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成分输血_张晓立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在抢救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抢救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抢救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发表时间:2013-06-06T09:46:57.1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丽华[导读] 早期严重多发创伤引起的大出血难以控制,及时大量输血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进行抢救手术的基础。

王丽华(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输血科广西桂林 541002)【摘要】目的分析大量输注成分血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创伤大出血患者抢救时成分输血的合理使用,为临床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对输血量在2000 ml以上者分为两组,计划组与随机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输血后3 h计划组与随机组比较PT、APTT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划组PLT提高明显高于随机组。

结论依据失血量补充最适宜的血液成分提高了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率。

【关键词】创伤大出血成分输血血容量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44-02创伤大出血患者,由于遭受了外力的打击,组织和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引起急性大量失血,从而导致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甚至休克、死亡。

输血治疗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

输血科不仅要负责血液验收、贮存、发放及输血相关检测,参与输血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更应当指导临床输血,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确保临床抢救成功。

现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大出血患者急诊输血中成分血使用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输血病例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创伤大出血抢救患者,输血量在2000ml以上,共计54例,其中车祸伤为37例,高处坠落伤9例,被人击伤8例;男40例,女14例;平均年龄18~72岁,平均45.2岁;主要为骨盆骨折29例,四肢多发性骨折8例,胸腹联合伤11例,脾破裂6例。

1.2 分组将创伤出血量2000ml以上的抢救病例分为2组。

本科参与制订输血方案的为计划组,共计27例,随机组27例,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出血液成分,为主要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或未按适当比例输入血浆1.3 方法1.3.1 输血前1h与输血后3h,要求临床医师检测受血者血常规,凝血常规。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应用概况
成分输血在输血中所占比例作为衡量技 术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十年代后期 国外已改为红细胞输血率代替成分输血 率。
到八十年代末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率一般 在90%以上。而我国到2000年成分输血 率也只有20 %~35 %。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提高疗效 减少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
全血输注
全血的制备
免疫反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 白的同种异型抗原抗体反应。
非免疫反应包括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出血、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空气栓塞等。
临床上以过敏、发热、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 疾病传播等为多见。
过 敏 反应
原因 有IgA抗体、过敏体质、被动获得性抗体、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临床表现 轻者有风团、红斑、发痒,重者荨麻疹 可遍及全身、关节疼痛、血管水肿、窒 息、休克和神志不清。
新鲜冰冻血浆
从全血分离血浆,在8小时内立即在-18 ℃下冷冻保存的血浆,或从单采的枸橼 酸血浆在6小时内冷冻保存的血浆。 内含稳定的Ⅴ、Ⅷ因子 可保存一年
适应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大量输血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如Ⅱ、Ⅴ、Ⅶ、Ⅷ、 Ⅸ、Ⅹ、Ⅺ、Ⅻ因子,血管性血友病。 抗凝血因子Ⅲ、蛋白C或蛋白S缺乏者 TTP、溶血尿毒综合症等 现已不再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营养辅 助剂、蛋白质补充、增强免疫等治疗。
预先用相应的抗原进行免疫或超免疫后,从高效 价的特异抗体血浆中制备。
冷 沉淀
新鲜全血中的血浆先分出冷冻,制备时 将冷冻血浆在4 ℃水浴中融化,待尚剩 少量冰渣时,再在4 ℃下2000转/分钟, 离心15分钟,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 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含10倍于全血的 凝血因子。
适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低 纤维蛋白血症、DIC等。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目的:研究并分析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

方法:将我站2014年1月~2014年9月对发往各临床医院治疗的72例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本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与凝血情况采用成分输血法,并回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输血后,患者FIB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输血前相比得到显著升高,APTT水平与PT水平显著降低,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1例有出血倾向、2例体温降低、2例酸碱失衡、2例畏寒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

