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
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特点
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特点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是指在胎儿期,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动脉导管没有在出生后自然闭合。
这种病情会导致血液在心脏内部的流动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动脉导管未闭会导致左心室的负荷增加。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的血流量增加,导致左心室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将血液推送到主动脉中。
这会导致左心室的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等病情。
动脉导管未闭会导致肺循环的血流量增加。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的血流量增加,导致肺循环的血流量也增加。
这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症和肺源性心脏病等病情。
动脉导管未闭还会导致体循环的血流量减少。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一部分的血液会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导致体循环的血流量减少。
这会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和代谢障碍等病情。
动脉导管未闭会导致血液在心脏内部的流动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左心室负荷增加、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和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等血流动力学特点。
这些特点会导致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因此,对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
治疗,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动脉导管未闭形态分型
动脉导管未闭形态分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指胎儿期形成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能关闭,导致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左右两侧的循环系统之间发生异常的分流。
根据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连续型、间断型和窃流型。
连续型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动脉导管未闭呈持续性的分流状态,血液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期都存在分流现象。
这种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在心脏听诊时常常听到连续性的机械性杂音,杂音强度和颤音位置常与导管的直径有关。
连续型动脉导管未闭通常发生在胎儿出生后的第一周,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衰和肺动脉高压。
间断型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动脉导管未闭呈间歇性的分流状态,血液只在心脏的收缩期存在分流现象。
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导管未闭可以打开,使血液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循环负荷增加。
这种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常常伴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强度和喷射位置与导管的直径有关。
间断型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都不确定,可能会在婴幼儿时期自行闭合,也可能持续到成年。
窃流型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动脉导管未闭呈窃流状态,血液只在心脏的舒张期存在分流现象。
在心脏舒张时,动脉导管未闭可以打开,使血液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导致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增加和左心室功能减退。
这种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在心脏听诊时常常听到舒张期杂音,杂音强度和舒张位置与导管的直径有关。
窃流型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也不确定,可能会在婴幼儿时期自行闭合,也可能持续到成年。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来诊断。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消炎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促使动脉导管闭合。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动脉导管关闭,常见的手术方法有结扎术和血管介入手术。
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分型为连续型、间断型和窃流型。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狭窄及缺如的价值及意义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狭窄及缺如的价值及意义王蓉蓉【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狭窄及缺如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
方法选取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产前超声诊断,并有3例诊断为胎儿动脉导管狭窄,2例诊断为动脉导管缺如,回顾分析孕妇的基本资料及超声诊断结果,对其进行随访,至胎儿分娩或引产后,了解诊断结果是否准确。
结果所有5例经产前超声诊断为动脉导管狭窄或缺如的胎儿均在出生(或引产)后复查(或尸检)确定,与产前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通过产前超声诊断,能有效检出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或者缺如的情况,为产前干预提供可靠依据,对提高新生儿出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08【总页数】2页(P81-81,82)【关键词】产前超声;动脉导管狭窄;动脉导管缺如;诊断价值【作者】王蓉蓉【作者单位】湖北 433300 湖北荆州监利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育龄夫妇对优生优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产前诊断在胎儿的先天性缺陷、遗传疾病的筛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提高新生儿的出生素质也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胎儿的心脏筛查,是产前诊断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动脉导管作为胎儿时期的重要循环通路,直接关系着胎儿的心脏健康[1-2]。
