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把五块钱做成二十五亿。

合集下载

“老干妈”翻车,晚年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老干妈”翻车,晚年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老干妈”翻车,晚年被两个儿子坑惨了!“老干妈”翻车晚年被两个儿子坑惨了原创2021-05-28·深扒娱乐事说到家庭作坊出身的“国民女神”,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火辣辣”的女子——老干妈。

01人生谷底一肩扛,单亲妈妈缔造国民神话在中国如果你没有吃过老干妈,大概会被当成外星人。

只要炒菜时放入老干妈,一道稀松平常的家常菜瞬间好吃到爆,简直是下饭神器。

一碗简单的拌面,一勺老干妈,就能勾起许多人记忆犹新的陈年往事。

“老干妈”辣椒酱被国人称为“最有家乡的味道”。

物美价廉的“老干妈”,每年销量破10亿,每天卖出130万瓶。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故事,金一南说,他最欣赏陶华碧。

“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个大字不识的女人,后来几乎成了中国在海外的品牌代言人。

她像红军一样,创造了一个神话故事!”这位奇女子陶华碧出生于1947年,贵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由于家境贫困,她没有上过一天学。

贵州本地盛产辣椒,陶华碧从小喜欢吃做饭时放入辣椒的辛辣口感。

那时她就和辣椒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

20岁时,陶华碧嫁给一个知识分子,丈夫多病不能操劳,她便扛起养家重担,一个瘦弱女人担起一百斤重货物,卖米豆腐,面,也卖鸡蛋饭,过度的劳累使她年纪轻轻患上一身病。

凭着一口气,陶华碧这般好强能干,多年后她说,“那时真的太累了,就是拿十个人也比不过我。

”一家人虽然过得清苦,每当她看着丈夫和两个调皮的儿子熟睡样子,心里是安稳的。

然而,幸福和不幸只隔一线。

婚后第五年,丈夫撒手人间,给他治病欠下的几万块钱重重地压在她的肩头,孤儿寡母度日维艰。

为了抚养孩子,还清欠款,陶华碧开了一家“实惠小吃店”,她牵着大儿子,背着小儿子,自己做凉粉和辣椒酱。

从这时起,她每天只休息四个小时,十六年如一日的劳作,熏陶出她做商人的敏锐,诚信,坚韧。

这家店面就是陶华碧的全部,随着店面客源稳定,生活渐入安稳,便引来一些人注意,附近做小本生意的人被“吃拿卡要”,不堪滋扰,陶华碧也不例外,她说:““你来吃可以,给钱!白吃白喝,我就要打你,我不怕你!”一来二去,陶华碧的硬气出了名。

名人诚信小故事

名人诚信小故事

名人诚信小故事名人诚信小故事篇1在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

起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是他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天,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

”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

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

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2强项令董宣执法的故事汉光武帝时,京都洛阳表面浮华,暗地里却问题成堆。

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

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

最后,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69岁的董宣做洛阳令。

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难题,就是处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

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的姐弟关系,圈养着一帮凶狠的家奴,在北京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横行无忌。

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

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

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地方官又不敢去禁地搜捕,董宣寝食不安。

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就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个杀人犯一出来,就设法抓住他。

过了几天,湖阳公主以为新来的洛阳令只不过是故作姿态、虚张声势而已,于是公然带着恶奴出行。

在大街上,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来向董宣报告说,那个杀人犯陪乘公主的车马队伍,无法下手抓捕。

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到城内的夏门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

老干妈产业的未来趋势

老干妈产业的未来趋势

老干妈产业的未来趋势老干妈产业的未来趋势1. 老干妈产业的现状分析老干妈作为中国的传统调味品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老干妈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辣椒种植、辣椒加工、调味品生产、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

老干妈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全球各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老干妈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2. 未来趋势一:产品线的拓展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老干妈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可以考虑推出更多低盐、低糖、低脂等营养健康的老干妈产品,并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等合作,开发功能性食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未来趋势二:品牌国际化老干妈作为中国传统调味品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未来,老干妈产业需要加强品牌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可以通过组织参加国际食品展览会、开设海外合作伙伴办事处、与当地餐饮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广老干妈品牌,增加国际市场的份额。

4. 未来趋势三:绿色环保生产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老干妈产业需要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生产。

