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
月光曲说课稿-4
月光曲说课稿有关月光曲说课稿3篇月光曲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二、说学情情感体会方面,学生通过《伯牙绝弦》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但对音乐艺术感受尚浅。
内容理解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但提取信息,抓取重点,有效质疑方面仍有欠缺,在本课学习中可侧重于信息提取及质疑解疑的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教学课时,将教学目标细致化,明确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8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生词“幽静、纯熟、清幽、陶醉、苏醒、霎时间、微波粼粼”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提取信息,质疑解疑,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凸显,有针对性地突破,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我设计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以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五、说教法学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我采用了讨论法、信息提取法,质疑解疑法进行教学。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课件完整版完美版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课件完整版完美版月光曲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优秀课文,通过描写一位小女孩与爷爷一起演奏月光曲的故事,展现了家庭温馨和艺术的魅力。
下面是《月光曲》的完整版完美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课件完整版完美版导语:《月光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幕幕画面娓娓道来,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艺术的力量。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塑造了一对亲情浓厚的祖孙,他们通过共同演奏月光曲,不仅传承了一种家族的艺术传统,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
正文:故事背景: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兰兰和她的爷爷是主要角色。
兰兰平时喜欢弹钢琴,而爷爷则是一个有着丰富艺术修养的老人。
这一天,兰兰带着独特的请求找到了爷爷,并且希望能够和爷爷一起演奏月光曲。
故事情节:故事开始,兰兰半开玩笑地对爷爷说:“爷爷,你会不会弹钢琴的月光曲?”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对兰兰的活泼可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爷爷很意外地发现,兰兰竟然也会弹月光曲。
于是,爷爷决定和兰兰一起演奏这首曲子,并通过这首曲子传递一种深深的情感。
接下来,兰兰拿出了久违的电子琴,她纤纤的小手在琴键上轻轻地触动,月光般的旋律渐渐响起。
这时,爷爷又拿出了一把古琴,如梦似幻的琴声和兰兰的电子琴声融为一体,弥漫在整个房间里。
他们用琴声与琴声,用音符与音符交织出一段悠扬的旋律。
听着这美妙的乐曲,爷爷的眼中充满了骄傲和感动,他看着兰兰,感受到了亲情的无穷温暖。
这时,爷爷用温柔的口吻对兰兰说:“兰兰,你弹得真棒!以后,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听到这首月光曲,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温馨落幕:故事的最后,作者通过描写爷爷和兰兰手牵手站在音乐厅的舞台上,他们并肩演奏着月光曲的画面,表达出家庭和谐、亲情深厚的寓意。
这个故事通过音乐的力量传递出来深深的亲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不仅仅是小女孩兰兰和她爷爷之间的故事,更反映了艺术对于传递情感和凝聚人心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PPT课件
执教 陈治才
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 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 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 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 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 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 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 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 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恐龙》 《命运》《田园》《合 唱》。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 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 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 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 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
.
.
多芬先生吧?”
(1)夜深了,周围( )极了,一切都再沉 睡中。 (2)姑娘那( )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 汪的大眼睛。
幽静——清幽
两者都有表示环境很静的意思。不同 的是,“幽静”是优雅寂静,“静”有 安静的意思;“清幽”是秀丽而幽静, “清”含有秀丽的意思。 (1)春天的樱花公园,( )的林 中小道上不时走过游人。 (2)这片树林远离大路,树木茂盛,显 得很(?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说每部分写的是 什么? 3.给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先试着每部分用 一个字概括,再结合这个字把这部分的意思 说清楚。
课文讲述了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 多芬因听见穷兄妹俩的( ), 同情他们,而为他们( )又有 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 ( )《月光曲》的经过。
贝多芬的名言
我的音乐应当为穷人造福,如果能做到
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 ——贝多芬
莱茵河 蜡烛 霎时 微波粼粼 琴键 传说 谱写 陌生 盲姑娘 记录
人教版月光曲说课稿(共8篇)
篇一:月光曲说课稿《月光曲》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6 课《月光曲》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二、说学情情感体会方面,学生通过《伯牙绝弦》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但对音乐艺术感受尚浅。
内容理解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但提取信息,抓取重点,有效质疑方面仍有欠缺,在本课学习中可侧重于信息提取及质疑解疑的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教学课时,将教学目标细致化,明确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8 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生词“幽静、纯熟、清幽、陶醉、苏醒、霎时间、微波粼粼”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提取信息,质疑解疑,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凸显,有针对性地突破,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我设计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五、说教法学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我采用了讨论法、信息提取法,质疑解疑法进行教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第1篇】《月光曲》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二、说学情情感体会方面,学生通过《伯牙绝弦》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但对音乐艺术感受尚浅。
内容理解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但提取信息,抓取重点,有效质疑方面仍有欠缺,在本课学习中可侧重于信息提取及质疑解疑的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教学课时,将教学目标细致化,明确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8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生词“幽静、纯熟、清幽、陶醉、苏醒、霎时间、微波粼粼”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提取信息,质疑解疑,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凸显,有针对性地突破,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我设计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五、说教法学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课文原文
⑩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 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 记录了下来。
④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 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⑤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 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⑥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 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 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 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 月光,按起了琴键。
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 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 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 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 的波涛汹(xiōng)涌的大海。
26 月 光 曲
①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②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 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③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 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 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了。”
月光曲说课稿优秀3篇
月光曲说课稿优秀3篇篇一:《月光曲》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化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是本册第八单元其次篇精读教学教材,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德国闻名音乐家贝多芬因怜悯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漂亮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怜悯和酷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知人们,美妙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闻、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
说教学目标:依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谱写、传闻、幽静、纯熟、沉醉等词语的意思。
实力目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绽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实力。
能辨别事物和联想。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怜悯劳动人民的美妙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四。
说教法:教材是学问的载体,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依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加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加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实力。
结合学生的学问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纳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争论”的方法。
五。
说学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问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化的要求起先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实力的须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须要。
经典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6.月光曲
( 微波粼粼 )的海面 ( 波涛汹涌 )的大海
.