本研究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狭窄及缺如的诊断价值。
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湖北荆州监利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产前超声诊断,回顾分析孕妇的基本资料及超声诊断结果。
孕妇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2±2.5)岁;孕周26~32周,平均孕周(29.7±1.3)周。
经产前超声诊断,3例诊断为胎儿动脉导管狭窄,2例诊断为动脉导管缺如。
其中,伴发肺动脉瓣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的胎儿有1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但肺动脉未见发育不良的情况)1例,合并有肺动脉缺如的胎儿1例。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一、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胎儿时期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导管在出生后未能关闭。
其主要病因是胎儿期的导管未能闭合,可能与遗传因素、孕妇感染、药物暴露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方面,动脉导管未闭常在婴幼儿时期出现。
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发育不良、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由于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
体征方面,动脉导管未闭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常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
此外,患儿可有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和左心室第三心音。
辅助检查方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导管的存在和大小,以及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
治疗方面,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关闭导管。
手术方法包括开胸手术和经导管闭合术。
术后通常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
二、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心室间隔存在缺损,使左、右心室之间发生血液交流。
室间隔缺损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方面,室间隔缺损常在婴幼儿期出现。
患儿可有咳嗽、呼吸困难、乏力、发育迟缓等症状。
严重缺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体征方面,室间隔缺损可出现收缩期杂音,常在胸骨左缘第3至4肋间听到。
杂音在心尖区最响,可伴有震颤和第二心音分裂。
辅助检查方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关键。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缺损的位置、大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
治疗方面,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临床症状。
小型缺损可自行闭合,大型缺损或有明显症状者需手术修补。
手术方法包括开胸手术和经导管闭合术。
术后预后一般良好,但需长期随访。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虽然都是心脏疾病,但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等方面有所区别。
对于医生来说,准确判断疾病类型非常重要,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疾病特点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和处理相关问题。
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後血液循环的变化
胎兒血液循環和出生後血液循環的變化(一)胎兒血液循環途徑臍靜脈從胎盤經臍帶至胎兒肝。
臍靜脈血富含氧和營養,大部分血液經靜脈導管直接注入下腔靜脈,小部分經肝血竇入下腔靜脈。
下腔靜脈還收集由下肢和盆、腹腔器官來的靜脈血,下腔靜脈將混合血(主要是含氧高和豐富的血)送入右心房。
從下腔靜脈導入右心房的血液,少量與上腔靜脈來的血液混合,大部分血液通過卵圓孔進入左心房,與由肺靜脈來的少量血液混合後進入左心室。
左心室的血液大部分經主動脈弓及其三大分支分布到頭、頸和上肢,以充分供應胎兒頭部發育所需的營養和氧;小部分血液流入降主動脈。
從頭、頸部及上肢回流的靜脈血經上腔靜脈進入右心房,與下腔靜脈來的小部分血液混合後經右心室進入肺動脈。
胎兒肺無呼吸功能,故肺動脈血僅小部分(5%~10%)入肺,再由肺靜脈回流到左心房。
肺動脈大部分血液(90%以上)經動脈導管注入降主動脈。
降主動脈血液除經分支分布到盆、腹腔器官和下肢外,還經臍動脈將血液運送到胎盤,在胎盤與母體血液進行氣體和物質交換後,再由臍靜脈送往胎兒體內(圖24-12,彩圖)。
圖23-12 胎兒血液循環經路(二)胎兒出生後血液循環的變化胎兒出生後,胎盤血循環中斷。
新生兒肺開始呼吸活動。
動脈導管、靜脈導管和臍血管均廢用,血液循環遂發生一系列改變。
主要變化如下:①臍靜脈(腹腔內的部分)閉鎖,成為由臍部至肝的肝圓韌帶;②臍動脈大部分閉鎖成為臍外側韌帶,僅近側段保留成為膀胱上動脈;③肝的靜脈導管閉鎖成為靜脈韌帶,從門靜脈的左支經肝到下腔靜脈;④出生後臍靜脈閉鎖,從下腔靜脈注入右心房的血液減少,右心房壓力降低,同時肺開始呼吸,大量血液由肺靜脈回流進入左心房,左心房壓力增高,于是卵圓孔瓣緊貼于繼發隔,使卵圓孔關閉。
出生後約一年左右,卵圓孔瓣方與繼發隔完全融合,達到解剖關閉,但約有25%的人卵圓孔未達到完全的解剖關閉;⑤動脈導管閉鎖成為動脈韌帶,出生後3個月左右成為解剖關閉。
胎儿出生前的心血管系统分布及其血液流通途径。
动脉导管
廖建林 布瑞斯 龚云霞 李夏榕
概念
动脉导管大约于出生后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 80%在出生后3个月解剖性关闭。到出生后1年完 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 即称为动脉导管未闭。
流行病学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0%,女多于男,其比 例为2~3:1。动脉导管未闭常见于早产儿,在妊娠 满28周前出生的婴儿中发生率占80%。
可根据超声、X线、造影、心电图及相关临床表现 和详细的病史可作出确切诊断。 1.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2.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3.Valsalva窦瘤破裂
治疗
1.防止心内膜炎,治疗和控制心功能不全和肺动 脉高压。 2.手术或介入治疗(蘑菇伞)。 3.抗心衰治疗。 4.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 严重的肺动脉狭窄中,动脉导管为依赖性者,为 维持患婴生命,应用前列腺素E2以维持动脉导管 开放。 5.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视分流大小、呼吸 窘迫综合征情况而定。
问题
1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 2动脉导管未闭的超声表现?
