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知识线索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1、把握一条根本: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两个要点:
一是列强侵华旳史实及其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对抗外国
侵略旳经典史实及成果。
2、按时序梳理民族工业旳发展历程并归纳其特点、
原因及启示。
3、从三个阶段梳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7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例4 [20知2识重3构 ·安徽高 热点聚焦 考]横1向链9接23年两题重4组月22日 课后测评 《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 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 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 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白( )
(2)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增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旳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旳诞生,推动了中国旳近代化。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 国旳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旳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 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老式农业文明向近代 工业文明旳过渡。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 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 旳社会问题。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9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旳特征及历史作用
(1)主要特征:
①从企业旳产生看,中国民族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旳道路,是在列 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旳解体旳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 术开办起来旳。 ②从工业部门旳构造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 要是纺织工业。 ③从工业旳地域别布看,中国民族工业旳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大城市。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 旳。 ⑤从企业产生发展旳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旳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zxls
等。
(2)因果型:常用关键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
上页 下页 返回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知识速览 “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 “背景是”等。
(3)材料型:涉及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从材料 信息角度看,有“材料表明”、“说明”、“体现”、
“反映”等。
(4)逆向型:其关键词有 “不正确的是”、“不包括”、 “不属于”、“错误的是”等。 (5)目的型: 其关键词主要有“主要目的是” 、“目的是” 等。
征。
答案 D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变式训练1】 (2012· 德阳一模)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 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 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 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 )。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
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
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 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 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 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解题思路
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题干“空壳”和“成
果象征”等关键词。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 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的东西。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 的角度判断,A、B、C三项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 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 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D项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ppt
维新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通过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正面批判封建思想。
革命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土地制度,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平均地权”;没有明确批判封建思想。
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但全 盘否定儒家思想(绝对化)。
D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 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 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 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 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 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 行其教。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 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 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 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 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 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 有什么新变化?
(1)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 中西文化交融)。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
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
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3)共同点: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 的独立与富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探索历程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 ③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2)代表及其主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①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局限:没有理论体系和付诸行动。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背景 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 断壮大 ③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世界形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和垄断组织出 现,资本、原料和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新兴工业国 家加入世界争夺的行列,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争夺的主 要手段,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
洋务运动 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
思想文化理性化(启蒙运动);近代自然 科学发展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 播的渐进历史过程,就时 间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 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 文明的传入。
一个主题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9世纪末)
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废八 股,倡西学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4)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政: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制度改 革的闸门; ②思:起到了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作用,进一步促 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经: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同步素材】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的不同探索
【同步素材】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的不同探索1、地主阶级的探索——迟钝的反应⑴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⑵洋务运动:①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内外交困: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国外有资本主义侵略。
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统治。
④内容:先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还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⑶清末“预备立宪”与“新政”2、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中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民间秘密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
②从政治上看,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⑤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D.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
二、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视角 从发展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 【考题】 (2014· 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 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 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关键信息 “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 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迁移知识 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 精要点拨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的这 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
政治现代化
1.宪政之路:晚清: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临时约法》 1914年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2.政体演变: (1)晚清的总体思路是以君主立宪政体为目标,以中央集权方式重建单一制国 家。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与袁世凯都是沿着中央集权的思路努力实现国家统一 和政体模式的转换,但都没有成功。 (3)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本质上均属于分权专制政体,完全违背政治现代化 的内在要求,最终成为革命对象而退出历史舞台。 (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党国体制, 坚持一党专政独裁,排斥打击民主力量, 日益孤立。
视角二 甲午战败导致清政府将国有企业向私有化转变
甲午战败最终导致清政府财政的完全空虚,曾经主要以政 府财政来支持的洋务企业再也无力开办下去,这迫使清政 府不得以将原有的官办企业以承办的形式转让给私人来 开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转变。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与社会运动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与社会运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变革。