可以投资建设环保设施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鼓励辣椒种植户采用有机种植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5. 未来趋势四:科技创新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老干妈产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可以投资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市场分析和品牌推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 未来趋势五: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老干妈产业的发展需要整合产业链,进行升级和优化。

可以加强与农户的合作,建立基地,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辣椒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可以与调味品生产企业、物流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优化产业链的效率,降低成本。

老干妈的另类成功之路:无广告无欠账无融资

老干妈的另类成功之路:无广告无欠账无融资

老干妈的另类成功之路:无广告无欠账无融资摘自慧聪网作者/刘子阳“老干妈”是怎样炼成的“一个民营企业一年的收入足够养活贵阳市南明区所有居民两个月;8元左右的辣椒酱,每天卖出130万瓶;企业一年用12300多吨干辣椒,17000吨大豆,‘喝下’全省近一半的菜油。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政府的李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描述的就是陶华碧所经营的企业。

”听到陶华碧这个名字,你也许不知道是谁,但如果说起她一手打造的辣椒酱的名字——“老干妈”,恐怕就没有人不知道,而且可能还吃过。

节前,“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现身贵州“两会”现场,引起热烈追捧。

陶华碧表示2012年“老干妈”产值33.7亿元、纳税4.3亿元,而2004年产值只有8亿元,也就是说在8年的时间里,企业的产值翻了两番。

然而将几元钱的辣酱做到与贵州茅台齐名的,竟然是一个没背景、没资金、没文化的普通女人。

20多年来,陶华碧把一家路边小吃店变成了如今贵州省的龙头企业。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我学校地方小,没有卖的,每次长假或周末去纽约玩的时候一定要买很多带回来给同学。

有了‘老干妈’吃饭就是香。

”在美国留学的王磊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老干妈’是我们这些海外留学生心中的神品,吃不惯外国菜的时候特别怀念这种味道。

”目前,“老干妈”已经遍布5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当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时,陶华碧的声音变得哽咽:“我独自一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摆过摊、拉过黄包车,整个背上都贴着膏药,男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那段时光不堪回首,所以我才更懂得珍惜,知道做什么就要珍惜什么。

”陶华碧起初靠卖米豆腐为生,每天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

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有时连司机也嫌她碍事不许她上车。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街边,开了个简陋的小吃店,专卖凉粉和冷面。

经过几年的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点资金,小吃店也改成了一间饭店。

为什么老干妈、王守义、卫龙能火?

为什么老干妈、王守义、卫龙能火?

652019.3 中国农垦说起做农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种地。

但其实农业能够延伸的产业非常多,比如说农产品加工。

“老干妈”、“王守义十三香”、卫龙……这些企业一开始也都很不起眼,无非是辣椒酱、调味品、辣条,但怎么就能做成大咖级别的企业呢?“老干妈”——把简单做到极致小学文化、农村妇女、49 岁、辣椒酱、创业、40 多亿……这些标签,人们很难组合在一起。

但陶华碧做到了。

将近50岁的年纪开始“老干妈”的创业,到现在22年的时间,“老干妈”的销量已经达到了40多亿,而产品是简单的辣椒酱。

简单的产品、简单的管理、简单的生意经,造就了不简单的“老干妈”。

不打广告、不做推销、没有促销,“老干妈”牢牢地把持着辣椒酱的市场,甚至出现了“这个空间是我的,擅入者死!”的“霸道”规则。

形成这残酷规则的背后是“老干妈”简单的逻辑。

对上游的原材料,“老干妈”是最简单的现款现货,收购的所有辣椒的款项现场结清,没有任何拖延。

同样,对自己的经销商也是如此,现款现货,打款才发货,而不是像现在大多数的厂家上游有很长的结账周期,下游却用另外一重标准要求。

“换掉‘老干妈’,就是换菜。

”虽然在融资上保守,管理上简单,但是在市场开拓和渠道营销上并不落后。

从口碑营销到自研菜品的推广,“老干妈”没有广告,完全依靠最笨的办法在影响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以“老干妈”为主要调味的一系列菜品。

而对许多饭店来说,换掉“老干妈”就是换菜,地位不可取代。

每个人提起“老干妈”的管理模式都认为十分简单,从架构到各个方面没有任何花哨,但是却真正走入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合作者、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