谢 谢!
主动脉血 分流 肺动脉
Eisenmenger综合症
左心容量负荷 双向分流 ? 肺循环血量 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
1.动脉导管细小者临床上可无症状。 2.导管粗大者在婴儿期可有咳嗽、气急、喂养困 难、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落后等,分流量大者可 有心前区突出、鸡胸、疲乏多汗、反复肺炎心衰。 3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时,患儿呈现差异性发绀, 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1.心电图:左心室肥大,晚期右心室肥厚。 2.X线检查 心尖向下扩张 肺血增多 肺动脉段突出 肺门血管影增粗 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扩大
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
2 . 3 6 8 0 . 0 4 3 4 . 5 8 7
1 . 7 7 5. 2 . 3 6 4
6 . 3 5 4 0 . 0 2 8 3 . 6 41
采用 S P S S 1 9 . 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 进行 处理 与分 析 ,计 量 资料 以 ±s ) 表示 ,采 用 t 检 验 ,计 数资 料 以率 ( %) 表示 ,采用 检验 ,P <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
败血症
பைடு நூலகம்5 0 4 0
本 研究分 析动脉 导管未 闭合与产 前使用 地塞米松 、宫 内窘
迫及 吸氧和 窒息 的相 关性 ;并分 析其 与肺透 明膜病 、败 血症及 呼吸衰竭 的相关性 。 1 . 3 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 ( n = 7 8 ) 值
P值
0R
9 5 %
2 6 7. 1 5 4 0. 01 9 3. 2 5 4 0. 1 8 7. 1 . 3 6 5
表1 动脉导管形态 、内径与动脉导管未 闭合相关性分析
例
表2 动脉导管未 闭合 的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及 宫内窘迫 因素分析
例
期 及 出生后动脉 导管 的进 行对照 研究 ,为 临床诊断及 治疗提供
参考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笔者 所在 医 院 2 0 1 5年 1 月一 2 0 1 6年 6月收 治 的 7 8例 新 生儿进行 研究 ,其 中男 3 5例 ,女 4 3例 。有 下述指 标 即进行 超声 心动 图检查 :心前 区可 闻及 杂音 ;胸 片提示 心影增 大 ;心 2 - 3 动脉导管未 闭合 的呼 吸系统异 常因素分析
动脉导 管是胎 儿期连接 降主动 脉峡部与 左肺动脉 根部之 间 的正常结 构 ,在胎儿 循环 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 ,8 0 % 以上 的肺动 脉 血液 通过 动脉 导管 进入 降 主动脉 】 。动 脉导 管早 闭是 胎儿 时期 的一种病 理改 变 ,可引发 右心衰竭 及全身水 肿 ,严重 者可 导致胎儿死 亡 ] 。动脉导管未 闭是 新生儿 常见 的先 天性心脏病 , 约 占先天性 心脏病 的 1 0 %~ 1 5 %【 4 1 。 目前对胎 儿期动 脉导管 的观 察与测 量报道 甚少 ,未 获得正常 值范 围和相应 的数据 。至 于胎 儿期动 脉导管 内径 及血 流频谱峰值 流速与动 脉导管早 闭及 出生 后 动脉 导管未 闭的相关 性研 究 目前 尚未见报 道。本研 究对胎儿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进展
动脉导管是维持胎儿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通道。
动脉导管的开放使右心室血液直接进入体循环,以维持正常的胎儿循环。
出生后,随着从胎儿循环向新生儿循环的转变,血氧分压上升,动脉导管周围平滑肌收缩,呼吸建立,肺循环阻力下降,动脉导管的右向左分流受到限制。
随着体内前列腺素逐渐减少,导管组织进一步收缩,实现功能上的动脉导管关闭。
这一过程通常出现在生后72h 内。
出生后2~3周多数足月新生儿实现解剖上的动脉导管关闭。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是指动脉导管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开放状态。
早产儿由于其动脉导管管壁较薄,平滑肌发育不成熟,对氧气的敏感度较低,而对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敏感度较高,故PDA 的发生率较足月儿明显增加。
且胎龄越小,PDA 的发生率越高。
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导致部分患儿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即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的PDA (ha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arteriosus ,hsPDA )。
hsPDA 患儿常出现喂养不耐受、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儿需要氧气甚至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并伴有肾脏、肠道和脑血流的明显改变,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另有研究发现hsPDA 亦与肺出血、肺顺应性下降、重度的慢性肺疾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低血压、心功能异常、脑室内出血等严重威胁早产儿生命及远期生存质量的疾病密切相关[1]。
目前对于PDA 的治疗还存在较大争议。
本文对早产儿PDA 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和药物选择进行综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901526)作者单位:1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邮编300100);2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天津市早产儿器官发育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赵颖(1977),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新生儿危重症研究△通信作者E-mail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进展赵颖1,田秀英1,边希云2△,张婉娴1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DA )是严重影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存活及生存质量的一种疾病。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指的是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导致氧合血与非氧合血之间产生分流。
