得到发展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D.引发人民的反抗情绪10关于黄巾军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B.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响应D.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11.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武昌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12. 创立太平道,领导黄巾军起义的是( )A.王莽 B.庄子C.张角 D.陈胜、吴广13.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4.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15.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张汪二中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
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A.刘邦B.刘彻C.刘秀D.王莽2.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C.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4.西汉灭亡是由下列哪位历史人人物篡夺政权而灭亡的A.王新, B.刘秀, C.王莽, D.刘彻5.东汉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头戴黄巾,称为“黄巾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张角6.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存续时间很短,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新朝7.“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8.(题文)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9.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C.出现光武中兴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10.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A.汉武帝B.王莽C.汉景帝D.光武帝11.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一、单选题1.以下是朝代更替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A. 周春秋秦朝东汉B. 西周春秋秦朝东汉C. 西周春秋秦国东汉D. 周春秋秦国东汉2.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A. 秦朝B. 西汉C. 新朝D. 东汉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的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①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②休养生息政策③轻徭薄赋④减轻刑罚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D. ①④4.属于光武帝刘秀“柔术”治理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有()①下令释放奴婢②轻徭薄税,恢复三十税一③严惩贪官污吏④裁并机构,裁撤官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下列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A.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C. 机构改革,多设郡县D.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6.东汉初年,东汉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出现与下列那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 汉高祖B. 汉武帝C. 光武帝D. 汉景帝7.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 外戚权利的膨胀B. 宦官把持朝政C.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 王莽施政的危害9.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其最大的危害是()A. 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B. 诛杀异己,朝政混乱C. 正直的官吏受排挤,民众遭殃D. 动摇东汉统治,使之走向灭亡10.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 起义前制造舆论B. 目标是推翻旧政权C. 起义前精心组织和策划D. 充分利用佛教来壮大力量11.“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衰(最新整理)
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东汉曾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A.皇帝年幼即位B.黄巾军大起义C.宦官外戚专权D.地方侯国权力大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3.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A.原因B.特点C.经过D.影响4.《后汉书》记载,(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这次起义是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项羽、刘邦起义D.黄巾起义5.下列各项、与东汉无关的是A.文景之治B.外戚宦官专权C.太平道的发展D.黄巾大起义6.下图反映的是东汉王朝某一时期的现象,对其表述最合理的是( )A.光武中兴B.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C.皇帝昏庸D.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7.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②减轻刑罚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③8.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9.汉顺帝时(125年﹣144年在位),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杀掉外戚闫显势力被封侯。
不久,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
汉桓帝时(146年~167年在位)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曾经强大的西汉王朝灭亡标志是( )A.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 B.王莽称帝,改国号新C.匈奴入侵,占领河西走廊 D.献帝禅让,曹丕称帝2.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并再度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刘邦 B.刘彻C.刘秀D.刘备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5.下列属于光武中兴时期采取的措施的是( )A.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兵役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精兵简政,惩处贪官 D.减轻刑罚,废除连坐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深化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7.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9.黄巾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统治者改制失败,社会矛盾重重C.民族之间矛盾尖锐、激化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10.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历史B.西汉历史C.东汉历史D.西晋历史二、非选择题11.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12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3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公元184年领导人: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2.老师在讲述两汉历史时画了一个时间轴让同学们填写。
其中①处的皇帝应该是()A.光武帝B.汉明帝C.汉顺帝D.汉献帝3.对下图所反映东汉末期历史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追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于公元25年,助刘秀建立东汉,此时他()A.28岁B.33岁C.38岁D.43岁5.下图所示物件可折射出东汉时期()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B.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C.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D.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6.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7.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所对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
这两个王朝的都城分别是()A.阳城、亳B.殷、镐京C.咸阳、洛阳D.长安、洛阳8.“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
参考下图。
可计算出西汉王朝的国祚为()A.177年B.193年C.210年D.236年9.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可以看出东汉后期()A.军阀割据严重,战乱频繁B.豪强地主势力膨胀,争权夺利C.诸侯王争霸,对抗中央D.皇帝无能与外戚宦官专政10.(2022·广西河池·七年级期末)“(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
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
”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西汉B.东汉C.蜀汉D.后汉11.他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得东汉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其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训练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训练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训练题一、选择题1.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D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2年C.公元前9年D.公元9年2.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
其建立者是( C )A.刘邦B.吴广C.王莽D.陈胜3.(2018云南芒市校级)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的史事( C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4.东汉的建立者是谁(C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5.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 D )A.公元前9年B.公元9年C.公元前25年D.公元25年6.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 D )A.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刑罚C.合并郡县D.统一度量衡7.“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D )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8.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D )A. 汉武帝B. 王莽C. 汉景帝 D .光武帝9.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C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时期,争夺帝位的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0.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