为什么老干妈、王守义、卫龙能火?文/钟恳“王守义十三香”——从微利到赚几个亿“老干妈”十分传奇,在调味品界还有另外一款充满传奇色彩的产品。

30余年坚守一个领域,每件产品的利润只有几分钱,但是一年却能赚到数亿。

这个品牌就是“王守义十三香”。

诞生在河南驻马店,创始人王守义60岁高龄借来100元开始白手起家。

陶华碧的“老干妈”传奇

陶华碧的“老干妈”传奇

陶华碧的“老干妈”传奇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界》 2015年第8期“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陶华碧把不足十元一瓶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老干妈”成为了最深入消费者内心的品牌符号,甚至成为这一品类的标符。

文/张锐没有城市职场人士的见多识广,但却有着超越都市精英群体的商业思维与独到眼光;没有男性的天然基因,但却有着不亚于男人的睿智果断与坚毅刚强;不懂半点现代管理知识,但却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与士气高昂;不搞花里胡哨的广告营销,但却能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全国与阔步四方。

一瓶小小的辣椒酱,一个貌不惊人的佐餐品,陶华碧像玩魔方般地将其做成了竞走海内外的驰名品牌,以此托举起来的是一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巨型企业。

在国内不足10元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200万瓶,一年用1.5万吨辣椒,1.8万吨大豆,销售额突破50亿元。

而在国外,老干妈以“零缺陷”顺利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常规检查,从而成为贵州首家通过FDA检查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

一瓶仅重280克的老干妈辣酱也打响了自己的名号,设置有专门的译名“Lao Ga n M a”,并登上奢侈品折扣网站Gilt,并被誉为全球最顶级的热酱,售价也由原本北美华人超市中的2美元翻身变为近12美元。

“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60多岁的老干妈陶华碧表示。

把不足十元一瓶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的陶华碧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不一样的“辣椒酱”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的陶华碧由于家境贫穷没能上过一天学。

由于婚后多病,丈夫无奈提前退休,养育两个儿子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陶华碧身上。

为了给儿子赚学费,陶华碧只能抛家离子前往南方打工。

为了能够省钱,陶华碧从不在外面买熟菜吃,而是用自己提前做好的辣椒酱伴着米饭一块下咽。

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让陶华碧意外收获了独特的辣椒酱配方,并成为日后助其事业起飞的翅膀。

老干妈--陶华碧的创业案例

老干妈--陶华碧的创业案例
• 老干妈公司曾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第5名,2011年实现增值税10856万 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13.5%。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 学的农村“老太太”,把一个民营公司办到这种程度,创造了新时代一个令 人难以想象的真实童话。她的成功,令人叹为观止;而她的成功之道,更值 得那些学历比她高的大小老板们反思和借鉴!
公司简介

Content
A
BCBiblioteka DE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Content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Thank you!
“绝招”三 : 对内‘干妈式’管理
• 公司位置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 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 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 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 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 ,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 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创业“绝招”一:以灵起家
• 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为了生存,她很小就去打工 和摆地摊。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拣来的 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 冷面。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一种作料,结果生意 十分兴隆。
稳稳地站住了脚根。这时,精明的陶华碧心想:水深水浅都试出来了,我“老干妈”还怕什么
?老话不是说要“趁热打铁”吗?索性,我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公司得了!

不识字的老师_不识字的“老干妈”如何把5块钱的生意做到36个亿

不识字的老师_不识字的“老干妈”如何把5块钱的生意做到36个亿

不识字的老师_不识字的“老干妈”如何把5块钱的生意做到36个亿她没上过一天学,只认得自己名字的三个字,没有任何的财务知识,但她喜欢钻研,记忆力也惊人,不畏艰难,执着于想做的事情,对现金近乎偏执的重视,绝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每一次迈出扩张的脚步都慎之又慎。

202x年,她以36亿身家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

她,就是老干妈陶华碧。

老干妈到底是怎么成功的?一起来看看老干妈的名人,从中学习创业成功的经验。

卖凉粉,却意外卖火了辣椒酱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由于家境贫穷,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

20岁那年,她遇见206地质队的一位会计,两人相恋结婚。

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

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

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

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

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供不应求。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发现周围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生意都非常红火,而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是,他们都在使用从她那里买来的麻辣酱。

1994年11月,实惠餐厅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凉粉和冷面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然而,专一的生产依旧满足不了庞大的顾客需求。

1996年7月,陶华碧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初涉作坊,困难重重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妈的谢幕:不改革,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