严重的PDA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异常,引起婴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是围产医学中的重要诊断和治疗难点。
近年来,针对新生儿PDA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诊断方面,传统的B 超检查和心电图仍然是常用的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脏超声检查已经成为PDA诊断的金标准,可对动脉导管的大小、血流速度、分流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也为PDA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发现与PDA相关的突变基因和遗传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在治疗方面,一直以来常采用的方法是手术结扎或介入治疗。
手术结扎适用于PDA较大、临床症状较重的患儿,通过外科手术将动脉导管闭塞。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将闭塞器具放置到动脉导管内,通过生物力学原理使其闭塞。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PDA较小、临床症状较轻的患儿。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技术的提升,过去的一些传统观点亦有所改变。
近期的研究表明,对于早产儿而言,过早地关闭动脉导管反而可能增加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对于早产儿,应更加谨慎地选择是否进行PDA的治疗。
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
一些研究表明,在一定情况下,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促使动脉导管闭合。
这一治疗方法相对安全、简便,尤其适合早产儿或者有手术困难的患儿。
总结来看,针对新生儿PDA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主要在诊断手段的改进、治疗方法的优化以及新的治疗策略的探索等方面。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将能为新生儿PD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方法,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超声检查胎儿动脉导管迂曲的临床意义探讨
2018年10月C第5卷/第30期Oct. C. 2018 Vol.5, No.30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51超声检查胎儿动脉导管迂曲的临床意义探讨刘 捷(河南省中医院超声科,河南郑州 450002)【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胎儿动脉导管迂曲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单纯动脉导管迂曲胎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孕周将其分为四组,各20例,其中,A组22~26周,B组27~31周,C组32~36周,D组37~41周,观察动脉导管迂曲程度及血流频谱,出生后继续观察动脉导管闭合情况。
结果 不同组别之间动脉导管轻度迂曲和重度迂曲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动脉导管迂曲程度的血流频谱参数AT、PFVd、PF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均闭合。
结论 超声可以观察胎儿期动脉导管迂曲程度及动脉导管血流频谱,单纯动脉导管迂曲不影响胎儿预后。
【关键词】胎儿;动脉导管迂曲;超声;【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30.51.02随着产前检查的普及以及我国生育政策的推动,胎儿超声检查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胎儿动脉导管迂曲病例的发现率也日益增多,因此本研究观察胎儿期动脉导管迂曲情况,及与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情况,期望为临床及胎儿预后做出提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单纯动脉导管迂曲胎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孕周将其分为四组,各20例,其中,A组22~26周,B组27~31周,C组32~36周,D组37~41周。
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30±4)岁。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 iE Elite及GE E8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均经过二维彩超常规筛查,探查胎儿心脏各切面,重点扫查三血管气管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将动脉导管迂曲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为弯曲度<90°的C型弯曲,中度为弯曲度>90°的C型弯曲,重度为S型弯曲。
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形态的临床价值
1.1 一 般 资 料 选取2016年1—12 月 在 洛 阳 中 心 医 院 接 受 多
普勒 超 声 诊 断 仪 检 查 的 孕 妇 150 例,年 龄 20~40 岁,孕周26~41周。按不同 孕周将其 分 为 A 组(孕 周26~31+6周)、B 组 (孕 周 32~36+6 周 )、C 组 (孕 周37~41周)3组,每组50例。其中 A 组平均孕周 (28.74±1.47)周 ,孕 妇 平 均 年 龄 (28.47±3.15)岁 ; B 组 平 均 孕 周 (34.74±1.12)周,孕 妇 平 均 年 龄 (27.95±3.10)岁;C 组平均孕周(39.52±1.41)周,
78
实用临床医学2018年第19卷第3期 犘狉犪犮狋犻犮犪犾犆犾犻狀犻犮犪犾犕犲犱犻犮犻狀犲,2018,犞狅犾19,犖狅3
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形态的临床价值
张米荣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将150例孕26~41周孕妇按不 同
用 SPSS18.0 统 计 学 软 件,计 数 资 料 以 百 分 率
收 稿 日 期 :20170719
实用临床医学2018年第19卷第3期 犘狉犪犮狋犻犮犪犾犆犾犻狀犻犮犪犾犕犲犱犻犮犻狀犲,2018,犞狅犾19,犖狅3