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采用合理的成分输血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种输血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标签:成分输血;大出血患者;临床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存在多发伤的出血患者,常常难以控制其病情,及时进行输血可以抢救患者生命,临床研究显示,出血特别是大出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我站制备的成分血对于此类患者进行输注,在各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在将输血方式与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目前,我站提供黔西南州七县一市的临床用血,通过对几家大医院在2014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72例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男41例,女31例,年龄为14~78岁,平均年龄为(48.9±11.2)岁,在血型方面,A型、B 型、O型、AB型分别为22、24、19、7,在致伤原因方面,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机器绞伤分别为53、14、5,面对本组患者使用AIS-ISS90评分系统评估伤情,评分结果为(33.4±9.2)分。

统计本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与凝血情况采用成分输血法,并回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2输血措施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成分输血法将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90g/L以上,在输血时,每输注1U悬浮红细胞能够提升5g/L的血红蛋白,以此为基础计算红细胞悬浮液剂量,每输注1U混血液,补充1U血小板、100mL冰冻血浆。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1成分输血的优点
高效
高纯度、高浓度、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如要提高患者血小板3×1011/L需输机采血小板1人份约250ml左右,如用全血需3000ml以上。
安全
限制不必要的成分的输入量,尤其是限制白细胞和血浆的输入量,有利于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有利于保存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如PC 于22℃水平震荡可保持3—5天,VIII因子、V因子、IX因子可在-20℃以下保存1年,上述血液成分在4℃保存的全血中短时间内即会失效或失活。
01
血概况
02
国内外成分输血概况
03
上海 90%左右
04
美国 99%
05
红细胞42.89% 血小板39.96%
06
血浆11.96% 冷沉淀4.69%
07
全血0.5%
08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09
血浆28.09% 全血1.88%
5输保存期血比输新鲜血更安全
存放10天的红细胞不传播HTLV-I/II,传播率分别为0-5天为74%;6-10天为44%;11-14天为0%。
经常见到临床医生特指要新鲜血,特别对小儿、体外循环、血液病患者更是如此。全血越是新鲜,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存活得越好,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的机会越多,对上述病人更是雪上加霜。为此要求临床医生要从病人第一次输血起,就要输成分血,不输全血,更不能输新鲜血。
用电离辐射的方法(如钴60:γ射线1500-3000rad)灭活红细胞制品中的淋巴细胞,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该制品适用于近亲输血、免疫机能缺损患者,如接受大剂量化疗或放疗的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患者以及早产儿、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者。
1
2

静脉输血技术(含成分输血)--张晓蕾

静脉输血技术(含成分输血)--张晓蕾

护理



采血前4H禁高蛋白、高脂 减速/停、观察 0.1%肾上腺素0.5-1ml H 对症:吸氧、气切、抗过敏、抗休克
密闭式静脉输血
(三)溶血反应 (最严重反应)
原因
异型血(10-15ml) 输前RBC已破坏 ABO同型,RH不和
症状
开始 头胀痛、腰背部剧痛、胸闷 中间 黄疸、血红蛋白尿、伴高热 最后 急性肾功能衰竭 死亡 伴出血倾向
护理:
1)防:严格管理(用具无菌操作) 2)暂停、观察 3)对症 4)按医嘱给药
密闭式静脉输血
(二)过敏反应(较常见) 原因


过敏体质 血含致敏物质 多次输血
过 敏 反 应 (较 常 见)
症状:(输完前出现)
轻度(较常见)皮肤瘙痒、寻麻疹 中度 血管N性水肿、喉头水肿、 重度 过敏性休克
密闭式静脉输血
密闭式静脉输血
(五)操作步骤 7、将生理盐水更换为血袋,在输血记录单上记录 输血时间并写交班
密闭式静脉输血
(五)操作步骤
8、调节滴速:开始15~20滴/分,观察10分钟无反应,
40~60滴/分
9、操作后核对
10、告知注意事项,
置呼叫器于伸手可及处
密闭式静脉输血
(五)操作步骤
11、手消 12、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3、输血完毕,输生理盐水 14、竖压止血
输血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配合要点 操作前排尿
密闭式静脉输血
(二)护士准备
衣帽整齐 修剪指甲 洗手戴口罩
密闭式静脉输血
(三)环境准备
治疗室清洁、明亮 病房整洁、安静
密闭式静脉输血
(四)用物准备
同静脉输液用物 医嘱单及抗过敏药 血液配型单 一次性输血器、注射器、生理盐水100ml、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中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大量输血的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种类、剂量及输注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成分输血的应用中,红细胞悬液使用量最大,其次为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提升(P<0.05)。

