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单位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职工、管理人员以及外来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四条本单位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中,应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中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工作任务、工艺流程等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工作环境与工作行为中存在的危害,并评估可能导致的风险。
第二章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程序第六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收集相关信息:详细了解工作场所、工作任务、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包括设备设施、物料材料、人员组成等内容。
(二)识别危害: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等方式,识别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三)评估风险:根据已经识别出的危害因素,结合相关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
(四)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五)实施监控与检查: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六)修订与更新:定期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第七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应与工作环境的每一项任务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进行,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章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要求第八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化学危害:对可能接触到的化学品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二)物理危害:对可能产生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或组织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根据企业或组织的性质、规模和业务特点,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定量或定性地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评估内容可包括人员安全、信息安全、物理环境安全等方面。
2.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避免等。
风险管理策略应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并实施针对不同类别安全风险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责任分工和信息报告机制等。
4. 风险监控与反馈:建立风险监控和管理的机制,包括定期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定期汇报风险管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
5. 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通过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对业务的影响,保障企业或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风险
的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评价的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
的情况、工作方式、人员素质等。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
源发生的可能性。
4.评估风险的后果: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源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
影响。
5.评估风险的程度: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风险的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风险,保护工作场所和工作人
员安全健康,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确定控制风险的目标和方法。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
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
责任和措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风险沟通和培训:加强风险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职责与任务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职责与任务一、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风险已经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为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实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四个方面:风险评价、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
其中,风险评价是整个制度的核心,意在对风险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识别、评估和分析,以便为风险控制和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本文将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角度,介绍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其中所承担的职责与任务。
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1. 管理层(1)确定组织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方针,以及相关的规程和制度;(2)指导和监督风险管理工作;(3)确定整个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框架和流程;(4)确保风险评价结果得到适当的考虑和应用;(5)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定期的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2. 风险评价部门(1)负责风险评价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2)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案和计划,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实施;(3)负责对风险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调查、识别和量化评估,确立风险的成因和危险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价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风险信息;(5)定期评价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相关部门(如安全、生产、质量等)(1)根据风险评价的要求和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负责其实施和检查;(2)加强对相应领域的管理和监督,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3)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共同完成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工作;(4)与风险评价部门紧密合作,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尽早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
4. 员工(1)遵守组织的风险管理规定和制度,全面参与风险控制工作;(2)发现和报告潜在风险或风险隐患,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3)定期接受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4)保密组织涉及的所有风险信息,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业务活动、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或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风险评价是指对特定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的过程,旨在识别和量化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对组织或项目的影响。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管理风险评价工作,保证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二、目的本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风险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为组织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本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进行风险评价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四、管理要求4.1 风险评价流程4.1.1 风险评价的范围和目标应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确定,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4.1.2 风险评价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环节。
4.1.3 风险评价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工作指导和操作规程,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风险评价方法和工具4.2.1 风险评价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等。
4.2.2 风险评价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风险特征和评价目标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风险评价人员4.3.1 风险评价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过相应的培训。
4.3.2 风险评价人员应独立、客观地进行评价工作,不受任何利益关系的影响。
4.4 风险评价报告4.4.1 风险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4.4.2 风险评价报告应及时编制和提交,确保评价结果能够为决策提供参考。
4.5 风险评价结果的跟踪和监控4.5.1 风险评价结果应及时跟踪和监控,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5.2 风险评价结果的跟踪和监控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
五、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5.1 组织内部应成立风险评价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提高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危害识别: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或危害物,并进行归类和记录。
2. 风险评价:根据危险因素和危害物的识别结果,对其可能引发的事故频率、后果和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以减轻和消除危害。
4. 风险监控: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5. 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和遵守安全规程。
6. 应急准备: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前规划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案,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7. 绩效评估:建立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查,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和管理风险评价工作,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风险评价工作,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风险评价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二、制度内容1. 风险评价的定义和目标:明确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目标,使全体员工对风险评价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 风险评价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风险评价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风险评价的流程和方法:详细描述风险评价的流程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风险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制定风险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以便对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5. 风险评价的记录和报告:规定风险评价的记录和报告要求,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
6. 风险评价的监督和改进:建立风险评价的监督和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制度要求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风险评价工作要全面、客观、准确,不得有任何虚假和隐瞒。