7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示
,组
间
比
较
采
用
2
χ
检
验 ,以
犘<0.05
为
差
异
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动 脉 导 管 形 态 150例孕妇共行超声检 测 221 次,其 中 A 组 85
胎儿动脉导管内径标准
胎儿动脉导管内径标准胎儿动脉导管内径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大小与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发育和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正常的动脉导管内径标准对于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胎儿动脉导管是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一条血管,在胎儿期间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通常是指在不同孕周胎儿的动脉导管内径大小。
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一般来说,胎儿动脉导管内径标准范围为孕周28周时约为2.5mm,孕周32周时约为3.0mm,孕周36周时约为3.5mm。
这些数值可以作为评估胎儿心血管功能发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对于评估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发育和成熟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过大或过小的动脉导管内径都可能意味着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异常。
过大的动脉导管内径可能与胎儿心脏的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相关,而过小的动脉导管内径则可能与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发育不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问题有关。
因此,通过评估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评估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通常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观察胎儿动脉导管的结构和内径大小,从而评估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发育情况。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指标,如胎心监护、胎儿心电图等,全面评估胎儿心血管功能的状况。
需要指出的是,评估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在进行评估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胎儿的孕周、体重、胎心监护数据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对于评估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发育和成熟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评估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标准范围,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胎儿心血管功能的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早产儿动脉导管开放
保持室内温度适 宜,避免过冷或 过热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监测早产儿 的生长发育情况
保持早产儿的 皮肤清洁,避 免感染
提供充足的营养, 保证早产儿的生 长发育需要
密切观察早产儿 的呼吸、心跳等 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疫苗接 种,预防感染性 疾病
保持良好的家庭 环境,减轻早产 儿的心理压力
在心脏和肺部之间循环
动脉导管的开放和关闭
04 对于胎儿的正常发育至
关重要
出生后的功能
维持胎儿血 液循环
调节胎儿肺 动脉压
促进胎儿肺 发育
出生后关闭, 防止血液逆流
动脉导管开放的原因
胎儿时期: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重要 通道,帮助胎儿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出生后: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逐渐关闭,以适 应新生命的独立呼吸和循环系统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关闭动脉导管,如导管结扎 术或导管夹闭术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插入术,将封堵器或弹簧圈 植入动脉导管,使其闭合
观察等待:对于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早产儿,可 以观察等待,让动脉导管自然闭合
动脉导管开放的
3
预防
孕期注意事项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吸烟、饮
酒等不良习惯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定期进行早产儿 随访,监测生长 发育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问题
定期检查和监测
定期进行产检,监 测胎儿发育情况
监测血压、血糖等 指标,预防妊娠期
高血压和糖尿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吸烟、饮
酒等不良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谢谢
早产儿动脉导管开放
演讲人
目录
临床胎儿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超声诊断要要点及注意事项
临床胎儿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超声诊断要要点及注意事项胎儿循环的三个特殊生理路径:静脉脉导管、卵圆孔和动脉导管,这三条通道在出生后正常情况下很快闭合。
胎儿的特殊血液循环和解剖特点,使得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在胎儿期持续开放,以保证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及存活。
对胎儿心脏特殊结构——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