结论:合理成分输血应用体现了现代输血治疗水平,针对性强,输注治疗效果理想,可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升患者的Hb,WBC,BPC等指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标签:成分输血;大量输血患者;合理应用大出血患者需要通过输血治疗,从而减少失血对患者机体、脏器功能的严重损伤,从而有效抢救及治疗[1]。

目前临床关于大量输血标准尚未统一,多认为24h内输血量大于输血者循环血容量、输注红细胞量>10U,亦可指1h内输入红细胞量>4U患者。

为促进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需大量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需接受大量输血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12~78岁,平均(45.32±4.16)岁,输注血型:A型31例,B型29例,O型15例,AB型5例;病因:多发外伤49例,产科大出血12例,手术失血过多15例,消化道大出血4例。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接受大量输血治疗。

1.2方法:1.2.1研究方法: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計数(PLT)值以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成分输血方法:成分输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每单位的血小板治疗量为200ml,每单位的冷沉淀为200ml新鲜冰冻的血浆制备。

2005~2008成分输血应用分析

2005~2008成分输血应用分析

D远O 现D擞 IUF SCC  ̄A 代T N程 CI EN O
二。 总期 第年・刊 。8第 8四半 一期8 卷月月 第下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OO5 ~ 2008 成 分 输 血 应 用 分 析
吴泓蔚 吉林省 吉林 市第二人 民医院血液科 ( 3 02) 120 李豫英 周冬梅
d i 036 /. sn 17— 79 2 1.8 13 o :1 . 9 9 3 i s . 6 2 2 7 . 0 0 0 . 5 文章编 号 :1 7 — 7 9 ( 0 0 0 — 1 4 0 6 2 2 7 2 1 )一 8 0 8 ~ 1
输血是抢救病危病 人行之有效 的手段之一 ,挽救 了 无数病人 的生命 。输血在现代 医学中具有不可取代 的重 要地位 ,在某些位情况下,输血也是 目前个别血液病的 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为了做到科学 、合理 、安全 、有效 地使用有 限的血液资源 ,我 国先后颁布 了 《 献血法》及 《 临床输 血技术规范》等相关 的法律法规,临床成分输 血 已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 、地区及医院输血的水平指标, 成 为医院评级 的一个必检指标 。为 了进一步推广成 分输 血,使其更好 的为临床服务 , 本人对我 院 2 0 0 5年 1 月~ 20 0 8年 1 2月 4年来成分输血情况进行 了调查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至更小 。
参考文献
[]刘 文海 , 1 黄河 . 海市 人 民医院 19- 20 北 96 0 6年输 血调 查 []中 国误诊 学 J.
摘要 : 目的
吉林省 吉林 市肿瘤 医院检验科 ( 3 02) 120 吉林省 吉林 市肿瘤 医院检验科 ( 30 2) 120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研究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研究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进行大量成分输血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输血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的使用情况。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输血成分进行分析后发现,进行红细胞悬液输入的患者最多,占所有患者的51.23%,其次为血浆输入,占25.93%,血小板输入的患者和冷沉淀输入的患者各占12.96%,9.88%。

结论:在对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成分输血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出血量以及检查结果来确定成分血的选择,同时进行成分输血能够使患者的输血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血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成分输血;大量输血;急救;应用引言在临床上,大出血是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血液占人类总体重的7~8%,而当一次性失血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0%后就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损害,甚至危机生命。

目前临床上针对大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输血治疗,从而对患者的缺血、缺氧等情况进行改善。

然而一方面由于目前血液资源紧张,再加上部分患者在进行输入全血治疗时可能会引起一些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成分血输入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为了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进行了本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12月进行大量成分输血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8例,女性64例,年龄16~57岁,A型血42例,B型血46例,O型血36例,AB型血38例,手术患者88例,外伤大出血患者74例。