伴随着国家的落后和外来势力的侵略,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开始探索民族意识和发起各种社会运动。
这些运动无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为中国人民争取了正义和尊严的权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和社会运动。
首先,我们可以从思想启蒙运动的角度来探索这个话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和教育的普及,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爱国主义思想家和改革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
他们通过翻译西方文化经典和倡导自强自立的思想,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们提出了许多改革的理念和倡议,如废除科举制度、推行宪政等,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其次,民族意识觉醒还表现在中国人民对外来势力的反抗和抵抗上。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次的反侵略战争。
这些战争不仅是对外来势力的抵抗,更是中国人民自觉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国家的弱点和不足,逐渐认识到只有强大起来才能保卫家园和民族的尊严。
这种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为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篇章。
此外,社会运动在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开始涌现出各种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五卅运动等。
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它不仅是反对外国势力的爱国行动,更是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运动。
这些运动的发生和推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认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社会运动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贫困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动力。
19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饱受苦难。
面对这种状况,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意识到只有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摆脱外来势力的控制。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
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轮·历史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 宗敬、荣德生等。 (3)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 速);短暂。
(6)总趋势上:从封闭到开放;从繁琐到简约;从愚昧到文明;从传统性到 世界性。 (7)实质上: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二轮·历史
视角整合
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华势力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1)英国独霸:鸦片战争以来,英国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2)列强纷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俄国、德国、美国在华势力迅速
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3)思想方面:它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 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增长,形成列强联合瓜分中国的格局。 (3)美日争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在华势力削弱,美日势力迅速
增长,矛盾日渐加剧。
(4)美国独霸:抗日战争以后,日本战败,美国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甲午中日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 争”。其依据是什么? 提示:中华民族尚未觉醒,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清政府单纯依靠李鸿章 的嫡系部队与日军作战,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
一方面,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先后 政治 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一方面,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进入到以资本输出 表现 经济 为主的新阶段;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 展,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 思想界的主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服饰、礼仪、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单元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学科知识渗透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知识渗透教学设计单元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思维发散训练1.关于戊戌维新的性质问题,四种观点: (1)“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说”形成最早,认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政治运动,运动的目标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不想推翻封建统治,因此完全可称之为改良主义运动。
(2)“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认为维新派追求的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新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向地主阶级夺权,是辛亥革命的一次预演,与改良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3)有人认为是“资产阶级改良或改革”。
因为维新派不赞成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发动革命,推翻清朝,所以不能称之为革命;同时改良和改良主义又不能统称为改良主义。
改良与革命虽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的,改良主义则是革命的绊脚石。
(4)有人认为是“资产阶级爱国维新运动”。
认为此提法既能显示运动的阶级属性,又突出了运动的特点: 一是爱国,二是维新,也概括了运动的全貌与实质。
2.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两种意见: (1)改良无出路,作用不大,认为当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的作用只是用它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的道路行不通,至于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则是肤浅的无力的。
(2)戊戌变法的作用是巨大的,此说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里程碑。
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没有当年的戊戌变法就没有后来的辛亥革命。
因此从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斗争史看,它是历史前进中的一个重要阶梯。
3.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1)传统观点认为是一场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其组织上继承的是八卦教的形式,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幼稚落后的历史倾向——宗教迷信。
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现实的革命狂热。
在打击洋人和外国侵略者时所表现出来的偏狭的排斥和仇恨是可理解的。
它在清政府的欺骗出卖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但它的反帝爱国精神永存,其英勇斗争是五十年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2014版《世纪金榜》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第3讲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
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 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
(3)影响。 封建思想 ①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冲击了_________ 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 ③为___________ 的发生。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热点考向1】近代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成因 社会 思潮 洋务 思潮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黄海大战 中国失去 (2)过程:1894年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_________ 黄海制海权。 (3)结果: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资本输出 、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 (4)影响:反映了帝国主义_________ 瓜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列强掀起了___ 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 _______ 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新文化 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 运动 思想,应该革新
【典例1】材料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
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
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
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
②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
3、专题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 结构
列强侵略与瓜分(中法、中日、瓜分、八国); 政治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左、反割台、义和团); 中国人探索(义和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次高潮
思想 资本主义思想发展: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新文化
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铁路和通讯、 大众传媒
①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②国民自由平等、权利 主要内容:
——否定封建等级观念,体现资产阶级民 主自由和平等原则
③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联系:《1787年宪法》颁布和实施;《1871年宪 法》《1875年宪法》局限
意义 1)政 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 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 地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如何理解“甲午战争是民族之痛,亦是民族之幸”? “痛”: 直接、间接
“幸”:
政治、经济、思想
抗争史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过程(新疆及策略、伊犁 及策略和人物)、行省设立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背景、口号、过程(地 图)、性质及意义
★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 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局限
概念辨析
• 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封 建制度包括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 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等。简单地说,封建 制度是国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体。 因此,中国的封建制度被推翻的标志是新 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的完成,推翻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历史。
从1840—1949的110年间,中华民族经受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中国社会各阶层、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也相应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抵抗外辱的斗争。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义和团运动(1900—1911)鸦片战争风云变,天灾人祸民倒悬。
太平天国洪秀全,揭竿而起在金田。