老干妈的谢幕:不改革,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

说起老干妈,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一瓶8块钱的辣酱,每天可卖出130万瓶;年销售额超50亿,产值16年间更是增长了79倍。

一路晋升为国民辣酱,带动了贵州农业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老干妈更是被带出国门,不仅登上了奢侈品折扣网站Gilt,甚至被国外称为“中国最火辣的女人”。

但是,你又有多久没有吃过老干妈了?从业绩上看,近几年老干妈虽依然卖得火热,但销量止步不前,甚至远远不如从前了。

有19年数据显示,老干妈系列辣椒酱在天猫上的销量未入前十名。

作为一代传奇,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早在2015年,就曾有人爆料:此前,老干妈用的一直是贵州辣椒。

但由于贵州本地辣椒供需紧张,辣椒的价格逐年飙升。

之后,老干妈便开始慢慢减少贵州辣椒,不断增加河南辣椒的用量,直至彻底改成河南辣椒。

当地一名经销商也称,贵州辣椒基本在12-13元/斤,而河南辣椒只要7元。

一斤差价5块,1吨就是1万。

老干妈一年大概需要用4万吨,也就是说用河南辣椒每年可以省下4个亿。

老干妈多年不涨价,但为了节省成本而影响产品口感,老干妈无异于用自己的招牌在赌。

他们忽视了对手,更忽视了时代的改变。

2018年,我国辣酱市场规模达 320 亿元,且每年仍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 020年底,我国辣酱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

而老干妈2016年销售额约为45亿元。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看到商机,纷纷涌入这个赛道,老干妈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过去只做辣椒酱的专注与极致变成了如今的短板,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产品,没有迎合新客的时代喜欢,这就给对手制造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据Euromonitor数据,18年老干妈调味品零售市占率为3.6%,低于海天和李锦记。

在中国市场上蝉联10年第一,最高曾达到80%的市场份额的瑞星杀毒,两周时间就被3 60杀毒用免费模式完全取代。

柯达,100多年历史的公司,说倒下就倒下;诺基亚,曾占据市场70%份额的手机霸主,说破产就破产;曾经名噪一时的富贵鸟也在前一段时间欠债42亿,说关门就关门了。

老干妈为何

老干妈为何

老干妈为何一瓶辣酱改变命运“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

老干妈之所以这么牛,跟产品定位是分不开的。

1、合理稳定的价格以老干妈的主打产品风味豆豉和鸡油辣椒为基准,其主要规格为g和g,其中g规格瞄准8元左右价位,g占有9元左右价位(相同终端价格存有一定差别),其他主要产品根据规格相同,大多也分散在7-10元的主流消费区间。

基于老干妈的强势品牌力,其他品牌只能选择价格避让,比如,李锦记g风味豆豉酱定价在19元左右,小康牛肉酱g定价在8元左右,要么总价高,要么性价比低,都难与老干妈抗衡。

这就造成了整个调味酱行业定价容易,高于老干妈没有利润,低过老干妈没有市场。

老干妈的价格一直非常平衡,固守价格定位,价格涨幅微乎其微,不给劲敌可乘之机。

2、不打广告,全靠群众老干妈之所以高调就是她从来不打广告,在广告上从来不花掉一分冤枉钱。

全系列依靠最完整、心灵美真的口碑宣传,正所谓:“群众的力量就是无穷大的。

”老干妈这一滞后的理念在我们营销人员认为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正所谓:“酒香还害怕巷子深啊”。

积累纳税几十亿的老干妈,自创业之初,首要原则就是诚信纳税,不按时交税睡觉法号。

这个霸气的老太太依靠小小的辣椒酱,沦为地区的纳税大户,销售大王!“老干妈”也变成了应该信赖安心出售的辣椒酱,最终培育起至了较忠心的顾客群。

3、独特的美味,过硬产品质量坚信绝大部分人都喝过“老干妈”吧,辣中带辣,甜中存有鲜。

风味独有,使人回味无穷。

辣椒酱加工初期全系列使用手工剥新制,虽然劳动力小,但可以确保原料的口味正宗,经持续的研发调制,加之黄豆、花生为辅料,构成风味豆豉、鸡油辣椒等产品的雏形。

从建厂初期,陶华碧潦河质量关、食品安全,在贵州各地创建起至多座辣椒栽种基地,大豆油均使用进口豆油,其它原料则对供应商资质、产品质量等级验测严苛至极,不好的原材料催生不好的产品质量,老干妈也就是依靠优良的产品质量、亲民的价格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了脚跟。