所有患者均为因手术或急救需要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且签署了相关的同意书。

1.2方法对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的输血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其成分输血的类型,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血的使用情况,包括应用比例和输入总量。

合理应用成分输血

合理应用成分输血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成分输血已广泛用于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高低已作为衡量临床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国家卫生部将成分输血比例列为评审等级医院的指标之一,三甲医院要求达到70%以上。

1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是通过科学方法把血液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针对患者病情需要而有选择性地输注,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具备以下优点。

1.1纯度高、疗效好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成分血使其比全血疗效更高。

如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浓缩血小板含量可达5.5×1011/(400~500)m L ,输入机器单采血小板可在短时间满足治疗要求并避免了输入全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另外,成分血比全血中含钾、乳酸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心功能障碍的患者。

1.2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当病毒污染血液时[1],病毒是不均匀分布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有的成分如白细胞和血浆中病毒分布较多,危险性相对其他有效成分就大。

而有的成分如红细胞中病毒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危险性也就相对较小。

当患者只需某种血液成分时,特别是只需某种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时,就应该只给患者输注这种成分,如输全血则会增加患者感染病毒的危险,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成分输血来避免。

实际上,临床大部分输血患者都仅需输红细胞。

另外,通过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为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

对于全血,由于其由各种血细胞和血浆蛋白质组成,目前不可能建立一种适合所有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技术处理全血,但当将全血分离制备成不同血液成分时,就有可能针对各种不同的血液成分研究建立适合该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从而既灭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又保持该血液成分的活力和功能,保证了制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1.3不良反应少,输入相对安全成分血制品有效成分浓度高,含免疫原少[2],可减少抗体形成和同种免疫反应,输用这种血可以减少多种血型抗原对受血者机体的刺激,减少输血同种免疫的机会。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优点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优点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优点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根据血液成分比众不同,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输注一种或数种成分。

由于患者很少需要输入血液的所有成分,只输入其身体状况或疾病所需的血液成分是十分有意义的。

菏泽中疗法又称“血液成分疗法”起到一血多用、减少输血反应的作用。

成分输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将健康人血液中的各种成分,经过分离、提纯、浓缩精致成各种血液制品,有选择地输给不同需要的病人。

1 血液成分治疗的目的补充血容量,提高携氧能力;补充凝血因子,控制出血;纠正免疫机能不全,提高集体抵抗力;用换血或血浆交换法剔除循环内的有害物质,增强自身免疫抗体。

2 成分输血的管理原则成分输血时,由于一次输入多个供血者的成分血,故输血前应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在输入红细胞前,有必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对于需要输入全血和成分血的患者,应先输入成分血,后输入全血,以确保成分血的新鲜输入。

应用原则: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严格掌握输血剂量。

3 成分输血的优点3.1纯度高、疗效好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容量少、疗效高。

例如: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血小板10~30万,对由于血小板少引起的出血至少要输入3000ml 新鲜血,才能使血小板提高到止血所需要的水平。

但如果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则可在短时间内满足治疗要求。

3.2输用安全,副作用少成分血制剂中有效成分浓度高,含其他不需要的成分相对较少,因此能够减少由于输注全血而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3.3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和运输。

3.4综合利用,节约用血,提高了血液的利用价值。

4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4.1红细胞制剂4.1.1浓缩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再障性贫血,各类慢性、出血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手术前后输血;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合并贫血,需要输血。

4.1.2少粒细胞经红细胞悬液用于反复输血,受血者体内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出现发热输血反应的病人;器官移植者的输血。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

大力推广成分输血。

方法对2000年至2011年我区医疗单位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几年来各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5%,二级医院成分血使用率在2003年已达标,但机采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不理想。

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输入,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关键词】成分输血[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7-61-02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目前国内外都把成分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是我国成分输血发展较快的时期,成分输血已为绝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临床医师的理解并接受。