以洪秀全为首的中国农民阶级风云际会在金田村,进行北伐、西征,使农民战争的风暴席卷全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掀起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861—1895)军工民用筹海防,甲午战火终成灰。
面临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外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内忧,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发起了洋务运动。
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近代教育、筹划海防,大有“中兴”之势,但植根于封建社会的“土壤”呼吸着外国资本主义“空气”的“洋务之花”最终没能结出中国近代化“强盛之果”,只能伴随着甲午战争日本军舰的隆隆炮声惨烈的凋谢了。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1898);革命派:辛亥革命(1911);激进派:新文化运动(1915)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也警醒了睡梦中的中国人。
康、梁等维新人士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由于触动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和急于求成等各方面原因,随着戊戌政变而草草收场,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却鼓舞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奋勇向前。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试题部分)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斗争。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近代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思想文化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Ⅰ卷,28,4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从知识上看,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剧变、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则体现了与时(1)整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并注意分析变化的原因、影响(2)关注清末政治。
该内容考查较多,所选主题多为教材之外,注意依托清末社会环境复习(3)关注思想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联系,把思想文化,28,4分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局限,41(2),9分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9,4分影响20世纪初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因素政热点的联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上看,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发展同时代背景相联系全国课标Ⅱ卷,28,4分西方人对戊戌变法的态度,42,12分洋务企业变迁的启示【考点集训】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申报》刊文指出,中国“十余年来,旧观顿改,以此言守,尚何虑敌焰之嚣张乎”,并主张“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通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 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 •(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 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 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1895年,北京
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群书生走向历史政治 舞台?他们对中国学习西方作出了怎样的反 思?他们的呼声能得到中国人的回应吗?最 终的结局如何呢?
英女皇:卡中堂,谈的怎样? 卡梅伦:回老佛爷,洋人要来 给咱们修铁路了。 老佛爷:钱从哪来?卡中堂: 洋人带了四大洋行给咱借款。 老佛爷:洋人意欲何为? 卡中堂:洋人要求五口通商。 老佛爷:有啥附加条件? 卡中堂:洋人要求自由入境旅 行,通商口岸开埠唐人街。 ——中英《伦敦条约》签署, 从此,大英帝国迈入半资本半 社会主义国家 双方共达成约150项合作协议,涉及金额约400亿英镑,约为3916 亿元人民币。西方媒体批评“轰炸式对华示爱”“史无前例地叩 头”“威胁国家安全”,对此,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否认向中国 资本开放市场将威胁英国国家安全。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 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 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 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 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
【时空定位】
专题归纳提升(七) 1 通史体系构建
4.影响 清政府 (1)使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清政府被迫开始改革: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3)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正在酝酿中。 知识拓展:东南互保 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 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奎、四川总督奎骏、山东巡抚袁 世凯,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 使中国最富庶繁华之地、为数不多的新式工商业最集中之区局 面大体上平静,免于战火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同时也 阻止了列强势力在长江流域更迅速地更强烈地深入
高考专题4.3 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经济结 构变动 阶级关 系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 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 向西方 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 学习 度层面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1)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②民族危机加深。 ③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 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5)意义 ①为戊戌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1)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 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 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 会革命,“平均地权”。 (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 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 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 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任务。
1 主干串联· 核心回顾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要求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 产资料。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百日维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
百日维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百日维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逐渐觉醒,迫切需要实现现代化。
面对外族侵略和国内混乱,中国的传统体制逐渐显现出弊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光绪帝在1898年发动了一场历时百日的维新运动,试图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百日维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后被迅速终结。
本文将探讨百日维新的探索与挑战,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维新的背景与动机百日维新爆发之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康梁之学的封建教育体系,使得大部分中国人接受的知识与时代脱节。
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国家独立和尊严受到威胁。
因此,维新运动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改革的措施与尝试百日维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试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光绪帝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试图建立宪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此外,改革教育体制,提倡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还进行了法律改革,以及加强军事训练和现代化武器的引进等,以期使中国强大起来。
然而,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和挑战。
三、保守力量的反对与反击维新运动的改革举措遭到了来自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
具有封建思想和既得利益的官僚集团,在改革面前保持了强大的抵制力量。
他们对维新的政策持怀疑态度,并害怕失去自己的特权。
四、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挑战维新运动同时也面临着国际上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列强在中国的殖民地扩张和不平等条约导致了外国势力对中国事务的干涉。
而中国政府的改革措施受到列强的关注和干预,特别是俄国和日本这两个沙皇主义国家,他们担心中国的强大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维新运动在强大的反对力量和外部干涉下无法继续前行,最终在百日之内终结。
五、对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尽管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百日维新打破了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使中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近代中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断追求现代化的中国人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国情和未来。
在这个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到西方工业革命影响,试图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制度,以推进国家现代化的活动。
本文将重点探讨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对近代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影响。
洋务运动起源于中国人对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科技力量和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向往。
它源自于前清末年间,洋务风盛行与改革求变的氛围逐渐浓厚。
群体和个人开始觉醒,并且对科学技术开始酷爱。
这种对西方现代化的渴望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洋务运动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861年,以洪仁玕为代表的派系亲王们上书慈禧太后,建议派遣留洋生学习西方科学与技术。
慈禧太后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开始探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可能性。
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正式启动。
洋务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国的自主发展,摆脱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控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如造船技术、炮兵装备以及铁路等。
同时,中国也积极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国家学习,以吸取西方的先进经验和知识。
然而,洋务运动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政治斗争和对外战争等种种原因,洋务运动的发展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历程。
虽然洋务运动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改革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实际上,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社会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洋务运动仍然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引进了一大批西方机器和工厂,通过学习西方的制造技术,中国开始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这为中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发展。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兴建铁路、电报线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大大加强了中国各地之间的联系。