4、显眼的产品包装老干妈产品瓶外签下呈现出火红色,字体呈圆形黑色,左上角就是陶华碧老妈妈的头像,这一外包装设计一用就是几十年,从未修改过,寓意老干妈产品永恒不变的主题思想。

老干妈“老辣”的生意经

老干妈“老辣”的生意经

老干妈“老辣”的生意经作者:葛守昆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31期老干妈坚持“三不”: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需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认真做专、做精、做优自己的主业,并且要潜下身子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积小胜为大胜。

近几年来,贵阳人陶华碧的“老干妈”可谓是众人皆知、家喻户晓,“小商品”占有了“大市场”,2016年,老干妈销售额达到45亿元人民币。

在国外的许多超市,都能见到老干妈的身影,所以美国闪购电商将老干妈誉为“全球最顶级的热酱”。

老干妈经过20多年的发展,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创始人陶华碧自然有许多秘诀。

作为经济学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三不”,即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这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乃至中国经济有特殊的启示价值,对许多经济学家的宏观思维定势也是一种冲击。

走出负债经营的误区民营企业家是否要负债经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多年里,到处风行负债经营的观念。

经济学者鼓动民营企业家积极向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号召民营经济要敢于负债。

其实,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总会有缺钱的时候,总会有向银行贷款的需求。

问题是在企业发展中,是不是始终处于向银行贷款之中,或者贷款总额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是否处于高位?必须予以澄清。

在微观层面上,或者做短期分析时,企业向银行借款、银行向企业贷款,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无需大惊小怪。

但是在宏观层面上,从长远来看,事情则远非这么简单,甚至存在很大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成百上千万的民营企业如汪洋大海,不排除有些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增长依靠负债经营。

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常态,应该是大多数企业不依靠举债、负债经营,而是靠自有资本或自有资金;应该是大多数企业有存款而非贷款。

否则,如果所有企业都是靠银行贷款、走负债经营的路子,这个民营经济就有问题。

再者,假如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依靠负债经营的思路,那么多银行贷款从何而来,银行能否承受?因为银行必须有企业存款,才有银行贷款,银行不可能只有贷款,没有存款。

“老干妈”陶华碧与资本市场绝缘,为何这么牛

“老干妈”陶华碧与资本市场绝缘,为何这么牛

“老干妈”陶华碧与资本市场绝缘,为何这么牛作者:吕建军品牌学者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8年第9期“老干妈”经过多年产品改良,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企业的利润,又能阻击竞争者进入这个行业,使“老干妈”立于不败之地。

在中国,相信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老干妈”(公司全名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近日,网上的一则消息,又让“老干妈”成为社会的焦点:老干妈集团获得政府奖励的“A8888”车牌,奖励原因则是其创下了3 年缴税18 亿元、产值68 亿元的成绩,并且直接间接带动了800 万农民致富。

“老干妈”一直保持着令人惊羡的发展速度。

1998 年,“老干妈”的产值还只有5014 万元,到了2013 年,产值达到37.2 亿元,15 年间的产值增长了74 倍。

自“ 老干妈”1996年成立以来,连续17 年销售额都在增长,2014 年,年销售额的目标突破40 亿元。

与公司产值同步增长的,还有“老干妈”大跨步式的纳税额。

“老干妈“1998 年的纳税额还只有329 万元,据最新数据表明,2013 年其上缴税收5.1 亿元,15 年里,纳税额增长了155 倍。

正是这样一个纳税大户,却在种种做法上与现代企业惯常的经营理念“格格不入”。

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这三个标签让“老干妈”在“资本为王”的市场大环境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作为老干妈集团的创始人,陶华碧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更是很多人研究的重要标本──除了做资本市场的“绝缘体”,她也不在大众媒体上宣传,从来不接受采访,也不对自己的产品做任何广告;她不促销,不推销。

陶华碧,为什么这么牛?不欠别人一分钱陶华碧不贷款,这是她的特色。

2001 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

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议她找政府寻求帮助。

贵阳市南明区委对此事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

协调好以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

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

老干妈老了没?

老干妈老了没?