恬静——安静
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心里平静的意思。 不同的是,“恬静”往往用于人的内心 感到舒适而表露出一种平静的神态; “安静”除了表示心理活动,还可以用 来描写环境没有声音的干扰。
(1)夜深了,周围( 安静)极了,一切都再沉睡中。
(2)姑娘那( 恬静)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您,您 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答:贝多芬弹完一首,盲姑娘竟猜 出他就是贝多芬。他见盲姑娘不仅 爱音乐而且懂音乐,自己遇到了知 音,于是即兴再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 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思考:1、当时的环境怎样?用
划出来。
2、贝多芬看到了什么?用
划出来。
3、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
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联系?
1
9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 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 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 亮的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 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 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 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完整版完美版
自读4——6自然段,思考:
1、贝多芬听到兄妹的对话有什么表现?
推开门、轻轻走进去
2、这个家庭是贫穷的,你能找出哪些语句说 明这一点呢?
微弱的烛光、正在做皮鞋、旧钢琴
3、贝多芬走进屋子要干什么?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4、姑娘知道弹奏曲目的是贝多芬吗,为什么?
因为她从琴声中体会出演奏者的“感情多深”, 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
学习生字
yīn là mò máng jiàn lín shà lù
茵蜡陌盲键粼霎录
莱茵河 蜡烛 陌生 盲人 键盘 波光粼粼 霎时 记录 绿草如茵 打蜡 陌路 文盲 关键 微波粼粼 一霎 目录
多音字
传说 chuán
sàn 散发
传
传统
传记
zhuàn 外传
散Leabharlann 松散sǎn 散文奔跑
奔 bēn 奔走
按《月光曲》这个故事的人物、起因、 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归纳课文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 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 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 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 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 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
自读课文第一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 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从这一文段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自读2—3自然段思考: 1、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贝多芬散步时听到茅屋里传来时断 时续的琴声,恰巧是自己创作的曲子,引 起了他的注意。 2、“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时断时续,本文
指琴声不连贯。)
(1)这首曲目难度大
(2)弹奏者没把握好这曲目
(3)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月光曲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月光曲
《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全文以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先写他在散步时听到兄妹俩的对话,对他们的同情油然而生;接着写他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最后写他弹奏完曲子后飞奔回客店,记录下了《月光曲》。
文章通过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的演奏、皮鞋匠的联想,展现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热爱。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也会引导学生思考贝多芬创作《月光奏鸣曲》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音乐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月光曲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月光曲一、课文内容概述《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四川农村的乡村夜晚,展示了美丽的月光和宁静的乡村生活。
课文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动人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
二、课文详解1. 课文的基本信息作者:无出版年份:无地区:四川农村主题:月光和乡村夜晚的美丽2. 课文的核心内容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个四川农村的夜晚,特别是月光的美丽以及乡村风景的宁静。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夜空中的月亮和田间地头的安宁。
3. 课文的主要观点•月光的美丽: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夜晚中月亮的美丽和它带来的宁静感。
•乡村的宁静:课文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农村夜晚,田间地头的安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农村生活的幸福:通过描写农田、村庄和人们的生活,课文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幸福和满足感。
三、课文的赏析1. 描写月光的美丽课文中描写月光的部分非常精彩。
作者写道:“夜空像一面深蓝宝石,熠熠生辉的明月挂在半空。
”这个描写把夜晚的星空和明亮的月亮娓娓道来。
接着,作者又写到:“月光坠落像一轮白玉盘,那白玉盘后面有丝丝银光……”。
这个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月光的魅力。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月光的美丽和神秘感。
2. 乡村的宁静与生机课文中的描写还展示了乡村的宁静和生机。
作者写道:“乡野仿佛镶嵌在银幕上,万家灯火灿烂夺目。
”这个描写展示了农村夜晚璀璨的景象。
而接下来的描写则表达了宁静:“村舍黑沉沉的像蘑菇一样”,“看似静悄悄,其实动辄有蛙声、虫鸣、杂耳笑声。
”这个描写刻画了乡村夜晚的平静与生机。
3. 乡村生活的幸福课文中作者还通过描写农田和村庄来表达乡村生活的幸福。
课文中写道:“田地里人们留下了犁的痕迹,农舍里弥漫着农作物的味道。
”这个描写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劳动与收获。
同时,作者还写到:“乡村人民的醒来,在寂静而清晨的空气中,荡起了浓厚的幸福的气息。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教案及反思
第26课《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月光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二、初读感知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三、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
(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
)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
)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月光曲》课件
吧?”