因此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1.1 血液成分所有全血及各种成分血均由呼伦贝尔市中心血站按标准提供,所有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全血200 ml为1U,成分血以200 ml全血分离制备后成为1 U,成分包括浓缩红细胞(RCC),洗涤红细胞(W-RBC),加添加剂的红细胞(AS-RBC),年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WBC),浓缩血小板(PC),机采血小板(PC),新鲜冰冻血浆(FFP)等。

1.2 成分血使用率按卫生部规定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成分血数(U) /全血数(U)+成分血数(U)×100%2.1 各年度成分血应用情况本市成分用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3年18.8%上升至99.9%,增长近80%多以W-RBC、FFP用量较多,而机采PC相对较少.2.2 各医院成分血使用情况各医院成分血的使用发展较平衡,结果显示,各医院成分输血不断进步。

二级医院成分血使用率均在2003年已达标(呼伦贝尔市标准要求).3.1 本地区成分输血呈逐年上升趋势,全血用量明显下降。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需求,选择性输注所需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下面将从成分输血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成分输血的定义成分输血是将全血或血浆按其组成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相对于全血输血而言,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液体负荷。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1. 红细胞成分输血: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氧供。

2. 血小板成分输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可预防或治疗出血。

3. 血浆成分输血: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等疾病,可提供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支持。

成分输血的禁忌症1. 对输注的成分具有明显过敏史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2. 存在明确的输血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3. 没有明确的输血指征或存在其他替代治疗方式的情况下。

成分输血的操作方法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输血种类和数量。

2. 对成分进行交叉配血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输血前反应风险评估,准确记录输血相关信息。

4.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速度,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成分的贮存、搬运和输注方法,确保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3. 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清洁消毒和环境检查,维护输血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报告系统,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输血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9-03-08T09:29:55.2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作者:袁丁[导读] 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贵州省罗甸县人民医院贵州黔南 550100)【摘要】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于对照组患者,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出血液成分,对于观察组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输血方案,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APTT、PT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Fib、PLT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在对大量输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合理应用血小板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止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量输血;成分输血;凝血功能;APTT;PT;Fib;PLT【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60-02在临床治疗中,有些患者由于各类因素会出现大量出血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在对大量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应用输血疗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些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会产生各类并发症,同时输血速度很难满足脏器要求,这样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对此,可对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将患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输送至患者体内,进而挽救患者生命[1]。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合理用血、成分输血PPT课件

合理用血、成分输血PPT课件
详细描述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止 血和凝血。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 碍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是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可预防和控制血。
血浆输注
总结词
血浆输注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以及治疗某些血液疾病。
详细描述
血浆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和蛋白质,对于补充血容量、纠正凝血障碍以及治疗某 些血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病情需要,可以选择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 浆或去纤维蛋白血浆等不同类型。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血液保存技术的改进
保存温度
研究更低温度下的血液保存技术,以延长血液的 有效期并保持其功能。
保存液优化
改进保存液成分,提高血液细胞的活力和功能, 降低输血反应的风险。
监测技术
开发新型监测技术,实时监测血液质量,确保血 液安全有效。
新型血液制品的研发
通用型血液制品
01
研发能够适用于不同血型的通用型血液制品,减少血型匹配的
02
成分输血利用了血液中各组分的 不同理化特性,实现了血液资源 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了治疗 效果,减少了输血的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的历史与发展
成分输血起源于20世纪初,最 初是将全血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 分别用于治疗贫血和补充血容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液成分的分 离和加工技术不断改进,血液制 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如血小板、
红细胞制品
包括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等,主要用于治疗 贫血和急性失血。
血小板制品
包括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 等,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 和凝血障碍。
其他制品
如冷沉淀等,主要用于治疗凝 血因子缺乏和免疫缺陷。
02 合理用血的重要性
节约血液资源
血液是一种宝贵的医疗资源,合理用血可以避免血液浪费,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临床经验98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张 硕1 孙 谦21保定市中心血站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2河北保定省医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摘 要】目的:探讨在大量输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68例。