老干妈被腾讯多次顶上热搜。

腾讯与老干妈的“广告门”事件,经过法庭交锋和调查之后,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但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被迫出现在聚光灯下的老干妈,却以一种压迫性的优势掀起了市场销售的高潮。

根据数据显示,7月1日新闻被爆出后,老干妈在京东平台搜索量同比增加300%,而且京东自营旗舰店多款辣椒酱售空。

在淘宝平台,“老干妈”辣椒酱销量环比增长317%,搜索量环比增长接近500%。

可见,“广告门”事件唤起了大众对老干妈辣椒酱味觉上的记忆和渴望。

老干妈时代在1996年8月,陶华碧在贵阳南明成立了老干妈。

1997年的老干妈市值仅1 400万元,历经20多年发展后,老干妈在2019年的销售额达到50.23亿元,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96%。

面对同质性强、替代品众多,也不存在技术壁垒的老干妈,为何能独占鳌头,市占率行业领先?这首先要从老干妈独特的口感说起。

陶华碧起初以出售米豆腐和凉粉为生,自制的辣酱只是她的调味品。

但因为辣酱口感太好,许多人开始特意前来买酱,于是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辣酱却总是很快售空。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陶华碧索性调整产品结构,以卖辣酱为主。

调味酱市场口感为王,老干妈以独特的口味,迅速在贵州站稳脚跟,并开始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延伸,印着陶老干妈老了没?■文/于可心、任小酒,远川研究所消费组打广告、进时尚圈、改包装之后的老干妈,更加“开胃”了。

4元以下4.1~6元6.8~8元8.1~10元10元以上All Rights Reserved.搭建分销网络。

如今,老干妈的身影在商超、菜市场等渠道随处可见,经销渠道星罗棋布,进一步传播了老干妈的品牌形象。

以国内市场为根基,老干妈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000年老干妈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以36箱老干妈打开了国门,到2017年底老干妈已经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老干妈的品牌影响力在海外不断发酵,既依赖于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海外华人的思乡情绪,也依赖于灵活的市场营销方案。

于是,老干妈顺势在海外采取差异化定价,打造品牌的高端形象。

温暖的“老干妈”陶华碧

温暖的“老干妈”陶华碧

温暖的
“ 老干妈 " 陶华碧
名贫 困生 , 激 之下 , 感 这名 贫 困 学 生 叫
她“ 干妈 ” 。久 而久 之 , 围 的人们 也都 亲 周
切地 叫她 “ 干妈 ” 老 。 在 “ 惠饭店 ” 陶华 碧用 自己做 的豆 实 ,
豉麻 辣 酱拌凉 粉 ,很 多客人 吃完 凉粉 后 , 还 要 买一 点麻 辣 酱带 回去 , 甚至 有人 不吃
物 人 . 乔 瓣 生
“ t个 好 打躺 壳 这
大致为: 忠诚 、 勉 、 勤 低调 。
多就 喝几 多。但 是 , 明天开 始 , 从 你要 戒 酒 戒烟 。因为你 要让 两 个弟 弟 去念
曦”) )) )) )
陶华 碧 有个 奇怪 的原 则 : 不贷 款 。
大 字不 识 的陶 华 碧有什 么 “ 绝招 ”
治理 好工 人 , 营好 工厂 呢?最 初 , 经 她
书 , 万别 像我 一样 一 个大 字不识 。 ” 千
这 番 语重 心长 的话 , 这个 厨 师深 受 使
感动 , 立即 表示 戒 酒 戒 烟 。但 陶 华 碧
因为 她 觉得 贷 款就 是 向 国家 借 钱 , 是 给 国 家添 麻 烦 。 她 认 为如 今 政 策 好 了 ,要本 本 分 分地 做 事 回报 国 家 , 企 业要 干 干 净净 ,一 分钱 税 都 不 漏 : 上 要对 得起 祖宗 , 要对 得起 百姓 。 下 无论 是收 购 农 民的辣椒 还 是把 辣 椒 酱 卖 给经 销 商 , 华 碧永 远 是 现 款 陶 现 货 ,我 从 不 欠 别人 一 分 钱 , 人 也 “ 别
就有 不 少学生 因为无钱 付账 , 欠 了很 多 赊
她 将 “ 情 ” 字 诠 释 得 人 二

25亿“老干妈”:从路边摊起家

25亿“老干妈”:从路边摊起家

25亿“老干妈”:从路边摊起家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在短短的6年间,创出资产达13亿的民营企业。