神态
语言
1.点选拨段:主要对盲姑娘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描写。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听得入了神”是对盲姑娘的神 态描写,“激动地说”后面的话是对盲姑娘的语言描写。
2. 两个“您”的读法:第一个“您”应读出( A ),第
二个“您”应读出( B )。
A. 猜想的语气
B. 肯定的语气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3 月光曲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轻柔的音乐,如同潺潺的细流,洗涤我 们的心灵;激昂的音乐,如同灿烂的阳光, 照亮我们的心扉。上节课,我们跟随锺子期 领略了伯牙琴声中的恢弘气势,今天,我们 一起去聆听美妙的《月光曲》。
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 传说。“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 事。根据研究,这首奏鸣曲的创作确实与月光无关, 其名也非《月光曲》,而是贝多芬的《第十四号钢 琴奏鸣曲》。
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安静。
8
月光的柔美
这清幽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 茅屋里的贫穷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在这样简陋的茅屋里,遇到了这位爱 音乐、懂音乐的姑娘,如果你是贝多芬会 怎样想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3 月光曲
第二课时
课文题目是《月光曲》,作者是怎样 将一首乐曲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我们继 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欣赏《月光曲》的意境之美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
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 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 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 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 月光曲
全文分两段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波恩, 自幼学习弹琴,他的主要作品有 《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 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 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 不了他, 1827 年 3 月 29 日,贝多 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 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 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 “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是怎样吧第二首曲子记录下来的? 答: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后心 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 下了《月光曲》。
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借助课题《月光曲》思考: (1)《月光曲》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 (2)《月光曲》这首乐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按《月光曲》这个故事的人物、起因、经过 和结果,连起来说说,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
shà yōu
霎时间
quà n
幽静
l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波粼粼
xiōng
lí n
入场券
má ng
蜡烛
mò
波涛汹涌
lá i yīn
盲姑娘
陌生
莱 茵 河
用直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幽静的 烛光
微弱的
清幽的 雪亮的 美妙的
月光 浪花
琴声 小路
幽静: 优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琴键: 风琴、钢琴等上面装置的白色或黑色的供演奏时按动的部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月光曲》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月光曲》知识点【第26课月光曲】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①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②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③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
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④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六上语文《月光曲》好词好句摘抄
六上语文《月光曲》好词好句摘抄第一部分:《月光曲》好词①理解词语幽静:幽雅寂静。
陌生:生疏,不认识或不熟悉。
微弱:微小而薄弱。
纯熟:指功夫深,非常熟练。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清幽:秀丽、幽静。
恬静:很安静。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起来。
微波粼粼:形容水石等很明净。
②词语搭配一个小镇一首钢琴曲著名的乐曲清幽的月光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一所茅屋一家旧钢琴幽静的小路恬静的脸微波粼粼的海面一支蜡烛一场音乐会微弱的烛光清秀的脸波涛汹涌的大海一缕微云一张入场券美妙的琴声激动地说轻轻地走进③课内词语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茅屋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景象陶醉第二部分:《月光曲》好句1.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贝多芬的生活年代、国籍、身份和成就。
这是一种倒叙的开头写法。
“传说”指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的叙述或某种说法,自然引出下文。
2.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
“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作了一个铺垫。
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
3.“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语言描写,从盲姑娘的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记不住改怎样弹”照应前文“断断续续”。
4.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
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钢琴曲 传说
两百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 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 成的。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 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 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 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 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
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 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 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 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 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洒满了银光.
音乐舒缓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 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
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 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 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 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 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我的音乐只应当 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 一点,该是多么 幸福。 ——贝多芬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 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 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 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朝 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 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 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 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 涌的大海。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著 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 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 弹琴与作曲。他毕生追求“自由、平等、 博爱”的理想,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 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 创作。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 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 首。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5 7岁。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 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 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 “交响乐之王”。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 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 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 难。如 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
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写法指导:
写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把自己看 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还能恰 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 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 刻。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 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 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 把刚才弹的曲子 —— 《月光曲》记 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