3. 风险评价工作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风险评价工作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及时采取和有效性。
5. 风险评价工作要与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风险管理的闭环。
四、制度执行与监督1. 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履行风险评价的职责,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相关人员要按照制度要求进行风险评价工作,不得擅自变更评价方法和结果。
3. 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识别和评估安全生产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
以下是该制度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工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优先级。
3.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明确责任人、任务、时间节点和控制措施。
4. 风险监测与控制:建立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6.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和追责,以保证责任的落实。
该制度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和评估,科学制定管理和控制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和责任追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各种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展开论述,从制度的必要性、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制度的必要性1. 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2. 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风险评价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对企业和员工造成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3. 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科学评估和优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风险。
三、制度的目标1. 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 确定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 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员工主动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技巧,减少因员工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
四、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安全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包括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和风险进行评价,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高压等。
2. 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通过对事故概率、事故后果和事故风险的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管控措施。
3. 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风险评估的组织和责任、评估的时间节点和周期、评估的参与人员等。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是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与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公司内部风险评价标准,考核、验收并指导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第四条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更新本部门重大危险源档案,负责本部门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第四条各级岗位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
第三章管理内容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活动的实施步骤(一)安全第一责任人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二)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三)全员以岗位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分解。
(四)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辨识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讨论签字后,提交本部门评价组织。
(五)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六)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须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
(七)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八)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根据管理等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与管理。
第六条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二)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三)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第七条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一)工程技术的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二)管理措施。
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三)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四)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的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风险评价制度
风险评价制度
风险评价制度是指一套用于评估和管理风险的规范和程序。
它的目的是匡助组
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目标和利益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或者消除这些风险。
风险评价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风险识别和分类:评估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2. 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适合于不同风险类别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
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风险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估流程:制定一套明确的流程,包括风险评估的时间表、责任人和参
预者,以确保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流程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等环节。
4. 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一套一致的标准和指南,以确保评估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标准应包括评估的范围、方法、数据来源和评估结果的解释等内容。
5. 风险报告和沟通:制定一套风险报告和沟通机制,将评估结果及时传达给相
关利益相关者,以便他们了解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风险监控和改进:建立一套监控机制,跟踪和评估已识别风险的变化和演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风险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它可以
匡助组织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减少损失和不确定性,并提高组织的决策质量和竞争力。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价制度是每一个组织都应该重视和努力实施的重要任务。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它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匡助企业全面了解和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一、制度目的和背景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2. 评估风险严重程度: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或者消除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4. 监测和改进:建立风险评价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新浮现的风险,并对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二、制度内容和要求1. 风险识别和评估(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评估的时间周期和评估的目标。
(2)采集风险信息: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式,采集与企业相关的风险信息。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根据采集到的风险信息,采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级。
(4)确定重要风险: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对企业影响最大的重要风险,优先考虑进行控制和管理。
2. 风险控制和管理(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监测措施等。
(2)明确责任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控制计划和风险管理记录等,以备查阅和审计。
(4)培训和宣传: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并通过内部宣传推广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监测和改进(1)建立监测机制: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新浮现的风险,并对已有的风险进行定期监测。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____》____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第九条参照LEC的评估方法(附件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____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70≦分数值<160)风险;4.四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____分的(分数值<70)风险。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工程、技术、船机、安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现场负责人为组员。
生产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4篇)
生产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价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害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与健康。
2. 依据本制度的依据包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国家、行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3) 公司内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适用于所有员工和相关合作伙伴。
三、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流程1. 危害识别(1) 开展生产管理活动的危害识别工作,包括对生产设备、工艺过程、物料与物质、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危害进行识别。
(2) 成立危害识别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危害识别工作。
(3)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害识别,包括现场观察、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等。
(4) 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
2. 风险评价(1) 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包括对可能导致的事故事件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每个危害的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控制措施制定与落实(1) 根据危害的优先级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计划进行落实。
(2) 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措施。
(3) 指定专人负责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监督。
4. 监督与检查(1) 公司将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和岗位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通报相关责任人和员工。
四、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1. 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行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责任感。