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和血红蛋白(Hb)的值与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冷沉淀和血浆等成分输血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和血红蛋白(Hb)的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此外,治疗有效率高达94.12%,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94%。

结论:成分输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量输血;成分输血;应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血量相对恒定,约占体质量的7%~8%。

若正常人失血量小于血容量的10%,则不需进行输血治疗;若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5%,则机体难以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需进行输血治疗。

在临床医学中,大量输血指的是在一天内输注的红细胞超过10U或输血量大于患者的循环血容量[1]。

有研究者提出,成分输血在治疗大量输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2]。

现将在大量输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68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2~80岁,均龄为( 38.1±13.1) 岁。

按血型分,A型血患者为22例,B型血患者为25例,AB型血患者为8例,O型血患者为13例。

按输血原因分,产科大出血患者1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例,外伤大出血患者42例,手术失血过多患者13例。

经相关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需接受大量输血治疗。

249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分析

249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分析

249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分析赵小丽;张晓萍;郭萍;张晓晶【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目的:分析烧伤患者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为指导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49例烧伤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种类、数量。

结果249例烧伤患者共用血液成分3962.50 U ,其中红细胞683.00 U (17.24%),血浆3274.50 U (82.64%),血小板5.00 U (0.12%)。

O型血患者成分血用量最多(34.80%),AB型血患者用量最少(12.22%)。

3岁以下烧伤患儿例数最多,占40.16%;40~<55岁年龄段患者的输血量最大。

结论该院烧伤患者血浆用量较多,临床医生应权衡输注价值和输注风险,正确把握输血治疗时机,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不同的输血治疗方案。

【总页数】3页(P1059-1060,1062)【作者】赵小丽;张晓萍;郭萍;张晓晶【作者单位】甘肃省人民医院输血科,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输血科,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输血科,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输血科,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810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分析 [J], 黄小娟;辛艳泓2.烧伤患者成分输血120例分析 [J], 赵凯华;刘强;余锐;杨卫东;汪金;王科;郝晓媛3.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初期输血治疗效果分析 [J], 岳挺4.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初期输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J], 邢震海5.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行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效果分析 [J], 舒美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重输血评估及用血申请降低不合理输血比例

注重输血评估及用血申请降低不合理输血比例

注重输血评估及用血申请降低不合理输血比例
张晓立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1(9)23
【摘要】大连地区22家医院1277份病例,共输血4559次,合理用血为2315次,不合理用血2244次.不合理用血比例为50%,因此,必须注重临床输血评估及用血申请监测评估程序,降低不合理输血比例.
【总页数】2页(P360-361)
【作者】张晓立
【作者单位】枣庄市中心血站,山东,枣庄,27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1
【相关文献】
1.输血申请前自体输血适应证评估的临床应用 [J], 杨怀平;李忠俊;张云福;颜婕;王琦
2.输血申请前自体输血适应证评估的应用探析 [J], 徐莉芳
3.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促进 [J], 陈泽惠;蔡国斌;张芸
4.合理使用人工胶体以节约用血、降低输血感染风险——费森尤斯卡国际临床输血替代学术进展论坛(FRACTA)会议纪要 [J],
5.合理使用人工胶体以节约用血、降低输血感染风险——费森尤斯卡国际临床输血替代学术进展论坛(FRACTA)会议纪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

浅谈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

浅谈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
张淑芹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9(003)011
【摘要】成分输血是现代化输血的要求,是衡量一个国家及一个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护士应了解成分血的有关知识。

掌握成分输血的技术操作和输血中的护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总页数】1页(P172)
【作者】张淑芹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心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J], 林彬;周萍
2.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J], 孙丽娟
3.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J], 颜景欣
4.浅谈成分输血的护理 [J], 张秀兰;陈红
5.妇产科成分输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护理对策 [J], 郑秀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成分输血已广泛用于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高低已作为衡量临床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国家卫生部将成分输血比例列为评审等级医院的指标之一,三甲医院要求达到70%以上。

1 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是通过科学方法把血液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针对患者病情需要而有选择性地输注,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具备以下优点。

