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走的更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考走的更远
------------省骨干研修培训体会
沂水县第三实验小学刘长荣
4月20日,本是春意盎然,树影婆娑的济南却稍显微寒,略带丝凉,被专家戏誉为“春如四季”。
我怀揣一份激动、几分忐忑和些许喜悦来到这座美丽城市,参加为期9天的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集中培训,来到之后才明白这一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作为骨干教师来为暑假研修提供资源的,这让我疑惑不安,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吗?
看看来自全省不同地市的老师,里面不乏省名师,省教学能手,各地市的教研员,分管业务的学校各级领导,想想自己只是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来到这里如一只丑小鸭一般,底气的不足,让自己不敢多说什么。
这次研修班的工作和以往研修学员的工作天壤之别,原来我可以在研修平台上圆满完成远程研修的学习任务,可到了研修班自己有限的能力水平让我无所是从。
静心思索,难得和这么多专家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这次研修班自己是来学习的,在这里我的身份不是什么骨干教师,而是一名懵懂无知的学生。
细细琢磨,越是平凡,越是普通,我越应该珍惜这次宝贵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因此这次培训,不但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收获多多。
一、静听花开,感受智慧百合的芬芳
4月21日上午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学部曾琦教授关于“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和“从备课到教学设计超越课堂超越自我”的教育讲座。
曾教授和蔼的面容下闪烁的是智慧的光芒,她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或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学习活动的特点是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系统性、节律性和多样性。
印象比较深刻的环节是曾教授结合课件播放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部分视频,观看了美国小学生伊翔由问题学生向正常学生蜕变的部分过程。
伊翔语文课上看着教室外面的水涡发呆,读书时却一窍不通,几次提示还是读不出来时,老师被他气得大发雷霆,他看见老师发火时,他用声调更高节奏更快的语气,瞪着圆圆的眼睛,盯着老师,舌尖在齿内齿外循环反复乱读,故意激怒老师,被惹怒的老师让他立即站到教室外面。
数学课上天马行空的想象,看到3×9后幻想到他亲自开着3号地球飞船撞击第9颗行星冥王星,经过多次斗争,最终3号地球飞船撞飞了冥王星而获胜,于是伊翔有了自己的答案“3×9=3”(看完视频全场学员们哄堂大笑),后来一名老师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对伊翔耐心引导,细心疏导,教他在沙地上画画,在胳膊上写字,捏泥人,做数学题时跳台阶,为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数字“8”,教他做游戏钻迷宫.....总之强调多种感官通道来学习,进行问题矫正,结果小伊翔转变成了一名正常的优秀的学生。
让学员们深切体会到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该了解哪些?付出什么?(建议大家有时间都来看《地球上的星星》)曾教授“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用儿童发展观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深入浅出的剖析了对教育的启示需遵循的原则: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相互积极反馈,有放有收,有张有弛,有简有繁,多途径的学习。
4月22日,又听取了北京教育专家,数学界的泰斗吴正宪老师的讲座。
汲取吴正宪教授关于“数学教育给与学生的该是什么?”的报告以及“心中有棵树,教学才有术”的数学教育价值追求。
吴老师开门见山的一句话是:“一节课不仅仅是
教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判断。
我们应该从关注理念到关注理解,教师们缺少的就是对数学理念的理解。
”
吴正宪老师的儿童观即:“儿童是学习的主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既有潜力又尚未成熟,教师要注意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并利用错误这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
她的儿童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吴老师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的途径——“读懂儿童,读懂课堂,读懂教材”。
她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学习是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实现这种价值追求的途径要回归到儿童、课堂和教材中来。
她在实践探索中深刻领悟到儿童是具有学习潜力的,但儿童是未成年人,其知识储备、自我意识和行为自觉性都不完备,需要教师恰当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
学生具备成人所有的被尊重、被关爱、求知、审美和自我价值追求的合理需求,数学教学中应给予满足,为完善儿童喜爱数学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读懂数学和教材,利用一组组环环相扣又逐步提升的“问题串”将学生的主体探究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达到儿童喜爱数学教育的美妙效果。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问、设疑、辩论等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一道道意味深长的数学应用、一次次相互的欣赏、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观即:“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重要的交往历程,课堂上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交流。
课堂是师生用心对话、真情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课堂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场所。
”吴老师对课堂的期待是这样的:“大家的课不是上给研究者的,也不是上给评委的,而是上给儿童的”。
不由得想起吴老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是谈过,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想学生所想,从学生出发,一定要“接地气”。
她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了八种特色课堂和十大教学策略:
1.八种特色课堂。