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
光和元年是公元178年,黄巾起义开始于( C )A.171年B.172年C.184年D.185年11.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 C )A.朝政腐败是其根本原因B.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D.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12.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C.出现光武中兴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13.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A )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推翻了封建王朝D.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14.(2018唐山丰南区)《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时训练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基础知识】知识点 1 光武中兴1. 西汉灭亡: 公元9年, 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 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2. 东汉建立: 西汉宗室________在25年称帝, 定都________, 史称东汉。
他就是光武帝。
3. 光武中兴(1)目的: 巩固统治, 稳定社会局面。
(2)措施: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 减轻________的负担, 减轻刑罚;合并________, 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________, 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史称“__________”。
知识点 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 背景: 东汉中期以后, 皇帝年幼, 无法主政, 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 导致________的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 依赖身边的宦官, 设法除掉外戚, 宦官由此得到宠信, 把持朝政, 如此循环往复, 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____________的局面。
2.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 3 黄巾起义1. 爆发: 184年, ________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2.结果:东汉统治阶级一致对付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3.影响: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
【达标练习】1. “身外戚, 夺政权, 建立新, 西汉亡”。
这段《三字经》中的“外戚”指的是( )A. 主父偃B. 董仲舒C. 王莽D. 张角2.他是一位有着西汉宗亲血统的布衣, 新莽末年, 海内分崩, 天下大乱, 他参加农民起义军, 骑牛上阵, 被称为“牛背上的皇帝”。
“他”指的是( )A. 汉高祖B. 汉武帝C. 汉景帝D. 汉光武帝3. 下列哪一项不是汉光武帝在位时实行的统治措施( )A.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 减轻农民的负担C. 减轻刑罚D. 合并州县4.在西汉和东汉初期, 政治政策上的不同之处是( )A. 下令释放奴婢B. 减轻农民负担C. 注意整顿吏治D. 注意减轻刑罚5. 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比较安定B.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 民族矛盾缓和D. 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6.在东汉中期以后, 下列哪两股势力交替把持政权( )①宦官②外戚③权臣④藩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7.东汉后期, 由于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导致农民大起义爆发。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后练习题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2.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前202年刘邦 B.前199年刘彻C.25年刘秀 D.221年刘备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4.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5. 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6.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7.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8.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9. 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不包括( )A.导致政治腐败B.经济得到发展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D.引发人民的反抗情绪10关于黄巾军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B.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响应D.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11.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武昌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12. 创立太平道,领导黄巾军起义的是( )A.王莽 B.庄子C.张角 D.陈胜、吴广13.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4.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15.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霍洛柴登古城遗址曾发掘出重7 000多斤、约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如图所示),并出土了大量钱范、古钱币、陶器、石器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B)A.秦朝B.新朝C.东汉D.西周2.“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中的统治者指的是(D)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光武帝3.东汉建立后,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释放奴婢,“欲归父母者,恣听之。
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不得减罪”等。
此举意在 (A)A.增加劳动力以发展生产B.贯彻“无为而治”的儒家思想C.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D.延续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4.(2023秋·东莞月考)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下诏令:“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废除)此法,同之内郡。
”这道诏令反映的统治措施是(D)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5.如图所示是东汉击鼓说唱俑,体现了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而这种情景得益于以下哪一局面的出现 (D)A.外戚专权B.宦官专权C.黄巾起义D.“光武中兴”6.《后汉书》载:湖阳公主苍头(指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董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光武)帝……因敕(宣)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材料说明汉光武帝(D)A.同情弱者,主持公道B.赏罚分明,大义灭亲C.打压宗室,强化皇权D.政治清明,奖罚有道7.“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的兴衰
一、选择题
1.东汉曾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年幼即位B.黄巾军大起义C.宦官外戚专权D.地方侯国权力大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3.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
A.原因B.特点C.经过D.影响
4.《后汉书》记载,(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这次起义是
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D.黄巾起义
5.下列各项、与东汉无关的是
A.文景之治B.外戚宦官专权C.太平道的发展D.黄巾大起义
6.下图反映的是东汉王朝某一时期的现象,对其表述最合理的是( )
A.光武中兴B.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C.皇帝昏庸D.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
7.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8.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9.汉顺帝时(125年﹣144年在位),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杀掉外戚闫显势力被封侯。
不久,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
汉桓帝时(146年~167年在位)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
对于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上述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②上述现象的出现,加剧政治的腐败
③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0.下面示意图反映了哪个朝代的历史?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二、材料分析题:
11.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东汉兴盛】
材料一
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东汉衰败】
材料二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皇帝即位年龄寿命(岁)
和帝10岁27
殇帝1岁2
安帝13岁31
顺帝11岁30
冲帝2岁3
质帝8岁9
桓帝15岁36
灵帝12岁34
少帝14岁14
献帝9岁54
材料三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
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
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2)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10:CCDDA DADBC
11.(1)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光武中兴”。
(2)黄巾起义;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
(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