1.1 纯度高、疗效好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成分血使其比全血疗效更高。

如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浓缩血小板含量可达5.5×1011/(400~500)mL,输入机器单采血小板可在短时间满足治疗要求并避免了输入全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另外,成分血比全血中含钾、乳酸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心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当病毒污染血液时[1],病毒是不均匀分布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有的成分如白细胞和血浆中病毒分布较多,危险性相对其他有效成分就大。

而有的成分如红细胞中病毒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危险性也就相对较小。

当患者只需某种血液成分时,特别是只需某种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时,就应该只给患者输注这种成分,如输全血则会增加患者感染病毒的危险,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成分输血来避免。

实际上,临床大部分输血患者都仅需输红细胞。

另外,通过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为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

对于全血,由于其由各种血细胞和血浆蛋白质组成,目前不可能建立一种适合所有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技术处理全血,但当将全血分离制备成不同血液成分时,就有可能针对各种不同的血液成分研究建立适合该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从而既灭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又保持该血液成分的活力和功能,保证了制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1.3 不良反应少,输入相对安全成分血制品有效成分浓度高,含免疫原少[2],可减少抗体形成和同种免疫反应,输用这种血可以减少多种血型抗原对受血者机体的刺激,减少输血同种免疫的机会。

对一些输全血有反应而又必需某种血液成分的患者可输用成分血,这样既能纠正输血反应又能有效治疗。

如对血浆过敏的患者可输用洗涤红细胞,对白细胞有反应的患者可输入少白细胞制剂。

1.4 稳定性好,便于运输和保存如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可保存10年。

1.5 一血多用,节约用血提高了血液的利用价值,如全血可分离制备成冰冻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分别应用效益高。

如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采供者循环血量3000~5000mL可供血小板(3~4.2)×1011/200mL甚至更多,其余血液成分回输入供者,避免了浪费。

1.6 有效成分活性高成分血是在采血后6h之内制备成,此时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活性还未丧失,各种有效成分在未丧失活性前分离并保存于适当条件下使存活率高,如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在(22±2)℃(轻震荡)条件下用专用袋制备可保存5d。

1.7 降低费用成分血实用、经济,减轻了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

2 成分血较常用的种类及临床应用2.1 红细胞(表1)。

2.2 血小板[3] (表2)。

2.3 白细胞(表3)。

2.4 血浆(表4)。

3 成份输血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3.1 血液中各种成份都可成为同种异体抗原,任何人都有可能对来自异体的血液成份产生免疫性抗体,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无效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①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通常在输血后半小时内发生寒战、发热、心慌、胸痛、恶心、气急、休克等。

②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因曾经输过异型血或母婴血型不合妊娠等原因被免疫,再次输血时因“回忆反应”使体内抗体滴度急速升高。

这种反应多由ABO以外血型不合引起,如Rh、kidd、Duffy等血型不合等等,Rh血型最为常见;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高,甚至次日开始下降,有些患者2周左右出现发热、贫血、黄疸。

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输血后供者血中的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植活,视受血者为“异己”,产生抗体“排斥异己”,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腹泻、反复感染、以至全身衰竭。

由于发病缓慢,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容易漏诊。

3.2 成份输血最容易被忽视的是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问题,由于血液来自于社会不同人群,采血机构虽然对采集的血液都进行了一些项目的检查如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

但这仅仅是血源性传染源的一部分。

目前还不可能将完整的微生物学检查列为必检项目。

此外,现有的检验技术缺乏对血液细胞内病源体检测手段,对窗口其人群检测也比较困难,所以不能完全排除漏检问题,这就给成份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留下了严重隐患。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警惕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4 成分输血中存在的问题临床医师旧的输血观念未变,他们认为全血“全”,出什么,补什合理应用成分输血张晓立【关键词】成分输血;优点;种类;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9-0050-03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277100)么。

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没有全血就输“红细胞+FFP(新鲜冰冻血浆)”以达到输“全血”的目的。

许多医师给患者输注FFP是为了扩张血容量、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力,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冒很大风险。