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是胎儿期存在的一条重要通道之一,位于肝脏内,连接于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出生后形成静脉韧带,在胎儿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约20%-30%的高氧血由胎盘依次经脐静脉、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入右房,直接经卵圆孔入左心系统,供应胎儿上半部分身体和大脑。
而且静脉导管有收缩功能,起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静脉导管管腔细小,开口处具有括约肌功能,有助于调节血流的阻力和压力。
这样的解剖形态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在胎儿存在缺氧或缺血时起到加压使氧合血通过静脉导管到下腔静脉和心脏,并减少向门静脉和肝脏供血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在上腹部横切面可显示静脉导管回声,它直接起源于门静脉窦部,正对着脐静脉末端,连接下腔静脉。
胎儿静脉导管缺如胎儿静脉导管缺失是一种罕见的胎儿异常,脐静脉血未经过静脉导管,主要通过两种类型的连接:肝内分流(脐静脉与门静脉连接)、肝外分流(脐静脉直接与体静脉连接)回流到右心房,使胎儿心脏容量负荷增大,致胎儿心衰或胎儿水肿,患儿常合并门静脉发育异常。
静脉导管缺如胎儿合并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及合并心内外系统异常几率增大,建议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心内心外畸形。
孕妇孕25周行系统筛查发现:胎儿四腔比例右心饱满,右室侧壁心包腔内可探及液性暗区深约4mm(图2),室间隔于主动脉瓣下连续性中断约3.0mm(图3),胎儿腹部横切面未见明显静脉导管,脐静脉增宽连于下腔静脉(图4)。
超声诊断要点1、上腹部横切面及矢状切面沿着脐静脉走行未观察到静脉导管自脐静脉并向上汇入下腔静脉。
动脉导管名词解析
动脉导管名词解析
动脉导管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个管道,它是在胎儿期生理性循环中重要的血管结构。
在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会逐渐退化并最终关闭。
如果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能完全关闭,就会形成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情况。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液从主动脉通过动脉导管流入肺动脉,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如果动脉导管未闭的情况较为严重,可能会引起胸痛、气促、乏力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心衰。
对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通常可以采用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方法关闭未闭的动脉导管。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总的来说,了解和认识动脉导管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有任何关于健康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医疗建议和评估。
胎儿的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
ppt课件完整
14
ppt课件完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二、多胎:
• 一次分娩出两 个以上新生儿 为多胎。
• 发生率低,三 胎约万分之一, 四胎约百万分 之一。
ppt课件完整
16
三、联胎:在单卵孪生中,当一个胚盘 出现两个原条并分别发育成两个胚胎 时,若两原条靠得较近,胚体形成时 发生局部联接,称联体双胎。 1、对称型联体双胎:分为头联体双胎、 臀联体双胎、胸腹联体双胎等。
ppt课件完整
17
ppt课件完整
18
2、 不对称型联体双胎:形成寄生胎或胎 中胎
ppt课件完整
19
第七节 先天性畸形
一、先天性畸形的主要 类型
(一)器官不发育或发 育受阻
如:短肢、隐睾、肛门 闭锁、脐疝
(二)合并不全
如:唇裂、多囊肾、双 子宫
ppt课件完整
20
(三)器官发育过度 多指
(四)器官异位 右位心、盆肾
ppt课件完整
38
胎儿期(9-38w): 24w胎儿
ppt课件完整
39
胎儿期(9-38w): 38w胎儿
ppt课件完整
4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ppt课件完整
26
胚卵期(1w):受精(0d)
ppt课件完整
27
胚卵期(1w):卵裂
ppt课件完整
28
胚卵期(1w):桑椹胚(3d)
ppt课件完整
29
胚卵期(1w):胚泡(4-5d)
新生儿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原理
新生儿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原理引言:新生儿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原理是指在新生儿体内,动脉导管前后的血氧含量差异。
这一原理对于了解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和氧合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原理的相关知识。
一、新生儿动脉导管的功能和位置新生儿动脉导管是一种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管,它在胎儿期起到重要的血液分流作用。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肺部尚未充分发育,胎儿无法通过肺部进行氧合作用。
因此,动脉导管的存在使得胎儿能够通过它将氧合血液从胎盘经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二、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含量差异的原因在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通常会逐渐关闭。
一旦动脉导管关闭,血液就不能再通过它进行分流。
此时,新生儿体内的血液循环将发生变化,动脉导管前后的血氧含量也会有所差异。
动脉导管前的血氧含量较高,这是因为在胎儿期,动脉导管前的血液主要来自胎盘,经过胎盘的氧合作用后,血氧含量较高。
而动脉导管后的血氧含量较低,这是因为动脉导管后的血液主要来自肺动脉,肺动脉中的血液尚未经过肺部的氧合作用,因此血氧含量较低。