吴老师课堂的核心是“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体现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和体现儿童数学教育本质要求的数学教育理念。
八种特色课堂分别为“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纵横连通的简捷课堂”“真情流淌的生态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满足需求的成长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溯本求源的寻根课堂”。
2.十种教学策略。
吴老师的十种教学策略紧紧围绕着创建学生喜爱的数学学习展开。
分别是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学生能听得懂的数学、学不太严格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有情感的数学、学有数学思想的数学、学研究真问题的数学、学会数学思维的数学、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
吴老师的课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色彩很浓,真诚友善,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观念,还有教学行为。
北师大教授周玉仁对吴老师的评价:吴正宪老师读懂了教材,读懂了孩子,读懂了课堂,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是一本还没写完的小学数学论,以后会越写越丰满。
吴正宪老师还介绍了北京著名特级教师马新兰老师的教育事迹,一节课可以从第1页讲到58页,整个知识版图都在马老师的大脑中。
每个人的脑容量都差不多,大脑中信息量提取的速度快,人就聪明,那就要求脑子中的信息量有序的,好比是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变成一条五彩缤纷项链。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给儿童栽种一颗颗知识树,让他们在儿童大脑中有序排列,快速提取,让学生学习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师心中应该有先有一个数学知识版图,问题串结构串。
马老师学校四年讲完六年的课程,平均分99点几,凡是会的不失分。
马老师教学中善
于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板块。
吴老师的话:马新兰:把小学数学玩转了,玩活了,将核心概念赋予中心地位,将自己的智慧、激情融合在教学中。
千条江河归大海,教材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构建过程。
这也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师努力和寻求的方向。
二、亲历磨课,在研思中漫步成长
听完报告以后,2013年山东省数学高级研修班对优秀课例的打磨工作拉开了序幕,经过三周的紧张而又充实的“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分散研修磨课流程的经历,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经历了与专家指导老师面对面的学习,和同伴们的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
在研讨中,专家和指导老师高屋建瓴,理论实践相结合,指引着我们,执教老师于爱敏老师(华东地区讲课比赛一等奖)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带动着我们,组内老师们集思广益,思想交流与碰撞,丰富着我们。
从而使我们在团队力量的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共同打磨出了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
经历了整个过程的我,真正体会到了专家的意图:要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带着任务,参与学习,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这次培训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课例打磨,分组研讨进行到晚上10多点,老师们仍觉得意犹未尽。
今年课例研究的具体目标任务,由原来的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由原来的研究“教学预设”转向研究“课堂的生成”。
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就这样从指间匆匆滑过:自4月20日开始,我们团队在专家的引领下,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团队成员各尽其能、各负其责、献计献言,群策群力,顺利录制完A、B两段视频,得到了省项目办专家的高度赞扬;5月7日录制完C段视频,5月11日录制完D段视频。
作为研修的普通一员,虽然我出镜露面的时间不长,但我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保证了此次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任务的圆满完成,力求向大家呈现一套资源丰富、可借鉴性强、可操作性强的,集视频与文字材料于一体的,多角度、立体化的课程资源。
回首课例打磨的20个日日夜夜,无数精彩的瞬间不断闪现,深深折服以吴正宪、蒋院长、郑博士为代表的领导专家能够在如此浮躁的社会现实下用心良苦、做真学问、真做学问,一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常常感动于团队成员的相知相携,智慧付出;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于老师的课堂,既简洁又高效,既朴实又灵动,特别是直观策略的巧妙运用,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变得简明、形象,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感动于老师精心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场和“真情流淌”的场,我想,当课的结束孩子们争先恐后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时,老师的幸福和快乐更是溢于言表的。
只有老师将自己的快乐和真情传递给孩子们,孩子们才会有他们的真情分享,才会有孩子们毫无顾忌的问题。
是的,课堂开放了,空间变大了,学生的参与度高了,思维被激发了起来,课堂一定会生成更多的精彩,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自然、灵动的课堂吗?叹服于老师在整节课中对随机生成的环节灵活的应对,机智的化解,深厚的教学功底不是一日之功,正如谓: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
应该说,对全员远程研修,以前我是持中立态度的:能坚持下来做到每个专题都认真学习、潜心思考、提交高质量的研修作业最好;如果有教师研修不太认真,我就以“本来教师的工作就够辛苦,哪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课例打磨”这一
借口为教师、也是为自己开脱。
孰不知,正是这一违心的理由,浪费了无数专家教师经过多少昼夜辛苦劳动录制出的课程资源,让很多教师白白错失了获得专业发展、借以自我提升的大好机会。
现在的我,作为全员远程研修课程资源开发任务组的一员,深切体会到:
只有亲自参与进来,才知开发课程资源任务的艰巨;
只有亲自参与进来,才知课例打磨过程的艰辛;
只有亲自参与进来,才懂领导专家的良苦用心;
只有亲自参与进来,才懂专业提升的精准内涵。
因此,我想说:
没有经历,何谈收获?
没有经历,怎懂珍惜?
没有经历,哪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