扩张血容量可以用其他胶体溶液,增加营养可以用氨基酸、脂肪乳等,增强免疫力可以用丙种球蛋白,这样做不仅效果好,而且没有风险;个别输血科或血库不能或不愿抵制这种不合理要求,或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主动搭配FFP;血站、输血科有富裕的FFP供应。

成分输血的目的是:一血多用,节约血源;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

FFP与红细胞搭配使用或者把FFP当作扩容剂、营养液、免疫增强剂来使用,都是不合理应用。

这种用法不仅违反了成分输血的宗旨与原则,不能达到成分输血的目的,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

5 讨 论全血是制备成分血的原料,它能同时制备出红细胞、FFP、冷沉淀等各种成分,因此,推行成分输血能做到一血多用,显著地节省了血液资源[5]。

成分血具有高纯度(成分相对单一)、高浓度、体积小等特点[6],故能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减少血源性表2表3传染病的发生,节约血源等优点,是今后输血疗法的发展方向[4],同时,也要杜绝不合理使用成分血的现象,树立新的成分输血观念——缺什么,补什么的观念。

参考文献[1] 梅忠愿.成分输血研究进展[J].成都医药,1996,2:2.[2] 高峰.输血安全和临床输血概论(2)[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1):附17-18.[3] 王毅,何路军.成分输血的适应证和应用方法[J].河北医药,2001,23(6):469-470.[4] 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4,8.[5] 石丽娟,吕素梅,朱丽莉.洛阳市成分输血的现状与发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1):45-46.[6] 高秀展,刘成林.临床应用成分输血分析讨论[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24(5):38-39.胃癌穿孔是指胃癌原发灶发生急性穿孔[1]。

本病为外科急腹症,仅占急腹症的1%[2],由于胃癌穿孔少见, 且在临床表现上与胃溃疡穿孔相似, 故术前诊断困难, 治疗不当,可引起不良后果。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总结了38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 其中男30例, 女8例; 年龄35~84岁, 平均57岁, 均表现为突发的腹痛和腹膜炎体征。

既往有上腹痛者26例, 多次呕吐者6例, 呕血或黑便史者10例, 消瘦者18例,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2例。

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31例。

术前诊断胃癌穿孔12例, 其中2 例发生于胃镜检查后, 1 例发生于原定手术日的前1d;疑诊胃癌穿孔5 例; 误诊为溃疡病穿孔20例, 其中18 例术中更正诊断为胃癌(3 例为术中病理活检确诊) , 2 例诊断为良性溃疡,经术后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

穿孔距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38h,以6~16h居多。

3 例入院时已有休克症状, 均在手术前已纠正。

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贫血(Hb<80.0 g/L)5例,糖尿病4例。

1.2 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穿孔部位:胃窦部22例, 胃体部14例, 胃底贲门部2例。

胃周围及大网膜触及肿大的淋巴结27例。

肝转移5例, 胰腺转移3例,脾转移1例, 横结肠浸润3例, 腹腔广泛转移2例。

术中见癌肿最大6cm×5cm×5cm,最小3cm×5cm×2cm穿孔直径0.5~3cm。

术后病理检查: 高分化腺癌3例, 中分化腺癌8 例, 低分化腺癌15例, 未分化腺癌7例, 印戒细胞癌5例。

TNM分期Ⅱ期5例, Ⅲ期26 例, Ⅳ期7 例。

1.3 手术方式单纯穿孔修补术8 例(其中术后3周行二期根治性手术2例; 2例误诊者术后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 再手术行根治术1例, 另1 例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诊治董文龙【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 例胃癌穿孔患者的诊治资料。

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 均死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或加胃空肠吻合术) 11 例, 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4例,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术13 例, 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18、27个月。

结论 胃癌穿孔应积极治疗, 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根治性胃癌切除是胃癌穿孔的合理术式,对无根治条件者争取行姑息性手术切除,尽量少应用穿孔缝合修补术。

【关键词】胃癌; 穿孔; 诊断; 术式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9-0052-02辽宁省丹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118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