这促进了中国内部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洋务运动也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国际视野和意识。
近代中国的八国联军入侵与国家觉醒
近代中国的八国联军入侵与国家觉醒近代中国的八国联军入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这次入侵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屈辱,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觉醒与崛起。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混乱的时期,内忧外患。
作为一个封闭的国家,中国对外国的侵略和掠夺毫无准备,对外国的科技和军事力量一无所知。
八国联军的入侵就是这种无知和蒙昧的产物。
八国联军是由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地利组成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是一个民间武装组织,他们主要从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
然而,由于他们的组织架构松散,武器装备薄弱,很快就被八国联军打败。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首都北京被完全占领,故宫被洗劫一空,许多文物和珍宝被抢走。
不仅如此,八国联军在他们的入侵过程中,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掠夺。
这个入侵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伤痛和屈辱。
然而,正是这次入侵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崛起。
中国人民深深地意识到,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侵略,更是一次文化和经济的侵略。
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中国人民开始寻求变革和进步。
先进的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一批思想家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和封建制度,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科学,以改革中国的政治和社会。
这些思想和观念的传播为中国的觉醒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开始进行国家建设和现代化的努力。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推动科学、教育和工业的发展。
这些努力逐渐使中国走出了一段长期的衰退和停滞,重新找回了崛起的希望与力量。
在近代中国的觉醒和崛起进程中,八国联军入侵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以这次入侵为契机,中国人民进行了千帆竞发的改革和变革。
从那之后,中国一直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崛起和发展。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给中国带来的痛苦和屈辱。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抗争而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页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2)历史作用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 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 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 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 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 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 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7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例4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2014· 安徽高考 ]1912 年 4 月 22 日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4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二、合作探究·把握考向
1、以多种史观的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2、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表现。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及历史作用。 4、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 不同命运。 5、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及习俗变迁的四大因素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新旧 三民主义之比较。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2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一、自主学习——知识体系构建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2)实质: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 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 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2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5. 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及习俗变迁的四大因素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9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及历史作用
(1)主要特征:
①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是在列 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 术创办起来的。 ②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 要是纺织工业。 ③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大城市。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 的。 ⑤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B.②④ D.②③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6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例3
[2014· 课标全国卷Ⅰ]1898年,梁启超等
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 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6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1)从革命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 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中国革命进入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 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 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 工业文明的过渡。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 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 的社会问题。 (5)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强了中国和世界 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 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三、知识运用·提能整合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4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例1
[2014· 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 )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知识线索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1、把握一条主线: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两个重点: 一是列强侵华的史实及其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外国 侵略的典型史实及结果。 2、按时序梳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并归纳其特点、 原因及启示。 3、从三个阶段梳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 级学“器物”—资产阶级学“制度”—资产阶级学“思 想文化”。 4、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 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认识其变迁是必然的, 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5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1、以多种史观的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1)从革命史观角度看: (2)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 (5)从全球史观角度看:
必修部分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
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 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 据此判断,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A.①③ C.①④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1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4.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 动中的不同命运
(1)态度、目的:
①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 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 变法思想提供历史根据。 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 道德上的障碍。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8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2)“失败”的表现:
①社会性质未改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②革命成果被废除: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拒绝 执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第8讲、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 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1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2 2015 年高考考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课程标准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 1.列强侵华时的国际国内形势 及与侵华特征的关系、列强侵 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华的双重性。 (2)辛亥革命 2.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 2.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的地位。 主义的曲折发展。 ( 1 )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 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景、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及其发 (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 展趋势。 折发展。 4.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和结果;
课后测评
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5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例2
[2014· 安徽高考 ] “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 7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2、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表现 (1)“成功”的表现:
①政治上: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 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②思想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 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③ 经济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 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世界上:辛亥革命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