这个“传奇”人物就是“老干妈”辣椒酱的创始者——陶华碧。

【总页数】1页(P5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68
【相关文献】
1.路边摊的经济管理——泉州、厦门城市路边摊调查研究 [J], 姜达;贾元凤;马双懿;李健伟
2.从路边摊到辣椒王国——老干妈陶华碧的传奇人生 [J], 王宁;聂毅
3.“老干妈”陶华碧路边摊的大作为 [J], 雷蕾;
4.让"老干妈"成为众人喜爱的老干妈——贵州检验检疫局帮扶贵州"老干妈"出口发展纪实 [J], 王志文
5."老干妈"维权启示录--"老干妈"风味豆豉不正当竞争案纪实 [J], 张雪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干妈陶华碧:把5块钱生意做到身价25亿

老干妈陶华碧:把5块钱生意做到身价25亿

老干妈陶华碧:把5块钱生意做到身价25亿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一个有员工5000多人,年销售总额达20亿元,上缴利税上亿元的私营大企业。

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陶华碧就是“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生产这种食菜的大企业的董事长。

从凉粉店得到灵感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

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

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

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

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

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双手一到春天就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

“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

”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

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

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

创业案例老干妈陶华碧一生精彩的创业故事

创业案例老干妈陶华碧一生精彩的创业故事

老干妈陶华碧一生精彩的创业故事导语:不是努力了就有机会,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徒劳,这就像是我们在打牌的时候,摸到一副臭牌,就不要在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臭牌说,咱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

老干妈辣椒酱是很多人爱吃的调味酱,这个在中国各大超市热销并远卖到世界各国的辣椒酱牌子创始人陶华碧却是个只上过三天小学目不识丁的妇女,短短几年内,老干妈年产值达到13亿人民币,陶华碧又是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呢。

小时候的陶华碧只上过小学三天,不识字,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地质队的工人,可是没有过几年丈夫就去世了,只剩的她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为了生计,陶华碧用捡来的砖头和瓦以及水泥在贵阳街头盖了一间小餐厅,专卖凉粉,由于她的用心和热情真诚待客苦心经营,小店客户很多,可是陶华碧逐渐发现自己自制的辣椒酱总是供不应求。

有天,她头晕,就没有做辣椒酱,发现客户一听到凉粉里没有辣椒就都不吃了,她就下班关门后去逛了十几家凉粉店,发现她们的生意都很火爆,原因就是都在用在她这里进的辣椒酱,这时候陶碧华看到了辣椒酱的前景。

陶华碧立刻关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餐厅,在贵阳找了几间生产车间,又招了四十多个工人,开始生产辣椒酱,虽然那时候工厂的产能还有限,但是街头的十几家凉粉店还是不能全部消化完,陶华碧就拿着自己的辣椒酱到全国各大超市和商场和参观推销,没有想到过不了多久,经销商们订单都过来了,几乎工厂生产多少她们要多少。

后来,陶华碧又在几年内反复改进,她的辣椒酱风靡全国那么她的辣椒酱牌子名称老干妈又是怎么得来的呢,因为陶华碧为人和蔼可亲,就像工人们的妈妈一样慈祥,所以工人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老干妈,辣椒酱就起名为老干妈辣椒酱创业初期的陶华碧,有次去玻璃厂谈合作,玻璃厂见她订单太少,就拒绝为她供应玻璃瓶,可是陶华碧却说了这么一句话,那个孩子是生下来就个子长的很大呢,需要成长期。

这样玻璃厂才答应她可以每天捡几个瓶子回去用,后来国企纷纷倒闭,这家玻璃厂却红火,就是因为陶华碧生意壮大后一直用她们玻璃瓶的原因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次陶华碧用了其他一家工厂的玻璃瓶,后来因为瓶口封闭不严,导致出现泄露辣椒酱的现象,这时候很多同行开始攻击老干妈有质量问题。

一夜暴涨50亿!陶碧华从万人唾骂到回归神坛,老干妈终于涅槃重生

一夜暴涨50亿!陶碧华从万人唾骂到回归神坛,老干妈终于涅槃重生

一夜暴涨50亿!陶碧华从万人唾骂到回归神坛,老干妈终于涅槃重生一桌美味佳肴少不了调味品的加持,在我国的调味品市场中,曾经出现过一个风靡全世界的产品,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就是老干妈!时至今日,老干妈在国内市场都非常地有名,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好这一口,有时候甚至能取代满汉全席。