3. 定期组织应急演习,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安全奖惩制度1. 建立安全奖励机制,对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和表现的员工进行奖励。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风险评价计划1.1风险评价重点(1)设备、设施风险评价。
如作业现场照明、楼梯护栏、手栏等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与装配、操作、维护、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设备、装置、机械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2)危险物料风险评价。
如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可伤害眼睛的物质试济、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等。
(3)交通、运输风险评价。
各种交通运输机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火灾和爆炸风险评价。
油库、库房(尤其是炸药库)各种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为性风险评价。
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员工的暴力行为等。
(6)工程地质风险评价。
对各项工程从图纸设计到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险源。
1.2实施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1)风险评价应包括下列职业危害因素: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功效危害、心理因素等;(2)人机功效调查应包括重要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3)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不同水来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径流、老窿水源;(4)在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矿岩性质、结构面与软岩夹层、水文地质条件与雨水冲刷、支护、爆破震动等;(5)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致因因素主要有: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等;(6)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有:运输机械、提升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机械、支护机械等。
1.3风险评价保障措施(1)组建风险评价小组,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其控制工作。
(2)设立专项资金,为风险评价计划配备相应的资源。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2.1概述根据对矿山现有生产作业场所、使用的设备、生产过程和《开采设计》的分析,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坍塌危害、高处坠落、爆破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雷击、火灾、高温中暑、粉尘危害、噪声危害、触电及振动危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等。
3职责____公司行政总监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参与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3.6非本公司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为主、公司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
4管理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4.1.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
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终审批准。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正文:一、引言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风险无处不在。
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是个人的生活,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因此,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二、风险评价的定义与目的风险评价是指对潜在或实际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三、风险评价的重要性1. 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2. 保护利益: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身的利益。
3.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因决策不慎带来的潜在风险。
四、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要素1. 风险评价的责任部门:明确主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在组织内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
2. 风险评价的流程与方法:明确风险评价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信息分析、风险评估等环节。
3. 风险评价的指标与标准: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进行评估,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风险评价的报告与监督: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及时上报,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相关的数据和报告应做好保存和备份,以备查验和追溯。
五、风险评价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搜集与风险相关的信息、数据和材料,包括历史数据、统计数据、专家意见等。
2. 风险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和关键因素。
3.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程度。
4.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控制、风险的转移等。
六、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或个人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相关部门、岗位及员工。
二、评价目标1.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2.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3.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4.遵守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三、评价内容1.确定评价范围和主体明确评价的范围,包括企业的各个部门、岗位和工作场所。
确定评价主体,一般由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设计和实施。
2.收集信息收集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1)相关部门提供的报告、数据、文件、资料等;(2)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3)听取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反馈和意见。
3.风险识别(1)确定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如现场检查、危险源识别、风险图谱等;(2)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岗位和工作环节逐一进行风险识别;(3)编制风险识别报告,明确识别出的风险类别、级别和原因。
4.评估与分析(1)确定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评估法、风险树分析法等;(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3)编制风险评估与分析报告,明确评估结果和建议。
5.制定防控措施(1)根据评估结果和建议,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2)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3)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6.监控和评估(1)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台账,实时监控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2)定期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复查和更新,保持其时效性和可靠性;(3)对已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资料管理所有评价相关的数据、文件和资料要进行妥善保管,包括原始记录、评估报告、防控措施等,确保其完整性和保密性。
五、责任与追究1.评价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报告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各部门、岗位和员工要按照评价结果和防控措施要求,积极参与风险防控工作;3.对违反本制度的部门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追究和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运行工作,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3、评价方法
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度。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L分值的选择确定
E分值的选择确定
C分值的选择确定
4、量化分值标准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根据其简化公式为:D=L×E×C
风险分值D的选择确定(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
定性等级
可承受风险(一级):安全的,不需要采取措施;
一般风险(二级):临界的,有可能千百万较轻的伤害和损坏,应采取措施;
主要风险(三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重大风险(四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重大风险判定:
(1)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或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5、风险评价安全管理规定
(1)风险评价的频次规定
生产经营部门根据以上确定的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常规的风险评价每年一次,异常的风险评价或事故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评价,应随时进行。
在检修或抢修时应进行异常的风险评价,同时办理相应的工作票,使职工掌握预防或控制措施的有关内容。
(2)风险评价的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的机制是先确定分析的范围和目标,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根据评价准则判断风险度的级别,确定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风险。
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应根据风险度的大小分为巨大、重大、中等风险,职能管理部门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安全管理,并规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采取后,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了可容忍的程度,如果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直到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3)生产经营部门根据以上确定的评价准则评价后,将评价结果书面报告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对存在重大、巨大风险度的部门或岗位,制定的监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使其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解决,使职工掌握预防或控制措施的有关内容,同时报安委会办公室存档备案,有关职能部门对控制措施实施监督管理和审查。
(4)记录重大风险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即风险度D值的大小,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后,确定的重大以上风险,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并记录且定期更新。
6、评价组织
1)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7、其它要求
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8、职责
1)站长的职责
(1)组织领导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检查危险源管理办法
及有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督促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措施,同时,了解全公司危险源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3)审阅和批示有关装置部门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对其及时进行整改。
(4)对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而引发的死亡及以上事故承担责任。
2)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同时立即采取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3)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长,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