三、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含量差异的临床意义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含量差异的存在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通过监测动脉导管前后的血氧含量差异,可以评估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和氧合情况。
如果动脉导管关闭不完全或关闭过晚,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含量差异可能会增大。
这可能表明新生儿存在血液循环异常或氧合不足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含量差异还可以用于评估新生儿的心脏功能。
心脏疾病或心脏发育异常的新生儿,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含量差异可能会明显增大,这提示心脏存在异常。
结论:新生儿动脉导管前后血氧原理是指在新生儿体内,动脉导管前后的血氧含量差异。
动脉导管前的血氧含量较高,而动脉导管后的血氧含量较低。
通过监测动脉导管前后的血氧含量差异,可以评估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和氧合情况,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心脏功能有重要意义。
及时发现和处理动脉导管异常可以预防并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同孕期胎儿动脉导管的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孕期胎儿动脉导管的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钱新初;殷凤泉
【期刊名称】《武汉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016)003
【摘要】目前已公认,早产儿出生10周后经常发现有动脉导管未闭,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素作用有关。
本文从早产胎儿与成熟胎儿动脉导管发育差别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病因学依据。
【总页数】2页(P167-168)
【作者】钱新初;殷凤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43
【相关文献】
1.不同孕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J], 罗模莉
2.超声检查诊断不同孕周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临床意义 [J], 刘湧;王琼;刘艳君;赵蕊
3.超声心动图检测中孕期胎儿动脉导管的临床意义 [J], 马明霞;廖高庆
4.超声检查胎儿动脉导管迂曲的临床意义探讨 [J], 刘捷
5.超声心动图扫查晚孕期胎儿动脉导管瘤的临床意义 [J], 寇红菊; 何慧疗; 王亮; 李秀云; 肖莉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
作者:朱福海彭维绮黄祖琳欧园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34期
【摘要】目的:对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对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分析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
以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动脉导管已闭合者为对照组。
结果: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且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也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包括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窒息、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等。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合;危险因素;宫内窘迫;肺透明膜病
doi:10.14033/ki.cfmr.2016.34.0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05-02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降主动脉峡部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的正常结构,在胎儿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80%以上的肺动脉血液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1-2]。
动脉导管早闭是胎儿时期的一种病理改变,可引发右心衰竭及全身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3]。
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4]。
目前对胎儿期动脉导管的观察与测量报道甚少,未获得正常值范围和相应的数据。
至于胎儿期动脉导管内径及血流频谱峰值流速与动脉导管早闭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对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的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其中男35例,女43例。
有下述指标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前区可闻及杂音;胸片提示心影增大;心率持续增快。
确认为PDA后纳入观察组。
以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动脉导管已闭合者170例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中所有对象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观察指标
本研究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动脉导管形态、内径与动脉导管未闭合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发现动脉导管形态、内径与动脉导管未闭合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动脉导管未闭合的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及宫内窘迫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呼吸系统异常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降主动脉峡部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的正常结构,在胎儿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80%以上的肺动脉血液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