作为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老干妈曾经在调味品行业取得的成绩相当于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华为。

缔造出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人,就是陶碧华。

小编至今还记得她的豪言壮语,'上市就是圈钱,她不想挣这个钱,所以老干妈不上市'就算不上市,老干妈也一直维持着非常好的业绩。

2013年,老干妈的企业产值为37.2亿元,光是上税就交了5.1亿。

在1998年到2014年这十几年间,陶碧华将老干妈的产值从5000万提到了40亿元,将近翻了100倍!陶华碧退位之前,老干妈远销国外,并且在国外的价格是国内的好几倍,但是当她把企业交给两个儿子之后,老干妈的发展迎来了'巨变',这也是老干妈万人唾骂的开始!从2014年到2018年,老干妈的销售额开始大幅度下滑。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内市场出现了不少新辣酱品牌,老干妈'跌落神坛'。

从2018年往后,老干妈占领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了3.6%,低于海天和李锦记。

如果只是销售额下滑倒也不至于万人唾骂,偏偏在2015年被媒体曝出老干妈以次充好,放弃使用口感较好但是偏贵的'贵州辣椒',而是选择了价格更为便宜的'河南辣椒'的消息。

这两种辣椒在口感上的差别可能根本吃不出来,但是这个消息一曝出来,市场上就全是唾骂声老干妈从此进入了衰退期。

2019年5月,网传老干妈已经亏损了1000多万,到了8月,一场大火席卷老干妈工厂,又带来了不计其数的损失。

但意想不到的是,73岁的陶碧华再次出山,在她的铁血手腕之下,老干妈居然涅槃重生了!这次回归,陶碧华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严格监督,并且换回了原先的配方,种种行为帮助老干妈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喜爱,销售额一夜暴涨50亿,同比上涨14.43%,创下历史新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干妈”把五块钱做成二十五亿把一瓶5块钱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辣椒酱大概赚9角5分;她15年只贷过一次款,她的财务只有两笔最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她15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目不识丁,她面对自己名字的三个字不断摇头:“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凌晨3点,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来,道路两旁的大部分树木楼房都湮没在黑夜中。

唯一还亮着的,是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它背后,是一排灯火通明的厂房。

每一天,这里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由始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渠道,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位渠道经理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

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邦银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今年“老干妈”销售额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4亿元。

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11月22日晚,在贵阳小十字的一间咖啡馆里,“老干妈”总经理谢邦银和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王武接受了理财周报记者采访。

“董事长授权我们回答一些问题”。

他们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显得非常谨慎,对任何涉及到陶华碧个人的问题总是斟酌再三才会回答。

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

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

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

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

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

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

“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

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

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

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

“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

韩先生回忆道。

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

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

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

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

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

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

“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

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

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

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

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

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

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

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

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

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

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

“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

陶华碧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

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要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有时还受命上台发言。

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就主动要求辞职来帮母亲。

虽然此时的陶华碧已是小有名气的生意人,但她还是觉得李贵山辞掉“铁饭碗”来帮助她是“秀才落难”,故极力反对,无奈之下,李贵山只能“先斩后奏”,先辞掉工作才找到陶华碧,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陶华碧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文件。

一个读,一个听。

听到重要处,陶华碧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个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

王武和谢邦银介绍,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

李贵山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他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

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好打脑壳哦贵阳话:太难了!”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划地整整写了三天。

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用她的“特色语言”总结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

三天后,当她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时候,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直到现在,“陶华碧”是陶华碧认识的仅有3个字。

“我自己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1998年,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

理财周报记者没能得到这份制度的原文,但谢邦银说他们没有员工手册,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

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就靠这样一套如美国宪法般没改过一个字的简单制度,“老干妈”11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内部从来没有传出过什么问题。

“陶华碧有自己的一套,你可以叫作‘干妈式管理’”。

贵州大学讲师熊昉曾作为记者多次采访过陶华碧,他说:“比如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

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除此之外,陶华碧还一直坚持她的一些“土原则”: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贵州过年过节时,有吃狗肉的习俗,陶华碧特地建了个养狗场,长年累月养着80多条狗,每到冬至和春节就杀狗供全公司会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