动脉导管早闭是胎儿时期的一种病理改变,可引发右心衰竭及全身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
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
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快速、准确及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早期诊断,同时,它也是诊断胎儿心血管疾病首选的无创性技术,已广泛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
目前对胎儿期动脉导管的观察与测量报道甚少,未获得正常值范围和相应的数据。
至于胎儿期动脉导管内径及血流频谱峰值流速与动脉导管早闭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在对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且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也有明显相关性。
因此,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包括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窒息、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等。
动脉导管未闭合与多种因素相关,且能够通过积极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在对经导管诱导闭合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时发现采用经导管诱导闭合的方法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无异物植入、费用低廉、疗效好,为该类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5]。
在对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情况的研究中也发现足月新生儿
动脉导管在生后96 h后仍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如无临床症状,无须过度干预,但应注意随访,确定其闭合情况[6]。
在分析前列腺素E2途径与动脉导管闭合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参与PGE2合成与代谢的酶,如环氧酶(COXs)、PGE2合酶(PGESs)和前列腺素15-羟基脱氢酶(PGDH),以及四种PGE2受体及该途径相关的药物在动脉导管的结构和功能维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
在对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合并右心衰1例分析时发现动脉导管早闭合与心衰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8]。
本研究也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且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也有明显相关性。
因此,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包括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窒息、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等。
参考文献
[1] Soo K W, Leong M C,Khalid F.Recanalisation of the closed ductus arteriosus in a critically ill infant with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J].Cardiol Young,2016,26(2):371-374.
[2] Ren Y,Yang B,Gao X Y.Platelet-rich plasma closed successfully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term infant: Report of one case[J].Zhonghua Er Ke Za Zhi,2016,54(3):222-223.
[3] Atallah J,Robertson M,Dyck J,et al.The survival of a newborn with an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and a closed ductus arteriosus[J]. Congenit Heart Dis,2008,3(2):144-145.
[4] Pass R H,Hijazi Z,Hsu D T,et al.Multicenter USA Amplatzer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cclusion device trial:initial and one-year resul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4,44(3):513-515.
[5]刘凌,刘君,高磊,等.经导管诱导闭合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循环杂志,2015,8(6):570-572.
[6]王大鹏,梁梅英,李颖娜,等.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情况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1(2):237-239.
[7]范粉灵,吴静,马爱群,等.前列腺素E2途径与动脉导管闭合的关系[J].生理科学进展,2009,6(1):71-74.
[8]王凤兰,寇世和,李桂岚.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合并右心衰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27):6773-6674.
[9]刘洪林,李建立,黄轶.经肺动脉行成人动脉导管闭合术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6(5):649-650.
[10]额尔敦高娃,王震,张密林.细管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干预诱发闭合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4(22):1736-1737.
(收稿日期: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